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女风华

短剧大陆2023

主演:严子川,楚静宁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帝女风华 剧照 NO.1帝女风华 剧照 NO.2帝女风华 剧照 NO.3帝女风华 剧照 NO.4帝女风华 剧照 NO.5帝女风华 剧照 NO.6帝女风华 剧照 NO.13帝女风华 剧照 NO.14帝女风华 剧照 NO.15帝女风华 剧照 NO.16帝女风华 剧照 NO.17帝女风华 剧照 NO.18帝女风华 剧照 NO.19帝女风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3 20:54

详细剧情

至于这个冒牌货,给她和严嘉临安排婚礼,还有要把孩子生下来。你们严家不是说我不能生育吗?这下好了,你们严家有后了。 至于严家,参见长公主,是我们严家有眼无珠苛待了长公主三年,原本我已无颜向长公主为王琴母子求情,但是他们已经付出了代价,还请长公主高抬贵手。 我本来也没想对严家怎么样,机关算尽得来的财富,到头来全是假的,已经是最好的惩罚了,谢谢长公主。 子川你还愿意原谅为父吗?我早就原谅你了,只是你是真心悔过吗?我母亲,我答应你立刻将你母亲迁入严家祖坟。希望你兑现承诺父亲。 父亲?什么子川?你叫我父亲,子川原谅我了。子川以后我们一家人都要好好的。 长公主谢谢你,遇见你是我的福气,我的命都是你的,何必言谢。

 长篇影评

 1 ) 数字证明婚姻

政治不相信爱情。但后人可以YY出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如同电影里茜茜公主的童话,反差太大的是 惨淡的她的真实身平。

不过,如果先不百度,仅看几个数字吧:阿尔伯特42岁去世,有9个孩子,共同统治20年。 一般也能猜出这,这一对人在他们的政治婚姻里,基本上是和谐的。

身为女王,怎么会没有避孕的方法?身为女王,9个孩子啊,频率之高、密度之大,让人惊叹!身为女王的丈夫,女官可以干涉同房,只要女王同意这样做。
所以呢,不用介意女王最初爱恋的是WHO王子,不用介意阿尔伯特死后她又与WHO爱恋在一起,更不用介意英国人YY中的女王完美与否。至少在婚姻中,女王与丈夫还是忠于婚姻、琴瑟十分和谐滴。

有一个真实的笑话是:一家三口旅行,宾馆要出示结婚证。丈夫把孩子一指,然后数落服务员,道:要什么结婚证啊,他就是结婚证
换了女王,会不会指着9个孩子说:这都超过一个音阶了。


还有没说出的,呵呵,你懂的。

 2 ) 温情脉脉的皇家绝唱

比起伊丽莎白女王来,我还是更喜欢维多利亚,因为她有艾伯特亲王。有人宠爱的女人,内心总还是柔软的。

在大一的时候看了《维多利亚女王传》,很平静的一本书,从孤单地出生到寂寞地死去,以致于让我觉得她跟艾伯特亲王的爱情也一样波澜不惊。其实也确实波澜不惊,他们爱到深处,自然如流水。

身为皇室,他们也确实尽到了树立模范家庭的义务。其实我更喜欢的是艾伯特亲王。这个棕色头发卷曲细腻温柔的男子,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我仍然不经意地会翻到看维多利亚女王传时摘抄的唯一一段话,是1840年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希.斯托克马尔男爵写给艾伯特亲王的信:
   
  错误,误解,障碍与人的良好愿望相悖,令人烦恼,但宜实事求是地看待--也就是把它们当作是生活的自然现象,它们反映了生活的一个方面,阴暗的一方面。为了体面地战胜它们,你的头脑必须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启迪;你应具有刚强有力,隐忍自持的性格和必要的铁石心肠。

很庆幸艾伯特,在虽贵为亲王却融不入她妻子掌握的国家的孤寂中,还有一位始终支持且教育他要强大的斯托克马尔男爵。显然斯托克马尔在这部电影中连姓都被直接省略从始至终被称作男爵,且被塑造成帮助国王控制艾伯特亲王的工具。

总之,这发生在200年前的故事,温情脉脉地,感动了我。有感动的人生还不至于太糟糕,不是么。

 3 ) 关于维多利亚女王与阿尔伯特亲王的爱情故事,想要了解他们可以进来看看。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这对王室夫妻的感情被英国人认为是童话,梦幻组合,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模范夫妻,也是那个时代的道德的楷模。很多人看了这部电影多少都会疑惑这童话是否真实???现实中他们真的和电影里面一样、???到底是英国人过多的吹嘘,还是过度的幻想、??
                
