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 第四季

综艺中国大陆2017

主演:何炅,马东,蔡康永,罗振宇,张泉灵,马薇薇,范湉湉,肖骁,颜如晶,姜思达,艾力,邱晨,大王,黄执中,陈咏开,陈铭,董婧,欧阳超,马剑越

导演:牟頔

 剧照

奇葩说 第四季 剧照 NO.1奇葩说 第四季 剧照 NO.2奇葩说 第四季 剧照 NO.3奇葩说 第四季 剧照 NO.4奇葩说 第四季 剧照 NO.5奇葩说 第四季 剧照 NO.6奇葩说 第四季 剧照 NO.13奇葩说 第四季 剧照 NO.14奇葩说 第四季 剧照 NO.15奇葩说 第四季 剧照 NO.16奇葩说 第四季 剧照 NO.17奇葩说 第四季 剧照 NO.18奇葩说 第四季 剧照 NO.19奇葩说 第四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28 00:40

详细剧情

《奇葩说》第四季由何炅担任议长,马东、蔡康永、罗振宇、张泉灵担任导师,赵又廷、林志玲、徐静蕾、黄磊、小宋佳、苏有朋、陈可辛、春夏等都会大驾光临现场,与新老奇葩一起“开辩”!他们将在现场对时下最新兴、最热议、最纠结的话题进行探讨,以辩论赛的形式呈现出自己视角下的独特观点。3月31日起,每周五、六晚爱奇艺独家上线!

 长篇影评

 1 ) 外卖小哥惹毛我,哪个立论更高?(剧全透)

我觉得这期奇葩说的立论给我很多启发,尤其是罗胖的补充后,所以想记录一下。

本期辩题:外卖小哥惹毛我,我要不要投诉他?

正方一辩:卡姆

1.惹毛你,可能是你的主观感受,并不是对方真的有错。

2.1.外卖小哥犯错可能是客观原因造成,他们也是受害者,所以不要投诉了;

2.2.外卖小哥会报复你,投诉会惹毛他们,所以不要投诉。

以上观点是比较简单的第一层的观点。

反方一辩:范湉湉

1.投诉机制可以避免正面冲突,是缓冲机制。

实力展示了一个容易被惹毛的消费者,通过投诉疏解情绪,避免正面冲突。

2.敢于投诉的人,使真正的问题暴露出来,而不是被善良和宽容掩藏。

第一个立论经过罗胖的强调才突显出来,我觉得这是高层次的观点。第二个观点比较常见。

正方二辩:胡渐彪

1.外卖小哥和消费者的权利悬殊,消费者权利过大,使得投诉不再有鞭策效果(戒惧),而是打击效果(外卖行业人数匮乏)。因此希望不要投诉,手下留情。

胡渐彪虽然只有一个观点,但是我觉得立论很高。这是我第一次思考权利悬殊这种情况会带来什么。其实生活中这种权利的悬殊并不少见,也确实值得我们警醒。

这个立论,是说现在的投诉机制不够好,所以我们要手下留情。(其实应该完善投诉机制,而不是用道德和善心来弥补机制的不足)

胡在开始时试图拆解范的观点,我感觉拆解的不好。他讲范湉湉既然知道自己是情绪下选择了投诉,反过来其实应该不被情绪控制。这里,罗胖也提出,反方没有提到“投诉可以避免正面冲突”。不知道是不是辩论技巧。

反方二辩:马剑越

1.投诉能教会人更好的服务。

实力展示一个正面的服务业从业人员,收到投诉后会怎么想怎么做。

2.别人没有地方投诉都想尽办法在315这天投诉,你现在有一个这么简单的方法,为什么不用呢?

3.讲述自己从外卖小哥问到的情况。

虽然观点都很朴素,但是好喜欢马剑越的表达方式啊,特别吸引人,而且有一种不让人讨厌的正能量。她的正能量里没有优越感,让人喜欢。

正方三辩:肖骁

1.再次强调,惹毛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其实外卖小哥没有错。

2.我们变成了不喜欢点赞,但喜欢投诉的消费者。

3.服务人员的微笑是强颜欢笑,其中苦楚,值得心疼。

立论一是重复内容,没在点儿上。立论三也比较常见。第二个观点其实可以是对反方陈铭的补充,但在此肖用来提醒大家不要太过分使用自己投诉的权力,其实也是在复述胡渐彪的观点。今天肖骁说的不好啊,没做功课的感觉。

反方三辩:陈铭

1.1.投诉不是表面上的投诉外卖小哥,而是投诉这个商业模式,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投诉来反馈。

1.2.投诉机制不使用,将会使好的服务消失。(此处用劣币驱逐良币来表述是否正确?)

1.3.当我们将真实的数据汇入这个大数据时代,才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善意。

我觉得陈铭这个立论特别好,层层递进。这应该是以前的人们不可能想到的一个观点。以至于我听完后有了一种“时代在召唤”的感觉。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大数据的时代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能注入或者说留给这个世界的,可能最后就只是一个个数据点。而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也越来越依赖这些数据。马东说,他听到“大善”这个词感到害怕,我倒觉得陈铭的观点让我动摇了。究竟善良是好的,还是真实是好的?这个答案可能会越来越摇摆。

正方补充:刘楠

给建议而不是只投诉,企业处理投诉是有成本的,请不要增加这个成本。

被评委直接秒杀,给建议不是消费者的责任,改善需要企业来做。

正方再次补充:蔡康永

外卖人员是底层人,要替他们考虑。

陈铭想要规避,但是守住观点:他可能自身是困难的,但不是跨越或僭越商业规则的理由。(蔡康永无力的补充,被苏有朋指出)

罗胖总结:

没有提出新观点,但补充的都很有内容。我觉得罗胖这个人很有意思,他脑子里有很多书的内容和观点。摘取到我感兴趣的东西时,觉得很有趣。摘取到不感兴趣的内容时,觉得他不行。反正我现在还没看到他自己有什么观点,但不妨碍我觉得他今天挺好的。

马东总结:

1.1.脏话是人宣泄的尽头,人情绪表达的尽头是沉默。1.2.企业一定会惩罚被投诉员工。

以上是对罗胖的论述的拆解。

2.1.范湉湉是“恶”的消费者代表。

2.2.马剑越的调查结果没有代表性。

2.3.陈铭的“大善”让人害怕。

以上是对三位辩手的观点的拆解。

3.不要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做决定,冷静之后再决定是否投诉。为啥呢?想想外卖小哥的不容易。所以不应该承担“大善”,而要想“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觉得反方今天所有的拆解都没拆实质,而且马东最后立论在了辩论技巧上:我没说不能投诉,我是说:你毛了的时候投诉是“小恶”,是不善良。等你冷静之后再投诉,是可以的。

