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活下去的5个故事

动画片日本2005

主演:小林凉子,松田美由纪,铃木杏树,浜崎茜,村上淳,吉行和子,市川由衣,纱荣子,神木隆之介

导演:金田龙,安达正轨,水崎淳平,小宫雅哲,安藤寻

播放地址

 剧照

继续活下去的5个故事 剧照 NO.1继续活下去的5个故事 剧照 NO.2继续活下去的5个故事 剧照 NO.3继续活下去的5个故事 剧照 NO.4继续活下去的5个故事 剧照 NO.5继续活下去的5个故事 剧照 NO.6继续活下去的5个故事 剧照 NO.13继续活下去的5个故事 剧照 NO.14继续活下去的5个故事 剧照 NO.15继续活下去的5个故事 剧照 NO.16继续活下去的5个故事 剧照 NO.17继续活下去的5个故事 剧照 NO.18继续活下去的5个故事 剧照 NO.19继续活下去的5个故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12 16:39

详细剧情

《小饰和洋子》:虽然双胞胎姐妹小饰和洋子(小林凉子 分饰)有着同样的面容,但是妈妈(松田美由纪 饰)却更加偏爱前者,洋子感到自己随时都会被妈妈杀掉;《七个房间》姐姐(市川由衣 饰)和弟弟智司(须贺健太 饰)被人关在紧闭的房间内,相似的房间还有6间,每间都有一个女人。邪恶的男人每天杀掉一人,从不间断;《So Far》:似乎一场车祸,让原本冷淡的夫妻互相看不到对方,坚信对方已经死去。儿子(神木隆之介 饰)在他们中间充当传声筒,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深处开始撕裂;《向阳之诗》男子(龙坐 配音)制造出了美丽的女孩(铃木かすみ 配音),只希望她有朝一日将其埋葬;《动物园》他(村上淳 饰)在废弃的动物园杀了要分手的她(浜崎茜 饰),并每天为尸体拍摄照片,诡异的事情随即发生……

 长篇影评

 1 ) 第三个故事so far,父母给孩子的伤害

第三个故事《so far》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爸爸以为母亲死了,母亲深信父亲死了,各自能看到的只有小男孩。刚开始时,我以为是发生车祸后,爸爸妈妈活在平行世界,互相看不见对方,而只能看见他们的孩子——小男孩。

于是小男孩便成为父母间的传声筒,通过他的传话吵架然中伤彼此。承受不住父母相互咆哮的小男孩终于晕倒。终于,小男孩的世界里再也看不见脾气暴躁的爸爸,只能看见妈妈。

其实,爸爸妈妈并没有发生车祸,更没有互相看不见对方,而是严重的吵架,于是互相当对方不存在一样的生活着。孩子被迫过了一段这样的生活,于是心理上不愿接受爸爸的存在。

***

这个故事应该是说,父母不和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吧。这个社会中有很多这样的家庭,即便男女双方已经感情破裂,甚至互相厌恶对方,甚至已经出现第三者第四者,但也不会选择离婚。原因有很多:很多人觉得已经有了孩子了,即便不顾自己也要顾及孩子,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而且身边的人会苦口婆心地劝说,“都已经结婚了,就忍忍吧,谁的家庭没有吵架的,夫妻吵架很正常,这点事都忍不了?你看这孩子,多可怜啊……”有的又因为女方多年没有外出工作,害怕面对离婚后要出外找工作,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些什么,没有勇气面对无人依靠的局面,于是明知对方出轨也忍受着......

但其实这样的夫妻勉强住在一起,受伤最大的是孩子们,生活在整日吵架的家庭中,甚至家暴中的孩子,心智能健康吗?再说,整日吵架的父母已经没有时间和心情去照顾孩子关爱孩子教导孩子,甚至还会迁怒于孩子,把火撒在孩子身上,于是出现暴打、虐待孩子。而且有些父母会认为自己为了孩子牺牲这么大,于是利用孩子的亏欠感来控制孩子,“我为你牺牲了这么多,你怎么可以不听我话?怎么可以不按我的去做?”其实你们有没有问过你的孩子到底要不要你这样伟大的牺牲?

