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 1995

爱情片日本1995

主演:中山美穗,丰川悦司,酒井美纪,柏原崇,范文雀,篠原胜之,铃木庆一,田口智朗,加贺麻理子,光石研,铃木兰兰,盐见三省,中村久美,梅田凡乃,长田江身子 ,小栗香织,神户浩,酒井敏也,山口诗史,山崎一,德井优,武藤寿美

导演:岩井俊二

播放地址

 剧照

情书 1995 剧照 NO.1情书 1995 剧照 NO.2情书 1995 剧照 NO.3情书 1995 剧照 NO.4情书 1995 剧照 NO.5情书 1995 剧照 NO.6情书 1995 剧照 NO.13情书 1995 剧照 NO.14情书 1995 剧照 NO.15情书 1995 剧照 NO.16情书 1995 剧照 NO.17情书 1995 剧照 NO.18情书 1995 剧照 NO.19情书 199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3 20:36

详细剧情

  日本神户某个飘雪的冬日,渡边博子(中山美穗)在前未婚夫藤井树的两周年祭日上又一次悲痛到不能自已。正因为无法抑制住对已逝恋人的思念,渡边博子在其中学同学录里发现“藤井树” 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时,依循着寄发了一封本以为是发往天国的情书。  不想不久渡边博子竟然收到署名为“藤井树(酒井美纪)”的回信,经过进一步了解,她知晓此藤井树是一个同她年纪相仿的女孩,且还是男友藤井树(柏原崇)少年时代的同班同学。为了多了解一些昔日恋人在中学时代的情况,渡边博子开始与女性藤井树书信往来。而藤井树在不断的回忆中,渐渐发现少年时代与她同名同姓的那个藤井树曾对自己藏了一腔柔情。

