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她的她

台湾剧台湾2022

主演:许玮甯,李程彬,贾静雯,吴慷仁,李霈瑜,温贞菱,于子育,陈以文,丁宁,伊正,徐钧浩,胡宇威,郭雪芙

导演:卓立

 剧照

她和她的她 剧照 NO.1她和她的她 剧照 NO.2她和她的她 剧照 NO.3她和她的她 剧照 NO.4她和她的她 剧照 NO.5她和她的她 剧照 NO.6她和她的她 剧照 NO.13她和她的她 剧照 NO.14她和她的她 剧照 NO.15她和她的她 剧照 NO.16她和她的她 剧照 NO.17她和她的她 剧照 NO.18她和她的她 剧照 NO.19她和她的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2 16:36

详细剧情

  职场女强人林晨曦(许玮甯 饰)在意外车祸醒来后仿佛穿越平行时空,原本应该是男友的李皓明变成警察小刘(李程彬 饰),正在调查关于她高中化学老师谢志忠(陈以文 饰)遭杀害的案件,高中学姐颜圣华(贾静雯 饰)竟然是主要涉嫌人?她一天天拼凑重建记忆,却发现越来越不对劲,看似幸福美好的家庭与闺蜜情,都随着凶杀案逐渐揭露意想不到的真相。

 长篇影评

 1 ) 一场解离一场梦

还记得几年前在一次出差归来的航班上终于读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终于不是不想去读而是不敢轻易翻开)时写下的短评以及许久走不出来的感觉: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奢侈的,房思琪之后,说爱更是残酷的。然而抛开这些真实,林奕含或许将自己亲历或见证的一切人与社会的丑陋和不堪都倾注于本书,她的文字玲珑剔透,描写精雕细琢,对性的把握出人意料的成熟,与她的似水年华和苍凉文字都形成一种反讽。那个与思琪形成对照的女孩,我更愿意把她看做作者心中的另外一个她,如果没有性侵,或许她将拥有别样的人生。或许我不会推荐任何我爱的人去读这本书,因为我不忍心告诉她或他这个女孩这样的苦与痛,这些男人的禽兽以及这个社会的冷漠。

没想到,近期在流媒体上热播的台剧《她和她的她》却把一个类似的故事影像化,让我再次陷入有些久违的情绪。只不过剧版给性侵的内核加上了解离的设定,并在解离中披上一层悬疑推理的外衣,同时又增加了家暴、厌女、职场性骚扰、性别和孕妇歧视、girls help girls等社会热点,让剧情更加丰富和饱满;而我在林奕含书中读到和自己心中所愿的那个另外的她的她,也通过解离这条主线拥有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说来也巧,第一次知道解离这个词,也是因为林奕含。那是后来才读到的她在自己婚礼上的致辞,理性、真实却不应景,读来有种不可言说的特别,但这就是她,也只有她:“在我休学前那一阵子我常常发作解离。所谓的解离呢,以前的人会叫它精神分裂,现在有一个比较优雅的名字叫做思觉失调。但我更喜欢用柏拉图的一句话来叙述它,就是灵肉对立。因为我肉体受到的创痛太大了,以至于我的灵魂要离开我的身体,我才能活下去。”记得我还特意查了一下这个心理学名词的中英文含义,才理解了这种外在表现复杂多样的精神现象和疾病,尤其是它与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度相关性。

