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

综艺大陆2006

主演:易中天

导演:未知

 剧照

易中天品三国 剧照 NO.1
更新时间:2023-09-12 20:37

详细剧情

  《易中天品三国》,央视CCTV-10历史演播类节目,《百家讲坛》系列之一。主讲人易中天,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纵论天下,闲话三分。细品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易中天教授将从平民角度为大家解读。

 长篇影评

 1 ) 这是一部评书

以前没认真看过,碰到哪集看哪集,最近开始听,居然挺好听的。
    这是一个评书版的三国,像讲故事一样的叙事,没有细究过内容的真实准确性,但能在电视节目上讲,应该是不错的,起码来源有依据。有好多历史典故其实都知道,但听着他侃侃而谈,一段一段的讲,居然妙趣横生,通俗易懂。
    因为他讲得有趣,还专门买了他的书来看,而且他这个人也很有趣,不迂腐,很直率,挺喜欢的。

 2 ) 笔记

曹操与袁绍的头脑区别

兵者凶器也,杀鸡焉用宰牛刀?

袁绍对付太监一事——斗争要先下手为强,但不等于到处树敌。最严重的打击只能施于最顽固和凶残的敌人。所以最正确的做法是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

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战争,一比拼的是实力,实力的背后,也就是经济实力,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二比的是政治实力,所谓师出有名。“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曹操版的生产军团,居住方式军事化,耕种方式集体化。既是兵源,又是粮库,还解决流民问题。

 3 ) 《易中天品三国》学习笔记1-30

2021.8.2 #第1集 大江东去

1、历史人物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三国历史形象反差尤其突出。

2、诸葛亮是杰出的伟大的政治家,主要贡献:a.为刘备集团制定长期战略规划——隆中对;b.促成了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的联盟;c.刘备死后治理蜀国(最重要)。其治国才能优于军事才能。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陈寿《三国志》

壮诸葛多智而近妖。

——鲁迅评三国演义诸葛亮

P.s. 妖,妖人,装神弄鬼,形象太差。

3、怎么研究

历史意见(古人立场)时代意见(今人立场)

个人意见(个人立场)

结合三种形象 来研究品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宋 · 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2021.8.3 #第二集 真假曹操

1、历史对曹操的三种评价:

a.英雄 b.奸雄 c.奸贼

2、曹操不讨人喜欢的原因

a.为人奸诈 兵不厌诈 *无理

b.篡权 *无理

c.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可讨论

可能误杀后凄怆曰 可为坦诚

3、性格中有矛盾

奸诈 官渡借许攸烧袁绍粮草

温情 曹昂死于张秀,原配丁夫人气走

狠毒 杀许攸

宽容 官渡胜利赦免陈琳

报复心强 杀名流士大夫边让桓绍

集真伪、善恶、美丑于一身,多面

4、易中天老师评价

聪明透顶 愚不可及

狡猾奸诈 坦率真诚

豁达大度 疑神疑鬼

宽宏大量 心胸狭窄

大家风范 小人嘴脸

英雄气派 儿女情怀

阎王脾气 菩萨心肠

体现曹操大气 海纳百川,统一矛盾

奸诈一生,最后归于真实。

奸滑/诈的英雄,简称奸雄

易中天老师定论:

可爱的奸雄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2021.8.4 #第三集 奸雄之谜

1、奸诈的英雄,定义

举例:

明代严嵩(阴柔),奸而不雄,谓之奸贼;东汉末年董卓(暴力),雄而不奸,谓之枭雄

枭雄:强硬而又有野心的人物

奸贼:奸滑而又有贼心的人物

奸雄:奸诈而又有雄心的人物

2、人生阶段

少年时期

家境好,门第不好,家教不好,见下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三国志》

P.s. 庭训

小时表现不好,喜欢飞鹰走狗,四处游荡,纨绔子弟,胡作非为

青年时期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纨绔子弟

文笔好、武艺好、好读书(尤好兵书)

许邵 月旦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曹操的本质:雄

我行我素 大笑江湖 大气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4、为人随和,吃穿住不讲究,比较随便,可爱、也说真话

P.s. 时尚通脱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操《述志令》

5、结论

曹操是一个可爱的奸雄,奸与雄统一于雄

2021.8.5 #第四集 能臣之路

曹操原本想做能臣

1、20岁举孝廉,进入皇宫担任郎官,后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P.s. 洛阳为东汉首县,县令/长,丞/尉

冠盖权贵满是,治安必须维护,需要一个有后台,鬼点子多,想法多的人。蹇图犯宵禁令,被曹操乱棍打死。原因可能如下:1、一鸣惊人 扬名立万;2、严明法纪,主张法治(形势所迫,性格使然);3、不懂官场

2、后外调顿丘令,后回掉议郎,后外调,后回调…权贵当道,谏言阻塞,心灰意冷,辞官回家闭门读书,

做能臣的条件:1、看时世;2、看政局;3、看人主;4、看皇帝

3、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士人集团和宦官集团展开激烈的斗争,最后两败俱伤,政权旁落至西北军阀董卓手中。

董卓做的事:1、废立皇帝;2、淫乱后宫;3、屠杀百官。

州郡并起,讨伐董卓,天下大乱。

2021.8.5 #第五集 何去何从

1、董卓招募曹擦,曹操逃往家乡,在陈留得到卫兹的资助,首倡义兵,各路诸侯纷纷响应,举兵起义,公推袁绍为盟主,称为关东联军/关东军(函谷关以东)。后曹操被任命为奋武将军。

2、袁绍失望原因

袁绍徒有其表:a.出身高贵,四世三公;b.一表人才,因反董名声大噪;c.没有政治头脑

P.s. 斗争原则: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首恶必办,胁从不问

3、各路诸侯都在观望,只有曹操。出兵败北,差点阵亡。

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三国志·武帝记》

曹操再一次感到报国无门,选择自己干。

4、公元190年-公元200年,为英雄。做事三件:掠地、募兵、屯田。

代理兖州牧

黄巾军—青州兵

毛玠提出纲领性文件(正义旗帜/政治实力+实力/经济实力&战斗力),包含以下内容:

a.奉天子 政治策略

b.修耕植 经济策略

c.蓄军资 军事策略

曹操“敬纳其言”

