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楼愚夫

剧情片俄罗斯2014

主演:阿尔焦姆·贝斯特罗夫,娜塔莉亚·苏尔科娃,尤里·楚里洛,鲍里斯·涅夫佐罗夫,基里尔·波卢欣,亚历山大·科尔舒诺夫,奥尔嘉·萨莫希纳,达里娅·莫罗兹,谢尔盖·阿尔齐巴舍夫,叶莲娜·维克托罗夫娜·帕诺娃,德米特里·库利奇科夫,伊利亚·伊萨耶夫,马克西姆·平斯克尔,柳博夫·鲁坚科,伊琳娜·尼兹纳,戈尔戴·科勃泽夫,彼得·巴兰切耶夫

导演:尤里·贝科夫

 剧照

危楼愚夫 剧照 NO.1危楼愚夫 剧照 NO.2危楼愚夫 剧照 NO.3危楼愚夫 剧照 NO.4危楼愚夫 剧照 NO.5危楼愚夫 剧照 NO.6危楼愚夫 剧照 NO.13危楼愚夫 剧照 NO.14危楼愚夫 剧照 NO.15危楼愚夫 剧照 NO.16危楼愚夫 剧照 NO.17危楼愚夫 剧照 NO.18危楼愚夫 剧照 NO.19危楼愚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2:54

详细剧情

  管道工接到报告说某个住满底层群众的筒子楼水管崩裂,去勘察时发现大楼豆腐渣工程即将在24小时内倒塌,于是通过母亲好友联系到女镇长,女镇长和手下考虑了自身利益,又经扶植女镇长上位的经济操手怂恿,大家决定放弃转移大楼中的820名住客并暗中杀害了两个头头当做替罪羊。  其中被杀的 负责建筑的头临死替管道工求了情,允许他闭嘴带着家人远走他乡,管道工心中良心未死,不听父母及妻子的劝告执意去救人……

 长篇影评

 1 ) 裂縫,愚人來黏合

       2014年上映的俄罗斯电影《危楼愚民》(The Fool)获第67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金豹奖(最佳电影)提名,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和堂吉诃德奖特别提名奖。影片叙述了一名俄罗斯普通修水管技术工人,为了拯救危楼中的住户,深夜到访市政官府汇报危楼情况,竟然牵扯出全面溃烂的腐败体制,导致两名官员被枪杀,成为邪恶体制的替罪羊,市长带领剩余官员一起烧毁相关文件。水管工亲历两条生命如何在一夜间化为乌有,死亡与他擦肩而过。在风雪交加的深夜,他的脚步坚定,毅然决然走向那栋危楼,走向危楼里的800多位住户。
       人民在这个国家什么都不是。这个国家只分两种人,一种是夜夜笙歌的贪官污吏;一种是食不果腹,露宿街头的人民。然而,这个国家只容许一种人存在,那就是官员。为了不像猪一样活着,水管工于后半夜进入危楼,挨家挨户去敲醒熟睡中的居民,喊他们赶紧离开大楼。天亮了,在俄罗斯冬天的早晨,他全身湿透,如释重负走出大楼。楼没倒下。他被群殴在地,遭致欺凌。
 
腐败的体制,万恶的人性。
 
       危楼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半个世纪没有维修过,裂缝从一楼一直延伸到九楼,整栋大楼已经倾斜,摇摇欲坠。根据修水管工的知识和经验,危楼熬不过一夜。他连夜向市长汇报,正好遇上市长在官府举办生日宴,热闹非凡,一边歌舞升平,一边歌功颂德,还有喝不完的酒。面对800多条人命,市长说:“我不怕他们一个个死去,就怕800多人一起死。”好聪明的市长,老百姓一个个死去,是国家不可抗力因素造成;800多人一起被压在大楼下,那是重大事故,属于刑事案件。从市长到官员,没有一人第一反应是如何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反倒是相互推卸责任,彼此揭露污点,争相保全自己的利益和性命,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完全不顾危楼里800多人的生死安危。伊甸园中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后彼此推卸责任的场面,在现实中重复上演。
       从里到外都开裂的危楼,正是这个国家从外到里都已经腐败烂透的政治体制的写照。岌岌可危的大楼,处于生死边缘的弱势群体,都拜腐败体制所赐。只是体制还不是邪恶的根本所在,万恶之源在乎人心。没有官员去解决失业问题,提高工人薪水,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个个只惦记着自己的那些利益得失。一栋危楼,牵扯出了腐败的官僚体制。全面溃烂的腐败体制里没有一个官员能够脱得了干系,没有一个官员是干净的。奥古斯丁(354-430)认为人类自从亚当就犯了罪,人自我中心的欲爱就是天性,人生下来时就有犯罪的倾向,人的罪性一直潜伏在心门口。正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当人性遇到腐败的体制,只能刺激人性的恶,恶影响额,成为恶性循环,没有出路,死亡成了唯一的终结。影片中被枪杀的两位官员为危楼来买单,为腐败的体制来买单。而谁又会是下一轮的买单者?
 