以上,马东今天的立论不高明。

其实整场辩论下来,我还想到了别的东西。

首先,每个人都能说出对外卖行业的一些了解,但是明显大家了解的情况有相悖之处。单单是一个不同事实的表述,就可以惹毛马东,让他把重心放在了反驳这几个说法上,而乱了阵法。这是我思考的一个点,因为我很多次遇到这样的人,后续基本无法交流其他内容了。

第二,我倾向于理性的观点,但我依然会因为很多情感上的顾虑而选择不投诉。不是我善良,或冷静。而是我还不信任投诉这个机制。我希望有一天,能毫无顾虑的添加我的真实感受到大数据的洪流中;而结果是淘汰“劣币”,留住“良币”。

 2 ) 《奇葩说》为什么值得你再看下去

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想就目前排第一的剧评 – 《我为什么不喜欢《奇葩说》》(以下简称为《我》)中提到的观点进行讨论,大家如果有不同观点,欢迎一起讨论。

       总的来讲,我对《我》提出的观点特别欣赏,提出了很多人没看到没想到的点,也启发了我对节目更深的思考和认识,才想写出本文和大家说说我的思考和理解。

       我之前都没觉得我对《奇葩说》有那么的喜爱,只是觉得可以从不同的辩题还有辩手导师们的观点中学习到不同的角度,提高自己思辨和表达分析的能力。但我写完这篇讨论之后才发现,原来我真的很爱这个节目。我相信《我》的作者也是因为深爱才会特地写文章来吐槽。

1. 导师的设置 – 导师难找,导师不易做,导师有责任
       《我》第一点针对的是节目中导师的设置而形成的等级顺序,及在无形中传递出“导师是神,导师的观点是不容反驳”的观念,和节目一直倡导的核心价值 - “多元、包容、言论自由”相违背。我特别欣赏作者可以深刻地把这点提出来。这是一个特别重要又值得探讨的话题,我的出发点则是尝试站在节目组的角度上去理解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和节目组的改进。

       《奇葩说》作为一个国内新型的网络综艺节目,自13年推出后成为现象级节目,至今影响着千万粉丝观众。从节目的设置,内容,赛制等等来看,对于大家来说都是新的。节目组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观众接受这个新节目,并通过节目对观众和社会传达出正面的影响。作为一档辩论节目来看,导师的设置,我的理解是为了让场面处于可控的状态(特别赞赏马东强大的控场能力~),和为了可以在辩论的最后给出适当的总结以及将辩题提升到适用性更广的高度,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辩题,引发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就像是在法庭上,双方律师说完之后,需要法官做出判决和裁定,(这个比喻其实不是特别准确,因为法官不用提升高度)。

        导师难找 - 这样的目的,对于导师人选的要求很高,需要导师自身阅历丰富,具有渊博的学识基础,强大的逻辑思维,迅速总结别人观点和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幸运的是,第一季的马晓康在被赋予导师这个位置的同时,也具备了这些能力去胜任这个位置,所以第一季大家看得那么high。第二季的导师换成金星,她被赋予导师的资格,可惜金星老师的优势不在辩论,所以她在节目中的作用更多是提供她自己的角度和自身经历。第三季高晓松回来,继续碰撞出各种火花。到现在第四季呢?找到的是罗振宇和张泉灵,从第一期来看,各方面表现还算不错,都有在积极地融入节目。

        导师不易做 – 导师是神?是权威?
        从何老师说的“下凡”看出背后神的设定,特别好!我猜可能何老师当初说的时候也没想到这个词可以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他也不是想特地强调导师在节目中是“神的存在”而说的,但也有可能是因为他或多或少有这种感觉。

       导师也要辩 –从节目的设置出发,导师的作用是总结提升控场。从赛制来看,之前的节目中导师的地位“优越”,像是有特权一样,可以享受自己的观点“不被他人反驳”。我看到节目组注意到这一点,所以让导师们也一起辩,只是反驳是导师之间的1V1。当然,这个设置的发展也不排除是因为导师们感受到辩论的乐趣,跟队友一起辩论、在思维上战胜对方的快感,而想要下场辩论。我理解目前节目做到这一步也实属不易。你想,本来导师人选就难找,好不容易找过来能辩能说的,都是圈内前辈人物,过来还要被别人质疑?不是每个马晓康都可以做到这步的。

       在这里,我倒是想说个题外话,作为辩论圈的神级人物的胡渐彪,黄执中,马薇薇,他们具备做导师的能力,却没有坐在导师的位置上,仍然在场上辩论着,接受导师们的点评,这点我倒是特别好奇,不知各位怎么看?

       导师要选人 – 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导师的权威是在《奇葩大会》,因为选手的能否晋级,决定权在于能否获得4位导师的认可。我相信,4位导师在了解到自己担负起挑选新奇葩的责任的时候,就知道他们的选择不能只是出于个人对选手的喜爱,更重要的是考虑选手在场上表达的观点,立场,三观等对节目的影响,对节目效果的贡献等等。而对选手的点评,从我们看到的部分来看,有主观也有客观的评价,但我还是相信,导师在给选手评价和建议的时候应该是考虑到选手的观点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代表性,所以想通过节目并在节目中以提醒和启发的方式来帮助大家去思考和反思应该如何去看待这些观点,而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个人的喜好。而观点的接纳与否最终取决于观众,节目只是一个为观众提供输出观点的平台。

       导师说话要谨慎,负责任 – 导师们由于他们自身的身份地位,在网络上已是意见领袖。再加上国内网民个人独立思考能力普遍不足的大环境,导师们的点评往往会被不少观众全盘接受,并左右着其他人之后的价值取向。有鉴于此,我还是相信,台上的4位导师,身为娱乐圈内举足轻重的人物,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也有注意客观性,希望给观众们传递出节目倡导的正面价值。

       这里也想讨论一下《我》文中对高晓松的评价。我的理解是,高晓松一直以来都是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再加上他自己的家庭背景,表达的观点的时候不难看出他的优越感和个人主观倾向。我也相信他也深知自己的意见对别人可能有的影响,所以他也不是无缘无故就对选手们进行否定的。《奇葩大会》中不乏有出身平凡的普通人,只要看到他们表达出来的态度和角度是正面的,是值得在节目中宣传和赞扬的,他也会认可和欣赏他们。

2. 话语权和镜头
        从节目的最初设定来看,节目是想给更多的人话语权,是鼓励大家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你的观点“有理,有料,有趣”,镜头就会给,因为这就是节目想要的,观众想看的,why not?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奇葩说》场上的每个人的表现不能全部在剪辑好的节目展现出来。但我们在其他镜头里也可以看到其他新老奇葩的镜头,我相信,节目组也从来没有想要让场上的某个群体或个人垄断话语权的想法和做法,因为这跟节目的根本出发点是相违背的。

       然后你就发现,其实剪辑才是节目的幕后大boss。你看,我们现在讨论的节目都是基于剪辑成型的节目来讨论的,剪辑想剪谁就剪谁,想给谁多点镜头就给谁,我们最后看到的就是他们剪的。从现场3个小时的辩论剪成现在平均1个小时的节目,中间还要插播各种广告乱入,这要是没剪好,就容易造成观众和粉丝的误解了呀,对吧?

