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女英豪

邵氏电影中国香港1972

主演:何莉莉,井淼,凌波,卢燕,岳华,李菁

导演:程刚,董绍咏

播放地址

 剧照

十四女英豪 剧照 NO.1十四女英豪 剧照 NO.2十四女英豪 剧照 NO.3十四女英豪 剧照 NO.4十四女英豪 剧照 NO.5十四女英豪 剧照 NO.6十四女英豪 剧照 NO.13十四女英豪 剧照 NO.14十四女英豪 剧照 NO.15十四女英豪 剧照 NO.16十四女英豪 剧照 NO.17十四女英豪 剧照 NO.18十四女英豪 剧照 NO.19十四女英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1 17:02

详细剧情

赤胆忠心的杨家将,世世代代为国而战,子子孙孙为民而死,留下了不少惊天动地的战役。老一代的英雄倒了下去,但是少一代的豪杰又站了起来,直战到最后一员虎将杨宗保。为了抵抗西夏侵犯疆土,远征边关,与强敌苦战三昼夜。他保持这样加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寡敌众,不幸在金山之役中了埋伏,全营将士壮烈牺牲。杨宗保身负箭伤,被困金山,以身殉国。杨家满门为保卫宋朝江山及替杨宗保报仇,在老祖母佘老太君的发起下,组成了一支杨家军,誓与番邦周旋到底。

 长篇影评

 1 ) 一九七零年代之中华主旋律

演员阵容鼎盛,邵氏当红的老中青女星集中于此,外加宗华、岳华、罗烈等当红小生,田丰、井淼、杨志卿、黄宗迅一干老戏骨甘当绿叶。 以当时标准称得上制作精良,几处大战外景以及水淹番兵的效果都看得出精心设计和花费不菲。 剧情由程寨主操刀,延续了结构严谨、悬念迭生的特点,遗憾之处是十二寡妇征西的故事流传已久,在编剧时可能有所顾忌,未能大胆突破,所以整体上仍是一个“穆桂英、杨文广有惊无险,三两个媳妇战死充数”的套路。动作设计虽用了心思,但和前作《十二金牌》比反而显得节奏冗长,缺乏新意——耳熟能详的杨文广与母比武一段,甚至还沿用了京剧武戏身段——这也是当时几个老导演的问题,《火烧红莲寺》、《文素臣》等片已经通过实践探索暴露出直接套用京剧身段和武戏套路的弊端,但岳枫在《群英会》、程刚在本片中仍然乐此不疲,也许是那一辈导演对传统戏剧的情结所托。 总之,本片武戏动作场面胜出了张彻的《十三太保》、《刺马》等片,但回想《十二金牌》珠玉在前,终未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未免让人叹息。

考虑到程寨主的编剧水平,主要人物的脸谱化也让人困惑,从杨宗保、佘太君、穆桂英、杨文广,到寇准、王钦若、西夏藩王、诸王子等人的台词几乎是戏曲人物的照搬,说出上句就能猜出下句。杨家永远是忠肝义胆,杨宗保兵败身死必然是“寡不敌众”,杨家听得噩耗居然没人担心朝廷将罪,一个个理直气壮全部是朝廷欠我家快快发病报仇,王钦若仍是万年不变的老白脸,一句“议和”引得众巾帼叉腰怒目不说,还挨得龙头拐杖打屁屁。 另外感人的是,杨家的“家国情怀”不绝于耳,每隔几分钟“大宋安危、杨家声誉尽系我辈“的咏叹调必由佘太君、穆桂英、杨文广其中之一激情诵读一遍,比之大陆十年前的《英雄儿女》、十年后的《岳家小将》的爱国主义教育有过之无不及。其实抛开传统戏曲桥段,如果要渲染巾帼不让须眉,杜金蛾、杨排风等人物可以重新塑造;反之,如果要强调杨家(及各忠良)有后,则可一改评书演义中杨家后期的阴盛阳衰,着力于杨宗保的成长,甚至引入呼延庆、狄青等少年英雄。可惜,程寨主未在大框架和人物关系上动脑筋,只在细节冲突上力图推陈出新,到头来效果欠佳。

有趣的是,一九七零年代,虽然两岸三地政治环境迥异甚至相互敌视,但各自文化精英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倒是如出一门,不分轩轾;四十年后,政治上的隔阂大有缓解,但两岸三地精英阶层对国家民族的理解却是异彩纷呈,群魔乱舞,未免令人感喟了。

 2 ) 几劲。

程刚 的 十四女英豪 在场面和调度上 一下就胜了张彻的 十三太保。
凌波 李菁 何莉莉 卢燕 等等一干女将倒是相当英姿。
罗烈够狠,秦沛够奸,王侠够二,田丰樊梅生都够特点。
岳华怎自始至终都是好人?
怎杨志卿是好人,井淼倒是佞臣?