电影中的小男孩只能看见妈妈而拒绝看见爸爸,一方面是因为小男孩希望爸爸妈妈能和好如初,另一方面是因为小男孩宁愿爸爸妈妈离婚,分开生活,也不要生活在这样一个畸形的家庭。

整部电影五个故事中,这个小故事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因为我特别能理解小男孩的处境,他就像小时候的我,但他比我幸福。起码他可以选择看不见爸爸,而我不行,我只能行为上接受(心理上抵触)这样畸形的家庭,因为我的爸爸比小男孩的爸爸脾气暴躁很多,如果我看不见他,他会迁怒于我,甚至暴打我。

我以前不光恨我爸爸,也恨我妈妈,我恨她的懦弱,我恨她是一个弱者,我恨她为什么不是一个强大到可以推倒一切困难的女人,我恨她为什么不勇敢地离婚,我恨她为什么不带我走......

这几年长大了,心里的恨渐渐消散,我开始理解妈妈,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没有钱,没有文化,没有人帮助,不是说走就能走。我不应该恨她,我应该感谢她没有扔下我们三姐妹自己逃离,我应该感谢她辛辛苦苦把我们三个养大成人。

 2 ) 谁参观谁?

乙一也说过小说跟电影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存在着文字和图画的差异。这5个故事有4个基本是按照小说的套路下来的,看到一个镜头就可以联想到小说中的大段文字,不由会去想那些没有看过原著的人是否看得明白。
这与其说是编剧们在向乙一致敬,不如说他们没有跳出原小说的框架去表现其中的精髓。评价起来,只能算是照本宣科,不过不失。
这点上私以为最后一个故事ZOO还是改编的不错的,原作者之所以把故事的背景设定为动物园,而不是废工厂废仓库,恰恰是因为它是“动物园”,是由动物和笼子组成的监狱。
书中,男主每天自以为是的跟周围的人演戏,将自己囚禁在虚设的牢笼中无法自拔。而事实上加油站的老板早就得知他便是真凶,只因是老主顾,所以并不揭发,而是每天观赏小丑猴子一般看他自欺欺人。这与人类观赏动物的心态又有什么不同。
电影里,女友问他,“你能打开自己的牢笼么?”这也正是小说的精髓,同时导演在片中强化了一个书中只是顺带一提的形象——斑马:将囚笼画在身上,这恰恰是男主自己的写照。
书的结尾,动物园倒闭了,主角释放了自己的内心决定去自首。而影片中,他在自己病态的精神世界里越陷越深。无法说哪个结尾更出色,只能说黑乙一的本质还是白的,而编剧及川章太郎则更彻底的贯彻了“黑乙一”的阴暗。

似乎喜欢最后一个故事的人反而不多呢,见仁见智吧。

 3 ) 我不知道怎么起题目啊

   拍成电影的5个短篇里只看了SO FAR和ZOO就匆忙来看映画了。所以不评论孰优孰劣。但是我想,至少大家都同意SO FAR和原著是很接近的,淡淡的转折FEEL.
   看完这部的电影的第一感觉就是,里面主人公的生存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以别人的死亡为代价的。或者说,都是以别人的死亡为背景的。
  洋子因为和小饰互换了身份得以生存下去,而激发洋子生存意志的,是老婆婆的死亡。
  七个房间里的弟弟以及其他人的生存,是靠姐姐的死亡拯救的。
  SO-FAR里一个完整家庭的继续,是靠孩子脑中父亲的消失维系的。
  向阳之诗里,再造人为了自己的死亡被埋葬,才又制造了一个再造人,并让她懂得了生活。
  ZOO里面,则是被女友的死亡束缚着的男人。
  
  我没有理由地想起LUSH LIFE,也想起安妮宝贝说过的某番话。那些死逝去的人,带给你的不是一段回忆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你的开始。
   在黑乙一的故事里,总是能找到有点亮光的出口。

 4 ) nothing, could be something

When life is a constant battle,offering zero opportunities
So how can nothing, be something.

故事巨短无比,表面上看上去一点也不恐怖,0笑点,配乐很低调。
但这并不妨碍导演在20分钟内,和我们探讨了一个终极哲学问题:对抗死亡恐惧的方式。

根据死亡恐怖理论,当行为支持个体的价值观,死亡的恐惧减弱;反之则死亡恐惧增强。简单说,人越是认为需要自己牺牲的事是值得的,就越是不怕死。
那么什么是值得牺牲的东西?
是爱。
我想,这就是乙一最想要传达给大家的东西。

以黑暗寻找希望,以悲伤提示温暖,以恐怖安慰孤独
于所有最荒诞恐怖之处,照见人心最深处,我们的影子
把光亮灌注到人心深处,让作品成为观众心中的光芒

依照原著,导演用前26分钟的胶片,为我们掘出了一座黑暗的坟,然后在最后的两分钟内,让一个坚强纯良的少女,帮助大家成功逃出了暗黑的墓穴,瞬间治愈了所有的压抑和伤痛。

