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乾隆第一部

台湾剧台湾1991

主演:郑少秋,赵雅芝,江淑娜,周霆坤,张庭 Ting Cheung,黄文豪,李欣,薛汉,于恒,黄冠雄,丁仰国,李海兴,赵子华,刘文斌

导演:范秀明

 剧照

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2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3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4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5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6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3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4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5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6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7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8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9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28 13:11

详细剧情

  三次出行,三段邂逅,三段传奇。以戏说的形式描述了乾隆皇帝(郑少秋 饰)微服出行过程中,遇到的奇景奇事,从诗情画意的江南到神秘的西滇,结识朋友,偶遇佳人,趣事不断。或是纵情山水,或是身处险境,或愉悦或失落。在这过程中,体会皇帝的得意与失意,取与舍。  故事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江南除霸》、《西滇风云》和《宫闱情变》。三段故事的女主角性格各不相同,一个是盐帮帮主程淮秀(赵雅芝 饰);一个是欲向乾隆讨杀父血债的侠女沈芳;还有一个是江南刺绣女金无箴。在河山间,在惊险事件里,穿插着乾隆与这三位女子的感情纠葛。本片自开播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被誉为十大经典港台剧之一。

 长篇影评

 1 )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重新看了一遍戏说乾隆,当初只觉得里面那个“往施”很漂亮 后来才知道是赵雅芝


春喜 贾六 宝柱 是否还记得
主题曲《问情》很喜欢 “山川载不动爱 多悲哀 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春花最爱向风中摇摆 黄沙偏要将痴和怨掩埋……”
有些迷茫,我不喜欢相忘于江湖的这个结局,虽然这个结局看似那么的美好,让观众浮想联翩,但这始终是一个缺憾。
我希望这个结局是美好又圆满的。但这都是个人的情怀,不想让结局就这样结束了,所以我也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圆满结局!想让有情人终成眷属!毕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种遐想!
天宝盐站外那一抹红的出现,让他有了份激动,他去追她,结果就在街上他把她给追丢了,他懊恼,气愤,失望,一遍遍的在大街上呼喊着她的名字。。。。

 2 ) 《戏说乾隆》的详细解读(更新中)

《戏说乾隆》我完整看过三遍

小学时一遍,二十多岁时一遍,如今成为快四十的中年老阿姨,又看了一遍。

童年时看过许多剧,有的令人回味,有的不堪回首,但《戏说乾隆》不一样,年龄越大,人生的经历越多,越能从剧中品味到更多的东西。

《戏说乾隆》是最早的两岸三地合拍片:香港的演员,台湾的编剧导演,内地的拍摄场地。我曾以为这是一个优秀的开端,却原来是结束。此后,同类型的电视剧再也没有如此优秀的组合。内地的《康熙微服私访记》类似《戏说乾隆》,但情节粗鄙;台湾的《怀玉公主》的剧情狗血;TVB的服化道也依旧一言难尽。

后来也曾看过秋官和芝姐的许多其他剧集,二人合作,或者不合作,总没有超过《戏说乾隆》的,二人合作次数并不少,却大多数只是港式的恋爱,如同《戏说乾隆》一般具有寓意的情感故事,空前绝后。