                童话顾名思义就是安徒生童话里面的王子与公主的美好故事,现实中真的有童话吗??答案当然是有的,只是极少!!!很多人憧憬自己有王子和公主一般的爱情故事,觉得很浪漫,很幸福,是每个少女时期都幻想憧憬过的,维多利亚女王也不例外。想要客观地了解她的感情,就得先了解她的为人,生平事迹,最好去看一下女王的传记,推荐《美丽与权欲——维多利亚女王传》这本书,英语好的人就去看下英文版的女王传记《victoria:a life》茨威格写的,写得很详细,中国版的女王传记只是大概地了解,英文版传记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这样就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如何对待感情的人。百度一下女王和亲王的合照和他们油画,客观地去了解,而不是简单地看个电影,看个八卦新闻,看个影评就此下定论。

             1819年5月24日,维多利亚降生在伦敦的肯辛顿宫。为了让孩子在英国出生,她的父母专程从巴伐利亚长途跋涉回国。父亲爱德华王子,肯特和斯特拉森的公爵(Prince Edward, Duke of Kent and Strathearn, 1767.11.2-1820.1.23)是英王乔治三世(King George III, 1738.6.4-1820.1.29)的第四子,他对这个结实健康的头生女的降生欣喜若狂,而对母亲来说,这个女婴是个特别的孩子。爱德华公爵的妻子是德国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的维多利亚公主(Princess Victoria of Saxe-Coburg-Saalfeld, 1786.8.17-1861.3.16) ,她的第一次婚姻留下两个孩子,但只有这个小女婴未来才有可能登上大英帝国的王位。父母为她取名费尽了心机,最后定名亚历山德琳娜·维多利亚,一是表示对孩子的的俄国教父——亚历山大一世的尊敬,二是为了纪念她的母亲。

             维多利亚的童年远称不上无忧无虑。她只有8个月大时,一向健壮的父亲突患肺炎去世。在他死前不久,一个星相家曾对他说,王室中很快会有两个人死去。爱德华做梦也没有想到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在一次打猎中他受了风寒,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留给妻儿的只是沉重的债务。从此家里开始节俭度日。小维多利亚总是穿同一套衣服。从小她就被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女人频繁变换服饰不仅是挥霍浪费,而且是一种不良的品行。继位为女王后,她在服饰上也一直很俭朴,王冠上价值连城的珠宝仅仅是为了显示对王权的尊重。11岁那年,维多利亚第一次知道了怎样的辉煌前途在等待着她。她开始学习冗长繁琐的宫廷礼仪和许许多多的行为禁忌:不许和陌生人交谈,不能在外人面前流露情感,不得破坏规矩,不许按照自己的好恶选读书籍,不许吃定量外的甜品,等等。在她成年之前一直被迫与母亲住同一个房间,她母亲把她看管得很严,不允许接触其他的异性或者女性朋友,所以她的童年和青春期比较孤单乏味的。她一直想摆脱母亲的看管,想要自由,在成年之前她一直得忍,忍到自己成年继承王位的那一天。

             1837年6月20日,英国国王兼汉诺威国王威廉四世去世,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继位,继承王位后的维多利亚终于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自由,摆脱母亲和她母亲的情人的束缚,在她继承王位后急需一个人来帮助自己,辅佐自己的女王政治生涯,首相墨尔本子爵就是那个一开始帮助她的人,当然是离不开政治利益,女王初期比较稚嫩,很多建议啊什么的比较听墨尔本子爵,觉得他为人太好了,热心指导自己,很多她不懂的,墨尔本子爵都会告诉她,建议她怎做。

             一开始继承王位,也就是1837年就有人建议女王赶紧结婚,但维多利亚不想要包办婚姻,她既然已经做了女王,就想尽可能的自己选择喜欢的人做夫婿,当时她比较反感结婚,那时才登基不久啊~她还想要自由几年呢。不过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联姻,她的母亲和舅舅早就做好了安排。女王17岁那年,母亲和舅舅就安排他们彼此见面,看他们是否能擦出火花,当时维多利亚被母亲管得很严,周围的人都在监视他们,这种见面实在太没趣了,对于彼此的印象不了了之,以后只是简单的书信来往。

