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酒日记

剧情片美国2011

主演:约翰尼·德普,艾伦·艾克哈特,艾梅柏·希尔德,吉奥瓦尼·瑞比西,理查德·詹金斯,迈克尔·里斯波利,阿莫里·诺拉斯科

导演:布鲁斯·罗宾逊

 剧照

莱姆酒日记 剧照 NO.1莱姆酒日记 剧照 NO.2莱姆酒日记 剧照 NO.3莱姆酒日记 剧照 NO.4莱姆酒日记 剧照 NO.5莱姆酒日记 剧照 NO.6莱姆酒日记 剧照 NO.13莱姆酒日记 剧照 NO.14莱姆酒日记 剧照 NO.15莱姆酒日记 剧照 NO.16莱姆酒日记 剧照 NO.17莱姆酒日记 剧照 NO.18莱姆酒日记 剧照 NO.19莱姆酒日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0 16:36

详细剧情

  保罗·坎普(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饰)是个失意的纽约作家,他来到波多黎各一家不景气的报社当记者,过起醉生梦死的生活。他在旅馆遇见性感美艳的切诺特(艾梅柏·希尔德 Amber Heard 饰),立刻被她吸引。地产大亨桑德森(艾伦·艾克哈特 Aaron Ec khart 饰)雇佣坎普写广告,并为他提供了丰裕的金钱与物质。坎普发现切诺特竟是老板的女人,却还是无法控制地爱上了她。桑德森安排坎普陪伴切诺特,坎普经受住美色的诱惑,拒绝与她一起私奔。他们来到一座岛上考察房产,在酒会上,喝醉的切诺特和当地男子热舞,让桑德森大怒。第二天,桑德森宣布与坎普终止合作,并将切诺特赶出家门。坎普收留了切诺特,并决心写出桑德森房产黑暗交易的内幕,但是出版社拒绝出版。他和朋友在集市斗鸡赚了一笔大钱,当他们拿着钱回来准备自己动手印刷文稿,却发现出版社早已被拍卖,人去楼空。坎普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回到纽约,他成功揭露了桑德森,成为一名记者,与切诺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长篇影评

 1 ) 谁让我爱你呢

作为德普的粉,我只能看下去了,其实有几段蛮搞笑的啊,比如depp去海边别墅找哈尔用望远镜看见他们在船边ox。比如夜晚开车迷路到路边要牛排没有,本来想搞事结果被人用奇怪的眼神盯着想起开头爆j致死那段,比如回来时开车两人叠叠乐那段,比如去找巫医给鸡赋予力量那段。

1.那辆蓝色校车fiat500很可爱啊 竟然还有天窗。

2.女主本来就表现婊且任性啊,剧中朋友都提醒depp不要爱上她离她远一点,竟然还不听劝,感觉就是诅咒啊。

3.本以为男主多么愤世嫉俗要干出一番大作为成为此片高潮结果奋斗在字幕里了,而高潮是斗鸡,嗯

4.感觉这片本来就是为了汤普森拍的,但是先遇到了amber于是决定送给她了,其实她戏份少点也没阻碍,就是在赤裸裸捧她。

就是为了爱你 含笑饮鸩酒,depp为了amber,我为了你。

 2 ) 醉酒解千愁, 还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提到六十年代的美国, 您会想到什么? 摇滚? 性解放? 嬉皮士? 民权运动? 艾森豪威尔主义?肯尼迪遇刺? 还是反越战思潮的涌现? 提到九十年代的全球, 您又会想到什么? 柏林墙倒塌后的美国独霸全球? 冷战思维在后冷战时期的延续? 伊拉克战争? 亚洲金融风暴? 还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开始显现出对传统媒体的挑战?