居住方式军事化,生产方式具体化。曹操建设了一个古代版的生产建设兵团,曹操的军政府变成了农场主

曹操屯田的优越性:a.无本生意;b.牟取暴利;c.建立了一支耕战合一的军队

曹操的敌人们:

明哲保身 畏首畏尾 醉生梦死 得过且过

心怀鬼胎 浑水摸鱼 争权夺利 自相残杀

2021.8.8 #第六集 一错再错

1、袁绍、袁绍、董卓充其量算是乱世枭雄

2、他们在对待现任皇帝这件事上一再犯错

a.董卓:废立(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意欲树立个人威望,控制中央政权;动摇国本不可为。

“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详也。”

——《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引《魏书》

b.袁绍:另立(幽州牧刘虞),搞分裂,遭曹操极力反对

c.袁术:自立

自立思路:

大汉已终将灭亡;四世三公政治资本足;嫡出;获得传国玉玺

“耗子腰里别了杆枪——起了打猫的心思”

公元197年,正式称帝,众叛亲离,四面楚歌

遭曹操攻打(曹操已挟天子),后死于寿春。

P.s. 袁氏二兄弟共同点:出生高贵、自命不凡、愚蠢透顶、狂妄自大

2021.8.9 #第七集 深谋远虑

1、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196年董卓被杀,曹操按照毛玠建议把汉献帝接到许县。

曹操做人情——《上杂物疏》

曹操被封为大将军(虚衔)后辞去让于袁绍(安抚用)

2、曹操得到了一面在当时看来正义的旗帜,曹操在政治上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正确的位置,曹操的敌人都矮了一头。

P.s.曹操前期五大谋士:荀彧、郭嘉、荀攸、贾诩、程昱

荀彧提出三大纲领:

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至尊

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至公

扶弘义以至英俊(招揽英雄)——大德至义

即是高帽子,又是紧箍咒。

3、易中天老师的意见:这个阶段的曹操还是英雄,主张统一,反对分裂。后年随着曹操的实力不断增强,敌人不断被消灭,野心也不断膨胀。发生衣带诏事件。

4、借此名义广纳全国人才,获得政治资本+人力资源。曹操一只手举起正义的旗帜,另一只手悄悄从背后拿出刀子,他要一统天下,荡平四海。

2021.8.10 #第八集 鬼使神差

1、公元197年/建安2年正月 南征张绣,张秀不战投降,曹操得意忘形,随后张绣反叛,长子曹昂、爱将典韦、侄曹安民牺牲。

曹操惨败,没有追究不下责任,自己做检讨。

建安2年11月,二征张绣 大胜

建安3年4月,不听荀攸意见,三征张绣,贾诩献策,击退曹操。后曹操向许攸检讨,奖励劝阻他的人。

征乌丸

P.s. 曹操成功的原因:

打败了检讨自己;打胜了感谢别人

2、建安4年11月 张绣听取贾诩意见,不选袁绍而投降曹操

贾诩意见:a.曹操有政治优势,有理;b.曹操比袁绍弱,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好,有利;c.曹操胸怀大志,有安全。

曹操大喜

3、贾诩可能是三国史上最聪明的人:洞悉人性,洞察人心

2021.8.11 #第九集 一决雌雄

1、建安5年2月,官渡之战打响,分为四个阶段:

a.交锋阶段:袁绍打白马,曹操佯装增援延津,使袁绍增援延津,后派关羽抄小路打白马,关羽斩颜良于马下。袁绍发现上当,中调虎离山之计。袁绍从延津出兵白马,曹操带着白马百姓沿着黄河往延津走,撞上了刘备和文丑,文丑被击败,刘备逃走。后曹操退军官渡。

b.相持阶段:双方在官渡南北扎营对峙。两军疲劳,曹操意欲撤军。荀彧言不退,贾诩言不退(智慧勇敢用人决断均超过袁绍,曹操顾虑太多想万无一失)。

P.s. 战争风险极大,领兵器时代谁也没法做到万无一失,与主帅意志有较大相关。

c.转折阶段:1)刘备开溜(政治上敏感,南下投刘表);2)许攸叛逃(早期谋士掌握大量机密,欲望不能满足,计谋不能得到重用),献计右膝乌巢(袁粮所在);3)张郃反水(有勇有谋),被郭图陷害。

失外援&丢智囊&折臂膀

d.决胜阶段:曹操按贾诩计谋集中攻击袁绍,战争结束。

2、官渡之战后袁绍集团一蹶不振。

建安7年5月,袁绍发病呕血而死

建安9年,接班人袁尚被曹操击败

建安10年,长子袁谭被曹操所杀

建安12年9月,辽东太守公孙康谋杀袁尚袁熙

袁氏集团灭亡,北部中国基本统一。

2021.8.13 #第十集 胜败有凭

过程:

沮授给出建议,稳定发展,上报皇帝,骚扰曹操

沮授建议的正确性:

1)、把曹操放在不义的位置上,把他的政治优势转变为劣势——有理

2)、用运动战、游击战对付曹操,成本低、风险小、效益大——有利

3)、步步为营,见好就收,掌握合适时机消灭曹操——有节

听郭图(拍马屁),听审配(糊涂)

沮授又讲:“盖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兵义无敌,骄者先灭。天子在许,师出无名,于义则违。”

1、揭示了袁绍失败首要原因:

政治上失利(打皇帝);道义上失礼(恃强凌弱);战略上失策(急功近利)

2、另外指挥上失误:

不守白马救延津,是为一误

挺进官渡,拉长补给线,是为二误

许攸建议劫持天子,袁绍不听,是为三误

不派重兵守乌巢,是为四误

袁绍指挥一误再误

袁绍指挥失误的根本原因:

a.却少帅才 袁绍的特点:见事迟(反应慢)

4、用人失当 人才很多,都有毛病,领导不能知人善用

5、组织上失和(窝里斗)

谋士:沮授被排挤后不投降曹操被杀

家庭:因为长得漂亮喜欢小儿子,分四州于三子一外甥

一兔当街,万人逐之。一人得之,贪者悉止。

——沮授

*原因总结:

政治上失利、道义上失礼、战略上失策、指挥上失误、用人上失当、组织上失和

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草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三国志·曹操传》

*易中天老师意见:

