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剧情片美国2018

主演:科里·迈克尔·史密斯,维吉妮娅·马德森,迈克尔·切克利斯,艾丹·朗福德,郑智麟,比尔·赫克,瑞恩·皮尔斯·威廉姆斯,蒂娜·帕克,亚历克斯·妮科尔·麦康诺,戴维·奥佩贝米,布赖恩·马西

导演:陈俊彦

 剧照

1985 剧照 NO.11985 剧照 NO.21985 剧照 NO.31985 剧照 NO.41985 剧照 NO.51985 剧照 NO.61985 剧照 NO.131985 剧照 NO.141985 剧照 NO.151985 剧照 NO.161985 剧照 NO.171985 剧照 NO.181985 剧照 NO.19198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2:56

详细剧情

  科里·迈克尔·史密斯、迈克尔·切克利斯(《哥谭镇》)以及维吉妮娅·马德森(《指定幸存者》)将加盟一部艾滋病题材的独立剧情片[1985]。影片由华裔导演陈俊彦([你好、再见 ]、[人来,人往])自编自导,故事讲述史密斯饰演的艾滋病晚期患者在弥留之际,决定搬回老家德克萨斯,向保守的父母坦白自己的境遇。

 长篇影评

 1 ) 本来只想写一个短评,写完我下面说的这些话,回来一看,发现导演真的是华人,难怪气质这么特别,完全不像美国片,就是一部中国家庭伦理片的感觉

电影我只看了一半,就忍不住来评论打星。其实故事本身很一般,但是这个节奏实在太过另类,舒缓到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部美国电影,情感表达也细腻到不像话,如果不是这些美国人脸孔反复提醒,观影过程绝对会以为这是一部中国家庭伦理片,它的气质在西片中过于特殊到让我不得不写个加长短评mark一下,整体氛围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看过的国产片《八月》,简单说就是很喜欢。并非剧情,而是这个片子的味道。

 2 ) 1985年的圣诞节

1985 - “今年我参加了6个葬礼,我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可能是他和家人度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他花光了所有积蓄给家人买了圣诞礼物。遛狗的时候经过一片空地忍不住情绪的崩溃依偎在狗狗身边放声哭泣,他不能把真相跟家人坦白,只能默默离开坚持余下的生命,他发现弟弟有着跟自己相似的一面,留下了录音带告诉弟弟一切会变得有些黑暗,在它们光芒万丈之前,不要气馁,我与你同在。托付自己最好的朋友在未来将真相告诉弟弟。与父亲最后一次告别最后一次拥抱,父亲还是穿上了自己送的外套,母亲不舍地将他送到了机场:"You don't have to tell me, until you're ready. And l'Il try to be ready when you are" 1985年的圣诞节后,Adrian登上了驶往纽约的飞机,家人们却不知这是一场诀别。

Adrian刚回家对家里的狗子说“如果你比我走得早,你会等我吗,要是我比你走得早,我会等你。”我没看简介不知道电影剧情的走向,我以为Adrian是因为迫于压力想结束生命,直到他在切菜的时候不小心切到手指,慌张把染血的菜,砧板和菜刀直接扔进了垃圾桶,不让母亲碰他,我才明白他发生了什么… 哎,这个1985年的圣诞节,我不知道擦了多少眼泪和鼻涕…

 3 ) 无处安放的青春

同志,艾滋,种族歧视,恐艾,恐同,保守的家庭,这其中一定有一项是普通人也会面临的境遇,某个夏日的午后,少年被父母逼着离开了家,因为他放弃继续读书,受不了从小到大被老师同学嘲笑,只因为那仅仅一件校服钱,他不想再继续这种生活,每次伸手要钱的感觉真的很差,在离开学校的十五天后,这个十四岁的少年被父母赶出家门,开始了他的成年生活,他永远忘不了提着几件衣服留着泪看着远去的家的那种感觉,他被抛弃了,未来不知道是什么样,直到一年后他回到了那个陌生的家,他再也不是那个无知的少年,他再也找不到家的感觉,更像是走亲戚,这一走又是二十年,一直在漂泊,他不知道哪里才是家,他宁愿死在他乡,骨灰撒在大海上,来世再也不愿与他们相识,化作一只麻雀,却不想飞过他们的房顶。不需要他们的关心,而我只是想让他们告诉我,你们为什么那么恨我?仅仅是因为我的出生不是你们想要的?或许这就是答案,或许我早就从其他六位兄姐那里得到答案,而我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4 ) 这是我三年来第一次回家

