何者

剧情片日本2016

主演:佐藤健,有村架纯,二阶堂富美,菅田将晖,冈田将生,山田孝之

导演:三浦大辅

 剧照

何者 剧照 NO.1何者 剧照 NO.2何者 剧照 NO.3何者 剧照 NO.4何者 剧照 NO.5何者 剧照 NO.6何者 剧照 NO.13何者 剧照 NO.14何者 剧照 NO.15何者 剧照 NO.16何者 剧照 NO.17何者 剧照 NO.18何者 剧照 NO.19何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2:55

详细剧情

  拓人(佐藤健 饰)在大学时代参加了话剧社团,一心想要在舞台上做出一番建树。然而毕业后,他和大部分应届生一样,放弃了表演,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奔赴在各大公司的面试会场之间。瑞月(有村架纯 饰)和光太郎(菅田将晖 饰)是拓人的同窗兼好友,两人曾是一对恋人后来分手,而如今的拓人依旧默默的爱慕着瑞月。  瑞月的肩上背负着赡养家庭的重担,因此在找工作上格外拼命,而光太郎曾是乐队的主唱,过惯了自由散漫的生活的他如今亦加入了求职的队伍之中。巨大的压力,无数的竞争者,稀少的内定名额,眼看着瑞月和光太郎等人一个接着一个的拿到了名额,拓人的内心渐渐产生了微妙的扭曲。

 长篇影评

 1 ) 何者:不都是在路上才找到自己

毕业总是在我们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来啦,可事实是哪里有准备好的去迎接毕业。毕业就要走向社会,寻找工作,应聘求职,从我们原本熟悉的校园生活突然转变成另一种生活状态。这其中也会有社会上的各种利益和现实夹杂进来,左右我们的选择。所以我们再也不像在学校时那样的单纯。而当我们还没有办法去接受这些的时候,就会对自己产生否定,甚至延伸到身边的朋友身上。会以消极黑暗的一面去看待所有的事情。学长讲拓人一语中的,其实他和你很像,只是他在生活里抱怨而你躲在了大家身后,在网络上。总会有这段迷茫的时光吧,从校园到工作的过渡,没找到工作时焦头烂额看似十分拼命,实际只是对自己的欺骗,好像我已经十分的努力在找工作了,我也有那么努力。而当找到工作时也并没有多么开心,生活总是这样让我们疲于应付,在做成事情时也不会像在学校时那么肆无忌惮的开心。 还好最终他们都看清了自己,并没有持续的做那个旁观的人,也选择去尊重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强迫我们要考虑现实,使得许多我们原本的东西再也得不到了,可我们保留下来的依然那个努力的自己。

 2 ) 看与被看

大概人总会有那样的时候。你在分析别人的时候,也有人在注视着你。但我想,我们都更希望,注视着自己的是瑞月那样的人。也希望自己像瑞月一样看待别人。

最精彩的部分,是最后拓人内心的小剧场,那是日常的琐碎思绪,又是一个失败的观察者的呐喊,平淡又不平淡的味道,那就是拓人,也是很多人的心思。

最神奇的地方,是我以为这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这居然是有观众的剧场,我以为是剧场,可拓人看到观众中的瑞月,从舞台上冲下来,直接冲到雨里,跑向了现实中的瑞月。

最催泪的部分,是瑞月对拓人说的话。肯定了他写戏剧的样子,就像肯定了他本人。

佐藤健真是个好演员。昨晚煮汤时在看,吃饭时,我姐不要看这个,说感觉佐藤健头发怎么剪成这个样子,看着也不帅了。 是的啊哈哈哈哈哈哈哈,这里面,拓人确实是不怎么让人喜欢的,这个人是拓人,不是佐藤健。果然帅气离不开气场。

但最后那句,“对不起,我没有办法在一分钟内讲完,抱歉”那种很难发现的细微的语气变化,那种决定诚恳说出内心的样子,还是很帅气的。

 3 ) 阳光猛烈,万物显形!这部岛国片揭穿了那个朋友圈里虚构的你

自我形象管理自古以来就显得格外重要,形象是他人对自我的第一次有力认知,有时,它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给你的人际关系造成难以估量的效果。

所以,个人常常靠各种显性的 “外在”赋予自我不具有的“内在”。

你的朋友圈里,有多少是真实的你,有多少他们是真实的。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个体故意透露自己的外在,希望引起足够的围观,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或者证明自我的阶层属性。

虽然一切都是建立在符号化游戏下的装逼大型庙会,但我们依然对此乐此不疲。

因为,我们总是希望别人觉得我们过的比较好。

最近一部卡斯可谓全明星级别的日本电影引发了胖哥对于人格伪装的思考!