            1839年,21岁的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在周游欧洲时抵达英国,1839年5月7日,亚历山大二世与维多利亚女王初次见面,当时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正值20岁的生日。初次见面,身穿军装的亚历山大二世的英俊潇洒就深深的吸引住了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在她的日记中写道:“在6点40分左右,我见到了皇储,他在我的窗前行礼,我们在圣乔治大厅用餐,皇储挽着我进入大厅,我真的爱上了皇储,他是那么亲切友好的一位年轻人,我们一起跳舞,一起大笑,一起分享快乐时光,我以前从未如此快乐过,我于2点半上床睡着,但兴奋得直到5点才睡着。”

            看得出女王少女时期是比较花痴的,青春期接触的异性比较少,特别是接触的帅哥不多!!!接触比较多的墨尔本勋爵却已50多岁。之前见到的表弟阿尔伯特的时候他们都太稚嫩了,一般青春期女生比男生成熟,而且当时彼此都没啥好印象~只是比较陌生,而且他们那时相处时间不多啊!!见个面,阿尔伯特住上几天就回德国了。女王成年后肯定有少女心啊,憧憬童话中的公主与王子相遇并相爱的情景,而且俄国的亚历山大二世高大又英俊,而且受到极好的教育,会四门外语,典型的极品高富帅,他们当然相处得很愉快,换做你和这样的高富帅王子呆一块,你能不花痴么!而且初中,高中你就没个懵懂的初恋异性??女王跟所有的普通少女是一样的。她对于亚历山大二世当然是喜欢的,做初恋情人最好不过了,只是这段感情引起了英国议会的不满,墨尔本勋爵十分明确的表示反对英国与疯狂扩张的俄国产生任何瓜葛,要求维多利亚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线,当时英国不亲俄国,比较亲德,所以没能让他们在一起。女王只能放弃这段初恋感情~毕竟她是女王不是普通的女人,在国家与政治利益面前,她只能选择对国家有益的。这段感情就不了了之,后来亚历山大二世离开英国去了德国选黑森-达姆施塔特大公的幼女玛丽娅·亚历山德拉耶芙娜作为自己未来的妻子,1840年,玛丽亚应邀来到俄罗斯,次年亚历山大与玛丽亚成婚,婚后他们生了六个儿子两个女儿,35年后维多利亚女王才再次见到亚历山大二世,那时他们已经结为儿女亲家啦!!就是女王的次子娶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女儿。顺便说一下亚历山大二世的风流,他结婚后有众多情人和私生子女,特别是在和自己的妻子生了8个儿女后,他在外面和一个18岁的女生一起,他当时已经48岁啦~还和她生了一子二女,在亚历山大二世的妻子去世40天后就和情人秘密结婚,当然造成亚历山大出轨的原因挺多,妻子身体虚弱不能出席活动,各种理由等等~

           这么说来阿尔伯特不是女王的初恋,谁又能在那个时代和初恋情人开花结果呢?真的特别难,特别是贵族阶层难上加难,贵族互相政治联姻什么的太常见了,更何况是英国的女王,能够自由选择的比较少,她只能在国家与政治的利益前提下选择适合的结婚对象,王公贵族之间的政治婚姻从来都是第一首选,只是政治婚姻很少有人能够幸福,大多都是能过且过,实在讨厌就各自找情人,吵架,互相不顺眼,忍耐着过日子太常见了。政治婚姻能够幸福安稳地生活简在一起,直就像中彩票一样!!!刚好我们互相互补,适合过日子,婚姻生活能够忠于彼此,真的跟中大奖一样!!!而维多利亚女王就是这么幸运!!中了这大奖的人!!!

          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向阿尔伯特求婚了,在女王第二次和阿尔伯特见面相处后她才决定向亲王求婚的,不是说当时墨尔本勋爵因为政党斗争关系而使女王王位不稳定所以她才决定和亲王结婚的,是本来这个政治联姻一早就定好了,谈不上是临时想结婚,只是女王初期登基时很反感结婚,她想拖延时间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那时亲王和女王彼此都没什么好感~见面接触太少了,都是以书信方式联络。后来在阿尔伯特第二次拜访女王时,他们都成年了,都已经20岁了,阿尔伯特变化比较大,变得成熟稳重,帅气了很多!!!穿着皇家正式着装,笔直,高大钧称的身材,白皙的皮肤,和高挺的鼻子,深邃的大眼睛,180多的身高,女王看了又花痴了!!没错她花痴得当天晚上在日记写上了这次见到亲王的心情,夸他变了,五官很帅气啊等等,你看了也会花痴的~
特别说一下女王的身高外貌,女王长得比较一般,说不上很漂亮,而且个子比较矮,150多的身高,对于有个帅气才华并重的夫婿是一件多么激动的事情,









