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重庆

剧情片大陆2010

主演:王学圻,秦昊,范冰冰,王奎荣,丁嘉丽,李菲儿,李玲玉,张嘉益,王紫逸

导演:王小帅

 剧照

日照重庆 剧照 NO.1日照重庆 剧照 NO.2日照重庆 剧照 NO.3日照重庆 剧照 NO.4日照重庆 剧照 NO.5日照重庆 剧照 NO.6日照重庆 剧照 NO.13日照重庆 剧照 NO.14日照重庆 剧照 NO.15日照重庆 剧照 NO.16日照重庆 剧照 NO.17日照重庆 剧照 NO.18日照重庆 剧照 NO.19日照重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2:49

详细剧情

  年过半百的航运船长林权海(王学圻 饰)在14年后重返重庆家中,他一心忙于事业,以致接连遭遇两次失败的婚姻,而在他外出期间,25岁的儿子林波(子义 饰)也因在超市抢劫、伤人被警方当场击毙。对林权海来说,这个阔别已久的城市有着太多太多让他难以理解的变化。在此之后,他接连拜访前妻李育英(丁嘉丽 饰)、朋友老金(王奎荣 饰)、老金的儿子昊子(秦昊 饰)、女店员玲子、被劫持的人质竹青(范冰冰 饰)、林波的女友小雯(李菲儿 饰)以及击毙林波的刑警刘成(张嘉译 饰),只为看清儿子真正的面目和内心,以及十数年落转所失落的情感碎片……  本片取材自发生在重庆的一起真实事件。

