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016)

剧情片法国2016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罗兰·拉斐特,安妮·康斯金尼,夏尔·贝尔林,维尔日妮·埃菲拉,朱迪思·马格里,克里斯蒂安·贝克尔,乔纳斯·布洛凯,爱丽丝·伊萨,维玛拉·庞斯,阿蒂尔·马泽,卢卡斯·普莱瑟

导演:保罗·范霍文

播放地址

 剧照

她(2016) 剧照 NO.1她(2016) 剧照 NO.2她(2016) 剧照 NO.3她(2016) 剧照 NO.4她(2016) 剧照 NO.5她(2016) 剧照 NO.6她(2016) 剧照 NO.13她(2016) 剧照 NO.14她(2016) 剧照 NO.15她(2016) 剧照 NO.16她(2016) 剧照 NO.17她(2016) 剧照 NO.18她(2016) 剧照 NO.19她(201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8:49

详细剧情

  米歇尔(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饰)是一家游戏公司的老板,在同事和朋友们眼中,她为人冷淡疏离,行事雷厉风行,是一个无坚不摧的女人。可是,就在某一天晚上,米歇尔被闯入家中的蒙面暴徒强暴了。  米歇尔没有报警,因为她的父亲曾是臭名昭著的连环杀人犯,而作为他的女儿,米歇尔再也不想和警方和媒体打交道了,她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查出事件的真相。米歇尔要解决的麻烦还有很多,她的儿子娶了一个咄咄逼人的女人,她的母亲即将嫁给一个比她年纪还要小的男人,她的前夫有了新的约会对象,而她正在和她最好的朋友的丈夫偷情。某一日,暴徒再度潜入了米歇尔家中,这一次,米歇尔看清了他的面貌。

 长篇影评

 1 ) 提刀四顾,游刃有余

房子住得大没关系,可以上望远镜打飞机。
紧不紧致不知道,反正经常有少女的神态和娇哼。
游戏做得丑,但可以赚钱把衣服穿得漂亮。
公司小伙提起裤子就敢要钱,凭这脸皮就不忍开除。
闺蜜老公射程有限,办公室纸篓精确拦截。
你真的想听?听好:老娘玩你玩腻了。
隔壁老王城会玩,然而单边主义不能原谅。
鼻涕虫儿子人穷志短,灌点酒就可以带着去约炮,给点油水就敢杀人。
前夫这种蠢萌生物,训练得再好也会偷偷吃屎。
心情不好就拿牙签戳他的爱屎,心情好了甩根骨头他还不得颠颠地接着。
妈没脸没皮了,可以把她骂死;爸蠢蠢欲动了,可以把他吓死。
杀了你老公你还得谢我,睡了你老公你还得跟我睡。

——“你脚怎么了?”
——”你手怎么了?“


 2 ) 这明明就是一部喜剧和独身女人修炼成精手册

说是拍《本能》的导演,我以为是悬疑惊悚片。然而我太naive了,猜到了开头,猜不到结尾——这就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喜剧片嘛。

开场一片黑,只听见声音,女主就被变态破窗而入,袭击并强奸了。然而,耳边响起的是欢快的交响曲,猫儿在旁边瞪着眼睛,完全无动于衷。之后,女主在回忆当时被强奸的一幕时,还对猫儿自言自语说,“就算不抠出歹徒的眼睛,也好歹上去挠两下”,然而,猫儿什么也没做。
这里,我真的笑了。

女主前夫找女朋友。她还吃醋,在紧张调查自己被强奸案时,还到处给前夫使绊。说到,瑜伽教练(前夫新女友)也可以读懂波伏瓦的《第二性》和女主掏出女朋友的照片要自己公司给自己查案的小哥看,问是不是漂亮时,至此,我完全抛弃了进入电影院时,体认的,恐怖片,标签。

当邻居的老婆说自己从宗教中寻找慰藉时,我笑了。天啊,这个披着狂热信仰的人,会不会一开始就知道老公的变态,或者她就是饱受摧残的受害者之一呢?然后全篇最亮的一句,划破长空,“谢谢你满足了他的需要。”然后我终于是明白了。可能邻居是性无能,只有在那样特定的强奸的场景下,才能获得快感,然后恰巧,女主最后还能真的被邻居假扮的歹徒吸引。虽然她老婆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然而,女主明白呀。

所以,女主这么彪悍,真的因为她也蛮变态的,感同身受吧(帮自己的杀了28个人的爹爹烧屋子,不受伤害,才怪。)。舆论说当时她帮她爹杀了28个人来着(虽然她没干),估计她从小到大,经历了很多苦,至少长期定时被上电视(她无助而裸体的照片)。她就这么冷漠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地过去了。实际上,她是杀人狂魔么?我觉得不是啊,有只小鸟撞到她家窗户,又被她的猫儿咬了,她还打电话给兽医求救,她不是冷血的杀人狂魔,绝对不是。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冷静地处理这些应接不暇的奇葩事。有一篇影评写得十分到位,“她就是面对以及撕破一切的道德和恐惧,摆脱受害者的求助心理(虽然中间她有提到过两次,自己也是父亲杀人案的受害者,以及自己被拍了一张给人误导的照片,然后让自己幼年的生活陷入混乱中,实际上,她对父亲的虐杀案是一无所知的。)。她坦然地摆脱过往(不见父亲、承认自己父亲是杀人犯、自己被强奸),彻底地告别焦虑,从而拥有绝对的意志力和自我修复力。”

