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情

动画片大陆1988

主演:内详

导演:特伟,阎善春,马克宣

 剧照

山水情 剧照 NO.1山水情 剧照 NO.2山水情 剧照 NO.3山水情 剧照 NO.4山水情 剧照 NO.5山水情 剧照 NO.6山水情 剧照 NO.13山水情 剧照 NO.14山水情 剧照 NO.15山水情 剧照 NO.16山水情 剧照 NO.17山水情 剧照 NO.18山水情 剧照 NO.19山水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20:58

详细剧情

  本片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8年出品的水墨动画电影。讲述了老琴师在归途中病倒在荒村野渡口,渔家少年留老人在自己的茅舍里歇息,老人感到宽慰。翌日,老人病体康复,取出古琴,弹奏一曲,琴声把少年引到他的身边。少年学艺心切,老人诲人不倦,两人结为师徒。秋去春来,少年技艺大 进,老人十分欣喜。但慰藉之余,思虑如何使弟子更上一层楼。一日,老人偶尔看到雏鹰离开母鹰独自展翅翱翔的情景,豁然开朗。于是携少年驾舟而去,经大川而登高山,壮美的大自然,使少年为之神往。临别时,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送给他,然后独自走向山巅白云之间。少年遥望消失在茫茫山野中的恩师身影,顿时灵感涌起,盘坐在悬崖峭壁之上,手抚琴弦,弹奏着心中之曲,倾吐着对人生的赞美,悠扬的琴声在山间回响。  本片人物、场景设定邀请了著名国画大师吴山明和卓鹤君先生,这也为本片的美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山水情》被公认为水墨动画至今无人超越的典范,其诗一样的气质、幽远清淡的画面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长篇影评

 1 ) 思在山水间

1988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山水情》真真淋漓尽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本片由水墨山水画组成,没有台词,只用传统乐器(古琴/笛声)作配乐,全长不到19分钟。正如某位豆瓣豆友所说:“此片只应天上有。”也有人评价“《山水情》是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

虽然我没有学过水墨画,但是我小时候学过很长时间的工笔画,有一定相通之处。总体来说,中国画讲究布局、留白、意境。作为一部典型的中国水墨画动画,它利用技术结合故事性,把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意境”表现到极致。琴师乘小舟离去的片段自然而然让人联想到“轻舟已过万重山。”

片子虽短,但却精炼。它的内容可以简练概括,但在思想上,它是典型的具有中国式哲思的故事片,贯穿着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含有的独特的世界观。看这个短片时,我脑海里从始至终都浮现着《湖心亭看雪》里的画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个中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又不得不感叹当今中国传统文化和相关文化产业的尴尬及惨淡处境。这些年不管是人还是物,都处在一个大背景之下,鲜有如此片般具有高中国艺术价值的好作品产出。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各有千秋,可是如今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却不能在国人生活里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英专生,在亲眼见证传统文化窘境的同时,本人的身份也很尴尬。只希望现在和以后不忘多读点书,多行些路,日后若稍有些长进,希望能拿出来点有用的东西,尽一份也许微不足道的力量,为传统文化做点贡献吧。

 2 ) 偶遇“山水情”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了这部影片,那次去杭州出差,旅馆的电视播的是IPTV,我选择了动画片,再进入国产动画,觉得“山水情”这个名字很吸引我,看的时候觉得我和这个喧嚣的城市已脱离,没有对白,诗意的画面,很享受。

 3 ) 琴师已去,山水绝响

《山水情》在80年代末的出现深具符号意义。一方面,它所采用的水墨动画的形式显示了这个古老国家顽强的文明惯性;另一方面,它所传达的内容,学琴的女孩与闲云野鹤似的琴师,却是一种香火孤传式的忧伤与苍茫。

水墨动画本身首先就是一种西方技术与中国传统撞击之下的产物。当我们感叹于它的美丽,它对水墨意境还原的逼真度,以及它的技术难度时,却很少注意到,它其实是一个文化杂种。即使剔除掉杂种这个词的贬义涵义,也使我们很难接受它被用在一直以来我们深深引以自豪的水墨动画之上。因为我们一直强调,这种意境是中国独有的、这种画面是中国独有的、甚至水墨动画的技术,也是中国独有的,我们很难意识到,建立在我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之下的,其实是西方的动画理念,西方的动画生产模式,乃至西方的动画经验。我这样说,并不是要批判这样的杂交(这里的杂交,为褒义词,与下文的贬义词移植相对),恰恰相反,我赞扬这种杂交行为。我只是把它本来的面目还原出来,拨开覆盖在它之上的层层民族光环,使大家体认到,中国的动画发展,确是拜此种民族热情所赐,也是靠此种热情催生出绚丽多姿之所谓中国动画学派;而在80年代后的商业大潮中,也正是这种情绪,可能最终防害到了动画的正常发展。而《山水情》,正是此一分水岭式的挽歌。