—————————思考人生之前先来抱怨一下,从这开始割———————————
一开始,我总觉得《七个房间》黑的不彻底,血腥地不彻底,贱的也不彻底,简直对不起日本这种出产了下水道人鱼的国家重口味的口碑啊。每次,锯子出现、goth女袜子出现、头发出现、屏幕掐片儿的时候,我都阴暗并兴奋地在想,要来了要来了。但是直到帅男杀手出现,我以为终于要有个绝对大黑洞的时候,忽然就光明了。这种感觉简直直逼哈七上,伏地魔盗了Elder Wand戳向天空,一道惊雷,电影院的灯突然应声亮起那一刹那的错愕和失落啊。
尤其,之后向大家推荐这片子,我说,您放心看吧,好片儿,真的一点儿也不恐怖,这是一个伦理片,真真的,但没有一个人相信我,,没有一个人。。。。真是失落落寞和落魄啊。你说,一个这么温情的片子,干嘛片花要剪地血呲拉呼的唬人呢,干嘛非得给自己打上密室虐杀的tag搞宣传呢,难道日本人真的是这么恶趣味的一个民族么,好吧。

后来看了书才发现,其实片子不够劲也不能怪乙一,原著作者的风格里面那些黑暗、悲伤、恐惧的东西是绝对需要读者靠想象力去填充的,细腻绵密到很难用定格的画面去诠释。

-----补偿期待血腥暴力内容,却强行被就地按住思考人生的孩子们的cult bonus------
试试看这段:
  由于水比较混浊,看不太清楚,不过我能够看到一个黑色的人影在动。
  有一群蛆虫流过我的脸旁,可能是粘在某种腐烂的东西上吧。
  为了看得更清楚,我想再向前移一移,离隧道的出口再近一点。
  手和脚下都打滑了,我马上指尖用力扒住。墙上附着的那层容易打滑的膜,只有我手指抓的地方脱落了,于是墙上被划出了一条线。我的身体被水冲走了一段距离,最后终于停下来了,这时我的脑袋露到了隧道的外面。
  我看到了。
  刚才还跟我聊天的那个女人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座血肉堆成的小山。
  一直关着的铁门现在也敞开着。铁门的里面是平的,不过外面却有门闩。这个门闩让所有人被隔离开来,直到死的那一刻。
  还有一个男人。他站在不能称为人的尸体的一推肉块前,背对着我这边。如果他面朝着我这个方向的话,可能我马上就会被他发现。
  我看不到这个男人的脸,但能看见他手里拿着一个电动锯子,正发出很大的响声。我终于明白有时候会听到门外有机器的声音,原来就是这把电动锯子发出的。男人站得笔直,丝毫看不出任何感情,只是好几次把锯子刺进肉堆里,让肉块分割得更小一点。就在这一瞬间,红色的东西一下子飞溅开来,落得满屋子都是。
  整个房间都变成血红。
  不经意间电动锯子的声音已经从房间消失了,我和那个男人之间只剩下沟里的水流声。
  那个男人准备回头。
  我赶紧用指甲抓紧打滑的隧道内壁,急忙后退。我估计那个男人没看到我,不过要是迟一点的话就糟了。



我们完全可以联想到:
电锯肢解身体的刹那,头骨碎裂,像摔破西瓜那样飙出招来蛆虫的脑浆,女人拗折成人体不可能表现出的形状,尸块,温热的血液像哈出一口白雾般的哀鸣,沉入粘腻的水沟底部, 好适合拍成4D的一部电影哦。
(我去,半夜写到这段的时候pro突然黑屏了,为了不打扰人,我在黑灯作业啊,谢谢,啥也看不到,刚起身准备开灯,没走两步听到背后彭噹一声巨响,书桌前面6个女人的裸背照片突然掉下来砸中键盘,屏幕的led灯束正好以诡异的角度打在女人皮肤上,我去,这是要画壁吗尼玛,吓得姐这小心肝儿啊。。。好吧,不玩了,说回电影)

----------------------------------------cult bonus over------------------------------
所以,在对一部片子的要求低到只要有共鸣,能看哭,能吐槽,有大牌,被吓到,最好有点政治隐喻或者R级镜头,被广电给删掉个几十分钟,就可以被大众认为是好片的今天,对于这种简洁、诚意而为了迎合市场的恶趣味而勉强被宣传为恐怖片的电影作品,我们应该给予绝对的尊重。
————————————抱怨完毕,开始思考人生——————————————
故事把主人公推入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里,通过碎尸传达给人物明确的心理暗示:前方将出现一个无法逃避的枪口。似乎未曾察觉的世界的破碎在这一刻突然展现,所有角色急坠入一个无意义的世界,永恒破碎、时间停止、意义丧失,看不见前方的道路,卑微地如同墓冢中的死人。