政治上短见,军事上弱智,组织上低能

愚蠢 固执 狂妄 三位一体

成就:利用家族政治资源,讲家族事业推至顶峰,超过父辈祖辈。

*归根结底:

为人失败、做人失败、性格的失败

即:内心分裂

表面上看起来风流倜傥,风度翩翩,和蔼可亲,宽以待人。实际上内心是嫉妒别人的,猜忌别人的,狭隘的,刻薄的,受不了别人比他正确,比他聪明,比他风光。

所以打曹操,不听沮授,杀田丰。

2021.8.16 #第十一集 海纳百川

主题:曹操的用人之道之用什么人

1、拿袁绍来做对比

袁绍学习战国公子做派——“哥儿做派”

沽名钓誉,作秀,摆谱

装点门面,抬高自己的地位——本质上刚愎自用

总结:

作秀演戏、沽名钓誉、装点门面、自鸣得意

2、曹操的做法

总结:

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

曹操用人所处理的五种关系:

1)名与实(名人与能人)——名至实归,更重实际

2)德与才,当德与才不能兼备,传统重德,曹操重才,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从实际出发——德才兼备,唯才是举

3)廉与贪——重用清官,不避小贪

4)降与叛——招降纳叛,尽释前嫌

5)大与小(大德与小节)——抓大放小,不拘小节,举例文聘和郭嘉,得中庸之精髓,有经有权

曹操的用人之道总结:大气

2021.8.18 #第十二集 天下归心

主题:曹操的用人之道之怎么用人

1、曹操是为好老板的原因

1)知人善任,为才所宜

知人善任的内涵:

a.知道哪些人是人才

b.知道这些人是哪些方面或者哪种类型的人才

c.知道把这些人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

举例:

崔琰、毛玠——作风正派清正廉明——组织干部工作

枣衹、任峻——任劳任怨——屯田

2)推诚取信,用人不疑

此处有点特殊,因为

a.身处乱世,人心浮动,互不信任

b.双重角色,招来的人为汉为己?

c.阵营复杂,汉官,新官,自己人,敌方阵营

信任异常重要,应该有宽容之心,换取忠诚

举例:于禁在第一次张秀反叛时

3)令行禁止,赏罚分明

严明军纪,以身作则

举例:

罚:曹操惊马踏田,割发示人(髡刑)

赏:奖罚实在,不与部下争风争功

4)虚怀若谷,见贤思齐

听取意见,犯错检讨自己

人才核心诉求是施展才华

易中天老师总结:

真心诚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诚待人

开诚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

令行禁止,以法制人;设身处地,以宽容人

扬人责己,以功归人;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2、重要的不是曹操怎么做,而是为什么做

即重要的是不是用人之术,而是用人之道

道是人性,是人心

曹操用人之道的核心是:

洞察人性,洞悉人心

3、曹操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

1)聪明 把握真话假话的度

2)随和,性情中人

3)真诚,希望别人来帮他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4)深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2021.8.19 #第十三集 青梅煮酒

1、故事梗概

刘备讨伐黄巾军起家,被徐州牧陶谦赏识,临死前将徐州托付刘备,后遭袁术及吕布攻打,不得已投奔曹操。后刘备秘密参加车骑将军董承的衣袋诏事件。后有了青梅煮酒故事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

刘备吃惊,后借兵拦截袁术逃离曹操控制

2、问题一:刘备是不是英雄? 是

不像英雄的原因:

1)没有强大的军队

2)没有稳固的地盘

3)没有像样的战功

4)没有太大的名气

刘备所到之处备受尊敬,例如曹操、袁绍

是英雄的原因:

1)有英雄之志

2)有英雄之气(性情中人)

3)有英雄之魂

(五易其主,四失妻子,屡败屡战)

4)有英雄之义(关羽、张飞)

3、曹操为什么说这句话?

猜测:

1)曹操不够稳重

2)火力侦察,敲山震虎

4、曹操为什么放刘备走?

猜测:

1)曹操现在还不是奸雄

2)曹操这个时候还需要作容人状(收买人心)

3)易中天老师意见——曹操知道是刘备是英雄但是没有用武之地

5、8年后建安12年,诸葛亮出山,郭嘉去世。

2021.8.21 #第十四集 天生奇才

1、郭嘉对于曹操极为重要,郭嘉特别在其是一个军事奇才:

神机妙算,当机立断

出奇制胜,随机应变

料事如神,敢出险招

举例:征乌丸/乌桓(治所为辽宁锦州)

反对意见:

a.恃远无备;b.统一之需;c.不怕刘表攻击(刘备)

2、郭嘉怎么看待刘备

对待刘备要早做安排——软禁?

3、郭嘉和诸葛亮的共同之处

a.少年天才(郭27,亮26)

b.审于量主(选老板),都是危机之时出手

c.谋功为高

d.衷心耿耿

d.都与托与后事有关

2021.8.23 #第十五集 慧眼所见

核心问题:诸葛亮为什么选择诸葛亮?

1、青年诸葛亮

隐居隆中时,可以看出其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以天下为己任的人,自比管仲乐毅

2、诸葛亮的条件:

1)有背景(官宦子弟)

2)有关系网

岳母是蔡讽(襄阳豪族)的女儿

3)有小圈子(荆襄士人集团)受人推崇

3、能力强,从政条件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出山?

1)诸葛亮志向:出将入相,经天纬地

2)诸葛亮不选其他人的原因:

a.刘表 太差

b.曹操 太强

c.孙权 发展空间太小(文张昭武周瑜)

3)诸葛亮的目标

a.见用;b.重用;c.最好专用

4)目标老板的情况

有志向,可成帝(霸)业,目前还不成气候

4、刘备作为候补皇帝的条件

1)有帝王之分(出身、形象)

2)有帝王之志(两个儿子 刘封、刘禅)

P.s. 封禅:有德帝王祭奠泰山的行为,山顶祭天叫封,山底祭地叫禅

3)有帝王之术(吃喝玩乐,厚道,得人心)

4)有帝王之福(得关张)

5、刘备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成功

1)缺用武之地(根据地)

2)缺成功之路(正确的政治路线)

6、诸葛亮来了,刘备就有了地和路

2021.8.25 #第十六集 三顾茅庐

1、史书《魏略》和《九州春秋》记载诸葛亮登门自荐,与《三国志·出师表》相违背。

2、非主流意见(登门自荐)刘啸先生论据

1)诸葛亮一定要出山(非三不出?)