3. 奇葩说 – 牛叉说?
      《我》文中针对刘楠的崛起表达了吐槽,我也想聊聊我的了解。
       从《奇葩大会》到《奇葩说》,刘楠在场上的表现特别惊艳,作为一个没受过专业辩论思维训练的外行,而且还是日理万机的CEO,她的辩论逻辑缜密,条理清晰,面对奇袭也是有备而来,这些能力不是随便一个“成功人士”或CEO都可以做到的。反例可以看《奇葩大会》中的耿乐,(这里不是要黑人家,只能说耿乐的优势不在辩论,所以不适合《奇葩说》这个节目)。耿乐是国内淡蓝社区的CEO,他的《奇葩大会》的演讲由于部分原因,没有在剪辑好的节目中播出,但是在花絮和未播里有,大家可以看。但是耿乐在之后的对辩中做不到明确阐述持方观点,自己的观点听着也站不住脚,所以无缘晋级。

       这里《我》文中有说到辩题都是为了刘楠量身订造的,对别的选手不公平。节目组知道辩题是一切辩论的出发点,为此煞费苦心,《奇葩大会》的对辩都是找到特别适合选手发挥的方面来给他们辩,辩得好与坏,全在个人的准备和造化。节目组可能在宣传的时候出于宣传效果的考虑给选手们用上不同的标签,但是如果只看这些标签而忽略了选手们在场上的真实表现而做出评价的话,我认为是有失客观和偏颇的。

4. 为人脉找嘉宾? - 为节目找人脉
       《我》文中说到马东利用节目在拓展人脉,这里我也想分享我的看法。
在我看来,因果关系是这样的,导师们觉得这个节目好玩,所以导师们从自己已有的人脉里去推荐朋友们过来上一上节目,当嘉宾玩一玩。这个因果关系,在《奇葩大会》中尤为明显,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大咖级人物,来到之后也跟导师们称兄道弟,以朋友相称,像李开复,贾伟,殳俏,哈佛牛人等。

       至于朋友们来不来,这就涉及到人家的档期等一系列的问题了。而《奇葩说》中到场的嘉宾,男神女神,可能更多的是出于个人节目或影视剧宣传而来,如果在场上不能表达自己观点来配合节目的话,就很容易成为摆设,但像之前的阮经天和赵又廷在节目上表现也不错啊。注意 – 前提是只从公开的节目片段来看。

       找何炅当议长 – 这个决定马东在节目中或多或少有提到。议长的位置不好当,马东在前几季中展现出了他强大的控场和分析辩题的能力,还有出其不意的口播,让更多观众认识到他的魅力。这季邀请何炅当议长的定位跟之前是不同的,因为马晓康3位都是在节目中喜欢搞事情的主,喜欢节目气氛充满冲突对抗。何老师本身具有强大的思辨能力,有空请看他的《明星大侦探》;同时,何老师包容和蔼的主持风格也稍微缓和节目冲突的气氛。


       很感谢《奇葩说》这个节目陪伴着我一路成长。从第一季到现在,《奇葩说》承载着观众们的高期待一路走来,满足着国人对于不同话题的思考分析和讨论的需求,同时还提供娱乐的功能,启发着观众们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俗话说,守业更比创业难,在第一季第二季成功打响知名度以后,如何在之后的节目中继续保持新鲜感和娱乐感,是节目组要解决的难点。节目组在一直不断地摸索和改进,希望找到更容易让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更能引起和启发观众讨论的话题,还有更多新奇深度的观点。我相信节目组也总是在挖掘更多可以跟观众产生共鸣的话题,来引发大家的思考。
       
       每一季它都是在大家的期待和骂声中走来,在大家的接受和认可中前行,在大家的依赖和不舍中暂别。希望《奇葩说》可以继续加油,米未继续加油,为大家带来更多好节目!

      《奇葩说》,你值得再看!

 3 ) 【康永哥的生气。】第二集依旧索然无味TAT

追了三季,很多集都二刷以上。第四季看完一集,失望!总体感觉角度不够,观点不深,看着尴尬。1、大王和范湉湉本来就是活跃气氛没什么逻辑,功课又不好好做的存在(内心很平静,熬过她们的发言就好了,老梗反正我也笑不出来,鸡肋不如,弃之不惜)。2、董婧和张泉灵是努力做功课的一类,张泉灵目前来看就是董婧+,毕竟人生阅历在那里。罗振宇的强行铿锵有力的话里谈那么多对错,哗众取宠。马东东调侃他的每句话都是句号和感叹号,并说自己不敢用句号和叹号结尾,只敢留一些问号,最多是些省略号(马东东用词:不敢→只敢→最多是,罗振宇用词:世界上、最没用、你们犯了最致命的错误,女性高于男性,男性拍马都追不上。没对比就没有伤害,高下立现,罗振宇铿锵有力的哗众取宠,被瞬间秒杀。ps大家也可以留意康永哥的用词,谦虚温柔但有力量)。罗胖子你回家带小孩好吗,你家小孩更需要你。3、两个新人,刘楠还行,那个球迷同学也是酱油(你叫什么名字,对不起我忘了)。4、如晶宝贝好的一如既往,逻辑和综艺效果都是一流(拿捏的刚刚好)。5、何老师的的到来,无亮点,想念马东东的广告(话说马东东是不是开创了花式广告的新河,好多节目现在也玩花式广告)。6、康永哥的生气(到底在辩什么?),也是我对这个节目的生气(到底要做什么样的节目?)。如果说金星拉低了第二季的评分,那第四季的评分一定是臃肿的导师团队拉低的。留有一丝残念和期待打三分吧,天知道我有多想念之前的节目…………马东东,康永哥,高晓松,姜思达,如晶,黄执中,马薇薇,肖骁…

 4 ) 女人为什么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单身妈妈和普通妈妈的不同,就是没有老公,其实也没有什么,有时候说起女权、不婚之类的话题,听到别人说起单身妈妈,这四个字总有一种自动大写加粗的感觉。

昨天节目里也在聊单身妈妈,其实有不少嘉宾说的还挺扎心的。关于女性独立,大家各有各的看法,我就先说说自己的。

婚姻是不是女人唯一的归宿?