于是想起自己非常喜欢的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代表作《五号屠场》,书中主角比利无时无刻都在记忆中进行的时空穿梭与时间旅行:德累斯顿的废墟之下,特拉法玛多星球的动物园中,醒来后的婚礼进行时……某种程度上也是解离,根源同样是他早年的惨痛经历。只不过冯内古特的创伤来自他德累斯顿轰炸幸存者的特殊身份,他后来贯穿一生的写作,都始于德雷斯顿那场躲不过却逃得掉的轰炸,归于德雷斯顿那个到底躲不过也逃不掉的梦魇, 包括他晚年深陷其中的重度抑郁;林奕含房思琪林晨曦们的伤痛,则来自花样年华时遭遇的本不该有的性侵经历,和始终伴随着她们的生理阴影及心理病痛,林奕含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造成这种PTSD的,通常不止早年的创伤本身,还包括之后的应对与解决方式的不妥,周围环境和社会的不公等外部因素,比如冯内古特在二十多年后才用小说《五号屠场》完成夙愿,是因为德雷斯顿的真相曾经长期为美国官方掩盖和封锁,这让冯内古特这样的劫后余生者始终无法释怀;女孩们的伤痛久久无法愈合导致不能自拔,也和她们在受伤后得不到父母们的理解和帮助、遭遇朋友的背叛、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失望有关。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去看《她和她的她》的话,是不会把主线理解成穿越或平行宇宙这种俗套的,也不大愿意去质疑主线中的诸多不合常理的剧情,因为,那是解离中的故事,来自女主林晨曦的想象或潜意识,本来就不合常理,也不在常理之中。至于主线之外首尾两端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最后结局与家人与朋友与男票与社会有些强行和解强颜欢笑的处理,我表示能够理解,但并不喜欢。我当然知道黑暗中的那点光明的意义,但我更能理解深陷黑暗无法自拔的她们。试想,如果光明有用,我们还会失去林奕含吗?

最后,回到《她和她的她》剧名本身,应该会有人认为指的是林晨曦和颜圣华这两个早年都被老师性侵最后又姐妹互助的女性,但我还是觉得三个她都是林晨曦本人,分别代表现实、过去以及解离中的那个她,正如我当年在《房思琪的失恋乐园》中也读到了三个林奕含一般。

我也是被爱的

被整个世界所爱

被日光所爱

被层层袭来的海浪所爱

虽然经常

孤独地哼歌给自己听

我是世界的孩子

有人喜爱的孩子

 2 ) 角色的自由和枷锁

《她和她的她》,总共九集,第一集就看得我生气。正好吃完午饭坐在饭桌边上,就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没想到把蹲在我旁边的七夕给吓了一跳,抬头一副「你干嘛,莫名其妙」的神情。我本来打算一天看两集,最终没忍住,两天内把它看完了。

一句话概括这部剧的情节,就是女主林晨曦在中学时期遭遇理化老师性侵在步入社会以后被治愈的故事。结局过于美好,像是《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一个理想版本,虽然更符合人们的期望,但现实中很难会真实发生。这个可能是这部剧的一个显著Bug,但我认为瑕不掩瑜,推荐大家去看。

这篇文章,我是想从剧里几个人物角色在重要事件中所作出的行为表现来分享一些我的观点,会有一些剧透,介意勿看。

师母许慧珍

许慧珍是女主角林晨曦的高中理化老师谢老师的妻子,大家都称呼她为谢师母。「谢师母」这个尊贵的称呼是许慧珍毕生追求,也是她一而再、再而三作出错误选择的根本原因。

在某个大雨天,林晨曦第一个到谢老师家里补课,其他同学都还没有来。由于没带伞,林晨曦全身淋湿,谢老师让她进入了卧室,主动帮忙擦头发,而后便性侵了林晨曦。这个时候谢师母从外面买完菜回来,看到房门有一道缝就望了一眼,看到了那副场景。

谢师母的选择是把门掩上,同时打开音乐,接着便去做家务活了。

事情暴露了以后,谢老师两口子、警察一同到林晨曦家里面和她的父母协商私下里调解掉。谢老师本人只寥寥几句谎言,剩下的全是谢师母一个人对战林晨曦父母。

我最初看到谢师母发现性侵而没有去阻止还有点诧异。因为按照一般娇妻的做法可能就是「打小三」,我以为的比较正常的做法应该是阻止这场性侵并且指出谢老师的问题,犯错的人是他,那么需要承担责任的也应当是他。