《戏说乾隆》并非历史剧,实际上剧中的乾隆和历史上的乾隆大相径庭,但郑少秋塑造的乾隆的形象,却有着不可替代的风流倜傥,此后再无人超越。

所以想详细解读一下这部剧。明年就是《戏说乾隆》拍摄30周年了,希望花1-2年时间写完,每周1-2更。 主要分两个部分:分集解读和深度剖析

Section I 分集解读 第一部《江南除霸》/ 台版名字:《扫黑记》

这部剧的文案超棒,基本上在同类型中达到了后无来者的高度。从每一部的名字可以看出,编剧对于这部剧的定位,并非是言情。

第一部 01集 《戏说乾隆》给观众的第一感官,是乾隆的“野史”:出宫私访→邂逅女主→一段爱情故事。本剧每一部仅有14集,但是每一部的感情线在铺陈叙述的时候,却又十分从容,每一部中,男女主的交集都要在剧情约1/3处才展开。 第一集更是只介绍了本剧的基本构架和背景,根本没有涉及本剧的感情线。 首先是乾隆一端,通过皇帝的宫廷日常,交代了私访五人组的每个人物及其主要的职能,再以朝臣的闲谈引出后续的重要地点“红袖招”,以鄂伦西的贪腐案,引出微服私访的事件,并展示了乾隆的武功。 在帮主一端,芝姐的出场的形象是很惊艳的,因为在当时大陆观众的心中,芝姐的上一个爆款角色是《上海滩》中的冯程程,温婉柔弱。不仅如此,即便是苏蓉蓉或者周芷若这样的武侠形象,也是娇弱的。

但程淮秀不同,端坐聚义堂,妥妥的霸道女总裁 。

第一集中,盐帮的戏份只有短短几分钟,但信息量很大: 首先,虽然只是江湖帮派,盐帮帮主也一样是绝对的leader,女帮主居中统领,一群男性下属恭恭敬敬,飒过2010年之后影视剧中所有的“大女主”。

其次,盐帮中的三个重要人物均登场:帮主程淮秀、掌堂李进、长老赵辰坤。三个人的台词不多,短短几句话,便勾勒出三人之间的关系:李进是盐帮第二号人物,但是,为人鲁莽,做事往往直来直去,不顺眼就打杀;淮秀的思维显然更有大局观,所以并不赞同李进;而赵辰坤的形象则较为复杂:他一方面更赞同帮主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也很注重团结,在不赞成李进的意见时,依旧给足李进面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赵辰坤更适合作掌堂这个工作。实际上,比起李进,帮主似乎更加信任辰坤,这从称呼上也似乎有隐喻:帮主称赵辰坤为“辰坤”而不称其姓。 而在此后的剧情中,三人的关系,基本就是第一集所呈现的情况。 最后,盐帮此次集会,谈论的是贪官(巡盐副史)卸任,要去找他讨回贪贿款项的行动,于是,乾隆南下,淮秀北上,男女主的两条叙事线,正在靠拢。

这一集还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 第一点就是鄂伦西事件。这一事件的功能,首先是引出了乾隆要微服私访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奠定了本剧的基调:1、戏说:这个情节其实和第一部13集,乾隆大战索拉旺是相互对应的,这种在金銮殿和皇帝打斗的情节,显然背离历史常识,所以,戏说乾隆,就是戏说;2、乾隆的武功:乾隆武艺高强,是之前关于乾隆的其他影视作品没有立出的人设,所以在第一集,编剧反复给观众加强了此印象。 第二是服化道的精良:第一集展现了乾隆团队的宫廷服饰和私访服饰;以及淮秀的正装形象,都非常精致,拍摄地点上,乾隆一方,是故宫实景拍摄,淮秀一方,盐帮总堂是在苏州实取景。皇帝的龙袍,淮秀的帮主服,都做功精致。本剧的服化道质量,也是其后的同类电视剧难以超越的。

最后是本集的两个彩蛋: 1、 鄂伦西的扮演者黄冠雄是本剧的最佳劳模,作为单元剧,许多演员都是分饰多角。但黄冠雄依旧拔群,因为别人大多是在每一部饰演一个角色,但他经常在同一部饰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第一部中,第一集黄冠雄扮演的鄂伦西被乾隆斩断右手领了盒饭,然后就流落到曹帮,变成了爱和李进大家的何藤。

2、 李进的扮演者李海兴,是《楚留香新传》中的胡铁花。郑少秋的楚留香icon有诸多版本,每个版本的胡铁花都不同。《楚留香新传》是台湾版的楚留香,当时搭档的就是李海兴,彼时剧中的好基友,变成了本剧中的情敌。李海兴本人是打星出身,后来还做过动作指导和导演,因此剧中李进的功夫确实很硬,值得一看。可惜李海兴并不怎么出名,居然没有找到他在《楚留香新传》中的剧照。此外,李海兴也是《戏说乾隆》的武术指导。