          在几天愉快的相处中,女王比以前更了解阿尔伯特,觉得他真的是不仅外表帅气,而且还博学多才,阿尔伯特很自律,喜欢语言、文化、艺术、哲学、音乐,射击,狩猎,击剑,骑马,弹钢琴,法学、政治经济学,甚至数学、生物学等几乎是无所不能,曾在德国波恩大学接受过教育,所以那时亲王有个绰号,叫“会走动的百科全书” 是不是觉得他也是极品高富帅啊?只是没亚历山大二世富而已,亚历山大二世是要继承沙皇的王位,而阿尔伯特只是德国的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的小儿子,一个小国的王子。所以当时维多利亚跟普通女生遇到的极品高富帅的心情是一样的!少女心不停地跳动~选择阿尔伯特作为自己的夫婿真的不吃亏啊~很难找到这么个博学多才又帅气的王子了,而且这桩婚姻内阁和国会都不会反对,相反会支持。所以要是你,你会怎么选择?我也会跟女王一样选择和阿尔伯特结婚,抛开以爱情前提的政治婚姻,这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吗??起初女王肯定是少女心,犯花痴,觉得跟这样的王子结婚,自己不会吃亏,反而会幸福的,所以决定和他结婚。相比维多利亚的外貌一般,她虽然也是受过贵族教育,但没亲王那么博学多才啦,她幸运的是成为了英国的女王,否则她的婚姻也很难说能够幸福。

             维多利亚结婚的时候开创了穿白色婚纱结婚的先例~穿着白色婚纱结婚,多浪漫啊~阿尔伯特也是个浪漫的人,他亲手给女王设计了胸前蓝色钻石别针,在婚礼的前一天送给女王,女王在结婚当天把钻石别针别在了婚纱胸前。这对夫妻有情调啊~

1840年女王穿的白色婚纱,胸前蓝色钻石别针






             结婚生活是比较平静甜蜜的,女王起初不让亲王插手国家大事,只允许他管理宫殿一些杂事,亲王也管理得井井有条,后来女王生了长公主,他们就更享受这种天伦之乐了,再后来因为女王的家庭教师照顾长公主不当,亲王很生气,觉得她照顾公主方法不得当,导致公主病情越来越严重,所以跟女王吵了一架,然后抱着长公主走人,女王觉得拗不过夫婿,只好自己认错,把家庭教师给辞退了,然后亲王和女王和好如初,然后渐渐女王就同意亲王和她一起处理一些国家文件,女王年轻没经验,很多国家文件她都看不懂,亲王就帮她看然后解释给她听,给她提建议,渐渐地亲王就成了女王的私人助理,再后来亲王在帮助女王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显示他过人的才干和聪慧,女王就觉得我老公好厉害啊!!帮她处理省了好多事,女王瞬间对丈夫佩服得五体投地~然后像个追星族一样崇拜她的丈夫,亲王也是很乐意帮她处理这些文件啊,反正自己没事干。亲王和别的王子很与众不同,别的王子是我没事干可以找乐子啊,找女人玩啊什么的,他和女王结婚了22年,从来没有出轨过,也没有任何花边新闻,他是责任心很强,又有抱负理想的人,生活过得很自律,早睡早起,喜欢过恬静的田野生活,喜欢研究艺术,音乐,涉猎,探讨科学啊什么的,女王也被亲王影响了很多,夫妇俩就是上下同心,互相支持彼此。后来亲王发起了第一届世博会,以前英国也是有那种展览馆的,举行了好几次,但只是国内的展览,像世博会这样汇聚世界性的展览还从来没有过,所以亲王提议举办这种世界性的展览,一方面展示英国的强盛,一方面想让各国交流文化,让国内外的人知道工业革命的重要作用,提倡科学进步。所以女王也是毫不保留地支持亲王,虽然那时反对声也是挺多的,亲王插手英国内务英国人本来就很不爽,尽管亲王是带着善意的努力改善英国各种问题,关注失业者,提高社会福利等等,但英国人真的不领情啊,因为一直视他为外国人,亲王的努力女王是看在眼里的,所以她也不管那些人对自己怎么看待,依然支持自己的丈夫举办第一届世博,后来第一届世博会举办得很成功~~从此别的国家都效仿英国举行世博会成为彰显国家强盛的标志。