谢师母的做法最极品,就是助攻。林晨曦的学姐颜圣华同样多次被谢老师性侵,谢师母不仅没有指责谢老师,还去颜圣华家里看望她奶奶,并且提出要帮助颜圣华出学费。

看到后来就明白了,一切无非就是为了「谢师母」这个称呼。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本就低,婚姻让许慧珍的地位有了一个显著的提升,尤其丈夫还是区域内声誉很好的优秀教师:「我爱他,他很优秀,大家都说我嫁得好,我怎么可能让他去坐牢」。为了维护这个必须要依赖谢老师才能存在的称呼,许慧珍就有了一系列匪夷所思但又在意料之中的操作。

这个时候的许慧珍不是许慧珍,是谢师母,她在践行父权制度下赋予妻子角色的规则和价值观,同时认可了这个制度下对女性赋予的最高荣誉,就是成为丈夫背后的辅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要保护好自己「谢师母」这个称呼所代表的的荣耀,那么就意味着要抹掉好丈夫谢老师的罪恶。

她判断一件事怎么样算处理得当,就是看最终的结果是否可以保住这个角色称呼,而不会是基于「我身为一个人应该怎么做」的考量。

剧集靠近尾声有个情节,是她和谢老师在房子外边吹风,谢老师已经中风无法说话,谢师母表达了她对谢老师的恨意,想掐死他、却最终也没有掐下去。我不是期望她可以掐下去,我的意思是说,为了这个「谢师母」的称呼,她已经无法再用行动去捍卫她的尊严,甚至连恨意都被压抑了,可是她的恨意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谢师母最大的悲哀,就是被困在了「妻子」的角色之中。她忘了,她的名字叫「许慧珍」,不叫「谢师母」。

林晨曦的父亲

林晨曦性侵的事情在校长的介入下得到了私下和解,出面同意和解的便是林晨曦的父亲。这也是林晨曦无法原谅父亲、毕业后再也不接父亲电话最主要的原因。她以为父亲是不相信她说的话才选择息事宁人,但实际上,他父亲害怕的是事情越闹越大以后,自己无法在那一片地区好好过日子。

为什么事情闹大以后他自己也没法过日子?因为本质上父亲和周围人认同的是同一套价值系统,那就是女人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性」,如果遭遇了性侵,那么这个人是有污点的、是坏掉的、是不干净的、是有伤风化的,将来也不会有人要。

谢师母在企图私了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事情说出去你们女儿以后要怎么做人」。我认为这句话最终被林晨曦的父亲拿来做了挡箭牌,美其名曰是想让女儿放下这事以后安心过日子,实际上是他自己无法在女儿声名狼藉的情况下好好活着,难以面对邻居乡亲的指指点点。

林晨曦为什么会和大学时期交往的男友江原不断说「我是不是坏掉了」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谢师母和父母谈话时那些话,传到了她的耳朵里。那个时候没有人告诉她:她没有坏掉,她没有「不完整」,她仍然是被爱的,都没有。

父亲从母亲口中知道女儿遭遇性侵时,第一反应就是上楼向女儿质问这是否是谎言,是不是哪里出错了。这份初始的不信任也是在加重林晨曦的心理创伤。

林晨曦在解离状态下(解离是一种精神疾病症状)的一个情节是,父亲企图去掐死喝了过量安眠药的谢老师,这个行为我觉得是林晨曦希望发生的场景,但现实中并非如此。父亲希望时光倒流,真诚跟她道歉,也是林晨曦最渴望的。

和谢师母死守「妻子」角色恰好相反的是,我认为林晨曦的父亲脱离了「父亲」的角色,没有做「父亲」应该做的事。父亲应当成为女儿的后盾,披露真相,让谢老师受到应有的惩罚,帮助女儿去做心理治疗。但他没有。在他决定私下和解的那一刻,我觉得是他个人的那些「害怕」占了主导,阻碍了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林晨曦好朋友

