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起手来!

喜剧片大陆2003

主演:郭达,潘长江,刘小微,李明,胡晓光

导演:冯小宁

 剧照

举起手来! 剧照 NO.1举起手来! 剧照 NO.2举起手来! 剧照 NO.3举起手来! 剧照 NO.4举起手来! 剧照 NO.5举起手来! 剧照 NO.6举起手来! 剧照 NO.13举起手来! 剧照 NO.14举起手来! 剧照 NO.15举起手来! 剧照 NO.16举起手来! 剧照 NO.17举起手来! 剧照 NO.18举起手来! 剧照 NO.19举起手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00:36

详细剧情

  我姥姥(刘薇 饰)上学的年代正是闹鬼子的时候,学校里经常有鬼子来抓爱国学生,而被抓走的学生又大多没有回来过。一天,姥姥被鬼子盯上,慌乱之中钻进大木箱被日本鬼子抬上了列车。出站驶入山区时列车遭到游击队员袭击,队长将大木箱子交给一个赶着驴车回村的农夫(郭达 饰),不想就遇到一队 鬼子兵。巧妙地骗过搜查,农夫却被强令带路进入石桥村。进入石桥村,村里老小都加入到解救的队伍中来。不仅如此,村里埋设的地雷、老奶奶喂养的大公鸡、农夫拉车的驴也都让鬼子出尽了洋相、吃尽了苦头,尤其是个“罗圈腿”(潘长江 饰)。经过一天的巧妙周旋,姥姥和农夫配合打回村里的游击队员全歼了鬼子的小分队……

 长篇影评

 1 ) zt:“喜剧化”违背抗战纪念初衷

原文作者自己说:欢迎转载、讨论。我就放心的转贴过来了。

原文作者:吃葡萄不吐核桃皮

原文地址:http://club.news.sohu.com/r-wordplay-556336-0-10-0.html

前言:落后就要挨打,战争并不是人多、聪明就能以一敌十,“喜剧化”的抗战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抗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14年,中国军民的伤亡人数高达3000多万。其实承认我们以前的落后并不可耻。

两三名游击队员就抢劫了鬼子重兵押运的军火列车,举起机关枪朝天上的飞机扫两下就能打下飞机,这些都是最近上演的冯小宁导演的战争喜剧大片《举起手来》里的"喜剧"场景,这些情节都有助于证明冯导"不笑可以退票"的水平,但我不得不说,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胜胜利60周年,以及中国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日子,类似的喜剧化抗战的影片,不但达不到抗战纪念初衷,反而有误导青少年之嫌!

 也许有人认为喜剧就是夸张,谁会去当真呢?但是很"巧合"的是,当我们看电视、电影、小说,看到的最多的却是胜利大捷、全歼和侵略者的不堪一击,是看到英雄人物以一当十、当百,敌人成排成片的倒下,英雄却刀枪不如的巍然屹立,或者赚了几十倍的敌人的命"够本"的倒下。

其实从逻辑、甚至常识上我们已经能发现问题,我军的一颗手榴弹就能爆炸出“蘑菇云”,敌人的大炮也只能打出小坑坑,如果仅仅为了电影电视的视觉效果,这已经说不过去了,因为西方的电影电视作品同样场面宏大,但并没有张冠李戴。

可以发现的是,而与中国影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许多二战影片在展示胜利的同时,更注重展示战争的恐怖、血腥,让人们了解到,每一次的胜利都来之不易,是用不菲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那里,敌人也是顽强的,正义的一方几乎不可能能占到几倍甚至几十倍便宜的。导演更需要说明的是,战争就是战争,不管哪一方胜利都是悲剧。
  
艺术家们强调的是:文学作品里的夸张有它的理由,但让国人不得不注意的是,这种只谈辉煌战果,不提己方损失的不敢正视历史做法甚至弥漫到了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里。

比如对于敌我双方的伤亡却常常语焉不详,比如最常用的语句是,**大捷取得胜利,歼灭敌人**人,但自己一方的伤亡却不提。而战争中其实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己方伤亡的人数与敌方持平,甚至数倍。毕竟以当时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与日军差距太大,何来以一当十,如果日本人都是豆腐渣、纸糊的,何至于大半个中国都沦陷入敌手,几亿中国人沦为亡国奴?