还有就是, 佘老太君简称老太君也就罢了,怎可唤作 太君!?

八卦一下,这是叱咤风云的后来是为程小东的程晓东的第一步武指。所以不知人肉罗汉桥是否是其想出来的?高阳原著待考。

 3 ) 程刚——邵氏电影公司的“程寨主”,也是程小东的父亲

同为导演,程刚的名气远远没有他的儿子程小东大,但当年在邵氏电影公司,程刚是有“程寨主”的“雅称”的,可见他当年在电影界也是一位重量级人物。

程刚为邵氏电影公司执导的电影为数不少,而且他还写了不少剧本给别人拍,比如胡金铨的《大地儿女》(1965),便是他和程刚联合编剧的。程刚也喜欢在电影中客串,比如他客串过楚原导演的粤语喜剧《七十二家房客》(1973)、桂治洪导演的《成记茶楼》(1974)等。

程刚导演的影片类型比较丰富,有历史片、武侠片、社会写实片、赌片等。

程刚导演的历史片主要是两部:《十二金牌》(1970)和《十四女英豪》(1972)。前者讲的是岳飞的故事,后者讲的是杨门女将的故事。严格来讲,《十二金牌》只是一部披着历史片外衣的武侠片,而《十四女英豪》的戏说成分也大于史实部分,并非严谨的历史片。《十四女英豪》是当年邵氏的大制作,邵氏的当红女星几乎倾巢出动参演,而影片也取得不俗的成绩,并为程刚捧回了一座金马奖(最佳导演)。

从题材看,便可知《十二金牌》和《十四女英豪》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气节的影片。邵氏电影主打娱乐,连寓教于乐的作品都不多见,程刚一下子拍了两部如此正能量的作品,可谓邵氏“爱国导演”第一人。《十四女英豪》在金马奖大放异彩,应该也与其主旨与当时国民党的意识形态相吻合有关。

1967年张彻的《独臂刀》横空出世,开启了武侠电影新纪元。此后十年间,武侠片都是除中国大陆以外的华人世界最受欢迎的类型片之一。

程刚当然也不能免俗,也为邵氏炮制了不少武侠片,如《怪侠》(1968,与岳枫联合导演)、《神刀》(1968)、《豪侠传》(1969)、《清宫大刺杀》(1978)等。这几部影片均无出彩之处,其故事情节更是漏洞百出。

《神刀》和《豪侠传》的武打设计倒很富有那个年代的特色,有比较明显的模仿日本武士片的痕迹。日本武士片,其武打设计大多干脆利落,讲究一招致命,看起来比较写实一些。此外,日本武士片中的武士发招之前,会花比较长的时间“审视度势”,以寻找最有利的攻击点。这些特点,都可以在这两部片子中找到。其实,70年代前的香港武侠电影,向日本武士片和美国西部片偷师的地方多着呢,这在张彻的一些电影中也可以看到。

若说《神刀》和《豪侠传》的武打设计还算有点特色,那么,《怪侠》和《清宫大刺杀》就更加乏善可陈了。从以上几部作品来看,我不得不说,武侠片并非程刚所长。 程刚拍得最好的类型片,应该是“社会写实片”,像《天网》(1974)、《香港奇案》(1976,与华山、何梦华联合导演)、《应召名册》(1977)、《八万罪人》(1979)等。据我所知,《天网》、《应召名册》都有重拍版,足见两部影片影响之大。

之所以将这四部片子称之为“社会写实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主要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

