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

爱情片大陆2012

主演:徐可,夏衔

导演:张晓颖,万里

 剧照

咫尺 剧照 NO.1咫尺 剧照 NO.2咫尺 剧照 NO.3咫尺 剧照 NO.4咫尺 剧照 NO.5咫尺 剧照 NO.6咫尺 剧照 NO.13咫尺 剧照 NO.14咫尺 剧照 NO.15咫尺 剧照 NO.16咫尺 剧照 NO.17咫尺 剧照 NO.18咫尺 剧照 NO.19咫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21:04

详细剧情

  小城被茶庄窗前气质优雅的茶艺师吸引,从小城的手机店走到街对面的茶庄是125步的距离,小城想过去表白,却始终无法迈出这125步,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走进茶庄却发现,姑娘却和另一个男子在一起,小城认为自己失恋了,7天后,这个神秘的男子拿着一叠素描来找小城,小城终于知道了真相,可惜美好的初恋已和自己擦肩而过,青春的记忆回荡在街上……

 长篇影评

 1 ) 咫尺天涯

就是跨越了咫尺天涯,却至终没能逃过迷失与堕落的命宿,一如倒塌的柏林墙也消弭不去的疮疤。2.娜塔莎·金斯基演的女天使拉斐尔至为惊艳,比及更添一抹历经沧桑的美,而全片最动人一幕便是在卡西尔唤起老者童年记忆后,拉斐尔俯身倾听与回应他的灵魂。我们的生命因为短暂所以独特而激烈,时间像一团火灼烧我们的激情与欲望。

 2 ) 幸好还有文德斯

卡希尔摸着老头的鼻子讲着他的过去
老头回忆起自己十四岁的时候爱上过一个女孩
他笑得像个小孩子

卡尔维诺说,总有一天,自己认识的人中间,死去的会比活着的还要多。到那个时候,再也没有人会帮你一起回忆你的过去。

幸好还有文德斯

 3 ) 无意义的碎片

柏林啊…柏林。

很喜欢影片一开始的镜头。天使在云端,底下是二十世纪柏林三十年光阴变迁如浮光幻影奔流而去。我们对时间无能为力,我们无法改变任何事情,无法选择时代,也许无法选择命运,我们只能体验。

而天使们是静观者。他看到黑白的印象,“素描”;依稀记得康德在第三批判里写,素描较之油画更美,因为素描只包含优美的结构,却不包含感官的刺激,即色彩;感官的——人间的,彩色的。天使的世界没有色彩,所以得与彼岸相连。而天使是此岸与彼岸间的Beobachter, “Boter”, 悬置其中,不属于此岸,或许同样不属于彼岸;而如果抛开宗教的视角,就同时让人想到了“审美静观状态”。

《柏林苍穹下》里,Damiel走入人间,得到了爱和幸福;这部电影里,Cassiel不再满足于Beobachten,跌到人间,却是一片孤独和迷茫。

为什么?如果做纯粹个人的解读:Damiel选择成为人时,他已怀抱着爱的信念;但Cassiel,孤独的天使,他来寻求的是体验。而人类的世界如此短暂、纷杂、琐碎,他没有信念,只能扎进陆离幻影。

我们受困于时间…我们可以决定什么吗?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大部分人被涌流裹挟,无暇反思,一生仿佛轻飘飘逐水而逝,直到生命的尽头回望此生。“死亡是沉重的”。死亡给予生命重量。

 4 ) 观影随笔。

2022.8.12,百丽宫电影展,广州天盈广场,还和瓜西出来逛了一下。

相似的手法,不同的创作背景,诞生了两部截然相反的作品。这次的观影不止一点失望,比看《柏林苍穹下》还要难受,这次我都不能用没在大荧幕看的理由安慰自己。除了开头的,接近2个半小时片场的影片,剩下的内动都像是由同名角色饰演的故事拼凑而成,又冗长又乏味,节奏是断层的,角色在里面的行为没有动机,前后找不到逻辑,卡尔好多行为我都没办法理解,哪怕我是提前看了简介才进去的。故事里的人物像是被强行串联,最后汇成一起,从小失散的兄妹,抢匪天使,马戏团一伙,最后居然还能一起呆在船上,是够离谱的。

