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62

动作片大陆2020

主演:谢苗,南笙,郑文森,高名扬

导演:张哲,张明国

 剧照

辛弃疾1162 剧照 NO.1辛弃疾1162 剧照 NO.2辛弃疾1162 剧照 NO.3辛弃疾1162 剧照 NO.4辛弃疾1162 剧照 NO.5辛弃疾1162 剧照 NO.6辛弃疾1162 剧照 NO.13辛弃疾1162 剧照 NO.14辛弃疾1162 剧照 NO.15辛弃疾1162 剧照 NO.16辛弃疾1162 剧照 NO.17辛弃疾1162 剧照 NO.18辛弃疾1162 剧照 NO.19辛弃疾116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7:01

详细剧情

  1161年,大宋国土幅裂,金主完颜亮侵占中原,并再欲大举南侵。中原百姓不堪严苛压榨,奋起抗金,年方二十一岁的辛弃疾聚集乡众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战功赫然。1162年,力主驱逐侵虏、收复失土、实现统一的辛弃疾,奉命南下说服南宋朝廷北伐,在他完成使命归来,却见主帅耿京被叛徒杀害后义军溃散的乱状。侠义所使、激愤所驱和再凝义军士气所谋,辛弃疾率五十多骑突袭数万人金军大营,生擒叛徒南归,写就一段悲壮的峥嵘历史。

 长篇影评

 1 ) 为了片尾曲

搜索南笙的时候,看到了这部电影。从小到大读过不少古诗词,辛弃疾是我颇为喜欢的一位老前辈。

点开看了一下,感觉还可以,基本符合历史事实,一些小改动,也无可厚非。

说到剧中的爱情。

辛弃疾也是男人,也是写出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文人。

有个绝世佳人也不为过。

不过整部电影,我觉得还是有点点平淡。剧情不够紧凑,节奏掌握的不算高。

对我来说,全剧最让我感动的,莫过于片尾曲署名的那几个字。

作词:辛弃疾

 2 ) 落于俗套的强行悲壮

辛弃疾是我们在中学时代语文课本里常出现的老熟人,可他却偏偏与其他作者不同,是亲身从兵戈血雨中拼杀出来,这段不一样的经历自然早就了他独具一格的话题感。

那么拍辛弃疾的电影就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处理辛弃疾人生中早年激昂豪迈与中晚年抑郁不得志之间的剧情走向,拍的虎头蛇尾难免会令人乏味。

本电影很机智地截取了早年参加山东义军的片段,回避了这个问题,对1162年辛弃疾的那段少年得志时期祥加描绘,为观众展现出来大词人的另一面,至此为止堪称绝妙。

但,这段剧情的编写走向了框架化,看似运筹帷幄端居高堂实则无能狂怒的敌人,憨厚老实的上级和嫉贤妒能的同事,一个大奸细和尚忽而就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般加上了悲壮的人设,身边还有个妙曼少女跟着谈恋爱。其实至此为止都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在这些人物的互动冲突中能让故事更加饱满。

最让我不满意的还是对活捉叛徒张安国这段剧情的处理,史书中辛弃疾率数十人踏敌营来去自如擒贼而返,何等风光自若。而剧集里为凸显些悲壮情怀,竟自让所有随从兄弟战死,为只为把叛徒张安国活捉回南宋朝廷,这过程里还从红颜知己和手下的嘴里说出些什么不后悔来世再见的话来烘托气氛,可这一改,基调完全变了,辛弃疾在影片的塑造下完全成为了一个为实现自己固执的义理或向朝廷有个交待而枉顾全军安危的莽夫,之前所塑造的智勇双全形象荡然无存。

或许编剧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为了平衡设计悲壮情节所带来的主角战力设定崩塌,他顺手写死了牛皮哄哄的大反派金朝王爷和他的女儿,可是这一仗的目的是抓叛徒啊,打完以后也再也没提过干掉个本不存在的金朝王爷对时局有什么影响,这反派父女二人构造出来完全成了买一送二的赠品,其实全剧里拿掉完全没有影响。

