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樱桃

剧情片大陆1995

主演:郭柯宇,徐啸力,伊格尔·列达哥洛夫,徐小玲

导演:叶大鹰

播放地址

 剧照

红樱桃 剧照 NO.1红樱桃 剧照 NO.2红樱桃 剧照 NO.3红樱桃 剧照 NO.4红樱桃 剧照 NO.5红樱桃 剧照 NO.6红樱桃 剧照 NO.13红樱桃 剧照 NO.14红樱桃 剧照 NO.15红樱桃 剧照 NO.16红樱桃 剧照 NO.17红樱桃 剧照 NO.18红樱桃 剧照 NO.19红樱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2:48

详细剧情

  1940年的冬天,中国孤儿楚楚(郭柯宇)和罗小蛮(徐啸力)被送入莫斯科近郊的伊万诺夫国际儿童院学习。课堂上,当楚楚讲述自己亲眼目睹父亲惨遭法西斯刽子手杀害的情景时,老师和同学都震惊不已,随后,她和罗小蛮过上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两人后来因夏令营分头去了不同城市。  德军入侵莫斯科令楚楚又一次亲眼目睹死亡,而她自己也被德军抓住,落入一个有在女性人体上纹身作画癖好的德国将军之手,噩梦自此不断,罗小蛮则在后方当上了递送阵亡通知的“黑色信使”。

 长篇影评

 1 ) 红红的红樱桃

在这个反常燥热的夏日,让我给你推荐一部老电影。
它是一部难得的红色经典佳作,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红樱桃》。
电影讲述的二战时的故事,关于两个在那个时代被一腔热血的国人送往俄罗斯学革命(送往莫斯科近郊的伊万诺夫国际儿童院学习)的两个孩子—中国孤儿楚楚(郭柯宇)和罗小蛮(徐啸力)。
故事开始的时候,影片里展现的是属于普通孩子的生活,教堂似的学校、表情严苛的老师、无伤大雅的小恶作剧、快乐奔跑的男生、含羞而笑的女孩、少年模糊的情愫等等,穿越漫长的时空让人恍惚看到的是曾经属于自己的青春岁月。
这种轻快一直到持续到某一节课堂上,当楚楚讲述自己的身世,她稚嫩的声音一字字穿透穹庐“•••他是被腰斩的,就是用铡刀将一个人拦腰斩断。刚斩断的时候,人是不会死的。那些人问他,你还革命不?他说,我是革不了了,但是我的孩子能!说完他就看着我•••我想哭,可是妈妈不让,她说爸爸会不高兴的•••”
楚楚童真的脸上爬满泪水,眼眸闪闪满是倔强。
战争,让纯真的孩子鉴证金戈铁马,让孩子清澈的眼睛看血染清空。
夏令营期间,二战爆发。德国法西斯侵入俄罗斯,部分同学老师被俘虏。德国人任意蔑视他们的尊严,毫不顾惜生命。女老师为了孩子们稍有反抗,那个踏着重重军靴的军官竟然当着十几个孩子的面枪杀了她!!浓浓的血浆喷涌而出,孩子们恐惧的尖叫声直上云霄,仿若来自灵魂深处的撕裂呐喊,无助狂乱!
SIDE 1:他是一个英雄
要说男生张卡尔,那个高高瘦瘦的男孩,他多像我们身边都曾经有过的男孩,篮球打得很好,有点害羞又会向喜欢的女孩主动搭讪,会很凶的说“女孩子不会干活”,会因牵挂而焦灼的跳上马车义无反顾的奔赴另一座城。
俘虏之后,孩子们成为军人无聊时的消遣。篮球对决中,高大德国人推他在地一次又一次,他像只驯服的小绵羊,一直垂着头,身体绵软。看过去,他不过是一个懦弱的男生。可是,谁又想得到,他运用智慧拿起冰凉的枪支大声冲着同学们喊“楚楚快跑,同学们骑马快跑”。那一刻,他仿佛雅典神话中的英雄。他要保护他的同学们逃离这个地狱一般的地方,自己坚守在最后,放弃了上马的机会。可后来,原来他只是一个不会用枪的男生。一杆杆乌黑的枪口对着他,他也会不自觉的瑟缩后退,脸上布满畏惧的神情。噼里啪啦的枪声响起,子弹穿入他弱小的身躯,他张着大大的眼睛••••••那些人,他们看不到吗?他们没有热血没有心吗?他不过一个孩子啊!不过一个普通的十几岁的男孩,而已。
他是一个英雄!