杨佳缨和陈智苓是女主林晨曦中学时期的好友。林晨曦在某一次单独和陈智苓走路时,因为自己一个人无法处理好那次遭遇带来的情绪影响,就把这个秘密说了出来,并要求对方保密。我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就很担心,秘密在说出口的那一刹那,就不是秘密了。

陈智苓有自己的好朋友,就是杨佳缨,当她无法消化这个秘密时,也一定会寻找出口,杨佳缨就成了这个出口。三个人的好朋友,我觉得友谊是难以做到均等的。林晨曦更信任陈智苓,而陈智苓和杨佳缨更亲近。

彼时的杨佳缨虽然是富二代被捧在手心上,看到容貌和成绩处处超越自己的林晨曦难免会羡慕甚至嫉妒,但在知道朋友遭遇不幸的情况下,仍然克服了内心的这个阴暗面,主动去找老师出面处理这个问题。出发点是正向的,却给林晨曦带来了更大的伤害。

杨佳缨自作主张去找老师,是因为在她的认知里,老师是可以信任的人、能解决问题的人,一定可以帮好朋友主持公道。但她不知道的是,当老师们在扮演「老师」的角色时,他们就自然而然进入了那个系统里,就是为学校着想,事情不要闹大最好,学校声誉不要受影响最好;其次是为自己的将来着想,就是不能为了一个学生的状况去和一个笼罩在所有人头上的父权文化做抗争。

这个时候的老师们是无法主持公道的,「公道自在人心」这句话,不是所有时候都有效,那得看这个人在当下,是个「什么人」。显然老师们在得知这个情况的当下,不一定可以成为符合杨佳缨期待的「人」。

这是老师们的行为逻辑。

对于杨佳缨来说,她错就错在把林晨曦要解决的课题,当做了自己的。她应该把这个想法告诉林晨曦,询问她自己是怎么看的,打算如何处理,再来看自己身为朋友可以提供怎样的帮助。为朋友两肋插刀,结果把事情搞砸了,完了被朋友判定为「不可信任」时还觉得委屈,最终友谊破碎。

我不能说她是自找的,只能说「课题分离」这件事,确实实践起来很有难度,何况她们都还是学生,经验不足。

两位好朋友的行为在林晨曦的人生进程中多了一个卡点。在剧情的最开始我们就能看到,在猎头公司做到顶尖级别,上杂志接受采访,买豪宅,却与同事们几乎没有往来,不参与应酬,独立做案子。林晨曦无法构建亲密的、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与这两位朋友不能说毫无关系。

这也是「朋友」这个角色难做的原因之一,就是当对方有难时,我身为朋友,到底可以为她做什么,我要拿什么作为下一步行动的指导原则。做得太少关心不够,做得太多容易越界。


每个人都会在TA的生命中扮演多个角色,父母、子女、员工、朋友、伴侣等等,我觉得挑战是在于,抛开这些角色,我只是我自己时,我是什么样的行事风格,我遵循着怎样的价值体系,我用什么原则在指导行为。

与此同时,其他的每个角色也提出了各自的要求。那么对于每个人来说,无时无刻不在做选择,这个选择就是,在面对一件事情时,用什么样的角色、以及这个角色所要遵守的规则、价值观去做出行为选择。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价值排序是在发生变化的。

每一次选择,不管是采取哪一个价值观,最终都会对身边相关的人带来影响。我觉得这是每个人所拥有的有限自由,却也是一把沉重的枷锁。我们所能学习和改变的,就是努力去看清社会文化和制度对角色的塑造中,是否有扭曲人性的一面,是否在压迫某一类群体(这部剧显而易见是女性),然后一点点把它们剥离掉。

 3 ) 她的日记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它说动物被攻击的反应本能,就是攻击、逃跑、然后静止。那时候我们年纪都太小了,我们都吓坏了,所以我们反应不过来”