 长篇影评

 1 ) 铅笔记下的阳光痕迹

观 大三的某个晚上,心理电影欣赏课程,老师居然一改平日或阴暗或边缘或复杂的作风,放起了情书。 怎样一部简单的电影呵,某个安静的深夜在帐子里独自看过的电影。本想收拾了东西离开,可是当那些安静的影像映出来了之后,便不忍走了。于是坐下,陪朋友再看一遍好了。   开场是一片无边的雪原,博子穿了黑色的大衣,在大的白色背景下显得纤弱。渐渐离开这片白色,远处是树,房子和世界。   离开的人已经离开两年了,所以在热闹的仪式上所有怀念也不过是墓前一瞬静静的祈祷罢了。回到他的家,尘封的那些笔,画架和油画,那些东西从前都是熟悉的吧。他的妈妈拿出纪念册来,于是博子偷偷在腕上记下他的地址。   写信,远处的博子和远处的藤井树,两个都活在当下又活在过去的女孩。   博子拿着信,孩子气地说,因为我是寄到天国去的。明明知道不会有他给她回信,却依旧想固执地相信下去。只要,没有谁来打破,一直一直写下去,也是好的吧。   图书馆的书架边,浅的阳光射进来。依在古旧书边静静读信的藤井树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两段爱情,博子委屈地要嫉妒一个国中的女孩,是因为她不相信真正的爱情是因了其他的原因;藤井树繁杂地回忆起那些点滴,是因为所有的细节,本就是好好地记得的,从来都不曾忘记。   那个穿制服的,在有阳光倾泻进来的桌子边安静的写字,在微风吹起的白色窗帘边认真的看书,因为同学的起哄和玩笑而故意疏远的,清瘦的,干净的,骄傲而沉默着的男孩子,藤井树一直都记得,就象那张曾经拿错了卷子,一直都好好的放在大箱子里,从来不舍丢弃。   博子寄来相机,让藤井树去照他曾经经过的地方,曾经热闹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阳光温暖而昏黄的图书馆。其实,那也是她曾经走过的地方吧,活泼泼地蹦跳,笑过生气过苦恼过亦活默默关注过,却只是一恍神,就都远去了。   当年的记忆是不需要验证的,即使满满的图书证上的名字,又怎样。当老师说他两年前山难死掉的时候,世界是一黑,猝不及防的虚无,之后风景依旧是风景,离开的太久了,就连眼泪都没有了。   彼时他只是一个男孩子,不懂承担,当他长成为一个优秀的男人,他会遇到其他某一个也许不知姓名的女人,结婚生子,幸福终老。生活继续,从没什么不好。   也许残酷的不是风雪,而是青春,总是有遗憾和惨烈的痛,然后长大,成为平和而从容的生活的一员。   从没有什么青春,是可以挽回的。   “你好吗?我很好。”遇到之前和之后,生活走要继续。   博子在苍茫的雪山前大声喊出对他的问候,藤井树在有阳光的台子上静静写信,她们的生活都要安静地继续下去。 感 没想到重新看过一遍,如同初识一般,又一次静静地感动。安静的故事,安静的画面。却有些画面,似乎惊心动魄般留在脑海中,挥散不去。比如图书馆中的阳光,冰封住的蜻蜓,骑车赶上套纸袋的男生,大风雪中爷爷的背影⋯⋯ 也许单薄的故事,却被导演细细蜜密编排的精致感动,清淡而简单的,没有繁复的特技或血腥的震颤,华丽的布景,那些旧日的阳光,风和草木,似乎是用铅笔一笔笔描摹记录下来的,栩栩的,温暖的,伸出手去,有如同抚平旧照片卷角的质感。 那些曾经年少青涩的爱怜,日记本中深深浅浅的字迹也曾经记取过吧,之所以感伤感慨感动,也许正是因为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记忆,情绪,伴了图书馆中那昏黄的阳光,一起映于了面前,一切如昨。 思 关于爱情 爱最初是什么样的?穿越时间和空间,回到那么久远而清晰的少年时代。那个时候,们不懂得清晰地说一句我爱你,也不会用手段营造出浪漫,甚至会故意疏远所爱的女孩,对她恶作剧,而把自己的爱意,留在没有人翻阅的书的借书卡的背面。 爱情曾经镶在槐树柳树梧桐树和笔直的白杨树下。那时我们是那么年轻,年轻的心事也羞涩,难与人言。 一段少年往事中的暗恋,随着博子与藤井树之间的通信,被逐渐地抽丝剥茧,真相大白。而对几个当事人来说,就如同在挖掘宝藏一样,突然之间,发现时间深处,居然有一段如此宛转曲折的心意存在。无论如何,它都像是缓慢渗出,静水流深的清凉泉水一样,是能让人的心变得柔软及澄澈的回溯。 关于青春 正如女藤井树所说,当年的事情想起来是很多困扰的。重名带来的同学的起哄,排在一起的工作,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青春期的男孩女孩眼里却是十分困扰的大事情,觉得是对自己正常生活的一种干扰。这份厌恶外化于男藤井树与班委的打架中,以及女藤井树用力摔坏的花瓶中。他们渴望从这种困扰中解脱,甚至在这种期待解脱的情绪中,忽略了很多本该感受到的情愫。 而当我们成年,再回首往事的时候,却往往觉得青春期是如此的美好,全都是美好的事情,其实现实并非如此,只是我们的记忆出现了选择。 而青春留下的遗憾,则是永远也无法补回的了。 博子 博子一直都是善良的女孩,有着淡定的笑容,穿素净的衣服。对秋树的提议温柔的不能拒绝。给女藤井树寄药嘱咐她感冒快点好起来。 然而她的内心深处却藏着藤井树的死所带来的深深的创痛。 博子对未婚夫藤井树是有着深深的爱,正是如此她在他死后多年依然不能释怀,正是这种感情促使她一直不能接受秋场给她的爱情,正是这种感情促使她在藤井的毕业册中偷偷抄下地址,并写出信,她并非不是一个理性的人,却宁愿固执的相信信是真的寄到了天国,寄给了藤井树的。 片中她对秋树唯一一场发火,其实并不光因为秋树冒失的发信冲撞了对方,更重要的是一纸切切实实的身份证复印件打破了她残留的爱情的幻象。 女藤井树的回信使她把这份浓重的爱投射到对未婚夫少年时代的追索中,她希望知道他以前的生活,希望看到他曾经走过的路,希望听说他以前的故事,但是当她一点一点地走进女藤井树对其未婚夫的回忆中,她却发现了他们之间隐藏着的爱意。 这份情感也许连他们自己都并未发现,但是却让博子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中。这份困惑因为无人解答所以变得无解起来,她不知道自己一直相信的一见钟情是否只是因为自己是某人的幻象,而自己一直赖以生存不断凭吊的爱情是否只是一场替身的演出。 斯人已去,她的这些怀疑并不是从生活层面上为了某种利益或者某个人的争夺,而只是一种对于自己一直坚信的那场幸福的怀疑和追索。这些别人看来似乎没有意义的事情,再博子来说则是至关重要的。 当她完整的回顾了藤井的那段记忆,见到了藤井树生前的登山朋友,面对那座埋葬了爱人的雪山,在清晨用力地一遍一遍喊出你好吗?我很好的时候,我想她才真正从死亡,从怀疑中解脱出来了。 而之后的生活,应该会更美吧。 男藤井树 少年的男藤井树那样英俊而又有些骄傲,有些冷峻的孩子。 他穿雪白的衬衫,在金色路上骑车而过。 他还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他的爱意,但是他却愿意用拳头维护自己所爱的女孩。他时常倔强,但是又有认真的一面。 我相信,他和博子的爱情,不完全是一份替代的演出。 当他长大成为一个可以依靠,有责任感,热爱挑战的男人的时候,他真心爱着的人,真的是博子,他已经懂得了如何去说爱,去呵护,只是依旧有些木衲。但是博子所记忆的那些求婚是可笑而甜蜜的小细节,不会是来自虚构,不会是来自虚情假意,不会是一份佯装的爱情。 只是年少时那个曾经爱过的同名女孩,在他心中留下的影响是大的,连他自己都准确的清楚罢了。 女藤井树 女藤井树选择了在图书馆,这是否与那段当图书委员的经历有关呢? 图书馆是最适合回忆的场所,但是她的回忆是被一点点激发出来的。她对他的记忆早已淡忘,需要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被触动,钩沉出意想不到的结局。 当年的她是安静而学习用功的女孩。能因为害怕同学们的流言飞语而选择在放学的自行车棚中等男藤井树。当她把女孩大野用力拽到男藤井树面前的时候,她的心中是有嫉妒和不满的,当听说男藤井树拒绝时,心中又暗暗有小的欢喜。 她并非是对男藤井树不在意的,并非如她自己所写完全是由于重名所带来的困扰,只是她以为那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暗恋而不肯承认。然而记忆却一直在那里的,当诉诸笔端,会一直延绵不绝。 漫天的雪花和樱花飘落中,暗含着死亡的讯息。她的父亲因肺炎而死,她的男孩因山难而死。两个人带走了对她的爱。当她还是中学女生,不知忧喜地滑雪时,看见一只冻死在冰雪中的蜻蜓,她俯下了身子,悲哀地知道,“爸爸死了”。当她已经长大,寻访男孩的过往痕迹时,才意外地从老师那儿得知,男孩几年前死于山难。因追寻过去而喜悦的心情变得灰暗。此时她还并不知道男孩对她的爱。 然而爱永远留存,直至延伸到和她长相一样的女孩身上。在最后,她也终于在泪水中释然,那张精致的铅笔素描给了她年少的故事一个最好的煞尾。心中不是没有遗憾,但是知道毕竟一切是追不回的,而知道自己当年的爱原来是有回馈的的时候,心中是有一丝安慰的。所以她用快乐的笔调写给博子这件“好的事情”。她微笑地坐在那里看爷爷在园子里忙碌,阳光温暖,冬天终于过去。 而青春的感情,虽然残忍,却也同样给了女藤井树温暖和坚韧。我想,她一直也不会忘怀的。 秋场 秋场是站在博子和藤井身旁的男人,一个爱着博子的男人,情深内敛的男人。似乎在藤井生前,他从未想过对博子的爱恋会有回报。然而当藤井死去之后,秋树希望自己可以好好照顾好博子,爱她,陪伴她,但是他不愿强求博子。他帮助博子去小樽,去圆满对藤井的记忆,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博子彻底忘却藤井。 他并非忘却了藤井树,对于朋友,他是深深怀念的,从他和以前朋友的话语中可以感受,他们曾经有着共同的理想。 秋树为博子做的事,是出于他对博子的爱和了解。对于好友的女友,他曾经感慨过相逢不能更早,而现在,他则希望博子能够重新活到现实中,重新快乐起来。 在炉前与博子的深情温柔的一吻,身边是跳跃的火光,那一吻,没有惊天地泣鬼神,有的只是温情,除了温情还是温情。 结尾跟影片的开篇的场景一样,只是地点不同。还是那白雪皑皑的茫茫天地,还是博子的黑衣黑发,只不过现在的博子不是孤单的,因为有秋场相陪。在那痛彻心肺的呼喊声之后,博子彻底抛弃了藤井给他带来的伤痛与美好的回忆。 忆 当电影打出结束的画面,当大的e段教室重新亮起晃眼的灯光,当前后的同学已经站起身来打闹地向外走,我坐在位置上恍然,故事终于结束,我的生活,在现实中,仍然继续。然而心中却有空缺,淡淡遗憾的,也许,是那刚刚失落的昨天,是某份寻找不回的旧日情怀,或是再也不会重回的年轻的没有忧伤的爱情。 人的心灵是最精致的容器,所有的过往都会在心屏上打下印记,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今天所做出的种种决断,而也许我们并不自知。好的电影正如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中明晰的分析出这一种种交杂着的情感,看到它们的来处与去处,并看到人们在情感的支配下的选择。而我们的生活,不也是同样的么? 背着包回寝室,学校路边的街灯是暖暖的黄色的光,空气微凉却并不冷,看着那些熟悉的人,买东西的,下自习的,散步的,打球回来的⋯⋯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呢,梧桐树叶子大大的。这个安静而美丽的校园,在8年前的我看来,是否是难以想像而艳羡的呢?毕竟,那个穿蓝白校服笑着的小女孩渐退渐远了,而所有的记忆,就象铅笔写下过的字迹,在岁月湮没中渐渐模糊。但是,曾经用铅笔细细记下的阳光的颜色,青草的味道,回望时候,却依旧散着和煦的温暖。