SIDE 2:她笑起来很甜
张卡尔死了,却并没有赢来他们的自由。
骏马始终跑不过飞机炸弹。
孩子终究逃不了荷枪实弹的围捕。
那个军官威风凛凛义正词严的说纪律,多可笑啊!甘心生活在黑色梦魇中不反抗才是纪律?
孩子们垂着头。冰凉的铁栅隔开包含慈爱隐忍的视线,空气中流淌着秘而不宣的怒火。一位银发老人站了出来,他高呼“你们不能虐待儿童•••匈奴人侵占中国后虐待儿童,他们败了•••”耄耋之年,廉颇未老矣。
血是红的、热的、奔腾的;
泪是苦的、凉的,沉默的。
他鲜红的血液染红了那些浓雾惨淡的日子。
肃杀的气氛沁出荧幕冰凉燥热的夏日,我小心翼翼,不敢呼吸。
我想,若我在他们的位置,也会颤栗不已••••••

女孩楚楚。
楚楚笑起来很甜~~
可让她逃过一劫的不是她甜美的笑容(战争之后,她再也没有笑过了•••),而是她少女那丝绸般细腻的肌肤。

那个军官很BT。
自诩为医生,看着文质彬彬和善可亲,可实为一艺术狂热主义分子,有着偏执的创作欲占有欲,性格独断专行、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简直简直超超超BT男!

历时无数日日夜夜,耗尽心血点点滴滴,最后的时刻他看着少女洁白的背,那里被永远烙印上了法西斯的图章—一只色泽鲜艳展翅翱翔的雄鹰,“你是活得艺术品”,他难掩眼底的狂热。
或许,换一个时代换一种方式,针针线线的精美都是艺术,丝丝缕缕的呻吟都是奉献,可是,在那样一个挣扎在生存与死亡边缘的黑色城堡时期,所有的一切都是伤害、是无法湮灭的屈辱!
胜利的篝火燃起,轻快的舞蹈跳起,悠扬的音乐响起,她蜷在世界一角,泪流满面。颤抖着抓起一把燃烧的火把,狠狠的按在背上••••••
无声的哭泣穿透苍穹。
女孩悲痛的脸让世界动容。

女孩楚楚。
曾经,楚楚笑起来很甜~~

SIDE 3:小爸爸罗小蛮
男孩罗小蛮,带着大大的黑框眼镜。他擤一把鼻涕说“我是来学革命的”,他站在讲台上神色自若摇头晃脑“我来自中国北方•••我的家乡在延安•••”
男孩罗小蛮,瘦瘦的小身板儿,在卖血的医院大声说我十八岁了,他细细的胳膊里竟然抽出了满满一大瓶暖暖的液体,只为了那些同在饥饿边缘的孩子们换取食物•••
男孩罗小蛮,成了后方的黑色信史,他一次次给人们带去黑色的消息。人们撕心裂肺的悲痛让那年的冬天更加寒冷~~
男孩罗小蛮,他遇到了小娜佳,她单纯可爱,一个人守着空空的房子守着她“睡觉”的妈妈,他知道他带给她的是什么•••他毫不犹豫的拿出背包里的面包对她说,这是你爸爸给你的••••••
男孩罗小蛮,他有了一个小尾巴。
男孩罗小蛮,他成了小娜佳的小爸爸。

俄罗斯的雪降了一层又一层,天气那么冷,乌云如此重,战争啊似乎总也不会停。
我童年的小伙伴啊,你们走了远之又远。我只有梦里才能看到,那风筝飞在蓝蓝的天。
我来自中国北方,我的家乡在延安。我是祖国的好儿男,即使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啊,也要打法西斯豺狼抱头鼠窜~