这句台词就好像穿针引线一般,串联起记忆里不愿细想的事,也给了我一个原因,为什么我以为我已经算得上勇敢正直了,却还是在这类事情里吓坏了,变成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算了的那个人。我见过,听过,也亲身经历过。被语言甚至肢体侵犯的事情在女性的成长历程中屡见不鲜,只要问一句,就会得到好多举例。而有时,侵犯甚至被驯化成脱敏——“这很正常”或者要让女人先自行检讨。我也是在智识成熟后,才明白原来当初察觉到的不适,是被冒犯到了。

可是,要如何解决呢?严重的侵犯,告他,用所谓女子清誉换坏人被法律制裁,还是被调戏了,用做好被荡妇羞辱的准备讨一句道歉。在我成年后,依然无法在被侵犯的第一时间想到抓住那个人让他赔礼道歉。大一跟朋友们在酒吧玩,舞池里人挤人,当时穿的短裙黑色长袜,被人手从下面伸到裙子里,本来跟朋友蹦的很开心,当场如遭雷击,我抬头说难受我们出去吧,出去之后阐明原因,同行的男性朋友听完就要去教训人,对惊慌之余不知所措的我来说,即刻义愤填膺的样子说是英勇伟岸也不为过。可是我呢,在异地生怕事情闹大了,人那么多也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万一连累朋友我更会自责,甚至庆幸还好是冬天,我穿了长袜裹的严严实实没有被撕开,我更不愿听到对方说一句,穿成这样来玩,被摸一下怎么了。是,在浑水里还指望出淤泥而不染吗。

像每一次大大小小的侵犯一样,既然没有实质性伤害,那就算了,自认倒霉,是这样吧。

高一,在课外学习机构,有一个物理男老师年纪不大,跟同学们玩得都很好,有次下课在走廊里,我们女生站一起聊天,老师走过来搭话,看似不经意的顺手把我们的马尾辫从衣服帽子里拉出来,我觉得逾界了,但看其他人的反应像是我在小题大做,怎么非议一表人材的物理老师。直到后来有一次,我问物理老师题目,他没有在共享自习室帮我解题,而是带我去了独立的教室,一对一的教室不大,坐我旁边呼吸声清晰可闻,给我讲题的时候他突然凑近说我脸上有笔油,笑着抬手在我脸上摸了几下,然后自然的继续说题。我像是做错了事的人,脸红的滚烫,异常窘迫,16岁的我无法理解这是老师的行为,我是懵的。回家之后我跟我妈说我不去那学了,我妈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就说上了成绩也没效果,几万块钱丢水里了,死也不去上课,找机构退合约。我再也无法回到那个一对一的密闭空间,直到今天看到老师跟学生暧昧不清的我都会觉得恶心。更不能理解表姐嫁给了大她十几岁的博导,亲戚们还要夸表姐读博士期间还生了小孩,组建了家庭,人生圆满。我听来是地狱笑话。

我无法忍受台里实习的时候,其他岗的老师晚上微信喊我去嘉年华玩,说是上次一起吃饭的哪个总经理在,神经,关我什么事。还有搞宣传的老师赞赏来台里景点打卡的美女穿的少,明里暗里让我们女实习生也穿少点,大冬天的,说这种话,恁爹的。还有学车的时候,教练教我挂挡非要握着我手教,我气的跟他吵架。

我跟女朋友们聊起,大家都有,大大小小闻者落泪。只是两千年的贞操锁链挂在我们身上,我们已经习惯忍受,生活中极少正视。我已经算幸运,在相对文明的环境里成长,懂得自我防御也没被伤害过,但至多也不过是在察觉危险时跑掉。何以走到将自身安危寄托在他人素质上的境地?