节目里这一期的嘉宾徐静蕾,跟女性独立的话题还真挺紧密的。

她一直是独立个性文艺女青年的代表人物,多少年了这个宝座都没被新人取代,她倡导不婚,自己还是有才华,有能力,依旧活的风生水起。

反正对于传统观点“女人结了婚才算完整”这种话,遇到她就是自动失效。女人到底要怎么活的漂亮,徐静蕾什么都不用说,自己活出来。跟黄立行恋爱了七年,到现在既能一起好好生活,还能一起好好工作,娱乐圈这样子,他俩的恩爱可比人家结了婚的强过一百倍。

不结婚的女人也可以有很多选择,可以守候自己的事业,或者跟老闺蜜们相依为伴,也当然可以自由的选择繁衍后代,做个单身妈妈。

生孩子这事是女人天生带的能力,生或者不生,什么时候生,只要不触犯法律,都是自由。

面对公众的观点,很多人觉得婚姻才是完整的家的基础,孩子就是要有爸爸妈妈。其实结婚和不婚都是女人对于生活状态的一种选择,而且到最后,如果选择成为母亲,独自抚养孩子的压力始终存在,既然选择,就应该有力量承担,不能寄希望于不堪一击的婚姻。

单身妈妈凭什么被大众认为不幸福?

过去在太多的电影电视剧或者邻居们的八卦当中,总听着是单身妈妈如何不容易,日子过的多么苦,过的好的好像是沾了便宜,也不值得被夸赞。

节目里董婧自己就说是由单身妈妈抚养长大的,也并没有给自己造成多么大的心理阴影。

其实比单亲的家庭,不幸福硬凑在一起过的父母反而更容易给孩子造成影响。一个父母不彼此相爱的家,怎么能让孩子在未来敢去拥有爱?

如果一个单身母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可以自己全身心的投入,逐渐让自己变得坚强、博爱,小孩也能感受到被关注的力量。

如今社会有太多的机会,女人和男人一样有很多的发展机遇,哪怕是要自己独立抚养孩子,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也有动力去完成更好的事业积累,追求幸福,给小孩子也树立起不妥协不将就的人生榜样,相信在这样家庭的生活,无论是孩子还是母亲,都拥有丰盈的内心与爱,没准比其他人活的更幸福。

单身妈妈的路是不是真的的像别人说的那么难走?

看到节目当中刘楠说起单身妈妈的难处,比如准生证,产假和之后求职需要请假的问题,声称做单身妈妈是选了一条难走的路。

其实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构成当中,母亲在抚养孩子的过程里,无论婚否都要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父亲多数时候忙于工作事业,在家庭角色中是缺失的,母亲是不是单身,面临的问题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小孩子会生病,需要照顾。成长期间需要教育培养,避免误入歧途,在多数的时候,父爱是沉默的,含蓄的,小孩子几乎感知不到。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母亲才充当着主导的位置。

其实,养孩子这件事,无论婚否,都是一条难走的路。而大家都是一代又一代这么走下去的。

想起在《北京遇上西雅图》里,扮演单身母亲生试管婴儿的海清,自己有自己的事业,有爱人,国内不认可就大大方方的到美国去生,孩子的未来依旧能拥有良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而作为母亲的人生角色转型也完美完成。

想起《问题餐厅》里的一句台词,女人真正的强大是不可估量的。

当代的女性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得到自己的爱的东西,为自己的选择主动承担。

做单身妈妈只是人生无数选择中的一种,全心全意爱一个人没有不对,有人爱老公爱家庭,也有人可以爱自己,爱孩子。

我们都知道爱情不是永恒的,但亲情可以。

如果一个女人,她不想要婚姻,能拥有自己终其一生愿意无条件付出、给予爱的孩子,难道不是幸福的吗?

 5 ) 哪有你们说的那么糟糕

看到节目一播出,大家各种吐槽,各种高呼脱粉,真是着急得我心口子疼。作为一个奇葩说真真真粉,我矛盾得很,一方面想要挽回那些被跟风洗脑的真粉粉回来;另一方面又希望那些要脱粉的你赶紧脱,脱得越光越好。好吧,都是玩笑话,别当真。其实总结了一下大家对节目恶评的几点原因,我觉得哪有那么糟糕。

1.姜思达走了,都是因为马东。

我承认我也很喜欢大美玲,确实是特别适合奇葩说,既妖艳又能辩。他离开奇葩说确实是一大遗憾,可遗憾归遗憾,各位不能把自己弄得跟当事人一样明白,就那么笃定的说,是人家马东和米未赶人家走的啊。看过以前节目的人,你哪只眼睛看出马东挤兑过大美玲的。具体原因我不知道,只听说是大美玲不愿意和米未签约,所以这一季就不能参加。首先得说,不签约,这是人家思达自己的选择,说不定人家有更好的发展和想法呢。其次我觉得这个理由也没毛病啊,虽然不知道参加奇葩说是不是必须得签约米未,但选手越来越多,就算出于利益私心这也没毛病啊。你看奇葩说一直以来广告插入都这么卖力又直接,谁是金主我捧谁,这一季全是“掏出来搞事情”这个梗,你怎么没有因为不念vivo的广告词而脱粉呢?所以喜欢大美玲,大家可以继续关注他,可当初大家不是因为奇葩说才认识他喜欢他的吗?难不成你是因为大美玲才看的奇葩说?另外,同样的道理,大紧走也带走一片粉,你只喜欢大紧,你脱粉该,大紧回来时,默默把奇葩说粉回来就好。

2.何炅不适合奇葩说

一个是最好的主持,一个是最好的网综,却不一定最合适。合不合适我不知道,但何老师自己也说了,这是他主持以来,对他来说最有挑战的一个节目。我们也看得出来,何老师为了这个节目也在努力融入,且不说到底能不能融进去,至少他顶了主持,就终于让马眼袋过了把辩论的瘾啊。记得以前每次看眼袋当议长,想说出他的观点时,我都好想看他辩论。何炅的加入至少让我了了这个心愿。而且就算真的不合适,你至少让人家呆完一季吧!就像第二季请了金星来,确实不合适,第三季还不是换回了高晓松。你要相信马东和何炅都是聪明人,如果真的不合适,一个不会强留,一个不会强求。那些一个劲反复强调何炅不合适的人,难道真要马东撕下脸皮赶何炅现在就走才合适?

