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争2016

战争片大陆2016

主演:刘烨,王珞丹,杨祐宁,叶青,黄志忠,王龙华

导演:彭顺

播放地址

 剧照

我的战争2016 剧照 NO.1我的战争2016 剧照 NO.2我的战争2016 剧照 NO.3我的战争2016 剧照 NO.4我的战争2016 剧照 NO.5我的战争2016 剧照 NO.6我的战争2016 剧照 NO.13我的战争2016 剧照 NO.14我的战争2016 剧照 NO.15我的战争2016 剧照 NO.16我的战争2016 剧照 NO.17我的战争2016 剧照 NO.18我的战争2016 剧照 NO.19我的战争201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5:40

详细剧情

  抗美援朝4大战役时期,中国有这样一支英武勇猛的志愿军,他们为了保卫国家毅然决然远赴他乡,在并肩作战的日子里一起经历生死,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感。孙北川(刘烨 饰)是这支队伍的核心首领,他身经百战、个性粗犷但心地善良,在战场上向来无所畏惧,而遇见文工团团长孟三夏(王珞丹 饰)之后,这份勇猛又多了一层责任感。孟三夏是个性格爽朗、嘴硬心软的直肠子,跟粗线条的孙北川缘起于抬杠,在共同经历了战场的生死考验之后,孟三夏内心的柔情被唤醒。与此同时,孙北川的好兄弟、司号员张洛东(杨佑宁 饰)也对孟三夏暗生情愫,孑然一身的命运造就了他单纯、乐观的个性,为了撮合北川与三夏,他甘愿隐藏自己的感情,但在唯一的亲人老爹李顺良牺牲后,张洛东第一次尝到痛苦的滋味。李顺良(黄志忠 饰)是张洛东的养父,也是队伍里的老兵油子,他淡泊世事讲话句句戳中要害,是九连的润滑剂,也是张洛东的精神导师,他的牺牲促成了张洛东人生的重大蜕变。  王文珺(叶青 饰)是孟三夏文工团里出身极好的一名进步青年,她用自己的生命向恋人刘诗文(王龙华 饰)诠释了信任和支持,激发了这个满腔报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内心最坚强、最男人的一面,促成了他由知识分子到真正军人的人生升华。  这群平淡而不平凡的小人物,在残酷艰辛的战火岁月里,抒写着因爱交织的战地故事

 长篇影评

 1 ) 《我的战争》,别侮辱“主旋律”了,它连电影都不是!




《我的战争》上映前,曝出的“老艺术家游韩国”的宣传片,着实的把小杀姐姐惊出了一身冷汗。

它在短短两分钟的时间内,将战争浪漫主义化到了极致,直让我觉得,我们的主旋律电影,被《意志的胜利》中危险意识形态的游魂上了身。



可当我走进影院一探究竟,心中的不安便立即被正片安抚了下来——当然不是因为它好,而是它连达到能被称为“电影”的最低标准都勉强。

这样一部想摸观众智商下限都像“老太太上炕”的片子,又何惧其灌输意识形态呢?“主旋律”三个字就更无从谈起,《我的战争》简直就是对它的侮辱。

这部电影要什么没什么
《我的战争》在其豆瓣页面上的“类型”一栏中,赫然打出了“剧情”、“历史”、“战争”三个标签。



然而,这些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它一个都没挨上!

01
毫无剧情的剧情片
影片讲得是,志愿军连长孙北川,在前往朝鲜的路上遭遇了文工队队长孟三夏,发现她竟是自己的老乡,就稀罕上了人家,一有机会就往人家身边腻歪。

由于战况激烈,孙北川每次上前线,都要和孟三夏交代一下后事。最后,他真的把自己交代死了。

绝无黑意。影片拎得出来的线索,真得就只有这些。实事求是的说,作为一部有史可依的战争片,它的冲击力还不如战地新闻报导。

战争片具有天然的建构矛盾的优势,即战争就是一切矛盾的源头。在战争背景下,由于生死不确定,个人愿望难以实现,角色的命运与观众的心里期待是相悖的。这造就了战争片的悲剧内核。