角色莫名的英语德语混讲,正如电影像是欧洲文艺片中塞进了违和的好莱坞喜剧和动作元素,也好似威廉达福的角色,违和得不知道是天使还是凡人,处处捣乱,最后结局吊威亚救人牺牲,就像是梅姨的死,没有氛围的铺垫,牺牲时内心毫无波澜,死后到时由念了一大段对白。

想了想,两部作品更大的区别,是天使的戏份被削减后,天使这个角色意义不明了,原本讨论天使的内心挣扎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在一旁碎碎念,天使像是被简单概念化成角落里的隐形人,没了前作为爱决心落入凡尘的灵魂。看完唯一记住,还是娜塔莎金斯基,她的美再次触动我的心灵,她的声音抚慰着我的灵魂,让我还能坐在座位上,没有和隔壁大哥一样跑了。

 5 ) 再一次短评不够写

来电影院见这么多的老朋友,想来文德斯此时已功成名就,谁都被他薅过来了,隐隐构成了某种文德斯的电影宇宙。由此想便越发喜欢和越觉得回味动人,即使这电影看起来不如《柏林苍穹下》,太杂碎了些。但想想见到了老去的公路之王,看来他成为了鲍嘉,见他年老真是快心痛不已,又觉得时间下这种面貌的再现又十分动人。(想起来了,这部续集就像《歧路》,觉得文德斯混乱了。)还有Lou Reed,说来有缘,前不久还在寻思他那Berlin专辑和这个柏林的联系。Cassiel黑白如此优雅,到彩色笑容快过多,但有一位很喜欢的威廉达福似乎扮演一个dark angel/dark rider来中和他,他面额上的那个字“death”。倒娜塔莎有些装饰单调了。像迈克·李一样,文德斯最终把剧情都汇在了一起,反倒没如此有趣了。很想看看他的笔记。//他用曾经的一段二战史,司机,分离的家庭——似乎对应东西柏林(终于现在才想到了),将他们勾连在一起。Cassiel的笑容过多,但笑容还是很感人的,他頗有些年老的面孔,大概是经得住特写的,只是不如他在《柏林苍穹下》里那般如形而上痛苦而动人。文德斯让这位天使的遭遇还是蛮有趣的,他要来体验人的另一面,又好像有某种预定论——用黑天使来表现,他注定死亡。似乎文德斯在解释人更加自我了,更加没有精神感了。——所以很想看看文德斯自己怎么谈这部创作,也觉得他有些混乱了。

记得有一段在博物馆看画,倒底切到了纳粹时空,很妙啊。

(明明昨晚快3点才睡,今天竟状态这么好。看完20点的还觉得可以再来一场。可能觉得还是很好的惊喜。——还是很喜欢文德斯,像朋友一样,看他的电影总会感到他所说的“电影是温暖的媒介”,连《柏林苍穹下》也是温暖的。——还有一幕觉得很妙,便是在机场西方盗移军火库,马戏团的表演与剧情融合在一起,真好啊,好像构成了几重说不上来的东西的融合。

也喜欢听戈达尔、文德斯练台词了,倒也不是奔着懂去的,只是就像与朋友交流一样,能听几句是几句。但这旁白的功力似乎还是不如汉德克好呢。

但还是觉得司机的一段莫名有些感人,慢慢地,到最后,你看出原来“善”是一刹那的,像《金蔷薇》里的那位男主角埋藏了一辈子的东西,在回忆中揭晓,天使和他的笑,(扯开来看不比《辛德勒的名单》更迷人些么?),即使我也没完全厘清为何当时母女二人不走。

但还是觉得文德斯做的不够,可惜了。似乎他放弃了精神的困境。

不过娄里是70年代写的《Berlin》原来90年代去了柏林啊?最后还以为是老李的曲子,结果却是Nick Cave。

公路之王为什么要死去呢?末尾的话我好像走神了…

威廉达福托住齿轮那段也很喜欢,他说Cassiel就是他那钟表齿轮,倒不是很理解。总之觉得文德斯混乱了。以及为何后面还要拍《天使之城》呢?