第一部 02集

《戏说乾隆》的情节铺陈颇有节奏,第一部虽然主要情节的发生是在苏州,但从第2集出发,到第2集到苏州,这一路,演了4集。 这四集与主线剧情关联,却又可以自成体系,颇见编剧的功底。 第二集的情节铺陈依旧较慢:乾隆一行南下,淮秀带人北上,走到苏北,大运河畔,二人遥遥擦肩,其实却是相遇。 《戏说乾隆》作为“戏说”,剧中的情节张弛有度,有让人看到想哭的片段,也有让人忍俊不住的桥段。第二集的演绎,就颇为轻松。 本剧的编剧宋项如是客居台湾的大陆老兵,祖籍江苏泗洪。据说在他的故乡,流传着“乾隆下江南”的故事,也是他创作本剧的灵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戏说乾隆》的三部中,《江南除霸》最为观众喜爱。 正因为如此,虽然本剧是“下江南”,但却有3集的故事发生在编剧的故乡,也就是江北的淮河以及大运河附近,着意展现了当地的民间风貌:说书,市集,街头赌博,一派市井风光。在戏说乾隆的宇宙里(不是史实哦),当时的社会总体还是繁荣富足的。

但这种繁荣富足,也是立体而复杂的:通过“丢行李”的情节,我们能看到社会闲散人员聚众赌博,盗窃行骗;官员为政不力,任意勒索,溜须拍马,前倨后恭。而从庙堂来到江湖,作为九五之尊,看到的,显然不是河清海晏,歌舞升平。 本集中,继续展现乾隆武功高强,并不是打架,而是在赌博时用扇子做手脚:引出了乾隆的主要武器:扇子。

丢了龙袍,找回龙袍,一行人继续向南行走,完成了偶遇猎户的支线任务后,淮秀带着李进和赵辰坤策马经过,让乾隆一见之下,惊为天人。 迷恋归迷恋,佳人已策马远行,春喜唤回沉迷不能自己的乾隆,一行人也继续南下,于是就来到了“三县总捕头”的辖区。 当时的苏北,比江南贫瘠,所以,打尖的小店,只有粗茶淡饭,鱼肉美食,是特供总捕头的。在一派天高皇帝远的印象中,四爷对于这个捕头充满了好奇,借了曹大人的名头,上门一探究竟。

最后是本集的题外话: 看完整个第一部,再回头来品味男女主第一次相遇,就非常有意思了。 乾隆对于淮秀一见钟情(真的只是一瞥而已),但却并不是只对其容貌惊叹,而是同样折服于对方的气场:乾隆特别提到,你看,她在前,两名大汉反而跟在身后,好! 光是这一句,已经可以秒杀后来几乎所有的同类电视剧了:男主迷上女主,不是因为她美丽善良,不是因为她单纯天真,不是因为她温柔不做作,不是因为她会做饭,也不是因为她会写诗有才华。而是因为,她有女王一般的气场,“英风飒飒”。

这个三观,不能更赞。 再反过来看淮秀,整部剧中,其实淮秀最在乎的,是她作为帮主的身份,她说她从小可以运送几百斤的盐,她说她身许盐帮,她说她在乎兄弟情,都是作为盐帮帮主而言的。而四爷虽然说对淮秀看似不够尊敬,但在许多事情上,是认可淮秀帮主的身份的。后面的剧集中,他还要求贾六称淮秀为“帮主”,这就是说,他认可,或者说他起码知道,淮秀内心的需求在哪里。这应该是他们可以相爱的基础。 反观另外两个人。首先是李进,李进一直不愿意承认“兄弟”这个站位,其实,承认是“兄弟”,不代表就一定不能发展出爱情。但是李进不肯,希望一蹴而就,所以最后悲剧收场。其次是索拉旺。为什么淮秀被索拉旺调戏之后,悲痛欲绝,其实不仅仅是被调戏本身,而是索拉旺对于她人格的不尊重:索拉旺并不尊重淮秀“盐帮帮主”的身份,认为她“和别的女人没有什么不同”,甚至于使出卑鄙的手段企图占有她,这对于争强好胜的女帮主而言,更是巨大的打击。

