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棒第十五季

日本剧日本2016

主演:水谷丰,反町隆史

导演:桥本一,兼崎凉介

 剧照

相棒第十五季 剧照 NO.1相棒第十五季 剧照 NO.2相棒第十五季 剧照 NO.3相棒第十五季 剧照 NO.4相棒第十五季 剧照 NO.5相棒第十五季 剧照 NO.6相棒第十五季 剧照 NO.13相棒第十五季 剧照 NO.14相棒第十五季 剧照 NO.15相棒第十五季 剧照 NO.16相棒第十五季 剧照 NO.17相棒第十五季 剧照 NO.18相棒第十五季 剧照 NO.19相棒第十五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58

详细剧情

  在第15季,结束了警察学校研修的冠城亘(反町隆史饰)将正式回归警视厅。在大家都觉得他会重新回到特命科,与杉下右京(水谷丰饰)重新搭档时,没想到他却被分派到了总务部宣传科?!因为警视厅本就讨厌精英官僚出身的警官,所以故意不把冠城派到他想去的部门。另外,仲间由纪惠将出演总务部宣传课的课长,也是冠城的直属上司社美弥子。

 长篇影评

 1 ) 带着“偏见”看每一个人——许知远x王宝强

令人尴尬的“对你好”

在十三邀的采访王宝强的节目里,王宝强虽然是主角,但是采访剧场小人物的片段闲笔,才是最有意思的,这更接近于《广告狂人》里的文学性。

王宝强是“小人物”代言人,从他出道到现在的成功塑造的人物,都是小人物,是来自于社会底层,虽然人物面貌单一,但是性格却复杂丰满的小人物,他与黄渤构建的都市小人物不同,他带有仿佛似从五千年的农业社会走来的小农精神(这里并没有贬义,但实在是想不到用另一个词语来代替,这种狡黠坚韧又有局限性的精神)。

从事业上来说,他无疑是幸运的,他从路人甲,走到了行业顶尖,但是他的幸运,代表了什么,能说明什么,这都好像无从谈起,如何切入,都存在着巨大的质疑。

一个有梦想的农村青年,也去练武,去剧组,也坚持不懈,就真的可以复制他的路线吗?

这是一个巨大的隐含问题,隐在所有画面和话语背后。

《十三邀》不是《艺术人生》,而且时代也不同了,对大洒泪的场面也具有天然的排斥。

采访中的戏剧场面和真正的剧场小人物,我觉得这才是这次采访的精髓,与戏中人相互映照。

不给自己的戏剧人生设定期限的快递小哥。

他会像王宝强一样幸运吗?

主动给自己找镜头,“夸赞”剧组,给许知远夹菜的特型演员大哥。

正因为你在局外,所以看到有些场景你会会心一笑,但是有些 场景你会尴尬的用脚扣地。但是这就是生活,挤破了脑袋,去寻找一个被看见的机会,做一个“机灵”的人。

特约演员和许知远的这个坐次很有意思,许背对着他,他面向着许

有时,我在想,为什么我会看到这些场景这么尴尬呢,因为我害怕,我在他们的身上,看到我。看到了为了争取机会笨拙努力的争取的“我”。那个时候,我也成为了让人“尴尬”的源泉,成为了在别人看来不“体面”的一个人。

做一个真诚的,有尊严的,受人尊敬的人很好,但是有时候生活不给我们这个机会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许和特约演员的站位始终维持着背面和正面
后半句是,笨的像傻瓜

这段尴尬的片段让我想,有时候“我”是许知远,有时候“我”是特约大哥。虽然我不愿意承认,但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我”。

电影真的是如梦似幻的艺术,但如果有一天梦醒了,会留下什么呢?