不喜欢末尾的点题,又是天涯、又是咫尺,觉得文德斯特有的那种德国人的形而上丢失了。黑白的优雅与精神性也丢失了。

什么时候可以在大银幕上见见《公路之王》,听听歌,见见那时候的吕迪格。也想再看看《逍遥骑士》,准确是想听听歌。想来看电影想梦想还是要有的,说不定就要实现了,只是并非总是完美的,都有遗憾。

又到12点了,为了去一趟影城,硬塞一部都不怎么想看的电影,只希望好运了。

(原来那是《美丽人生》里的猜谜军官,难怪记得见过~)

 6 ) 人世的喧嚣……

当卡西尔死去时不知道为什么我真的很伤心,哭得淅沥哗啦。也许天使不应该死,但他一直过着潦倒的生活,和丹尼尔的区别是他没有爱情,他曾经想回复天使的身份。在感觉或者说是懂得自身重量的时候死去,参与的过程实在太疼痛。

20220812文德斯世界的尽头,重看。

开头太惊艳了,此外在大屏幕第一次看到了Lou reed,啊他刚走不久。

 短评

两部皆资料馆胶片。但比之于第一部更为惊叹。第一部的冗长(主要是马戏团肉体看不下去)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堕入凡尘的迷茫与找寻。维姆文德斯的天使没有品尝过人间的滋味,而是枝裕和《下一站天国》的天使都是受尽人生的幽灵。多么有趣哇。

10分钟前
  • 杨多荤
  • 力荐

#2022文德斯影展深圳站#柏林苍穹下的续集,连看真的是妙极。命运是一本摊开的书,时间到底是什么,是你踏入的那条河流。投身于生活之中,投身于罪恶之中 投身于谎言,欺骗,伤害,投身于时间之中。我们是时间的创造者、谋杀者和受害者。和上一部组成了虚与实、入世与出世、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完美映照,看完甚至觉得只看柏林苍穹是不完整的,因为入世并不是目的,像悉达多那样,踏入生活的河流并再度抽离,将苦难和绝望具象再抽象,才是完整的旅途。结尾太棒了,天使是传递爱的信使,重要的是我是你是我们每一个人。我想不到比这个更浪漫的结尾了,远航的船载着所有人,轻盈地托住了所有立意。@深圳bc

13分钟前
  • 艾栗子
  • 力荐

其实是《柏林苍穹下》的续集,一部稍显冗长的作品。这一部的剧情感觉复杂一些,不过影片缺乏有机的粘合力,主题上与前作也有不同,表达的是天使在确认自我后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风格更自由轻松,整部作品属于轻量级。P.S. 上集有Nick Cave,这集则是Lou Reed出来客串一把。

18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数梦的字幕真是垃圾。这什么大乱炖……配乐诗朗诵插入蹩脚剧情混乱类型和明星打酱油是吗,感觉到后面编剧已经放手了,但是蠢的地方都还比较可爱(看到达福和法尔克还是蛮高兴的)。达福这角色纯粹是来泡卡西奥的吧,不拐上床很难收场。@ SZBC文德斯影展

20分钟前
  • Virgil
  • 还行

是这几天看的文德斯中最通俗的一部,后半部融合了好莱坞元素,照顾观众了(全场甚至有共同笑点),但牺牲了整体美学。还是很喜欢,一个战后浮士德的改写,天使变成人类,和上部的纯粹感受生活/爱不同,他也会堕落,但这也是游历人间的一部分。威廉达福扮演着靡菲斯特的角色,他观察、引诱,在必要时刻拨动时钟,促成了卡西奥作为人类的死亡和天使的新生。天使游历的价值在于证明爱的可行性,时间、记忆,通过人与人间的共同情感留存。这正是后现代社会需要的。全片最爱场景:卡西奥靠着老人回顾他的一生,一切时间碎片都有了价值。

23分钟前
  • symore
  • 推荐

没想到与《柏林》类型如此不同,虽然故事和叙事方式上一脉相承,却是个有趣的喜剧片。《柏林》中两个天使里,就觉得卡希尔是比较严肃冷静的那个,代表一种理性对应冈茨的悲悯浪漫主义。结果这次意外退休竟然充满欢乐。大概是全球化最甜美的尾巴了。威廉达福那一弩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好心疼啊。