 长篇影评

 1 ) 父爱的缺失和两代人的隔阂

      昨天,去电影院看了王小帅导演的《日照重庆》,很有感触,忍不住要写点东西了。
   渐渐驶近的缆车,揭开了影片的序幕,接着,镜头紧跟着一个男人的脚步,这个人就是王学圻主演的林权海,影片直到好几分钟之后才有了第一句台词,是他再打听好友老金在哪儿,通过他们的对话我们大致了解了林权海来重庆的原因:他和前妻的孩子林波,因为在超市劫持人质被当场击毙。
   他说他已经记不起孩子的样子了,他几乎对所有人问起林波的样子,他说他想看一看照片,他几乎向所有与林波有关的人问起案子的经过,他就对他们说:我没别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当时的情况。
   他作为孩子的父亲,他是有权利知道的。
   但是,他作为父亲的这一身份却一再地被否认。他在警察局问警察案情时,警察说:你真是他父亲?他父母早已经签了字了啊。他在台球桌旁问林波生前的好友昊子时,昊子的朋友问:昊子,那是谁啊?昊子说:林波他爸。那人冷笑着:林波还有爸?在林权海了解案情的过程中,他问一位被林波捅伤的女孩儿时,那女孩说:你真是他爸吗?你不是骗子吧。甚至在帮他的昊子面前,昊子也说:我是看在我爸那儿,叫你一声林叔叔,看在林波那儿,你什么都不是.......他作为林波父亲的身份一再地被否定,没有谁承认他的父亲身份,换句话说,在小林那儿,小林一直是没有父亲的,在10岁之后,在林权海离开他们母子之后,他就没有父亲了,也正是因为缺失的父爱导致了他日后的脆弱,孤独,缺爱和极端的性格。
    其实,小林,是个可爱而单纯的孩子。他可以因为小雯(他女朋友)去偷动物园的大鸟(我忘了是什么鸟了),只因为她说她喜欢,这一段情节也是影片中唯一具有喜感的段落,很难想象一个20岁的成年男孩儿做出这种幼稚甚至有点可笑的行为,他很认真的说:我路线都计划好了.....我只借一天......我要那只大的,,,,如果没有一颗单纯的孩子心是不会有这种想法和行为的,他的内心真的很单纯,他还只是个小孩子,一个需要被爱的孩子。
    刚拿到电影票时,我还想,日照重庆,难道是主旋律电影?展现重庆是怎样被党的阳光照亮的.....后来我才明白这是两个地名,日照和重庆,爸爸在日照,儿子在重庆。
    影片所有的故事几乎都是发生在阴天和夜晚,几乎没有阳光明媚的日子,影片一直在一种忧伤的氛围中展开......愁绪布满影片的每一个角落。
    在小林的妈妈带着林权海去看林波的时候(他被葬在海中,他的骨灰被洒向大海),只一句话,我的眼泪就忍不住流了下来,他妈妈说:你儿子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去找你,所以我把他的骨灰撒在这儿,河水总能流向大海,他就能找到你了,也算了了孩子的心愿了。(大概意思是这样,我也记不太清楚确切的台词了)就像昊子对老林说的那样,林波恨他父亲,但他最想的也是他父亲。不然他也不会去日照找他,不然他也不会那么喜欢大海,这一切的喜好和行为只是因为,他父亲是船长,他父亲在日照!他去日照找他父亲,很不巧,他父亲出海了,但他却偶然见到了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他要带走他弟弟,因为他说他没有的,他也别想有。林波从来没有这么坚定和决绝过,他的眼神和表情让人害怕。显然,他这样的行为还是因为他渴望爱,渴望被爱,渴望父爱!他的这种行为是由于缺失父爱造成的畸形心理。
    其实小林不仅缺失父爱,他几乎被整个世界给抛弃。在他挟持人质竹青(范冰冰饰演)时,他给他女朋友小雯打电话说自己挟持了人质,让她来一趟,他女朋友挂掉了电话,他绝望的走来走去,望着投进仓库的一束光线,仿佛在寻找着希望。竹青说:你把电话给我,我给你女朋友打电话,让她过来。他摇摇头难过的说:她关机了。竹青又问:那你爸妈呢?他不说话,眼神更加黯淡了。那你朋友呢?你有朋友吗?当小林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他唯一的朋友昊子身上时,电话也没人接。他的眼神空了,在他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他的女朋友,他的父母,他的朋友,都把他抛弃了,他绝望了,他什么都没有了,他被全世界抛弃了,他是这个世界的局外人,或者说,他从来都是什么都没有,也从来什么都不是。
    我印象很深的一句台词是,在他们从日照回重庆的路上,他女友内心的独白:我知道我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他,如果我离开他了,他就什么都没有了,甚至连他唯一的友情也没有了。(显然,小雯和昊子互相有了好感)事实证明,她离开了他,他什么都没有了。
    电影中音乐的运用也很巧妙,这让我想起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色》,在王小帅的《日照重庆》中音乐三次响起,(虽然我现在记不太清楚了,但好像是下面这三次,如果有误欢迎大家指正,谢谢)第一次是林权海摸着被放大的小林的截图照片,那种深沉的父爱,那种作为父亲的愧疚,悔恨和思念,都表现的淋漓尽致,第二次好像是林权海看着他前妻一家三口在吃饭,很幸福的样子,可能让他想到了他们曾经的日子吧。第三次也是影片的最后,他抚摸着他小儿子林小波的脸,音乐响起,这正好与第一次音乐响起时他摸照片中林波的脸相呼应,仿佛是在说:我不会让悲剧再次重演了。林小波只是懵懂的望着父亲,却不知父亲眼中的含义。
    剧中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隔阂也有所表现,当儿子林波,去日照寻找自己的父亲时,父亲恰巧那天有事出海,这仿佛是暗示着两代人不可能直接的对话,相互理解。这一观念在影片另一个段落中也有体现,林权海听老金说耗子经常去舞厅跳舞,他为了了解儿子生活的环境和喜好,他也去了舞厅,可是台上昊子洒脱而进行的表演似乎没有带动林权海,林权海试图去理解和感受儿子,但有些东西,他永远都无法理解,尽管林权海和林波这对父子都试图去互相了解,相互融合,但两代人之间总有条无法逾越的鸿沟,那种隔阂,是时代性的,这恐怕也是王小帅最想表现的吧!
    影片中还有一处经典的地方,时林权海两次卷起林波的照片,第一次是林权海取下林波的照片,他将照片卷起想放进书包,可是东西太多放不下,他就将照片(其实是大海报)放在床上,可是照片自己展开了,林权海第二次卷起海报,准备把照片放进去,这是又忘了帮了拿帮照片的绳子了,他焦虑而狂躁的将包里的所有东西扔出来,然后将海报摊在床上,再一次满怀父爱的抚摸。
    影片叙事流畅,从容平静,没有太多的波澜起伏,只是娓娓道来,不知是我太多愁善感,还是片子本来就让人感动,我哭了三次,再看片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向我们这种生活在父母关爱下的孩子,从来都是衣来张手,饭来张口,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珍惜,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们也从来不知道单亲家庭的孩子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和伤害,他们是那么渴望健全的家庭和父母的爱,最后,我只想说,珍惜爱你的和你爱的人,请不要偷懒!