当然了,如果要我说哪个人物塑造的比较好,我觉得还得是贾瑞,有私心却有原则还有成长,干的所有事情逻辑在线。

最后还是希望我们能多一些描绘各段历史的影视作品,这个过程里这些电影的水平也会不断完善。

 3 ) 金戈铁马的英雄词人——谈谈电影《辛弃疾1162》

金戈铁马的英雄词人—— 谈谈电影《辛弃疾1162》

作者:杜崇斌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是一部难得的表现中国文学史上著名文学家(大词人)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太难得了,无论如何,都得好好欣赏一下。在时下,历史题材电影中,帝王将相很多,皇帝后妃很多,甚至宫斗题材很多,但是表现文学家的电影太少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文学家,中国古代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人物,他在年轻的时候,参加过抗金的义军,和金兵进行过浴血战斗,后来他在许多词作中都有过记述,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比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还有“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等等

这部影片截取了英雄词人最为英雄的一年多的时光,作为表现的内容。虽然影片是倒叙手法,采用老年辛弃疾的回忆来结构整部影片,但是,影片其实重点是讲述从1161年到1162年青年辛弃疾的抗金故事,那正是英雄词人金戈铁马的铁血人生。

1161年,辛弃疾22岁(古人用虚岁),这一年正是他参加耿京起义军,与金军浴血奋战的那一年。史书有所记载的是辛弃疾在这一年带领自己的义军兄弟,投靠了山东泰安的起义军耿大帅(耿京),在多次战役中,有勇有谋,取得了多次胜利,

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影片场面壮阔、苍凉,较好地还原了南宋和金朝对峙时期的历史,很有历史沧桑感。特别是一些战争场面,颇有辛弃疾词中所说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因此,很有吸引力。

影片刚一开始,就是一场血战,辛弃疾带领义军队伍伏击金军将领库尔巴,四凤闸之战,致使金军二千多人全军覆没,后来辛弃疾带领自己手下获胜的义军投靠耿大帅,但是耿京的军师贾瑞给他出了难题,让他以八百人战胜一支金军的五千人运粮队伍并截粮,如果成功,才能容许其进城。后来,辛弃疾只要了五百人就成功全歼金军运粮部队,并截获全部粮草。

然后影片又表现了辛弃疾用计谋连克三城的英勇和智慧,后来得到耿大帅的赏识,任义军的掌书记,负责起草书檄文告,参与义军内部高层的机密谋划等事务。

辛弃疾虽然投靠了耿京义军,但是他和耿京的眼光理想有很大差异。辛弃疾深谋远虑,有远大眼光和政治理想,他组织义军抗金的最终目的是收复大宋朝的失地和光复中原,不像耿京这样的草莽英雄,只知道喝酒吃肉,小胜即安,也不是取得些许胜利就得意满足的人。根据当时的形势,他认为要取得更大的胜利,必须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与南宋军队配合作战,于是,他力劝耿京“决策南向”,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

这正是大英雄辛弃疾的远大政治理想。后来,1162年,宋高宗赵构在建康(今江苏南京)接见了辛弃疾他们,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右承务郎、天平军掌书记。

这时候,又有两件大事,表现了大英雄的勇武豪迈和大义凛然,一是义端和尚的卧底诈降,一是义军将领张安国的叛变。在这两件事中,辛弃疾一是以铁血英勇杀死诈降的义端和尚,并将计就计诱敌深入,大获全胜;二是辛弃疾组织“敢死队”,只带领很少的人马闯入敌营,杀出一条血路,将叛将张安国生擒回来,用来祭奠耿大帅英灵。

这部影片中辛弃疾、耿京、贾瑞、张安国等人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霜花、榔头、义端和尚等等都是虚构人物。历史题材中的合理虚构,引入和虚构这些小人物,正是为了突出兄弟情义、爱情和家国情怀等等,比如影片虚构了榔头这个勇武的义军兄弟,他敢作敢为,敢说敢骂,虽然有粗俗的草莽英雄的一面,但他勇敢、豪放、舍生忘死,与辛弃疾是生死兄弟的莫逆之交。辛弃疾的恋人女英雄霜花,有女英雄的铁血坚硬的一面,也有女性的柔情似水……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非常具有感染力。

当然,作为一部表现大文学家题材的影片,影片在很多地方用辛弃疾的词作烘托和渲染气氛和意境,“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都起到了很好的深化主题和升华意境的效果。

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青年时金戈铁马的铁血人生,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和演绎。影片厚重苍凉,色彩凝重,画面构图别具匠心,一次次的战场对决撼人心魄……