《紫日》中的秋叶子

编剧只需在此基础上,塑造有血有肉、可信可爱的角色,之后的剧情便浑然天成。

而《我的战争》中的人物,却全部脸谱化的让人难以信服。

战斗英雄就一定得是嗓音粗粝、满口脏话的“大老粗”。

缺失对其个性细腻部分的刻画,使前一秒还瞧不起文工队战友,后一秒就因为发现对方是自己老乡,而喜欢上对方的孙北川,怎么看怎么像是土匪豪强。



军中巾帼就非得搞成事事上纲上线的“进步女性”。

没有对其情感变化递进式的描写,使全程都在指摘孙北川,哪怕孙北川将之从地雷阵中救出,也不曾示软,非得等到孙北川牺牲才“真情流露”的孟三夏,看起来也婊得让人厌恶。



主线人物尚且如此,其余配角就更空泛得让人过目即忘。

久经沙场、临危不乱的老兵,就非得在身负重伤,遭到围剿时,搂着手榴弹唱戏;



出身书香、文工队里的青年男兵,就一定是油头粉面、弱不禁风的小生;



而最让人坐立难安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上级首长在说话时,竟依然双手叉腰、自带回音!



片中还有一干众连脸谱化的扁平性格都没有的角色,时不时地顶着“老刺猬”、“老梆子”的绰号出来打个酱油。

这种人物设置,就好比我们农村题材的影视剧中,不是“狗剩”就是“花儿”的命名,想当然的仿似开玩笑一般。

没有让人信服的性格作为依据,角色的所有行动都十分突然、跳脱。影片还妄图展示多线索、众生相,使得所有事件都机械地堆叠在一起,叙事无序、混乱。再加之动辄解释战事情况的字幕,整个电影破碎得毫无剧情可言。

02
抽空历史的历史片
如果不是影片刻意强调“抗美援朝”的话,我相信,就算亲历老兵都难看出来这是朝鲜战场上发生的事。

除了片头车站挂着“保卫和平,保卫祖国,就是保卫家乡”的横幅,和火车上文工队的一曲“雄赳赳、气昂昂”,影片对这段历史的还原十分模糊。

当年,急行军导致的给养不足,志愿军战士的日常饮食是“一把炒面一把雪”。



长期食用油炒面的战士因上火,而溃疡频发。

而《我的战争》中的士兵,居然吃上了白面馒头,管够。

也因为给养不足,在朝鲜零下三十多度的冬天,普遍来自南方的志愿军身着单衣,却仍要匍匐在冰雪上掩护。



这才出现了“朝鲜战场上冻死的战士比战死的还多”的惨烈。



即便完整归来的志愿军,也大量的被脉管炎、静脉曲张、不孕不育等恶疾折磨终生。

《我的战争》中对此却只字未提,片中的士兵一个个都似装了斯塔克胸口的核反应堆,不惧严寒,甚至连活动能力都不受影响!



历史上的537高地争夺战,美7师火炮、坦克、飞机的投弹密集量达到了平均每秒6发的程度,甚至有战士被冲击波直接震死。

而影片竟然用升格镜头,一次次的重点表现,孙北川连长在近爆点处被震飞,再站起来的情节!



就更不用说在混乱的战场上失踪,之后滞留朝鲜的两万余人的境遇了,影片根本志不在此。对于战争残酷的表现、战争本身的思考,全部被代之以浪漫主义情怀。

彭顺导演满怀着恋战,甚至是尚战情结表现这场战争,给《我的战争》赋予了一种恐怖主义的气质——不管对手是谁,不管目的为何,丝毫不怜悯生命,所有的人都杀红了眼。

这不仅空洞了这段残酷的历史,更是对历史亲历者莫大的不敬。

03
章法无度的战争片
从战争片的角度看,《我的战争》就更加惨不忍睹。

朝鲜战场上已经装备了MM1919A6重机枪的美军,在电影里还在用“马克沁”;






他们还舍弃了自己的“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炮,使上了德国的“坦克杀手”。






而那时明明已经用“喀秋莎”作为主要火力掩护的志愿军,在电影里却仍在费劲巴拉地捣腾日本的“九二式”步兵炮。





时至今日,我们的战争片也没有做到道具的高度还原,仍旧是影视城有啥就用啥一般的凑合。

即便忽略这些细节不计,从宏观角度来看,《我的战争》也是一部不及格的战争片。

所有的战争场面,只有举枪冲锋,前赴后继的人海战术,表现得到位。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对任何大规模战役中的战术配合的展现。