在死亡逼近的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缓慢地滑向自我选择的步调,镜头通过追随弟弟的游动,引导着观众目睹了每一个人在情绪上经历从空白到强打镇定到彻底恐惧到万念俱灰后的完全自我(或选择死亡)到面对结局的混乱,一轮又一轮带入式的死亡的思考逼迫观众们向自我渐渐回归靠近。在此过程中,作者简化了其他所有的杂念,就像黑白电影一样,没有颜色,没有画框以外的东西,于是观众们只能关注乙一给定的核心:六个关于死亡的问题。


1、能不死么
2、人会怕死么
3、人为什么怕死
5、爱的图谱和逻辑是什么
6、为什么为爱牺牲就可以不怕死

作者探讨问题的方法很科学,选取样本(有多大量只有问凶手了,我们只能看到一个断面),研究范例、例子、并且通过归纳逻辑例证推导结论。


================== 1 能不死么 =================

可不可以不死,是大家讨论最多的点。
其实如果想要逃生,的确是有无数种怪招的。比如,这帮子女人需要先练就“空房间”里面那个怪咖耍狱警和偷情的本领~~~然后一切就好办多了。。。6天啊,她们简直可以像越狱兔一样,尝试各种办法啊玩死变态凶手啊,比如。。。接电到铁门啦、把灯泡手表眼镜的玻璃渣用衣服裹成拳套偷袭他眼睛啦、用塑料盘子堵死出水口(对,水是流动的,证据是:最先看到尸块的只有处于下游房间的那个疯女人)水淹杀手工作室导致电锯无法工作啦、用避孕套装满排泄物从上方向杀手喷洒啦。。。。您想想,一个凶手,连个头灯都不带, 连个监视装置都不弄,而且布下自己都不知道破解方法的局,智商跟电锯惊魂里面的杀人狂,应该明显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吧。
至少大家可以用衣服拆出的线和盘子做成维多利亚一号里面那种对讲装置,直接吐槽凶手嘛,哪用游来游去那么辛苦,直接想到 Kyle13季最后一集里面被胖子逼迫drink pee的剧情。。。
而且这里明显有两个bug:
1) 弟弟第一次看到有空房间的时候,根本没有检查门锁没锁~~理论上碎尸之后,凶手拖东西出去,手又很脏,很有可能犯懒不锁门的好不好,反正里面又没有人。
2)用铁门锁住凶徒之后,居然松散无比地向大门走过去,无视那个半个门宽的大锯子的威力也就算了,可是如果楼梯外面还有其他凶徒怎么办?
有太多改变剧情的可能。
但是作者没有那么写,可能作者想刻意地表现,在死亡面前,人类沦为客体的宿命是无法改变的。看上去轮廓不错的西方混血电锯杀人魔从这个角度来看,自然是无法被愚弄的死神化身,用电锯替代镰刀(Soul Eater)也无可指摘。
其实,日本很多作家都是这样,说好听点叫疗愈系作家,说难听点叫宿命论者。写出来的人物让人看得很没脾气,说好听点,就是顺其自然,说难听点,就是逆来顺受。
--------------------------------------这些话都是满满的治愈系----------------------------------
小孩子在海边堆起沙堡,梦幻一般。然而,风雨侵袭,沙砾瞬间散尽。他所追求的不过是幻影,尽是宿命。 --- 松本清张 <砂之器>
或许,幼稚的反驳和浅薄的理想主义是朋克摇滚的本质。 --- 伊坂幸太郎 <孩子们>
櫻花如風轉眼去,惟有拜拜是人生。 ---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无论说什么,世人只相信自己想信的事。愈是焦急扎,我们的处境愈是糟糕而已。 ---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我那时还不懂,不懂自己可能迟早要伤害一个人,给她以无法愈合的重创。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村上春树 <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
人因为厌倦了对方,总以为分手是自己或者对方的意志所造成的。其实不然,共同生活的结束就像季节的变换,仅此而已,不由人的意志左右。所以反过来说,在分别的时刻来临之前,日子都可以快乐地度过。 --- 吉本芭娜娜 < 无情 >
人们都以为,路有许多条,而自己可以任意选择。或许说是憧憬选择时的瞬间更为接近。我也是如此。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并且可以用清晰的语言来表达。其实道路总是定好的,是由每天的呼吸、眼神、日复一日的岁月自然而然决定了的。这绝非宿命论。--- 吉本芭娜娜 < 厨房 >
请抱着必死的信念,好好活下去。--- 伊坂幸太郎< 死神的精确度 >
-----------------------------------------------治愈系告一段落-------------------------------------
为什么日本的作家,尤其是恐怖小说的作家,总喜欢把主人公塑造成一个束手束脚的温吞受呢?我觉得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日本人对“礼”的理解,是谦卑,是个人无限服从集体,是尽量不打扰别人;二是日本人的性格因素,这个民族整体就像个待死的民族,灰色,抑郁,隐忍,偶尔爆发,很快又陷入沉寂。这点可能跟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有关系。
毕竟,如果说人类所有的痛苦,都是源于对于自己无能的愤怒。那么当无力处理的问题布满整个人生,地震、核辐射、家庭暴力、劳累的工作。。。唯一不感到痛苦的方法就是从一开始就告诉自己并且试图接受这一点: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
总之,不作为也是一种作为,在日本这样一种死亡是常态的社会形态下,也许作者构造的布景只是基于对于真实的一种近似模拟。
===== 1 不能 人生就是被囚禁在混凝土箱子里,等着死神来收货而已 =======
================== 2 人会怕死吗 =================