最后简单交代一下,《辛弃疾1162》是由浙江美视众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网络电影,由张哲执导,谢苗、南笙、张皓森等领衔主演。该片于2020年1月2日在爱奇艺上线后,多次获奖。2020年9月27日,该片导演张哲凭借《辛弃疾1162》,获得第四届网影盛典年度网络电影·最佳导演奖;2020年11月13日,在第二届中国网络电影周评选中,导演张哲凭借此片,荣获年度影响力导演奖。

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22:10作于碧云天书斋

——————————————————————

【作者简介】杜崇斌:西安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国金融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协理事,诗人,西安市百名骨干艺术家之一。现为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百人计划”签约作家,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特聘作家,已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长篇儿童小说《追梦少年》等作品多部,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多万字,有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4 ) 人物化的片子《辛弃疾1162 (2020)》

感觉一般,仅此而已,导演的局限,不是拍摄一部历史史诗电影 ,所以观众不要当真,剧情大概的脉络是对的,不过绝大多数是导演与编剧的一厢情愿,

说辛弃疾,就讲辛弃疾,1162也不是年份酒,没有必要加上去,

大陆古装剧,历史剧,现在的套路都是以血腥开局,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或许科班的导演系列很喜欢用这样的场景,看过几部电影都这样,

电影不是广告,广告必须用前5秒抓住观众的眼球,然后走马灯描述;

现代人对于这种场景几乎已经麻木,肾上腺素不会提升起来,自然没有快感,也没有过多的心跳;

女人被骑马的金人一枪撂倒,按照冷兵器时代的真实情况,大概率半条命没有了,

她还可以引弓搭箭,我想这不符合现实,纯粹是电影渲染,

导演,不能把观众当作傻13啊~

我最不喜欢的是这种,孤男寡女合衣而睡的镜头,好像都是柳下惠,没有七情六欲的神仙姐姐,

这一类不接地气的镜头还是没有的好,

电影110分钟,看到52分钟的时候,我感觉没有必要再花时间继续看下去了;

因为不会超乎我的预料,也不会超乎我的想象,

我很喜欢辛弃疾这个历史人物,本来知晓辛弃疾的一生经历,

再看下去只会干扰我的记忆,

导演,可能只是想普及一下英雄的事迹,没有想过要让一部电影成为史诗作品;

或许导演没有看过,亚历山大大帝匈奴王阿提拉征服1453,

所以他的高度与生俱来的局限,

礼貌性给5.5分,结构性的人性化会拉底英雄的伟岸!

 5 ) 评分低了

此剧质量还算上乘,奈何评分稍低。

从来没有去了解过辛弃疾,还记得上次知道,也是上学和时候,知道他是一代大词人,与苏轼、李清照齐名,所以一直只知道辛弃疾是文人,经过此剧再去了解才知他年轻时也热血、半生戎马。铁血柔情竟也能写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生抱负,最终也不能实现,而至于晚年写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 ) 辛弃疾的1162年

三星,以资鼓励。

网络电影,艺术层面上本来也没有什么期望,中规中矩的套路,美术做得还行,小成本拍历史大题材,算可以。镜头语言还可以更加凌厉些,叙事节奏因为历史挖掘不够丰满而显得剧情凌乱,变成前后矛盾,逻辑不能自洽。

当然,电影是艺术创作,离不开虚构。我不知道创作团队是否按历史正剧拍的?如果是正剧,年轻编剧是不是应该读两本《宋史》,要不至少要请个研究宋历的教授来把关,或问问幼安公后裔;如果只是演义,那也无所谓,报道上不要出现“史实”的偏差就好。但这显然只是娱乐。

一、有关于宋金战争中的1162年

大辽与北宋之间的战争使双方国力衰亡,这使女真族有了崛兴与建国的历史机遇。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建立大金。1120年北宋、金国订立“海上之盟”,联合攻打辽朝。约定双方出兵各以长城为界限:金兵攻取辽的中京,宋兵攻取辽的南京,夹攻胜利之后,燕云之地归于北宋。但北宋攻辽作战屡屡失败而终,实际由金国于1125年灭辽朝。