一个连级建制在作战的时候,只能见到连长发挥职能。排长、班长……一个不见,连长直接对每个战士下达命令。

这种状态的部队,能在高地争夺战中胜利,也真是不容易。

但最为醉人之处,还是九连一个突击连,居然只因为连长看上了文工队队长,就在战事紧张的时候,天天和文工队混迹在一起……



无力吐槽。

《我的战争》为了洗脑,强行鼓吹大无畏,已经不顾现实战争的任何客观条件了,甚至称其为“反科学”也不为过。最终,便只能呈现出一片章法混乱,草台班子强凑上局的战争场面。

这部电影绝对和“主旋律”不搭边
可能大家一听到“主旋律”三个字,就会想起“帮我把党费交了”的情节,胃里波涛汹涌。



但其实,传播“国家意识形态”只是“主旋律”的一种作用。更多时候,主旋律电影指得是价值观主流、体现人性光辉的电影。

它并非我们独有,《阿甘正传》、《硫磺岛家书》、《拯救大兵瑞恩》都是关于战争的主旋律电影。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反战。

呼唤爱与和平,这才是主旋律电影的真正模样。换言之,主旋律正应当是你我心之所向的那个旋律。

但《我的战争》则完全不在这个范畴内——

“你说以后还会有人记得我们的事吗?”

当最后满身狼狈的孙北川瘫倒在地,奄奄一息地说出这句台词时,我对《我的战争》的价值观,已经忍无可忍。

且不说这句台词出现在此是否符合电影情境——被战争凌虐,处在濒死情况下的人,是否会考虑到这种问题。就谈谈其强行抛出的主题——记住这场战争。

我们的确不应当忘却战争,但我们将之铭记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对其反思,更好的维护和平吗?

可完全没有提供给我们反思余地的《我的战争》,却依然要求我们记住,我不知道、也不敢揣测彭顺导演,究竟是想让我们记住什么。

但确定的是,《我的战争》一定和爱与和平没有关系。我们恰恰应当时刻警惕,这种片子成为我们的主旋律。

因为,《我的战争》不论是对电影,还是对主旋律,哪怕是对我们现实的和平,都是莫大的侮辱和伤害。

 2 ) 无知导演拍出的一部荒谬的电影

       出于对志愿军的敬意,中秋节特意带着儿子看了这部电影。鉴于这几年中国电影的水平,看之前我已经有了些心里准备,知道不会太满意。但看完后,我还是对影片荒谬的情节感到极度失望。对于这位香港导演我只能用无知来形容,影片充分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无知、战争的无知、对解放军的无知。
      首先对历史的无知,电影一开始交待是1951年,孙北川所在的部队和孟三夏所在的文工团做火车前往朝鲜。路上遇到敌机轰炸和美军的阻击。51年,联合国军已经被打回三八线以南了,朝鲜已经被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所控制了,怎么会在入朝的路上冒出一股美军呢。还有,孟三夏给孙北川的连队送来一袋白馒头。51年的中国,绝大多数人还在为温饱发愁,哪来的白面供给志愿军战士吃,当时战士只有玉米饼和炒面(高粱面和小麦面混在一起),军一级干部也就多了样炒黄豆。另外,馒头、面包这种食品在战时基本不可能提供,就是后勤良好的美军前线士兵也没面包吃。
     做为一部战争片,导演却在影片中给我们展现出他对战争的无知。最雷人的场景就是炸山埋坦克的情节。第一、就凭几个炸药包就能把半面山给炸塌了?哎看来我读书少。其次在狭窄的山路上,坦克的威力根本发挥不出来,只要让把第一辆坦克打趴下,后面的坦克就动弹不了,不就认你消灭了。在的朝鲜战场上是有真实案例的,第十五军的一个连就用手榴弹和爆破筒歼灭了英军的坦克营。这种真实的案例导演不去挖掘,非要设计出这种雷人的剧情。看来香港导演受武侠片影响太深,拍这种现实题材影片还带着大侠的思路。最让人生气的是最后争夺537高地时,

 3 ) 我就是想知道,九连的指导员是谁???

以下内容可能有剧透。
没想到,我的豆瓣第一篇影评竟然是在失望和遗憾中写下的。这个观影体验真的并不愉快。

观影前其实我有些心理准备的,因为先期宣传的时候,了解到导演是个香港人时,我不禁心理一沉。他能体味并拍出“朝鲜战争”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意义吗?