《莱姆酒日记》/The Rum Diary 是美国作家亨特.汤普森/Hunter S. Thompson写于六十年代, 但直到1998年才得以发表的小说。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保罗.坎普/Paul Kemp的记者兼自由撰稿人从纽约来到波多黎各的圣胡安城为当地一家不景气的报社工作。但是,该家报社不久便关门倒闭了。坎普也在随后的日子里经历了各种人生的跌宕起伏。

该小说在2011年由汤普森好友强尼.戴普/Johnny Depp名下的电影制作公司Infinitum Nihil改编成电影,并成为该公司自204年成立以来出品的第一部作品。电影不仅刻画出了一幅美国六十年代的印象图,还流露出了美国社会在90年代对冷战的反思, 并夹杂了对当今全球社会中依然存在的种族冲突以及日渐高涨的仇外情绪的焦虑。

强尼.戴普扮演的主人公虽然酗酒、行事乖张,但正义尚存。而他刚刚加入那家报社,便发现了自己和主编鲁特曼/Lotterman(Richard Jenkins)在有关媒体责任上的认识的不同。他认为一个记者的职责是让读者了解真相;而鲁特曼则告诫他媒体就是告诉消费者,尤其是广告商们,想要的东西。在鲁特曼的经营理念中,媒体的生存依赖于广告,所以报纸中所刊登的文章必须符合一个目的, 那就是让那些花钱的人高兴。

随后,坎普结识了在当地淘金的桑德森/Sanderson (Aaron Eckhart), 并爱上了桑德森的女友切诺特/Chenault (Amber Heard)。和桑德森的接触过程中,坎普被许以重金,条件是写一篇文章,吹捧桑德森所参与的一个海岛开发项目。这个项目是要在一个小岛上建个美国式的私人会所制的大酒店。让前来度假的美国有钱人,尽情享受加勒比海的美景而不受当地人的打扰。说白了,就是要将一片属于当地人的公共海岛私有化,并将它改造成只有特权阶层才可进入并享用的领地。而据坎普在桑德森的私人海滩上的所见所闻,他知道这个项目在当地是不受欢迎的。因为许许多多的当地居民被这所谓的“私人领地”理由而无情地赶出了他们生活的土地。也因此造成了种族冲突矛盾的加剧。虽然坎普在金钱的诱惑下,有所动摇。但他最终因切诺特被当地人泄愤强奸,而开始反省美国人在当地的所作所为,以及其所造成的社会隔阂。他认识到了政客商家和媒体的虚伪、他看到了种族冲突背后的社会阶层矛盾、他也开始质疑打着种种幌子的美国对外扩张政策。

这样的一个题材,不管是对故事发生的六十年代,小说发表的九十年代,还是电影出炉的21世纪,都有警示作用。六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正在冷战期。两国为使自己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而争得不可开销。金援、海外市场扩张、太空竞争、甚至彼此支持局部战争等等,都是为了保护本国在全球的利益。嬉皮文化的流行可以说是当时的年轻人对社会不满的一种表示。大批年轻人以酗酒、性派对、摇滚乐、奇装异服诉求对社会高压的不满。他们的举止在当时的遗老们看来,是反社会、道德沦丧的。而同样是这样一批人,支持并响应各种人权运动以及表达对自由的渴望,也因此开始促使民众对国家政策的反思。

同样的在九十年代,美国开始独霸全球。冷战虽然结束,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国家的意识形态中。同当年的越战一样,美国打着保护科威特的旗号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并以维和的口号派军进驻了前南斯拉夫。尽管自1992年来联合国大会每年都敦促美国结束对古巴的封锁, 但它依然我行我素。贸易保护、经济制裁、军事干预……结果弄得全球, 尤其中东地区,反美情绪高涨。 再看今天,9.11的发生,对许多美国民众来说是不幸的。它使得美国民众空前团结。 但它也促使了美国国家主义的高涨, 并让政客们找到了插手他国事务并捞取利益的绝佳借口--反恐。于是,我们看到了今天的美国。

有意思的是电影和小说中的主人公坎普整天喝的烂醉,还时不时用些可卡因来麻醉自己。但正是这样一位看似稀里糊涂,办事不怎么考谱的人,开始用他的打字机来思考美国社会和海外美国人的言行举止。强尼.戴普应该说是坎普扮演者的不二人选。 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投资该片的老板和汤普森的好友,还因为他那特立独行的明星形性。不管是他的剪刀手爱德华,还是加勒比海盗,强尼.戴普的明星形象总是和放荡形骸的社会边缘人物联系在一起。他似乎天生就有种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气质。但也正是这种气质,使得他可以对某些所谓的主流社会价值观进行戏谑和嘲讽。也许,坎普这个角色没有强尼.戴普在《恐惧拉斯维加斯》/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 (1998)中那个谢顶的形象让人大跌眼镜,但他同样在酒精的作用下,开始审视着周围的世界。也许有时候,醉了的人更容易接近真实。