1123年,金国平州守将张觉发动叛乱归降宋朝。1125年8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逝世,其弟金太宗吴乞买继位,阿骨打次子完颜宗望以张觉事变为由奏请攻宋。1125年冬天,金国兴师入侵北宋,宋金战争遂起,北宋割地赔偿称伯父。1126年8月,金国又兴师分两路南下,攻陷北宋东京。1127年4月掳掠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等数千人北归,北宋遂亡。北宋时期的京东东路包括济南府青州、密州、沂州、登州、莱州、潍州、淄州以及淮阳军等也正是1127年沦陷的。金国废除京东东路建制,在此设置山东东路,这也是行政区划上第一次使用山东这个名字。

1130年,宋高宗赵构向金帝上降表称臣,南宋成为金朝属国,割地赔偿。1149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弑君而篡位称帝,为人残暴狂傲,淫恶不堪,杀人无数。1153年,金废帝完颜亮迁都至中都(今北京),他认为金国的兵力足可以把南宋全境征服,遂即开始经营汴京,签发中原丁壮,征调民间马匹,并把军队逐渐向河南调集,为全面侵略南宋的准备。到1161年夏,完颜亮又把政府迁徙到汴京,九月间便对外号称60万的兵马,分为四路大举南侵。这便是影片的时代背景。

南宋从1141年收回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员大将兵权,绍光议和后,二十年来从未作过抗战的打算和准备,老将劲兵也全在长期之内被赵构、秦桧摧残净尽。1161年,金主完颜亮对南宋发动侵略时,南宋又一度惊惶失措,宋高宗赵构想逃到海中去避难,临安府的居民也都逃遁一空。完颜亮亲率主力,自南京开封府出发,长驱直入,进抵长江北岸,打造战船,准备自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渡江。当时,中书舍人(相当于皇帝办公厅秘书)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代表朝廷到采石慰劳军队。他在采石见形势危急,毅然宣布宋廷抗金命令,犒赏军队,动员将士决一死战。同时,又组织当地民兵和群众进行支援,使采石一带的防务顿形好转,成功阻遏了金军渡江南进。由于金国内乱的爆发,金兵被迫撤军北还,各地义军也纷起响应,宋军乘势收复了许多州县。采石之战是宋金战争的重要战役之一,也是虞允文的封神之战,成为辛弃疾的偶像。

当时的金国控制的山东东路,太行山以东的忠义民兵乘机蜂起,大名路大名府(今河北邯郸)的王友直,率众十余万;山东东路宁海州的开赵,率众十余万;山东东路济南府的耿京,率众二十万。

1161年初,耿京等6人在济南府揭竿而起后转入东山(今山东昌邑),发展了几十人,竖起抗金大旗。此时,金主完颜亮自燕京迁都汴京后,金朝大兵集结在沿淮一带,山东空虚。耿京遂率起义人马南下,占领了泰安军及其所辖莱芜县。此后,蔡州人贾瑞也带几十人过来投靠,归附耿京,建议以起义骨干为各军首领,让他们分头招纳起义军民。这一策略获得成功,起义军日渐强大,就是在这时候,在济南府以南山区的辛弃疾率义军2000多人投奔耿京,并游说朋友和尚义端也带了一千多人过来投靠。义军很快发展到了数万人,收复了密州、日照等处。9月时,起义后的王友直也派人前来表示愿意受耿京节制。耿京在收复了东平府(今山东东平),也叫天平军后,遂自称天平军节度使,节制了山东、河北诸路抗金义军,进而攻占了兖州和郓州。义军队伍很快壮大,迅速发展到了二十五万人。年底,又攻下了济南府和淄州。一时声势浩大,给金人以很大威胁。耿京虽农民家庭,但是别忘了这是孔子的齐鲁大地,没像影片中那么大老粗。

耿京天平军在辛弃疾任掌书记后,仿照南宋禁军的编制组建,有左右军、策应右军、游奕、踏白军等建制,其将官则有副总管、统制、统领、正将、副将等。义军的众将大都是独立成军各有部曲的,辛弃疾虽为耿京掌书记,亦仍自统一军,所部先有两千余人,归耿京后发展到万人以上。贾瑞被任命为诸军都提领,管理诸路军马一行事务。而叛徒张安国、邵进所部,在耿京军中力量较强,自成一军,后来张安国叛降金国时还统率着五万之众。

一天夜里,义端叛变逃走到金国,并偷走了由掌书记辛弃疾掌管的“节度使印”。耿京怒不可遏,欲杀了辛弃疾。辛弃疾说,给我三天,如果追不回来帅印再处死我也不晚。辛弃疾在义端叛逃金军的路上追到他,斩其首级,拿回了帅印归还耿京,这也使得他格外受到耿京的器重。