每一个女生都有被侵犯的经历,累累伤痕,或浅或深。

 4 ) 她

没有剧透,甚至和这部剧关系也没那么大,只是看完之后的一些感想。

作为拥有一个女儿的母亲,我一定会在她懂事的第一时刻耳提面命不厌其烦的告诉她怎么保护自己。

穿的少不是错,走夜路也不是错,可是我们没有必要因为我们是对的就去把自己置身险地。

不和异性单独相处,不管这个人是老师还是熟人。

有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和妈妈说,妈妈永远都会相信你,妈妈也会一直保护你。

从怀孕开始,我就希望自己怀的是个男孩,不是重男轻女,而是身为女性,我觉得这个世界给女性设置的障碍太多了。

上小学的时候就见识过暴露狂,只觉得恶心又害怕。十几岁就开始生理痛,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不舒服。坐公交车会被咸猪手。然后要结婚,要怀孕。我怀孕的时候症状比较轻,早期也没有孕吐,只是中晚期全身浮肿,耻骨疼,手指疼。晚上睡觉不能自在翻身,还会频繁起夜。然后就是生娃的痛。本来我们这的医院是开三指才上无痛,结果我才开两指整个人已经快疼到虚脱,大夫说我要等到开三指可能就没力气生了。于是才开两指就给我推进去打无痛了。无痛!人类之光!生产的时候侧切,缝针。我不知道是那时候无痛关了还是怎么的,总之我感觉整个人是在完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被缝针的,里三层外三层的缝…每次针扎进去,再抽出来,我的感觉都十分清晰…生了孩子以后以为就好了,可是并没有。生完孩子第二天,胸直接肿成石头,疼到发烧。怀孕的时候以为生完了就可以随便翻身睡觉了,可是因为喂奶,更要保持平躺,只要侧躺胸就会肿。怀孕的时候是不能平躺,生完了只能平躺…总之想自由自在的睡觉是不可能的。然后就是见证每一个时间的星星月亮,喂奶,哄睡。一直到断奶,才觉得日子有盼头了。可是迎来的就是你再也没有自己的时间。上班是员工,下班是妈妈,就是没有时间做自己。

当然,身为女性,我也享受了很多优待。但是想到我的女儿也可能需要经历这一切,我就真心的希望,我要是生的是个男孩就好了。如果我的女儿长大以后和我说,她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我可能会放鞭炮为她庆祝吧…

我希望我女儿,我希望全天下的女性,都能有一颗强心脏,能包容自己的一切。人生那么长,总会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希望我们都做自己的光。

 5 ) 从黑暗的回忆走向光

《她和她的她》悬疑感满满的开局很精妙,似乎是“致敬”《蝴蝶效应》、《搏击俱乐部》的感觉。而当隐藏的真相一步一步显露峥嵘,一场名为《嘉年华》/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倾盆大雨则汹涌而至。

“我渐渐明白,我的灵魂某些碎片被留在受创现场。我一直困在那里,我的人生卡住了,哪里都去不了......我用意志力让自己日常回到正轨,但我的灵魂无时无刻都在分崩离析。”

家庭成员、朋友们与现实的妥协及背叛,女主苍白无力的挣扎,在残酷而无奈的境况下进行了一场场“解离”(解离性障碍+PTSD)。

折射社会女性所遭遇的各种压力、崩溃后则是藉着《生死停留》、《僵尸》、《机械师》与《美少女特攻队》的方式进行自我救赎及抗争。

结尾的设定的B面就是《红衣小女孩》的结局,陷在“解离”的幻境中如堕烟海自暴自弃,而这部同样是许玮甯主演。

湾湾的影视剧制作水平又进阶了,此番整出个不必成精也能玩得很嗨的正确打开方式。

私以为这部剧的意义应该形同《82年生的金智英》。

宜兰风光好,戴爱玲演唱主题曲《我的她》倾情加持大赞。

“让我们从黑暗的回忆走向光,让我们继续走下去吧。”