 2 ) 《日照重庆》——杀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剧情很拖沓:
    初看以为是《三峡好人》或者是《二十四城记》呢,但那毕竟是记录片啊。《日照重庆》前半个小时就开始考验人的耐力,就像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艰难度过生理极限期一样,随后感觉身体不再那么疲惫。

重庆的刻意:
    除了雾蒙蒙的的感觉,这个故事跟重庆真没啥关系。对着京腔白,上演着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可能发生的故事。不知道这重庆到底有啥深意。唯一有点意思的是,阴霾天就像林波老子的心情,浓稠的化不开。

放大的个案:
    林波杀人起因是女友的离开,又交织了父母离异、父亲责任缺失、人心冷漠等诸多社会因素。但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自身存在着严重的性格缺陷,从朋友和他女友的角度来看,林波是个任性的偏执狂。可以这么说,林波的性格缺陷源于父母离异。但在国内外离婚率都很高的现实里,不能因为没有得到父爱或母爱,每个孩子都去做蠢事吧。可别忘了,影片里交代林波当时已经25岁了,心智却那么不健全,让人感觉是十五六岁孩子般残酷的青春物语。这只是个案,拿来放大其意义,我觉得很苍白,不具有太多说服力。
    有人将《日照重庆》看作是大陆版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我觉得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从个人经验的角度影射苍白压抑的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而《日照重庆》我不知道要影射什么?影射是父爱的缺失?社会的冷漠吗?我觉得对于一个25岁的成年人来讲,他的犯罪应该更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商不商、文不文:
    林波老子通过寻找一切当事人,来还原儿子劫持人质被枪射死的真相。听说这部片子投入比较大,也在部分地向商业片转移。我以为林波之死真有什么悬而未决的真相呢。而老子不断寻访,四处碰壁,得不到答案,也一再引逗着好奇的观众朝着死亡真相迈进。但越往后看越不像,这案子其实刚开始就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那就是劫持杀人,没有任何隐匿的真相。这样一来,老子的不断探访就变成了一种事实还原,而没有了任何吊人胃口的商业因素。导演虚张声势那么久,结果一点料没有,真让人倒胃口。
    而讨厌的是,如果商业的因素被剥离了以后,那就只能朝着文艺或伦理的身上靠靠了。父亲还原儿子被杀的经过,怎么往上面上贴呢?那只能是成老爸赎罪啊、后悔啊、悲伤啊等等这些情绪了,就像雾都重庆一样,浓得化不开。说得再高点,就是通过还原被杀过程来重塑一次“父亲”。当然也可以说是探讨父子间关系的。但不论怎样,都觉得牵强别扭。你儿子都十四年没见了,一听说死,就难过的不行了?之前就没想过见见自己的骨肉?中国人一向很难,但还没这么难吧?如果想的话,再多理由借口也不成立。如果淡忘的话,那么死亡也不足以造成那么大刺激。

多角度叙述,没讲出料来
    林波老子开始时到处了解情况,什么都问不到,以为有什么大故事呢。结果故事还那样,司空见惯。倒是刚开始三缄其口的当事人们,都轮番开始说话了。