3.奇葩说没有以前精彩了,充满阶级性质,门槛变高了,趋炎附势了……

我发现现在任何节目影视都有一个定律,最初的永远是最好的,后来的永远都比不过最初的。所谓“经典”,大概就是因此而来。首先承认,从前的影视节目确实有不可代替的地方,第一季也确实更比第四季惊喜的地方。但第四季真的比第一季差吗?我看有人评论奇葩说第一季有种“野蛮生长”的感觉,这个词语评价奇葩说非常中肯,但我觉得第一季是“野蛮”,后面才是在不断“生长”吧。你不信可以倒着回去看第一季,看看那个连肖骁、范湉湉撕逼扯蛋都能被高呼精彩的奇葩说。奇葩说第一季确实靠着这“野蛮”迅速成为网综中的“泥石流”火了起来。这样一个全新的节目给人带来一种“碉堡了”的刻板印象,以至于后面每一季,都不能刷新从前那种惊喜感以至于带来“不如第一季”的错觉。可如果以第一季的“野蛮”继续走下去能“野”四季?最新一期辩论里面,连肖骁自己都说现在一场比赛要准备一晚上,不能再像当初那样用一个“脏”字代替所有论点。可以看出,所有人都要努力进步才能留在那个舞台,这也正好打脸了那些说奇葩说现在只知道选奇葩,完全不顾辩论的评论。或者有人靠着“奇葩”进了这个节目,但最后还是要靠“说”才能留在这个节目,这才能真正造就会说的奇葩。那些盲目崇尚经典,迷信过去的人,就跟那些看见初恋鼻毛都可爱的人一样。“怀旧”情怀可以有,但别因为否定后来事物的努力。

再特意解释一下热评《我为什么不喜欢奇葩说了》里面提到的奇葩说变得充满阶级性致,趋炎附势这种类似的评论。我只想说你才看出来这点啊,高晓松那股牛逼哄哄的劲儿、选手不能反驳导师、对不同的人分不同镜头等等问题,难道不是第一季就这样的?这是一个足以展现真实的地方,马东捧金主这事直接说出来,反而给人一种“卧槽真敢说”的震惊感,选手每次对马东谄媚和吐槽也是直接表现出来。本来在这个节目看来,敢说真话是好事,你虚荣市侩也不是什么大事。说到蜜芽ceo,人家确实会辩论,也有逻辑,也确实有钱有思想,导师和选手对她赞扬多一点也没什么毛病,难不成你不喜欢优秀又有钱的人?还有提到导师代表神,选手不能反驳的事。辩论本就是个没完没了的事,导师的作用就是给双方辩论来一个结尾升华,难不成要每一个选手不断想到论点不断起来反驳,辩个十天半个月才算好?选手对导师的论点点头赞同,我认为这只是每个选手自身对前辈表示尊敬的基本礼貌吧。而且其实有一期,陈铭也站起来反驳过蔡康永,陈铭也没有被怎么着啊。本来大家都是在限时找论点的过程,总得有人来结束吧。

最后是说《奇葩说》门槛越来越高,不再是那个草根屌丝的天堂,废话,第一季奇葩说还不火的时候,你怎么不去参加节目呢。就跟这一季奇葩大会有个辩题“要不要做第一批火星移民”一样。黄执中有说过,第一季来奇葩说的人容易得多,奇葩说红了,她们已经能坐在舞台上享受这个成果。可当初这节目不火的时候,你们谁去为这个节目付出过。这就好比当火星需要人开发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勇敢一点的普通人,可后来火星被开发成功时,你只需要去享受这个已知的结果时,你TM还想说“我也勇敢啊”,然后抬起脚就移民火星啊?哪有这好事?

面对这差评如潮,奇葩说这个节目也越来越难,一群人吵着嚷着这样不好那些不好,我要一集弃。这就好比一群成天批评国家体制这样不好那些不好,又走不出国门的“体制黑”一样。我觉得真正的“爱”,在于包容和耐心,她就算有不好的地方,也请给她点时间,让她变更好,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奇葩说这个节目确有许多漏洞,但节目组在努力补。从一个纯娱乐综艺变成一个既娱乐人又能引发我们思考的综艺,这才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最大的优点,至于其中的繁琐形式,有什么缺点,它自会改。批评归批评,不要一棒子打死。

而至于那些“跟风黑”的假粉,你能不能出国了再骂体制,不看奇葩说了再评论“一集弃”。

 6 ) 关于养老,我们何去何从?

这一集的《奇葩说》真是太催泪了。

本集辩题是: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养老,我该支持还是反对?

整个片子从马薇薇开始,基调变得很沉重。似乎和奇葩说轻松幽默的风格很不搭,但我认为这是非常值得看的一集。

因为这个议题,在当下中国是很多人正在面临的抉择,也必将是年轻人未来要经历的事情。即便风光如《奇葩说》里数一数二的辩手,在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依然泪流满面,现场的观众和老师也无不动容,说明这事儿扎了每个人的心。

对于老人而言,去不去不仅仅是一个表面的选项,这背后更可能的是一种无奈。在我们这个重视亲情和家庭的文化环境中,一个老人选择去养老院,大部分真实的情况一定是很心酸的。

1999年央视春晚歌曲《常回家看看》火遍全国,这是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这首歌能流行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唱的是中国人的生活常态。代际关系的疏远是必然的,但从人情上说,这又是不该的。30多年过去了,这首老歌依然长盛不衰,逢年过节以及其他很多场合,它依然代表一种不变的情感诉求。

传统中国社会讲究养儿防老,但现如今,城市化进程中,更多的是儿女奋斗在城市,老人独居在乡村。马薇薇说这问题是中产才能遇见的问题,富裕阶层和赤贫阶层有各自的解决办法和更残酷的现实。但其实,这问题对温饱刚过线的人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有识之士在呼唤集体养老,但真要执行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养老的开销必然绝大多数是由家庭来承担。

中国是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4亿。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会超过5000万,甚至更多。可以想象这是多么沉重的负担。

钱是一个因素,时间也是一个因素。养老问题没有钱不好解决,但是有钱了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解决。就像《常回家看看》里唱的那样,老人们的情感需求因为子女们的客观现实而不能被满足,这种事情存在于很多空巢老人家庭里。