 6 ) 温暖的正义

恰逢居家,熬夜看完,感动着,也温暖着。困难,恐惧,觉醒,和解,还好结局让郁结的情绪得以飘散。

很喜欢最后一集的台词,李皓明一句“这么多年,你是怎么走过来的” ,我觉得是爱一个人的深刻表白。“一个人走的比较快,两个人走得比较远”是对一段感情的理解。

剧里极力还原人在面临极端事件的反应,不去苛责当事人,理解“她”在当时的不作为,以“抱一抱,你要爱你自己”的做法抚慰人心。在角落里的恶,不仅仅是对肉体的伤害,还是对灵魂的致命一击。旁观者要去理解,也要以一个温柔的正义者或多或少给予受害者力量。联想到最近发声在工作中的小事情,也感叹过旁观者因为和稀泥的态度反而激化了矛盾,我们多多少少要有温柔的正义感,不是去针锋相对,也不是主动出击,更不是勇斗歹徒,一点恰到好处的作为可以美化周围环境。 我觉得是这部剧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都是旁观者,都给予了“林晨曦”们温暖的正义,她们破碎的灵魂或许能够修复的更快,少一些痛苦和折磨。

仍然会到台词,林晨曦写下“脆弱的时候,还是能够记得这段路走得很勇敢,试着努力过,过去已经无法改变,痛苦在你身上留下伤痕,但这些伤痕不是为了让你拿来责备自己,我希望你能理解,宽容地继续走下去……这世界继续运转着,请你每天也试着往前……但请你一定要善待自己。 ”未必走出了自己的阴霾,但尝试迈出前进的一步,就已经抵达了目的地。

很多时候自己也会被情绪困扰,焦虑着。最后的台词也认真记下了“我也是被爱的,被整个世界所爱,被日光所爱,被层层袭来的海浪所爱,虽然经常,孤独地哼歌给自己听,我是世界的孩子,有人喜爱的孩子。”

 短评

台剧是怎么了,今年的台剧没一部能看的,这部女性题材剧不像女性题材剧,悬疑剧不像悬疑剧,又一部卡司诈骗剧,2集弃

7分钟前
  • 晓曼
  • 很差

很努力的展现了所有热议的女性困境,房思琪,职场,婚恋……然而悬疑也不太悬疑,困境也没有解法,最后自毁的「房思琪」还是要靠几个深爱她的「好男人」拯救。我说你们啊,既不懂那种痛,也不懂自救,脑子里还是台偶性缘大过天,真爱救所有那一套。野心大大的,又想要悬疑探案,又想涛性别议题,最后只是性别议题只有老生常谈,悬疑探案也冗长无聊,恋爱脑大失败。

9分钟前
  • Flynn
  • 还行

触碰职场骚扰、性别歧视、性侵、家暴,湾湾还是率先突破了这一层纱。世间无数谢志忠,无数李国华,即使是她和她和她以血筑高墙也未必抵抗。身为女性到底如何生存?这是抛给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个略微幸存者偏差的故事,即使是如死灰般寂静的心,得日光所爱,海浪所拥。更多的人晒不到日光,也没见过海。

14分钟前
  • azzyako
  • 力荐

台剧已经从《我们与恶的距离》《想见你》《俗女养成记》到这部《她和她的她》了;为什么我们还在拍那么多脱离实际披着大女主外衣的爱情爽剧?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看到现实中的女性困境?被性侵、被家暴、被怀孕歧视、被贞洁枷锁、然后不被看见;动物被攻击的反应本能就是攻击、逃跑、和静止,受到伤害无法立刻反击不是受害者的错,她们从来不是应该被质问的对象;一度感叹女主真的美得耀眼,当看到被强奸的画面时被剧烈的无力感窒息感所压迫,然后我看见美丽的灵魂破裂成碎片;解离是一种很严重的心理创伤性精神疾病,情节逻辑基于她随时要崩溃的边缘;这是剧版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你也是被爱的/被整个世界所爱/被日光所爱/被层层袭来的海浪所爱/所有的女性啊,我们也是这个世界的孩子,应该被世界所喜爱的孩子。