2012年有一部非常深刻的法语片,Amour,金棕榈+威尼斯影后+戛纳柏林双料影帝。和《zoo》很相似,用冷静、冷峻的拍摄风格,引导观者去直面那些我们一直不敢面对的事, 衰老,死亡,杀人吮血,刻骨铭心。其实每个人都难逃自杀的宿命,在某个时点,你需要为自己选择,是没有尊严的活下去,还是在适当的时候离开这个世界?
而死亡又不是在那个suicidal point才发生的事,死亡开始于我们意识到它之前很久很久。早于老年斑像泥土一样慢慢开始掩埋我们的身体,早于失去视力、听力、牙齿、记忆,不再生育,早于你第一次受伤,生病,在医院里意识到终有一天你会不再存在,像你还没来到这世上之前的几十亿年间一样。死亡开始于第一次告别的感受,每一次告别就是死亡一点点。青春期的时候,朋友一群群来,一群群散去,此中的大多数将永不再见萍水相忘,我们无动于衷。后来身体需要的食物和睡眠一年年衰减,几百卡,几个钟头,我们甚至不曾察觉。慢慢的,我们不再蹦蹦跳跳,高声说话,我们缓慢地归于寂静,但我们丝毫无惧于这死亡一点点吞噬我们的过程。
有一个国王,遭恶毒的堂兄篡位,和四兄弟被逐出宫外。一日,四个弟弟去打水却迟迟不归。他去找时才发现四兄弟昏倒在井边。旁边有个人告诉他别喝井水,否则会死,并要他问一个问题,问得好就让四个兄弟喝下井水死而复生。王曰:“人人都看过他人相继死去,但为什么大家却都活得像不会死一样?”
C'est beau – la vie. 每个人都把自己密闭在一个comfortable zone里面。需要面对死亡的人可以在重症病房,在灵堂,在火葬场,唯独不需要在我们身边。我们隔绝了自己,然后活得像不会死一样。无所畏惧。漠不关心。
有人说,去趟太平间再去趟妇产科可以治愈任何心理疾病。生命的质感来自于这些过于真实,过于沉重,在我们之外,但我们必须抗在肩上走下去的东西。
在云南泸沽湖的摩梭族,至今还沿袭着非常繁杂的丧葬仪式:洗尸、捆尸、安魂超度、停尸、起尸装棺、打巴开路、交待祖谱、洗马绕村。摩梭族是母系社会,最尊贵的是家中的祖母,祖母屋的正墻上有一扇门,叫生死门,妇女在那扇门里生产,家人过世在那扇门里停尸。那道门可能几十年都不会打开,就像是轮回。
而那扇门,就在每家每户的屋子里。不在太平间,也不在妇产科。
葬礼可以外包,有的是说跪就跪、说哭就哭,还有换着花样儿哭丧的“专业人士”。但用死亡照见人类现代生活的荒唐的过程,却没有办法外包。回避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人,抱持着“先让我大捞一笔,吃过玩过享受过再说”的心态,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modern life中无限的像塑料一样虚假的人造快感,然后别开头不去看生命中真正能沉淀下来的,超越生死的那些美好的东西。有时候,我们都会忘记。
打比方说,弟弟和姐姐在被凶手抓回房间的前一分钟,还在因为不愿意和彼此粘在一起而对骂。我们究竟是花了多少时间,去伤害那些我们愿意用生命去保护的人。我们只是忘了,对方和自己一样,都是终有一天会无端挂掉的可怜人。而直到被关进一个阴森、狭小的混凝土房间里之前,姐弟俩也不曾好好地看看天、看看云、看看彼此。
人类,似乎不到三五十岁,就不懂得精细地去生活,细细地体会每一段爱情的甜蜜,每一餐饭食的美味,每一行文字的精妙,每一个生命中相逢相知互相陪伴走过一程的有缘人,静待每一分一秒的经历落回心上,慢慢开出时间的玫瑰。
不知生,焉知死。不知死,焉知生。
听过一个非常恐怖的故事。说一个女孩儿,跟爸爸去野生动物园玩。碰上了黑熊。女儿在爸爸被熊瞎子吃掉之后,被黑熊咬在口中。她打电话给妈妈,她说,妈妈,熊在吃我。原来人在大量失血或者濒死状态的时候,是没有痛感的。这是人类在进化中发展出的多么登峰造极的自我保护功能。
有些东西记不住,或许是因为忘不掉。但至少这样会比较不痛苦。
可未必每个人都有幸能这样逃避着,就终了了一生。
仔细来看,七个房间依水流方向排序,相对位置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越处于下流的房间,需要越多次数看到从上流飘下的尸块。最后一间屋子,可能整日都弥漫着腐臭血液的味道。而因此,每个房间中受困的女人,心理状况也大不相同。

