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上空的鹰

战争片意大利,法国,西班牙1969

主演:弗雷德里克·斯坦福德,范·强生,弗朗西斯科·拉瓦尔,伊妲·伽利,路易吉·皮斯蒂利,伦佐·帕尔梅,刘易斯·达维拉,克里斯蒂安·艾,雅克·贝尔捷,特雷莎·希梅拉,乔治·里戈,爱德华多·法哈多,乌戈·阿迪诺尔菲,翁贝托·迪格拉齐亚,里卡多·巴列,埃迪·比亚杰蒂,安赫尔·德尔波佐,阿尔弗雷多·马约,瓦尔特·帕特里亚尔卡,阿方索·罗哈斯

导演:恩佐·卡斯特拉里

播放地址

 剧照

伦敦上空的鹰 剧照 NO.1伦敦上空的鹰 剧照 NO.2伦敦上空的鹰 剧照 NO.3伦敦上空的鹰 剧照 NO.4伦敦上空的鹰 剧照 NO.5伦敦上空的鹰 剧照 NO.6伦敦上空的鹰 剧照 NO.13伦敦上空的鹰 剧照 NO.14伦敦上空的鹰 剧照 NO.15伦敦上空的鹰 剧照 NO.16伦敦上空的鹰 剧照 NO.17伦敦上空的鹰 剧照 NO.18伦敦上空的鹰 剧照 NO.19伦敦上空的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2 12:36

详细剧情

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妄图入侵英国本土,摧毁英国研发的雷达系统和空军基地指挥部。英军陆军上尉保尔(弗雷德里克·斯塔福德 Frederick Stafford饰)发现德国特工可能冒充英国士兵潜入英国,因此奉命搜捕这群德国特工。与此同时,德国特工人员已在克鲁格(路易吉·皮斯特李 Luigi Pistilli饰)的率领下,在英国展开了秘密活动。   《伦敦上空的鹰》以二次世界大战为时代背景,故事则以真实事件为原型,用记录戏剧的风格描写了德国纳粹在1940年空袭英国本土,致使英国损失惨重的战争故事。本片由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童自荣、毕可、乔臻、丁建华等知名配音演员倾情献声。

 长篇影评

 1 ) 乾坤大挪移......

小时候视为经典的一部二战影片,随着成长光环退却......仔细一看,原来是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合拍的英国背景2战片......片中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对不列颠空战的表现.....老道具是不好找...理解,关键是道具找了个八九不离十,为什么偏偏是英国人开着梅塞斯米特和驾驶喷火的德军打做一团?!?!
此片的精髓在于其经典的上译配音

 2 ) 电影名比电影更好看的电影~

  最近很喜欢看老片,象什么《东方快车谋杀案》、《两个人的车站》、《办公室的故事》、《啦,还有这部电影,以前应该是看过的,可全忘了——不应该啊~
  真喜欢这个电影名,翻译的棒极了!
  不过,最好奇的是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居然会合拍一部二战时期英国的片子?怎么想都好玩~
  看过之后,我才明白原来吸引我的除了电影名,还有本片的配音演员,都是老上译厂的金嗓子啊,那些熟悉的声音历经多少年也不会陌生和褪色~
  现在说说内容吧,当然有那个时代电影的印记,但有一个败笔却不得不提及——
  一直以来,一部电影的成败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我认为有一个因素是最基本的,不能被回避和抹杀,那就是创作者的是非观!是非观混淆的电影拍得再绚烂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比如这部电影,二战题材的电影谁是谁非已经很明确,可本片的编剧偏偏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一个德国间谍哪怕他感情和同情心再丰富,他也是非正义的一方,编剧实在不该把大量的笔墨重抹在他身上~虽然艺术高于生活,可它也是来源于生活的,想想在二战中惨遭屠杀的600万犹太人吧——谁又能理会一个纳粹的小我呢?  