这部以日本大学生毕业求职季为切入点的影片《何者》,集合了佐藤健、有村架纯、 二阶堂富美、菅田将晖、冈田将生、山田孝之等众多具有号召力的年轻演员,看点颇多。


光是看胖哥大爱的纯纯村妹和妖女二阶堂就够了啊!


影片一开始,就强调了网络时代对于社交的影响。片头特效和影片中,不断出现手机敲打字母出现的声音。这是网络发声,在网络以文字塑造自我形象的象征。


故事以光太郎的告别演唱会作为开端,这个热火朝天的小型演唱会是光太郎在大学生涯花费大量时间经营后获得的成果。


但毕业临近,我必须离开舞台,和大多人一样成为求职大军的一员。

他的好友,室友拓人穿着象征求职的正装来到演唱会现场。


他同样在自我和社会化的超我中挣扎。

大学生涯中,他耗费了大量的经历加入了话剧社,他被前辈视为最有创造力的人,他不但有扎实的演技,同时,他还有才华横溢的剧本创作能力。

可当毕业的紧箍咒待在他的头顶后,他就不停在梦想和现实中动荡着,最后他表面选择了求职,但其实内心他一直渴望回到话剧舞台。

瑞月因为家庭的原因,早就放弃了梦想,她必须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她单恋着被梦想照耀着的光太郎。她的背后,拓人一直对她恋恋不忘。


同时,拓人的楼上住着瑞月的朋友理香和其男朋友宫本。

5个人,各司其职,在这个社会的大型舞台上扮演着各自理想的角色。


特别是理香和宫本,理香擅长伪装,强势,同时喜欢利用别人。

而文艺男属性的宫本,一直排斥找工作,大道理的说出,找工作的行为消耗了年轻人的创造力,让他们失去了梦想,成为社会的螺丝钉!


但,其实理香非常在意工作岗位,到处求职,对于失败她内心极度在意,对于他人的成功,她异常嫉妒。

而宫本,表面上不在意找工作,其实,他已经悄悄找了两年工作,只是一直没有找落。

光太郎,一直有着音乐的梦想,他看似最为单纯,其实同样在意工作,最后他选择了文学方面的工作,并且面试成功,获得内定!


他表面喜欢说这件事,可当有人提起他能够获得文学社的内定资格时,他透露出了内心的骄傲。

对于这些求职大学生来说,内定资格有着至高无上的象征,仿佛你获得内定,你的大学生涯就获得了最终的认可。

里面,只有瑞月是最真实的,她是唯一一个能够把真实的自我暴露在外人面前的人。所以,她获得了拓人的爱慕。


拓人,在求职现实中挣扎,他眼看瑞月,特别是光太郎获得内定资格后,内心起了波澜。

全片最大的亮点,来自拓人和理想的对峙!

在高潮一幕,两人互相看到了对方的网络搜索记录,原来两人都浏览了瑞月和光太郎的公司情况,甚至搜索了公司的黑幕和负面信息。

这明显是出于嫉妒和私欲下的行为。

两人开始撕逼。


理香卸下了防备,变得脆弱不堪,一直无法得到内定资格让她痛不欲生。

而理香也揭露了拓人的秘密,原来拓人有两个社交账号,他在小号上常常发布对于这些朋友行为的看法,他敏感且准确的识别出了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他知道他们不过是在生活中伪装,企图让外人看到理想中的他的形象。

这时故事开始加速,前面发生的一幕幕以拓人的评论开始闪回,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表演纷纷被揭穿。

突然,整个场景被放置到了大型的舞台上,仿佛所有的人都在表演,而台下的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并为拓人与他人的互动性表演而鼓掌!