电影技术,包括动画电影技术,一旦与输入国的传统、文化相接洽,杂交乃在所不免之事。利害者,在于其方式方法于电影技术能相容否,且与传统、文化能相容否。这种杂交,其实需要一个极长的过程。现在我们说,每个国家的电影,都有自己的特点,即使人种相近,不听语言音轨,我们也很难混淆俄罗斯的电影与法国电影。(好莱坞30年代大行其道后,好莱坞式叙事模式向世界输出,乃另当别论。况且,在此种叙事模式下,也有各种不同特点的电影,如30年代的中国电影,90年代的韩国电影)

这种在外来各种影响下,经漫长时期形成的这种杂交,乃是一国电影之风格。主流风格之形成,乃是一国电影艺术成熟的标志。(风格形成之后,一国电影如何变化万端,如何又风格百出,乃是另一回事。)最显著例子就是美国电影,它不仅形成主流的风格,还输出风格,且这种风格至今强盛,仍是稳中渐变。但是中国由于政治原因,大陆地区电影风格几经剧变,至今仍出于动荡未稳之中。

而中国动画,由于主创人员在解放前、解放后;文革前、文革后都未曾被完全剪断,(特别是特伟、万氏兄弟的香火延续)而是在30年代至80年代的半个世纪中,始终延续了发展变化的态势,于是中国动画的风格,难得的,成为了一个被常常提起的自圆的标本。

但是正如《山水情》所暗示的那样,老琴师飘然而去,只剩下一个弱不知事的童儿,来面对一片苍茫的未知大地。中国动画历经劫难完美杂交所得的风格,在老一辈动画人飘然离去后,终于在80年代末的文化政治高压与90年代初的商业化浪潮中,成为绝响。而各种移植动画,如上文所述,挂创设民族风格之名,行移植照搬外国动画之实,如杂草般挤掉了原有风格的生存土壤。世纪末的动画民族主义,显示出它狰狞而虚伪的一面,中国动画的风格之路,不得不在90年代中期从头开始。

或者我们可以自我安慰的说,这是一种必然。因为中国老一辈动画人所选择的这条动画之路,乃是受中国古代强大的手工艺传统的影响,水墨动画的繁琐与精致早就证明了这一点,而在当今的电影大工业时代,手工业的全面溃退,乃是一种必然,刻薄者甚至会说,这是一种进步。《山水情》的挽歌意义就在于此,凝结了一代人心血的艺术作品,最终难敌众声喧嚣的后现代。

只有在这个历史层面上来理解《山水情》,才能知道,为何它处处显示了寂寥与苍茫。没有愤怒,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事情,明智之人不会选择愤怒,尽管我们可以看到苍鹰在高空的呼号,尽管我们可以看到大雨倾盆水墨如注,但却是隔岸观火心中洞然;没有悲哀,因为悲哀会使真正的艺术失掉尊严,尽管我们可以看到琴师离去时回环容与的背影,尽管我们可以听到琴童手中的古琴声声切心,段段关情,但一切都在岁月的变迁与山水的流转之中显得微妙而不可捕捉。

只剩下苍茫。深记最后一个镜头的那个背影,女孩负琴而立,而面对的,竟是一片空白。无语中一个“完”字印章渐明在右下角,提示我们这曲挽歌的终结。历史借艺术而宣告,琴师已去,山水绝响。

博客:http://www.mtime.com/my/Lyeast/

 4 ) 广陵绝唱

感谢全大师的豪华制作班底,为国人留下了这部水墨动画的广陵绝唱,每每重温,不觉热泪盈眶,感极涕零。中华古典文化审美之境界二字,非朝夕可识之,然其内涵所赋予人之共鸣,普遍地存在于国人精神之中。我已不愿用过多言语来赞美这部动画的伟大之处,就像片子本身内容所表达出的那样,一切尽在不言中。