看来,要想一个人过,要坚强、要自由,真的不容易。至少,要付出自己要绝对无坚不摧到可以处理任何事物的代价。能手撕变态,辨识有没有割包皮的小鸡鸡,根本不理会道德的评判,最后到可能要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了。


除了各种搞笑情节,我最喜欢的是,女主彪悍的不按常理出牌,电影处处都是包袱,回味无穷。

1,她完全不信任警察,自己被强奸了这么大事,她居然不报警,自己去医院检查,然后召集好朋友,特别和颜悦色地,跟大家宣布,宣布完了,还要自己若无其事地点菜,留下满脸懵逼的好朋友们。
2,女主被强奸了,不报警,但是把自己家里的锁都换了,然后去买了防狼喷雾和斧头。在发现有人尾随以后,她第一反应不是逃跑,而是绕到自己家后门,然后靠近尾随车,迅速敲破玻璃、喷防狼喷雾(结果发现,悲剧的是自己的前夫)。
3,明明是前夫了,还要干涉人家找女博士当女朋友(受了一万点伤害啊,人家只是读了《第二性》而已)。而且,要敲黑板的是,明明是她自己被强奸了,她还有闲情逸致、若无其事地去找前夫女友示威!最后尴尬到,请人家到家里圣诞party,却给人家吃牙签。
4,她一直在调查是谁强奸自己,不断回忆。但是回忆中夹杂自己的脑洞,中间还想到自己砸死了歹徒,嘴角带着得意的笑,好像获得比赛胜利的小孩。(实际上,她是一个刚刚被强奸、随时被歹徒发短信骚扰、在路上吃饭还被路人大妈当做是杀人狂徒女儿而泼饭的女人。)
5,女主和最好朋友的老公上床,据她说就是时间对了,喜欢上床的感觉。然后,到了明明她已经跟外遇对象一刀两断不再做床伴的情况下,居然自己跑去跟好朋友承认。最狗血的是,好朋友后来原谅了她,还要搬过来跟她一起住。(法国人的脑洞,我们地上人不能理解,这又发展成了百合大法好)
6,以及,这个故事简直又刷新了我对强奸和复仇故事的三观。真是难以想象,女主被强奸了,中途还去为了找出强奸犯、确认强奸犯的身份,居然去色诱/自慰他。到最后,她居然超级享受被强奸的快感,从色诱到了主动勾引的程度。不算成功与否,她居然被动/主动地被同一个变态强奸了3次。尤其是,这个邻居变态到,只要女主不反抗,他就不能成功。然后女主在第二次主动送上门被强奸时,本来装死,说“来吧”,发现邻居不行,就开始反抗,激发人家的性欲。
7,女主在从庆功party回来的车上,居然主动告诉邻居,“我要去告发你”,然后自己一个人走回家,等着邻居来袭击她。应该那时候她没想象到她儿子回来敲死邻居,难道她还当时在车上激怒这个邻居是为了再来被强奸一次?
8,她妈妈中风快挂的时候,她还在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然后还要换台,估计她妈妈给她气的血压升高,真的死了。搞笑的是,她真的在抢救她妈时,满脸懵逼地换了新闻频道。
9,她都有点愧疚要去看她爹了(这里看出,女主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冷血)。结果她爹不知是不是没脸见她,在知道她要来的即刻,自杀了。本来,换一个正常人,觉得妈妈的临终遗言没达到,爸爸也被自己的行动间接逼死,不鬼哭狼嚎一番,也会唉声叹气下,至少有点反应吧。结果女主跑去她爸尸体跟前,贴着爹爹发白发青的尸体,有点得意地说,“你看,我来就可以把你杀死。” 真的是,满脸骄傲。
10,还有就是她妈妈已经挂了,被火化了。然后一家人一起去撒骨灰,本来应该超级哀伤的场面,却因为女主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非要揭穿儿子帮别人喜当爹的事实,搞得乱七八糟。女主气炸裂以后,直接就把妈妈的骨灰倒在路边了。前一秒,她还在说上次跟妈妈一起来这里野餐,妈妈做的牛肉搞得自己一直放屁。此时电影院中,也是一篇笑声。把如此悲伤的事情搞得这么黑色幽默,也真是无所畏惧了。至此,我也相信,像女主这么彪悍的人,手撕几个变态,绰绰有余。
11,以及,女主不变态?她为了确定邻居是不是就是那个侵犯自己的歹徒,居然,拿着望远镜,对着自己的邻居在 自慰。然后,她还能回忆起,侵犯自己的歹徒是割过包皮的犹太人!