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博会,展览建筑名叫《水晶宫》。





维多利亚女王为第一届世博开幕做演讲





             水晶宫永远地代表了维多利亚那个时代的英国,是英国工业革命代表性的胜利~世博会带给英国无上的荣耀和自豪,英国人民当时感到特别自豪,当然最自豪的就是女王了,她那时觉得幸福得飞上天了,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了,在日记里写了好几篇关于世博会的事,还写了信感谢舅舅给了她一个那么完美的丈夫,她觉得很幸福。那时他们结婚有11年了,女王和亲王当时31岁,已经生了6,7个孩子了,几乎隔年就生,特别说一下女王性欲是比较强,而且亲王给了她很好的性体验,女王喜欢和亲王过夫妻生活,但她不喜欢怀孕,她讨厌生孩子,那时没有很好的避孕措施,只能一直生,后来在日记中她觉得怀孕,孩子,影响了他们的夫妻生活。回归正题,亲王用世博的盈利的钱买了一块地,建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百度一下就知道,这个博物馆现今是仅次于英国国家博物馆,亲王还建了其他的建筑,和学院。比较闲的时候,他就和女王带着孩子去巴尔莫勒尔堡度假,和妻儿享受田园生活。巴尔莫勒尔堡是女王买下的,原先的堡主去世后,亲王就自己设计图案,重新把它建成苏格兰庄园的风格,他和女王一起装饰那里,从窗帘样子再到地毯,挂饰,油画啊等,各种东西都是一起亲手装饰的,那里有很多回忆,从此那里就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但女王最喜欢的是奥斯本宫,那里有大海,也是亲王最喜欢的地方。


巴尔莫勒堡,女王夫妇的家园





            幸福没多久,在1861年的时候,长子爱德华七世生活比较不检点,在军校里喜欢和女演员厮混,他就去关心儿子啊,结果得伤寒病,亲王一直很勤恳工作,处理各种国家文件,多年积劳就病得不起了~加上没能及时治疗,已经病入膏肓了,结果去世了,女王顿时就崩溃了~那年英国正筹备1862年世博会,亲王因为生病不能主持这次的世博,后来1862年的世博开幕,大臣恳求女王去为世博开幕,但她死活不去,因为太伤心了,去了巴尔莫勒尔堡隐居了很长时间,女王不再活跃在公众面前,长期穿黑色丧服,那些英国市民不怜悯她就算了,还给她取个绰号叫"温莎孀妇“ 因为她不是在巴尔莫勒尔堡隐居,就在温莎隐居,所以就成这样了~亲王去世后,女王就一直保持亲王房间生前起居的样子,没有动过,后来她着手在英国各个地方为丈夫建立雕像,亲自为雕像揭幕,其中比较出名的雕像是阿尔伯特纪念碑是纪念他为世博会做出的贡献,维多利亚女王1876年亲自为它揭幕。还有一个音乐厅,也是亲王生前的理想,只是计划进展比较缓慢,没见到就去世了,女王很关注这个工程,后来音乐厅建成后本来是被称为中央艺术科学大厅的,但被维多利亚女王改名为皇家阿尔伯特艺术科学大厅了,为了纪念已故的丈夫。1871年3月29日女王带着长子去揭幕。


阿尔伯特纪念碑





那圆圆的建筑就是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






    
              亲王去世后女王还为他出传记~~她不想世人忘记她丈夫生前为英国所作的贡献,因为她知道亲王生前努力表现自己,努力工作,都是为了英国的王室,所以她是最能体会亲王的感受了。还有就是女王真的为亲王穿了几十年的黑色丧服??只能说是真的,因为你只要找1861年后的照片或者油画,她的裙子几乎全都是黑色的!黑色的!!!纪念60周年登基庆典也是穿黑色的,长子,女儿结婚时也是穿黑色的礼服!!!对,你没看错!!她是任何场合都是黑色的!!不信可以去百度上搜索,或者去茜茜公主吧,那里有很多王室的照片。上面写了这么多,可以确切的是女王和亲王不是一见钟情的,是日久生情的,而且大量英文传记可以证明女王是真的爱亲王,她甘愿屈服于他,哪怕她才是英国女王,只是亲王对女王的感情没有女王对他那样热烈而已,他们的夫妻生活也跟普通平民一样有很多的不和谐,比如女王容易暴躁,产后忧郁症,经常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跟亲王争吵,不过后来亲王也就习惯了。可以肯定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好男人,一个为了她,为了英国的建设而努力工作的男人,他和女王21年婚姻中一直都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互相扶持,遇到这样的男人可以想象为什么他值得一个女人为了他居丧了那么久,这种深厚的感情不是用一句真爱就能概括的,其中也参夹了亲情成分,女王的母亲去世后,亲王就是她唯一可以依靠的爱人了,她不像伊丽莎白一世那样那么强势,为绕着权利转,相反她挺讨厌这种工作,各种烦闷,统治支配别人久了,她也渴望能有个人来依靠,当个贤妻良母,做个家庭主妇也不错~所以丈夫很能干她也很开心地去支持他想做自的事,尽量去配合他。亲王也很感激妻子能够理解自己,一直在背后支持他的工作,尊重他的意见,采纳他的建议,这样夫妇又何求呢、?