这个社会一方面在现代化,但另一方面历史用它强有力的自有逻辑在维系着旧道德和旧习惯。很多人即便身在城市,心依然在乡村,找不到归属感,便做一辈子漂泊的乡民,于是社会上就出现很多矛盾体。这类人一方面接受了极为先进的教育,但另一方面却投身于某种家族性的历史漩涡中不能自拔,他们的生活更像是父辈的延续。饱受重男轻女思想摧残的女人,一旦成家,也表现出对男婴的不健康的企盼。

这是一个矛盾中国的表征,我们一方面也知道回馈父母的必要,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为生活奔波,非常无奈地把它们丢一边。我们在物质上走得越远,观念上的落后就越明显。作为父母沿袭这种传统思想由来已久,新一代人则希望割裂这种负担,变得更加西式,文化裹挟着私欲绑架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根深蒂固的思想,匹配对应的社会,社会反过来要求人们服从它潜在的规则,于是你可以看到思想以这种方式控制和影响着它自己的发展趋向,在短期内我们根本无法逃脱大环境的束缚。尽管我们看到的是新时代的东西在拉扯旧的历史,但这种系统的运转,自有它延续下去的可怕力量。

这是很多观念之争所要面对的巨大现实,所谓国情就是这种轻易不可撼动的东西。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待这个辩题,你会发现,真正的选择并没有那么多。当老龄化社会到来,肯定会有很多悲剧上演,这一切甚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关于这个问题,我是比较悲观的。

家庭一旦承担大部分养老义务,一般人家的经济状况就立刻会捉襟见肘起来。自己的生活起居已经足够头疼,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这里面一定会产生矛盾。这一集几个辩手的话在这个层面上极有意义,如何缓解这种矛盾,让大家更好呢,我认为马薇薇和黄执中讲得很好。

他们俩虽然分站两方,但关于如何对待老人这一点上,却是殊途同归。

马薇薇说要让老人感觉自己是被需要的。关于这个我深有体会,你给他一点事情做就比什么都不麻烦他们强。

马薇薇还说不要因为琐事离开父母,对父母包容一点。我想这一点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比较难做到的。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好,而对亲近的人太坏。所以,提到父母长辈还是多多感恩吧。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谨小慎微的,马讲了她父母亲对她独特的关心,真的非常虐心。黄执中从中看到了中国的特色文化,爸妈太懂事,说话都是客套,大家猜来猜去,互相虐。

所以,他建议和爸妈沟通要摊开来讲,想什么就怎么说,可以减少很多无谓的东西。

以我个人的经验看,这一点也十分重要。打开天窗说亮话,客客气气交流,很多心结也不会形成。

我们之所以被这一集的内容感动,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虽然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但是它让我们意识到亲情的宝贵。少一点自私,多一点理解和体谅,如果可能,也请多一点陪伴。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7 ) 被父亲抛弃遭男生猥亵,单身妈妈养大的她依旧活成了闪耀的女子

我的妈妈是一位单身妈妈,她和我的父亲在改革开放初期南下创业,因为两人算是半个老乡,期间时常互相照应,久而久之暗生情愫,便先斩后奏地偷偷领了证。

很快,母亲怀孕了,这本是件皆大欢喜的事,
但最后并没有,
父亲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奶奶,她不喜欢我的母亲,与其说不喜欢,不如说是厌恶,
然而,一直到现在,我的母亲也从未跟我提过她们之间的细枝末节,
总之,她在即将为人母的喜悦和婆媳一触即发的恩怨中徘徊彷徨,最终逼得无路可退,带着还未出生的我选择了无条件离婚。

离婚后,爸爸那边曾想花一笔钱买断我,价格在当时足以令人咋舌,
当然,我的母亲没有同意,她也不可能同意,毕竟那时候的我已经在她肚子里呆了好几个月,她每天都能感觉到我的一举一动,我是她在这段感情中唯一可以带走的东西。

每每回想起这件往事,我的母亲总会打趣道,早知道你这么不省心,当时就把你卖了,换来的钱在深圳买房,现在咱们就是拆二代了。

后来的每一次产检,我的母亲都执意一个人去,我的外婆想陪,她也不让,她说外婆听不懂粤语,去了也是白搭。
而我的生产过程也并不顺畅,母亲本就怕疼,可这一疼便是一天一夜,她嘶哑着喉咙哭喊,却被医生和护士粗暴地辱骂,
再后来好不容易生出来了,医生在术后缝合的时候又漏缝了两针,以至于到现在,母亲上厕所时总会偶尔感觉到兹拉兹啦的疼。

我无法想象一个在外打工的女人,挺着大肚子穿梭在妇产科的过道时究竟是什么感觉,我也无法想象虚弱的她从产房出来看不见自己老公时究竟有多失落,
可能,她一开始也没想到,在失去另一半的时候生育一个孩子,是一条回不了头的绝路。

我出生后,没有喝过一口母奶,我的母亲没有奶,我的每一嘴食粮,都是我的外公外婆喂的,我跟母亲相处的时间也相当短,她急需在短时间内恢复身体上班挣钱,而我,全权交由两位老人照看。

这期间,我的父亲曾跟她的母亲一同来看过我,得知我是个女孩后,再也没来过。
没多久,我便随着外公外婆回了南方的小城。

今天偶然看到奇葩说的关于单亲妈妈的话题,听到大王的论述时,突然泪目了,
我曾不止一次在知乎写过关于自己的人生经历,我把它当作自己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即便一天都未曾感受过父母同框的画面,我也不觉得那么难过,
但在看这个节目时,却泪如雨下。
“如果可以选择,我不做单身妈妈,不是我不够坚强,是我怕我的孩子比我更坚强。”


我记得四年级的时候,我跟外公外婆坐火车回到广东,母亲在广州站等我们。
她起初跟一辆黑车师傅说好了价钱,可临上车前,那个师傅突然要加价了,捏着母亲给的钱怎么都不愿意找零,
推搡中还有其他的黑车同伙上来抢我们的行李,
当时我被外婆紧紧地搂在怀里,看着母亲一个人失控地对着那帮人大吼大叫,声音震彻天地,她不知道哪来的蛮力,失控地抢夺行李和钱,用手胡乱地上下挥舞,
真像一条疯狗啊。

后来有不少好心人上来帮忙,母亲总算逃过一劫,回去的路上她摊开双手,把揉捏成一团的散钱塞给我买糖,她疲倦却又洋洋得意的笑容,至今仍记忆犹新。

她告诉我,毛爷爷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咪咪你要记得啊。
也就是从那天起,我渴望变得跟她一样勇敢,渴望像她一样天不怕地不怕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亦或者说,我更想快点长大,快点强大起来,让她可以不用再为那几十块钱弄得如此狼狈。


可是,我的母亲真的需要这样的我吗?一个从未在她面前表现过一丝软弱,永远把自以为是的最优展现在她面前的我吗?