昊子的讲述:死者林波的朋友昊子在那耍酷(别忘了他们已经是25岁的人了,不小了,不是十七大八叛逆的青春期了),对于林波的死到最后也是只言片语,却常将“疯子”评论在嘴边,让我感到他其实并不理解自己最好的朋友,甚至有些不把林波当朋友。里面有两个奇怪的镜头:一个是昊子在宾馆里搂了一下林波的女朋友,姑且我们把这当做是正常的安慰;那么另一个镜头里林波的女友给昊子发短息说“以后不要再联系了”,让我感觉困惑,我一度认为他们之间有感情猫腻。昊子最后反思自己关键时刻没能帮到林波,但如果就事论事,林波之死,怪不到昊子身上,因为他确实没接到电话。

女友的讲述:如果昊子最终松口,是被林波父亲打动。那林波女友主动要求讲述,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反正片子没有任何的交代。那女友没露面前让人感觉多么地铁石心肠,出境后觉得胭脂带泪的,原来还是个多情的种!她对林波显然还是有感情的,只是不能接受林波的偏执而已。她也没有做任何自我反省,包括最关键的,林波在人质挟持现场给她打电话,她却故意关机。有人指责这女孩无情,我认为,遇到林波这样的疯子,正常的女孩子都应该躲得远远的。林波杀人案件不能从人家女孩儿身上找原因。

被挟持人的讲述:超市现场有个女孩被林波剐了一刀,事后心有余悸,但还是接受了林波父亲的问询。她说了些什么我已经快忘了,总之是无关紧要。

医生fbb的讲述:据说fbb出来演医生还曾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看来王小帅这次是高攀了。怪不得王小帅认为fbb的演出情形淡雅,不做作。做不做作咱们这里不谈,谈谈医生究竟说了什么。她是被挟持者,现场面无惧色,反而对林波异常同情,一再给林波出主意打电话,让人感受到女性义务者的光辉。事后的讲述,医生一直流泪,为林波之死感到惋惜。整个片子都在同情林波。但我一点都不愿意同情,因为感情受伤就可以失去理智,超市里乱杀人?因为父亲10岁离开了自己,就能为杀人找到社会家庭伦理的理由?让我不明白的是医生为什么不去同情现场被杀害者,而是同情林波这样的罪犯,难道又犯了一个人类的过错:与自己有过交集的事物,我们或许会关注一二;而对于那些与己无关的,我们往往视而不见。

警察的讲述:警察违反纪律偷偷会见林波父亲,有些让人吃惊。但他说当时只是在执行公务,只是他的职责。也就是说,他是带着警察的面具来说话的,作为一个人,他什么都没说。如果这片子是一部反思的片子,如此简单的对白实在是笔力不逮。也不能让人反思到什么东西。

母亲的无言:丁嘉丽饰演林波的母亲应该是最成功的。那是一种出离愤怒后的爱,大爱而无声啊。母亲其实什么都没说,但能感觉到她的痛与爱!
 
总之,这么多人讲述这个青菜萝卜一清二楚的故事,实在没太大必要。个人认为多角度叙述并没有对整个故事的丰富性有多少帮助,反而把如此简单的事件,搞成了婆婆妈妈,倒有些裹脚布了。

 3 ) 追溯于生死两隔怅惘间

追溯于生死两隔怅惘间

——观《日照重庆》

范典/文

        
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小帅自从《十七岁的单车》取得不凡成绩后,为完成他“城市三部曲”又先后拍完《青红》与《日照重庆》。新近这部《日照重庆》颇接近他之前的《左右》,节奏缓慢、独特的地域风俗、平凡人在犯罪个案中带出的亲情观、价值观……他注重分析人物在伦理关系中所处位置,以平实、日常化情节推展故事,冲突与戏剧化被缩敛至一个近乎舞台式的空间。
        
片名中两个地名:日照与重庆,是父亲和儿子所呆的城市,父亲忙于海员工作,对妻儿失于照顾,14年后惊闻儿子林波在劫持人质时被警方击毙的消息,返回重庆通过对前妻、林波好友、女友、目击证人等追访,一个分别多年印象模糊的长大成人的儿子形象,一点点浮现眼前。故事采用老林寻踪单一线条,穿插以不同人物的回忆,在摇晃的手扶镜头中加以监控录像镜头和跟拍,使现实意味十分强烈。然这些手法过旧、老套,加强纪实效果外,并无益于主题思想的深化。
        