2021.5.30 增补

时隔十多年后,初夏的三里屯人潮涌动,还是忍不住与前些年一起踏过小樽厚厚的积雪的人们一起再次观影。

惊异于熟悉的叙事却与记忆相差之大,印象中的故事更文艺和飘渺,重看发现每一步每一个细节和角色的来龙去脉都交待得细密而实在,类似于如今再读红楼着眼更多在于财政细目,大约电影没变而是自己的双眼褪去了那朦胧唯美的滤镜。

博子执拗的说,“她不是敌人的时候”,非常理解那种明知虚妄却想要坚持的执拗,明知不合常理与反智,却宁愿牢牢攀附在某一个点来支撑。博子比记忆中更温柔,却觉得她实际做了许多失礼甚至残忍的事情。作为未亡人的悲伤与世人的同情掩盖了这样的自私,而那一边开车一边讲起亲人的离世发出嗬嗬嗬笑声的房产中介,热情的和所有熟人打招呼安排行程硬拉着她走出来的秋场,那可以背出所有人学号和名字的瘦削的女老师,那清楚记得十多年前走到医院花了38分钟的爷爷,那独子死去却依然头发做得美美的、记得祭日也在车里给老公带了酒的母亲,那守护在山下提醒后来人注意安全的秃顶男人,每个人心中大抵都有自己的悲痛与遗憾隐而未发,却反而化成了日常的笑容。

翻腾出的陈年记忆,是否是似是故人来的久别重逢,那又是什么是最终的告别,似乎并非是死亡或是深藏心底,大概是有朝一日想起时毫无波澜吧。

柔弱大概也是一种privilege,是被人照顾得好的得天独厚,并未意识到手里拥有的也那样多。依然不知哪一种更好,是未被求婚但亦得以拥有悲伤名份的最终的归宿,还是清清浅浅几乎不会被记起的最初的一道印记。但太喜欢那最后一面的那一天的阳光,是人生最悲伤的时候,但女藤井树抱着《追忆似水年华》微笑了起来,似乎是一个开始而同时是此生的永别。但那一个时刻包含了一切的意义与结局,所有想要的答案。