写在后面:
在一个燥热的夏日夜晚,百无聊赖的我一下又一下的按下遥控器,漠然看着泛起淡淡蓝色光线的画面一个又一个转换。偶然看到央视六套电影频道,看到一个让我屏息凝神、手指停住的画面:在一群面无表情的军人中蹒跚着一个身着白色睡衣的小女孩,只见她神情空洞脚步虚浮,一步步如踩棉絮般软软的漂着~
这个画面让我燥乱的心瞬时安静下来,并坚持看完了这部红色电影。
整部电影看下来,心里是满满的难过。生活在和平年代,关于战争,总可以平和淡漠的说,它造就时代英雄,是跌宕起伏波浪壮阔的时代之争,是符合弱肉强食自然法则的进化之路。可是,当它那么真实的呈现在面前,不像如今的商业片几乎都要夹有所谓英雄、大义、爱情、亲情、名人等噱头卖点,《红樱桃》就那么平淡而真实的以几个孩子的经历将战争演绎,每一步呈现在面前的都是不能逆转的选择,抑或说是命运。
心灵轻易的被碰撞到了深处的柔软。忍不住长久思索,当生命真正千钧一发岌岌可危,我可也会在它面前战栗不已?
让人满满感动的电影,振聋发聩的银幕佳作,涤荡人心灵喧嚣的红色经典!

 2 ) 红樱桃

周六在家里,无聊,开电视,放的是红樱桃。当时此片已经放了一会时间了,所以一开始,没有看出什么味道。但从那个军官对他欣赏的歌唱家充满自豪的说:“我送你一件礼物”,而将那个一出场就给人以无奈接受现实的俄国女子放置台上,褪去其衣服,任人品玩她身上的文身时,一种占有感漫溢开来,随着俄女子的惊慌,与众德军官和陪伴女子的欢愉。

而后,突然发现,这是中俄合拍的电影。

饰楚楚的女孩,将眼神中流露出恐惧,惊慌演绎地十分好,虽然长得不好看。人性,在那个年代,已成为一种占有感。那个军官,将人类看作自己的玩物,肆意雕塑,文身,只是一种表现手段而已。记得以前看过一些讲二战的书,貌似希本身就是一个艺术爱好者,他甚至将艺术作为一种权力象征,将自己的野心嵌于其中。这种艺术,本身就有变态的成分蕴于其中了。甚至他的制度,也是一种移于现实的艺术,可能看上去甚至是完美的。而此片,不管是否依据史实,那个文身,本身就是一种人性的艺术诠释,过度诠释,或者说偏释。最后洗澡的画面,流畅,唯美,灵动,万千意蕴俱在其中,所谓艺术。

网上有人说:“那个满背的文身,十分想纹 ”,“我只想说,很好看啊,为什么还想要被割掉”。对于这些人,我只是觉得悲哀,如果我们都看不到耻辱,眼中只有了歪曲的美,那我们就干脆放弃辩解,安然接受社会对八零后的鄙夷吧。