注:《恐惧拉斯维加斯》/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 (1998)同样是一部改编自汤普森小说的电影。而强尼.戴普在片中所扮演的Raoul Duke的原型正是汤普森本人。

 3 ) 三星三星,不知道为啥改不了评分了

我家德普虽然演谁都是他自己以至于被朋友说成垃圾演员,但这种颓圮摇滚的感觉还真就谁也替代不了了,不服来打我。

感觉题材超级棒啊,男主原形就是酷到变成烟花炸上天。只可惜电影乱七八糟的节奏硬生生给整成了英雄救美的大团圆,看得我一头雾水。德普叔看到多年好友变成为妹子冲冠一怒愤笔疾书最后名利双收抱得美人归的形象,也会一头雾水吧。(不知道自己理解地对不对,他们搞摇滚的是这样吗??)

片尾曲好听,波多黎各很美,看完想喝酒想飙车想在狂欢节上尬舞。琥珀并不耐看,看在她欺负我普叔的份上再减一星。(垃圾豆瓣,打了四星就不能改成三星了,我就天天来试,看啥时候可以🙂)

2017.6.21

啊可以了!改好了,三星了!✌️

2017.6.26

 4 ) 影评 - The Rum Diary -《重心错位,不明所以》

幸好事先看完了原著,否则都不知道电影把原著糟蹋成什么样了。本作是亨特汤普森的处女作,也是他内心中最后一块处女地的展露。但是影片打着纪念汤普森的旗号,自以为是胡改乱砍,不仅搞得原著故事支离破碎,而且把致敬这回事弄得肤浅而不达要领。
原著的主题就是美国梦的失落和自我的中年危机,而且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后者。而本片使尽浑身解数试图强调前一个主题,却把它彻底地从人物经历中剥离了出来,让两者几乎没有化学反应,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影片对主要角色的删减和关系的篡改上。本来汤普森想借用类似《在路上》的设定,让也门这个角色成为坎普的对立方,他自己年轻的缩影,而切诺特则是架在他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桥梁。让坎普通过对也门的交往,来达到逐步认清了自己的目的,切诺特更是成为了全面展现也门(也即年轻坎普)性格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当然,切诺特本人的狂放不羁,也一定程度上寄托了坎普年轻时对理想伴侣的憧憬。狂躁的也门最后抛弃了不慎从理想高处失足的切诺特——这种失足是早晚的事,而坎普虽带着不安的良心和不时的厌恶,却最终收留了她,就像人到中年,虽心有不甘,却不得不收拾自己在青春年少时留下的烂摊子一样。在所有这些之后,原著才见微知著,带出美国梦失落的主题。而影片可好,用力过度,把这种微妙的三角关系直接弄成了以桑德森和辛博格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投机者和以坎普和莫贝里等底层人民决裂的象征,不仅完全偏离原意,且略显浮夸做作,其中那段刻意让坎普犹如汤普森本人附身一般,愤世嫉俗地转变自己的新闻态度的俗套突兀桥段,和最后大段所谓的为圣胡安日报新闻公正垂死一拼的桥段,都加重了这种做作。
除了对原著角色不合理的删除改动,本片的失败还体现在对原著情节的取舍不当上。在原著当中,虽高潮不多,但在平实的语言中,不时流露出了汤普森对中年的焦虑和对现实的敏感,这也是本书在汤普森写作生涯位于重要地位的原因。书中有很多独自一人的沉思和对外在环境的观察,这种内心的审视,最能体现坎普的成长。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坎普对圣胡安各人住处观点的阐发,不仅体现了他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对生活态度的改变,也映射着他十年来对美国梦追求并最后失败的历程——这些他对房子的观点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注脚。但是影片中对这一元素几乎完全忽略,没有了对萨拉地下室般的陋屋的厌恶,对卡门海边小屋的喜爱,对桑德森豪宅的羡慕,对圣托马斯景观套房的赞扬,以及对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小家的心满意足……可谓舍本逐末,避重就轻。影片仅仅提到了圣胡安为了发展旅游而用一排排酒店将天然的沙滩海景从当地居民手中剥夺这个情节,为的,也是替万恶的美帝资本主义添加注解罢了。
最后,影片中莫名的斗鸡、时评、吸毒、巫医情节,以及莫贝里滥竽充数对卡门角色戏份的替补,都让本片重心错位,不明所以。而原著中唯一得以保留的另一个关键点,也即汤普森借坎普渴望依靠桑德森上位的经历,来叙述自己对所谓终有朝一日能够变得成功有钱的美国梦的失败征程,这一线索,最终也沦为了编剧让坎普转投新闻自由圣战的一个低劣借口。