这时,影片的主控思想得到了形式化的升华!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社会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在前台,我们一直在伪装,以自我的理想化形象为表演要求,生活着,与他人互动着,从而形成这个伪装着的社会。

做社会规训下的理想自我,还是追求内心和自我梦想,成为真正的自我,这是影片《何者》所讨论的主题。


该片几乎是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经典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理论的影视化呈现。

戈夫曼认为,个体的行为会给他人形成有关自我的一套形象,他人会根据这套形象判定这个人,同时与他做出相关的互动行为。

在一部戏剧中,剧本、舞台、表演者与观众都必不可少,戈夫曼用戏剧来类比人生,在社会生活这个大型舞台上就存在着类似的组成因素:


剧本就是社会生活本身;表演者就是个体或群体;导演是决策者;而观众可以是周围真实存在并进入情境中的人,也可以是表演者想象中存在的人。

他颇具透视力的提出:”我们人性的自我与我们社会化了的自我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个人作为一个生活的表演者,为了不让观众失望,就必须隐藏真实的主我,而表现出观众所期望的理想化、社会化自我。

所以,自我是情景定义的产物。自我与这个舞台有关系。

为了达到观众心目中理性化的形象,表演者就必须协调好自发性主我和社会化客我之间的矛盾。

为此,他提出了前台后后台的不同区域划分。前台是表演的区域,同时前台是先在的,是当前社会化的一种集中体现,表演者必须按照前台的规定进行自我表演,自我必须伪装。

为了伪装,表演者,常常以误导性表演、神秘化表演、补救表演等方式来实施。


比如,影片中的理香就常常以误导性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努力和平易近人。她表面装作非常努力在求职。但现实是,考试当天她却迟到了。

她表面上祝福瑞月求职成功,可内心却非常嫉妒,认为瑞月是靠潜规则上位成功。

她的误导性表演,都是在外人面前塑造一个理想化的自我,获得更好的求职机会,人际关系。

她的男友,宫本更是装逼遭雷劈那种。在家里都穿着卡其布裤子,带着帽子,打扮精致,没有一点生活味。他一副高不可攀,清高的样子,其实就是一种神秘化的表演,希望给人带来敬畏感,让人觉得他内功深厚。


对于补救性表演,片中光太郎和拓人都是最好的践行者。光太郎刚才还在学妹的夸奖下膨胀,下一秒就感叹,内定其实没有什么好的,认为拓人没有获得内定资格是因为他心中依然有梦想!

光太郎其实只是想弥补刚才内心膨胀后的行为失控而已。

《何者》中每一个人既是自我,又是他人,他们时刻都在表演,都在社会化的大舞台下,表演者理想化的自我角色。


他们都是印象管理艺术的研究者,他们不断强化着自我形象的保护性措施。

其实回过头来,逼迫他们成为表演者的是这个社会,这个舞台,是台下,既是演员又是观众的“他者”们。

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型的表演舞台。真实有时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片中瑞月和拓人的师兄泽前辈是最真实的存在。他们最早就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同时两人为拓人的人物弧光转折提供了支持。

片尾,拓人终于面对了内心的自我,他推开了面试公司的大门,


外面阳光猛烈,万物显形!

 4 ) 短评

瑞月突然爆发前,整部片子给我感觉就是不显山露水但很见功底。镜头扎实,人物刻画锐利明晰,很厉害。之后出现了一些舞台剧会用的宣叙式台词,虽为剧情须要,但略显突兀。最后干脆转场至舞台剧,手法很妙,但细想之下,亦有被迫之感,有一点点像pathetic fallacy. 同样感觉也适用结尾——看起来很开放,但其实并没有片子前半段的那种扎实感。

我给这个电影四星是因为真的很喜欢它表现的内容。整个电影的人物圈很小,但这个小圈子又可以指代几乎任何东亚人际圈。影片在IMDb 评分很低,可能因为西方人无法有我看这个片子时的感同身受。片中人物的每个动作、每个表情都很细腻,某种程度上有一种老派日本电影的近贴感,就像某种东西粘在身上,命中注定无法自拔。村上春树和日本新浪潮电影给日本的文艺作品带来了一种迷人的疏离感,但其实它不是传统日本文化一脉相承的气质。在这部电影里——可能因为他想要表现的就是最原生态的当代日本的大多数——我无意中感受一种更传统的日本性,甚为为之沉溺。东亚文化从根上本来就盘根交错,谁表现得更好,谁就更有代表性。

(巾城)