这是一张精美又脆弱的,被小心翼翼编织起来的网,可惜的是,一不留神,电影的简介就将一切扯碎,但即使一切碎裂在地板,也依然闪得波光粼粼。

不断又不断地铺垫,一缕又一缕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蛛丝马迹,最后终于串联在一起的时候,恍然大悟,虽然是早已知晓了一切,从上帝视角来看,仍觉得恍然大悟,仍想痛哭,眼泪依然止不住滚落。你知道了一切,一切就在你的心里,但它无法显露出来,上面有一层坚硬的兽皮包裹着,就像战士用铠甲包裹着他们最柔弱的心脏。你知道,你明白,他们也知道,但无一人诉说,所有人心照不宣,当然,也包括第四面墙外的你,你可以解答任何一个细节所引申向的问题,你却无法想出任何一个优于现状的解。你只有沉默,他们也只有沉默,你知道了真相,你发不出一言,任何的安慰都是虚伪的,任何的惋惜都是琐碎而无用的,在那时,我们只能别过头去哭泣。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解脱呢?把一切鸡毛蒜皮扯破,大家发怒,争吵,打斗,最后围坐在一起拥抱,流泪,事情便会获得了一个温暖的结果吗?这只是一出俗套的家庭喜剧。现实生活是什么样,是沉默,是带到坟墓里的沉默,死亡是唯一而且最高音量的话语,也是答案,所有人静默的焦虑又平静地等待着它发言,好似它真的会诉说一切。好像在那时,人类真的学会去爱,切实地感受到了痛。感觉遗憾,于是想要弥补遗憾,知道会失去,于是想要开始抓住现在。多么无力,多么美丽的补救。

什么是救赎,是对兄弟的爱,与父亲的和解,得到了母亲的支持,获得朋友的允诺,这一切就是终其一生所在寻找的吗?然后心灵就能归于宁静了吗?也许这只是我们对生命最后的致辞。

我真希望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做,因为你已不在这里,我已无路可走,我便祈求你能引导我,即便你在这里,我也不会向你施于一言,正是你不在这里,我可以将你视为我救赎的方向,绝望的正是从不存在中寻找希望。可如果你在这里,事情大概会好得多。我可以继续亲吻你,我们能够继续在舞池中起舞。