这样的真犀利,也真是不按常理出牌、打人个措手不及,谁能受得了。感觉如果不是女主演技太出色,片子分分钟会沦为对于法国变态的群嘲。

所以,女主是在用生命/演技在告诉我们:生活这点小事,你不觉得有什么,真的就没有什么了。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反而一切都解脱了。

 3 ) 现代人的悲欢

现在似乎恍然明白了一些,影片《她》的台柱子伊莎贝尔·于佩尔之所以说这部电影非常具有现代性(原词是“contemporary”),其实是因为本片的“观感”优于电影文本本身。抛开别的不谈,《她》属于那一类即便笔记本屏幕上也可以一样看得津津有味的“现代人”电影。紧凑的情节,潇洒的节奏,当然还有 Isabelle 本人非常耐看的脸,以及内容本身的话题性,都是这部电影非常“抓人”的地方。在一个周末的夜晚,用这样一部几乎可以用惊悚片来归类的电影打发时间,不会是一个多差的选择。

都是些轻佻的玩笑话。不过在真正“批判一番”前还得重复一遍,(虽然已是路人皆知的事实),Isabelle 对于这部影片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从放映后的问答环节就可以清楚看出,女主演比导演还要有地位,两百多名影迷观众前是如此,那么在片场里只会更甚。有一个问题问到保罗·范霍文,你在拍摄过程中是怎样把自己对角色的想法传达给 Isabelle 的,七十八岁的老人家也很坦诚,毕竟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了,说其实关于角色本身他没有和 Isabelle 交流哪怕一句话。(可以想象此时那么见过世面的伦敦人还是一片愕然)。两位嘉宾最终还是巧舌如簧地把话圆回来了,譬如 Isabelle 就说,Michele 这个角色从始至终都带着某种模糊性(“obscure”),你不太能读得懂她每次行动背后的动机,但也正因为这种模糊,才让你慢慢觉得开始懂她,了解她,甚至开始为她的立场辩护。其实是很有道理的说法,我认同《她》的现代性正是通过角色和剧情发展的“非预设性”来表现的。或许正因为如此,保罗也不用在拍摄的时候跟 Isabelle 交代太多。

现代人的一大特征就是需要担当多种角色,并且在它们中间不停转换。和今年另一部着眼于现代女性的电影《托尼·厄尔德曼》不同,(那里的 Ines 仅被职场一项就折腾得焦头烂额了),《她》中的 Michele 无疑是更加“成功”的那一类——当然这里的“成功”并不是各种光鲜的外表。影片是由“受害者”这个标签串成的,刻画了米歇尔身为女儿,女人,情人,母亲,还有老板等等这些角色在受到攻击时是怎样应对的。她的反应其实很 Isabelle Huppert,有种固执,又有点神经质,但终究是随欲随心的,概括起来就是一种看上去不按常理出牌但又完全出自初心的我行我素。Isabelle 本人说 Michele 这个角色超出了我们对“女权”的传统定义,实际上是这样,在电影文本中对“传统家庭妇女”追求思想独立行为自由的刻画早就被视为“老掉牙”的今天,我们在《她》里面看到的 Michele,她身上的理智,坚毅,决断,以及背后隐抑的柔弱,仔细推敲起来其实和性别没有多大关系。但吊诡的是,大部分她所面对的不幸,却和整个社会的“男权思维”和“男权现象”密切相关。

这一点其实贯穿了影片始终。不管是“蒙面邻居”三番五次尝试对其性侵,还是公司里男同事和下属在背后对她的“物化”,都是(至少是在影片里刻画的那个)当代社会对女性角色定位的生动反映。是的,我们不再去探讨女性是否应当依附男权,是否应当经济独立,是否去追求性解放,但在这个“消费至上”的文化里,女人的身体以及背后所代表的东西其实从未改变。从这个角度看Michele,我们应当能嗅出几分“现代性”。她在应对这些事件中务实的处理方式其实并不意外,而也正是这些务实和尊重自己想法和欲望的态度,为所谓“现代女性”应该如何定位提供了新的可能。至于孰好孰坏,那就留给观者去体味了。

电影的名字是 Elle,法语中的她,她们,没有直接起名叫 Michele,想必导演想要借此把 Michele 和 Isabelle 身上的特质推广到更多人身上。看完电影后,我依然怀疑这是不是徒劳。Michele 身上让人难以忽视的距离感便是明证,这部电影拿不到好莱坞任何资金便是明证,没有哪个美国女演员敢出演这个极富挑战的角色便是明证——我们还是身处在这样一个保守的社会里。好吧,退一步说,这部讲“现代人”和“现代性”的电影其实也没用非常高明的技巧和缜密的构思来打动观众,更别说上述这些也许本是莫须有的条条框框和大道理了。留在我们脑海中的,除了那几个惊悚的挑逗的瞬间,稍纵即逝的新鲜感,片中眼花却不缭乱的男女关系,和它们所谓的姿态与生活,还有什么呢?大胆试想一下,如果保罗·范霍文当时拿到了美方的投资,并且也有美国女演员愿意出演,这部剧情算是相当狗血的电影怕未必会有现在的高度吧。