 5 ) 《何者》:可惜没人像你看重自己一样看重你

改编自朝井辽获得直木赏的作品,《何者》和前作《听说桐岛退社了》一样,以日常生活的人际为主题,借着多位主角的内心描写,勾勒一幅各怀鬼胎的众生即景。剧情围绕着五个面临毕业求职的大学生展开,出于巧合,也为了相互勉励,他们共聚一个屋檐下,将那里当作并肩作战的秘密基地。然而并肩作战哪有那么单纯,五人之间始终弥漫着暧昧的漫竞争气氛。虚荣、嫉妒、不满、自卑,随着每个人求职顺遂的不同,彼此间价值观的冲突也日益明显。拉远了看是格局非常小的计较与虚伪,但当站在人生茫然的岔路,这些各人暗揣的小小心思,就足以汹涌成将自我吞噬的恶意。

        面试时一分钟的自我推荐、twitter发文上限的140字,电影围绕着这两个核心主题,探讨人作为一个拥有复杂多面的主体,如何在简化的过程中急速流失自我,或者反过来,如何因为自卑而不断吹嘘自我。twitter上充满正能量的发文,向全世界直播自己的努力,无非是想得到肯定罢了。自我推荐则是一个直指核心的焦虑,每个面试者大概都经历过这种挫折。口是心非,要不就是支支吾吾,一分钟的自我介绍不是为了让人探索灵魂,相反,那种猥琐的事在房间里自己来就好,自我介绍讲求的是量化与条列,没有人在乎背后有多少真心。

从社群网站到现实生活,电影用诸多细节形塑了性格各异的角色:爱面子的女强人理香、理香漫不经心的男友隆良、安分踏实的瑞月、心态马虎却意外顺遂的光太郎、冷眼旁观这一切的主角拓人,和从未出现却屡屡被提及的银次。在群戏上,和《听说桐岛退社了》精准的调度与剪接相比,《何者》明显大量依赖twitter文字,也许因为原著本身即是如此的关系,但这却削弱了群戏互动上可能的火花。几场五人相聚的戏,本可以口是心非,暗自较劲,最后却都被平淡带过。当拓人与理香互揭彼此秘密时,画面已拍出了搜索引擎查过的关键词,两人却再说一次「原来你根本见不得人好」,也实在有些多此一举。

        说起来还是性格决定命运,但偏偏每个人都追求同一种命运。其中拓人和昔日好友银次的对照最为明显,他们两人都热爱戏剧,也曾分享过一段形影不离的时光,银次选择不顾一切在毕业后组成剧团,相较之下拓人就胆怯许多,他不认为自己打算以生活为风险去追求戏剧志业,现实也好逃避也罢,但在看到银次的努力时总无法坦然祝福。这种别扭的性格让拓人注定无法全心投入某个目标,无论是理想中的戏剧生涯,或者现实中的稳定工作,他越是摆荡在两种价值观中,就越是让人生停滞于泥淖。

相对于积极强势的理香,理香的男友隆良代表的是拒绝求职的文青,他深知自己不适合职场,因此打算先拓展人脉,再以独立接案的方式维生。这番论调表面上冠冕堂皇,但其实隆良自己也不甚确定。他一方面夸大自己的理想,一方面却还是暗暗参加了面试。隆良注定不是个讨喜的角色,因为他对其他人的随波逐流表现出太明显的轻蔑。他的态度惹恼了安分踏实的瑞月,也果不其然挑起争端。瑞月冷冷地放箭:「你一定以为自己敏感细腻,不想象我们一样成为别人的奴隶吧,可惜没人像你看重自己一样看重你。」但细想中箭的可不只隆良,剧中每个角色,无论热血或者疏离,多多少少都还是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了,总以为自己观察最透彻,以为自己能一眼看穿别人,殊不知站在成千上万的新鲜人之中,却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

        电影采用某种程度的叙述性诡计,让最后拓人的性格翻转,一直以来温和沉默地看着其他人努力求职的他,原来在心里鄙视这一切热血,他在twitter注册另一个分身账号,专门用来嘲笑其他人。导演在这里利用舞台剧的手法,让先前一桩桩事件以拓人的角度重新搬演,藉由对他人的嘲讽发泄妒意,获得台下如雷的掌声。这一段是电影中的神来之笔,不仅结合了拓人本身的兴趣,更是揶揄地将内心小剧场具象化,观看者成为被观看者,想要得到掌声的心情是如此赤裸,承认起来其实是很难堪的。