=2. 一般不怕,人总是特别迟钝(进化出的心理抵御机制)的动物。而一旦无法逃避,就怕得要死。=

 5 ) 黑白之间

乙一的作品集里完整看过的是《夏天·烟火·我的尸体》《平面狗》以及《ZOO》,最喜欢的是《ZOO》(一直很想看《GOTH》但是还没有机会看到,题外话)。在豆瓣上看到有人给由《ZOO》里面五个短篇改编的电影《继续活下去的五个故事》的在线观看地址,于是迫不及待的打开来 buffering。可惜似乎太过于迫不及待,导致看的时候才发现没有做好完全的心理准备去接受这种映像化的黑乙一。

《小饰和洋子》以及《七个房间》形成了很鲜明的对照。读小说的时候,觉得《七个房间》非常恐怖,不仅仅是电锯分尸这件事,同时还有等死的心情,所谓“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不是马上就挂掉,而是你知道你自己慢慢会挂,却还无能为力”。这样一种不可言喻的战栗心情是很难用短短二十多分钟的影片表现出来的,于是影片的高潮和重心莫名的移到了姐弟二人的关系上。影片特别拍一开始两个人抢面包吃,到后来姐姐绝然却很温柔的眼神,煽情做到了极致。这一篇是最能点题“继续活下去”的,有时候不是不舍不是残忍也没有对错,不管身后站的谁,脚底下踩的谁,“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七个房间》表现生与死的矛盾最贴切,因为影片把关于房间安排的推理缩短,最后的主题感突出,所以带来的冲击力反而加强了。

《小饰和洋子》在我看来是不能够映像化的作品。因为仔细的描摹,这种生活太可怕了。读书的时候隐藏在脑海中时发不发的姐姐的样貌,眼神,生活空间,一旦被活生生的搬上银幕,立时拥有了数倍的张力,揪心,恐怖,恶心不适的感觉一起袭来,抱歉我当时还在吃饭。不过这个作品改编成功的地方在于,强调了养狗老太太对洋子的影响力,和她巨大的活下去的动力背后的原因。

《So Far》的小说对我的影响比较平淡,电影拍得也清淡。从孩子的视角看起来其实都不是很清楚的,模模糊糊的变化,音乐和画面都很美。

《向阳之诗》连同《So Far》我觉得并不好界定是“黑乙一”还是“白乙一”,或者其实世间事也并非“非黑即白”。这也是我喜欢《向阳之诗》的原因,故事的张力是够的,结局却并不让人绝望。动漫化的影片效果很棒,好像在表现,呈现在“我”眼睛里的世界有多好,就像“我”最后感叹的那样,“与这个世界的闪光点相逢,是多么值得的事”(抱歉我引用两次了,我实在太喜欢这句话了)。“在往返于世界的光明与阴暗中生存”,这是我最喜欢的故事类型。