 5 ) 山水诗人

《山水情》采用了中国传统写意水墨画手法,笛子缓缓发出的乐声配着洋洋洒洒的水墨层层渲染,远处的岱山近处的花草、流水、茅草屋无不向人展示着四个字“中国制造”。
看这部影片总会让人联想到很多有关山水的诗词,有一首和其同名的诗是这样写的“空山鸣翠鸟,月淡按长箫。清溪涤纤尘,云烟晕缥缈。”
摆渡少年勤劳勇敢、乐于助人、虚心向学,而这些也都显示着中国的传统思想美德。少年救下了在归途病倒的老琴师,老琴师在少年的屋里休息养病弹琴,美妙的琴声激发了少年对音乐的兴趣,少年拜琴师为师日日苦练。有一个细节,少年在弹琴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意象,红色的枫叶和苍劲的竹子,象征着热情和坚韧。
老琴师表现出来的则是中国传统的恩师形象,温文尔雅,诲人不倦,他为了让徒弟的琴艺有所提高带着少年驾舟而去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并且在临行之前将自己的爱琴赠送于少年。这是典型的中国故事,简单的徒弟拜师学艺,可是通过水墨的方式表现出来就增添了无数的温情,抽象的写意营造了饱满的意境,也将人物情感升华上升。
有人说中国的山水画是中国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也是中华民族的底蕴,情调和趣味的一大融合,将借景抒情发挥的淋漓尽致。《山水情》表达的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师徒情深,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关系,是一种继续将老一辈的精神还有手艺发扬光大的温情脉脉,也是坚守两代人的文化精髓的热情。
而关于影片中的古琴,它是一个被物化的意象,其实琴它本来也就与历史渊源密切,它集中国传统文学,美学,哲学,音乐精华之大成,意境思想深邃,琴是我国最古老而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和传统文化一起发展一起成熟。影片中没有对话,情感的表达就全部交给了背景音,从一开始的笛声到最后的琴声,情感一路上升。
在影片的最后,师傅离开,少年不舍带着浓浓的思念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抚琴,山石错乱、水波荡漾、孤帆远行、细雨蒙蒙、飞鸟腾空,少年手里的琴和自然合二为一,琴艺突飞猛进。
《山水情》整部作品更像是一首配乐诗,浓浓的诗意使作品远离了商业化的标签,展现了中国的古典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动画作品,值得一看。

 6 ) 他乡再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热泪盈眶。因为这意境悠远的故事,更因为一种漂泊游子的归乡之情。

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品味到如此浓厚纯正的中国文化是什么时候了,虽然也会看一些古诗词,但那些太遥远了,而且诗词的体裁体量受限,不可相提并论。我们只谈现在。

自近代西方文化涌入,中国人正越来越多地忘记属于自己的文化,文人墨客多有自贬情绪。影视方面的评价权话语权更是长期掌握在欧美手中,完全可以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文化都难免对欧美的权威有所迎合,这几乎是一种不自觉的事情。

港台、日本、韩国或者其它国家与地区都有过电影兴盛的时段,而那些有代表力的好作品其实不也还是经过欧美体系的认可后才为世界认可的吗?

我们虽然一直在提倡文化自信,但我一向看不上这句话,自信从来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越是自卑的人越喜欢强调。事实上在当下的中国几乎完全看不到文化自信的影子,自卑、自大、傲慢、小人行径倒是屡见不鲜。

至于艺术作品,看看电影圈已经烂成了什么鬼样子。时至今日我对我们国家文化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失望透顶。大国风度、华夏文明,我一样都看不到。实不相瞒,我甚至因为这种失望考虑过是否要移民,我死也不想看到自己的精神被这样重重封锁。

然而人总是对故土有无穷眷念,受着中华文化的滋养长大的我不可能将它割舍。在中国大陆看不到好的艺术,只能在东亚文化圈中寻找一些慰藉。

港台与日韩的电影有很浓厚的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气息,但是一来那不是最纯正的中国文化,二来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让一些古韵无处容身,三来绝大多数作品还是会下意识迎合欧美权威。所以看这些作品虽然能聊以慰藉,而且必须承认里面有很多十分优秀的作品,但是心里总有一块地方填不满。

直到今天看到了《山水情》。

画面、音乐、意蕴、内核,每一处都是中华文化精髓的凝练。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去形容它,以我现在的水平,我能说出任何一句话之于这样的作品都是累赘与苍白。如简介里所说:其诗一样的气质、幽远清淡的画面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完完全全属于中国的作品,除了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制作出这样的作品。我深切地感觉到自己多年漂泊的灵魂回到了它的故乡。而不仅仅只是看东亚电影时感叹一句:还是东亚的电影看得舒服。

有这样的作品,我才会意识到我对这片土地怀着多深沉的热爱;我才会相信我们真的有着世上最珍贵的传承;我才会愿意为一种精神去燃烧我的生命。

悠悠华夏,本该是这种模样。

而且这是一部一丝一毫都不曾迎合欧美权威的电影,不仅是欧美权威,它没有迎合任何事物,可以说这是艺术在技巧之外至高无上的品格。

除此之外,《山水情》最取胜的地方应该是内核,深远的触及世界本质的内核,那种意味似乎只有中国才有,细想又觉得该是世界共通。只能用天人合一来形容这样的境界了。

中国要是能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制作电影,完全可以在欧美体系之外构建一个由中国主导的世界艺术体系,对世界影响深远的正在逐渐失落的东亚文化才会真正得到传承。到那时我才会愿意承认中国是真正的大国,真正担当起了属于它的责任。

我在外面也见过很多美景,遇见很多美好的事情,每种文化都有它的特色,其中有很多都让我欣喜。然而,他乡再美,终非吾土,何日时归年?