看着拓人twitter上的酸言酸语,总会有几句引人共鸣,然而心里冷笑几声就罢了,何必大费周章办个分身昭告天下?尤其这个分身办得之业余,身为一个重度使用twitter的大学生,难道连e-mail容易被肉搜都不知道?这点呼应舞台剧式的表现手法,人人都是帷幕半遮的舞台,想保有隐私却又无法压抑表演欲,于是半遮半掩,本质上还是邀请别人来偷窥。舞台没有观众是不行的,而理香正好是那绝佳人选,两人虽吵得不可开交,但骨子里可是什么锅配什么盖。

电影最后,拓人到了一间新公司面试,面试官再次要求他以一分钟自我介绍,而如世界上所有的电影主角一般,拓人礼貌地开了头,却接着失态表露了真心,关于他曾经如何热爱戏剧,关于他对银次一直以来的嫉妒,关于他心中最深的恐惧。说到底,《何者》还是非常励志的,置身事外没有用、孤芳自赏没有用、贬低他人的努力也没有用,关于自己是谁,关于自己要走的道路,这些迷茫岁月的委屈与挣扎,最后都还是必须对自己诚实,唯有靠着与自己的和解,未来的道路才有可能在崎岖颠簸中,稍微显得明朗一些。

 6 ) You are more than that

繁花盛开的五月,成就了我的低潮——工作没有起色,正在推进的事情也让人看不到希望。我一遍遍地问身边的人怎么办,直到那个人忍不住投来厌倦责怪的眼神。

可能只有在这样的境遇下——作为一个失败者——我才反而更深地触摸到了生活粗粝的本质。成功的人是不需要这些思考的——他们有酷炫的名片,有百万年收入,有谈不完的项目——或者,她们有可爱的子女,有操不完心的家庭作业、择校、育儿经验……而也许当一个人对这些都没有的时候,才会像我一样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究竟是谁?我们如何定义我们自己?

或者——像我一样汲汲于追寻意义的人会在遭受“无意义”情况下质问自己——我们的生活本身幸福感是否真的就取决于这些“外在”的附加之物?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或者家庭的健全?

如果两者都没有,那么人生就不值得度过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其实,恰恰相反——就像我近日时时感受到的——一个人只有在上述两者都没有的时候,才能更清楚地明白自己生活的意义所在。

我从这部电影里也看到了同样的答案。

在出租车上,艳色的光影里,光太郎问拓人:”我只不过是比别人更善于求职罢了,为什么他们会觉得是我整个人都被肯定了一样呢?“(大意)

黑暗的出租屋里,理香哭着说出心声:”如果不在推特上实况直播自己努力的样子,我就撑不下去了啊!“

这是这部电影里最打动我的两个场景。因为他们说的都是真的,现代社会里,大家真的就是抱持着这样的想法活着的。

所以朋友圈里总有人直播美食美照,所以人们用富于设计感的名片标明自己的身份。

所以人们热衷于做”斜杠青年“,似乎发几张美食照就成了”吃货“,发几张旅游照就成了”旅行家“,或者PO几张健身照又成了”健身达人“……

人们热衷的是”人设“,是标签——甚至,搞不好就是依靠着这些,才有了人和人之间一切交往的基础,才有了一个人真正成为一个”人“的基础。

换句话说,一个社会认可一个”人“的基础,就是靠形形色色的标签,朋友圈状态、名片头衔……

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真实吧。

————————————————————

但我总觉得,这的确是”真实“,也许是”合理“的,但不见得是”正确“的。

每个人远远比在朋友圈上展示的,或者比在名片上头衔所能代表的内容更多。电影里的观点则更偏激地进了一步——玩乐队玩得最疯、最”游戏人生“的光太郎得到了出版社的内定,在社交媒体上最爱秀努力晒动态的理香迟迟找不到工作——电影似乎想告诉我们,无论是中坚出版社的精英,还是社交媒体上的”网红“,真正的他们,和这些挂在头上的”状态“、”职务“说不定恰恰相反。

而我们该看重的、我们该去了解的,难道不应该是一个人真实的心吗?