山东耿京起义军做出的另一项重要决策,就是归附南宋。

在耿京起义之初率先加入其行列的辛弃疾,是一个具有军事韬略的英雄人物。他以知识分子一员参加农民起义,已经是一桩惊世骇俗之举了。尤具远见卓识的,是他在起义伊始,便建议耿京“决策南向”。在辛弃疾看来,中原起义若没有南宋正规军的支持,是很难单独坚持战争的。女真贵族不论哪派得势,很快都会集中力量对付起义军。义军的人数虽是不少,然而编成未久,缺乏训练,如果独力来抗拒久征惯战的女真铁骑,那是一定要遭遇到困难和危险的。因此,辛弃疾劝说耿京,应当归附南宋政府,以便在它的节制下,和南宋官军遥相配合;一旦如在山东实在无法立足,即可将全军调往南宋辖境之内。

1161年11月底,金主完颜亮被杀,当耿京得知此事,并得知金朝南侵大军安全北撤,南宋方面并未出兵追击时,必定感到事态的严重,这才决定派贾瑞和辛弃疾为代表,同南宋政府取得直接联系,并决定由辛弃疾负责向宋高宗陈述起义军的各项建议和归附事项。

1162年1月18日耿京派义军都督提领派贾瑞、掌书记辛弃疾等11人去见宋高宗赵构,上奏归附南宋一事。1月22日,恰逢金军进攻两淮,宋高宗赵构出外巡视犒劳军队,在建康府(今南京)与张浚等人商议战事。辛弃疾一行到楚州(今江苏淮安)时,经淮南转运副使杨抗引见,宋高宗赵构在建康府召见了贾瑞、辛弃疾,感到很欣慰,表扬了耿军等人忠义。

辛弃疾决策南向的本意,是使起义军接受南宋政府的号令和支援,推动敌后战争的发展,即所谓“就战其地”,配合南宋正规军收复失地,而非将起义人马带回南宋境内,这才是“南向”的主旨所在。朝见宋高宗赵构时,聊的也是这个。当然,影片中的“九州归一,山河一统”听起来也挺爽的,我也意淫了一把。可是,已成杯弓蛇影的南宋当局,只寄希望于敌不来犯,却不敢北向发一兵一卒。于是,在宣布了耿京等的正式官职以后,便顺水推舟,把他们又遣送回山东复命去了。1月26日,朝廷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知东平府兼节制京东、河北路忠义兵马,贾瑞为敦武郎,辛弃疾为右承务郎。另外,义军将领被补官的还有近200人。

然而,在辛弃疾等人北上复命途中,不幸的事件发生了。义军首领张安国被金国收买,背叛了浴血奋战的义军将士。张安国、邵进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杀害了耿京后,带走了属下约5万人马叛逃金国,并被金国安排在济州(今山东钜野)出任知州。

辛弃疾等人回到海州后,得知耿京被张安国杀害。约上李宝、王世隆、马全福等50多人,径直杀向济州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国部属在醉生梦死,辛弃疾等人立即要与张安国会面,张安国猜不透他们的来意何在,便出来相见。辛、王两人连忙把张安国缚置马上,声言要他出郊议事,并向济州的驻军宣称,南宋的10万大兵立即到来了,劝告大家从速起义。驻军中有很多人原是耿京的旧部,所以当场便有上万的士兵起而反正。辛弃疾等人便率领这上万的人马渡河而南,向着淮泗地区直驰,将张安国先押送到建康府,后又送往临安府,审明了他的变诈反复罪状,绑赴刑场斩首。

占据数州之地,坚持半年之久的山东起义终告失败,其原因首先当推叛徒张安国叛变导致起义军解体为直接原因。金国内讧,金主完颜亮被杀后,南宋政府本应认清形势,抓住有利时机,鼓舞士气,追袭金人败北之师,联合山东忠义,收复失地。可是,怯懦的南宋当局计不出此,竟使金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腾出手来从容对付内乱。对于南宋王朝的贻误战机,断送民众起义的行为,辛弃疾曾在《十论.观衅第三》中写下了如下沉痛话语:此机不一再,而朝廷虑不及此(指未曾利用中原起义和金主亮溃败的时机),中原义兵寻亦溃散,吁,甚可追惜也!”这正是山东起义失败的症结所在。赵构只要还当皇帝的一天,就不会想着北伐的,“九州归一,山河一统”,太意淫了。