这次电影节目前为止,所有去过的活动中这部《Elle》收到了最好的临场效果,保罗和 Isabelle 侃侃而谈,言之有物,掌声前所未有的热烈,而也感觉得到观众是相当用心地在听他们发言。过节嘛,明星嘛,其实就应该是这样一副祥和的气氛,别的什么都是次要的。我想这就是现代人的悲欢。

 4 ) 独立女性的最美诠释

看完《她》,有很多情绪在围绕,有很多细节想回味,却不想剧透。这部复杂的心理惊悚片,所呈现的内容不能简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不同的观众也能对电影作出不同的解读。然而,电影无疑是成功的,我觉得主要归功在三点:

大师的回归
<图片1>

77岁的范霍文在荷兰电视台节目Wereld Draait Door的采访中说,没想到从好莱坞到法国去执导的转换比从荷兰到好莱坞的过程难太多,为此他专门去找修女学习了数周的法语。在拍摄《她》时,有时候连续十几个小时只说法语执导。这部《她》,距离他上一部大片《黑皮书》已经有十年了。大师的回归,让人们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然而电影并没有让人失望,电影自始至终保持着经典的范霍文式的紧张感,挑战观众情绪和智商的各种反转,以及充满噱头和感官刺激的黄暴镜头。这些范霍文式的标签,让观众在五分钟之内就可以意识到,这不是一部纯粹的法国电影:它少了法国电影舒缓的叙事,增加了范霍文式各种夸张的表现手法。这种结合十分美妙,观众会感觉像在享受一部浪漫的惊悚片。

范霍文善于在电影中制造紧张感,从《本能》里那把令人印象深刻的凿冰刀,到《星河战队》里令人望而生畏的外星怪物,他的电影风格非常一致。这部《她》里,你可能也会被黑衣人吓到(就不剧透了)。除此之外,范霍文把悬念留到了最后,聪明的观众或能早早猜到黑衣人的身份,但绞尽脑汁也猜不到剧情的发展走向,这和《黑皮书》走的是一个套路。而至于夸张的拍摄手法,观众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的《机器战警》和《全面回忆》,尤其是《全面回忆》里施瓦辛格刚到火星快要爆出的双眼,真是太难忘了。范霍文善于利用视觉放大电影情绪,这部《她》里,出现的黑猫,鲜血,伤口等镜头,无不被范霍文夸张放大,反复利用,达到了令人咋舌的惊悚效果。作为一个荷兰导演,范霍文自然不会考虑分级,他的电影以黄暴著称,他早在1973年的作品《土耳其狂欢》可谓情色爱情电影的经典代表,在此之后多少部电影纷纷仿效,甚至美剧《都市女孩》也仿效了该电影中的经典情色镜头。这部《她》里,范霍文依然不惜笔墨,大胆让于佩尔出演情色镜头,丰满了于佩尔在电影中的形象,私以为这是我今年看过的电影中最喜欢的银幕形象。

范霍文本人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他生活中十分混乱无序,却总能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说话时常带有奇怪的尾词。他拍电影也是这样,电影结构往往松散,但是主线却依然很清晰,细节都围绕主线发生,往往有种乱而有序的感觉。这部《她》正是如此,他启用了荷兰剪辑Job ter Burg (《黑皮书》,《博格曼》等),保证电影一定要剪出他要的感觉,事实证明《她》在剪辑上绝对是优秀之作。电影围绕于佩尔饰演的米雪尔讲述了多个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然而电影能够保证每个人都性格完整又不偏离主线,真是十分难得。

大师回归的水准之作,《她》颇有当年看《黑皮书》的震撼感,导演功不可没。


绝妙的编剧
<图片3>

如果说好的导演是电影成功的基石,那么好的剧本是电影的的主心骨。没有好的故事,再好的导演估计也白搭,无怪乎许多名导都曾失手。而荷媒则在《她》一出后即慨叹荷兰电影业江河日下,远比不上法国这电影大国的蓬勃,甚至比不上弹丸小国丹麦。丹麦近年的电影质量甩荷兰几百个街区,究其原因,还是剧本创作的问题。由此可见,好的剧本对于电影有多么重要。《她》的成功,有很大的一个原因来自于优秀的剧本。

《她》根据法国作家菲利普·狄雍的小说《哦……》改编,电影的制片方最早想在美国拍摄,但由于电影的内容充斥情色暴力等因素,最终又改回在法国拍摄。原汁原味的法国故事这样才得见天日。可以说,这个故事十分奇特,故事的主角是于佩尔饰演的游戏公司老总米雪儿,围绕着她故事牵连出她的母亲,儿子,情人,朋友,同事,邻居等一干人等,故事的起因虽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入室强奸,却逐渐演变成了米雪儿应对各方关系的角力。尤其是当米雪儿的身世背景渐渐浮现出水面,而她也在追逐真相的过程中迷失时,故事的转折让人出乎意料,她性格的方方面面得到了极大的展现。而片中的各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完全得益于法语文学的魅力,变得十分生动有趣,像是一场法国话剧,讽刺和幽默连绵不绝,令人捧腹击节。如此庞杂的人物关系,且伴随十分戏剧化的情节,若不是有一个好的剧本,恐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范霍文也该束手无策。更让人赞叹的是,这么离奇的一个个故事,居然都能串在一起,还显得十分顺理成章,作者真厉害。