果然,他没有让我“失望”,他搞砸了。

朝鲜战争是近些年非常难得能搬上荧幕的电影题材,也是按道理来讲,能拍出好电影的题材。刘烨、王珞丹、黄志忠也是适合饰演军人的演员,然而《我的战争》呈现的,辜负了这么好的题材,也对不起刘烨,王珞丹,黄志忠还算可以的表演。这三人的表演,是这个电影难得的令人稍稍感到满意的地方。

中秋节,影厅里只有五个人,在我紧靠的左边,是一个父亲,在中秋节带着孩子来看战争电影。人受到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父亲张嘴说道,咱走吧,孩子没有说话。估计还在期待着什么。过了有一分钟,孩子张嘴说到,咱走吧。父亲于是就带着孩子走了。这位父亲是个好父亲,他不想跟孩子解释,看,你的爷爷辈的志愿军老战士,就是这么倒下异国他乡的。

我在最后攻山头的枪炮声中有几秒已经合上了眼。《我的战争》最大最大的硬伤恐怕在于,你们钢铁先锋九连的指导员在哪里????反正我是没看到,真不知道是谁。有谁知道请一定告诉我。

对于电影镜头我不懂,就不多说了,但里面那几个类似于射击游戏的第一人称镜头不仅没把我带入电影,反而让我有不适的感觉。作为一个战争电影爱好者,我关注的是关于战争的细枝末节:既然讲朝战,朝鲜、韩国人哪里去了?难道总局会因为朝鲜核实验把朝鲜人的镜头都剪了?拍出一点两面三三制真的很难吗?美国人用马克沁重机枪干什么?美国人的巴祖卡安上二战德国的坦克杀手的防盾做咩?九连撤出阵地之后讨论如何对付敌人坦克并费劲在山上安放炸药炸山石的时候,美国人的坦克恐怕早就从公路跑过去了吧?九连哼哧哼哧地扛着日本人的九二式步兵炮真是让人心疼捉急,就不会搞个迫击炮?我都懒得回想美军手里到底手里出没出现过加兰德步枪,都懒得去纠结水连珠到底出没出现过在志愿军手里,因为这和我回忆起除了主角外例如什么大迷糊、文艺兵甲乙丙丁之类的角色一样困难。这部剪辑杂乱的电影,真的很难让人记住那几个如草芥般死去的人物。


我不禁感叹,我们先不要说和韩国的朝鲜战争片比了,你连十年前冯导的《集结号》那十几分钟涉及朝战的内容都比不了。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悲哀,《集结号》竟然是这些年来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商业战争片了。影片后面,看到志愿军人海般冲向阵地时,我不禁有种难过的感觉,难过的不是他们在电影中的牺牲倒下,而是,当年志愿军牺牲倒下的时候,并不是因为这样的进攻方式,放在2016年,一部反映朝鲜战争电影,如果还是以人海战术这样的方式呈现志愿军的进攻作战的话,是不应该被原谅的。

朝鲜战争是残酷的,不是你给王珞丹受伤的右手特写镜头就能反映的。养父子情谊,爱情什么的掩饰不住这部电影的生硬费力。这只能让人感到尴尬。

真是令人感到不安,在朝鲜战争中,牺牲人数最多的中国,竟然拍不出能够在电影院唤起观众情绪的朝鲜战争电影。我期待着中国的朝鲜战争电影,什么时候能够像韩国电影《高地战》中,那个双手伤残的女孩问金中尉我的双手还不能不长出来时带给我的震撼,我期待着中国的朝鲜战争电影,从中国的荧幕上,震撼我的心灵。这道伤疤,就如同女孩再也长不出来的双手一样,韩国人心里永远有着这道伤疤,他们敢去触碰,残酷的朝鲜战争应该是这样的,对谁都是这样的。