第一部 03集

这一集的主要剧情是,乾隆拜会三县总捕头遇险,被淮秀路过相救,二人再次擦肩而过。淮秀带人到小狼沟埋伏,准备夜袭,乾隆一行上了小鱼儿的船,准备夜宿小狼沟。主线剧情上,男女主角再次匆匆见了两面,下一次会面,即将开启。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编剧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是有一些剧,演员的演技并无太大问题,但是剧本太烂,依然无法看下去。

《戏说乾隆》的编剧宋项如,曾经获得过金马奖最佳编剧奖,参编过《搭错车》和《汪洋中的一条船》等著名影视作品。因此,在《戏说乾隆》的剧情中,可以看出编剧的功力,也可以看出编剧的野心:他想借助微服私访和感情戏为主线,全面反映当时的时代风貌,庙堂和江湖,官场和皇权,打造一个立体的戏说乾隆宇宙。

将近30年后,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本剧,不免觉得,本剧中所展现的政治部分,和其后内地的历史剧相比,还是扁平和不成熟的。

比如在三县总捕头家的遭遇,贪官实在是太高调:高调谈贪腐,高调草菅人命,高调勾结黑道。好在本是戏说,用民间传奇的眼光去看不算违和。

初入江湖,微服私访的皇帝显然不太适应,先是和总捕头话不投机打起来,后来又乱用“江湖切口”,最后被骗入圈套,差点丢了性命。倒是春喜和曹大人走务实路线,逃了出来。

半路春喜和曹大人偶遇程淮秀一行,于是,男女主角第一次见面,是女主救了男主。女主又匆匆而别,留下一句话:有缘自会相见。

次日,乾隆一行准备走水路去苏州,偏偏被船家放了鸽子,岸边等待时,淮秀再次带着下属策马经过,但没有留意到一旁的四爷。

一番周折,一行人上了小鱼儿的船,傍晚宿在小狼沟,另一方面,致休的巡盐副史也宿在小狼沟,淮秀一行,也将夜袭小狼沟。

这一集中的一些细节:

首先,影视剧中人物的性格,是要由情节来体现的。这一点,曾获金马奖最佳编剧的宋项如刻画得很好,他在前几集,将剧中主要人物都定了型,后续也一直沿着这个定型展开。我们在看有些质量不高的剧时,会发现人物的性格前后不一致,比如无缘无故地黑化,无缘无故地洗白,智商忽高忽低,这种情况,在《戏说乾隆》一剧中,基本没有出现。

比如,春喜和曹大人逃出监狱,因为狱卒的父亲曾经身陷囹圄,是当时身为地方官的曹大人秉公执法才救了他。狱卒为了报恩,放了二人。从狱卒的叙述中,观众知道,曹大人曾被称为“曹青天”。回想在第一集中,大多数大臣在朝会上言之无物,曹大人却敢弹劾鄂伦西(鄂伦西不仅是满族勋贵,还是乾隆的发小),体现了他的刚正不阿。所以,编剧利用这个小的情节,强化了曹大人作为一名清官能吏的形象。而这样一位正直的官员能够进入军机处,受到皇帝的信任,也反映出剧中的乾隆还是知人善任的。

春喜和曹大人逃跑途中,偶遇盐帮一行人,真的是萍水相逢,但是有两个小细节很有意思:第一,春喜对淮秀说:我们四爷夸你“英风飒飒”,淮秀显然对这个评语很开心,所以才会继续听春喜说他们的遭遇;第二,淮秀问春喜:你们不是有一伙人吗?其实,淮秀只是之前策马经过,却能留意他们是“一伙人”,说明她其实一直眼观六路,十分警醒——作为江湖大帮派的帮主,淮秀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

最后讲一下这部剧的摄影。虽然老阿姨我并不懂摄影,但是看多了,居然也读懂了一些镜头。比如这个:

这个镜头中,一开始是不合理的:这个镜头是从船老大的视角拍四爷,但是为什么又把船老大放距离镜头较远的地方,留下的距离很不合理。直到下一个镜头,小鱼儿的背影冒出来,观众才发现,原来,这个镜头是从小鱼儿的视角拍摄的。而小鱼儿在镜头中突然出现,又让观众也跟着感到一种惊喜。

这种拍摄手法的运用,在后面的剧集,还有经典之笔出现。

第一部 04集

第四集的开篇是轻松愉快的,大家玩藏猫猫,并且各自展示了本领,抓鸟、抓鱼。

老剧重看,总是让人有沧桑之感,比如,不得不说,年轻时候的张庭,真是美啊。,哪知道后来就成了传销呢?