28分钟前
  • cassetteman
  • 推荐

昨晚看的,2017-8-8,从开头的镜头就是牛逼。果然是和《柏林苍穹下》一脉相承。尤其看完《战狼2》后,更发觉这是佳片了!天使爱人类,即便看到人类世界如此龌龊黑暗,仍愿意为了人类牺牲自己。比戈达尔容易看懂多了。140分钟不觉长。散场时开始下大暴风雨。中国电影资料馆小西天店1号厅。2019-6-15 小西天二刷 文德斯电影回顾 数字版应是 更喜欢这部了 落在地上和我们更贴近 也因为和柏林苍穹下的剧情串起来了而结局更令人心痛 但有些地方还是不太懂比如威廉达福为什么人类天使都能联通还不放过卡西尔以及最后牺牲那一下子有什么用 喜欢原名 观众约六七成 散场前面区域又因为屏摄还是什么的嗷嗷起来了

32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推荐

作為《柏林蒼穹下》之一續作,《咫尺天涯》的台詞和拍攝手法仍高度詩意,延承了極強的文學性。不同處是《咫尺天涯》在情節上加入了美國因素,在拍攝手法上亦部分借鑑了美式通俗劇的典型形式,以處理柏林牆倒塌後柏林的全新社會狀況和心態,例如以托尼·貝克爾家庭為代表的分離家族的重建。2022年7月29日19:30於百麗宮天環巨幕廳,“直到世界盡頭:文德斯電影回顧展”場次乙。2021年秋張慧瑜“影視文化與批評”課贈DVD。

36分钟前
  • Bork
  • 推荐

竟是《柏林苍穹下》的续集,前一半延续了风格,后一半突然变成了柏林犯罪团伙厮杀片。角色有一点多,比如我真的没看懂威廉达福是干啥的?当然,那种“天使变为凡人后会是感情最细腻敏感的那一种,因为他们再也听不到别人的思想”以及“没有爱生活的意义在哪里”的感觉,真的很好啊...

3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75/100 不那么值得被拍出来的续集,太想与《柏林苍穹下》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映照(几乎像是犯了近十年各商业ip重启续集的各种臭毛病),以及太沉溺于满足文德斯对美式冒险类型片的迷恋了(又是美国电影对他的负面影响)。但仍然,比较认真地研究了天使下凡和墙倒塌的后续,部分像是相对轻盈的“个人柏林文化生活史”,试图捕捉五年多时间以来城市生活和政治气候等方面在墙倒前后的变化,以及历史在当代的遗留问题。卡西尔的角色身上带有“拉扎罗式的圣愚”,在现代浮世人潮和不可逆的时间洪流之中仍能让人非常心疼,而达福那个角色更神秘,同时带有撒旦和时间命运本体的意味。接近结尾与Peter Falk一起的偷盗部分再现了文德斯对电影本体作用的反复强调和《直到世界尽头》里旅程终点重聚、庆祝的气氛,如果电影能想办法提前结束就好了。@武汉百美汇

44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柏林苍穹下]续篇,1993戛纳评审团大奖。1.终于,另一位天使也体验了下凡成人的滋味,只是,跨越了咫尺天涯,却至终没能逃过迷失与堕落的命宿,一如倒塌的柏林墙也消弭不去的疮疤。2.娜塔莎·金斯基演的女天使拉斐尔至为惊艳,比及[德州巴黎]更添一抹历经沧桑的美,而全片最动人一幕便是在卡西尔唤起老者童年记忆后,拉斐尔俯身倾听与回应他的灵魂。3.威廉·达福饰演的堕落天使亦正亦邪,不断念叨着关于时间的哲思,永恒难解的谜题呵。4.英法意德俄语轮转,剧中人却似超越了语言的鸿沟,自如沟通,英德混合的句子真是奇妙的存在。5.卡西尔倾听戈尔巴乔夫真人俄语思索,确为亮点。6.Lou Reed音乐会,又见文德斯对摇滚的痴狂。7.轮船上摇移过所有人的后拉长镜头,直至圈出收尾。8.我们不是信息,我们是使者 | 我像往常一样寻找,什么也没找到。(9.0/10)