           
               至于各位说的布朗,女王的情人什么的,约翰布朗是女王和亲王去远游时认识的,亲王喜欢涉猎,布朗是他的打猎向导,亲王很信任他,布朗是苏格兰人,属于那种比较淳朴,善良的,虽然比较没文化,粗鲁,但他把女王当做尊敬的朋友一样,和女王说话很直爽,都是那种直来喝去的,像我们平时的闺蜜说话都是那种你直来直去,不会那么矫情细声细语,恭恭敬敬地对话,女王也挺享受这种主仆关系,虽然他很特别,但王室里的人可不这么想,但又能如何,女王也是普通的女人,一个年纪大的女人,她也很孤独啊,你也来试试那种老了的孤独感~儿女都成家了,自己整天忙着批文件,虽然有孙子,但她有时还是想有个人来依靠啊,,而布朗就是充当这样的角色,布朗和亲王接触过,他们可以聊亲王生前的事,反正布朗和女王年龄相仿,有什么话好说~ 1872年布朗还为女王抓住了准备向她开枪的年轻人,1872年啊,布朗就作为女王的贴身侍从了,那时1871年和1876年女王还在念念不忘她的丈夫,为他建纪念碑,只能说亲王不是随便任何一个男人可以代替他在女王心目中的位置,就像你心里有一个深爱的人,尽管你已经嫁给了别人,但你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深爱过的人。约翰布朗更不可能代替亲王,但他也有可能作为女王晚年的情人。女王年老时太孤独,太需要安全感了,渴望一个男人能给她依靠。她虽然是女王,但心也不是铜墙铁壁做的,有普通人的脆弱和孤独,如果说她滥情,那现代人的恋爱史就更滥了,你年轻时不交几个男朋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谈过恋爱。1883年约翰布朗去世了,女王的确很悲伤啊,失去了和亲王有联系的人,布朗也有可能是女王当做亲王给她遗留的一个遗产,一位坚强可靠的侍从,一个亲王的替代品,至于说女王下葬的时候说什么布朗的头发和戒指什么的,当时给女王棺材放的装饰品不仅仅有亲王,布朗的,还有其他亲人的物品,布朗和女王的关系也只能猜测,不能百分百确定,人都已经去世那么久了,女王和亲王的陵墓是放在一起的,这一点可以欣慰了,王室婚姻感情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他们也跟普通人一样有很多无奈和不幸。

               最后概括一句,亚历山大二世是女王的初恋,阿尔伯特是女王最深爱的人,约翰布朗是女王的骑士。就是这样,就算布朗和女王真的不是主仆友谊之类又如何?她丈夫在的时候她是全心全意爱着丈夫的,在丈夫死后,年纪越来越大就越感到孤独,希望能有个依靠的男人不行吗??除去女王的头衔她只是个身材矮小又肥胖,故装坚强的普通女人罢了。童话这种东西在现实还是少提吧,完美的童话是不存在的,人无完人。





==========想要了解却嫌弃长的话,就别看了,看传记更长,还是去看传记吧============

 4 ) TO各位女同胞:挑对丈夫的重要性

在看完《Young Victoria》之后,我觉得这简直就是维多利亚女王亲自现身说法,告诉各位年轻女同胞们一个重要的道理:什么错都可以犯,只要挑对了丈夫就行。

纵观全片,这个让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人民纪念至今的“欧洲祖母”维多利亚女王,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并不是生而注定成为女王,而是能嫁给阿尔伯特王子,这个爱她终生而且为她劳碌了半生甚至奉献了生命的男人。
虽说电影中Albert在枪口之下勇救爱妻Victoria的高潮事件在历史上并无发生,但亲王为了女王的国家事务劳心劳力竭尽所能则的而且确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可以说他在42岁就英年早逝大概也有积劳成疾的原因,完全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这一切的付出所换来的成果和掌声,基本上都由女王全盘接收,很多人会记得在维多利亚统治时期国家有什么大变革大改进,却不一定记得在维多利亚背后默默耕耘努力支持她的阿尔伯特。
他全心全意地支持妻子的事业,建设着妻子统治的宏伟国土,还要忍受英国人对他这个“入赘亲王”的白眼。想当初堂堂一个德国王子,如今即便有再大的理想和抱负都只能屈居在自己妻子之后,但阿尔伯特也能熬过来,而且爱维多利亚一如既往。这种宽厚包容的心,即便在现在处处宣扬男女平等的社会中,也是难得的。
这样的丈夫,怎一个“好”字了得?