 3 ) 伦敦上空的鹰——德国纳粹丧心病狂 英国军民同仇敌忾

战争一开始,纳粹德国就把法国打得落花流水,在法国帮忙的英国军队也不得不撤离到敦刻尔克海滩,英国政府动员了在海峡里的大小船只从运输货船到私家游艇,统统到对岸去把英国士兵接回来。这是多么悲壮的场面啊!接着,纳粹德国轮番出动轰炸机轰炸伦敦。英国军民在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政府号召下,奋起抵抗,工人们在工厂里加班加点,生产战略物资,飞行员驾驶战斗机飞上兰天,在英吉利海峡上空与德国战斗机群拼死对抗。这又是一幅多么悲壮的场面!作为故事片,要把这些悲壮的场面表现出来,有相当难度。首先要有人物要有故事渗透到着些大事件中去。影片就描写几个纳粹德国的特工,混进撤退的英国军队到了英国;他们杀害了英国官兵,拿了他们的身份证,混进英国的雷达基地,炸毁了雷达设施。然他们最终被有智有勇的英国陆军上尉保尔率领的特别行动连消灭。虽然在宏大的战争背景下也只能放类似这样的小故事,但肯定粗糙,牵强经不起推敲。而且为什么一定要在双方都加上一个女的呢?应该说,这是影片的败笔。影片能够把从敦刻尔克撤退和英吉利海峡上空的空战大致展现了出来,已是很不容易,因这需要调动多少力量啊。但坦言,展现得还远不够。

 4 ) 伦敦上空的鹰观后感

20161224 这部电影与我了解的不列颠空战不符,首先空战虽然以英军获胜而告终,但是过程是德军战机数量始终大幅超过英军,但是德军飞机主要是轰炸机,配属部分战斗机,英军主要是战斗机,配合雷达,德军远离本土作战,失败就是飞行员被俘,英军本土作战,失败还可以重新升空。本片中感觉英军飞机好像多于德军,另外以精锐小分队渗入敌后破坏,这是战场上的打法,没听说精锐小分队潜入敌国首都进行破坏指挥中心的行动的,简直就是送死,何况电影里的德军还手脚不干净,烧东西不彻底,杀人留命,简直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结果是潜入变成强攻,真让人无语,把空战拍成间谍战,真让我大开眼界啊。还有电影中描述因为没有飞行员,中将亲自开飞机杀敌,并战死,很假,德国参谋则像个马屁精,如果德国参谋只是马屁精的话,德国军队能那么强大吗

 5 ) 敦刻尔克的奇迹

这部影片80年代就在央视播出过,所以印象极深。影片大部分其实是以德军特工视角为主的谍战片。不过后面谍战情节没有印象,倒是开头的敦刻尔克撤退一段记忆犹新,而且从各个角度来看,迄今还没有更好的描写敦刻尔克“奇迹”的影片出现。记得90年代初期,央视刚刚推出《军事天地》节目时,有一期介绍敦刻尔克大撤退,还用了这部影片的镜头。

 6 ) 这部电影从血缘上来算,应该是昆汀版《无耻混蛋》的娘

看40年前的空战电影真是有种特别的趣味,在完全没有电脑技术辅助的前提下想拍摄国家规模的老式飞机空战,真是考验特技效果人员的想象力啊。这些在朴素的机械与手工操作下完成的激烈画面散发着浓郁的机械朋克气味,搭配上以螺旋桨为动力的老式飞机在天空中翱翔,真是很完美的组合。
  看完正片看花絮,才意识到原来这部电影的背后原来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首先,花絮收录的两段影像,都是昆汀塔伦蒂诺和恩佐·卡斯提拉里的对话。为什么这两个人会扯上关系呢?有一种说法是恩佐·卡斯提拉里在某种意义上是昆汀的老师。而且,DVD封面上还标明“From rhe director of THE INGLORIOUS BASTARDS”,这是卡斯提拉里1978年导演的电影《戴罪立功》的美版命名(原名是意大利文,卡斯提拉里是意大利人),今年奥斯卡的大热门,昆汀的《无耻混蛋》从命名到剧本,很大的程度就是在向这两部电影致敬。难怪花絮里看到塔伦蒂诺跟卡斯提拉里说话时候兴奋得手舞足蹈呢,人家是老头子的粉丝啊。

 短评

如雷贯耳的剧情雷片。所谓如雷贯耳,主要是经典国配的功劳,实际上这片在外网上连英字都找不到,可能与意大利人所拍的英国二战电影这个超奇怪的制作形式有关?而它也或许正是此片剧情超雷的主因!意大利演员太上相,既不像德国人也不像英国人……但个人是西班牙女演员特雷莎·希梅拉的粉丝——更准确地说是她左脸侧照的粉丝。

4分钟前
  • 赱馬觀♣
  • 较差

宏大场面与反间谍结合,大小兼顾,有面有点,大撤退、爆炸、枪战戏份都不错,但空战太弱且假。德国人说自己只是个服从命令的军人,亦表现其良心未泯的一面,可比较《朗读者》《南京南京》,一边亲吻一边枪杀己方暴露的女间谍,则更令我猥琐地想到《情不自禁》。