这是我三年以来的第一次回家,这大概也会是我一生中的最后一次。

 5 ) 《1985》:不是为了离别,而我泪流满面

20世纪80年代,由于人们的观念保守和防护措施不完善,同性恋和艾滋病被关联在一起,并被许多人视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1985》即为这样的时代背景,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纽约,不幸感染艾滋病的青年艾德里安时隔多年返回家乡过圣诞节,却是为了通知家人自己即将离世消息的故事,由华裔导演陈俊彦执导,在美国影片中独树一帜,展现了东方式含蓄沉静,别具一格的亲情。 尽管故事在德克萨斯的一座小城展开,却与普通的中国家庭别无二致,充满熟悉的气息。父母准备好满桌的饭菜等待儿子回来过节,进门第一句就是“你变瘦了”,在餐桌上聊着家长里短,甚至催促儿子去“相亲”。在男主待在家中的短暂几天里,全方位地展现出了各种层面的人际关系,父母,兄弟,青梅竹马的好友,曾有嫌隙的同窗,仿佛在另一个位面上重构过去的生活图景,一切恍如昨日而又物是人非。 艾德里安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是怎样向父母和盘托出自己的境遇,在这座他曾经生活的封闭保守的小城中,童年伙伴卡莉成了一个缓冲地带,面对她表达的爱意,艾德里安似乎正巧有了一个恰当时机坦白真相。在被传统观念筑起高墙的小镇上,卡莉成了第一个缺口。 与家人坦白之前,在花园中与父亲共饮的夜晚,他却得知父亲早已悉知他的同性恋身份,但父亲却警告他不要告诉母亲。“你会伤她的心。”然而在母亲送她去机场的时候,他却意识到,三人都保守着同样的秘密。那些压在他心上的一切,因为变成三份而更为沉重,同时也因为分担而得到了宽恕和救赎。 而弟弟的角色仿佛是这座几十年不曾改变的小镇里,另一个艾德里安的象征,在他身上映射出了艾德里安自己的影子,我们可以从这个少年身上窥探出形成现在艾德里安的一切因素,比如猜测离开家乡多年未归的真相。很显然,前二三十年的人生中他的生活并不算圆满,然而重新见到弟弟时,在某种象征意义上,他再次遇到少年时期的自己。 他与弟弟一起听被教会禁止的流行音乐,带他选购磁带,送他播放器,甚至看限制级电影,他用开放包容为弟弟构建了一个与封闭小城格格不入的秘密世界,似乎是在重新塑造从前的自己。在离开时,他在磁带里给弟弟留下了一封信,说了一些真挚的、深刻的、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话。然而弟弟在听到这些话时流泪了,理解了超出他年龄的那些深沉的忧伤。他必然懂得,因为与艾德里安生长在同样环境的“另一个自己”必然懂得。艾德里安也许将在不久后迎接死亡,而被他改变的“自己”有机会重新开始向阳生长。 艾德里安似乎并没有完成他的计划,直至离开,他也没有亲口说出自己已准备好的坦白与告别,然而一切都已经变得不同。那些从细节和琐事里猜到却未诉之于口的真相,实际上并没有默契的心照不宣那么美好,而更像是一种略带苦涩的纠缠和牵绊。亲情是悲哀的,因为在人类始终崇尚理性和企图掌控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里,亲情是无法选择的。无论被抛入幸运还是不幸,无论被赠与礼物还是重负,人们都必将背负它前行。 《1985》的故事线与2016年诺兰执导的影片《只是世界尽头》极为相似,但无疑更具东方的含蓄色彩。《只是世界尽头》中,从回家告知自己病情的男主下车之前,家中就展开了激烈的争吵,仿佛暗示这便是他不愿返回的家中司空见惯的日常。无处不在的争吵贯穿了男主居家的全过程,整部影片淹没在语气激烈的谈话和大量推到面前的特写上,毫不掩饰地表达着厌倦的情绪,直至男主最终在家人的争吵中离开,镜头始终对准着尖锐的矛盾。而与《1985》一样具有东方特色的家庭片,似乎都执着于回归细水长流的温情,也许印证出了大多数人根深蒂固的东方道德伦理观念。 在艾德里安送家人贵重的圣诞节礼物后,父亲不止一次埋怨他破费太多并询问他是否做了违法的事情,最后,他说出了艾德里安一直隐瞒但早已被得知的性取向秘密。在“在你准备好之前,不必告诉我。我也会做好准备的。”在机场送别时,艾德里安的母亲这样说。她仿佛什么都不知情,但又仿佛什么都知晓。他们有底线,黑白分明,但当子女的行为挑战父母的传统观念时,他们最终还是会选择包容和和解。 或许内心难以轻易接受,或许私下仍有微辞,但他们试图逐渐接受这一切,接受他们孩子的任何样子,像每个孩子接受无法选择的环境和亲情——不是迫于无奈,只是向爱妥协。或许曾经试图逃离,但最终会发觉那一切难以割舍。这一次说再见,不是为了离别,而我们终于泪流满面。

公众号/影调radio

 6 ) 这一次的告别,希望别是永远。

真相让人自由,也让人痛苦,放下的包袱只会换来更大的包袱。
生活就是一杯气味芬芳,甘甜美味的毒酒,你爱上它的美味,却又厌恶它的剧毒。
下一次的再见,希望别是遥遥无期。

生老死别,阴晴圆缺,这世道是公平的,残酷的。没法改变它,只能学会适应,在这压抑的牢笼里学着微笑,在每个人面前都表现的刀枪不入,然后在深夜里独自舔舐着伤口,默默地流着泪。

故事就进行到这里,可生活还要继续啊,所有的委屈和伤,悄悄地释放,然后一起去迎接一个崭新的自己!