2)相比之下,诸葛亮更需要刘备

3)诸葛亮发现刘备比刘备发现诸葛亮早

有一定道理

3、《出师表》不能否定

4、易中天老师猜想:

现有登门自荐,后有三顾茅庐

5、刘备到荆州6-7年未与诸葛亮相见原因猜想

1)当时诸葛亮知名度不够(有人推崇,有人不以为意,意见相左)

2)诸葛亮有心理障碍(要当首席谋士,而关张二人与备关系过于密切)

3)年龄相差较大(备46亮27)

6、基于最大的外因——曹操攻荆州,刘备放下架子,去乡下请教年轻人诸葛亮

7、三顾茅庐不一定是去了三次见了一次,可能是去了三次见了三次。也不一定是三次,可能是多次。

8、三国演义相关

P.s. 时代下的君臣关系有点像夫妻关系,讲究从一而终。诸葛亮对自己道德要求很高,待价隆中——演义思路

1)罗贯中为什么这么写三顾茅庐

a.好看

b.和罗贯中个人关系有关(类比诸葛亮,寄托个人想法,有诸葛亮情节)

P.s. 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很想出来做事情;另一方面又清高,心理脆弱,受不得打击和冷遇。最好是老板去客客气气恭恭敬敬请出来。

2021.8.27 #第十七集 隆中对策

1、密谈内容要点

1)拥有根据地是实现政治理想的基础

2)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P.s. 强弱是矛盾的对立双方。矛盾对立的双方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换。(辩证法)

3)地盘人谋:

a.曹操这边

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三国志·诸葛亮传》(后称原文)

b.孙权这边: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原文

c.荆州

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原文

d.益州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原文

4)刘备的政治资本

a.信义著于四海(名望)

b.帝室之胄(身份)

c.总揽英雄,思贤若渴(号召力)

5)稳固内政,外联孙权。一旦天下有变,时机成熟,派一上将,从荆州北上,取道宛城,进攻洛阳;刘备从益州出发,取道秦川,进攻西安。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原文

6)纲领性文件

最高纲领:实现帝业;最低纲领:三分天下,成就霸业

7)荆州只能巧取,不能豪夺

2、东吴版“隆中对”:鲁肃 合榻对饮

鲁肃主张西进,然后划江而治,再图帝业

2021.8.30 #第十八集 江东基业

1、三国时代的江东、江西和江南(湖南)

2、江东集团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势力,创始人是孙坚,奠基者是孙策,建国者是孙权。

3、简介:

1)孙坚是乱世英雄,斩华雄,拒董卓;

2)孙策

a.优点:美姿颜,好小语,性阔达(人格魅力十足),会用人(程普黄盖周瑜张昭),讲政治(反袁术,意义迎奉天子);b.缺点:爱杀人,好面子(高岱、许贡)(死要面子);c.贡献:割据江东,打下江东基业;选了好接班人孙权

4、江东集团的基本政策:守

江东内部势力分割:抱残守缺与以攻为守

2021.8.30 #第十九集 必争之地

1、刘表是个什么样的人(正面评价)

a.帝室之胄、一表人才、党锢中人、乱世名流

b.有一定能力(早期治理荆州)

早期荆州有两股势力作乱,一是袁术(外),二是宗贼(内),刘表听从蒯越建议(诛其无道,施其才用),荆州遂平,刘表站稳了脚跟。后统一荆州七郡。

c.大度(张济攻荆州身亡,受吊而不受贺)

2、刘表是个什么样的人(负面评价)

a.胸无大志(“表 坐谈客耳”——郭嘉/“自守之贼”——曹操)

b.没有肚量(官渡之战作壁上观,韩嵩建议不听,被迫出使朝廷/曹操,后被下狱)

外貌温雅,而心多猜忌——原文

c.不会用人(荆州有相当多人才,尤其是对待刘备,表面上客客气气,实际上时刻提防)

d.后继无人(儿子不中用,后事安排也不当——刘表废长立幼,让刘琮接班派,派刘琦当江夏太守)

e.政治不成熟(刘表不想降曹,也不想联吴,意欲中立)

3、陈寿综合评价(与袁绍一同):

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娣立庶,舍礼崇爱。

——原文

易中天老师意见:二者都是漂亮的草包

4、刘表和袁绍的不同之处

a.表 在劫难逃;绍 自取灭亡

b.表 只能自守,无进攻能力;绍 狂妄自大

c.表 治理荆州有一定功绩,有自知之明,意欲苟全荆州于乱世

5、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对刘表的较为准确的评价(对比曹操):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刘表: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庸人

6、对于荆州的客观认识

荆州与益州是汉代十三州中最大的两个州,面积大,富庶,但不是政治中心,所以争夺天下的战争首先不发生在这里(发生在北方)。在天下未定之时,荆州是个好地方。在天下将定之时,荆州就是必争之地。

2021.9.1 #第二十集 兵临城下

外部情况:

1、建安13年春天,孙权先下手,西击江夏太守黄祖,曹操紧张。

2、曹操为打荆州所做的准备:

1)训练水军(邺城玄武湖)

2)自任丞相(集权)

3)安排张辽、于禁、乐进三人驻兵许都附近,解除后顾之忧

4)安抚关中马腾,扣押家属作为人质

建安13年7月,曹操南下争夺荆州

内部情况:

3、为什么会有刘表托孤这种说法?