 5 ) 请把我的骨灰装进大炮

我喜欢的电影中,有两部与酒有关。《远离拉斯维加斯》讲的是一个穷困潦倒以酒当饭的好莱坞编剧,变卖所有家当,前去拉斯维加斯打算把自己喝死,最终如愿以偿。《杯酒人生》讲的是两个落魄中年男人的酒乡之旅。前者绝望,后者温暖,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主角都是酒鬼。
酒鬼的身上有一种共同的自我毁灭倾向,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类人天生有一种亲近感,常常觉得,如何能相遇相识,我们会成为朋友。
不久前看到电影《莱姆酒日记》的海报,49瓶朗姆酒拼成了The Rum Diary的片名,一下子就很喜欢。电影10月28日在美国上映,等我能看到不知是何时?约翰尼•德普扮演的男主角保罗•坎普,厌倦了纽约的喧嚣以及美国后艾森豪威尔时代的压抑,跑到波多黎各给一家不景气的报纸当记者,在波多黎各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莱姆酒日记》的原著小说作者亨利汤普森也是一个酒鬼,1937年出生于肯塔基。2005年2月20日,一个安静的星期天,在给妻子打电话时,他拿起手枪对着自己扣动了扳机。
熟悉他的人说,他并不是个忧郁症患者,也不是对生活悲观绝望的人,相反地,他功成名就、一直生活在生命的浪尖上。
汤普森年轻时曾因醉酒毁坏财物坐过牢,后来给《滚石》杂志做记者,成名于六十年代。那是个伟大的时代,他开创了“荒诞新闻”一派,用小说笔法写新闻,跟马尔库塞、金斯伯格、凯鲁亚克一起成为反文化先锋。他的报道大多以第一人称来写,洋洋洒洒,嬉笑怒骂,无遮无掩地表达主观感受,却往往一针见血,其风格类似今天的BLOG写作,因此被尊为BLOGGER精神上的教父。在《世纪之猪》里,他这么形容美国总统:“布什的罪恶如此深重,他能让尼克松都显得清白无辜;克林顿是只猪,但他是我们的猪。”他的写作影响了一代美国作家,“他用锋利的笔剥掉美国社会华丽的外表,将一颗真实跳动的心呈现给世界。”
生活中,汤普森桀骜不驯放荡不羁,他烟不离手,酗酒,嗑药,喜欢收藏枪支,《阿斯彭时报》的编辑玛丽曾亲眼目睹喝得醉醺醺的汤普森对着他的一本著作连开三枪,然后把它送给一个朋友,说:“这就是我的亲笔签名。”他的遗愿之一是把骨灰装进大炮,轰上天空。
 “他或许会死得较早,但是他用质量而不是活多久的数量来弥补……”这是汤普森专栏编辑编辑的评价——他错了,汤普森活到了68岁,对于一个酒鬼来说,这算长寿了——只是他自己不想活了。朋友们说,他早晚会自杀。
我想,他只是和我知道的其他酒鬼一样,喜欢用自己的方式结束生命。
2005年8月20日,在科罗拉多的一个小山村,汤普森的自杀之地,约翰尼•德普出资250万美元,将他的骨灰装进大炮,伴随着礼花射向夜空,一片绚烂。
所谓醉生梦死。