比起前四篇,《ZOO》实在让我失望。或者说我没看懂。小说本身的悬念是在照片这件事,可是影片把照片的重点转移了,不是照片是怎么来的,而是照片对男主角的意义何在,是这样的吗?男主角杀人之后的行为基本上都删掉了,加进大量回忆,好像是在探讨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这和《ZOO》这篇小说本身的主题已经大相径庭,我很不喜欢。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忽然在想,我在给推理剧打分的时候考虑很多它和原著的关系,这在看其他影片的时候当然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平心而论乙一这一部电影,如果完全丢掉原著来看,是非常有质感的,故事又有趣,这么想我应该会打五星,可是一想到最后一篇和原著的差距,我连打三星的冲动都有了。看起来,小说本身写得太好,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啊。

 6 ) 营造出了气氛却没塑造出人物

《继续活下去的五个故事》,使我对乙一这位早有耳闻的作家产生兴趣。
第一个故事《小饰和洋子》,双胞胎女儿一个被虐待一个被宠爱,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继续活下去,被虐待的洋子把自己变成了小饰,而真正的小饰则被妈妈杀害。
第二个故事《七个房间》,被关在七个房间里的人,将在第六天的六点死去,其中一个房间关着的姐姐带着瘦小年幼的弟弟,他能通过水渠进入每个房间,最终救出了自己和其他的六个女人,但他的姐姐却……
第三个故事《so-far》,因为父母发生争执、冷战进而形同陌路,男孩选择性地只能看到他们之中的一个……
第四个故事《向阳之诗》,人类灭绝后,只有通过制造机器人延续“生命”,在理解死亡的过程中,生命的意义也被自行理解。
第五个故事《动物园》,是我最没看懂的一个故事,只是在女主问到如果有一天动物开始反抗人类的问题时,我突然想到,当我们站在牢笼外看着里面的动物,它们看着我们,未必不是同样在看牢笼里的人类吧?究竟是谁囚禁了谁,牢笼更大,难道就自由吗?

最喜欢前两个故事,但仔细想想,并没有值得反复思考的地方,因为篇幅的限制,很多前因后果和转折的地方都没有表达出来或者略显生硬。
第一个故事给我感觉较好,是因为气氛营造地不错,被虐待、被杀死的恐惧,让人情不自禁地和洋子一起忐忑……但实际上,变态的妈妈和阴暗的妹妹,并没有被塑造得很好,仅仅只是那种程度的虐待,还没有到可怕的地步,至少没有达到我的心理预期。
第二个故事也是一样,跳出来想一想,只是简单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得救太顺利,也没有说明变态杀人狂的动机等。说是人在绝境中的表现和心态,在生死之际的情感抉择的话……原本我以为姐弟俩会因为抢食物而发生恐怖的事情,结局却是完全不同。
后面三个故事没什么感觉,最后一个甚至没怎么看懂。
还是想看看原著,对乙一开始感兴趣起来。

2015/3/1

 7 ) 黑暗系的小故事

这种故事一口气看下来真的很过瘾。
小饰和洋子、七个房间、so far、向阳之诗、zoo。五个故事中只有向阳之诗没有看过原著。其他故事的原著都是读过不下于三遍的。
就电影来看,前三个故事拍的很好,故事本身也喜欢,尤其特别是小饰和洋子以及七个房间。
在读小说时,显然是七个房间给我带来的恐怖感要高于小饰和洋子的。文字所赋予的想象的张力是可怕的,七个房间的不可知的特点以及推断出死亡临近的压力和恐惧在我当时读小说时的感受十分深刻。小饰和洋子由于发生在日常生活,感觉相对于七个房间就比较平和。且小饰摔下楼时有一种复仇的快感。
而电影中这两个故事却有了一种相反的感觉,这是不是批评电影,而是电影对小说的表达方式给了故事另一种生命力,这是赞同。
电影中看小饰和洋子时的恐惧大于了七个房间。小饰和洋子的故事中,母亲的变态行为,小饰的冷漠,以及唯一的依靠那个老妇人的死亡,让我不由发出同洋子一样的感慨:“太不公平了!”没有温暖的“家”——不能称之为家,只是一个垫子而已——没有感情的亲人,唯一的依靠的离去还有比这更令人寒心和压抑的么?明明那么明媚的街景,身着学生服的欢快中学生,却那么格格不入。另外演员本身也演得很好,小林凉子分演两角,把握的很好。
七个房间是我最喜欢的故事。电影展开的时候,不有的说,整个场景和我读小说的时候所想像的几乎一模一样,简直完美。或许是因为场景具象化了,或许是因为之前读过小说,所以七个房间带来的恐惧感相对少了。电影中推理的部分也减少了,而着重在了姐弟情上,而这又戳中了我的弱点。在七个房间中,每个房间的女生都能够相信他人,都能够团结起来,说句俗套的话在患难中能互相帮助,以及自我牺牲,这是他们能脱逃的重要因素,大概也是我觉得小饰和洋子更恐怖的根本原因。
关于so far,故事表现比较平静,正太小男孩也很可爱(不过最近长大了= =),比较符合原著,不断出现的红色皮沙发给人不断地冲击。整个故事也是对家庭冷暴力对孩子产生的巨大的影响的一个反思吧。
向阳之诗我没看过原著,但是动漫的表现方式比较讨巧,体现出未来感以及对于人类遗迹的场景的表现就比较简单,整个故事也是平平淡淡的,算不上黑暗小故事,但是最后得知真相的时候,还是心小小刺痛了一下。不过怎么说这也算是人类的一种延续吧。
最后想说说zoo这个故事。这部电影的一颗星就是因为这个故事扣掉的。这个故事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嘛,况且我是读过原著的,没读过原著的人肯定更看不懂了。完全被拍成了无意义无情节的莫名其妙惊悚片。
如果有人想看这部电影,就看前四个故事就ok,最后一个故事还是读小说吧。。。
另外再肯定一下乙一,不论是黑乙一还是白乙一,都是我喜欢的故事风格,两个极端。
最近才知道原来KIDS 也是乙一的作品,亏我喜欢了KIDS和乙一这么久,惭愧惭愧。
最后引用豆友评论中的一句话,果然只有白乙一才是治愈黑乙一的良药。