酒能抵抗外部的冷,无法卸下人性的寒。
 
       俄罗斯冬天刺骨的寒冷,俄罗斯人通过喝酒来取暖,酒文化是俄罗斯重要文化。可惜,酒也成了制造俄罗斯社会问题的罪魁祸首之一。影片中水管爆裂时,就是在纹身男人酗酒烂醉后毒打女儿和妻子时发生。当修水管技工冲向市政府办公室,那群官员也在喝酒。当市长得知危楼险象时,她吩咐助手在Party上多放些酒,让那些官员在醉酒时睡去。酒成了麻木心灵的制剂,虽然酒能帮助俄罗斯人抵御外部天气的寒冷,却无法解决俄罗斯严寒的国家体制和无情的人性。
       二十世纪著名的修士,呼吁为世界来默观的修士,也是影响卢云的灵修大师:梅顿(Thomas Merton)在《行动中的默观》(Contemplation in a World of Action) 一书中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世界到底有没有问题?他的回答是这个世界既是有问题的,又是没问题的。梅顿所描述的世界是全人类因自身的爱、恨、恐惧、欢欣与盼望、贪婪与残忍、善良、信仰,怀疑所做出的选择与行为以及要承担的责任所构成的。因此,这个世界一方面是恶的,一方面又是善的,这就是世界的矛盾所在,也是人性的矛盾所在。在梅顿看来,人若没有经历更深层次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醒,没有经历自己内在的合一与和平,绝不可能将合一与和平带给他人与世界。因此,世界的根本问题,在乎人。梅顿说:“谁要是尝试服事别人或这个世界,却缺乏深入的自我认识、操守和爱心,将不会有任何有意义的付出。他只会传递人的自我中心、野心和偏见。”
       当世界出问题时,人总是在外界寻找解决问题的处方。酒成了俄罗斯人抵抗严寒的利器,却也成了桎梏他们生命的牢笼。人性的解药,只能通往内心才能找到。
 
总有少数愚人存在,返照出世界的黑暗。
 
       女市长,真的很聪明,知道如何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连栽赃的死人都已经准备好。影片仅存的一点善意,发生在两个官员被枪杀前,其中一个官员要求放修水管技工一条生路。在漫天飞雪的冬夜,这是影片留给观众的一丝温存。修水管技工与死亡擦肩而过,他加快回家的步伐,还没走多远,枪声响起带走了两条性命,在风雪里呼啸而过。利用体制的人,终将成为体制的牺牲品。回家,赶紧回家,带着老婆孩子逃离这个国家。他回家了,带着家人上路,他要逃离这个无药可救的国家,人人都活得像猪一样的国家,因为人在这个国家里什么都不是。在车上,妻子自保式的逃离,令修水管技工再次觉醒,他选择独自一个人留下。只为那些什么都不是,又是些什么的人。他们是酒鬼、施暴者、失业者、抽烟吸毒者,赌博者等等,他们是官员口中的垃圾,被视为死在大楼废墟下都不足为惜的渣子,是被唾弃的群体。愚人精神在此达到高峰。
       在电影里,修水管技工的愚人精神不是凭空而出,来自父亲的传承。父亲意味深长地说: “60年来,没有朋友,没有敌人。”百万人去偷,父亲在体制内不去偷,于是被群体排斥,到哪都被绕道而行。父与子,被家中女人骂为无用之徒。二人在楼上看到有还在破坏楼前的公共椅子,一起跑下来赶走野孩子,在雪地里把椅子修好。
       愚人精神,在我们的信仰里,还保有几分?还是早已失去。
 
信仰是最终极的关怀。
 
       影片在最后进一步激化矛盾,令张力凸显,讽刺升级。欲被拯救的800多位住户,成了殴打拯救他们自己的愚民。人群蜂拥而上,再人潮退去,片尾定格在身着红色上衣、蜷缩在地的修水管工。危楼还在。体制、人心一夜间都已倾倒。画面凄惨冷清,却是导演的浓重一笔,俄罗斯人的宗教情感被挑起,俄罗斯民族深邃的信仰再次被唤起。犹如《十二怒汉》最后一幕,那唯一坚持车城青年无罪的陪审员望向飞进窗户的白鸽,镜头扫过俄罗斯东正教圣象画。无疑,东正教信仰始终是俄罗斯社会的最终极关怀,在那还有盼望。
       修水管工是新时代的耶稣代表,如同光进入黑暗,黑暗却不接受光。耶稣拯救罪人,最终被罪人钉死在十字架上,他所救的也是杀死他的。耶稣没有怨言,义无反顾。在十字架上临死前最后一刻,耶稣对天父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耶稣满身鲜血,鲜红地就像蜷缩在地的修水管技工的红色上衣。他所流出的鲜血,洗净我们一切的罪。修水管技工真的很愚,好像无风无浪时期的诺亚,他告诫周边的人洪水要来,并手作诺亚方舟等待洪水到来,被周遭的人视为愚人。然而圣经告诉我们:“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危楼的裂缝、世界的裂缝,人心的裂缝,愚人来黏合。