 4 ) 这片低分真的很活该

最近关于豆瓣影评对国产片分太低的事大家都知道吧。我很少上豆瓣,更不会恶评国产片。——这是背景。
在youku免费看完此片,后半段真的是坚持看完的,不然我怕后面如果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没看到写影评就太冤枉人了。整体感觉这部电影作为商业片只有前20分钟吸引我的注意,虽然场面不错,演员也很卖力,但就是提不起激情。
首先,这个香港导演还是去拍警匪片吧,这不是歧视,是真的感觉他缺乏对战争的理解,有很多他试图表现的都没表现出来。抗美援朝那么惨烈的一场战争,经过二战的洗礼,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都在战备程度最高、最会打仗的阶段,可以说朝鲜战场上的对撞直接反应出二战后期最高水平的大兵团作战。这样一场处处都是看点的战争,可以说超过苏德、北非、太平洋战场的经典之战,你就给我看这戏?
这个片也和其他近年来中国战争片一样,BUG无处不在。火车遇上轰炸倒是正常,可是桥头堡还被美军占着你火车开过去这简直不能忍啊,你是在侮辱中国军队的智商嘛?会被这样打伏击?坦克在那么窄的小路上被伏击已经成瓮中之鳖了,你用拿手雷从正面冲上去?还有,排雷排的是反坦克地雷?还是子母雷?
该片对战争片灵魂的表达也很失败,即没能传达出战斗激情也没深刻战争反思。这些不过多阐述了,直接去看片吧。随便想到几个,战斗激情:《上甘岭》《第一滴血》《特洛伊》《斯大林格勒》;反战:《西线无战事》《拯救大兵》《现代启示录》;战争爱情:《魂断蓝桥》《珍珠港》。
近几年来战争片几大要(du)素(liu)。一、战争片一定要反战;二、男主角最后一定会死;三、男主角一定会被炮弹阵晕N次;四、男主角一定是个前线指挥官。只要包含了以上几项的战争片都是《拯救大兵》的粗劣的工业仿制品,如《太极旗飘扬》《狂怒》和本片,《风语者》不算,因为人家拍的好。

最后,我要强调,中国战争片最好的还是新中国第一代战争片《上甘岭》为代表。八一制片厂那些真正上过战场的人拍出来的电影,战争细节和深刻含义都很到位,虽然表现手法受当时技术所限。

 5 ) 这电影不是来给大家看的是来圈钱的

作为退伍军人,满怀着激情来看这部影片,缺被俗套恶心了,如果把北京放在抗日战争照样可以演,我就没看出来体现了朝鲜战争的什么特色?导演你找志愿军的后代调研过吗?你知道美军怕中国人的什么吗?请你不要把抗日战争的剧情乱套,把日文换成英语,把日本人的脸换成美国人的脸就来拍电影?剧情俗套到十年前的电影就在体现的东西,现在你还在讲!电影的逻辑好怪,结尾看到一个活人来了句,谁谁谁还活着没?然后说你先等一下就跑了去找人,结果另一个死了!完全没搞懂你要表达什么!

 6 ) 我的战争————究其根源,还是时代不一样啊

记得N年前看《拯救大兵瑞恩》的时候,最我震撼的是诺曼底登陆那场戏,面对德军炮火的铺天盖地,美国大兵的哭爹喊娘,把人类对战争的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片子中很多的细节反应出士兵们对战争意义的疑惑和反思。我想,这不能单单定义为怯懦吧,是人性最真实的反应。美国人不是没有勇敢的时候,比如哪个曾不敢开枪的文职军官,最后在困兽犹斗之中释放了自己手刃敌人,这更接近于人的本性————先恐惧,后被逼上绝境,然后爆发。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很少有人冷血到喜欢战争,喜欢杀戮, 不到别无选择,不会痛下杀手,因为你不杀敌人,敌人就要杀你。这样的表现方式,更让你觉得符合人的天性,也更能反应出战争的残酷。

而我们国家的战争片中,是看不到这些的。不管从经年前《南征北战》 ,《孟良崮》,到后来的《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到现在的《我的战争》 ,其中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面对战争都是慷慨以赴,面对生死都是大义凛然。口号都是要“打光最后一颗子弹”,“人在阵地在”,临死之前也要拉上几个敌人垫背,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或炸药包时,脸上的肌肉都是凝固的,连眼皮都不会眨一下。这都成了固定的模式了。我也无意质疑于英雄的成色,只是这种 塑造人物展现战争的手法和技巧太过于脸谱化。 你看不到人内心细腻的活动,人对战争这种生活方式的思考,好像那不是一个个的血肉之躯,而是一个个的机器和符号,招之能战,战之能胜,如此而已。

当然,以前的那些爱国战争电影,也曾激动过很多的国人,泪流满面,众志成城。问题,问题是现在都是什么时代了?社会多元,世界观价值观林立,现代人对事物的看法,对人存在意义的思考早已不是十多二十年前那么简单和模式化。还以这种固我的方式来展现战争,肯定不能博得现代人的认同,你想塑造的是英雄,我们觉得其实是王小波笔下的“行货”,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而已。