此片欲以还原父子间断裂的情感,以活人对死人的追溯来实现一位父亲内心的苦痛和责任。对两代人感情几乎置于一个无法沟通的真空状态,无论是这一主线,亦或朋友老金及其子昊子这一辅线,乃至老林在向昊子打听儿子生前事时,年轻人所具的不羁、放荡使两者关系似曾带上父子般隔阂。随儿子形象在不同叙事人口中完成塑造,影像接近抒情,大海,梦想,被遗弃的孤独,精神里滋长的不安份,使青年之死归咎于家庭亲情破裂剩存的恶果。明明讲亲情伦理心理阴影,却大张旗鼓,引用事件、设置直辖市新旧更替背景,或有形式大于内容之感。
        
片中设置了抽象态影像,如老林放大儿子监控录像中截屏而来的唯一生前照片,于马赛克堆磊的模糊面孔前不知所措,如老金热衷于修理钟表,却因年事已高中风住院。前者意图在至亲血缘中设置一道屏障,象征生死两隔的怅惘感;后者则象征时间与生命纠葛交缠的永恒状态。导演似有意挖掘人物情态,但不太成功,都过份处于压抑状态,不够饱满,且在影像处理上前面接近纪实,后面处于理想化,不够统一。
        
王小帅自称是一位垦荒农人,面对商业大片丛林他宁肯安静打理自己一小片田地,然他试图于平凡中挖掘人性普世价值观的想法未能尽付影像来得以实现,他似已落入艺术陈腐的窠臼难以自拔。是为“城市三部曲”之结尾篇,然对城市的记录只在地点与场景的更换,少缺城市与人文交织共融的特征,也因此使之标榜仅限于故事发生地,而非呈现社会化、地域性,而所谓的“重庆”,只具雾弥山城、缆车横跨、麻将横行的空壳,对于“雾”罩人心、迷矇无助的隐喻、年轻一代价值观的缺失并未详解或不够明晰,而“日照”也仅剩海浪飞溅之形,与人物心理、故事情节在并行性上无深层关联。你看到一位父亲哭了,知道他为何哭,可却没感动。有时候,讲故事太过理性和太注重形式,就会与主题深化失之交臂。

 4 ) 电影之外的话

这有关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

并不是所有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都会成为偏激,有暴力倾向的问题少年。也并不是所有双亲家庭长大的孩子都会成长为一个内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少年。关键是,和孩子一起生活的人,是如何的影响他。

林波的成长问题,在我看来,并不是离开他的那个父亲造成的。更多的来自和他一起生活的母亲。

孩子就是一个小丑,所做的事都是想要引起注意。林波的乖张,过激的行为,无非是想要引起注意。引起他女友的注意。引起他母亲的注意。引起他父亲的注意。

影片对他的母亲描述不多。但是单单几个镜头,就可以断定,这个女人和很多经历婚姻的分解的女人一样,有着一张苦瓜脸。她的内心充满被抛弃的自卑感。她不积极,也不乐观,更不要说保持着对生活的幽默感。可以想象和这样一个母亲生活,孩子很难快乐而健康。

林波的父亲在他十岁的时候离开他,离开那个家庭。林波的心里难免有被抛弃感。但这种抛弃感并不是造成他后来偏激行为的主要原因。他本来同样可以成为一个积极快乐有爱的小孩。可惜,是他的母亲毁灭了他。

面对这样一个十岁的孩子,母亲的积极乐观非常重要。她必须是一个很自信的女人,同时还要对生活充满热爱。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幽默感,要快乐。要给本来就已经艰难的生活增加乐趣。要让十岁的林波懂得失去父亲并不是世界末日。不要将自己内心的痛苦,对生活的失望,流露给他,传染给他。