1)刘备说谎,安定人心

2)试探人心

4、刘备不能/没条件接班,刘琮接班不能守,绕过刘备向曹操投降,刘备被迫从樊城向南逃。刘备派关羽率水军先去江陵做接应,其与十几万百姓一起慢慢走。后被曹操追赶,刘备败走。

5、适时鲁肃(政治上极为敏感)申请去荆州,获批前往。名为吊唁,实为刺探。达到江陵得知刘琮投降,马上北上迎刘备,相遇于当阳长坂坡。

6、鲁肃建议孙刘结盟,刘备同意,刘备与鲁肃越过江陵,直达夏口(孙权势力范围),曹操直达江陵(辎重军需良多),后前往夏口剑指刘备。值此生词存亡之际,诸葛亮请命前往东吴。

2021.9.4 #第二十一集 临危受命

1、出使东吴任务艰巨的原因:

1)荆州集团和东吴集团是世仇(杀父和夺将)

2)刘备新败之后(当阳新败)

3)诸葛亮本人初出茅庐(27岁),名资尚浅,无正式职务

P.s. 诸葛亮职务变化:

军师祭酒——无兵权——参谋

军师中郎将——有兵权——参谋长

军师将军——有兵权——总参谋长

方才凸显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和外交天才

2、出使东吴

1)诸葛亮随鲁肃一起从下夏口去往柴桑,舌战群儒

2)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

——原文(诸葛亮)

诸葛亮通过第一段形势分析获得了和孙权谈判的对等地位,也和孙权统一了战线。

3)

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处之。

——原文(诸葛亮)

4)

而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原文(诸葛亮)

5)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原文(孙权)

6)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原文(诸葛亮)

7)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当曹操者。

——原文(孙权)

3、问题:从夏口回来后谁先见了孙权?

资治通鉴言为诸葛亮,易中天老师认为不可能,原因如下:

1)这场战争是谁的(曹刘之争)

2)降曹抗曹,江东集团内部有激烈斗争

3)孙权为什么要帮助刘备?(非义气,乃政治利益所使然)

P.s. 孙权犹豫的原因

a.论亲疏 孙权与曹操是姻亲(曹操侄女嫁给孙权弟弟孙匡,曹操儿子曹彰娶了孙权侄女),与刘备非亲非故

b.论强弱 曹操强

c.论情感 孙权对曹操又怕又恨,对刘备没情感

d.曹操打荆州,孙权紧张(又想要荆州又怕危及自己)

结果:帮或者不帮,都有问题(不能中立)

既然做了决定,那必然有人提前帮助孙权算清账。此人必然是孙权内部人士,必定是地位特殊。

2021.9.4 #第二十二集 力挽狂澜

1、诸葛亮为孙权算了三笔账(联盟帐)

1)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2)孙权人多势众,刘备尚有余威

3)如果打败曹操,鼎立之势形成

这个帐有问题,没有算失败的后果。是一面之词,避重就轻。

2、之所以孙权“听信”诸葛亮的“一面之词”,是因为集团内部有人提前算好投降帐,此人为鲁肃。

3、适时曹操莫名其妙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会猎于吴。(本案关键)

1)曹操可能写了也可能没写(出处不同)

2)如果写了,那就是真要打孙权

3)信在鲁肃和诸葛亮回到柴桑时送到

4、会议上一片投降论调,只有鲁肃反对。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原文(鲁肃)

打动孙权的,使孙权下定决心的就是鲁肃这番话。不能投降曹操,联合刘备。

5、鲁肃是促成孙刘联盟的第一功臣(政治账)。

2021.9.6 #第二十三集 中流砥柱

赤壁之战前周瑜主战过程:

1、《三国演义》中的五个说法:

1)建议召回周瑜的是吴国太

2)周瑜自己回来

3)周瑜会见江东文臣武将,主张投降

4)周瑜成为主战派是诸葛亮智激结果(子虚乌有、形象不好、没有必要、并无可能)

P.s. 周瑜和孙氏集团的关系

a.周瑜和孙策是铁哥们

b.孙策上位时周瑜带人接应孙策

c.孙权上位时周瑜带头拥护接应孙权

d.周瑜带鲁肃到江东集团

2、事实上的主战过程

1)孙权召开会议,周瑜态度坚决抗曹

P.s.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正确,军队就是正义之师。但战争的核心竞争力是军事力量。

2)东吴集团投降派的意见

a.曹操豺狼虎豹,难以抵挡

b.挟天子以令诸侯,旗帜正确

c.荆州投降后,长江天堑共有,失去地理

3)周瑜针对曹操用兵给出四点意见

a.本土未安,后患未除,贸然南下

b.放弃鞍马,使用舰船,舍长就短

c.天寒地冻,马无草料,给养不足

d.劳师远征,水土不服,必生疾病

附:诸葛亮针对曹操用兵给出三点意见

a.劳师远征 b.舍长就短 c.人心不服

3、周瑜带领3万人前往赤壁,赤壁之战开始。

2021.9.7 #第二十四集 赤壁疑云

1、赤壁之战在三国演义中写的非常精彩,但在正史上记录有限,且充满矛盾。

2、正史中关于赤壁之战所遗留的五个问题

1)谁的战争(曹刘or曹孙)

2)规模如何(5000人or10w人?)

3)时间地点(建安十三年10月or12月?)

4)过程结果

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蒋干盗书、草船借箭等都是虚构;

初交战曹操失败,后曹操退守至北岸乌林,孙刘联军驻守在南岸赤壁;曹操把船连到一起,小船变大船,减少颠簸;黄盖献计火攻,后诈降,火烧曹营。

初交战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a.疾疫流行

b.不习水战

c.料敌不周

d.狭路相逢

5)胜败原因

裴注:a.疫情 b.东南风 天时为之,岂人事哉

易中天老师意见:

曹操本来有的优势:

a.政治上有优势

b.心理上有优势

c.气势上有优势

d.军事上有优势

根本原因:曹操之战的战略目标不明

胃口太大,贪得无厌

曹操之败败于骄傲,孙刘之胜在于联盟

2021.9.8 #第二十五集 半途而废

曹操在赤壁之战以后主要做了三件事:

破马韩、征孙权、伐张鲁

1、破马超、韩遂

曹操假意打张鲁(汉中),需要经过马韩地盘(关中,意欲逼马超韩遂造反)。

在战争初期双方互有胜负,到了相持阶段,曹操坚守不出。马韩愿意割地质子求和,贾诩献离间计(伪许之,离之而矣)。

写信离间,大破马韩,但没乘胜追击,而是撤军。

2、征孙权

曹操给孙权写信,封官许愿,孙权拒绝,准备和曹操决战。

孙权做了两件事:1)迁都建业(南京);2)在濡须口建军港。

建安十七年曹操出征孙权,建安十八年曹操挺进濡须口。曹操准备不周,坚守不出,后撤军。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

3、伐张鲁

刘备夺得益州,曹操进军汉中。曹操先打败张卫(张鲁弟),后张鲁投降,曹操平定汉中(蜀郡咽喉)。

刘晔和司马懿建议继续进攻蜀郡(刘备刚得到蜀郡,还没到成都),曹操没有接受(得陇不望蜀),后撤军。后刘备攻汉中,僵持后撤军出让汉中。

4、为什么接二连三的“半途而废”?法正言:“内有忧逼”