从小到大,我没有在她面前掉过一滴眼泪,我也从来不会把在学校被女生排挤,被男生占便宜的小事跟她分享,我一直用“她太忙了,没时间管我”来自我麻痹,
其实说到底,不过是怕她自责,怕她觉得自己既然没能力护我一世周全,何必将我生下来。
也正因为这样,我的性格比一般女生更坚韧,更不服输,甚至觉得理应比男人更厉害,才足以在社会上立足。
这样的性格无论学习生活恋爱工作都会出现大小不一的弊端,我害怕输,也害怕承认失败。


在我的成长岁月中,我的母亲极少参与,她一年只能回老家两三次,暑假外公外婆会带我去广东见一次她。
母亲时常说,自己亏欠了父母很多,我还未出生前,我的外婆是当地赫赫有名的说书先生,我的外公是一家国有药厂的副厂长,
正因为我的出生,两个老人双双提前退休,用尽后半生给予我全方位的照料,
14年外公走的时候,母亲哭得撕心裂肺,本来外公只是她的后爸,她之所以万般不舍,不过是因为,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人把她的女儿教育成人。

正如节目中刘楠说的,单身妈妈,你不是一个人在承受这个苦难。

是啊,这么多年来,母亲一直沉浸在无法照料我的自责中,而一把屎一把尿的艰辛,她也被迫却又理所当然地转移给了她的父母,
也许在两位老人看来,他们永远不会后悔生命中有过我的存在,
但我却会时常愧疚,特别是在做错事的时候,如果不是我,他们多少还能过多几年清闲的好日子。


当然,承受这份苦难的,还有孩子。

我跟前任在谈婚论嫁时,对方母亲曾因为我是单亲而对我的母亲指桑骂槐,我看着她不知哪里冒出来的优越感,难过地一塌糊涂,
凭什么,
让一个被迫选择这种人生的女人,因为我的遇人不淑,而让她去承受那些苛责和谩骂,让她这么多年来的努力被带有有色眼镜的人肆意轻视,
我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冲动地爱上了一个人,而让那个人的亲人去撕开我妈妈的伤疤。


其实,我的母亲长得非常漂亮,漂亮到小时候她每次带我出去玩,总有男人会跑来搭讪,逗趣地问我,这是你的妈妈还是你姐姐啊?

也正因为她漂亮,即便带着一个拖油瓶,也一点都不影响她被人追求,可在这漫长的十多年里,她一直没有再婚(一直到40岁,才再婚,继而生下了我的弟弟)。

一方面,虽然当时她还年轻,在感情中受过重创后更渴望被爱,但因为在养育我的道路上已经鞭长莫及,她不想再因为自己的再婚毁了我仅剩的一丝对母爱的憧憬;
另一方面,溺爱我的外婆也不容许她再婚,别说再婚,但凡她接触新的男人,只要被外婆发现,她就会不问青红皂白地一棒子打死,
外婆太爱我了,爱到她忘记了自己的女儿也需要爱。

有一年我的母亲来看我,我见她偷偷溜到房间打电话,我推开门,隔着门缝瞄到她脸上洋溢的笑容,她一直笑一直笑,直到外婆愤愤不平地拔了电话线,那个笑容才消失。

那种笑,跟对着我笑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带着少女的羞涩。
但后来,过了很多年,我都再没见过那样的笑容。

其实正如如晶所说的,生孩子不是冲动购物,


不是你看到别家的孩子可爱,自己就想生一个,你在漫长而枯燥的人生中,会因为一个孩子而失去很多原本属于你自己的快乐,
即便你的内心再强大,再不怕流言蜚语,你也不得不顾及身边既定的一切,你会付出比怀胎十月多数百倍的精力去维系那份关系,那份独一无二却无时无刻不压得你气喘吁吁的关系。


小学毕业后,母亲的生意有了起色,我跟着外公外婆一同回了广东与她团聚,
我上了住宿学校,每周车接车送,
我家请上了保姆和司机,同学们都特别羡慕我。

但我发现,我不知道该怎么跟我的母亲沟通。
她错过了我第一次的家长会,错过了我第一次拿奖的瞬间,错过了我第一次来例假,
也因为她错过太多了,所以在我的整个叛逆时期,她不敢对我指手画脚,她怕她说重了什么话,我会毫不手软的顶回去。

我见过下班后久久呆坐在办公室的母亲,我也见过受不了压力默默流泪的母亲,
我也真想亲眼见一见,
坐拥一个完整幸福的婚姻时露出少女般微笑的母亲(母亲怀我弟弟也是意外,以为高龄了不会受孕,怕重蹈我的覆辙才勉强结婚)。


我想,如果我今天把这集的奇葩说放给她看,她一定会满不在乎地说,我选反方,我愿意当一名单身妈妈,
她一定会说不后悔生下我,
但如果我能够帮她选择,我更希望她能像其他千千万万普通的女性一样恋爱,在众人的祝福下结婚生子,在柴米油盐中度过平淡的一生,
她可能不会像现在这般会赚钱,
她的孩子也可能不会像我一般独立坚强早熟察言观色,
但一个被老公宠得无法无天的女人,和一个在三口之家中无忧无虑成长的孩子,
这样的画面,太和谐了。



作者杜逸君

 8 ) 论何炅之于《奇葩说》之虚无

看完第四季前几集,别的不谈,就想谈何炅。

如何评价何炅出现在奇葩说第四季?两个字,大写加粗再加下划线的 尴尬 。

理由有二。

一,风格相斥。

长期待在作为主旋律重点辐射对象的马桶台,我认为这位唯二的一哥可能已经不可避免地体制化了。这一点从他念广告词时连一句“我靠”都说不出口即可见一斑。而与之相对应的,曾经在央视混饭吃的马东却可以在节目里污法污天。

所以我很想不通他到底是为了在谁面前保持自己伟光正的形象。粉丝?家人?照说马东也有粉丝也有家人。那么答案可能只剩下一个——党和中央。

二,存在感低。

何炅在奇葩说的存在感,低得几乎比请来的花瓶(男神、女神)还要低,低到绝对对不起自己所领的片酬。

作为一个主持人,完全控不了场。马东在奇葩说这个舞台做主持人收尾时,要么高屋建瓴,要么画龙点睛,要么调和局势。而何炅照旧拿出自己在马桶台的三板斧,来两句看似温情实则毫无价值的结语,只能说实力诠释何为狗尾续貂。