我记得以前看美国的模特选秀,make me a super model。有一季,冠军是个男的。他成长在单亲家庭。他的爸爸也是抛弃了他和他母亲。他说他母亲为了让他成长成为一个有男子气概的男人,他母亲在生活中故意把自己弄的很男人。他有一句话,叫我非常感动,他说,我的爸爸抛弃了我们,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好父亲,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好父亲。
他明白自己被父亲遗弃的伤害,但是却没有理直气壮的把这种伤害变成报复社会的动力。相反,他的伤害,变成了他要努力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这种伤害的动力。可以看成他没有选择报复社会,相反的他选择回报社会。这才是积极健康而且善良的心态。这个心态,归功于他的母亲。

所以,并不是所有幼年被父亲抛弃的男孩都会变成一个偏激到劫持人质并且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问题青年。同样会有人,他要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好父亲,要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这就是母亲的力量。这就是母亲在这样的事件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当然了,还有社会环境和国情。

孩子的内心有时是一张白纸。很多东西都是成人灌输给他。如果不灌输给他悲观,不灌输给他消极,小孩本来就是开心的动物。我有个朋友,有个四岁的女儿,他没有结婚,当初女友坚持生下小孩并且扔给了他。他的女儿很活泼也很可爱。为了保持他钻石王老五的角色他女儿在别人面前她叫他哥哥,只有在他们两个人的时候她才叫他爸爸。当然了这样对小孩不公平。可是小女孩好像并没有觉得委屈。她觉得这样很好玩。所以我说,有些事,关键是看你的态度。你非要觉得这悲惨凄凉,非要弄的哭哭啼啼生活不下去,那事情就是一团糟。可你要是换个态度,你嘻嘻哈哈,你调侃嬉笑,那生活可能就真的有声有色。

态度决定一切。不是吗。

林波的悲剧,在于他的母亲不够坚强乐观。气场不够强大。不够把离婚看成一个joke,然后move on。我知道现实的艰难,被男人抛弃,带着一个半大不大快要进入叛逆的青春期的孩子,不高的收入,可能还有周遭邻居异样的眼神。但是生活如果总是四平八稳一帆风顺,又如何体现母亲人性的高尚光辉呢。一个母亲的伟大不在于生下一个孩子,而在于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孩子。

孩子的错误是母亲的失职,而母亲失职的是国家的悲剧。

 5 ) 这是一种怎样的疏离

我喜欢电影的前半段,后面三分之一有些乱了。还有,安排那位“缺位”的父亲在离异后又娶了位太太,还生了个小孩的剧情编排,感觉那有点儿导演个人的一厢情愿。仿佛他能在这个小孩身上弥补上对第一位小孩没尽到的父亲的责任,可以悔过自新、重头再来。生活大多不会那么温情,失去了就失去了,不会好运到再会有第二次机会给你。

开头,王学圻饰演的父亲只是出现背影,但那背影也会演戏。演出了一个多年没见过儿子,没尽到做父亲的义务,突然听到儿子被击毙后赶回来寻找自己失落情感的那份落寞和孤寂。王老师真是当下中国电影界里50-65岁间的男演员中最会演、最敢演的翘楚。

有血缘关系的亲生父子都如此疏离?何况夫妻、恋人、朋友,更遑论只有一面之缘的路人。电影表达的孤寂感不时蔓延着,人与人之间,从银幕到观众席,看得人心有些发冷。那些再平常不过的景象,那些剧中人不时出现的空洞的眼神,揭露了当下中国人在丧失了一种无法言明的精神信念后表现出的无力和无助。