 2 ) 仁科,小王子

羡慕仁科的生活,奈何没有他的自洽。

他可以居无定所不置一房,那是因为在穷得跟狗似的日子依旧不恐惧。有多少人只能借半梦半醒逃避清醒时的恐惧,而他在清醒时从不恐惧。他早已默默接受一辈子不出一张专辑,这最让我佩服和怀疑,人怎么可能没有一点点企图心呢。

他把个人生命放到四十亿年的维度看,因此生命那么不值一提,那些理性规矩都如此无聊。也因此生命如此珍贵,要尽情去体验真实,去感受筋疲力尽,去走神,去接受生活馈赠,去制造梦幻的极端的感觉(黑天戴墨镜烈日摘墨镜)。我忍不住找借口,那是因为生活给了他礼物,他可以满足自己的新鲜感,而我的生活只有千篇一律死水一潭。或许这只是借口,或许我从不曾真切去感受生活的暗涌。

人和人如此不同,我小时候绞尽脑汁想活着的意义,已经觉得深刻。而仁科想的是全世界暂停一秒和一亿年有什么区别,一千一万年后人都死了吗地球还在吗。

我现在的纠结迷茫痛苦,无非是不想做那个给自己定一千万目标的规则中人,但也不敢去做那颗不完美的苹果。还能怎么办呢,大多数人无非日常遵循规则,偶尔放肆去追寻诗和远方,慰藉苦涩委屈的心灵,或唤醒或假装自己心里的小王子。

除了真实和真诚,通过故事把先锋问题变成日常问题,这或许就是五条人为什么火了。

 3 ) 你可以从底层来 但你面对不了底层

第一次看十三邀是偶然在微博看到了李诞那期,觉得很有意思,就专门去搜来看,这种深陷式的采访好像我是头一次看到,尤其主持人是知识分子。但是这种偏艺术的表达方式让你觉得似真似假,它有它创新的地方,但也会让你怀疑有装逼的嫌疑。无论是主持人还是制作人。直到看了王宝强这期,一开始是冲着他的成长经历来的,他确实成长了,像一个历经风浪后沉稳成熟的成年人,但不全是,你还能看到他朴实软弱的一面。又欣慰又感伤。看到后半段,象山影视城里,王宝强在拍摄自己的电影,许知远客串了一个群演,周围一群真正的群演包围着他,排队领饭的时候一个三十多岁的群演大哥投机性地对着镜头拍了王宝强的马屁,后来吃饭的时候他坐在了许身边,讨好性地给许夹菜,宣传自己的歌。一个生活在自己创建的世界里的人。只是,他的能力有限,创建的世界并不大,一抬眼就能看到自己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汇线。所以他一直跟在许身边,他想有镜头,他不合时宜地拿着手机给导演讲自己的曾经,吹嘘自己的工作。那种尴尬、蔑视与不由自主的厌恶在每个人心里挣扎,节目为了探寻王宝强的龙套经历而专门跟拍几天几夜,但是真正的龙套就在眼前时,又突然那样嫌弃,大哥冲击了每一个人,他在镜头前的样子好像是在说:“我不就是你们想拍的内容吗?怎么真的出现了又无法接受了?”是的,我们往往美化自己的想象与别人的经历,而当真正看到时,当发现现实与自己想的不一样时,会惊愕,会挣扎,会羞愧。但是羞愧没有用,因为羞愧后一样无法接受现实,就像无法放平姿态与那个三十岁的大哥交流,所以只能别扭地记录、展现,像是表达了什么,其实只是在等大家怎么看,然后从中寻找答案。

 4 ) 我還可以再喜歡郝蕾五年。

郝蕾也喜歡木村拓哉,天蠍座的惺惺相惜。

郝蕾要演武則天的話覺得重要的訊息是狄仁傑勸諫的話,「妳沒有資格做女人」。

郝蕾覺得所有的眼淚都是自憐自艾。

郝蕾想翻唱陳淑樺所有的歌。

郝蕾說要更本能,就永遠要保持一份敏感。

郝蕾感謝新的直播行業讓對嚮往名利的人可以不必繞路做演員。

郝蕾覺得被邊緣小众無所謂,主流是什麼挺有所謂。

郝蕾說她的家庭裡她必須是個男孩。

郝蕾討厭「特立獨行」這個詞,講她的矛盾是童年導致的報復性依賴。

還講她爸因為疾病變脆弱矮小聽話才終於變得熟悉時控制不住的潸然淚下,說她必須記得這天。

郝蕾的下一個採訪可能要下一個五年。

我還可以再喜歡她五年。

 5 ) 十三邀第五季|分集评分及最佳单集笔记(致敬罗翔老师)