看一段历史回忆录:举个例子,就连鬼子中了“埋伏”(特别强调是埋伏,我军是有备而战)的平型关大捷,敌人伤亡1000人左右,八路军伤亡也约为900人。(因为敌人死不缴械,千余日军全部被击毙,我军伤亡也很严重。据阮受贤回忆,115师约有900人伤亡,《抗战以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一书认为:我团营干部五人负伤,以下近千人伤亡。第5连百名壮士,凯旋时只剩30多人,连长曾贤生壮烈牺牲。战斗极为残酷,独8旅3个团一个补充营5000多人,损失一个团。(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报)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才更加认清,在装备水平不如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八路军首先不是搞短兵相接、硬碰硬的阵地战,而是进行发动人民群众的游击战。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现在我们的青少年们更多耳濡目染的却是一些夸张的文学作品,他们从这些影视甚至历史作品中得到这样的错误印象:鬼子侵略有什么了不起,他们那么笨,咱中国人那么聪明,以一敌十轻容易就把他们打败了,他们甚至还会天真的认为打仗其实很好玩的!

但这不是真实的抗日战争的情况,如果真的这么容易,中国的抗日战争就不会艰苦卓绝的长达8年(如果从1931年开始算,长达14年),中国军民的伤亡人数高达3000多万。

就连我们一直信以为真的地道战、地雷战,其实已经有人指出,很大的夸张成分,据说地雷战中炸死的百姓远远多余日军,地道战也没有那么神奇!(欢迎大家提供资料证明)

对于冯小宁导演其他很多片子,都不错,笔者并不是对他有何过节,包括他拍摄的的战争喜剧大片《举起手来》,的确给老百姓带来久违的笑声,(毕竟在压力特别大的现代社会,要笑越来越难了),但是,如果都抱着对历史不严肃态度,抱着戏说的态度,甚至演变成为不敢正视历史,不敢正视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那么我们是否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历史重演,我们重新“盼望”变成亡国奴,喜剧的去抗争?而那时等待我们的将是战争残酷的流血和惊恐。

需要提醒的是,不敢正视历史的"喜剧化"抗战的后果,很可能造成青少年的"好战"和对战争的"游戏化"心态,这不但不利于青少年认识战争的残酷,而且也不利于让他们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和维护者。

欢迎转贴,讨论,引用。

 2 ) 寄希望于天打雷劈

这部电影从头至尾让人难受的想哭。

从头至尾正义的一方没有任何反抗和努力,反派们一次次受挫只是因为倒霉,那亮闪闪的debuff光环都能透过屏幕照在我脸上。

可是事实上呢,影片里愚蠢笨拙到可怜的日军,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那些村民还来不及用驴屎和猪食招待这些人,就已经在血泊中倒下。

如同那些抗日神剧一般,导演们似乎被胜利蒙了眼睛糊了心智,写出了神雕侠侣的后裔,写出了手撕鬼子,写出了飞刃杀敌,仿佛是日本愣头青一般跑到中国受了十四年的苦难。他们丝毫不顾及,那一页页的历史记载,狰狞的能浸出血来,他们从未侧耳细听,那八十年前传来的哭喊。

胜利的旌旗掩盖不了尸山血海,可是如今影视里呈现的云淡风轻,甚至戏谑恶搞,让人想起某个女明星重新出来工作为丈夫还债,丈夫却事后发文说戏子的钱就是好赚。。。很抱歉,只能想到这个不伦不类的比喻。

百,千,万,亿,数字是冰冷的,轻飘飘的,可堆叠出这串数字的血肉曾经温暖过,尚且还是百年之内的事情,我们还未曾告慰祖宗,有些人便已经忘了。忘记了731黑太阳,忘记了南京和松花江,忘记了胃里填满棉花如同行走的骷髅的军人们。一些人开始跟着喊崖山之后无中国,有人开始拿着直播杆在冤魂碑前大放厥词。。。