 8 ) 阴暗

太恶心了,我现在满脑子都是从长满蛆的骷髅到新鲜尸体的照片,还有前几天看的致命ID里面的那个大胖子和小男孩,不是恐怖,不是惊悚,也不是吓人,更不是悬疑,而是有那么一丝丝的诡异,我要用被子把我都裹起来,只露一个头,我怕那个小男孩来啃我的脚脚,妈妈咪呀,晚安吧。

我还得凑够一百四十个字才能把上面这段话发出去,上帝啊,你快去狠狠的踢那个小男孩的屁股吧

 短评

乙一干脆以后帮着编编剧就得了

6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继续生活

8分钟前
  • 晚安小姐
  • 推荐

小稚与阳子!七个房间!!满分!!!后三个木有看。

10分钟前
  • 海鲜儿
  • 力荐

七个房间不错。没看过原著小说,所以对于zoo的改编不好评价,不过影像版的确一般。

15分钟前
  • Crusade
  • 推荐

最喜歡【七個房間】!

20分钟前
  • 莫依兒
  • 推荐

看过文字版的,没想到还有真人

25分钟前
  • Bepa-LY
  • 推荐

短短的小小的,

27分钟前
  • 小名噜噜
  • 还行

刚好五个故事 我喜欢前三个多一点 所以给三颗星好了~

32分钟前
  • 迷 信。
  • 还行

第一个好

37分钟前
  • 骨头
  • 还行

神神叨叨的故弄玄虚,纯粹给第二,三个故事的分

41分钟前
  • 呼噜皮蛋
  • 推荐

小饰和洋子最后那一声励志的青春之吼把我囧的啊。

43分钟前
  • Aki
  • 还行

为什么不说明真相!!!为什么!!!

46分钟前
  • lsrainbow
  • 还行

读小说时[小饰和洋子]、[七个房间]是把我吓得最厉害的,虽然5个故事都有小改,但精髓都在的。

47分钟前
  • 桑离
  • 推荐

喜欢前两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里的神木dd好萌w 第4个故事没啥感觉 最后的zoo没太看懂,跟小说好像差别有点大的感觉

52分钟前
  • 竹子哟竹子✨
  • 推荐

其实我只想看七个房间来着,女主太漂亮了点吧。动画化什么的就浮云了好么,做的像FLASH一样。节奏统统太慢鸟,没气氛,没感情,太糟蹋原著。

53分钟前
  • 小岩菽
  • 较差

七个房间很棒 ZOO太烂根本不是小说里那样

54分钟前
  • 再见皮卡™
  • 推荐

额滴神呐!虽然好难看的干活!但是冲着神木DD也好fp也要五星阿!!!!

57分钟前
  • 凌夷
  • 力荐

看完挺震撼的 姐姐又机智又勇敢 用自己的性命救了其他人 而出去了之后只有弟弟想回去救她 不由觉得心寒。

1小时前
  • 小白龙不睡觉
  • 力荐

改编的挺好的

1小时前
  • 瑾朵朵
  • 推荐

第一个故事里的小萝莉长得好似7啊

1小时前
  • 小耳朵图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