作为十三邀的老粉,我总结出这个节目的两种打开方式:1、能接受许知远的谈话风格、理解他做节目的初衷,因此对每一次对话都抱有好奇心;2、对许知远无感甚至反感,只是对谈话对象感兴趣,就挑单集来看。我自己属于第一种。所以我的评分是非常个人的、主观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基于这一集能否让我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而不是基于我是否喜欢这一集的嘉宾(当然,如果是完全不感兴趣的嘉宾,我就不看了)。

S5E1: 罗翔【5+分,普法英雄】

S5E2: 五条人【3.5分,和仁科阿茂闲聊瞎逛】

S5E3: 徐皓峰【3.5分,当代武林在哪里】

S5E4: 王宝强【4分,王宝强表现出的扎实和理性状态,让我这个路人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

S5E5: 陈传兴【4分,博学多才的纪录片导演】

S5E6: 胡润【5分,从财富角度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S5E7: 赖声川【5分,舞台,艺术,人生】

【S5E2罗翔】

等待第五季的过程可以说是极其煎熬。原因当然是罗翔老师和五条人,他们是在这与世界隔绝的2020年,我的精神世界的两大饲主。终于在12月25日圣诞节周五的晚上,盼来了第五季第一期罗翔老师的对话。千呼万唤始出来,之前漫长的煎熬等待果然没有被辜负,这期节目信息量巨大,两人聊得畅快淋漓。76出生的许知远和77年出生的罗翔是同龄人,他们有相似的阅读经历和教育背景,能够无障碍地同频交流。

在这里我就简单总结本次对话中的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1:勇气

后期剪辑的时候,节目组把关于勇气的讨论放在片头,我想这正是体现了许知远对罗翔老师这一看法的重视——那就是:人最珍贵的品质,就是勇气。这里讲的勇气不是指怒发冲冠的那种放纵的情绪,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敢于直面罪恶,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在对话中,罗翔老师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勇气。但是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观众来说,他敢于站出来,敢于说话,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勇者,比我们这些躲在屏幕背后的键盘侠可是强太多了。

关键词2:程序正义

罗翔老师所从事的法律工作是非常务实的、直接影响着我们老百姓生活幸福的工作。他反对虚无主义,相信尽管没有现实的乌托邦,但是我们要不懈地追求永恒的公平与正义。因为我们画不出完美的圆,往往是善良的愿望把人们带进人间地狱,所以法律就是在程序中追求一种可接受的正义,一种有瑕疵的正义。我在观看罗翔老师b站视频的弹幕时,最大的感受是大众对于结果正义有着根深蒂固的执念,是大众最难理解的对于法律的误区,也是普法工作最难的地方。

关键词3:消极道德主义

罗老师讲到道德和法律是一元的,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他说积极道德主义,以道德作为惩罚正当化的依据——只要一种行为违背了道德,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地对它进行惩罚。相反,他认为道德是出罪的标准,道德是自律而不是他律。罗翔老师在这方面的论述,令我这样的法盲茅塞顿开,仿佛一束法治之光照进了我这颗荒芜的脑袋。

“法律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法律强调程序正义。民众渴望撇开程序,追求心目中的正义,往往导致非正义。就是行侠仗义,最后导致冤冤相报,酿成最大的灾祸。对规则、法治的意识淡薄,认为只要背后的动机是好的,就够了。看西游记,很疑惑为什么孙悟空后期战斗力越来越low,后来才明白孙悟空是成熟了。他遇到事情先找人,没有关系的妖魔鬼怪的全都打死。”

关键词4:自省

虽然在B站上面有上千万的粉丝,但他有着清醒的自我认识,知道那只是幻象,一个人真正能够影响的人只有身边的和你发生亲密接触的,并且是你愿意在他们身上投入精力的人。(不过至少他深刻地影响了我,所以罗老师,请不要妄自菲薄!)