反派被雷劈死了,这场悲剧也基本上到了终点。小时候就听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长大后觉得,这种话只是让吃了亏的人安心做老实人,别爬起来反抗骑在他们头上的人罢了。

上帝安拉或者什么别的神从未站在中国人这一边,倘若华夏有那么一个守护神,那么大清朝在打海战前,将一个狮子头丢入海中以求激怒龙王,来摧毁敌方战船的时候,它就应该显灵了;义和团把符咒贴身上以求刀枪不入的时候,它就应该显灵了;慈禧从北京出逃路上求神祷佛的时候,它就应该显灵了。。。断断续续的战火从1840到1945,它何曾出现过?

别再寄希望于天打雷劈了,这世上的恶人,连雷也劈不完。

 3 ) 骂恶搞日本的片子变成政治正确后,阿猫阿狗都来了

我去看了一眼虎口脱险的评论几乎全是好评,恶搞德国就是经典,举起手来恶搞日本就被骂的狗屁不是,还有狗逼腆着逼脸说当初逗得哈哈大笑现在翻脸就开始骂起来。这些脑残们生怕别人不知道抗战打了十四年,打的多艰难。拿喜剧片和纪录片比,把喜剧片当抗日神剧。神剧看多了,似乎骂恶搞日本的片子变成了政治正确,阿猫阿狗都过来凑凑热闹骂两句。这些弱质们有那闲功夫去治治脑残吧,别他娘一天天在那装大尾巴狼了,让人恶心

 4 ) 笑不起来的喜剧

看了《鬼子来了》之后,介绍给同学,说这样的抗日电影很特别,于是她就介绍我看《举起手来》,说是巨搞笑,我怀着无比的期待和好奇看完了,觉得很烂,笑不起来。
把日本人弄得都跟低能儿似的,连个驴都不如,尤其是潘长江演的那个日本兵,说他是刚从精神病院出来我都信。中国人民打了八年仗的对手描写成这样也太低估我们的能力了吧,丑化人家的同时不也在丑化自己么?!
对于电影中的笑料,我看是抖不起来的包袱,陈芝麻烂谷子的段子,没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看喜剧的话,倒不如去看看《冰河世纪》这样的动画片,至少笑得也痛快阿~~~~
这一次,冯小宁让我失望了,后果很严重。。。

 5 ) 随想

堆积了太多的所谓笑点,就变成了闹剧!!
小日本真的有那么呆,那么傻吗?
我们要的自信心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而不是自欺欺人的表现。
举起手来,当今正真举起手的到底是谁?

 6 ) 有多少人认认真真看来这部电影?!

首先说明,其实这电影不是用来搞笑的!!! 没发现被日本人抓起来的村民后面都没出现过吗? 没发现练肌肉的日本兵不断出入一间破房满身大汗吗? 其实真相是村民从鬼子进村一开始就全被杀死了! 男主角被日本人发现后先是当了机枪活靶子后来被活活烧死! 女主角目睹了男主角被虐待并且被日本兵发现后被。。。。。。,然后疯了,妄想了本片发生的一切! 罗圈腿日本兵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耳旁幻听响起了死去村民的“举起手来”的呼喊,战败后悔过希望孙子谢罪(真像电影里那样为什么要谢罪?!)而还有无知的中国人后代傻乎乎地相信了她的姥姥的疯言疯语! 冯小宁,或是为通过电检的严苛,或是商业化的无奈将电影剪接成了现在这样。当看到这一场胡闹版的意淫深受国人喜爱后然后破罐子破摔拍了垃圾的第二部。。。。。 真希望能剪接出一部UNCUT版,或许永远不可能了。。。。。。


我把密码想起来了,哈哈哈

没想到这篇乱写的评论有这么多的支持和反对,感觉人生到达了高潮。

但开篇两个点感觉是对的,电影里除了主角几人之外的村民,只有被日军抓的镜头,之后就只出现了一位老太太,感觉还是细思恐极。这也可能是冯导为了观众最大程度的隐忍了(对比之前的《战争子午线》和《紫日》,两部都有血腥屠杀的镜头)。再进一步,这部电影的基调是喜剧,屠杀之类的,实在是无法加入片中,真是败坏观感。

很多人不断提到这部喜剧电影不真实,恶搞历史。我感觉耳边似乎响起了一个声音:“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你这是要向全国人民谢罪的!”。人类的本质,果然是复读机啊......