甚至从他所负的盛名,更能看出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在社会资源掠夺战争(亦即每个人向阶层金字塔顶端攀爬)的过程中,情商实在是比智商更有力的武器。当然,这是题外话。

因此,何炅是马东在第四季的一处败笔。

当初第四季刚宣布有何炅加盟时,还有网友说:中国大陆要做蔡康永和马东主持人的,只能是何炅。只是这句话放到《奇葩说》舞台这个具体的语境里,是能被轻易证伪的。

《奇葩说》能被称为国内第一网综,这个以辩论为主要载体的节目,不是只靠着几个包袱和几句脏话支撑起来的。这个节目要求里面的常驻人口除了情商在线,还得智商不断档。丰富的知识储备、严谨的逻辑思维、清晰的语言表达,具备了以上三点,还得偶尔学会无下限。

而何炅,显然还不是那么上道。

 短评

思达没进决赛 三星都不过分

6分钟前
  • LilySnape
  • 推荐

导师太多了导致导师团水平下降,有的根本就是在重复选手的观点。没人来拔高和提供新鲜的角度了,蔡康永的力量相比之下太弱了!不开心!不喜欢“下凡”这个说法!奇葩说不再是年轻人肆意发言的场合,而是大佬们的聚会,连肖肖都在说老板在不敢妄言,失望,非常失望14期更新:渐入佳境

7分钟前
  • 一条伪咸鱼
  • 推荐

挖槽我居然忘记我看过这一季了,之前第一季开始死追不放,第四季出来之前还二刷前三季,现在真是一点热情都没deí咯,时间对事物的消磨还真是日盛一日啊。

9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推荐

能不能别乱改啊 现在改的难看死蹦蹦怎么进来的?尴尬死了 还不会说何炅真的……好尴尬…… 看了最新一期 何炅 你真的不适合这个节目 回快本吧🙏😃煽情煽情 呵呵了 不会说就煽情🙃

10分钟前
  • Pleasure
  • 较差

罗振宇➕张泉灵是绝对比得上大紧的。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用自己的故事来感染观众,奇葩说从第一季起就是这个套路啊?以此差评的难道是第一次看?!还是很好看,看完之后最喜欢的话题是“得高等生物蛋该毁灭吗?”。

13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全明星赛,金句密度前所未有。“一个国家最大的骄傲,就是培养出一群娇贵的人民。你是气体(可以流动)。你有翅膀,你可以飞。孵一个蛋叫好奇心。家是想象的集合体。” 辩神执中真是理性&感性的完美比例,刚柔并济闪闪发光。罗胖:生活里的考试都是开卷,学会求助。我知道的分手跟邱晨说的一样:所有烟花散去后,无尽的空洞和冷漠。

15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马东和蔡康永在这一季完全穷图匕现,为了赢而说看似另辟蹊径其实违背情理的观点。这个节目开始不可爱了。

20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非常期待新导师,感觉中老年最强说话天团真的略萌。还有夜华菌当男神什么的,啊啊啊啊啊啊快播吧。想一次性看完一季。

23分钟前
  • breaddddd
  • 力荐

第一期辩题无疑史上最烂。张泉灵好像一个初登讲台的多动症大学教授,罗振宇满口跑火车把节目当菜市场,马东那种把自己说的每句话都当作金句恨不得加粗画重点的语气真的很想让人上去呼他后脑勺。

25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很差

说实话,没有了高晓松、花希、姜思达,总觉得少了什么,想重温以前的~

28分钟前
  • 夕心
  • 推荐

老罗歪理很多,但逻辑很强。泉灵正规路子、兼理性思考与感性探索,反驳敏锐。有点怀念马东的木鱼。

33分钟前
  • Eeu
  • 力荐

大紧不在的第一天,有点想他。

35分钟前
  • 关关
  • 力荐

我喜欢 飞飞 董小姐 傅首尔 警察叔叔 他们都是用我通常会用的语言来讲我们的故事的人

40分钟前
  • 盲人吃橘子
  • 推荐

“下凡”二字听得真是不舒服

41分钟前
  • 南影
  • 还行

第四季,只能说好喜欢康永哥,其他的😱

42分钟前
  • 七八的木蜡油
  • 推荐

觉得有两点不足,导师太多导致非常臃肿,算上嘉宾一共六个人,很多精彩的观点没有表达出来或者没时间展现,是否考虑增加节目时长?第二就是剪辑的问题,非常糟糕。另外对于新奇葩的表现,奇葩的辩论本来就有好有坏,不一定老奇葩就比新奇葩强,没什么好纠结的,看的开心就好。。大紧不在的第二周,想他

43分钟前
  • 天桥毕加索
  • 还行

分先不打,打算看一下这季辩题的质量。本季开场让我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不仅是辩论技术还停留在前几季的基础上,导师们的姿态和场上的气氛真让观者难受。(6.25更四星,第一表扬中间把尴尬的下凡去掉了,第二尽管这季选题下滑,场外混乱,但仍然不失国内综艺里比较有想法的…哎,我只能写到这里了)

47分钟前
  • 李九弟Jody
  • 推荐

说来说去还是在看那些老人,新人里唯一期待的就是马剑越吧~新来的导师感觉不咋滴,马东东还是应该当控场的,就会少一些何老师的过场话,张泉灵还是过于央视范儿,老罗的我是完全听不进去,到最后就看康永哥了...

48分钟前
  • darkerthanwhite
  • 推荐

其实已没有假惺惺地选新奇葩的必要,主角早已固定(第一季的人马)后来者永远只能充当绿叶,实力强的及时淘汰,坐稳席位的是关系户.何炅跟谢娜一样尴尬的笑点,不放bgm笑声都不知道这里应该要笑.罗胖让奇葩舞台变成了贩卖成功学的营销课堂.请的女神如徐静蕾之流真的只能活在营销,才女盛名下谈吐苍白言之无物.

53分钟前
  • 20thCenturyFox
  • 还行

这一季选题挺好的,尖锐直接不含糊。肖骁表现确实好。喜欢张泉灵、臧洪飞,傅首尔也不错。陈铭其实一直都很棒,只是没啥综艺效果,然后又被鸡汤王的头衔所累,真正的鸡汤王明明就是那个大晴啊。马东老油条,蔡康永江郎才尽,罗振宇去死去死。 如晶别哭了……本来也没有好到能当第一。

55分钟前
  • 🐷🐷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