许:为什么是你?

罗:我想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民众对于公平和正义的渴望,在我的小视频中得到了回应。

我们人人都会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也都知道历史上的赵高、李莲英是口蜜腹剑的奸臣,而邹忌、魏征则是敢于指出不足指出的忠臣。可是轮到我们自己的时候,为什么却依旧这么闭目塞听呢?那些对罗翔老师的攻击和指责,背后的观念都是“批评是恨,吹捧是爱”,那可真是颠倒是非,黑白不分。这个世界中真正会认真批评你的缺点的人,都是最爱你的人:你的父母、老师、领导,对你的批评是为了让你改进。而吹捧你的人,都是对你有所图的人:保险推销员、淘宝客服、以及你的下属。

我几乎看过罗翔老师在B站上的所有视频,包括一些访谈和读书分享的直播。我认为罗翔老师的视频所产生的正面、积极的社会价值不可估量:点出曾经存在的问题、普及每一条刑法修正案背后的思考与意图,让大众看到每一次出现问题,我们的法律工作者在背后进行的积极探索和改正,正是这样才能让大众对我国的法治建设产生巨大的信心。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它是严肃的,沉重的,甚至是悲天悯人的。与之对比,那些吹捧式的所谓正能量则是轻飘飘的、故作慷慨的、虚伪的。

【S5E2 五条人】

迫不及待看完这一期,难免有点失望。对比梁文道在《八分》节目里和五条人畅快的聊天,许知远显然没有找到和五条人对话的最佳的方式。当然,这也很大程度上因为我已经看过超过50多篇五条人的专访和报道,许知远很难在短短一期节目里挖掘出比我所知道的更多的东西。

在这期访谈中阿茂是很市井大哥,许在他身上抓住了他很善于照顾他人,总是很周全的特点。却没有发现他身上的浑然天成的人文关怀,跟他的聊天留于表面,错过了深入开展的核心。阿科天马行空的艺术家,许知远抓住了他身上很飘很不现实的方面,但是却没有深入跟他探讨艺术上的追求,说实话,我感觉许知远非常害怕跟仁科说话,每次仁科充满热情的用真诚的眼睛看着他说话,他总是显得手足无措。

想要更加了解五条人,还是看一看他们以前的专访和纪录片,梁文道马世芳央视纪录片之类的,链接都汇总在我的日记里。

指路: 【五条人】2009-2020专访/摘抄/纪录片考古编年体汇总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茶姐姐治愈花园(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827107804/