也难怪维多利亚在阿尔伯特逝世之后一直守丧,直至去世,即便守寡的日子多过婚姻生活,她也从未放下他。要有几多的恩爱,才可以让身为女王的她甘愿停留在他离开的那一天里,天天为他准备衣着,打理房间,陪着空气中他残留下来的气息,从此不再前行。
记得片中在枪击事件发生之后,Albert说着他挡枪的两大理由,第一点便是“I am replaceable but you are not”,但Victoria哭着说“You are not replaceable to me ”,大概,这就是真爱的体现吧。
真爱,就是无可替代,非你不可。

片尾用字幕说了不少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共同执政之时的贡献,据说女王政绩最辉煌也就是在阿尔伯特还活着的那些日子里了,简而言之,这维多利亚的出色事业,和背后阿尔伯特的支持绝对是分不开的。
所以说,连女王都要挑个好老公才可以成就事业,何况我等平民女子?
除非不嫁人,否则,各位女同胞们,一定要学习维多利亚女王,好好找个好老公啊。

 5 ) 【八卦贴】逢女主,英吉利必盛

发现每出一个女王,英国都会兴盛下,似乎有如下特征:

1 王朝名字变更
伊丽莎白一世 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
维多利亚 汉诺威王朝--〉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伊丽莎白二世 温莎王朝--〉?(应该会是菲利普亲王的郡望或名字)

2 王朝兴盛
伊丽莎白一世 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获得制海权,东印度公司,日不落帝国
维多利亚 英国世博会,鸦片战争,使君主制受人尊敬
伊丽莎白二世 二战后重建,英国重为大国,成功转化君主制为现代君主制

3 继位者很崩溃
伊丽莎白一世 詹姆斯一世还好不是她生的,所以在位还算久,有22年
维多利亚 爱德华七世等崩溃了,60岁加冕,也就当了9年国王
伊丽莎白二世 查尔斯好崩溃,我就不说什么了,大概也50老几了,和爱德华七世有的一拼了。

4 丈夫…很帅很幽怨
英女王的丈夫是一种摆设,不过女王都爱自己的丈夫,因为是自己选的,感情很好。而丈夫们自己就有点豪门一入深似海。
伊丽莎白一世,没有结婚,不过情夫们很幽怨
维多利亚 阿尔伯特亲王,表哥
伊丽莎白二世 菲利普王子,远方表哥
以上仅作茶余饭后聊资

 6 ) 女王时代

英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两个时代都是处于女王的统治下,伊丽莎白与维多利亚。这两个女人的命运各自不同,伊丽莎白登基之前蹲过伦敦塔,她也不是唯一的王座继承人,她的嗣位多少有些运气因素,维多利亚则不同,由于威尔士亲王夏洛特公主的早逝,她变成了她父辈唯一的孩子,唯一的继承人,从小就是作为未来的女王来培养的,她的登基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危险和阻碍。伊丽莎白统治时间长达45年,维多利亚则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国王,1837-1901年。伊丽莎白终身未婚,她的情人莱斯特伯爵于1588年去世,在他之后她继续生活了十五年;维多利亚与她的表亲萨克森-哥堡-科达家的王子艾尔伯特联姻,艾尔伯特于1861年病逝后,她守寡了整整四十年,又继续独自统治了这个帝国整整四十年。伊丽莎白没有孩子,都铎告终;维多利亚育有九个孩子,他们的后代遍及欧洲王室。

这个片子拍得其实没什么意思,就算把片名改成《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的罗曼史》都不够看。最先看到Mark Strong,他演肯特公爵夫人的顾问兼情夫,对摄政很有兴趣,一看到他愤怒地谴责小维多利亚,我就穿越到了艾玛。然后是TK的利奥波德王,没几个正面。PB的墨尔本爵爷,哦分明你才是秀色可餐嘛,要不是历史注定了,我希望你和小女王师生。可能看不顺眼艾尔伯特王子的演员吧,我对历史真人还是有好感的。小威公爵也出场了,鼻梁特高耸的一老人,说话爱一本正经地冷嘲热讽,跟威灵顿半点都不像,那时他应该快七旬了吧,还有保守党的开创者皮尔,戏分太少了真遗憾。戏分最多的当然是墨尔本。其实这电影除了几个演员外没多大意思。

闲话两句,大婚前两天维多利亚给艾尔伯特王子的赠礼是一枚钻石镶嵌的Lesser George,属于嘉德骑士勋章的组成部分。据说当时的一场会面里墨尔本爵爷曾对此设计表示赞美说“very handsome”,他自己对KG的评价是,“唯一尚未被滥用的”;尽管如此他仍然拒绝领受KG。且KG名单上皆为贵族。Pitt拒绝是否因此缘故?