所以最后谜底揭晓的那刻,坐在荧幕前的我有一种”反杀“的痛快感觉——我们想要的一直是真实,一直都是。不管真实有多惊悚,看到真实,总让人感到踏实,总让人觉得痛快。

————————————————————

是的,我承认,在现今讯息量爆炸的时代,人们固然可以懒惰、可以投机取巧、对他人,我们固然可以通过简单的标签去认识或者定义一个人,然而对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守住自己的心,不要把自己身上贴着的标签真的就当成了自己——不然,就要活在对标签的焦虑感之中,就要失去生活的本质滋味。

王小波在《似水流年》里写:“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转眼间就已跑到那似水流年里去了。我所认识的人,都不珍视自己的似水流年。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一件东西,所以一个个像丢了魂一样。 ”

我很喜欢这句话。

我甚至会反问自己,在文革时代,对人的抹杀和消灭意义显然更为厉害,剥夺所有人的所有财产和所有个性——如果真的生活在那个年代,我又能否有本事与被剥夺了一切的自己相处呢?

所以,在这个低潮期,我只是想提醒我自己,在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少的时候,与其感到焦虑,与其拼命想要把其他标签再贴到自己身上,不如放轻松,换个思路,更加慎重对待那个更接近于”自我本质“的自己,和眼下更接近于”生活本质“的生活。嗯,如果运气足够好,能在其中发现乐趣的话,那说不定也是接近于”本质“的乐趣了吧。

 短评

三浦大辅拿手的群像戏。在电影与舞台剧的两套语言体系间切换裕如,戏中戏的嵌套式结构,以镜头的骤然拉远、抽离,营造出冷静旁观、带有审判意味的第三方视角。叙事闪回,是通过舞台道具与真人对话的方式抽象化象征化处理,转场流利一气呵成,观感诡异。喜欢这个剧作家出身、专注洞察人性黑暗面的导演。

8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朝井リョウ和导演真是特别懂呢 最喜欢的一幕是砂糖和suda在taxi里 suda的脸映在了红色的灯光里 电影有点不必要的长 以舞台剧形式的高潮为结局 看得比较过瘾 (村花的脸就像打多了肉毒杆菌一样古怪又僵硬 五星献给砂糖和富美的演技 @六本木ヒルズTOHOシネマ 10.15初日舞台挨拶 冈田腿长一米八

13分钟前
  • 幼银
  • 力荐

你没在为任何人应援 在背后嘲笑大家 我知道喔 你的另一个推特账号 我知道你为什么不删除推特了 你很享受吧 无数次反复读过了吧 ← 虽然前面看的数度要昏睡过去 从这段反转开始到结尾的惊艳可以给满分

15分钟前
  • efuchan♡
  • 力荐

雖然沒那麼好但能讓我在憋悶的飛機上聚精會神地看完,給四星。現實和劇場的轉換一刻是妙筆。挺現實的,屬於這代人的現實,拓人的twi小號相信太多人中箭,冷眼旁觀以為世人皆醉我獨醒,實質只是眼高手低以批判別人來麻醉一事無成的自己。但沒有充分展現就活的壓迫感,演員也可以說基本沒啥演技發揮。

18分钟前
  • 烏滌非
  • 推荐

“看着舞台上的人拼命的样子,冷冷地进行评论着的我,扮演者神的样子,其实却羡慕的不得了。但是如果没有这份强撑起来的自尊,就无法撑过这份绝望的心情。”以这个点展开一部辛酸的就职青春片。与泰国的清新、美国的热闹、台湾的文艺腔调以及大陆的套路相比,日本青春片的这份沉痛,真的太与众不同了。

23分钟前
  • 马克西米利安
  • 推荐

若手实力派集体翻车…没有好好体验过大学生活真的一下子就能感觉出来

26分钟前
  • ekling
  • 推荐

没有经历过日本就职的人未必能理解这种压迫感。持续好几个月整齐划一的黑西装、品目繁多的企业说明会、写到手软的ES、一轮轮笔试、小组讨论、团面、个面…任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前功尽弃。所以就职的不就职的、拿到内定的和没拿到的是两个世界。这种背景下,冷眼旁观的人往往容易陷入自以为是的误区

29分钟前
  • 风满蜃气楼
  • 推荐

小号一段真是精彩,拍出暗黑风,并以舞台剧形式体现何谓冷眼旁观,人生如戏。当年找工作时的反胃感重新袭来...