再次谢谢大家的评论和阅读!

 短评

哈哈哈,看完真的是笑个不停,虽然有点丑化了日本人,但是看的好爽!

2分钟前
  • 我lu不会飞
  • 推荐

这片为啥评分这么低,单纯来讲确实很好笑啊。

6分钟前
  • 暴富的女孩是我
  • 推荐

真的非常搞笑,笑点很多,但曾经有人说这类以抗日时期为题材将日本人演做白痴其实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想想也是,当年抗战八年,如果日本人都这样那咱们也就不必有那么大的损失,所以尊重历史,还原史实还是必要的。

7分钟前
  • 明天你好
  • 还行

这就是一部喜剧,前面几个热评还和喜剧较真,

9分钟前
  • 小S
  • 力荐

哈哈哈唉,特别搞笑,小时候看了很多遍,恶搞

12分钟前
  • 尹天雪
  • 推荐

潘长江的罗圈腿😂花姑娘=母猪😂最后潘长江骑着鱼雷上岸了😂😂😂

16分钟前
  • 丑小鸭cxy
  • 还行

每次从学校回家的长途大巴上看的就这个片子……无数次。看得我打呕。

20分钟前
  • zing
  • 很差

这部电影,怎么说呢,它大概是我小时候看的几部电影之一。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以及它的剧情和笑点,也是我和我哥的童年的一小部分,比现在尬演流量电影好的多,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吹不黑(=^▽^=)

21分钟前
  • 三更
  • 推荐

不错的一部喜剧,笑点特别多,可能历史上抗日并不是这么轻松这么搞笑,但这毕竟是电影,评论里就不要那么较真了。潘长江的搞笑是认真的

23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力荐

我们能够给《虎口脱险》很高的评价,却对《举起手来》那么刻薄。冯小宁导演的本意就是娱乐娱乐,却被认为不真实不客观,只能说观众想要的太多了。要看严肃题材的大可看冯小宁导演的《战争子午线》、《紫日》以及《黄河绝恋》

26分钟前
  • 鹿鸣
  • 推荐

突然想起这个来。这么低分?印象中这就是满分喜剧片,管他背景干什么。

27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力荐

小时候在班级里老师经常放给我们看,本以为是谍战片,没想到挺好看的,搞笑。

31分钟前
  • 救赎.
  • 力荐

别样的抗日神剧,别样的风采。

33分钟前
  • 花落 思量错
  • 推荐

亲爱的同志, 你好——你发表的关于《举起手来!》的短评,因为 含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管理规定的内容,已被移除。如发表的内容多次被移除将导致账号状态异常,异常账号的评论将不再出现在公共区域。感谢你的理解与支持。

34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纯粹看搞笑。

38分钟前
  • 爱情海
  • 推荐

经典,什么叫搞笑,现在的电影就该好好学学,看一回乐一回,故事不乏味,放在现在来看也依然乐趣十足

43分钟前
  • 八月
  • 力荐

从喜剧片来说它确实很恶搞,从抗战这个角度来说太恶搞和低级趣味了,导致评价也两极分化

45分钟前
  • W之芮
  • 还行

经典喜剧,各种梗到现在都还能用,看的时候还挺心疼潘长江饰演的那个,一心只想回家的日本兵的

48分钟前
  • 你在百花深处
  • 推荐

小时候看的,当时看的很有意思,笑的肚子疼,虽然当时抗战很艰难,但是不管怎样都致敬那些救国的人!

52分钟前
  • 随风的蒲公英
  • 推荐

不一样的抗日神剧,很搞笑

57分钟前
  • shield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