 6 ) 亨特汤普森致霍莉索仁森的信

       亨特汤普森在另一个世界看完此片后给制片人霍莉索仁森的信
     
    亲爱的霍莉:
    你大爷的。
    你从买下版权到拖拖拉拉上映都11年了,中国人讲话生命都快一个轮回了,当然了,老子在这个世界呆了快七年了。这里有酒有妞有更多的龌龊东西让我呕吐清肠,总体来说日子还不错,我他妈也没想轮回到你们那个我爽够的世界里——但不意味着你丫拍完片可以不告诉我。最近这边严打的比较紧,我用了三根古巴雪茄才换个一张碟,还他妈盗版的。
    在我坟头上烧一箱影碟费劲吗?回头补给我,给我烧蓝光的,别他妈给我烧盗版的,还他妈的枪版,我怎么给人家吹牛,怎么送礼啊。
    
    什么?我没有坟头了?没处烧了?他们真按照我的意愿把我的骨灰用大炮打出去了?那天老子的骨灰满天飞,当地跟看看礼花似的过狂欢节?哦my尼克松刷刷,这帮孙子还真他妈听话,也是唯一一次听我话吧。我说给我一个州,哪怕一万人的一个小镇让我当执政官,我来这帮玩意做做示范,让他们看看我玩的如何比他们转,他们怎么不给我呢?
    小奥还在准备第二届吗?神啊,他继续堕落下去吧,四年没玩够吗?还不考虑改行吗?他开店出卖自个形象卖女性玩偶都比挨个地区拜票强。都是出来卖,一个能收回来钱,一个往里搭钱,这窝团队,就地转行卖女性玩偶保健品吧,别他妈跟中国人谈判老拿着工人的穷酸劲头,人家有脑白金,咱们就不能有奥玩偶吗?倾销过去……

    废话不扯了,聊聊你用了一个轮回拍的这玩意。
    梦想是用来糟蹋的,你舍不得别人可就抢了先。这话真不错。谁叫我自个不抢先初夜呢。姥姥的,我怎么自个没早点筹备拍呢,罗姆酒浇灌而就的灿烂菊花,生生的被你找来的这个团队拔起泡了花茶。你大爷的,水还没开呢,片子就结束了,你是怕我的原著精神烫着你,还是就他妈好暴敛天物喝凉水茶呢。

    先说说罗宾逊,听说是德普这小子推荐他来导的?他以前怎么酒鬼怎么混我管不着,你确定他拍片时喝高了吗?你他妈听清楚,我早跟你说过不要一个清醒的人来拍。历史的真相藏在一系列炫目的闪光后,怎么见到闪光呢?莱姆酒这种邪恶的饮料可以把最受尊敬的人彻底变成一个恶棍,也可以将恶棍幻化成所谓最受尊敬的人。主角去波多黎各不是去度假的,是去沉思,去发泄,去战争?明白吗?

    按着重要程度再来说说,说说那个大妞吧。你不是跟我说什么凯利奈特莉或者斯嘉丽约翰逊来演吗?不不,我不是说这妞演的不好,只是露的太少啊。我跟你说别那么假么三道的考虑什么分级,60年代为什么是美丽的浪花之巅呢?那是大变大乱之中育有深的内涵,琢磨去吧。

    接着数落一下德普吧。孩子,咱这回去加勒比海不是玩海盗RPG游戏去了,吗啡也好,罗姆酒也罢,就是通向梦想之路的贝塔系数,酒色越浓,贝塔系数就越高,梦想的收益就越大。可我怎么觉得片里你小子顾忌风险,贝塔系数订的那么保守,喝起高度酒本是享受,你却透着一股勉为其难不情愿的劲,当时在我这,咱爷俩是怎么喝的你忘了?真想我吗,过来咱爷俩再练练。

     哦,对了,那只斗鸡最后你们怎么处理的?烹饪时没过油吧。崔贝克,沃伦,泽文几个老哥几个最近开始吃素上了,跟一个东方的什么大师说要什么参禅,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一下我们那个时代的精彩。反省这活我到可以,反正是动口不动心,可见天吃素我可受不了,顶多就是少放点油意思一下得了,可这个什么大师最近教我一土法叫什么:叫花子鸡。
    想知道怎么做好吃吗?奔儿香秘诀我告诉你:
    
    你啊,饿的时候吃!