继上一集的高调总捕头之后,这位巡盐副史也够高调,拿着珠宝给随从欣赏。言语间,谈到了不少贪官,贪贿数额巨大,令人心惊。 巡盐副史的官船搁浅,夤夜找人拉纤,四爷好奇,所以也参与了拉纤。但没拉多久,便带着小鱼儿偷偷溜进了舱内。同一时间,淮秀带人来到官船,她跳进船舱。 这是男女主的第四次相遇。 四爷出手相助,给帮主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临别时,淮秀又说:“有缘自会再相见”。这是“有缘自会相见”这句话的二杀了(第一次是在第03集)。

这一集,私访五人组总算到了苏州,并且来到了红袖招。 “红袖招”是个颇有文学意味的名字,出自唐代韦庄的《菩萨蛮》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在本剧第一集,乾隆偷偷到军机处听壁脚的时候,就听从江南归来的官员说过“临水人家红袖招”,听名字,就是个温柔乡。

红袖招的取景地,在苏州的退思园,和一般的酒店不同,本身就是个度假村的设计,还有一群莺莺燕燕,确实是个好地方。 可惜进门时候一顿口角,惹毛了店家,被老板娘一顿狂怼。 显然两方都低估了彼此的实力:四爷一行以为这就是个普通饭店,不知道这是盐漕总督注资的;而古香云看他们既不像有官府的背景(索拉旺带来的),也不像有江湖背景(盐漕两帮带来的),于是想打一顿赶走。 可惜四爷一行武功高强,打斗中,居然打下了红袖招的招牌。 其实观众也并不知道为什么红袖招敢于“店大欺客”,直到本集的最后,焦浩深夜在红袖招门口迎接索拉旺,聚集在索拉旺穿着官服的背影出轿子的一刻结束,观众一方面明白了,红袖招原来有官府的背景,另一方面,却也有更大的好奇:这个官员是谁?和红袖招有怎样的关系? 只能且待下回分解了。

这一集的彩蛋特别多。

首先是四爷和淮秀的第三次相遇。 这次相遇,淮秀所展现的,仍然不是温婉美丽的形象。在我们后来所看到的大多数剧中,男主爱上的必须是女性特征明显的女主。比如对于大女主,往往是男主看到了她在私下里温柔和娇弱的一面才会动心。或者是女主在别人面前冷硬,在与男主相对时却柔情似水。 但淮秀不是,四爷初见淮秀,便是带着两个大汉策马而行,此次近距离见面,她更是面带杀气,说话狠辣,杀伐决断。

其实纵观整部聚集,淮秀几乎没有展现过“柔弱”的特征,所以,这样的影视剧,真的是让女性观众看了特别过瘾,可惜近年来的所谓“大女主”剧,再也没有这样好的剧情。

本剧中,编剧给观众展示的,主要是乾隆一方的视角,淮秀对于四爷的感情,则是慢慢铺陈。在小狼沟,一方面,淮秀对四爷还比较疏远,而另一方面,她显然对四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五集,淮秀夜探名园,看到四爷的时候,自言自语道:“是他”,颇有惊喜之意。说明之前小狼沟相遇,是一段挺美好的回忆。 在回程的时候,谈到四爷,淮秀说,“那个人说了,有缘我们会再见的”。

其实这句话是淮秀说的,但是,潜意识里,她却以为这是四爷对自己说的。看来,帮主心里,也想能再见他一面。 另一方面,因为四爷不是自己人,淮秀按照江湖惯例分了一份红利给四爷,说明当时,她并不想欠人情:你帮了我,我酬谢你,如此而已。但到了后来,两人之间产生感情后,就不一样了。淮秀后来想邀四爷入帮,对他说的是“帮一时的急难,留一世的交情”,这和一开始的“两不相欠”,是截然不同的。 感情上颇有好感,理智上却泾渭分明,这大概是在第四集的淮秀对于四爷的印象。 编剧对于感情的描写,充满了节奏和张力,层层递进,比那些莫名其妙就爱上的聚集,精致太多。