 2 ) 年华是封信

高中写的的旧评,我混豆瓣时间早,留下过很多黑历史。这篇现在回头看自己都觉得生涩,但我绝对不会说矫情,因为所有的感情都是最真挚的。 —————————————————————————————— 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这部电影,《情书》是我的一个情结,就像《追忆似水年华》对少年藤井树一样,也是一个情结,只是这个情结代表什么也许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岩井俊二是我很喜欢的导演。初中的时候看了第一部岩井电影是《梦旅人》,看着女孩和男孩们声势浩大地奔向死亡,却纯得能够流出钢琴声和大海天空的蔚蓝,特别震撼,于是立马又找来其它的岩井作品来看。 岩井是个唯美派,看他的电影可以说是一种享受,音乐是美的,画面是美的,时不时是一组远山或大海的长镜头,时不时是钢琴夹着小提琴的背景音乐…… 《情书》,我敢说这个名字真正能够表达了电影。博子给在天国的藤井树写的一封情书,情书的内容只有两句话——“おげんきですか?わたしはげんきです”。 一直很喜欢时光慢慢流淌的感觉,因此很喜欢这种淡之又淡的电影, 如一连串在海中跳跃的浪花。只是轻轻的拍打着岸沿。 松田圣子唱:“我的爱,已那随南风而逝……” 藤井树意外死亡很久之后,未婚妻博子依旧无法释怀,于是她抄下藤井树少年时期家中的住址给藤井树写了一封只有“おげんきですか?わたしはげんきです”的信,却不想寄到了少年藤井树学生时代班上同名同姓的少女藤井树的手上,于是,两个女孩在信件的你来我往之间,少女藤井树对少年藤井树的回忆慢慢的溢出了尘封的回忆,她想起了那个倔强、少言寡语的男孩。而两个人也渐渐发现了发现了少年藤井树从未出口的秘密…… 你还记得吗——年纪尚小的时候,班上那个沉默寡言的男孩,或是温柔可爱的女孩,看到他(她)你就会心跳不已,你偷偷的尾随他回家,或者你在课本后面画下她的素描;就算再忙你也要去看他打球,或者总是在人群的背后偷看她练舞;在他(她)的面前你总是感到无限的卑微,却有忍不住逡巡他的踪迹。也许你还记得,也许,你就是“少年藤井树”。 少年藤井树,3年2班9号。少女藤井树,3年2班26号。 少年藤井树,借遍了图书馆的那些没人会读的书,只为一次次写下和她相同的名字;上学是用口袋套住女孩的头以示亲近;慢慢对照考卷上的答案,只为和她多待一会…… 他的爱在图书室随风飘动的白色窗帘之后,若隐若现;他的爱是学校车棚里的女孩手摇的灯光,忽明忽暗;他的爱是学校门口一路灿烂盛放的樱花,唯美绚烂;他的爱是女孩家门口冬日纯净的初雪,干净纯洁。 无法忘记,少年藤井树站在少女藤井树家门口,年少的柏原崇,青涩的令人心疼。少年要求女孩帮他把《追忆似水年华》还回学校,看着他欲言又止的样子,我相信,那一刻他一定是想要和少女藤井树表白来着,可是最终或许是因为时机不对,或许是没有攒足勇气,因此千言万语都溶解成了羞涩的笑容以及闪烁的眼神。于是,男孩那如冬日初雪般干净的爱恋,最终也没有化解。 松田圣子唱:“我的爱,已随那南风而逝……” 少女藤井树真的遗忘了吗?为什么对少年藤井树的回忆可以那么轻松就随手捏来呢?也许,并不是遗忘,从来也没有遗忘,只是静静地储存在心里,等待时机成熟再看看,原来,它已经在心里开出了天荒地老的花。 世界上最美好的爱情也许从来没来得及表达,从来没来得及出口,甚至从来没意识到过。 离开后的少年藤井树真的能够忘记少女藤井树吗?那么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博子会和少女阿树相同的容颜、相同的气质呢? 有一种感情是放在心里的,是其他任何感情都无法代替的,心里的那个淡淡地遥远地部分永远就这么为她留着。 日本这个国家,对死亡的执着像是樱花一样,大和民族的“物之哀”在日本文学作品中尤其突出,比如川端康成的《雪国》,片山恭一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市川拓司的《恋爱写真》…… “使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死亡,代表着永远是失去,而失去之后又我们该怎么办呢,不是正如王家卫电影里所说的——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追忆似水年华》更多的时候是个媒介,有什么东西能比回忆更具力量呢?如果已经不能再拥有了,那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唯一能做的还不是不断地不断的回忆,在回忆里不知觉的弥补了关于往昔和曾经的遗憾。 记得台湾导演候孝贤应邀执导日本电影《咖啡时光》的时候说过,不是那些时光最美而是这些时光已经永远失去了,只能用回忆来招回,所以,它是最美好的。 他说,只能用回忆来招回,所以,它是最美好的。 关于藤井树的种种回忆,是你拥有的,我把它寄还给你。 可是我们的记忆那么淡那么美,以至于无论如何漫溢,也不会大雨滂沱。 记得要忘记,记得要记得。 松田圣子唱:“我的爱,已那随南风而逝……” 电影的最后博子她对着少年藤井树死去的远山大喊,近乡情怯一般的——“おげんきですか?わたしはげんきです”,而病床上的少女藤井树也喃喃的问“おげんきですか?わたしはげんきです”。 她们最终一个在爱中释怀,另一个在回忆中缅怀。 如果岩井的最初目的只是希望观众能在看过本片后追忆自己逝去的那段似水年华,我想他做到了。 在十八岁某个彻夜未眠看碟的清晨,我忽然想起了一个留在十四五岁记忆中的男孩以及那段少年时代青郁的时光,他声势浩大的再次清晰浮现,如今我依旧能够清晰的记起他的很多细节。我不知道当许多年后的今天他是否还能想起那本他桌空里不翼而飞的涂满涂鸦的草稿本,至今还连同那时候的日记和信件一起静静的锁在我的抽屉里;他又是否还记得那个尾随他回家被他发现的寡言的同班女生;如果有人告诉他那一封鼓励他的匿名信其实是我写的,他又是否会像看到借书卡背后画像的少女藤井树一样感怀无比呢? 落落说,年华是封被退回的无效信,而我的年华却是一封从未寄出过的信。 我用最美好的年华写成一封信,每个字都是他走路的每一节动作落下的墨点,是他消瘦的肩线划出的弧线——干净、简单,即使是青涩无比,但他每一个的剪影书写着的一切最终都汇成了两个字——青春。只是这封信珍藏在我的心里永远没机会给他。 思至此也就无法言语了,我不自觉的对着屏幕喃喃的问“你好吗?我很好”,说完双手捂面,禁不住哭了出来。细碎的忧伤一整夜缭绕挥之不去。 喂,你好吗?我很好! ——我把年华写成这封信,多想你能看得到。

 3 ) 死之释怀与恋之永生——探索情书的终极命题

5月23日,我依然沉浸在昨天在电影院不知第几次重温《情书》的悲伤里。Gateway to Heaven 的旋律不断在耳边回响,大提琴的低语沉郁而哀恸,像是要把人带回被大雪笼罩的神户:公墓前丧服的黑色与雪的白色纠缠

他带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归去,与皑皑雪山共生,相同面貌的两个女孩阴差阳错地通过书信交流揭开这个秘密,并解开各自的心结

怎会有这样奇妙的故事?同名同姓同脸,如此巧合却又如此自然,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相信这样的故事一定在某个地方曾上演过