    敬赐回复。(原文为法语)

    抄送:罗宾逊,德普,还有那个大妞,把她twitter给我。我有时间翻墙鉴赏一下。

 短评

Gonzo

6分钟前
  • 冥想高潮
  • 推荐

他演过船长以后,演什么都像船长。

8分钟前
  • 僵尸不美
  • 还行

还挺好笑的,就是结尾没看懂。

9分钟前
  • journalren
  • 推荐

虽然讲得不够精彩,却是好故事!

14分钟前
  • 一粒沙白
  • 推荐

烂片不可怕,可怕的是127分钟的烂片;127分钟的烂片也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里面有你最喜欢的演员。

19分钟前
  • 小油飞
  • 较差

真是大跌眼镜!没想到德普在里面表演其实很一般,还不如Giovanni Ribisi这个一贯疯癫的演员发挥正常。剧情就是胡扯,本来也可以当风光片看,可惜剧设在60年代,风光也尘土飞扬,除了几个基情桥段以及辛辣笑话之外,真是失望透顶!如果说疯子是waste of human sperm, 这电影就是waste of time!

22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an90p27d an90ppfz小油飞 2011-12-02烂片不可怕,可怕的是127分钟的烂片;127分钟的烂片也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里面有你最喜欢的演员。

2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较差

You are a waste of human sperm. ——骂人界的新里程碑……

30分钟前
  • Bill
  • 推荐

预告片爽死了,全片闷死了,除了Amber Heard的意外出场,全片皆尿点。

34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结尾说这个故事的结局也是另一个新故事的开始,是不是在暗示《恐惧拉斯维加斯》呢。约翰尼·德普向老朋友亨特·汤普森的敬意,自己还亲自做起了制片人,这种电影很大程度是拿来还愿的,好像喝着朗姆酒拍出来的一样,一直晕乎乎的。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电影和故事本身都醉生梦死,段子很多缺太缭乱。安伯希尔德是尤物啊,可惜不在柜内了~

40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德普和胡子男人的车震

45分钟前
  • 麻木斯基
  • 推荐

德普的新片没有让人失望,而是非常非常失望。男神气场强大如德普了,演神马都会烙上自己的印记,可惜戏里角色的生活迷惘没有重心,影片也跟着松散没有重点了,浮光掠影的拍成了一部异域风光片,满眼的波多黎各风情,除此之外就是偶尔闪亮的基情四射,那段颠簸的车戏有木有亮瞎你的铬合金狗眼?★★☆

4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与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精神同质,相比而言叙事更紧凑,但依然散漫无章。波多黎各气质突出,主人公保罗的转变则暧昧不明。此类电影中还是《裸体午餐》最为形神兼备,在精神与幻象中激发出了有趣的平衡点。

53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杂乱无章像一个人的梦

57分钟前
  • 翟小喵
  • 推荐

扫过 木有任何感觉。。。异域风光片,这倒是的.....

58分钟前
  • 費查理
  • 还行

再也不看德普了。

60分钟前
  • 王十万万万万万
  • 很差

节奏把握的不好啊。。。幸好depp依然秀色可餐。。。

1小时前
  • 还行

本来就对内容不是很感冒,片子也挺一般没什么新意,又乏味又漫长,或者有什么更深层次的东西想表达给观众,但恕我理解无能。全靠德普nc粉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我看完。个人赶脚德普还是跟着波顿混比较有人缘。ps.某段戏真卖腐。

1小时前
  • Hey Johnny
  • 还行

那时的波多黎各端的是个“冒险家的乐园”。莱姆酒、女人再加好风光,约翰尼德普不知道是被哪一样醉倒了。不过,他尽管剃干净了胡子,却都还有着杰克麻雀的影子,洗不掉了。最后不得不提,艾梅柏希尔德真是个尤物啊。

1小时前
  • tintin76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