再看李进。前面说了,编剧给观众展示的,主要是乾隆一方的视角,李进对于淮秀的爱慕,是在第五集以后慢慢明朗,第七集彻底挑明的。但在第四集,其实已经有铺陈。淮秀拿一箱珠宝(其实里面是账本)酬谢四爷时,注意看她身后的两个人:

辰坤的眼神没什么不正常,但是李进则是微微乜视,神色中有淡淡的敌意和不屑。 回程的时候,李进主动试探,问帮主:他们(四爷一伙)的来路,而辰坤说:这是帮主有福气,贵人相助,人家连名字都没留下。显然辰坤没有把四爷的事情放在心上,以为大家萍水相逢而已。后来淮秀说,有缘会再见的时候,李进的表情也显然是有担忧和不悦的。 等看到后来,再回头看这一集李进的表现,就可以理解他和辰坤的不同:他是自命为“帮主男友”的,当然对别的男性,特别是一个武功、外面都很出挑,给帮主留下好印象的男性格外敏感。

编剧的风格是,对于每个团体,都会在出场时,一并介绍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如在红袖招的一场戏,几分钟之内,就介绍了红袖招三人组:钮芳,焦浩,古香云。后面剧情,红袖招一方,也就是这三个人出场。不知大家是否记得第一集,编剧也是先让私访五人组的五个人一一亮相;再让盐帮三人组的三人亮相。

饰演古香云的夏志珍是香港演员,虽然她体态丰满,长相并不特别美,但演技非常好,刻画出了这位红袖招老板娘与众不同的风格:风骚油滑,心狠手辣,业务能力过硬,谈菜、谈茶都是如数家珍。更有意思的是,下属称她为“古爷”,俨然是一个反派大女主的配置。结合后面的剧情,我们知道,古香云依附于索拉旺,但她确实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风格,属于坏得坦坦荡荡,这样的角色,和现下影视剧中的绿茶心机婊相比,与众不同。

还有一个细节是:钮芳和小鱼儿一个是红袖招的女招待,一个是船家的小女孩,看似完全没有交集,但是她们却相识。看到这个细节,老阿姨其实有点意外,也没有完全想明白这样的安排是为了什么?或许是想说明,小鱼儿并不是普通的船家女,她其实也有江湖背景(小鱼儿其实是属于漕帮的);或许是想说明,钮芳本来也是穷苦人家的女孩儿,为生计所迫才来了红袖招,看似风光,背后也有辛酸。

最后谈一谈第四集背后的故事。 编剧宋项如是旅居台湾的大陆老兵。他们这一代人,对于大陆、对于两岸关系的感情,和现在的湾湾人差别很大。他们都是从小生长在内地,因为战争,不得不和家人分离,就像余光中《乡愁》里面所写得那样,一条海峡,隔断了多少爱情、亲情,甚至是生离死别。正因为如此,老兵们和我们一样,期盼祖国统一,希望两岸关系和睦。

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就不难理解,剧中有很多篇幅都在通过角色们的游览,展现苏州的风光。第四集中,四爷一行甫到名园,就先展现了名园的南方园林风格,然后,观众跟着乾隆和曹大人的脚步,去了枫桥、拙政园等景点,一路上,二人谈苏州的历史,苏州的诗词,苏州的桥、苏州的园林,就像是导游,带着观众了解苏州。

在红袖招,古香云笑怼四爷一行时,也详细介绍了江南的饮食文化。

作为两岸三地的合拍片,这些介绍,其实更是给港澳观众看的:看内地的风光,内地的美食。如果再引申一下,编剧宋项如本人是苏北人,盐帮更是与苏北的关系更紧密,因为苏北才有盐,可为什么盐帮总堂要在苏州?为什么把第一部的故事放在苏州?我们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苏州是两岸解禁后,台商最主要的投资地之一。所以,编剧这么安排,真的是颇有深意。