二叔对记忆里深埋的怅惘和遗憾的追溯令人着迷,对光影的巧思亦令人赞叹

记得第一次看《情书》时,并无多深的感触,只觉得视听美,觉得男树的行为对博子实在是不公平,可后来发现这部电影是那样余韵悠长,才选择重看,而第二遍后,我被潮水般的哀涌彻底包围,在收尾曲.Small Happiness 清泠的钢琴与弦乐的协奏中,我开始思考,《情书》是否真的只是一个关于对青春期暗恋之人爱而不得的故事。

而在今年的520与它在银幕重逢之后,我想我终于有了新的答案。

《情书》,是匠气出杰作的典范,它具备着相当严整,精妙的剧作结构

“死亡”与“暗恋”一明一暗,是两条并行的主线,到死都没能说出口的告白最令人唏嘘。是“暗恋”的存在使得“死亡”更加悲壮,而也是“死亡”使得这种“暗恋”超越时间,成为永恒。

两条线都在男藤井树这个主人公身上交织。在两位女主人公的回忆里,少年和青年时代的他性格内向沉闷,表达喜欢的方式更是古怪又隐晦:骑车时拿纸袋套人头的恶作剧,break和broke,跛脚也要去抢跑道,托女藤井树帮他归还那本夹着秘密的《追忆似水年华》后,又不告而别,这些蹩脚的举动在人看来,可能深情浪漫,但可能更多是幼稚与拙劣。博子回忆里的他仍是如此,连戒指盒都拿上了,偏不开口求婚,非等到她亲自开口说“我们结婚吧”,才说“好”,这样的藤井树,搭配上年轻的柏原崇青涩的表演,再搭配上筱田升失焦的摄影和几个逆光加补光的处理,虚化了存在,又有种模糊后仍然轮廓清晰的立体感和悲壮感,让人见之忘俗,记忆深刻,又颇为唏嘘

自然,藤井的行为也并非没有争议,渡边博子真的被他当成了女树的替代品和承载他初恋情结的工具人吗?这个问题大家各有看法,然而私以为人的感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单薄和苍白,就现实生活的经验而言,因部分特殊经历对某些事物产生特殊的印记是很正常的,尽管人会因此嫉妒,因此产生磕绊,但不能因为这些,就去消解博子和男树在那些漫长岁月里的磨合和相恋相处。

不过,这段带有欺骗性的牵绊并不是这部影片想要表达的重点。

《情书》除了“死亡”与“暗恋”之外,还有一条线,也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一条线,那就是“释怀”

男藤井树因登山事故逝世已有两年,作为他生前恋人的博子依然无法消解对他的思念,即便秋叶先生的追求那样热烈真诚,她也只能木讷地回应,她还是会在得知男树的一见钟情其实动机“不纯”之后感到失望痛苦,对一个仅仅存在于他记忆里的国中女生心生嫉妒。然而,也正是这个本应被男树带到天国的秘密,成了博子自我释解的契机

这里的博子,是不是和《蓝白红三部曲之蓝》里的 Julie 有些像呢?

两位导演都给了她们最清冷最孤独的色调,她们都在对过往的探究中,发现了爱人其实没有那么爱她们的某种证据,从而达成最终的释解。似乎人人皆是如此,只需要一个你其实没那么爱我的借口作为转折的契机,就能从爱的束缚中解脱重获自由。但即便没有这样一个契机,人都总归要回归现实好好生活,博子对秋叶的迎合或躲闪,与女树的通信,以及那场面对雪山的呐喊,看似仍然在回忆的束缚里回旋,又何尝不是在寻找一个能彻底放下,告别过去的转折点

女藤井树也和博子一样,需要并暗自渴望着“释怀”。她对初三时父亲的猝然离世似乎已经麻木,却从未走出过这段死亡的阴霾给她带来的心灵创伤

影片中有这样一幕:还是学生的女树在雪地里滑行,蹲下看着雪地里冰封的蜻蜓的尸体喃喃问道“爸爸死了,是吗?”。有生以来,第一次面对亲人的离世,她似乎没有完全接受,而是陷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时停错觉

父亲的生命就这样结束,剩下的不过是沉重,暗淡,还有一阵阵莫名其妙的、淡淡的空虚

凄美的一语双关:被冰窖困住的蜻蜓是死亡的象征,更是精神困境的象征

她身患重感冒却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去医院,

因为那里是爸爸咽气的地方

此处的希区柯克变焦使得电影增添一丝悬疑气息

也连接着一段青春未解的遗憾:

紧接其后的交叉剪辑,男藤井树开门的镜头映入眼帘,这一段实际上暗示性十足

小樽风雪交加的那个晚上,我们看到,女树在经历了那场惊险的紧急就医和濒死挣扎之后,翻开了那张尘封多年的借书卡,终于收到当初那个冷冰冰的古怪少年迟到十年的告白

我们清楚地看到,悲喜交加之间,女树那段不愿回首的 有关死亡和不告而别的记忆,似乎也变得不那么灰暗和沉重了。

正因为同时经历了释怀,博子和女树便成了互为镜像的双生花,一个在对已故恋人过去的寻根究底中放下了执念,一个在对逝水年华的追忆中拂去了阴影

她们在“你好吗,我很好”隔空问答中,各自释怀了过往,把旧念遗留在北海道,遗留在雪国,遗留在小樽的冬天

红色毛衣外露,生命回归火热。

像藤井家院子里那棵茁壮生长的树一样,昭示着她们的生命重获自由

《情书》的基调,也由此变得哀而不伤。

借用一位友邻的评价:藤井树这个人物,不是把你紧紧拴在原地的船锚,而更多是一个浮标式的人物,是你成长路上的一个记号。

而这,就是《情书》想要表达的终极命题:对过去的释怀促成生命的自我解放。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是我最爱的电影。私以为,《情书》所具备的灵气和巧思,是岩井俊二影像风格相似的后作《燕尾蝶》《梦旅人》乃至于《莉莉周》等都不具备的,更是后人的仿作所难以超越的

距离上次观看,已经过去整整五年时间,这五年里我的生活轨迹变动频繁,而重映给了我获得新体会的机遇,时间则给了我重新理解它的余地

我想将永远爱这部电影,爱它的细腻,爱它探讨的生与死,爱这束缚与解脱,爱这浪漫和悲壮。

 4 ) 似水年华忆情书

合肥晚报“我爱菲林”
文/饭小鳗


    我总是对回眸那一瞬的美,有无法割舍的情怀。
  这种美,不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艳丽,更多是那一刹那的怅然。我想,关于这一点的审美偏执,还是岩井俊二,还是他95年的《情书》。
  