2021.9.10 #第二十六集 得寸进尺

1、因曹操政权的特殊性(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大后方即大前方,腹背受敌,两面作战。

2、《让县自明本志令》发布,曹操本意欲人言禁,结果谤议不止。故而曹操不能长期离开政治中心。

3、曹操三次战役后,政治待遇都跨越式提高:破马韩后剑履上殿;征孙权后封魏公;平汉中后晋魏王。

4、易中天老师在曹操当皇帝这件事上的观点:

1)有想法 2)有资格 3)有条件

4)有障碍(张作耀)

a.废立大事 b.世受汉恩 c.信誓旦旦 d.孙刘挣弟

5、易中天老师的意见:听天由命

P.s. 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

2021.9.12 #第二十七集 进退失据

主题:荀彧反对曹操封魏公晋魏王建魏国

1、荀彧为什么对于曹操如此重要(是什么人)

1)有智慧(运筹帷幄)

2)有理想(有政治理想)

3)有远见(官渡之战关于曹操四大优势)

4)有担当(敢于承担责任)

5)其它:名门之后,道德条件好,人缘好等

2、曹操对此很生气,调荀彧劳军,趁机扣留荀彧于军中(解除职务),走至寿春一病不起,后不久神秘去世。

3、荀彧去世的原因(多种说法)

1)忧郁而死(原文)

2)服毒自杀(魏氏春秋)

3)不肯谋杀伏皇后,荀彧不肯而自杀(谣言)

4、易中天老师意见:政见不同

荀彧有政治理想,不能帮曹操,也不能不帮曹操;不能顺着曹操,也不能反叛曹操。理想破灭,痛苦万分,只能迈向死亡。是所谓进退失据。(从荀令君身上看到了道德的力量,正义的力量!)

2021.9.14 #第二十八集 借刀杀人

1、如何既然群臣说真话又要镇压反对派?曹操做法是区分善意反对和恶意攻击,如何区分善意反对和恶意攻击?曹操看三点:

1)提意见还是唱反调

2)闹别扭还是搞阴谋

3)一个人还是一伙人

例:建安元年,杀祢衡

狂妄,自视甚高,瞧不起曹操,但是私底下老说曹操坏话。后当面辱骂曹操、刘表、黄祖,后被黄祖所杀。

祢衡死因:1)自己不检点;2)刘表借刀杀人;3)归根结底是社会的黑暗

例:建安十三年,杀孔融

一向与曹操作对,反对曹操政治路线,曹操在攻刘表前以“不孝”杀了孔融,杀人诛心。

例:建安十七年,杀荀彧

例:建安二十一年,杀崔琰

例:建安二十四年,杀杨修

2021.9.14 #第二十九集 命案真相

主题一:崔琰之死

1、是什么人

文武全才,朝廷重臣,正人君子,德高望重

2、被诬以“文字狱”杀害

3、易中天老师认为可能的原因

1)神经过敏(曹操窜汉心虚,崔琰不屑/早料以致不申辩)

2)报复杀人(攻打袁绍得到冀州后被崔琰以道德训斥)

3)安排后事(崔琰公开支持曹丕,让领导难堪)

主题二:杨修之死

1、是什么人

聪明绝顶,为人谦恭

2、历史上认为是陷入夺嫡之争而被杀,易中天老师认为杨修和曹植是活党,不太可能因为立储被杀,老师认为大概率是因为自己而杀杨修

3、易中天老师认为可能的原因

1)小聪敏太多,更甚者卖弄自己的聪敏

2)猜曹操的军事安排,动摇军心

3)官方罪名:漏泄言教,交关诸侯

4、曹操想做万人之上,要有城府,不能容忍别人把自己看透,显得曹操没有城府。必杀之。

2021.9.15 #第三十集集 夺嫡之争

1、主要对象:曹丕、曹植、曹彰。主要原因都是第二正妻卞夫人所生,且都有能力。

2、首先排除曹彰(有勇无谋,不爱读书)

P.s. 古代立储原则:立嫡、立长、立贤、立爱

3、曹操主要想找政治上可靠的人,曹植主要才能体现在文学方面,性格率真,城府不深。公元27年,曹丕被立为太子。

4、曹丕当选的原因

1)工于心计 2)文武双全 3)身为长子

4)高人指点(吴质计谋:输诚、设疑,看中曹操重情、多疑)

 4 ) 未完待续

笔记

袁绍失败的原因:政治上失利、道义上失理、战略上失策、指挥上失误、用人上失当、组织上失和

曹操成功的原因:以信取人、言行一致;以理服人、开诚布公;以诚待人、推心置腹;以情感人、真情实意;以奖励人、论功行赏;以功归人、扬人责己;以宽容人、设身处地;以法制人、令行禁止

曹操的用人之道:洞察人性、洞悉人心

 5 ) 浩瀚三国娓娓述

我的历史成绩素来惨不忍睹,尤其痛恨死记硬背那些条历史事件及年代。直到远离考试后,才惊觉原来,我对历史还有兴趣,原来,我喜欢了解先祖的事迹,原来,我所痛恨的不是历史,而且填鸭般的历史课。

三国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段历史,从小接触三国演义,却不认同作者的观点,作者对曹刘的描述,屡屡让我吐槽,却介于年幼不敢大肆宣扬,而后看到三国也并非忠于史实,更是想要真切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群雄逐鹿的年代。奈何三国志看起来太费脑细胞,遗憾作罢。

一向对最近塞满荧屏的脱口秀持保留态度,易老师的这个节目,也是早早听说,却直到最近才抽空看,这一看,就被易老师圈粉了。

那段纷杂动荡的年代,那些层出不穷的英雄枭雄狗熊,在易老师口中娓娓道来,引经据典而不咬文嚼字,从各个方面分析而不东拉西扯,表述层次分明而不繁杂臃肿,易老师把这段历史生动地再现到眼前。