2007-11-11 12:08

 3 ) 战栗——叹《红樱桃》

看惯了英雄凯歌式的战争片,往往就会被一个特殊时代里,平凡而渺小的普通人所感动。看惯了声泪俱下控诉式的战争片,往往就会纠结于无声无语的悲凉中不能自拔。 《红樱桃》里,没有拯救世界的英雄给人们以希望,平凡的孩子,平凡的人,做的却是不平凡的事,于是绝望处就有了希望,有了未来。 影片的第一次震撼是在,语言课考试上,当虚构的身世被看穿,我们的小楚楚开始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在我们眼前,慢慢揭开自己疼痛的疤,亲眼看到作为革命者的父亲被腰斩的全过程,不能叫,不能哭,怎能忘!不舍得去看楚楚讲述这些时,隐忍而悲愤的眼神,平静背后,强烈的控制到身体微微发颤。满教室的师生都被震撼到了,此时,这里的战争还没来。 接下来,影片的情绪明显的,轻快起来,澡堂里洒水嬉戏,歌声相和,一直到一位身宽体胖的苏联阿婶被误打误撞地被淋了个结结实实,脆弱的澡堂经不起这位阿婶的悲惨嚎叫和男孩子们的鱼贯而出,终于塌了,只剩下阿婶胖体微遮,尴尬羞愤的立在那里,夸张的喜剧效果不言而喻。 经过这一连串闹剧式的生活写意,之前心中压抑的阴霾渐渐散去,以为再凄惨的童年也都会过去,这才是十岁的孩子应有的生活,应有的童真,应有的笑脸,但是现实总是狠狠的扇了我一巴掌,让我痛。 刚开始,楚楚决定不要去夏令营,要留下来帮助修屋受到男生们集体的嘲笑时,我以为只是生活插曲,直到看完了整部影片,知晓了战争岁月里,没有谁可以奢谈幸福!如果楚楚就此留下,没有去夏令营,她是不是就不会遭遇之后磨灭不掉的耻辱和伤害。 没有什么能在事情发生了之后说如果,这就是战争中小人物的命运,由天不由我,由强不由弱。即使如此,他们依然挣扎着,抵抗着,奋斗着,牺牲着… … 楚楚终是坐上了去夏令营的车,由命运载着前行了… … 快乐的夏令营场景下,战火没预兆的从天而降,铺天盖地。爆炸,逃散,烟火冲天,一切祥和,欢乐瞬间崩溃到消失殆尽。人们慌乱的眼神,慌乱的步伐,一点点将影片带到更为黑暗,迷茫的色彩中去。 第二次震撼是张卡尔,那个混血男孩的死。开始的他,像谄媚般的讨好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德国兵,接受了所有来自德国兵故意的侮辱。我原本觉得这种人真是该为自己汗颜,一支烟罢了,还无关生死呢,就把自尊和民族尊严全部丢弃了。哪知,他在套近乎后成功的夺走德国兵的枪,镇住其他德国兵,大叫着让其他的伙伴们逃,而他在被追捕中,因不会使用那支枪,愤怒呐喊“法西斯臭狗屎”之后光荣牺牲,无数子弹穿过年轻的身体。他用还稚嫩的肩膀扛下来所有的罪,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尊严,名誉,甚至生命。 第三次震撼来自那个要烟的女孩,她也许不是一个绝对的好人。为着生存,近乎毫无原则的妥协,她欺负新到的孩子,媚笑地伺候着下等的醉酒军官,希冀可以靠这些换取一份平平安安,平平静静。但是她最终没逃过她的劫,当将军在酒会上,将她作为自己的艺术品展示时,她站在酒桌上,赤裸的肌肤满是刺青,人们疯狂的向她抓去,她眼神由最终的惊恐无助到后来的绝望木然,她由最初左晃右闪的躲避到最后呆立成空洞雕像,生命抽离般模样,所有原来指责她的话,在那刻都说不出口了,她即使妥协至此,依然无法在战争中安然完璧。 第四次震撼,是男主人公罗小蛮寄宿在老邮差TONY家里,做着一份很揪心的工作,将战士的死讯传达到他的家属那里,老邮差说,一份也不能遗漏。每一次,信件的抵达都会伴随着撕心裂肺,伤恸欲绝的哭声,每一次,罗小蛮总是快速的逃离,为什么他最后会选择和那些德国兵同归于尽,即使他们已经投降了,这似乎和缴枪不杀的规矩不和,可是试想,一个看尽战争带来人间惨剧的男孩儿,怎么能理智到冷血的放弃对德国兵的复仇,他用弹弓打击德国兵被Tony干涉后,他选择了这样一条路。一条将悲剧进行到底的路,一条用自己的热血生命来谱写的复仇之路,他终于可以安静且安详地安息了,他终于不用面对那些因法西斯侵犯而家破人亡的惨剧,终于不用怀着悲凉的心情去编写已战死的战士那不可能再拥有的灿烂阳光来安慰支持他的家人。我总是在想他大声的读着自己写出来的善意谎言时,看着那些已死战士的亲人们眼中重放希望的光芒时,一个人收藏了所有的真相,所有的痛苦和辛酸,会是怎样的心情。当一位老妈妈用温暖的怀抱搂住他,兴奋的一直絮叨的说自己的儿子还活着,还活着,他该怎样去承受。在纳粹兵被爆炸的油桶震得四分五裂的同时,他轰轰烈烈的走了,在热火与热血中得到了永生。 影片最让我震撼的是那个叫楚楚的女孩,从经历了第一次作为活物的艺术品被将军在其背上刺青到后来黑色屏幕上缓缓上升,告诉我们关于楚楚最后的结局。 影片刚开始,初到俄国的楚楚是可爱的,经历不幸的她依然有着孩子的眼神。战乱刚开始,饥饿的她是可怜的,但并不缺乏生气。到达将军府,遭遇游戏般杀人的她,是畏惧的,诚惶诚恐的,她无意翻看到了刺青的花样,却不知这就是她今后无论如何都不能磨灭的耻辱。第一次被刺青醒来的她,惊恐的看到背后的花纹,她并不知道究竟哪里有,有多少,但她知道那个东西带给她的羞辱,她拼了命在粗糙坑洼的泥墙上蹭她的背,希望可以抹杀掉那羞辱的刺身。任是血肉模糊,任是鲜血将墙面浸染,她不管不顾的蹭。可是刺青依然,什么都没改变,她乏力的抗争,无声的对抗,一直到纳粹失败的那一天,将军说她是他留在世界上唯一的金色皮肤的艺术品,希望她活着,将军在刺完最后一笔后,举枪入口,自杀了,德国的纳粹军旗轰然倒下… … 被红十字会救回的她,又有了笑容,脏兮兮的衣服下,那个可爱的笑脸仿佛又回来了,如果没有洗澡需要脱衣以及后来的故事,也许楚楚就会以为灾难结束了,她终于熬到了这一天,所以洗澡堂里她死活不脱衣服,她知道那衣服一脱,磨灭不掉的耻辱又会回来了,战争胜利了,可是她的灾难在刺青被刻上去的那刻起就被宣判了没有终期。那背后展翅的鹰,挣扎的蛇,纳粹的标志就是她不容于刚刚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俄国的理由,她宁愿披上脏兮兮的衣服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围栏边过夜,她的眼长久的盯在沸腾燃烧的火焰上,不知道她要多大的勇气才能狠心拿起那燃烧的木棍烫向自己的背后,蚀骨般的疼痛,她默不吭声的忍下来,只是脸上的泪越来越多的流着,她的手死死的抓着地上的草,可是伸向后背燃烧的木棍就是这样一直坚定的,执拗的压在纹身上… … 然而,经历了这样的苦楚,刺身依然未受到根本的摧毁,因为刺身的面积太大了,她坚持要进行植皮手术,尽管手术风险相当大,俄国军方似乎也容不得这样的纹身在女孩子的背上,他们更愿意让这个纹身成为警戒后世的碑文,这样的安排我不知道是有怎样深刻的用意。院长对楚楚的怜惜让人多少感受到战争过后,温暖回归。 结尾,那个叫着罗小蛮“爸爸” 的苏联小妹妹和楚楚见面了,她这样介绍了罗小蛮,他是中国人,他来自延安,他的学校在… … 更加稚嫩的声音,一样的字句,楚楚想起来初到苏联的那堂语言考试,声音宛在,人以非也… … 叶大鹰导演的这部电影,没有用大量的鲜血,尸体来营造战争的惨烈,从战争中孩子们的遭遇揭开全景的一角,让人揪痛不已。 战争结束了,但是伤害却无法消弭… …