  是人潮涌动的街头,是飘雪的寒冬,是单车上的女藤井树,因为博子不确定的那一声轻轻地呼唤,钢琴随着单车戛然而止,但是那个回眸的镜头却长久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作为国内发行的版本,《情书》的封面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中山美穗扮演博子是在雪地仰头的那张海报,白色的雪地,白色的天空,飞落的白色雪花落在穿着黑色大衣的中山美穗黑色的短发上,映着的却是中山美穗仰头的侧脸;另外一个版本,是中山美穗扮演的女藤井树在人潮中单车戛然停止而回眸的那一刹那,模糊的人群,淡化的背景,只有中山美穗那茫然而探询的眼神是清晰的,和着瘦弱的身影,显得那么寂静。
  很多人偏爱那黑白的海报,我却念念不忘作为女藤井树时中山美穗那一瞬间的美。
  
  或许人都是顽固的,总是坚持地不肯忘却似水华年般的青春里,打动自己的第一个镜头,第一种声音。
  博子给藤井树写第一封信,你好吗,我很好。后来博子在男藤井树出事的那座雪山,在苍茫的天地间,终于喊出自己满腔的挂念也喊出自己的自由:你好吗,我还好。
  还是只有这六个字,但是这种声音却如那个镜头一样,钉在了画面上。——爱到深处,还有什么言语能够比这六个字更加饱满?
  到这里,还有谁,能够忍住不动容?
  
  爱情的爱,关于初恋。
  男孩曾画了一张女孩的素描,在借书卡的背面。他把借书卡夹在书里,请那女孩帮他还回图书馆。女孩没有留意,在她踮着脚尖,将藏有男孩心意的书放上书架的那一刻,阳光从窗子洒进来,将女孩罩在一片金色之中。
  年少的恋情,喜欢一个人,只是不停地在自己并未读过的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因为,那也是她的名字。
  青而不涩,甜而不腻,纯净得有如镜头里那漫天的飞雪,让人忍不住回忆自己的年少轻狂里,是否也有那么一个人,使自己翘首期盼却又始终没有勇气开口表达,直到命运让彼此终于错过。
  
  我想柏原崇扮演的男藤井树始终是爱着——起码思念着女藤井树的,于是博子在后来得知女藤井树和自己长相相似后,终于对着男藤井树的妈妈哭,便让人也心酸起来。
  我一直记着那个片断,中山美穗哭着说,我不能原谅他。
  其实她早就原谅了他。
  小樽只是死去恋人国中时代暂居过的地方,她却想方设法要走进那个地方,或者说走进那段时光。
  
  爱一个人,便想了解他的全部。
  这一点女人尤其执着。即使不小心知道了自己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替代品。
  那么从这点上来说,中山美穗饰演博子的时候,确实应该精致而优雅,而演女藤井树时,也的确是那般爽朗甚至冒失。也正因为这样,女藤井树在国中时始终没有发现那些卡片。
  
  青春的爱情是场祭奠。
  男藤井念着女藤井树,博子念着男藤井树。女藤井树需要的是回忆,而对博子来说,她需要的却是忘记。因为无法忘怀,她会选择向天国投递情书;因为在意,她会嫉妒男友把自己当成另一个人的影子;因为难以忘情,她始终不能接受另一个好友的爱。
  但是所有这些,即使藤井树回忆起了那美好时光中藏着的深沉感情,即使博子忘记了短暂时光中的一个影子,有一个悲伤的事实在电影开始时就存在,男主角已然遇难离去。
  
  岩井俊二无疑是唯美的,即使他能够用《莉莉周》来撕裂青春的痴狂,但是他的《情书》始终以纯净的姿态,凝固在白色的世界。
  背景的音乐除了一首松田圣子的日文歌,贯穿其中的始终是一个片断一个片断的钢琴曲,修葺着如飞雪和樱花般意象的伤感。直至谢幕,眼睛和耳朵都会轻轻地生疼。然后回忆起来,只有那个午后的图书馆,男孩在窗边看书,女孩在忙碌着整理书目,外面是明朗的好天气。风将白色的窗帘吹得飘起来,在男孩年轻的面庞前飞舞。多年以后,男孩已不在人世,图书馆里依旧阳光明媚,白色的窗帘依旧在风中飞舞。
  
  这便是似水年华,即使很多年后还是一样的风吹到脸上,但是我们依旧能想起多前的那个午后,和那个人。
  
  影片的结尾,一群女藤井树的学妹告诉她《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秘密。那幅藤井树的侧身素描,藏在最深的角落,也象藏在藤井树的心灵最深处。藤井树不说话,用手揩揩眼睛,倔强地不流泪。
  此时碧空如洗,落叶缤纷。

2004年9月 上海

 5 ) 一封写给《情书》的情书

[ 本文首写于2021年5月20日 ]

近年来在影院看过真正值得我给出9分以上的电影几乎全都无一例外留给了上世纪的经典重映老片,这似乎又一次成功应验了影评人对新千年后世界电影发展于某种程度陷入集体开倒车阶段的悲观预言。

当票房逐渐成为大部分普通观众评估电影水平高低的守恒真理,时间 总会于某个不期然的瞬间、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再度显示出其无可质疑的威严。于此,经典 亦或是所谓杰作的划分依据 将是否经得起以十年为单位的时间淬炼和历代观众不同角度的长久考验作为一种完美的准绳。

迄今为止,27年过去了,岩井俊二仍旧在用这部《情书》向全世界观众证明 自己一直都是那个最会拍纯爱电影的导演。

今天 借着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写了一封献给《情书》的情书,想邀请各位 和我一起站在此时间节点,跨越时空的藩篱,尝试触摸和拥抱我们青春里那些只有在深夜会讲给被窝听的小秘密。