Pitt大哥John在1790年被授予KG,Wellesley家的Richard和Arthur兄弟分别在1810年和1813年获授,当时都有爵位。以Arthur为例,他1813年时已多个爵位在身,包括杜罗男爵、威灵顿子爵、伯爵、侯爵,以及葡西的若干爵位(1815年他被授封滑铁卢亲王= =)因此Peerage是否KG的必要条件?或是因此Pitt本人拒绝却让给大哥?(great commoner的愿望他也是隐约有的吧)

Melbourne是在1835年拒绝了嘉德,当时不在首相任。据说18-19世纪里首相奉行的原则是never to bestow it upon themselves,Peel从不接受任何荣誉,Melbourne甚至无视他的女王朋友的恳求,拒绝佩戴最值得珍视的勋章,Grey仅在卸任后才接受了蓝绶带,Canning, Percival, Pitt都拒绝以权谋私。

 短评

守寡的年数长过婚龄。还见过doctor who,一道大战狼人并就此设立torchwood(误!

6分钟前
  • mi4444d
  • 还行

服装很赞

8分钟前
  • orchid
  • 推荐

我哭了。在他抢上后躺在床上和女王说话的时候。

12分钟前
  • 汪拾叁
  • 还行

深入骨髓的爱情,才值得抱着你的灵魂当伴侣40年。

15分钟前
  • JulyChan
  • 还行

让女人放下傲慢的方式除了征服还有包容。

19分钟前
  • 麦子
  • 还行

整部片子零碎得不成样子,没有主线剧情,没有像样的故事,没有戏剧冲突(不要告诉我那段短短的吵架和舍身相救是传说中的爆发点),剪辑更是ridiculous...帅哥+美女+英伦宫廷戏+古典音乐+皇室服装布景也挽救不了这烂片了!意外的瞧见了TK演的比利时国王,却闪出来2分钟不到就消失了

22分钟前
  • 弥呀
  • 还行

美丽的邂逅,一种赏心悦目的精致的皇室宫廷生活。故事美丽的如同站在我面前的风华的公主般动人,但是总觉的两人婚后的故事有点少了,前半段的故事有点冗长。。。。PS:太美了

27分钟前
  • 大魔王
  • 推荐

眼光优渥,所嫁良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29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太零碎了,假如舍身护妻算高潮的话也实在是囧。。。

34分钟前
  • 囍夭夭
  • 还行

“摸透所有规则,直到你比他们强”每年一部英国王室电影,走不出女王统治遇到磕绊的套路,但故事给人的感觉就像那些华丽的服饰和惬意的美景,依然赏心悦目、不曾退减。

3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Swan song!

37分钟前
  • 高光光
  • 力荐

电影以女性为主角,但是最后只给观众留下了一个难忘而痴情的男主角。

38分钟前
  • 珍珠大爷
  • 还行

paul bettany和rupert friend都很不错唉。它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一定要嫁对人。

42分钟前
  • 苗儿
  • 力荐

维多利亚女王,好美

44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9个孩子!历史片好结局的还真少有。。。此女这里不太好看,变得比较顺眼的是paul....还有原来KK就是跟他一对啊!俩人还真是长得比较像。某些角度也比较像奥兰多布鲁姆。男装很精美,尤其是胸前那一大排刺绣

49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阿尔伯特亲王42岁时死于伤寒。为了纪念他,维多利亚女王每天为他准备服饰,知道她81岁逝世。

52分钟前
  • radio666
  • 推荐

比利时国王:我出生时候家道没落,而今我成为比利时国王,这一历程需要无比坚定的决心。阿尔伯特说:摸清所有规则,直到你比他们强;我了解你内心的孤独,千万别放弃真实的自己

53分钟前
  • 蔓藤
  • 推荐

Prince Albert 好帅啊。。。。。。那柔软的头发和温情的眼睛。。。

57分钟前
  • CHI
  • 还行

如诗如歌般美丽,让人心绪宁静。

58分钟前
  • 杀猪的
  • 推荐

七零八落的剧情.几位欧洲巨帅化完妆一个没认出来

59分钟前
  • |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