 4 ) 还是有些逊色的

在中国的片子里真心算还不错的了,拍的很细腻,情节起伏有力度。但是因为我二战片看太多,几乎都看过了,所以对于此片的立意表示有些困惑,不知道导演想说的是什么问题。而且说实话,导演/编剧的人文意识还是落后了;很多人表示质疑说一个德国军官为什么玩纹身那种比较low的东西,事实上不是不可能;我觉得导演/编剧自己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会有人大面积做纹身,所以没有交代清楚。心理学上面说,皮肤是一个人认知真实和幻觉的一条线,那个德国军官显然是有心理上的病态的,要把纳粹烙印刻在人的皮肤上,使之成为真实。其实我觉得很多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得奖是因为exotic,不是因为艺术水准有多高。

 5 ) 不过尘埃

    看惯了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对于战争这个名词,有时候会冷血起来。战争,只不过如同军事威慑和外交手腕一样是国家的选择。至于国家到底是谁的,这选择究竟是为的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抑或是某些集团的商业利益,不必多想。这门学问看似博大精深,然而到了毕业才发现原来并没有学到任何可以放进简历供社会选择的东西。这时再大的雄心壮志也会落到生活的层面。想要世界和平?先解决眼前的吃饭问题和家里供养你二十几年的父母的焦急。

      是的,世界所有生物中关于人的部分的六十几亿分之一,我们的力量渺小得,隔了一厘米,就看不见。
      然而电影,是另一码事。

      在众多事先编排好的灯光布景和台词里,观者如我,最大的本领就是把身边的琐事抛开,融入映画,于是那些与我们无关的情节,也能震动心灵。所以古代的战争题材让我们看的是个人英雄主义,看那沙场秋点兵的豪迈之情,而近现代题材,契合观者心灵的总是小人物在时代大背景的故事。卖座的也正是这些电影。这其实只是战争这个多面体的两个面,然而对于任何一个我们,真正与生活相关的就是电影里每个人面对的硝烟。所以我们看无主之地,最后的两声枪响让之前所有的黑色幽默台词和双方孩子气的举动的喜剧效果带给我们的笑痕僵硬起来。看钢琴师,纳粹们把那个因为腿脚不灵便而没办法听号令站起来的老人扔下阳台时我们簌的闭上眼睛。看赎罪,那个华丽的长镜头下的被战争遗弃的焦灼的等待也让人心生烦躁。