最喜欢的一幕又是餐桌戏,米雪儿的敌友亲疏齐聚圣诞派对,各路神仙开嘴炮,Leblanc三代各有家丑,真是欢乐极了。法国人就喜欢撕逼,看他们吵架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因为法语的美感在吵架时反而更能得到最大的体现,请参见《杀戮》,《起名风波》等。而最好笑的笑话,应该是米雪儿孙子的肤色吧!

除此之外,电影的编剧之一大卫·伯克还把米雪儿原本在小说中比较无趣的收藏家身份更换成了游戏公司老板,大量游戏视频出现在电影中,并以此引入公司内部米雪儿和员工之间的猫鼠游戏,这条支线和寻找强奸者的一线并进,实在妙绝且非常贴合时代。

女性的胜利
<图片4>

电影成功的最后一步保障,就是选用了于佩尔这个神一样的演员。在采访范霍文时,他对于佩尔做出了超过三分钟滔滔不绝的最高赞美,说她往镜头前一站,就成了米雪儿,所有的神态动作就是米雪儿,直到他喊Cut为止。她是个完美主义者,在表演时还不断超越自己,能够在表演中和自己各种情绪博弈,甚至即兴发挥。

不得不说,于佩尔在这部电影里演活了这个角色。而且,当范霍文在好莱坞为《她》寻找女星时,所有一线女星都拒绝出演这个角色,只有于佩尔看过之后爽快地答应了。可以说是于佩尔成就了《她》。这位戛纳电影节毒瘤在《钢琴教师》里的表现曾惊艳四座,而这部《她》里米雪儿和她在《钢琴教师》里的角色有异曲同工之处:《钢琴教师》里的她也有过红色的性高潮。米雪儿由于早年的家庭影响,自己本身就比较疯狂,她对于性的渴望有些扭曲。用范霍文的话来说,“她可能也要去看心理医生。”加上她如此独立自主,她的性格在受与施之间,在渴望与复仇之间的转换如此微妙,只有于佩尔的演技能够轻松驾驭。

于佩尔的表演可以说是碾压式的,她就像为了这个角色而生,且从电影开始的第一秒就变成了米雪儿,她的表演是绝对的胜利。戛纳虽然没有收获,其他电影节她或有机会丰收。

除了表演是女性的胜利,电影其实还或多或少的有些女性自主的意味在其中。早在1992年,范霍文因为他在《本能》中关于女同性恋矫正和《艳舞女郎》中对女性的诠释,被贴上了讨厌女人(直男癌)的标签,然而他本人则澄清说这些都是误读。他说, “我喜欢的女性非常多,基本上,我喜欢女强人。我一直被指责为一个女权主义者"。他说这部《她》,就是最好的证明。

“羞耻心并没有强大到令我们停止做任何事,”米雪儿在电影中对密友安娜说。她对性的自主十分坦然,当小三的原因也不过是“我就是想要了”而已。作为一个事业上的女强人,她看淡了父亲的罪孽,看惯了母亲的放肆,看懂了手下的伎俩,看穿了情人的秘密,看透了前夫的天真,看明白了儿子的幼稚,更看真切了施暴者的心理状态。她从始至终,都只是做自己而已。然而做自己,这对千千万万直男癌来说,都是致使女人堕入万劫不复深渊的原罪。

所以作为一个生活在巴黎的新时代女性,她独立自主,绝不会因为因生理上被强奸就屈服,也不会因心理上被仇视而软弱,更绝不会因为在游戏世界里被兽人OOXX而崩溃。她会掩埋浴缸里的红,葬送命运里的黑,最终在理智和事实前选择白。这才是女性的伟大胜利。

或许这是对独立女性的最美诠释,《她》,如是。

原创,请勿转载

翻页://movie.douban.com/review/7918804/?start=100#comments

 5 ) 《她》:完美是冰冷的,有时也是狡猾的

(芷宁写于2016年9月27日)
 