剧中子义饰演的儿子林波因为自小就见不到王学圻饰演的海员父亲,于是缺少亲情导致他对情感极度渴望。不由联想到自己,从小生长在一个家教严格的家庭,太多的束缚,太多的爱,让人觉得快要窒息。也许,我孤僻、冷漠的个性,虽然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但也从没有要为任何人特意去做什么的性格就是这么被逐步培养出来的。父亲过世时,我竟有突然松了一口气的感觉。从此,再没有人象他那样逼婚逼的那么紧。就象小时候他常问我:功课做完没?我答:做完了。他继续问:那复习了么?我答:复习过了(在撒谎)。他接着问:那预习了么?我如实回答:没有。他就说:快去预习,你怎么象算盘子,拨一拨动一动,你怎么不向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看齐,现在不好好学习,今后考不上大学,工作也找不到(现在即使大学毕业也不一定能找得到工作。多讽刺!)···叽里呱啦一大串,稍有顶嘴,一只毛栗子敲上来。等大学毕业,他立即奉上好多的相亲节目。他会问:怎么不约人家小姑娘出去啊?我答:人家没空。他又问:你就不能主动些么?象根木头一样···听到这,我就头大了,他怎么和对我小时候时一个模样。后来,他自己也烦了,看到我就用眼睛瞪我,恨不得把我生吞活剥了。我是不是很不听话?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听话了。我希望有个海员父亲,他一直出门在外最好。当然,真实情况来了,或许就又变了。人就是这么贱,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要。爱太少,要爱;爱太多;则想逃。

有时,我觉得,是人就都有缺点,失恋有什么大不了?犯不着去自残,更不用去自杀,用挟制人质这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方式来达到和恋人再见一面的目的,这太花痴;吃顿大餐,睡个好觉,看几部幽默的喜剧,这些都能帮助你尽快地平复过来。不就是被人甩了么?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在这个功利、拜金的社会,失财也许会比失恋更易让人心碎。

好象扯远了,尽说了些和电影无关的东西。这个电影就象是生活,表面看似平淡,其实暗流汹涌,只要你静下来细细去品味,总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6 ) 对父爱与责任的双重寻找

韩浩月


一直以为《日照重庆》这个片名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重庆这座城市上,看过电影后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日照是日照,重庆是重庆,王小帅拿两个城市的名字完成了这部新作。

 

重庆有江,日照有海,按照电影里王学圻前妻的说法,所有的江水都是要流向大海的,所以,长大后的儿子要去海上寻找当船长的父亲,他想念父亲,爱父亲,父亲却一去多年没有消息,因此,他也恨父亲。

 

父亲在儿子因为劫持人质被警察击毙之后回到了山城,他想弄明白儿子为什么会死,但所有人都对这个报以黑脸。揭开真相的过程沉重而复杂,但真相却无比简单,为了挽回恋人的心,儿子不惜在超市劫持人质,以换取见恋人一面,可恋人不接电话,朋友不接电话,他被这个世界彻底放弃了……

 

影片没有交代父亲离去的原因,大概所有船长的血管里,都流淌着远走高飞的血液。但当儿子消失于这个世界的时候,他遁着儿子曾经找过他的路,一路找了回来。这是一部讲述父子互相寻找的电影,儿子寻找缺失的父爱,父亲寻找丢失的责任,但命运没有给他们以彼此找到的机会。

 

习惯了从古装片里看到王学圻,出现在《日照重庆》中的他有些陌生,王学圻的艺术形象,一直带有强硬姿态和疏离感,选择他来演一个不易动情的父亲,是对的。但片中有两个片段,很是容易打动观众,一是被父亲数度卷起的儿子的大幅照片,一次次散开,找不到绳子捆扎照片的父亲彻底崩溃。一是父亲在江边烧掉了儿子的照片,为儿子举行了一场孤独的葬礼,而他儿子的骨灰,已经被洒进江水,奔向继续寻找父亲的道路。

 

“父子亲,打断骨头连着筋”,《日照重庆》用一个揪心的故事,诠释着那句古老的俗语。在儿子心目中,父亲是遥远的记忆。在父亲眼里,儿子是面前那张被无限放大看不清眉目的照片。但这阻止不了他们跨越障碍想要重聚的愿望,这种引力是来自于DNA的,是亘古久远的。《日照重庆》把父子之间的生命本能,结结实实地摔在观众面前,让人为之心痛。

 
影片节奏的缓慢,没有稀释它的精巧结构,回忆式的叙事和另外一对父子的辅线故事,让影片在保持艺术片所特有的那种感染力的同时,也拥有了通俗易懂的寓意。《日照重庆》中的人性冲突是自然、朴素、真实的,与《左右》靠伦理道德制造戏剧张力不同,王小帅这次选择了在根基更为扎实的情感进行艺术加工,他的匠心也因此有了独具的色彩。