原来,历史可以这样有趣。强烈推荐。

 6 ) 《易中天品三国》学习笔记31-40

2021.9.16 #第三十一集 乘虚而入

赤壁之战后三家瓜分荆州,后三家均开始觊觎益州,后益州归于刘备。

1、刘备夺取益州的原因

1)孙权困难

旱路水路均不通,也不能越过刘备攻蜀

2)刘彰窝囊

刘彰欲刘备攻汉中,借此威慑本土益州集团(核心诉求),但没想到刘备不听刘彰,另外张松和法正暗中投降刘备。

P.s. 外来的东州集团(统治阶层)和土生土长的益州集团(被统治集团)矛盾深厚,益州集团意欲反叛。

3)刘备厉害

刘备“借兵助孙权抗曹”,刘彰狐疑,张松猴急被杀,刘备假以借口,反攻刘彰,后刘彰投降。

4)曹操失误

刘备夺蜀花了三年,曹操无所为。

2021.9.17 #第三十二集 蜜月阴谋

体现孙刘蜜月阴谋的三件事

1)孙权嫁妹妹

2)周瑜出狠招

3)鲁肃“借”荆州

1、孙权嫁妹妹

1)年龄问题(备49岁孙妹19岁)

2)性格问题(孙妹性格刚烈,有诸兄之风)

3)关系如何(刘备紧张)

2、周瑜出狠招

1)赤壁之后刘备去找周瑜借江陵,周瑜建议把刘备迁到吴县(苏州)软禁,找其他人指挥关张。

2)后又生一计:夺蜀,并张,联马。

3)后去世,提议鲁肃接任。

3、鲁肃“借”荆州

1)刘备借江陵/南郡

2)“借”可讨论,是否是“借”

3)原因:荆州治所在襄阳(归南郡),南郡治所在江陵,刘备领荆州牧,意欲“都督荆州”

4)孙权为什么借?“共拒曹公”

5)后刘备拿下益州,鲁肃讨还荆州

6)后曹操适时攻打张鲁、孙刘以湘水为界划分荆州南部,孙刘再次联盟。

2021.9.20 #第三十三集 白衣渡江

1、吕蒙向孙权陈述三个问题

1)对抗曹操是不是一定要靠关羽(不一定)

2)关羽是否可靠(刘巧取豪夺,反覆无常)

3)先打徐州还是先打荆州

(徐州可打,但守不住;打荆州,能守)

遂定下基本战略:攻荆州

2、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攻汉中,七月刘备称汉中王,同月关羽出兵襄阳樊城(襄樊战役)。关羽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后两军进入相持阶段,关羽进入两难(抽掉后方部队,则南郡空虚;不抽掉则打不下襄樊)

3、吕蒙为了忽悠关羽调兵,做了三点:

1)装友好 2)装生病 3)装无能(陆逊)

P.s.吕蒙推荐陆逊接替前线总指挥的原因

1)意思深长 2)才堪重任 3)未有远名

4、陆逊上任后给关羽写信麻痹关羽:

1)吹捧关羽 2)贬低自己

3)表示祝贺 4)假装提醒(曹操反攻)

5、后曹孙勾结,孙派吕蒙和陆逊攻南郡,曹操攻关羽(关败),关羽败走麦城。

2021.9.21 #第三十四集 败走麦城

1、为什么要发动襄樊战争

1)谁决定打襄樊(自作主张还是刘诸授意)

老师意见:默许,听之任之,刘备需要负一定责任,诸葛亮不需要(总理政事,不主管军事)

2)为什么要打襄樊

老师意见:关羽得寸进尺

3)该不该打襄樊

老师意见:时机不对,准备不足。归根结底是关羽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好大喜功

2、刘备为什么要留关羽都督荆州

打益州时至少当时是对的,因为:

1)衷心;2)独当一面;3)会带水军

3、关羽的性格问题:

骄傲自大,刚愎自用。集团全部都惯着关羽,关羽天真和任性。

4、刘备为什么不派兵救援

老师意见:想不到,来不及

2021.9.22 #第三十五集 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4月称弟,7月御驾亲征,攻孙权。

出师不利,将帅乏人

1、刘备攻打孙吴的原因

1)为关羽报仇(小成分)

2)曹魏不好对付,孙吴好对付

3)荆州乃战略要地,必须夺回

2、孙权为了应对刘备所做的准备

1、政治上向曹魏称臣

2、军事上迁都武昌(湖北鄂州)

3、陆逊沉得住气,两军对峙,不中刘备诱敌深入之计。后陆逊发现刘备的破绽——七百里连营,另外刘备把水军全部调上陆地。陆逊发动火攻击败刘备,刘备逃至永安白帝城。

4、陆逊赢得战争的原因:

1)高度重视,志在必得

2)知已知彼,胸有成竹

3)沉着应战,后发制人

4)忍辱负重,一心为公(最重要)

2021.9.23 #第三十六集 永安托孤

1、“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托孤”

历史上有不同的评价:

1)肯定派

陈寿予以高度肯定,认为刘诸乃君臣典范,刘备让贤实在千古难得

2)质疑派

孙盛认为刘备的话是诡伪之词,非托孤之词;张作耀认为刘备之词阴怀诡诈,其意甚明。

3)“君可自取”可讨论

方北辰先生:“取”乃选取之意,选取别人当皇帝

2、老师意见:帝王心思(必须传己后代)

P.s. 被托孤人的条件:关系好、威望高、能力强

帝王会有疑虑,担心取而代之,故而公开的把话说开,把话说透,双方都释然,帝王安心去死,大臣安心辅佐。

3、老师猜测:

诸葛亮在托孤前不完全受刘备信任,因为其二人的政治理念有了分歧(类似于曹操和荀彧),刘备托孤时只有诸葛亮可托,但有所保留(其一是公透底,公开挑明;其二是设副,托孤前六个月疑似刻意安排)。

2021.9.27 #第三十七集 非常君臣

1、诸葛亮要处理的四大关系

1)君臣关系(本集所讲)

2)同僚关系(38集讲)

3)盟友关系

4)敌我关系

2、刘禅给诸葛亮的待遇

1)封武乡侯(崇高地位)

2)开府治事(独立相权)

3)领益州牧(全国行政权)

3、刘禅对于诸葛亮的看法:不爽,原因:

1)形同软禁 2)不免挨训

4、刘禅被人所非言的原因:

1)亲信小人(可讨论,历代皇帝身边均有小人)

2)不战而降(可讨论,例如刘彰)