1162年7月,南宋高宗赵构禅传位予孝宗赵眘,自已当太上皇去了。宋孝宗赵眘锐意抗金,刚即位,便宣布给岳飞昭雪,召回抗战派张浚、胡铨等人,同时驱逐朝中的秦桧党人。1163年,张浚督师北伐,各部相继战败后,宋孝宗被迫与金军议和。宋孝宗是位有志青年,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在北伐中遭受失败后,忍辱负重,埋头发展经济,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此后,宋金之间又有40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战争。

以上才是史实。

至于影片中的霜花、榔头、金王爷完颜拔速、金郡主完颜成袂、金将忽尔巴等人及情节皆为艺术创作所虚构,史上并无这些人物,也不可能以50人深入5万人敌营绑人还杀了主帅,这只能是仙侠电影。那5万人还是原来的义军,被张安国带过去金国的。而贾瑞也是农民义军首领,人物设定应为历史中辛弃疾的同学党怀英。

演义是根据史实由一定逻辑性假设出来的事件,所以该片只能视为娱乐改编,不能算历史演义。编剧应该读点宋史,具有一定的历史观,而不是看那些自媒体意淫就开始剧本创作。你的历史坐标是人民还是国家?是文化还是种族?宋金战争在当时是对外作战,但在今天的意识形态下又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内部战争。 “九州归一,山河一统”是为了什么?这是影片需要回答的问题,这真不是简单的宋金之战还是汉满之争的简单对立问题。

二、有关于1162年时辛弃疾与李霜花出轨

辛弃疾家当时在济南城郊东南的四风闸,不是影片中的四凤闸。四风闸,因地处赵王河建有四个闸口而得名。辛弃疾起义在济南的南部山区,不在四风闸。编剧还是不能看着百度和自媒体就写历史剧本的,一定要读史。辛弃疾是在健康府见的宋高宗,不是临安府。其它的山东东路中的历史地理学问题就不较真了。

其他演员都不熟,就不说了。但是用谢苗饰演辛弃疾是不是值得商榷?选角导演真的找不到年轻身高且稍微能打的演员了吗?个子是不是差了点。。。古人对辛弃疾的描写:身高体硕,壮健如虎,红颊青眼,目光有棱,背胛能负,臂力过人。唉,说点什么好。

辛公稼轩,名弃疾,1140年5月18日卯时出生在济南府四风闸,金牛座。

幼安公,原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世代将门,先人为秦国将军辛胜,汉朝破羌将军辛武贤,左将军辛庆忌等,乃陇西郡望。魏晋后因政治原因,举族迁至晋阳(今山西太原),门风由武人义烈向文士调整,以文为主,以武为辅,并在南北朝至隋唐发展为晋阳士族。先人辛茂将官至唐高宋宰相。济南始祖辛维叶在北宋时出任大理评事,后迁至济南,世代在山东为官。祖父辛赞公,亳州谯县令,海州刺史,知开封府。1147年,辛赞在亳州谯县任县令时,辛弃疾已经到了读书的年龄,也跟随辛赞在谯县任所拜金代诗人刘瞻为师,期间与党怀英同窗。党怀英比辛弃疾大七岁,因两人才华不相上下,亳州仕子朋友圈便将两人相提并论称“辛党”CP。1149年,辛弃疾与党怀英师从金朝文学家,政治家蔡松年。辛弃疾词力大涨蔡松年功不可没。至1152年,辛党二人同窗五载。后党怀英在金朝入仕,官至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好基友因政见不同,在青年时分开后,此生并无再见。

1153年,辛弃疾领乡举,乡试中选。1157年,辛弃疾趁参加进士科应试时到燕京考察地形。同年,辛弃疾成婚,娶妻赵氏。后生辛稹公、辛秬公。透露家谱会不会被打死。

所以,小编剧稍微读点书,辛弃疾和李霜花就不至于在革命时期就着急出轨,不出轨霜花即不会死。虽然辛弃疾后来三妻六妾多侍女生九儿二女,但那时候真没有乱搞革命友情,亦不可能在战场上纳妾。