 2 ) [转载]有一幢住了800人的楼要倒,但只有一个人着急(作者唐棣)

转载自“有戏”-澎湃新闻-The Paper

注:本文有剧透
去年,俄罗斯电影中口碑最好的当属《利维坦》(Leviafan)。口碑紧随其后的就是这部《危楼愚夫》(The Fool),同时它也拿到了洛迦诺电影节的人道精神奖。在大家的谈论中,诗意、艺术、斗争、现实主义等评价之外,我关注的不是与强权对峙的勇敢,而是如何在强权下为抒发自己的想法选到一个好角度。
一个是拆迁,一个是危楼。面对的都是平民,提出的问题是离开,或留下。当然,两部电影都不直接给出答案,或者说答案挑明了,人生也就太无望了。所以,我觉得《危楼愚夫》有些问题的确刻意地停在了表面。关于社会事件的电影能拍出来往往需要更多的技巧,就像我们都知道的,这不能拍,那不能拍。

这个导演像做了一个微缩景观,表面的细节做得很到位,整个故事的所有环节都限定在一个没有名字的小城市。麻雀虽小,很多事情折射出来的现实却是异常辽阔的。
开始的镜头对准一个女住户挨打,然后是整座楼的全景——辽阔之下的闭塞,平静之内的不安用了2分11秒依次交代出来。随着警察的调查,发现楼开裂的问题,然后有了互相的推诿。在我看来,那个水管工季马回到家后,在深夜突然醒来赶紧去报告的行为,反倒是有点荒诞了。
这好像不太现实主义。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家人也都这么问他。这里我们会想到了一个词语:良心。因为前面的剧情还有一段男主人公的母亲在饭桌上数落他们父子不偷东西,只会干活。在这个时候,有良心的人肯定是白痴。
“良心”这个词后来又在96分钟41秒,妻子玛莎不让这个差点被杀的男人醒醒时出现了——“那里住着成百的人,你有良心么?”“良心是叩问人类的底线。”(茨威格《良心反对暴力》)我觉得,这个问题季马问的是我们。
当那么多人的生命真的面临危险,家人其实都没有极力阻拦儿子。一开始就这样,他们给了他的信任,就像他父亲最后对他说:“快走吧儿子,这里永远都不会有变化了。”悲凉来袭,这也是给这个妻子口中像孩子的男人一个机会,看着政府危机公关演着演着就成了杀人灭口。原来,季马可能真的是“白痴”。 他亲眼目睹一切,目睹凌晨危楼面前没有一个人来组织疏散,一切都是骗局时,这个“白痴”走着走着就成了“堂吉诃德”。

这部电影简单而直接的地方在于我们只有一夜,然后所有矛盾都在一个“楼要倒了,800多人要死了”的事件点展开,我们需要判断季马无私的勇敢和官员们的钻营,这样粗暴的对比。
男主人公季马越一根筋地喊“要死很多人”,我们越会看到官员们想到的是死那么多人自己贪污的事就会被挖出来,对800多个人生命的担忧和对个人的担忧在这里被导演故意做了混淆——使得他们看上去都很焦虑,但明显说的不是一回事。于是,我们眼前就上演了一出各怀鬼胎的闹剧。所以,可以理解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是黑色幽默。
整个故事的驱动点是一个水管工的意外发现调动了小城市里所有的政客。有时,我会怀疑这个前提设定:现实中有这样的小人物么?谁会理睬他?但我以为,这是最不应该被怀疑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和这个人相似的感受——面对强权时的无奈、愤懑。尤其这部电影的色调和一些落魄的环境,似曾相识。
让我们允许对一个英雄的假设。这个导演执导的《警界黑幕》曾在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拿下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危楼愚夫》中黑幕延伸到了政界,他偏爱的“英雄”卷土重来。
这个“英雄”把全城的官员们都搞得很紧张,随着对危楼逐步调查,贪污的事情纷纷曝光,每个环节都在制约着事件的解决。女市长刚开始的担心给人一个美好的误解,直至身边的一个官员对她说:“只有800个人要一起死的时候,你才来管。要是他们一个一个死的话,你为他们想过么?”
800个人一起死才会引起社会的动荡,成为一个恶劣的社会事件,而这些都会影响到住房拨款——这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荒诞的是水管工季马在这个局面中死死地关心着800多个人的生命。
这种对比始终是电影中一股强劲的暗流。96分钟50秒,季马的妻子玛莎说“他们对我们来说谁都不是”,然后,我感动于季马的话——“我们在一起像猪一样生活,也会像猪一样地死,就是因为我们彼此谁都不是。”这是多么现实。