       上次被导演保罗·范霍文的作品惊艳还得追述至2006年的《惊惧黑书》,而再往前的经典便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挑战了很多人感观的《本能》,此番范霍文执导的《她(Elle)》,具有一种隐喻般的魔力和魅力,令观众欣慰于这位78岁导演的宝刀不老。
        不可否认,范霍文是叙事高手,擅长利用有效而夸张的表现手段以及感官刺激画面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他的功力不至于此,他还长于以视听放大情绪,制造悬念,希区柯克说:“悬念是保持观众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然而,范霍文也没有仅仅满足于此,他善于在起承转合间反转剧情,其言简意赅、点到为止的表述特点,也令他的作品在不断递进的紧张感中滋生出很多的意味来,还不时地挑战着人类的道德底线,将无序混乱的人类关系打散重置地更为纷扰繁复,然后托出一个令人感慨的收梢。
       影片根据法国作家菲利普·狄雍的小说《哦……》改编,成片时命名为《她》,则再合适不过,越至影片后半部分,观众越能体会到此片名的含义。在改编时,编剧还将女主人公米歇尔原本的收藏家身份换为游戏公司老板,于是片中适时出现了不少游戏画面,而这个贴合时代发展的改编,也为影片设置有趣的支线细节做了必要铺设。
        影片结构看似松散,实则主线清晰,节奏不错,剪辑有力,表演不俗。更难得的是,围绕主角派生的人物众多,每个人的戏份都具有典型性,从而使得角色性格完整,形象立体,却又毫不偏离主体架构,显得有序有致。
       或许有观众会被伊始就出现的、之后也不断出现的突发侵犯给惊着了,认为寻找并确定嫌疑人似乎是本片的关键,其实这部分只是MacGuffin,随着剧情的推动,通过对米歇尔工作、生活版图的逐一拼凑描述,各种人物关系的显露,在经过了几重烟幕弹后,在剖示了人性的暗面后,观众终于接触到了事件的核心。
       我们的主人公米歇尔的人生可谓跌宕起伏、不可复制,逆风成长的人总得有些异于常人的本领,才能在这个充满成见的冷酷世界立足,何况现在的米歇尔足够成功,想必她一定经历过不少磨难和锤炼,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奇特的童年经历或许令米歇尔拥有足够坚实强大的内心世界,她也似乎一直处在矛盾之中,父母的身份如此,而她与施暴者的关系亦如此。她之所以与前夫离异,便是因前夫打了她,观众由此可预见,米歇尔是不会任由施暴者逍遥的。关键时刻儿子的出现,很多人认为是偶然,个人却认为是必然,“天下没有偶然,偶然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不妨回想一下,第一次侵犯事件刚刚发生后,米歇尔的那个“傻缺”儿子来看望母亲,还奇怪母亲为何骑车摔伤了,而发生在地下室的那一次,儿子却在楼上沙发上梦周公了,至最后这次……再傻缺也该有用一回了。
        面对突发事件,米歇尔的应激方式也十分奇特,有着不同于一般女子的镇定,她不报警,打扫完现场后,她冷静地打电话点外卖,第二天照常上班。她处理母亲骨灰的方式和去探监父亲的结果,均流露出经年累月后,米歇尔对她所必须承受生活的真实想法,她对父亲苍白的尸体说的话,令人想起库尔特·图霍夫斯基的话——“那些激烈恨着的人一定曾深深爱过。那些想否定世界的人一定曾拥抱过他们现在焚烧的东西。”旧案中的杀戮和焚烧究竟是怎样的?令人细思极恐。毕竟米歇尔的那张幼年照也很有烟幕效果。
        对于欲求,米歇尔从来不压抑,也不回避,“羞耻心并没有强大到令我们停止做任何事”,所以她会向好友坦白。片尾,好友原谅了她,就像梅·萨藤所言:“友谊完全像爱情一样是要去赢得的,赢得它需要的时间比激情之爱在生活中扎根的时间还长。”于是,多年好友愿意抛弃出轨丈夫而搬来和米歇尔住,法国人活得真随性!
       饰演米歇尔的伊莎贝尔·于佩尔就“没有不敢演的角色”,此番她光彩照人,魅力十足,塑造饱满,层次丰富。她认为:“我在表演时,一向宁愿摆出一副冷脸,然后把热情留给我的私生活。”片中,在她平静的面容下,却有着千秋万壑的内心戏,冷脸只是表象,人们逐渐认识到的是一个意志坚强、内心丰沛、人性深不可测的银幕形象,她冷冰而狡猾,性格中有着趋近于“变态”的部分,但她又不失为一个有魅力的女人。
        “完美是冰冷的,有时也是狡猾的,然而有缺陷的人格外令人喜爱。”(梅·萨藤语)
(杂志约稿)

 6 ) 巴黎遇上好莱坞

荷兰名导保罗·范霍文曾在好莱坞红极一时,留下《本能》和《星河战队》等经典作品,继《黑皮书》后沉寂十年,今年携新作《她》华丽回归。电影本要在美国拍,但因涉强奸等敏感话题,在道德临界点打擦边球,遭遇不少阻碍。77岁的他决定重回风化开放的欧洲大陆,首次执掌法国团队,在巴黎拍片。用他的话讲,“一切从零开始”。


5月21日,《她》团队亮相戛纳红毯时,男主角朗洛·拉菲特心情特别差。他担任第69届电影节司仪,十天前开幕式上,他冲伍迪·艾伦开了一个特失败的玩笑,造成不少尴尬。

他说:“你坐这儿,我特高兴。因为你在欧洲拍了这么多片子,美国人民竟然没以强奸罪起诉你”。场内气氛怪异,因为就在当天,伍迪·艾伦的儿子刚发文指责父亲强奸过自己姐姐,也埋怨美国媒体噤若寒蝉不敢报道。拉菲特哪敢得罪“教父艾伦”,第二天解释说自己先前并不知道这个梗,本意是嘲笑美国太清教徒,暗指法国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一直因强奸罪名被美方通缉。这下可好,无意中又惹到波兰斯基。