四部片子中,尤以《天网》一片最为出色。该片根据当年轰动全港的“三狼绑架案”改编,一场求财绑架最后竟演变成一个不可收拾的局面。程刚的拍法可谓“残酷写实”,巨细靡遗。其叙事,有点科恩兄弟的《冰血暴》的味道;其对死刑的全程展示,触目惊心的程度不下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之杀人短片》;其对社会现状的质问也颇见力度,有点“左”倾的意思。该片的武术指导不是别人,正是程小东。按该片拍摄于1974年来看,其时程小东刚过20岁,已经可以担当大梁了。

《应召名册》是按拍三级片的路数拍的,色情展示太多,削弱了其批判的力度,不及《天网》那样发人深省。

《香港奇案》相对于前两部影片来说,似乎更为写实,但猎奇趣味也很明显,而其在社会批判方面则显得过于浅尝辄止了。

《八万罪人》是四部影片中唯一一部不是根据具体的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但它对50年代香港监狱问题的反映,同样是令人不寒而栗的。该片对后来的《监狱风云》系列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至于程刚的赌片,颇有开风气之先的意思。

《赌王大骗局》(1976)一片,很明显是模仿197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骗中骗》的,但别具趣味,好玩,好看。

时隔五年,程刚再战赌片,接连拍摄了《流氓千王》(1981)和《扫荡大赌场》(1981),但两部影片皆反响平平,此后程刚也逐渐淡出了影坛,而他的儿子程小东也开始“接棒”了,很快便在香港影坛扬名立万了。王晶是香港赌片的集大成者,但他大概也从程刚的影片(主要是《赌王大骗局》)中获益甚多。

程小东的电影生涯与其父亲程刚其实交集很少,主要合作的作品只有一部《天网》,但他的第一份“动作指导”的工作却是父亲给的,这是他电影生涯的一个非常高的起点。

 4 ) 十四女英豪

1.这部电影名气很大,第一是和张彻斗法,程刚拍十二金牌,张彻拍十三太保,程刚让何莉莉反串杨文广拍成十四女英豪,这种幕后八卦新闻让广大观众兴奋不已。第二就是这片当年在金马奖一次得了四个奖,我认为是打击侵略者的剧情打动了金马奖评委,政治正确在两岸都是一样样的。 2.武术指导是程晓冬,就是后来的程小东,也是导演程刚的儿子,小名唤做冬儿,这是他第一次担任武术指导。若干年后程小东拍了一部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女主角就叫冬儿,这是自恋情结嘛。打斗时剪接的不错,比如凌波和罗烈的那场,树上荡来荡去杀敌,果然程小东风格 3.剧情不怎么样,没有皇帝的命令,佘太君率领一帮寡妇和几百家丁上战场,这是没把皇帝放在眼里。后面的偷粮那段剧情和配乐不错,人之桥梁太夸张,应该是程刚自己编的。井淼出现时穿的是淡黄色龙袍,我还以为是某位王爷,结果是个大臣。西夏兵丁穿的都和圣诞老人一般。 4.大陆主旋律风格,老太君说给我挖地三尺,奸臣贼子的脚印不能留在杨府。正邪不能两立,阶级立场分明。之后井淼拿着尚方宝剑来拦截杨家将,被老太君龙头拐杖拿下,一干寡妇团团围住,个个怒目圆睁,嘴里喊着打打打,打死也应该。颇有打土豪劣绅的气势。 5.人物塑造基本没有,只见正义浩然,个个都是董存瑞,个个都是黄继光,出动了极多明星,连卢燕都请来了,只是卢燕年纪还不够大,看上去还没欧阳莎菲大。我查查先,卢燕1927年,欧阳莎菲1923年,果然果然。何莉莉出现时,一副贾宝玉打扮,曾经看到一张剧照,十四女英豪一字排开,何莉莉大马金刀坐在中间,太帅了。十四女英豪基本上只有卢燕,凌波,何莉莉三位有戏,其余的负责瞪眼。 6.因为田丰老头在,所以王侠,田青,罗烈只能演王爷,詹森更堕落只能演个士兵。之后田丰反出邵氏,王侠,田青,罗烈这一干人纷纷上位扮演反派大BOSS,田丰老头黏着胡须道:得我真传的只有谷峰一人而已。谷子出自田地,这番话也是不错的。