      然而看纳粹等等侵略者的行径,总让人心生恐惧。像是他们突变成另一种生物,或者是外星人附体。看了索多玛120日之后,这种变态到极致的感觉更是无以复加。谁说的,从来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德国纳粹般把高贵与残忍、文明与野蛮、艺术与暴虐、美与丑、善与恶结合得如此真实紧密,仿佛一张白纸的正反两面。

      或者说战争像是人群的集体病态,或者为了获得心理的平衡,把对方视作草芥是最安全的途径。看过了日本老兵的回忆录,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家都杀戮,于是杀戮比赛成了游戏,于是红樱桃里,为了继续篮球比赛在孩子面前枪杀了他们的女老师也是理所当然。扫雪的人们听到枪声和身边的人的倒下时的张皇也像是闹剧。身上布满刺青的女孩在餐桌上惊惶的样子也颇新奇,像是被捕还未脱野气的小兽。

      这些场景对于中国电影或者我看过的中国电影都是颇为新鲜的,但在世界战争电影题材里也没什么值得称道。但在红樱桃这个鲜嫩的题目下,当主角是孩子,这种面对时代悲剧的无力感被无限放大。在一切发生之前,在战争开始和短暂的快乐开始之前,楚楚终于揭开伤疤,说完了关于父母的真实的回忆,台下女老师虽然真挚但什么也无法挽回的对不起之后,这种无力就开始凸显。而那个有个特别中国的的姓氏的混血儿张卡尔颇大人的逞起英雄,终究是不懂得开枪,像鸵鸟一样埋入丛中敌不过被打成沙漏的残忍。一直到影片的末尾,代表正义一方的军官说,楚楚背上那刺青,是战争记忆的多么珍贵的活标本。这样的不可辩驳的理由,由不得抗争的勇气。对于任何群体的庞大的定义,一个人的生死都微小,更何况背上刺青无关痛痒的耻辱。我们便宜的感动,除了票房对导演和演员们的肯定,就算鼻涕眼泪一大框,其实也挽回不了任何。


      看完了电影,寻到所谓的真实故事的原型,原来她后来过的很好,嫁人了,生子了。于是我们像得到些浮空的安慰一般,倒下电影的帷幕。除了呼喊战争瘟疫这样无力的群体悲剧离我们远一些,我们又能怎样。

 6 ) 呼唤电影分级制度

如果我是家长绝对不会让上小学的孩子去看这部电影。
如果有电影分级制度这部片子也不会是G级。
但是这两个假设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都只是假设,虽然现在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可以在看《少年亚当》的时候喝水不呛着,但是那时候学校包场看的这部电影让我备受惊吓和伤害。记得中间因为没看懂睡过去一会,但是结尾女主拿起那根燃着火的木柴的时候……所谓阴影就是这么留下的。
不说什么了,呼唤电影分级制度,不要伤害更多幼小的心灵了,无论这部电影的立意用上学那会的术语说多么的“有教育意义”。

附:这篇影评本来是想写给另一部更骇人的消防教育片的,但是豆瓣上找不到。
记得那个教育消防片是个N多火灾事故的集锦,比如礼堂消防门不开导致起火的时候各种踩踏死了N多人,比如加油站里司机违章操作导致爆炸等等等。印象最深的是一组火灾现场的镜头,那场面就是个露天火葬场||||

 短评

十五年以后再看这部电影,完全惊异与95年中学包场观看这部电影的大胆与开放.