电影内外,强奸都是个敏感话题,每每提起,得掂量一下。艺术的伟大之处,在于不去说教,有野心的电影人总想突破禁忌和束缚。


演一个被强奸,后跟施暴者保持暧昧关系的女人?范霍文的作品谈起性和暴力从不隐晦,但此次他拿着剧本屡屡碰壁,因为好莱坞女演员不敢接演《她》。

这间接成全了法国老戏骨伊莎贝尔·于佩尔,范霍文称赞她“没有不敢演的角色”。她挑大梁演的中年女人叫米歇尔,气场十足,管理着一家游戏公司,跟一群男人打交道,在职场和生活中都强势。一天她在家被突然闯入的蒙面黑衣人强奸,此后米歇尔在各种关系的博弈中,并非出于上风,但她寻找施暴者,运用手腕扭转局势并控制了局面。她和施暴者后来建立了极为暧昧的关系,游走在禁忌的边缘。

范霍文是个讲故事的高手,画面精巧细致,没有一句废话,但总是点到为止,各种隐喻穿插其中,效率极高,两个小时一气呵成,一点不嫌长。他本人崇拜希区柯克,但《她》又不算是一部地道的悬疑片。蒙面人撩人心弦,但其身份中场便被揭晓,米歇尔下一步要怎么做,如何处理与周边人的关系才是影片的主线。


其实,米歇尔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风光,她父亲是杀人狂魔、母亲一把年纪还跟小白脸厮混、离婚了的丈夫生活潦倒却心气极高、成年儿子一事无成继续啃老、情人是朋友的老公且百无聊赖。她一人独居在巴黎郊区的大房子里,偶尔跟对面一对夫妇有些来往,那个男主人成为她性幻想对象。

就像你想不到她被强奸后会镇定自若打电话订外卖寿司,你也猜不透她在想什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导演给你的线索越来越多,但你对她的过往和心思却越来越没有头绪,以“她”为电影名字,本来便有些神秘感,你在明处,她在暗处,充满刺激和想象。

如果要在这部惊悚片前面加上一个形容词的话,我会选择“幽默”。圣诞大餐“密室”型聚会,客人主人各怀鬼胎让人忍俊不禁;葬礼后一拨人发生争执,米歇尔随便撒落母亲的骨灰,有种加缪似的荒诞感。范霍文嘲笑起中产阶级也冷酷无情,仿佛在向夏布洛尔致敬。

电影出来后,不出意料,女权组织又站出来,批评范霍文宣扬强奸文化。影片里,她是强人,有时尖酸刻薄,但在化解危机时总有些四两拨千斤的优雅,她身边的男人无一例外的孱弱且无法正视自己的弱点。用女权或非女权去定义一部电影太过狭隘,但影片中还是有不少颠覆男女传统视镜的神来之笔。米歇尔拿着望远镜偷窥男人,在窗边自慰。电影中如此镜头不少,但自慰者一般都是男的。在法语中,米歇尔这个名字虽然在写法上会有阴阳之别,但男女通用。

1976年,于佩尔还是一个有婴儿肥的23岁小姑娘,她接受采访说电影里的女性角色要么是受害者,要么是婊子,为什么杀人行凶的总是男人而不是女人?四十年后,反观她演的这部电影,出奇得应景。是啊,女人为什么不能成为“男人”?


与此前演过的虐恋型《钢琴教师》或乱伦的《母亲》,米歇尔对于佩尔来说并不是一个惊世骇俗的角色。她本人出生在富人聚集的巴黎16区,从小接受过正统教育,文学艺术修养极高,人称“知识分子性”演员,此次演一个少女身材的御姐型中产阶级女性,可谓轻车熟路。

可能是剧本的原因,总觉得范霍文镜头下故事虽然以巴黎为模子,但气质还是好莱坞式的。

里面有不少很法国的小细节在,让人会心一笑,比如在塞纳河船艇餐厅喝咖啡、女主嘲讽无处不在吵吵嚷嚷的BFM电视台......但除此之外,无论是公司氛围还是郊区的邻里关系,总会有种特别美国的宽大明净感,甚至还安排了几个黑人演了路人甲乙丙丁,都是遵循了好莱坞政治正确的套路。

米歇尔的父亲是杀人犯早早坐牢,母亲是护士,出身相对贫寒,但她本身成为商场女强人,母亲在巴黎市中心的大房子里包养小情人,法国社会阶级固化,如此进阶,影片并没有交代;此外米歇尔及丈夫均接受良好教育,但他们儿子出奇得一事无成,还是令人有些困惑。