33分钟前
  • 神仙鱼
  • 还行

想表达的意思算是传达到了。刚想说这种体量的故事做成舞台剧兴许会更合适,便发现导演是剧作家出身……观影途中多次欲睡,全赖逗比菅田救场。尽管略被戏剧夸张化,拓人和隆良这种自恃冷漠观察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角色估计有不少人膝盖中箭吧,随便想想就能在身边人中找到些许影子(以前我也是这鬼样(。

34分钟前
  • Andrew
  • 还行

没有经历日本就职的人大概难以感同身受,跟同样在就职的朋友交流时都会带上一丝小心翼翼的那种感觉。说着不想随大流被同化,其实只是因为还没有成功。夢を見るか、現実を見るか,二者没有对错。而佐藤健的冷眼旁观让我觉得身中数刀,人在很多时候都容易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

38分钟前
  • Bottle Green
  • 力荐

里面最冷静的就是山田熊猫了,但是这位研究生前辈,您面向也太老了吧

40分钟前
  • jellyfish
  • 还行

舞台剧手法的表现形式乃点睛之笔,现实与虚妄的交汇。谁还没个阴暗面呢?自视甚高藐视一切外在人和事,最终一事无成是自己,很大程度上,我和男主是一样的。

43分钟前
  • 张苑希
  • 还行

前大半段给你求职路上正能量鸡血,结尾黑化毒舌反转摧毁小清新鸡汤。片头片尾曲都很好听。片尾变为舞台剧风格好评,更加反衬出主角的伪善与可悲。所谓热血青春,同窗友情,很多只是表面装装样子而已。所以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发毒舌推吐槽室友一定不要用常用邮箱注册…三星半

48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我在想,像我这样放弃fit in后瘫倒在地说出“世界很大,路很宽”的人,也许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是透明的nobody吧。不过,再怎么逃,不管选择哪条路,也许都没人强大到不需要来自外界的肯定,就像谁能说谁的任意一条发出的没发出的社交网络动态,不在渴求着一个like?

51分钟前
  • 推荐

无法面对自己的“软弱面”,不想看到自己的丑态,所以只能靠推特建立起另一个完全理想的神世界。当“面具”被摘时,或许他才意识到他只是“舞台”上的一名演员,如果舞台剧没有了观众,那再好的作品也将失去意义。三浦大辅果然是舞台剧天才,对密闭空间的氛围掌控非常出色,可惜东宝还是限制了他的发辉

52分钟前
  • xxhhcc
  • 还行

无论是对求职状况的揭露,还是对毕业生的心理剖析,都十分流于表面,点到即止,前辈的角色更是鸡肋。讲道理基本靠吼,悬念一眼就能看穿,这是大部分并不优秀的日本电影的通病。唯一的亮点是佐藤健故事最后的话剧舞台,当观众和社会才是这一切的终极看客,年轻人何去何从?而故事在这里已经可以结束。

54分钟前
  • 凌麦儿
  • 还行

大部分时间都在温吞水,小号被发现后,画风突转,仿佛是开窍,剧场形式的表现内心戏,立意陡然升高,且一下子变得趣味十足,如果是一开始就这么拍有多好!躲在社交平台后的我们,未免心有戚戚。

5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都是些日光之下但难以启齿的事,应届求职一定是人生一劫,看完这个就觉得一切鬼影幢幢从未离开过。三浦大辅舞台出身的确不一样,戏中戏爆发好精彩

60分钟前
  • Rhodesia
  • 推荐

是演员也是观众,既演戏也看戏,最后彼此撕裂假面露出丑态。故事很平淡,我喜欢故事里的灯光和空间切换。角色演绎方面熊貓=takeru>fumi=苏打>冈田>>村花,村花的特写有时候好像一块僵硬的看板。其实预告片比正片精彩。

1小时前
  • 少白
  • 推荐

1.总有人以为自己可以不被卷入西装革履中,还自视甚高,一副与众不同的智者模样,殊不知别人比你早一步看透现实,不愿意戳破你的一纸孤傲;2.不要仅凭几条140字的内容去评判一个人,就如你无法在1min中内就展现好自己;3.情绪暗涌,何者知晓。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