4分钟前
  • 葱油饼
  • 还行

楚楚背后那展翅的鹰,挣扎的蛇,纳粹的标志,不能像将军自杀后坍塌的纳粹党旗一样消散,于是她眼里映衬着篝火与悲愤,拿起那燃烧的木棍烧蚀皮肤,默不吭声的忍下蚀骨的疼,即便脸上肌肉扭曲、汗泪流淌,她的手死死的抓着草,可是后背上燃烧的柴火纹丝不动,让我在这无声无语的悲凉中不能自拔。

5分钟前
  • 粗茶
  • 推荐

给我小时候留下阴影的片子,看完很难受~~

10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早年的记忆,至今心有戚戚

12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我居然看过耶,还是学校组织的~

1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简单粗暴的二元对立,过度渲染不必要的暴力,难以共鸣

17分钟前
  • 草田
  • 较差

yeting孙子拍jude女儿故事,这个八卦比电影有趣得多~

19分钟前
  • 舒农
  • 还行

当年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还小着实被内容吓到了,现在看来是表现了普通人特别是儿童少年在战争的阴影下的生存状态甚至活的不如一条狗顺便说一句中国电影还不分级啊......

24分钟前
  • 投机客
  • 力荐

觉得就这片讨论分级有点过(不知是否阉过)。故事觉得蛮好看的,大概算当初十分难得拍得这么洋气的片子,画面色彩等等都和当时国产片不大一样几乎可以当俄国片看。要不是知道它是部结合好些事件成一体的片子,搞不好以为是真的~(虽有原型,毕竟结合了不少其他人物事件内容)。罗小蛮很萌。

28分钟前
  • 胡桃园咔嚓女王代表老柴咔了你
  • 推荐

那个文身是我心里挥不去的阴影。到现在都没办法完整看一遍。话说那个时候还真敢拍,尺度够大的,还有70%的俄语对白,搁在今天估计。。。。

31分钟前
  • cream.cx
  • 还行

王朔策划,芦苇编剧。后期原来是在日本做的。维基百科上说这是根据朱德女儿的真实经历改编的,惊了。没在电影院看过《红樱桃》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依然是题材取胜,在当年叶大鹰也算是先锋导演了,毕竟我们很少拍摄主要表现二战欧洲战场的电影。但剧作还是比较扁平,人物也趋于脸谱化。

36分钟前
  • m89
  • 还行

《红樱桃》是一部并没有太多反映战争惨烈的二战电影,但这丝毫并不影响电影所想要传递给观众的反战观念,在那已然人性泯灭暗无天日的岁月中,其以两个个孩子在欧洲法西斯的迫害下所历经的苦难,是如此的不寒而栗,恰如同楚楚那身纹身一样,将战争之殇铭刻于了每个观众的心底。

41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推荐

哭了,很多戳中我的情结。1.为了讨好楚楚说自己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德国人的俄罗斯男孩,欠楚楚的那声抱歉用命归还。2.楚楚的语言考试用中文讲述真实。3.罗小蛮报信时失去父母的女孩叫他爸爸。4.纳粹纹身爱好者的精神污染。5.结局俄国小女孩已经成为三个人的象征。

42分钟前
  • Syfannn
  • 推荐

故意渲染情绪,重口,暴力,裸露,小时候不懂剧情,可现在看就觉得很多段落都莫名其妙!【童年阴影啊!看了之后做了多少次噩梦都不知道啊!】

44分钟前
  • 安短
  • 较差

这是部根本不适合小孩子观看的影片,可我们却在孩童的年纪被学校组织观看留下了心里阴影。其实若对小孩子思想政治教育,《小兵张嘎》已经完全足够。叶大鹰导演的这部作品,没有用大量的鲜血,尸体来营造战争的惨烈,而从孩子们的遭遇揭开全景的一角,让人揪痛不已。战争结束了,但有些伤害却无法消弭。

48分钟前
  • 森特笑虎
  • 推荐

当年给我幼小的心理留下了不小的伤害,虽然当时根本没看懂,但真的吓到了

49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还行

和妈妈一起看的片子,当时有点害怕还~(现在想来是一部非常文艺的片子,很喜欢,叶大鹰年轻时也挺有本事的嘛)

52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我有点记不得大致的内容了……但是印象中还是很好看的。刺青的那一幕我太记得了,我。

57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推荐

大陆导演拍得国际片,没人说还真看不出来。小时候看的《血色童心》也是叶大鹰拍得,像是本片的加长版,印象深刻。当时就想领导人就是有渠道,高干子弟家里闹革命还能出国,感觉真怪,真是当作一种“景观”在看。

1小时前
  • 菜根
  • 还行

好像是从和平里骑车去东四的长虹看的,相当于三级片吧,看完好像去挑了打口带,还切了街机——其实那已经是隆福大火之后的事了。

1小时前
  • 皮革业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