范霍文在好莱坞成名,《她》是导演和法国的磨合之作。巴黎遇上好莱坞,开始总会有些狭路相逢的味道吧。

 短评

我没有看到一点喜欢的东西

6分钟前
  • Laisses tomber
  • 较差

是女性电影。展示了某女性人物的处境、心理、欲望、情感和行动,却并非女权电影。导演的确在刻画两性角力,但显然没什么女权申张的初衷。每看到以略带赞许的口吻使用“男性成为女性的玩物,在她手里宛如蚁蝼”之类的表述,最后缀以女权之名的,基本可判断其人对女权并无所知,女权只是个好用顺手的标签。

8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瘾是透过百叶窗呼啸且放肆的狂风,诱是藏在地下室静谧又炙烤的地暖,痒是端起望远镜炽烈而焦渴的目光。不能直视内心之瘾的男人,只能蒙面解渴;无法抵御致命诱惑的女人,只好病态止痒。父亲的怼恨、母亲的荒唐、朋友的暧昧、邻居的欺侮、下属的抵牾,她把命运芒刺在烈火中焚尽,又将往事如灰洒向空中。

12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杀了你老公你还得谢我,睡了你老公你还得跟我睡。 +1

16分钟前
  • Dr. ChaLove
  • 还行

竟然有《爵迹》客串出现

17分钟前
  • 方聿南
  • 推荐

活得太高级。

21分钟前
  • 麦子
  • 还行

娱乐大片,狗血遍地,观众想看什么就来什么。于佩尔就是本片的一切。另外这真不是女权电影啊,她就算再强势再有钱再无情,剧情也还是跟着男权社会的规则在走啊,请大家打标签之前三思!

25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杀了邻居老公,最后邻居还要来谢她;上了闺蜜男人,最后又把闺蜜掰弯了;把儿子和前夫掌握在手中,说要探监吓得父亲连夜自杀,对下属更不用说,男人在他手里宛如蚁蝼。这样的一个可怕的女性角色却又如圣母一般存在于男权社会里,站在对立面,嘲笑地看着,这个角色塑造得太成功,余味无穷

29分钟前
  • 鴍諌🌈
  • 推荐

咦~明明是惊悚片,戛纳观众却是从头笑到尾,一刻都没停。感觉范霍文和于佩尔都越老越成精了,好剧本+神演技真是把一个人物搞活了。

3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如果没有于配尔阿姨的精湛演技,这部电影的剧情分分钟沦为狗血电影。几乎电影里每个人设都是最糟糕的法国人的标准模板。看完对法国人和法国社会有种深深的遗憾,这是什么狗血国家!

35分钟前
  • Danny
  • 推荐

这部电影还真是毁三观,法国人真是了得!把老妈气死,把老爸逼死,儿子叫她婊子,儿媳妇张牙舞爪,孙子不是亲生的,离婚了,还对前夫横加干涉,设计杀害邻居情人,勾搭下属,和自己最好的闺蜜的老公偷情八个月,貌似还和这个闺蜜有激情,玩弄任何一个男人于双腿之间。不就是一个BITCH么?

39分钟前
  • 申由己
  • 还行

一只漂亮独立又有钱的作精

44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能看看这样的人物也不错,她不靠感性感情来建立和观众的联系,她自己也不用这套与别人建立关系,所以她得不到感性连接的模式,很公平。这份坚韧冷酷才能让她以从容的面目应对人生,很好啊,至于她冒犯了多少人,我才不在乎,反正代价她照单全付。何况创作者还是慈悲,给她留了一个好友。

49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还行

所以啊,在女人的股掌之间,男人们就是个卵。

54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看一屋子变态互虐俩小时我也很累。

58分钟前
  • 摩亚的SF
  • 较差

体会了半天还是觉得难看

59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不知道你们说的性侵和幽默在哪里,这就是一段虐恋,是瘾,是病得以死来治。看完非常难过,想念温暖的注视和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感动。今天才有机会看到,我觉得我们看的可能不是同一部电影。

1小时前
  • Mona Lishark
  • 还行

女权凯歌。她和每种亲密关系保持独立、可回旋的距离,她驱散层不出穷的“男性疑云”,父亲、前夫、儿子、情人、下属、邻居...几乎每一种危机都可以从她的性别为由头摧毁她,她不主动出击,仅凭坦荡无惧就能击碎桎梏和偏见。结局有点流俗,但场景深得我意,她终于绝对自由了,在墓地。

1小时前
  • 哪吒男
  • 推荐

国外中产阶级一坨屎,你们都能闻出香来。流于表面的狗血故事,神经病似的人物,没有深入挖掘,每个重要行为的动机都缺乏铺垫和深入。加入了一堆人物,越搞越复杂,看似人性展览馆,却即无批判的力度,也无追溯的勇气,无聊透顶。

1小时前
  • 浮生若夢
  • 较差

很难以界定的电影,当你以为你熟悉了它的套路,却偏不按照你想的方向走。与“她”对立的是一个个的“他”,她生命中的一个一个男人全都这样那样地离开了,最终她选择了跟另一个她在一起。。。第一次看到一部电影如此用荒诞的手法真实体现了这个年龄段的法国女人的方方面面。

1小时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