17分钟前
  • 吃饭睡觉
  • 力荐

「台南痞气条子版」李程彬比「台北温吞精英版」帅了不止一点半点。

20分钟前
  • 妙脆吱吱
  • 还行

错的是那些变态人渣

25分钟前
  • Fragon
  • 推荐

很难不共情,女主忘记了那段被性侵的经历,周围人第一反应都是演戏,隐瞒,粉饰太平。就像现实里大部分人面对身边的性侵事件永远都是能不提起就不提起,只有受害者靠自己去消化去忍受去抵抗这份永久的伤痛。

28分钟前
  • Grumpy
  • 力荐

当初要是许玮甯来演摩天大楼就好了……

33分钟前
  • 小透明
  • 还行

这个世界也许有很多的房思琪,但更有太多人在那之后会厉声质问“你没有反抗吗?你没有说不吗?你没有把他推开吗?”事后一句“如果传出去以后她要怎么做人?”就可以让人活在一辈子的痛苦里。这个烂透的世界啊… 致永远无法抹平的创伤。

38分钟前
  • theJacqueline
  • 推荐

“为什么不反抗?”“ 不应该去质问施暴者为什么要伤害吗?”

39分钟前
  • 一支吉吉
  • 力荐

这部剧是只有女性才能真正体会的恐惧

41分钟前
  • 除你武器
  • 力荐

女性创伤典到头皮发麻

45分钟前
  • cyberwt
  • 力荐

这不仅是悬疑剧,剧中更带出众多使人发人深省的社会议题:「女生碰到一些状况其实是很心疼的,创伤后要怎么再修复?」首先题材就赢麻了

49分钟前
  • 🦊👀
  • 推荐

几乎把社会所有女性的崩溃都拍在剧情里:公司用女性员工陪酒赚钱、男性随口泼脏水、男圣人老师性侵学生、女性互揭伤疤用贞操审判彼此,越看越窒息…女性是被社会贞操掐着脖子勒死的

53分钟前
  • KallaiteChiu
  • 推荐

每个被毁坏的女生都要好起来。!太喜欢湾湾的编剧跟导演,专注女性困境,这样的社会形态要好好保护。

58分钟前
  • Fly-n
  • 推荐

“我用意志力让自己日常回到正轨,但我的灵魂无时无刻都在分崩离析”后半部分看得人承受不住

59分钟前
  • 姜饼子
  • 推荐

与其说结局是电视剧式的大和解,不如说,这是告诉有相同经历的女孩子们:如果你不幸的经历了这些痛苦的事情,要知道这些并不是你的过错,你的未来依然一片光明,依然有人爱你,你依然值得被爱。

1小时前
  • 小木椅子
  • 力荐

我不知道内娱有什么资格嘲讽湾湾

1小时前
  • 999:
  • 推荐

最现实的就是谢志忠没有死,更没有身败名裂,但会被中风的身体和时刻想要掐死自己的妻子互相折磨到死。我宁愿相信这也是善恶有报的一种方式

1小时前
  • 看这有个帅比
  • 力荐

还行。原来女主跟我一样被性侵后发生了解离,虽然我的症状轻很多,也容易走出来。就是没想到是这个题材的剧情,一开始我以为是科幻悬疑片……看了一下剧评,热评还是在质问为什么不拒绝不反抗,还在说坏掉了,我只能说大家白看了……我不明白为什么最后一定要和家庭和解,他们后悔没有相信孩子,是真的后悔吗,难道不是因为看到孩子痛苦了很多年才意识到质疑是不合适的?如果没有这种痛苦或者代价是隐性的、私密的、未被窥视到的,后悔是不是更迟?我不理解。是一定要看到巨大的伤痛才肯正视伤痛吗,明明痛苦不分等级的,痛苦就是痛苦,伤痕就是伤痕,一定要悲壮才足够被看到吗,我觉得太可笑了。就没有能让我满意的答案吧,大陆和湾湾都让我重复深深的东亚特色。

1小时前
  • 砚之栖白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