4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we are messengers,not message.天使是爱,是灵魂的关照,人类需要救赎只能靠自心,天使就在心中。一如既往的wim wenders ,经典的哲思,诗意的灵魂。

50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直到世界尽头】回顾展。避开了《柏林苍穹下》,反而觉得《咫尺天涯》美得更加动人心魄。相比前者,后者的童话性质来得更纯粹,爱的客体不再拥有姓名,而是所有、全部。只是这大爱似乎又与背后对于德国国民性精神危机的忧心忡忡有些许矛盾:调用好莱坞式类型元素最后又刻意逆反观众心理,难言文德斯对于美国文化复杂的心态;用纳粹产权下的胶片点燃走私录像带和军火,也是其用最浪漫最决绝的方式向德国近现代悲剧的告别。其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文本,放置于一,天使的牺牲是否只意味着无暇的脸庞上一行热泪?

55分钟前
  • Aloysha
  • 推荐

2022.7.30 尽管不是先看“柏林苍穹下”,但一点也不妨碍这一次大银幕重温。天使永远都是天使,你永远可以看到他们眼中的光芒。

60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哇真的好神奇,《柏林苍穹下》和《直到世界尽头》的混合体,是德国与美国文化出人意料的嫁接,实际上也是前者的进一步深化:如果说1987年柏林墙倒塌还是一个梦想,1993年的文德斯则面临更加实际和迫切的社会重组和混乱:色情和暴力需要毁灭,分离的家庭需要重建,胶片是爆炸的引信也是时间的媒介。甘茨义无反顾前往世俗人间去爱,山德尔则不仅要学习生活,更要进一步选择塔科夫斯基式的牺牲。彩色的人间并不十分美好,黑白的世界又过于寡淡,正因如此,我们必以人的目光观察,也要以天使的身躯行为。

1小时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咫尺天涯》与其说是前作《柏林苍穹下》的续集,倒不如说是更独立的作品。虽然《咫尺天涯》延续了前作的设定(杂糅超现实主义元素的现实主义叙事,以天使的视角连接起了德国的当下和她那段带着伤痕的历史),一样有文德斯所关注的“时间”母题,但二者的美学表达还是挺不同的。我个人觉得这部片的对白深度就不如前作——毕竟这次汉德克没有参与编剧——但在画面上却有更好的表达。比如片中有个我很喜欢的场景似乎也是整部片剧情高度浓缩的象征:墙上挂着马克斯·贝克曼的画作,镜头反打,我们看到了凝视着画作的手表叔啊不卡西欧,他不由自主地摆出一副蒙克《呐喊》的姿势,接着表叔的脸、脖子、身子在扭曲,画作在旋转,直到表叔倒地。

1小时前
  • Galois
  • 力荐

看之前没做功课,但是第一个镜头似乎就暗示了与《柏林苍穹下》的关系,很多镜头设计得很有意思,杂技和人性的善是好看的一部分,还糅合了一些哲学与宗教的元素,还有幽默风趣的一面,结局略显仓促,但也算是完结了,天使到人间一游。

1小时前
  • 幻影刺客
  • 推荐

#维姆文德斯电影回顾展# 你看不见我,你以为我远在天涯,其实我近在咫尺。我们是信使,在暗处观察世界,也用另一种身份感受生活。初入人世,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一时误入歧途并不至于人生无望,只要内心向善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依旧可以发光。

1小时前
  • AlanX
  • 推荐

你以為很遠其實很近,你以為很複雜其實很簡單,你以為咫尺天涯,但卻相差甚遠.天使易作,人難當啊!

1小时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没有了柏林苍穹下的神韵,东西德统一后也只是多了更多的混乱,前边天使视角和摄影上的亮点还有一些,但后边威廉达福出现后多了好莱坞类型片的尝试更娱乐化了,几个上部主角也沦为客串。资料馆胶片版。

1小时前
  • seabisuit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