该片的简单和直接同时体现在镜头设计上。我觉得,这部电影和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和《四月三周两天》风格极其相似。灰暗色调,手持镜头,长时间跟拍,好处是可以模糊现实与戏剧的界限,让取景框里的“虚构的世界”与外面“真实的世界”交织起来,既丰富了我们眼前的景观,又制造了镜头感上的意外,就像我们看到的剧情在斗转之下,整个电影充满着一种随时面临变化的气息。有时,镜头在男主人公身上,随时会被冲入镜头的人物带走,然后又回到主人公,这时往往会锁定他那张逐渐变化的面孔。
我们还能从电影中很多眼神、表情、话语也感到“现实”,安德烈·巴赞强调导演应藏入幕后,通过非选择性的连贯长镜把视点选择权完全交给观众。
是的,我在看这部电影时,一下想到两部电影的相似,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这部是发生在一天里)。不过,《四月三周两天》的政治背景较虚化,而《危楼愚夫》基本上把重心放到一个水管工与一群政客之间的人情拉锯战。令人尊重的是男主人公季马不是选择去救他们口中的“好人或坏人”,这个故事的结尾只是说,他去做了正确的事而已。

电影从104分08秒开始,季马开始疯狂地挨家挨户通知人们逃离危楼的镜头和《四月三周两天》最后一段女孩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在街头茫然的奔跑,既想丢掉孩子又舍不得的画面,在我的感受中,是一致的渺小和无力。
生命即将被弃,身边发生一切事情都没有了意外。
从这里,我可以接受最后一幕,水管工季马被已经离开危楼的群众打倒在地,他们不相信他的话。一个俯拍的镜头下,众人返回危楼,季马蜷曲身体,孤零零地倒在画面正中,直至画面全黑。
这里处理得干净利落,假如配以一声楼塌的声响,或者画面的话,电影的力量我觉得就会减弱不少,并且看上去也没现在这么现实。我以为,这就是生活中现实的反映,没有同情,没有悲伤,我们得认识到,我们曾冷酷如斯,我们麻木如斯。

 3 ) 什么题材都敢拍

俄罗斯这个国家不民主,但是它的反腐,到是动真格的,财产公示、国外资产冻结、不允许裸官、新货币兑现旧货币等,哪一条用到你国身上都 会比现在的反腐效果好许多。单位组织看《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记得其中一条理由是,苏共放松了文化管制,当时出现了一大反共的文化作品,其中点到一部《雁南飞》,但我看过后到没有觉得什么,控诉战争及人们的偏见,对党的反映是比较隐晦。绝对没有这部《危楼愚夫》对政府官场整体性的腐败描述来得震撼。前段时间看写《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周濂最近写了一篇《正派社会与正派的人》,就是说为什么当下一个正派的人为什么很难生存下去。这部电影也做了很好的诠释。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管道工,在去维修一幢大楼管道漏气的过程中,发现承重墙有裂缝,凭他学习的知识,这幢楼在一天内会倒塌。于是作为一个正派的有责任心的公民,他鼓起蚍蜉撼树的勇气,选择去找政府市长反映问题,结果他成为一个需要逃亡的人。虽然他有逃生的机会,但为了救大楼里的人,他以一个正派人的做法留了下来,却又落下不被居民理解的下场。电影就此结束了,楼没有倒,这个好人却倒下了。
看这样的电影很憋气,难道这个社会就这样了。