8分钟前
  • 慕鸥
  • 推荐

上译精配二战电影,虽不如“虎口脱险”经典,但有非常酷的空战

11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还行

1986年国内公映这部拍摄在我出生年的电影,彼时我已上高二,高中时期看过的仅有电影,情节一点都记不住了,重看发现也无需记住,空战场面电影是需要科技发展的,这部就跟1944游戏似的。基本史实,德国误炸伦敦,英国轰炸柏林,希特勒转向轰炸伦敦而不管空军设施和机场了,英空军得以喘息,2012年3月11

12分钟前
  • 陶子冬
  • 还行

110分钟版。「耷拉着黑头发还留着一撮小胡子的,就是该抓的德国人!」前30分钟主要是英军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场景,并交代了趁机混入撤退队伍的德军特工小队(但只模仿语言和军装是不是过于简单了)。回到伦敦后,故事转为敌我双方相互角力的间谍片,英军自然是英明睿智的形象,但德军间谍也并未被过分妖魔,双方更多是为各自国家利益而针锋相对,结局双方短兵相接的段落更是拍得惨烈,令人几乎忘了双方立场。谍战戏从现代眼光来看显得较为松散,而受限于成本原因,穿插在各部分中的空战段落也拍得麻麻。单架飞机的近景镜头上还算能糊弄过关,但是一到需要表现宏大战争的关键时刻就只能靠模型+历史纪录片来救场,倒是敦刻尔克靠着堆叠人头做出了些真实感和临场感。英德双方都有明艳的女性角色,算是平淡中的一抹亮色,床戏段落柔光直逼《迷魂记》了。

14分钟前
  • Mr.Graceless
  • 还行

爸妈带我看的第一部电影,不过当时的我对于这种类型的片子一点兴趣都没有,在电影院里磨皮擦痒地跑来跑去买零食吃,最后出去跟别家孩子玩去了……我小时候一定是有多动症吧,哈哈~

15分钟前
  • 微风拂面微微凉
  • 力荐

这种人物像走过场一样闪进闪出的战争片在那个时候似乎格外能得到我国译制人员的青睐。

17分钟前
  • 石墙
  • 还行

lazy bastards

20分钟前
  • 星月日
  • 力荐

丘吉尔在最后的广播里说,从来没有这样少的人为这样多的人作出贡献。事实上,电影是在讲,这样少的德国间谍险些改变这么多的人参加的战争。好吧,至少德国间谍杀死的英国人数量远远的超过了自己的死伤,而且,还重点描述了他们的人性。这个我们做不到。不是因为我们欠缺这个品质,而是因为英国是胜利者

24分钟前
  • 黄小佳
  • 推荐

我们一定要永远珍惜这一胜利

26分钟前
  • 都德大白
  • 推荐

80年代,长沙,电视,补登豆瓣。

31分钟前
  • 骑马的丁丁
  • 推荐

看多了各种说着英语的意大利人、法国人、德国人,难得看看意大利人演的英国人。这下英国人也知道这有多别扭了。

32分钟前
  • 金懋叔相公
  • 还行

德国女间谍死得好凄美,影片其他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一个长镜头对这她绕啊绕,绕得人心都碎了。。。

34分钟前
  • 无趣
  • 力荐

当时的梅塞施密特本来就航程短,还不集中起来打歼灭战,这场关键性失败就是德军高层“作”出来的。

37分钟前
  • 暗夜精灵
  • 推荐

【第609部】【2022 N.53】7.5老电影里似乎总存在着一种能够被称作“质感”的东西当马丁跟鲍尔摘了帽子以后我就再也分不清他俩谁是谁了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伦敦上空的“鹰”指的不是🇬🇧的战斗机啊orz

39分钟前
  • 檀弓
  • 推荐

60年代的欧洲合拍片,前半小时是敦刻尔克撤退,后面基本是个间谍片,一直穿插着空战戏。敦刻尔克的堆人实拍效果还是可以的,空战就因为技术限制,用资料片加模型加剪辑,完成的马马虎虎。全片摄影尚可,动作跟射击场面同样因为年代限制,假的一逼。对德国人有些正面表现,算是意大利导演的一点体谅了

40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估计那些轰炸机是航模~~

44分钟前
  • ningbokai
  • 推荐

英吉利海峡上空上演滴二战空战经典。有意思的是英德大空战,却由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合拍。著名滴敦刻尔克撤退为欧洲战场保存了实力,但此片滴制作,现在看来真是相当粗糙。不过主题曲的激情澎湃,现在听来都余音绕梁呐。

48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还行

本片由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童自荣、毕可、乔臻、丁建华等知名配音演员倾情献声

49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德国人弹啊……当初看时就记得军士长的粗口“狗杂种”了,回家之后老说,结果被狠勊

54分钟前
  • V0ID0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