岩井俊二的作品叫我相信 电影是有味道的。《情书》通篇就散发着奶油蛋糕的味道。一眼望去,精致而未显浮华不实;一口咬去,甜蜜又未觉过分油腻。是的,这就是那种初尝到初恋的味道,是那种如今再回忆起来都还会浑身触电般任凭暖意涌上心头 挑动嘴角轻轻上扬的小确幸,仿佛稍加几番玩味都还能品出几分格外柔软的甜,像是往蛋糕上加放了几颗心跳过速后升华成火般鲜红的樱桃和些许被情话揉碎的巧克力片。

在《情书》里,那些被肆意填充满整个画框的柔光连同漫天飞舞的大雪 构筑了无数个明信片般清新唯美的时刻 成为岩井俊二极具风格辨识度与身份标志性的影像符号,令影迷津津乐道,让影人争相膜拜。

谁又曾知晓中山美穗雪地抬头那个凝固如永恒的瞬间被多少文青换作长年不变的头像,还不惜印制成一张又一张的海报,视若珍宝,贴在宿舍二层铺上的白墙,抬头 就能听见渡边博子群山中回荡的呼喊,入夜 即可睡进日本神户雪国般可爱的梦乡。

相较之电影本体,岩井俊二似乎更懂爱情。人总说:“爱要爱上不能爱的人才好看,爱要在世俗的压力下爱着才好看,爱要彼此误解才好看,爱要为爱伤到血肉模糊才好看,爱要爱到变成另一个人才好看,爱要历经一切磨难,忽然决定不爱了才好看。”

岩井俊二好像比谁都清楚,爱本是这世间弥足珍贵的至美之物,却时常要叫它缺失了才好看,遗憾了才完满。

在他看来,爱情就该像是一颗陀螺,你能想到所有与之相关的形容词汇几乎都是抽象的,如浪漫、甜蜜、干柴烈火、相濡以沫…而这个被唤作爱情的东西或许也唯有经现实与时间的鞭子无数次抽打过,才能逐渐变得立体和鲜活。

对感情,岩井俊二似乎并不愿耗费过多实墨去诉说人与人之间的“相爱”,而更倾向于讲述人与人之间的“错过”,讲述那句没说出口的告白那张没翻过来的卡片。

他明白 有时候 一段感情的最佳存储方式,或许是在最好的年纪错过它。毕竟 美的东西 多少都带点脆弱性,经不起现实的氧化。爱过,失去,而后把这份羞涩与甜蜜小心地封存进年轻的心脏里,留个遗憾的念想,大概也算抵达某个层面的永恒,是种珍惜。

对电影,岩井俊二似乎也不擅于在文本中间量产暧昧缠绵的情话,但却转而用被夏日微风拂起的窗帘和随之倾泄了一地的午后阳光来温柔地置换那个被众人形容为一见钟情、小鹿乱撞 顷刻认定“就是ta了”的心动瞬间。

他当然知道 爱可以是性,是婚姻,可以是清晨六点钟的吻和飞奔过汹涌人群后的深情相拥,还可以是村上春树笔下那种“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的纯然亲密。

但他似乎更愿意像塞林格一样笃信,在绝大多数时候,爱应该是那张急欲发声却终究紧闭的口,那只渴望触碰又旋即缩回的手。

因此 在岩井俊二的电影语境里,「爱情」早已流变为隐忍克制的代名词。他拍出了人间八苦中的爱别离苦与求不得苦,但他亦未曾忘记往「苦」的容器里浇注剂量十足的糖汁和奶浆,这些液体便是「秘密」「记忆」的邂逅与交糅,它们都于此后纷纷伪装 化作卡片背面的素描和写在借书卡上的"藤井树",成为你一生都舍不得寄出的那封情书。

虽然经历岁月的洗礼,但真挚的感情从未磨灭。生命是短暂的,爱情是永恒的。有一个可以思念的人,就是幸福。

电影既然有味道,也自然会有保质期。

我相信许多作品待过了人生的某个阶段后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却其原有的光泽,随之一同被加以削弱的则是那些专属于这个年纪的 那种纯粹到近乎无染且不自觉的感动。

所以真实的感情最终是和一切盛大无关的事,和幽深艰涩的宗教哲学无关,和坚不可摧的道德伦理无关,和瞬息万变的世间万物无关......也许仅仅就是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一次泪流满面的问候:‘你好吗?我很好。’

好啦 感谢你看到了这里。

谨以此文,也献给所有正处于热恋的情侣和那些自始至终都对真爱笃信不疑的朋友。

同时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即将结束之际,自然也衷心祝福屏幕前的你,

去爱,被爱,不止于今日,不囿于此时。

节日快乐。

晚安。

 6 ) 岩井俊二之后,坚强是野蛮的

    岩井俊二对青春题材的把握力道精确得令人心悸,起码单就这项能力指标而言,其余的导演都难望其项背。昆丁·塔伦蒂诺有大篇幅垃圾话、黑西装和手枪连环互指场面,吴宇森有白鸽飞翔、发哥帮忙操练的双手射击加风衣,张艺谋有浓墨重彩、团体操或朴素的人类情感,王家卫有他的城市化疏离、淡漠表情和不着四六的迷人台词,这是他们的特技。至于岩井俊二,他只需轻挥一笔,让颜色蔓上固定的机位镜头,座位上观众们的心脏就能跳出来,掉入一片碎玻璃渣了。

    看完《情书》,我几乎也被贯穿始终的雪白淹没,投进影片奇异特殊,又呈现着流动感,不断杳然逝去的情思里。尤其认为,中间段落讲述两位藤井树在学校发生的一件件小事时营造的气氛是全片光芒所在。两人被点名,同时答到后的相互对视,男孩一脸的不屑,女孩意外又害羞的表情;班干部的选举班会上,男孩的无言、愠色和怒火,女孩委屈眼泪下的怯意;校图书馆里,一脸沉默靠在白色窗帘旁看书的男孩,写字台前女孩额头被吹拂的刘海儿;放学路上骑自行车并行,和偶一为之的恶作剧,女孩看着得逞后离开的男孩背影时撅起的嘴唇和眼神里的笑意;天黑后的自行车棚里,女孩勉力摇动车蹬照明,和男孩明显故意又假装不露声色的拖延;青嫩苦涩,与漂亮毫无瓜葛,情窦初开,自觉成熟的女生们的离奇举动;加上并不易被发觉的自然布景:微风轻拂和透窗阳光。一个个细节一刀刀剜着感官。岩井俊二把我们伴随着青春期进行的中学时代拍得似真似幻,他成功地欺骗了所有为此触动的观众,其中就包括僵卧孤床不自哀的我。他让已经走过这段路,将要彻底告别学生历史的我们回头看去时,忘记了那些令人讨厌的无礼无理无知无智,只记得貌似纯洁得艳丽无边的一个个片断,像那段路真的从来都毫无瑕疵一样。我一边被敲打着,一边时时提醒自己:都是假相。