( ﹡ˆoˆ﹡ )愿开心

 短评

一场心照不宣的“出柜”,一次有去无回的“告别”。

7分钟前
  • Roy0205816
  • 推荐

为什么那么钟情截关于背影的图,因为背影代表着告别,告别是我内心不断的独白。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既然告别,那就正式一些,即便苦楚,即便阵痛,即便会长眠。告别也是新的开始~

11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最后一次的告别 隐忍 细腻且温柔 导演太擅长拍这种平静下疯狂涌动的情绪了 所有滋味都慢慢酝酿最后只能潸然泪下 ps 导演拍吻戏也是绝了 与前作CIAO的一吻真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13分钟前
  • 动态做零
  • 力荐

so simple. so sad. amazingly beautiful. 黑白克制地切入那个喧嚣混乱时代孤星一隅的一场诀别,这么简单就这么动人,情感在静谧中爆裂却毫不吵嚷。剧本写得好,很多非常细腻的笔触。导演应是陈的最佳发挥,摄影、镜语、节奏、情绪的把握都好。主角选角也好,表演真到位。

18分钟前
  • 神仙鱼
  • 力荐

最后给弟弟的那段话加一分,给九分吧。他妈妈说you don’t have to tell me until you are ready的时候我真的泪崩了。

21分钟前
  • marco
  • 力荐

父亲穿上儿子买的衣服,母亲关上了宣讲惩罚的电台,弟弟抱着哥哥枕头哭,最亲爱的玩伴承担了最重的责任在胆怯中验血。这四个是导演安排的主角最后被爱的四个,生命最后的几个月不知道他会不会和家庭和解,平静的说出所有家人心碎的事实,但他都知道,这四个人在关心着。我越发迷恋这种平淡的故事片,摘出一个生活的片段,让观众去感知电影里的生活喜怒。

24分钟前
  • 小木
  • 推荐

感情充沛得让人潸然落泪。和“只是世界尽头”可以放在一起解读:同样是艾滋绝症与家人诀别,多兰用爱恨激烈的碰撞来宣泄,陈俊彦却自始至终压抑冲突,让情感在人物的心底内爆。也许两者中和一下会更好,但真的很走心、很走心了...

2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关于本片的冷笑话:颗粒演了一部很有颗粒感的电影(。黑白Super16的质地和“家”的狭窄空间带来强烈的压迫感与窒息感,而Cory的高眉骨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再相配不过,室内的天花板光源使他的双眼埋在全黑的影子里全不可见,一如角色被柜子和艾滋的阴翳笼罩。前院的耶稣诞生小雕像也在影片尾声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不再是玛利亚和约瑟瞻仰新生的神,而更像一对父母在哀悼自己早亡的孩子。不乏有趣和动人的地方,但总体于我而言过于predictable,特别是开头到家的段落,我几乎可以猜出每句台词每个镜头的调度,家庭戏格式化到剧本可以闭眼写成的地步——当然,对于这类家庭,也许这种格式某种程度上是真实的,但在银幕上只使我觉得无趣。韩裔种族问题也只是边角料,不过桥下对话确实催泪,且无限向后延展的空间和片中诸多室内场景形成了意味深远的对比。

33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一部全程黑白的影片,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也让感情更为沉重,看得让人潸然泪下。一段看似普通的圣诞节家庭时光,我却过得比其他人更珍惜。我实在不愿忍心让你们陪我面对这一切,所以请原谅我的谎言,原谅我对死亡来临时的恐惧与自私。光明往往总出现在黑暗之后,所以请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你会遇到和自己相同的人,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在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36分钟前
  • AlanX
  • 力荐

跟世界尽头撞车,但却采用了完全相反的表述方式,表面风平浪静、内里却汹涌澎湃,细腻婉约克制压抑的情感似乎并不符合美国西部保守家庭的现实(倒是跟亚裔家庭何其相似),惜字如金的含蓄对白在最后一刻的磁带录音里终于释放爆发,从向前女友摊牌开始一直到结尾,一波又一波安静的催泪弹逼得人哭得根本停不下来,这太像自己的经历了,欲言又止的心事重重,亲人的无限宠爱更加剧了自己内心的重担,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比真相更难。(80)