 4 ) 绝望的反抗

完全的剧透,渗入!!!
一个普通的管道工,上着建筑工程的课,和老爸老妈老婆孩子一家五口拮据的生活着,老爸是个闷葫芦,老妈一直看不顺眼,老是提醒儿子,你可不能像你老爸一样啊,工作中该捞便宜捞便宜,别那么本分,儿子的回答让母亲暴跳如雷,也让我们看到了,他是个老实的好人。
这个老实人,一天晚上被叫去一个破楼里修坏了的管道,一看吓傻了,这丫是一危楼啊,分分钟就要倒啊,可自己的上级,工程师出去玩了,老实人回到家,彻夜难眠,800条人命啊,不能死在自己手里,他打听到了女市长正在办生日聚会,孤身闯入。幸好所有与盖楼相关的领导都在聚会上,老实人报告了事情的严重性,领导们都已经喝多了,驳斥着这个水管工的高谈阔论,年轻人并没有放弃,据理力争,女市长有些害怕了,毕竟是八百条人命啊,她下令让房地厂商和管土地开发的哥们一起去和老实人勘察事情的严重性,另一方面自己和屋里的其他人一起开会商量对策。开会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从上到下彻底腐败的领导班子,大家一开始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直到女市长的恐吓咆哮,老娘要是被抓了,你们一个都跑不了。前去危楼的三人小队被事实震慑住了,楼中间的裂缝越来越大,两侧的倾斜角度证实着老实人的推断楼分分钟就会倒。女市长等来了她最不想听到的消息,无奈之下,命令在场的所有人立刻行动起来,警察局,消防局,各个部门一起前去危楼现场疏导八百群众。女市长则单独行动,她一方面命令手下把所有的账面材料全部销毁,一方面前去另一个大房地产商那边,乞求他把市里唯一一栋盖好但还没有住人的大楼腾出来给自己安置灾民(该市住房条件比较紧张)。房地产商拒绝了自己,他明白女市长的用意,自己不会做她的替罪羊,在女市长最为无力的时候,身边的心腹告诉自己,这条路走不通的,你只有铤而走险。一辆车把最初的那个三人小队带到了空地上,危楼的房地产商马上知道了他们的用意,女市长要杀人灭口,将所有责任推到他们两人身上,罪大恶极的房地产商临死之前做了个善举,他替老实人求了情,让警察(杀手)放了这个无辜的人。后知后觉的老实人这才知道自己卷入了多大的一场阴谋之中,他在黑夜中疯狂地奔跑着,回到家,接上了老婆孩子准备逃跑。但在逃跑的路上,老实人的主角光环再次开始闪耀,他让老婆孩子先走,自己要去救那800个人,生离死别之后,是最后一分钟营救。老实人潜入大楼,挨家挨户地敲门让他们逃离,所有人在半梦半醒中被恐惧赶下了楼,他们和老实人一起站在楼下看着晨曦中的危楼,老实人的脸上洋溢着微笑,可他不知道的是迎接自己的不是旭日的阳光和众人的歌颂,而是八百人的拳脚。
我不知道导演的世界观是有多悲观,影片里要么是腐败自私的精英,要么就是生活如蝼蚁般的贫民,贫民们的生活除了喝酒玩牌打女人就是吸毒乱交搞破坏,以至于反派咆哮着老实人那帮人渣你救他们有什么意义时,瞬间竟也产生了罪恶的认同感。一个导演在设计自己电影里所有的细节人物时都会有自己的打算,如果不是巨大的绝望,肯定不会有这样一栋无可救药的危楼。而我们唯一正常的主人公,导演用电影的名字给他定了性,the fool!
世界电影长河里有很多傻瓜,车太贤的babo,大闹宝莱坞的三傻,母亲里的元彬,无所不能的阿甘,我是山姆,雨人……数不胜数。不管是真傻还是假傻,大多有关傻瓜的电影讲的是用“傻瓜”直接或者说愚蠢的视角去揭露世间的复杂和虚伪,但这部电影不一样,他不是一个傻瓜,他做着一个英雄的举动,死里逃生之后迎来的是世人的毒打。
无奈,这是我能想到的导演唯一的心境,不再是嘲讽,他甚至内心都已经放弃了,如果蝙蝠侠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哥谭,还有拯救的必要吗?
绝望,深入骨髓的绝望!不能隐忍不能反抗,这是创作者对自己国家的不满和控诉,同样的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拍不了,那么看着别人的故事,嘲笑着他们过得比我们还惨,继续苟且着吧,谁说这不是一种小确幸呢?!
也许有一天,我们国家也能拍这样的题材,希望有一天,在我们的电影院也能看到这样一部电影!

 5 ) 选自《黑羊》

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那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政府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地定居。到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地出门,却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进去。 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做地过日子,可他没理由妨碍别人做事。他天天晚上呆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不到一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任何东西可吃。但这不能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问题是他的行为使其他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人家就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更糟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我们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互相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 因此,在那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饿死的。——卡尔维诺

 6 ) 危楼将倾,愚夫何存?