    可中山美穗在片尾不知当哭还是当笑的复杂表情,人潮中匆匆的擦身而过和回眸一瞥,北海道小镇的静谧安详,都是不易抹去的心动瞬间。还有图书馆,这个地点,以及图书馆管理员这个职业角色在本人这里以难以言喻的方式显示着特殊,它能和本人有时生出的一些大多数人不会产生的感觉合上拍。与大多数不同的东西总有异常强烈的刺激。影片一方面拥有了能够打动大批人心的气质,另一方面又加上有关个人的专署密码,这让我实在不能不窒息一会。

    实际上,这部影片关注得更深的方面是生与死,是生者如何面对已逝者,如何面对对已逝者不管不顾滚滚前行的生活。导演在创作谈中提到,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是这部影片构思的来源。但女性主角的设置和蹊跷奇巧的情节,都让这部影片的心绪较之小说更显得单纯、天真、浪漫和简单。大概也因如此,青春回忆的参与才这么光彩照人。

    我是真的真的真的很腻歪青春感动和伤怀,而它们更讨厌之处在于,总能在我防备略松的时候蹦出来,针灸一般给全身扎满小眼,偏又扎得麻麻酥酥,让我在舒服的同时心生羞耻。对于霎时出现的感动,我通常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可疑的、不真诚的。然后静心分析一下,这所谓的感动是确实探进了身体、脆化了心灵,还是只是在痒痒肉上硬挠?后者是经常出现的,个人经验,为防止自己做出傻逼举动,最好一笑置之不理。而一旦碰到偶尔出现的前者,比如这部《情书》,就禁不住颇有点恐惧害怕,为了不在它暗起波澜的力量前继续发抖,只好比出中指叫嚣:青春、感动,你们都滚远点!

    只是这种叫嚣,在岩井俊二编织的精致画面和撼心情节下,显得实在有些色厉内荏。但我决不会因为一名优秀导演的存在就止步于感动而不前,石康说:人们热爱回忆青春,是因为除了人手一份儿的青春以外,他们没有更加拿得出手的东西,人们的精神能力在青春期便停滞了,而肉体能力却走上了下坡路,青春成了人生的顶点。我十分同意这句话,所以,即使显得自不量力,我也必须用本人的专业语言严肃地表态:为我整个人生的精神能力取极限,所得的值绝不是“青春”二字,不是踟蹰在围墙圈住的校园里,也不是两性之间的那点破事儿。

 短评

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 ——普鲁斯特

5分钟前
  • 进宝
  • 还行

用一个男人的死亡、一个作为替代品的男人的包容,一个作为替身的女人的悲哀和一个女人半生的迷茫表达了一种叫做暗恋的情绪,我是不理解的,用我的三观来看,这是个悲剧,但诚然能表达清楚这样一种人类的情绪,也是不易。。。,

7分钟前
  • 危楼大海
  • 还行

暗恋的极致

8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那些没有开口的告白,最终还是让你听见了。

11分钟前
  • 伊卡洛斯
  • 力荐

真的救命啊看得我满脸问号,我无法理解电影的展开方式,暗恋的细腻美好要从发现自己是白月光替身的这种角度来切入吗🆘

13分钟前
  • 海盐小圆饼干
  • 还行

如果知道女朋友爱上我是因为我像她曾经爱着的人,我会崩溃

15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2000年,本人看得第一部文艺片,当时不知道啥是文艺片,表面上洋洋得意,认为自己算个文艺青年了,内心里无比的可惜那一块钱,因为本来是租《唐伯虎点秋香》去的。被人租走了才不得以看《情书》

19分钟前
  • 林愈静
  • 还行

关于藤井树的种种回忆,是你拥有的,我把它寄还给你。

20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最后卡片翻过来后,我真的哭了。

2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不好意思,这么多年了,我就靠这个活着了。

24分钟前
  • AllenGY
  • 力荐

你好吗? 我很好。 你好吗? 我很好。 你好吗? 我很好。

26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十年都没有第二个人借过追忆似水年华只能说这本书真的很难读

30分钟前
  • 小鱼飞飞
  • 力荐

也许每人都有似曾相似的故事,逝去了才追悔莫及。

34分钟前
  • 巴乌
  • 力荐

翻过来的卡片,肖像,是初恋回忆的完美情书

39分钟前
  • 隆咚锵
  • 力荐

一个英语考27分的人哪会在意什么break的过去式

41分钟前
  • 减肥书法家
  • 力荐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看一直没看……四个主演竟然全部都是双鱼座……所以真是一部极其双鱼的电影……暗恋的极致……但导演却是水瓶座……

45分钟前
  • 荞麦
  • 力荐

这个人偷偷爱了你大半辈子

47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无论如何都会流下热泪的电影,五星又怎么够!

52分钟前
  • 果酱☮
  • 力荐

當她的遺憾終於放下,另一個她的遺憾卻才正要展開。重看發現自己記錯了結尾,記憶中的藤井樹站在玄關讀完了那張書卡,立刻嚎啕大哭不能自己,重看卻發現她不在玄關也沒有嚎啕,而是僅僅掩嘴含淚。這麼明顯的情節,怎麼就記錯了呢?還是,那個曾經嚎啕大哭的,其實是我自己?

57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经不住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彩云易散琉璃脆,水仙已乘鲤鱼去

60分钟前
  • 丁一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