 

艺术电影贵在保持纯粹,重在传递一种人类共通的情感价值观。国内艺术电影近年来有走偏的倾向,往往借着艺术的幌子,让商业过多地参与到了影片的主旨中来。艺术电影的商业化,应局限于它的市场推广,在创作上,两者之间要画出一条严格的分界线。国际电影格局中,艺术电影一直占有固定的地位,和这类电影的不妥协有莫大关系。《日照重庆》算是修正了国内艺术电影包括王小帅自己创作中出现的走偏现象,它在国际市场上的作为会更大些。



影片最后,王学圻回到后妻和小儿子身边,意味深长地拉起了小儿子的手。这一幕让我想到,看完电影回家之后,包括在未来的岁月里,要对自己的子女更爱一些,因为父爱哪怕缺失一角,对孩子而言,可能就坍塌了一片天空。

 短评

以庸常父子关系探讨为镜,折射此城此国,细节精心,人物关系抽丝剥茧呈对称,王小帅的野心不小。

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王小帅太不一般了,他是最让人光火的中国导演了,他能化各种神奇为腐朽,王学圻多好的棋都能让他用成木头疙瘩,是什么支撑他打酱油到现在啊

7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较差

事实胜于雄辩,王小帅的电影都建议不要看。

8分钟前
  • vengo
  • 较差

一个非常伤感的故事,好几次想要流眼泪都被压抑的气氛所镇住。你来得太迟,我已经被整个世界所抛弃。

11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算是王小帅比较成熟的作品了,故事上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一度让人想到《儿子的房间》,唯一的败笔就是:你既然是拍个发生在重庆的故事,却听不到任何当地的方言?

16分钟前
  • 阿德
  • 还行

王小帅去到哪个城市就能把这个城市拍毁了。

17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四倍速电影,就是说看影碟的时候可以把播放速度设为四倍。

19分钟前
  • 宇宙塑胶魔怪
  • 还行

叫赵重庆的人真可怜啊

21分钟前
  • 苏素素
  • 还行

不错,估计小说会更好看

25分钟前
  • 麦子
  • 还行

王小帅还是那么做作,看在万平口的份上给3星。

26分钟前
  • Nowaysis
  • 还行

日照GAY都。后半段小青春啊,王小帅你迷失了。结尾收的太戛纳了。蛾哥请客看首映。见王小帅真人兽。

28分钟前
  • janjanski
  • 推荐

英文名不错。可惜海报太烂了。不过还是给5星。

30分钟前
  • MegaMind
  • 力荐

为什么我看的没有字幕?

31分钟前
  • 高压电
  • 推荐

三星半。在我看来此片从故事到视听语言都与达内兄弟的名作《儿子》有着密切的关系——想想Olivier Gourmet那个销魂的后脑勺。影片致敬安公的名作《放大》。虽然王小帅导演解释了,但私以为本片还是应该用方言拍摄,重庆作为故事发生地,所有的人一嘴京片子也是在是违和……

33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最后的20分钟,把全片所有的气氛凝结在了一起。王小帅是个豆瓣评分偏低,褒贬不一的导演。其实这部片子与重庆无关,日照是阳光海滩是父亲的宽大关爱么?重庆的山城阴沉是林波的单纯阴郁的心照么?我不愿这么字面的解读这个名字。不过也许片子换个名字才会让更多人注重名字背后的情感。

35分钟前
  • kindsos
  • 推荐

中间有睡过去~~

39分钟前
  • 到底凡人
  • 还行

两对父子的情感救赎折射当代中国的都市孤寂与无助。

40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三、四星之间,节奏有点儿拖沓了。其实,王小帅还是挺会选题材的,就是每回拍出来都差那么一点点儿。日照的海不错啊~

45分钟前
  • 西风瘦马
  • 推荐

我只能说这父子两个人都很可悲,也很可怜。

48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电影本身不错 瞄着欧洲奖去的 故事有硬伤

49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