很多网友指出《我的战争》这片,过去纠缠于战争场面,没有人物之间关系的搭建,忽略美军方面的介绍,没有战略背景的详细介绍,其实,其实这都是剧本技术方面的缺漏。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时代变了,现在中国的电影文化背景里没有了“我的战争”这种类似样板戏作品的生存土壤。大家都会觉得假,空洞,如同嚼蜡。

王小波曾经说过,他们那个时代(文革) ,只能看八部样板戏,就是他们文化生活的全部,反反复复看,一直看到想吐。到如今,“我的战争”这种政治秀不用看多久,一上映,就能看得让人不爽,究其根源,还是时代不一样啊。

 短评

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那么多一星?别说,伪文青的队伍里最盛产键盘侠了。

8分钟前
  • LU
  • 还行

以前的段子是老兵受辱,愤而反讥。导演画虎不成反类犬。

9分钟前
  • 逍遥隐月
  • 很差

细节还好,特别是战争片段的主角主观镜头,很有代入感。可惜故事还是太传统,没张力。

12分钟前
  • daangel
  • 还行

我爷爷就是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每次回忆那段历史,奶奶都是用沉默来讲诉,沉痛在她心里已经结了痂,看完“我的战争”瞬间懂了奶奶心里的痛。

13分钟前
  • 随意吃瓜
  • 力荐

严重生理不适。

18分钟前
  • 六十六个猴
  • 很差

我觉得拍的还可以,特别是配乐加分。

21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还行

适合愿意花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人士观看。一无是处,纯度120%的主旋律。言情部分就是父爱子,妻爱夫,我不准你死。战争部分就是一通狂轰滥炸加慢镜渲染,既无战术也无战法,关键时刻自有高大全。你根本看不出这是发生在别国土地上的志愿战争,无非就是把日本鬼子换成了美国鬼子而已。

24分钟前
  • m89
  • 很差

无论这是不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宣传片中老艺术家们的姿态让人觉得这就是一场侵略战争,辱韩更是侮辱志愿军

27分钟前
  • 岁月鎏
  • 很差

两位知名的男女演员不知所谓地演了一段儿战地故事,留不下任何深刻印象。

30分钟前
  • 光明王后
  • 还行

原来现在的年轻人已经痛恨xx到任何沾边的事都要喷的地步了,米国主旋律为毛隔岸洗脑功力能这么强劲呢,什么年代了还当米国是救世主?为理想和祖国安宁而付出生命的战士真是枉死了!很喜欢彭氏的电影,之前看报道说导演对接到“安排”不能正面拍“敌人”表示愤慨,加上刘烨渣演技没去看,现在有点遗憾。

34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推荐

电影还可以。但去汉城的预告片真的是恶心至极,脑残的创意

36分钟前
  • boovie
  • 还行

2016版《百团大战》。我觉得把当初中学课本里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几个段落串成一部电影,也比现在这个《谁的战争》强10000倍。

40分钟前
  • 霾桑 等108个人
  • 较差

第一场仗就打的不明不白的,火车刚出车站没多久,就被有水泥堡垒的美军伏击了。这在时空中明显是有问题。人海战术,没头没脑的十几分钟打,反而消弱了战争的激烈程度。勉强三星,主要还是片子不行。

44分钟前
  • 张劳动
  • 还行

不评分,怕被查水表

47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强烈建议豆瓣出负分

48分钟前
  • 笑挽冷风
  • 很差

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还是在vip厅😂,给一星的请看过电影再打分,请问小时代你们都能给2星,为啥这个给1星。主旋律怎么了,主旋律就直接给一星?!至少故事讲清楚了,泪点也戳了,演员演技集体在线,场面也合格。这怎么就是1星了……感想:愿世界和平,不要再有生离死别。

50分钟前
  • 伊谢尔伦
  • 还行

没有网评的那么糟糕。为刘烨、王珞丹、黄志忠的演技加一星。志愿军打伏击最具特点的集束手雷战术让一帮濒死的文工团女同志给整了出来这不科学。刘烨在小神仙背上摆飞天姿势360度旋转射这段太特么神剧了我严重怀疑导演故意黑男主。胜利归国那段如果能采用当年真实影像资料效果会提升好多。文戏略单薄

53分钟前
  • 被馒头噎死了
  • 推荐

北川,三夏,洛东 看见这三流编剧的起名老子就已经吐了

54分钟前
  • 驻马店凯鲁亚克
  • 很差

主要还是片子拍得不行

5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disgusting

1小时前
  • 龙三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