只希望在我死前能见到这一天吧。

 短评

一秒一幅上百万的大师级别的水墨画,总共是19分钟,折算下来就是1140幅,每幅就只算一百万的话,就是11亿4千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斥巨资”!好莱坞,你们都弱爆了!!!

5分钟前
  • 猫语猫寻
  • 力荐

神作。做capstone偷闲看,却泪目不已。这不知发生了多少次:天地苍茫,得知己一人,倾心相交,杳然而去。可我得到了,从此见山水如见你,历世界如见你(写到这又泪崩了)。水聚云散,生命之河。

9分钟前
  • Saloptus
  • 力荐

此片只应天上有!

12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中国水墨动画巅峰和代表作,写意之极

16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力荐

绝响

17分钟前
  • 闲潭影
  • 力荐

老琴家关于衰老的忧郁、少年寻师不见时的恐慌,在传统叙事中“知遇”主题的故事里都是很少看到的,这使《山水情》有了一丝长大成人的现代寓言意味。末段音乐一段激烈的拨弦,不知道是不是虚写对弑父恐惧的克服。

22分钟前
  • 王劲威
  • 力荐

中国水墨动画学派最高成就

24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一次邂逅、一段情,免不了的却又是离别……上美的经典!技术、艺术、意境的集大成,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弹琴的指法,对水的描绘都太凶残了,帧数对于普通的动画都已经算得上奢华了!再加上那没法形容的配乐!我们也有过好东西啊……

28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1988年的动画已经到了这个水平,让什么喜羊羊熊出没情何以堪!

29分钟前
  • 啊么吸溜
  • 力荐

水墨动画巅峰之作

34分钟前
  • 琧婯
  • 力荐

咱们自己的动画那么有味道,为什么要让它成为绝响?

36分钟前
  • 福鹿
  • 力荐

水墨与古筝,古朴与悠然,诚挚与忧伤。

4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在国际上获奖的国产水墨动画。本片也是中国动画衰落时期的佳作,全片没有一句台词,甚至没有实际剧情,但此时无声胜有声,优美的画卷,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45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1988年,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一秒一幅上百万的国画大师的水墨画,对准原幅背景进行拍摄,再与逐格拍摄的动画镜头相合成。留白处处颇得国画韵味,意境清远悠然,淡而雅,而在“惜别”的高潮段落,更是采用国画大师现场作画,摄影师现场拍摄的手法,再与动画镜头合成,使短片充分显示出艺术家们笔情墨意带来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加之古琴配乐清雅深远,师徒琴技,怅然离别,冷灵万山雪,清泉石上流,曲径通幽,高山流水、此中有真意,实在万言不及,妙极,妙极!9.5

46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盛特伟,吴山明,龚一,绝对是难得的强大组合,果然琴有远思,墨分五彩。故事特别像是高山流水的一个欢喜的结局,有知音有传承,无奈《山水情》却成了人们心中的天鹅绝唱。

49分钟前
  • junepig
  • 推荐

绝赞!这才是中国的动画。山水画的笔底,古筝的音奏一曲山水情!一颦一皱,捋须,指拨琴。高山流水雪消融,一叶扁舟,鱼戏水,还有那鹰击长空。都如此传神逼真。长镜头和空镜头下的含蓄和意蕴,飘渺而无常。禅的味道。满分推荐!

52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特伟绝对是建国后中国最伟大的动画导演,没有之一。《小蝌蚪找妈妈》、《牧笛》还有这部《山水情》,都是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辉夜姬物语》的致敬也不过得其皮毛。这个短片的意境和情怀,不输史上的国画名作。

53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仔细看,指法竟然都对,那时动画人的一丝不苟啊,巅峰之作。

54分钟前
  • 种瓜得瓜
  • 力荐

感谢全大师的豪华制作班底,为国人留下了这部水墨动画的广陵绝唱,每每重温,不觉热泪盈眶,感极涕零。中华古典文化审美之境界二字,非朝夕可识之,然其内涵所赋予人之共鸣,普遍地存在于国人精神之中。我已不愿用过多言语来赞美这部动画的伟大之处,就像片子本身内容所表达出的那样,一切尽在不言中。

56分钟前
  • 润物
  • 力荐

恬淡悠远将道家思想融入,赋予了电影哲学思辨的色彩,再辅以古琴的乐音,中国山水绘画的高远清幽意境达到极致。只可惜也成为中国最后一部水墨动画片,2006年法国安锡动画节评出一个世纪以来一百部动画代表作,本片是唯一入围的中国动画。

60分钟前
  • 蒜 | BOY A 🌈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