1161年,辛弃疾组织了二千人在济南以南的山区起义,后投奔耿京义军。1162年,辛弃疾南下归附南宋。此后,辛弃疾被南宋政府派往江阴军(今江苏江阴)任佥判(州长秘书),开始了其政治生涯。

以上。

 短评

三星全给武指。

6分钟前
  • 霾桑 等108个人
  • 还行

质量还算可以了,但质感上 ……那就是辛弃疾打了近一个时辰小怪兽。

11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较差

可以

13分钟前
  • 我爱沙尘暴
  • 还行

情节基本符合史实,辛弃疾人物的英雄气过重,加入女主霜花让辛的人物更充实,家国恨儿女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众里寻她千百度,陌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与细雨骑驴入剑门的的陆放翁是好友;词风相似,但比陆游更多了份慷慨激昂

15分钟前
  • 莫远辰
  • 还行

网红脸很影响观影体验

18分钟前
  • 微霄
  • 还行

网大而已,胡编滥造,把辛弃疾换成霍去病这个故事也能成立,换成成龙也能成立,根本没有标识,没有那种文人气度,简直一个糙人,根本没有人物弧光,所有的事光靠想就够了!羊头狗肉罢了,整个故事散单至极,不过网大尔耳

19分钟前
  • 较差

整体不错的,但国产电影有个通病,不管什么历史,什么战争,但要加一点儿女情长,最后看一段女主被射死了辛弃疾爆发小宇宙杀疯了,这有点尴尬,就想到了攀登者最后山顶告白,现在主旋律都要谈个恋爱上战场,但女主会杀敌是个女英雄,这点值得表扬的,辛弃疾是真正的爱国者,真正的英雄,一生都想着收复故土,死前还喊着杀贼杀贼,电影最后有点夸张把金朝王爷给杀了,电影可以适当的演义,历史已经过去,但演义里可以给失意英雄的一个杀贼成功的结局

20分钟前
  • 王大哈
  • 推荐

辛弃疾之边疆往事。这换个人也成立啊,还有演员也太丑了吧

21分钟前
  • 汤米
  • 较差

是个人才。

24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还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8分钟前
  • 朱祯
  • 推荐

这部剧也符合史实,谢苗也可以,比那些小鲜肉强好多倍,总体来说值三星,比最近上映的那些网大都要好看

33分钟前
  • 刘三十
  • 还行

其实,想想杨家将,岳飞什么的被玩坏成了什么样子,就知道市场对于“民族英雄”的渴求到了什么程度。于是,辛弃疾这个可以打的IP就被刨出来当战神,也是顺应民心了。从洪熙官里的小谢苗,到现在每每出演动作片,却老有一种路子不太正的感觉,但是至少比王宝强一身恶毒戾气的强,看看什么时候能翻身吧。

37分钟前
  • Quester
  • 还行

辛弃疾这种猛人,这网大的阵容和水平还是配不上啊

41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作为网大,算是很不错了,题材也难得,但是辛弃疾,这样一位人物,描写成一个动作英雄,还是太薄了

42分钟前
  • 豆友1174140
  • 还行

结局五人入万军给魔改成那样。。。好歹是少数值得佩服的沙东人啊

46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冲着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名号而看,也想借此了解南宋抗金那段历史。因为本片没有上院线,原猜测是剧集水准,实际比预期要好,尽管男主角的形象有偏差,但剧情主线基本尊重历史线索,能让观者很清晰理清要点,战斗场面下了本,带动民族情结有点燃。

48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还行

燃!如果这电影能在影院中看到,那该有多好!

51分钟前
  • 人在江湖和為貴
  • 力荐

给霜花四星。换下裙裾,穿上短褐,征战沙场。对辛弃疾,她温柔专一,对国家,她忠肝义胆。霜花坚强勇敢但内心柔软,有温情也有大义。南笙演绎的很好,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53分钟前
  • 清禾
  • 力荐

剧情略干瘪,布局散乱。然后,总体就有点蜻蜓点水了…… 士子情怀、英雄气概 从来都因为知音零落而败给短视的小农思想。底下的人本来就愚昧,当脊梁被轻易折断,更不知何时可进步了

54分钟前
  • 解压
  • 还行

演员表演部分还算合格,但感觉受经费所限,几场交战戏呈现的都很局促,尤其最后与对方主帅过手太儿戏直接就KO了,有点可惜了。

58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