俄罗斯导演尤里•贝科夫拍了一部《危楼愚夫》,直击社会堕落,编剧一栏赫然写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是致敬了《白痴》,小说没有读过,估计指的就是本片中迪米特里•尼基丁这样的人。
尼基丁是个普通的水管工,之所以能够成为本片的主角,是因为他是个稀有品种,一个好人。
但影片仅围绕着两个名词展开,危楼和愚夫,并没有好人。
影片开端,一幢破旧的大楼便呈现在观众眼前,大楼里住的都是下层人,吵闹声不断,一名叫考亚的男子因为钱的丢失向家里人施暴,不小心导致了热水管道的爆裂,迪马(尼基丁小名)与两位修理工前往查看,发现考亚的卫生间有一条裂缝,他一下子觉出不对,迅速跑到楼下,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两条巨大的从楼底一直延伸到楼顶的裂缝,并且地基发生了位移,整栋楼开始倾斜。根据房管局长费多托夫的说法,该楼建的时候太着急,修在不稳定的地基上,38年来修过两次,但都是敷衍,都是向监管的人塞钱,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大修。这就是影片中表面意义上的危楼。
当迪马向女市长尼娜反映了这栋危楼的情况后,尼娜以及所有部长都是不可置信的,他们首先还沉浸在生日晚会的喜悦气氛当中,沉浸在多年榨取油水而并未出现较大纰漏的庆幸当中,其次对于迪马这样一个无名小卒并没有放在眼里,认为他的话不具有参考价值,他可能只是个疯子。当迪马以他学到的专业知识有力印证了他的结论的时候,这些人坐不住了。按照迪马的推测,危楼在24小时内定会倒塌,里边现住的820人的安置成了大问题,这个城镇根本拿不出多余的住房,难道要让这些居民睡大街?毫无办法的部长们开始互相指责,但谁都知道,他们没有人能逃得了干系,他们的屁股上都沾满了屎。女市长的情绪也失控了,她坦白她确实贪了污,但她也要打点上头,她也要生活,要养家养孩子,官场生态就是如此,她能怎么办?她开始数落在座的部长们,卫生部长偷了所有供给,设备卖了一半,警察局长把警察局变成了黑社会,消防部长整天坐在那里签署文件,但市里十年没发生火灾了,政府仍在分配基金去购买消防设施,而房管局长费多托夫又干了什么呢?豆腐渣工程。她还说,讲到“腐败”就永无止境,整个国家都生活在贿赂中,没有钱你什么也做不到。根据秘书提供的数据,政府维修预算的赤字已经达到了1亿2千万,而安置这些居民需要2亿6千万,这些钱从哪里来,尼娜接近崩溃了。尼娜决定找萨福诺夫求救,但这些人都是“大难临头各自飞”,没有任何感情可言。这是影片中深层意义上的危楼,官场的危楼。
尼娜身边的光头,也是当初提拔尼娜的人说了一番话,这段话值得去回味,它泯灭了这些人作为人尚存的那一点儿良知,他说,你什么时候开始关心起民众了?因为他们当中的800人可能立刻丧生,一个个死去吗?你从预算的每一个项目中拿走你的一份,路修得和狗屎一样,到处是洞和凸起,每天都有事故发生,人们酗酒、互相残杀,因为没有正当的工作,工资还不如乞丐,孩子们浪费生命在地下室长大,学校一片混乱,老师和医生都快饿死了,老人和残疾人也就比死人好一点。他还说,如果平均分配的话,没有人能得到任何东西,每个人都会一样穷。
我承认这个光头说的有道理,但他的道理是建立在无情撕裂民众的基础上,正是因为他这样的人存在,让整个为官的队伍沆瀣一气、勾心斗角、惨无人道,800多人的生命在他们眼里跟一条狗没有分别,最后他决定隐瞒一切,让危楼继续危下去,并让房管局长和消防部长做了替死鬼。
危楼将倾,但危楼里的人无人知晓,原因是政府无力安置,钱都被他们分光了,如果危楼塌了,居住在里边的人死了,这些看客们就是凶手,但他们毫不在意,他们甚至说,死的都是些愚民,无足挂齿。
房管局长费多托夫在危楼里检查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危楼里的人,他不止一次表达了憎恶的态度。他说,这些人需要修理他们的脑子,而不是管子。他还说,那里住着的都是垃圾、废物,是些该死的人。从电影截取的那些危楼里的居民来看,费多托夫的看法不无道理,他的看法也代表了几乎所有政府官员的看法。影片一开始出现的考亚这个人物,就是典型的废柴,他赤裸上身,暴打妻女,只需一眼便知常年与酒精和毒品打交道,无聊时与另几个废柴围在一起打牌说笑,打牌的这些人一副病态,完全是破罐破摔,就在考亚问妻子要钱的时候,另一间屋里传来了夫妻的争吵声,那个男人也不是什么好货,成天只知道窝在沙发里看电视,而半夜的过道里,一帮小混混儿斜倚着墙,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抽烟吸毒搞破坏,跟电影里的丧尸没什么分别,深刻诠释了何谓“行尸走肉”。这些人构成了电影里最直观概念上的愚夫。