41分钟前
  • yihan1010
  • 推荐

煽情煽的不过分。淡淡的。情绪跟着导演走到后半程小奔溃数次。导演Q&A也很实诚,关键就在于hold back过分的情绪。几幕戏光影效果很棒。

43分钟前
  • 逢澶Ty
  • 还行

2019年1月观影以《罗马》开始,所以就选择同是黑白片的《1985》做结束,而且还特地把电脑声音调到85,感觉自己的数字控已经到了晚期不治的地步。在没看剧情简介的习惯下观影,以至于后面艾德里安说出详情时让我对此前注意到的不少生活细节有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之感。喜欢兄弟俩去影院看电影的戏份,《歌舞线上》没买到票,弟弟已刷了4遍《回到未来》,最后怂恿哥哥带他去看R级恐怖片《猛鬼街2》,哈哈!另外,注意到本片有几个声音先于画面转场的镜头……—— 当你长大时…你会历经波折,在那些日子里,你感到困难重重,你会想要就此一蹶不振,那时候你会觉得无所归属,我度过了许多这样的时光,而我希望你知道,你不是拥有如此感受的唯一一人,世界的大门在某处为像你这样的人而敞开,我向你保证……一切会变得有些黑暗,在它们光芒万丈之前……-9100

4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我們還是不要再消費未來了 我們連1985都配不上

48分钟前
  • 罔丧
  • 力荐

1985年的圣诞前夕,他见证着好友的离去,在不断的葬礼中渐渐麻木了悲伤,只得空旷的地里放声哭泣;像圣诞老人一样,为家人尽可能准备所有的礼物,因为那或许是最后的付出;担心弟弟的“披萨脸”所以录下音频,切菜时的误伤所以要丢掉所有触摸的东西。在黑白画面之间,“艾”的话题被放在了最轻,“爱”变得最大。所展开的是Adrian所有的牵挂付出,和对生命的珍惜。轻柔的旋律和回晃的灯光,在年底献上最后一次温柔的重击。

50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为了寻找同类,为了让自己的情爱有归属感,我们离家千里;为了能够好好告别,为了给记挂的人们一个最后的交待,我们重返故土。从前有人写道,“你能在这么舒阔的海洋重新开始,是福报。心安之所即是家,飘荡浮动这么久,希望你能找到定下来的人与地方。”如果我们最终尚不能找到让心安定下来的所在,也惟愿能死得其所吧。

52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8分。从纽约回德克萨斯过圣诞,他和所有人之间都略显尴尬,想来也是当时传统环境下同志身份所致。父亲是个严重的red neck,慈爱的母亲领悟到部分真相,弟弟也是个同志胚子,青梅竹马知道真相后去验了血。影片特别含蓄地表达“同志”和“艾滋病”。一场沉默告别。结尾邂逅爱人的回忆太美,泪奔。06/13

55分钟前
  • 若汐
  • 推荐

依旧缓慢细腻、压抑抒情,保守的环境与深埋于心的秘密间的激烈碰撞,亲情可能是化解矛盾的催化剂吧。[B]

58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最后一幕的灯光摇的心醉

60分钟前
  • 天边
  • 还行

睡觉打呼就翻身再睡,脸上长痘就涂点膏药,觉得不快乐就飞去另一座城市,思念故人却束手无策。八五年的圣诞节,是案板上沾了血的洋葱,超市附赠的南瓜派,是未启齿已大白的真相,是未开始已结束的人生。每个人都收到了礼物,互道着祝福。父亲还没拥抱,母亲尚未知晓,弟弟仍未长大,他却已准备好死亡。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故事里偶尔有一些还蛮有情感力量的细节,但是geeeee这个导演实在是太差劲了,白瞎了Cory Michael Smith这么好的演员。为什么这导演也拍了好几部长片了怎么还是这么野鸡?完全没调度,然后俗套桥段一大堆。摄影也很糟糕,非常不自量力。没那个本事和成本不要随便搞胶片。这个片的摄影基本是灾难级别的。好多场次男主角的眼睛直接两团死黑(当然演员本人的确眼窝比较深),演员的表演直接被扔掉90%,也就说明这个DoP和灯光肯定没什么拍胶片的经验。然后由于整体照度也不够,噪点非常大且丑以至于已经脱离了美的范围了。本来烂大街的美式伪独立鸡汤励志做作赚眼泪电影就够无聊了,结果这个还是个不合格的劣质模仿品。配角的表演也都不太行。两星全给特别棒的男主。

1小时前
  • Unbeliever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