 5 ) 武侠时代的大场面爱国片

在导演界有寨主美称的程刚已有1970年《十二金牌》虚拟武侠小人物的爱国题材,《十四女英豪》是一部一向重男轻女的程刚根据真实历史改编戏说的以女性为主的大制作。

《十四女英豪》

巨款投资、群星聚集

邵氏老少新旧女星云集

人山人海、群体作战、人体大桥、刀光血影、尸山血海、大水汹涌,相对同时期邵氏的“扣”片此制作确实下了成本,限于缺乏科技特效,里面有很多视觉错位镜头或模型场面完成的情节,不是缺点。

表现金人饮血茹毛

群像场面壮观

不过剧情挺尴尬流水的,几乎就是敌方弱智,为主角胜利圆满光环,比如敌方炸桥就完事不派兵把守,军粮放最外边看守的小兵竟敢醉酒......造型过分精致显得整体很看起来粗心,穆桂英上战场还满头首饰加精致的长耳环,老太君连个盔甲都没穿,金人小兵个个身穿貂皮大袄。

最后的群体大作战拍的挺好,看着挺热血的,定格惨状,催人泪下。

邵氏出品,必属佳品。

 短评

太扯了,人梯真叫惊心动魄的

6分钟前
  • 较差

罗汉叠桥,血肉筑墙,邵氏大片有大义。

7分钟前
  • rockyao1986
  • 推荐

杨文广好胸肌

9分钟前
  • 辽东胖尊者
  • 很差

看看丁佩

12分钟前
  • 衫弃
  • 很差

邵氏代表作,据说几乎包括了邵氏全体女星,可惜我认识的不多。在当年来说绝对是制作精良! 现在反过来看这种片子,因为已经习惯快节奏,所以会不适应,所以动作片要想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很难,经久不衰的作品通常都是文艺片。

17分钟前
  • Grey
  • 推荐

全明星阵容!不过海报里罗烈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好凄凉。

18分钟前
  • 少年 遊
  • 推荐

比新拍的好很多,故事精彩,人物刻画生动.几个桥段如"偷粮""人桥"等印象深刻.

20分钟前
  • 葱油饼
  • 推荐

不记得初几在电视上看的了,原著居然是高阳

24分钟前
  • 仙女羡鸲鹆
  • 推荐

热血沸腾 叠罗汉是必杀术!都是杂技出身

25分钟前
  • M.差
  • 推荐

为了打擂台逞强不可取!这部只是再次印证了邵氏片场拍不出大场面,剧本又流于表面的豪言壮语堆积,私以为是程刚有失水准的一次,或许他还是更擅长以小切入点反映重要事件的拍法(比如十二金牌)。央视剪刀手又一次不负众望地剪掉了所有死亡表现。

29分钟前
  • 且相忘于江湖
  • 较差

。。凌波演杨文广多好啊。。

32分钟前
  • 相对屋檐
  • 较差

real girl power film!谁说女子不如男

37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力荐

我觉得张彻就拍不出来,十三太保一下就弱爆了

38分钟前
  • 罗夏
  • 力荐

人物群像鲜明,故事偏弱。

4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2008-01-14 04-25-2017 星期二 好编剧,其中水闸 人梯 拍的不错,弓做枪,枪做梯子,都很有意思。 程刚没有在拍摄技巧上做很多文章,一些微缩跟水的前景很容易看出来。

47分钟前
  • 厦门雷少
  • 力荐

靠,拍的那叫一个荡气回肠!

52分钟前
  • 心缘静水
  • 力荐

剧情打斗都儿戏得很,惨烈刚烈浩大巨制什么的真看不出来。也就群戏天然的萝卜开会特点让人有点认人头的兴奋罢。人桥那段有点惊艳咋舌,仅此而已。

57分钟前
  • 无趣
  • 较差

估计这是邵氏唯一的战争史诗片了,技术的革新对当时电影的发展意义重大,超越同时期电影技术20年。

58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力荐

都说这是傅声参演的第一部电影,于是还是千辛万苦的找来看了,结果愣是没找到,估计是番兵乙或者宋兵甲吧,没台词的。PS,人肉桥真流弊

1小时前
  • 蚂蚁没问题
  • 还行

不能抽抽插插,只好打打杀杀。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