影片还呈现了另一类人,他们并没有自暴自弃,但在观念意识上被腐化了,他们分不清是非善恶,他们的行为倾向由别人来决定,缺乏自主,这一类人也逃不脱愚夫的范畴。比如迪马的母亲、迪马的妻子玛莎,甚至是后来的迪马的父亲伊万。母亲让迪马买下伊万勒夫的车库,迪马没有表态,母亲便十分生气,说他们父子是一个模子刻出的两个傻子,只知道在心里保持正直,然后吐了一堆辛酸,说伊万总是说我们不需要不属于我们的东西,但是从未有东西属于我们,别人都在为自己拿东西,伊万从来不拿,现在的迪马也是。于是,好好的一顿家庭晚餐在不愉快的数落之下彻底被毁。母亲为整个家庭着想的初衷也许无可厚非,但违背道德而行偷盗之事可取吗?答案不言而喻。母亲的观点是人人偷,他们不偷就是傻,是落后,这也是缺乏自主意识的表现,是愚昧。举个简单的例子,一老人摔倒,路人皆看,不扶,问其中一人为何不扶,答曰人皆不扶,为何我扶?母亲鼓励投机取巧的意思与此相同,人皆偷,为何我不偷?
迪马的妻子玛莎恐是受了母亲的影响,或者受了整个社会的熏染,她的观点也大致相同。吃饭那场戏以前,玛莎告诉迪马要学着贿赂,迪马当作没听见,吃饭的过程中,看着母亲发火,玛莎一句话没说,估计母亲已经说出了她的心里话。迪马半夜爬起去找女市长,玛莎十分生气,然后迪马急匆匆回家说是要带着妻儿跑路,但半路上停下了,迪马仍旧放心不下危楼里的居民,玛莎彻底失控了,她说,你该为我和安东考虑,大楼里的人与你无关,这个烂摊子是那些偷窃的人造成的,你去劝说都是徒劳,对于我们来说他们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激怒了迪马,因为她藐视了生命,明显的利己主义,没有人性,没有同情心,迪马说,他们活得像动物,死得像动物,因为我们对于对方都无足轻重。
在整个家庭里面,只有父亲伊万是站在儿子一边的,迪马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三观,不得不说是来源于父亲的正面影响。伊万活了60年,看到别人偷管子,他说那不属于我们,当灯泡被别人偷了,他私下换上,当楼下的长椅坏了,他主动修好,他这一生都秉持这样正直的心态。正因为如此,母亲相当不满,骂他没出息,也没教好儿子,导致家庭的未来一片黯淡。于是,伊万的内心产生了动摇,他这一生实在窝囊,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人们像避开瘟疫一样避开他,他觉得他做错了,所以最后迪马选择去救那些危楼里的人的时候,他犹豫了,他不得不对现实妥协,他说,这个世界从未改变,意思就是迪马改变不了这一切。
于是,迪马成为了片中唯一一个仍旧保持正直的人,唯一一个好人,唯一一个与愚夫划清界线的人。
但在所有愚夫的眼里,他才是真正的愚夫。母亲骂他,妻子数落他,就连父亲也开始质疑他的行为,费多托夫说,你是来自其他星球或者什么地方吗?迪马被彻底孤立了,人们难以想象还有他那样的人存在,简直不可思议。影片结尾,这种不相信的情绪达到了高潮,当危楼里的所有人聚集在楼下,而危楼并没有塌掉的时候,考亚拉着迪马说,这是我们的英雄,他是真的汉子,他如此勇敢,看他拯救了多少人,这世界上还是有正派的人的。这一番话明显是讽刺,意思是说这个傻瓜骗了我们,考亚当先打了迪马一拳,然后一群暴民蜂拥而上,拳打脚踢。影片最后,迪马蜷缩在地上,一袭红衣,分外惹眼。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片尾曲,出自前苏联摇滚之父维克多•崔1989年的一首歌《平静的夜》,随着富有节奏感的乐声一遍遍响起,维克多那低沉的嗓音划破了夜空,“那些躺下睡去的人,祝你们晚安,夜是如此静寂”。这首歌在片中也出现过一次,当迪马怀着一颗拯救万民的心奔跑在去往女市长庆生宴的路上,音乐响起,与片尾不同的是,当时的音乐给人的感觉是充满希望的,片尾同样的音乐响起,留给世界的却只剩落寞。
影片的结尾是开放式的,我们并没有看到大楼的坍塌,但我们知道大楼一定会塌,被埋在废墟里的人们也许会后悔,但又能怎样呢?他们可能已经死了,或者正在死的路上,危楼将倾,愚夫何存?