//www.douban.com/note/827107804/?dt_dapp=1

 6 ) 许知远诚恳吗

【20210122补充一个回应。】

乐夏后我一直喊,许知远啥时候请五条人去十三邀啊。上个月终于见着了成片。遗憾的,先前五条人向太多的媒体叙述他们的成长轨迹,已经很难有信息是exclusive在十三邀中表达了。但仁科和阿茂还是向许知远表达了极大的热情,大概他们是把许当富有知识的人,至少是采访过他们的最有知识的媒体人。但是许的态度就有些暧昧了,一方面他把仁科阿茂当成一类倾吐欲极强的城郊艺术青年,他们有一定的艺术领域的偏好,但还未建立起坚固的世界观或完整的知识图谱,但偏偏拉着你说不停因为你是他们生活中难得出现的一类可以交流的新鲜人。另一方面,许知远也得直面五条人的红,适当地表现一种媒体采访者的仰视。但他很难撇开自己的社会经验——这样的流行乐队我看多了——直到五条人不按常理出牌(花絮中看到五条人在现场把许知远喊上舞台),他才表现出一些羞赧和慌张。这种羞赧在他采访黑木瞳和吉冈里帆时也有清晰的流露,前者是他的少年性幻想对象,后者代表了标准的受经纪公司规训的日本年轻女艺人的待人接物(和恰到好处的关心与惊叹)。 总之,许知远并没有把五条人当作在智识上可与自己匹配的受访人处理。但他又不得不表现出尊重市场尊重受众情绪的姿态。 如果你同我一样,看了多季十三邀(游),也能体会出来他在对待姜文这批人,对待黑木瞳吉冈里帆这批人,和对待五条人之间幽微的情绪上的不同。在之前采访姜文和冯小刚,乃至王健时候,他体现的身体姿态,话语表情,甚至运镜都是后学末进谦卑对前辈大佬的,他关注的却不是对方的智识,而是对方的阅历与江湖地位。也就是说,当受访者地位比许知远高,对方的粗俗与愚蠢,可以认为是天真。受访者地位比较市民,即使他有文艺的面向,那也只是爱好者的玩票,不成体系。可见,许知远待人的标准是游离的,是模糊不定的,甚至可以说是极其市侩的。 当然,最聪明的是金承志。他丝毫不接许知远的抽象的涉及精神领域的任何问题,装疯卖傻,以露出一口白牙一笑来回应许知远的冒犯式提问。许不禁在视频的内部讨论环节哀叹,没法做这个人物。 ============

20210122补充:

淡淡的天边月
我没看出任何问题。节目最开始都说了,他和五条人没火之前就认识了,说个不好听的,五条人大部分粉丝还没许知远认识的早,人家关系一直都挺好的。到你这里怎么就变成俯视了? 五条人是个很好的乐队,也是我第二季唯一喜欢的一个乐队。我听他们的歌,可以让我最大程度的放松。所以我很喜欢他们,就和这期节目一样。许知远在节目已经提到很多关于世界观,等等抽象问题。你想想平时仁科什么时候主动会说这些?请问刻意的制造看似有“深度”的话题,是五条人想要的吗?
我觉得你会这么想,是因为你潜意识里已经把“许知远形式”摆到了“五条人形式”的上面,所以你觉得许知远没有大谈那些自己舒适区里东西的时候就在向下兼容。我觉得其实五条人和许知远都不在乎。

答复:

1. 片中说,许知远在乐夏前一年(2019年)认识五条人,原话是朋友邀请五条人到上海演出。但片中许知远并未说明他们之间是否熟稔,我也没有看到许知远在2019年到2020年乐夏之间其他任何场合(文字或现场)提到过五条人。目前我没找到证据可以来证明你这句“人家关系一直都挺好的”。他甚至会记忆恍惚以为仁科读过美术类大学。

2. 我在文中已经叙述了片中的场景,仁科提及这些精神生活之后,许知远的态度并不是热衷,我判断是许知远对仁科说的几个人物没有那么熟悉,比如灰野敬二和考里斯马基,他的趣味不在这方面,所以他很难共情,接不上话。

3. 片中有一些许知远和仁科走在村子里的镜头,仁科都是侧身略躬身向许知远说话,而许知远都是正面直向前,脚步不停。而许知远对五条人的评价也颇值得玩味,片子起始,他对五条人的评价是“庶人的自信”(或是“自信的庶人”)。片中,他与阿茂的对话,说自己“特别想当过野孩子的生活”“太正常的青年时期”“你们特别难得”。

4. 我部分承认你说的这个观点有道理,“五条人和许知远都不在乎”。但要补充的是,五条人是五条人的不在乎,许知远是许知远的不在乎。而并不是五条人会丝毫不在乎我在文中点出的许知远这种姿态(如果五条人看成片,如果五条人也看了以前的十三邀,以他们的敏感程度,必然能解读出一些东西)。 五条人的不在乎是他们并不在乎倏然而红会对生活和艺术有实质性的“破坏”,当许知远不断问及这个话题是,仁科配合地说了一个比喻,“内心放烟花”,接着补了一句,“满意了吗”。阿茂在河边回答这个问题时候说,对创作没什么影响,我们的创作来自周遭的生活。