3)忘恩负义(可讨论,对赵云继承父亲)

4)没有心肝(可讨论,自保措施)

5、老师的观点:刘禅可能并不弱智

6、诸葛亮为何不还政于君

老师提出猜测行意见:

1)诸葛亮想恢复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由宰相(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即三公)管事,五日一朝,虚君实相(老师认为此制度是中国帝国时代最好的制度-可问责)

2)责任心太重

3)此时蜀国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2021.9.28 #第三十八集 难容水火

李严在刘备死后八年被废

1、李严被废官方原因的可疑之处

1)犯罪动机不明

2)作案手法拙劣

3)只有一面之词(指史书)

2、刘备为什么会安排李严为副

1)益州势力情况:

益州有三股力量,及本土势力(地方豪强、本地士族-防范对象)、东州集团(外来势力一即刘焉和刘璋父子旧部-团结对象)和荆州集团(刘备亲信-政权主体)

2)直接结果:

刘备称帝,基础不牢;夷陵兵败,国本动摇

3)刘备想法:

后来居上,不能颠倒;以我为主,兼容三房方。

4)刘备执政思路:

巩固新人地位,稳定旧人情绪;

协调新旧关系,消除新旧界限。

5)李严为东州集团中和荆州集团关系最好的,能力又强,故而被托孤。

3、李严为什么被废

1)自视甚高,难与共事

2)效法苏张,朝秦暮楚

3)拥兵自重,分庭抗礼

4)诸葛亮要依法治蜀(唯一团结内部方法)-老师意见

2021.9.29 #第三十九集 痛失臂膀

1、马谡结局在三国志中记录混乱

2、四个基本问题:

1)马谡该不该杀

老师意见:可杀可不杀(处置方式多样)

2)诸葛亮想不想杀

老师意见:不想(流泪)

a.马谡是亲信

b.马谡是人才

c.马谡有威望

3)诸葛亮为什么要杀

依法治蜀(诸葛亮治理蜀国的重要核心思想)

4)诸葛亮杀马谡时为什么要流泪

a.陈迩东先生看法:

惜马谡、悼将士、恨自己、思先帝(刘备生前认为马谡不可用)

b.老师意见:

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蜀汉建国后政权不稳,中下层反动势力蠢蠢欲动,诸葛亮代行军权众人不服。诸葛亮只能严格采取依法治国的策略以服众人。对于马谡之事只能从快从重,壮士断腕。异常痛心。

2021.9.30 #第四十集 祸起萧墙

1、魏延谋反案

老师意见:

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不合逻辑

大概率可能是魏延和杨仪的内部矛盾

2、杨仪和魏延为什么不合

魏延狂妄,杨仪自负,谁也不服谁

3、此事谁的责任

历史学家大部分认为是杨仪负主要责任

1)以私愤杀大将

2)魏延功不可没,量刑太重,诛灭三族

3)事后谋求奖励,后诽谤朝廷,被罢官

4、为什么诸葛亮要给杨仪发命令:若延拒不从命,君便自发

意见颇多,无法下结论;老师意见:蜀汉转移矛盾的主要方式:以攻为守。

2021.10.1 #第四十一集 以攻为守

 短评

不去讲评书、单口相声、脱口秀等白瞎了,至今还记得那句“可爱的奸雄”

4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推荐

操哥去世之后的三国令人食之无味。

7分钟前
  • 狗打墙
  • 力荐

易中天品三国。

8分钟前
  • 小张
  • 力荐

当年上学时拷在MP3里听的,说什么也要给豆瓣填进去。

13分钟前
  • owen
  • 力荐

易教授在表演了44集脱口秀后,终于在最后几集拿出了些干货。

14分钟前
  • salo
  • 力荐

奥斯卡欠先生一座影帝

16分钟前
  • easyfresh
  • 力荐

—— 三國迷擴展包

20分钟前
  • Q·ian·Sivan
  • 推荐

当年每天盯着央视10套听讲看易中天讲三国。学生时代竟然买过唯二的两正版书籍,下册后面还附有一张CD。认认真真写了好多心得。

21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回想起《百家讲坛》,脑海中就浮现起《易中天品三国》的画面…… -12721

2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易中天的品三国,有个优点,就是有理有据,每个观点都引经据典而不是靠脑补

26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n年前百家讲坛看过这个节目,真看不下去,最近在喜马拉雅听了一遍,感觉奇好,这个就得听,不能看,是个耳朵节目

31分钟前
  • 钱多多
  • 力荐

小时候在央视看的,三国入门,浅显易懂,诙谐有趣

36分钟前
  • 猫二
  • 推荐

在百家讲坛里算是讲得非常好的了……

37分钟前
  • #良民#鱼某
  • 推荐

易中天教授太幽默太会讲了,看了根本停不下来。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把政治、历史、文学,结合当下各种比喻和解释,生动形象,精彩无比。

42分钟前
  • 蓝色波丽露
  • 力荐

从去年看到今年,经典确实是经典啊,放个十几年再看,还是觉得好。最后五集升华了,与后来的中华史的史观一脉相承。看到很多人批易老师贬刘贬亮,也不知道这些人是咋看的,易老师口中的诸葛亮明明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鞠躬尽瘁的相材,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圣人,比演义里多智近妖故弄玄虚的诸葛亮可敬可爱多了。另外我也终于明白早年间看的三国脆皮鸭同人为什么都是东吴背景了,实在是,东吴美男子天团太!好!嗑!了!绝对的官逼同死,动不动登堂拜母,动不动互赠信物,动不动赤裸 play,而且还都是英雄出少年,不写对不起陈寿,不嗑对不起真人。

44分钟前
  • 雲水
  • 推荐

当时是真火,现在看名副其实,易中天的确做到了深入浅出,大师之风

49分钟前
  • 北落師門
  • 力荐

听易老师讲三国,听的是英雄豪杰,听浪花之下的潜流暗涌,听大势所趋,看云扬风起,如英雄乘势挥洒,安一颗国士之心,填一双苍然深眸。

52分钟前
  • Alex
  • 力荐

感觉是中国电视史上影响巨大的一个系列节目。

54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推荐

他品我听

57分钟前
  • Michele
  • 推荐

央视捡到宝了,你懂我意思吧?

1小时前
  • ༺ༀགྷཱྀ 魏武™ གྷ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