 短评

温柔而正确的人总是难以生存,因为这世界,既不温柔,也不正确。

2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手法相當高明的一部電影,將危樓隱喻當下搖搖欲墜的俄羅斯,貪汙包庇橫行無阻,社會的冷漠早已掩蓋了自己的良心,當一個人挺身而出卻把他當成笑話,800隻待宰羔羊的生命,掌握在銅臭味極濃的政府走狗,電影中也道出黑暗騎士中的社會理論,是否一群罪犯就該被犧牲?是否人又有決定別人生命的權利?

6分钟前
  • mingjoyce
  • 推荐

硬朗,结尾加分,80后尤里·贝科夫 ,算俄罗斯硬骨头导演之一,像《利维坦》一样直逼现实生活,不煽情,不矫饰,通过危楼这个比喻,特写参议会一群官僚的奢侈生活贪婪嘴脸,对俄罗斯的政局真是悲观透底了,片尾父亲对儿子的话,令人绝望“快走吧儿子,这里永远都不会有变化了,永远不会。”

1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愚”的是欲扶将倾大厦之人那逆境而行的痴勇,带出了悲壮和绝望刻画入骨,现实往往更无力。说起来我朝也是题材大国啊,嘘〜

12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见过挺多政府人员,他们跟老百姓一样:爱钱好拼爱家好色;无助无趣无耻无德。这片子的主人公和很多电影英雄一样,在影片中表现出如此全方位的比普通人高出一截的良知,我从未在现实中见过。现实,就是恶心的、充满一时温情的、稍微有些让人抱有希望的、绝大多数时候使人想离开的。

14分钟前
  • 希尼莫
  • 推荐

快走吧儿子,这里永远都不会有变化了,永远不会。

19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还行

以一座危楼来映射社会,腐败、冷漠,黑的让人看不到光。官员目无法纪,百姓醉生梦死,即便是难有的一股清泉也无法使这浑浊之水有任何改变,无奈、心寒。★★★★☆

22分钟前
  • Q。
  • 推荐

愚公移楼,一夜奔波。家中吵闹不休的饭桌,官员纸醉金迷的派对;腐败恶果利害纠葛,兔死狗烹草菅人命。可以接受妻子母亲感性上的无法理解,却不能接受理想主义父亲的自责,终于选择做堂吉诃德自寻死路,却被自己想挽救的群魔打败……电影语言过于简单直白,但故事内核足够尖锐强大

26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易被忽视的两处高妙设计:逃亡的迅速理解以及父亲对“教育失败”的自责。力荐。

28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剧情还不错,脑洞也开的蛮大,但总感觉捧得太过了。

29分钟前
  • ╯^╰
  • 还行

“假如楼没有塌,他就永远是那个造谣的人”

33分钟前
  • 还行

活得像动物,死得像动物。上层也麻木,底层也麻木。最痛苦的莫过于那些铁屋子里先醒过来的人,长夜漫漫,独自醒着,不能发声,发声必死无葬身之地。

35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结尾导演处理得相当高明:楼未塌,楼已塌。老毛子随随便便拍一部这样的电影就可以很轻松地把我们甩出一百条大街,和韩国电影的自黑不同,俄式自黑显然段位更高,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西方人的反思精神总是比东方人更为彻底。五星极力推荐

36分钟前
  • Anondot
  • 力荐

一切都朽坏了,危楼将倾,而“愚夫”,从来都是一腔孤勇的吹哨人。这是老大哥家的事,也是我们家正在发生的事。悲从中来。

37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我的年度十佳,那种中国导演梦寐以求,也没种没能拍出来的片子,相比《利维坦》,这部更加的娱乐,更加类型片化。简单的一夜时间,将俄罗斯的政治体制黑的体无完肤,片中的角色就像鲁迅笔下的那些小市民一样麻木,将整个社会比作从根基开始坍塌的危楼,干净利落的不给观众留一丝光明的念想。★★★★

4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最后的结局看哭了。当然可以找到很多批评它的理由,太过直白,主题现行,人物不够真实等等。但是它有直击人心的力量,可以唤醒心底已经锈掉的情感。卡夫卡说得太对,善在某种程度上是绝望的表现。

46分钟前
  • 远子
  • 力荐

800个人一起死才会有人注意,一个一个死便无人问津。贪腐并不局限于某个国家地区,这是人性的弱点体制的漏洞。底层人如蝼蚁一般生活愚昧无知暴力荒谬,官员又昧着良心做地下的勾当心狠手辣狠绝无情。那裂了缝的墙其实横亘在每个人心底,非常惊艳,直击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导演你欠我们一次危楼倒塌!

50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全片最喜欢季马半夜去找镇长的长镜头,街区后退,步伐向前,内心坚定,推进流畅,是在这个阴沉、冷漠、寒冷、上层贪污腐败下层偷盗暴力的故事中唯一让人感到温暖的时刻。那瞬间,季马似乎有了伊阪幸太郎故事里主人公的光环,任性又义无反顾地和整个体制对抗。可惜童话总是美好现实总是可悲。

53分钟前
  • 英恩
  • 推荐

我们一起像猪一样地活着,也会像猪一样地死,就是因为我们彼此什么都不是。

54分钟前
  • 力荐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大厦将倾独力难支,生逢人命不如猪狗的混沌乱世,理想主义微光彻底熄灭,腐朽贪官麻木看客,某种体制的特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极漂亮的自黑到底,老毛子依旧有骨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5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