5. 为了回复你,我回看了整个片子,又部分地看了他与陈嘉映和王健的访谈,我更加笃信文中的判断,许知远的身体语言、投入程度、访谈方式,以及摄影师的运镜,都在说明,许知远不认为这是同艺术家的访谈。他没有准备恰当的话题来让五条人解析自己的作品和演出与时代的关系,也没有试图通过更加诚恳的角度和热忱来让五条人表现他们的音乐魅力(只有一场演出的镜头和歌迷夜宵时候的表白)。而王健那次,他有王健音乐上的成长、现场表演、教学等多方面的角度。许知远是真的只把五条人当作爆红的流行偶像在处理。这是对五条人的矮化,也是对仁科磅礴而敏感的内心的隔靴搔痒式传达。

6. 许知远现在的采访经常陷入两种模式,一种是,对成名已久的大家,他反复不断地问受访者对当前人们不重视精神而沉溺于速朽的声光电这种日常的感受,他潜意识里希望受访者传达一种当前礼崩乐坏的感慨。另一种,对迅速蹿红的流行偶像(李诞、罗翔、五条人、金承志等),他预设受访者内心对迅速蹿红的惶恐(文学性地说是一种德不配位的内疚)。这两种模式不断反复重现,说明许知远的知识结构尚处在“冲击-回应”模式盛行的年代,也说明主创团队犯懒。

 短评

看了第一期罗翔老师,所以仅评价第一期。因为我本人也是法学生,所以对罗老师讲的许多点存在共鸣,确实法学界存在故步自封、自诩精英化由来已久,在回应时代课题时常常高冷的缺位,导致法学生也有一种自傲的倾向,这时候罗翔老师所体现的始终自省、清醒与谦卑就尤其难能可贵,他提供的一种接受不完美但始终追求至臻至美的思路也许能让我们的理想主义与现实暂时和解,去相信“我们画不出那个完美的圆,但它是存在的”。

6分钟前
  • Cyclone.
  • 力荐

郝蕾这集太破防了。“老许,我还想说更多细节。”“我们私下聊。”许知远这一句,犹如卫生员及时按住了一个战士向外喷涌的血浆,拢住了理智溃堤后漫出的当年那个小女孩痛苦的灵魂碎片。

7分钟前
  • 書崎
  • 力荐

很多人说法学教授不能流量化,我表示抖音上法律半吊子的普法简直是误导人。不要再让劣币驱逐良币了

10分钟前
  • 彳亍着
  • 推荐

在这里,罗翔老师露出了胆怯的一面,露出了学术的一面,却依旧保持冷静。“在人类所有的美德中,勇敢是最稀缺的。”“一个人真正能影响的人其实很少很少,很多人所谓的被你影响只是片刻的感动,最后还是投入到自己以前的生活。”“我们都认为自己相信的东西代表了未来的方向,后来发现我们相信的东西是如此的边缘。”

14分钟前
  • 湖心亭雪
  • 力荐

还有什么比两个拧巴得的知识份子用长难句聊天更迷人的了呢

17分钟前
  • 跑跑
  • 力荐

当许知远说到我们年轻时相信的东西,觉得这是未来的方向,现在才发现那是一件多么边缘的事情。罗翔沉默了,连续夹了几口菜。有那么几秒空气都凝固了。也许这几秒的沉默才是这个节目最好的注解。

20分钟前
  • 闲人
  • 力荐

仁科,十三邀史上靠许知远最近的嘉宾。

22分钟前
  • 伍玖
  • 力荐

许知远本身的发问一般 但罗翔老师说的太好 尤其是对法治制约权利那一段 包括对司法程序的解释 获益良多五条人这期就显示出了许知远的弊端 仁科和阿茂虽然能聊 但是缺少一些深层次的发问就让五条人变得不知道聊什么好 其实深挖五条人你会发现很有意思的东西 说的不好听 许知远有点装逼了

26分钟前
  • Deafheaven
  • 力荐

罗翔老师对规则法治的那段阐释真好,大众的朴素正义和道德观,其实不利于公共领域的思考。人的有限性这一段感触很深,其实我们都只是在自我表达,而不会对他人有太大的影响,片刻的感动只是观念上的认同。谈论抽象事物的对话,总是令人着迷。

29分钟前
  • 无问西东
  • 力荐

许知远老师能不能匀一点头发给罗老师,不然给我也行

30分钟前
  • 熘熘煤
  • 推荐

我太期待五条人了,看完觉得十三邀刻画的五条人未免过于“普通”,像贾樟柯电影里街上游荡无所事事的人。他们的音乐性是通过观众表达的,而面对一个标准的知识分子,五条人的知识性变成了日常生活的活思乱想和自我学习的野蛮生长。

31分钟前
  • ttttria_yyyy
  • 力荐

郝蕾这期,第一次感受到了许知远的笨拙和温柔。

32分钟前
  • 流浪小狗
  • 力荐

罗翔把这节目带到新的高度,比之前的几个哲学家表述得更直接和真诚

34分钟前
  • 费迪飞
  • 力荐

其实我觉得这节目还是挺危险,不知道有一天会不会被管起来。虽然许老师态度看似和气(甚至有点扭捏猥琐),但是如果按照访谈的文本细节,节目其实充满了对时代的讽刺,批判,甚至谩骂。许到底还是个隐藏的摇滚青年。

38分钟前
  • 河源
  • 还行

好看的。徐皓峰跟他真誠地講了那麼多,許知遠的反應卻是,「釋迦摩尼本來是個導演是吧?」,他完蛋了,沒有慧根,所以看多少書都會痛苦和困惑

39分钟前
  • 林西拿
  • 还行

许知远说自己按部就班,喜欢和羡慕五条人的“打破”,阿茂抱了抱他说他现在也很酷时候;仁科说自己喜欢钢琴,想要一架好的钢琴,却没有考虑要不要有一个房子放它的时候,我的眼泪就控制不住了……自由和有趣的灵魂啊

40分钟前
  • 那。默。
  • 力荐

我们活的那么拧巴 不就是因为心中理想主义的那团火还没有熄灭么

42分钟前
  • 不 一
  • 力荐

罗翔如此通透,又能时刻自省,这种态度令人感佩。罗翔是精英文化的代表,五条人是庶民文化的代表。罗翔是在既有的规则和秩序之下引导民众,五条人则是希图逃开规则,凭借“出神”迎接新鲜感,做出更加自由的音乐,达成更高的成就。两者都是如此有趣的人,罗翔看自己的讲课小视频,也能连刷一个多小时;而五条人为了看起来像知识分子,会在炎炎夏日坚持不脱下那件刚买的西装。都是非常有趣的灵魂啊。这两个人能在2020大火,是网民之福。

47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罗翔这期对谈的内容,如同他的法考讲座一样深入浅出,令人智识愉悦。两个90年代理想主义的遗民,面对新时代技术与规则的变化,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和法学专家,本身却有许多他们深感困惑的事情无法解答,如同道德与法律的争辩一样,许多事情游走在正义与灰色地带本身就难以自洽。两人对谈中多少次的语焉不详、欲言又止,既是对时代更迭背景下的心照不宣,但更多是无可奈何。当法律照进现实,黑色、幽默、悲伤和荒诞似乎更贴近真实生活的原貌。

52分钟前
  • 姜无问
  • 力荐

罗翔太有魅力了,太通透了,而且是那种不装逼不圆滑不露锋芒的君子风范,而不是李诞为代表的小人,那种通透却堕落,唯恐天下不乱浑水摸鱼赚钱混日子。道理说透了大家都明白,人都是有设定的,像苹果设定和华为设定其实是一种设定,有人看透了这个设定于是觉得一切都没有所谓,享乐赚钱搞娱乐,喝酒耍泼人间不值得,还有些人明知人生悲凉有局限,画不出完美的圆,却依旧相信完美的圆存在着。十三邀是个好节目,让我们看见各种各样的人,一打开就想一口气看完的好节目。

57分钟前
  • 王俊俊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