不仅如此,编剧也想让内地观众了解台湾。因此,在四爷一行到了苏州后,我们看到,保柱在街头买到了台湾的槟榔。其实嚼槟榔在中国东南沿海流行,但剧中强调了,这是台湾货。

在红袖招,也有一群台湾客人,这些客人显然是台湾原住民,讲的也是闽南语,古香云大呼听不懂。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对于台湾的原住民其实并不怎么了解,现在重看此剧,才发现,原来在剧中,编剧特别作了这样的介绍。虽然是一部戏说剧,却浸入了浓浓的家国情怀。老阿姨幼时看剧,并不懂这些台湾客人跑到红袖招是什么意思,如今,编剧宋项如已经去世,令人唏嘘。

这一集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最后的最后想说的是,槟榔是世界卫生组织盖章认证的致癌物,嚼槟榔会引发口腔癌,口腔癌轻则让人痛不欲生,重则致命。为了您的健康,千万远离槟榔!

哈哈哈,居然三年没有更新。真担心得更到我退休。

下面继续哈

第一部 05集

在第四集末尾露了个背影的反派大boss终于露出了真面目:盐漕总督索拉旺。

索拉旺出场的时候,编剧还是按照一贯的风格,介绍了其小团体的完整配置:索拉旺、师爷、喇嘛(喇嘛这里,划重点)。随后一个甩飞刀的情节也在告诉观众,这位督爷,武功了得。

在第四集末尾露了个背影的反派大boss终于露出了真面目:盐漕总督索拉旺

索拉旺出场的时候,编剧还是按照一贯的风格,介绍了其小团体的完整配置:索拉旺、师爷、喇嘛(喇嘛这里,划重点)。随后一个甩飞刀的情节也在告诉观众,这位督爷,武功了得。

古香云一改白天怒怼四爷的态度,娇滴滴地向索拉旺卖惨。但这个惨卖的颇有水平:地上的狼藉,不仅一直没有收拾,还似乎摆了摆造型,就等着索拉旺来看;而告状的切入点也十分狠辣:这些人砸红袖招,是不把您这个盐漕总督放在眼里。

原来,反派大boss的官职,是盐漕总督。

盐漕总督开口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盐帮漕帮先出钱整修,再交人。

我们知道,四爷一行和盐帮漕帮并无任何关系。督爷为什么一口咬定让盐漕交人呢?想想也简单,盐帮和漕帮,是他的督管范围,不把这件事和两帮扯上关系,怎么去勒索?

督爷不蠢,但是,够坏。

回到男女主。

为了剧情的发展,他们必须重逢:于公,盐务、漕运,江湖两大帮派,是这次微服私访日程上的重要内容;于私,感情线也要继续发展。

所以,在这一集,四爷战队继续逛苏州。原因有三:第一,来到苏州,无论是体察民情也好,游山玩水也好,总是要去逛逛的,合乎情理;第二,还是编剧想向台湾观众介绍内地风光的想法;第三,则是推动剧情。第一次全体出门闲逛,被盐帮的眼线看到了;第二次去澡堂子,被红袖招的眼线看到了。

盐帮的眼线发现四爷一行,跟踪到他们所住的名园后,很快通报给了帮主。这时候,四爷的身份就变得扑朔迷离了:淮秀和李进、赵辰坤商量,觉得这伙人来历奇怪,既不像官府的人,又不像江湖人士;既不是索拉旺的同盟,也不是漕帮的同盟。不像官府的人,因为官府的人不会打砸红袖招;不像江湖人,因为江湖人到苏州,不会不联系盐帮。于是,淮秀决定夜探名园。

夜探名园是二人的又一次重逢,四爷自然惊喜,淮秀也惊喜,似乎证实了“相逢即是有缘”。但有别于言情剧的是,二人短短的谈话,围绕的,多是盐帮、盐漕两帮的矛盾、盐漕总督等事务,并没有背离“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淮秀展现了自己的大局观,她并没有视漕帮为敌人,而是侃侃分析了两帮和睦相处的可能性,面临的困难。这不仅使四爷更加认可淮秀,也为后续盐漕两帮的和解埋下了伏笔。

唯独分别之际,当四爷问怎么能见到帮主时,淮秀终于积极回应:“如不以粗下见弃,我派人来接。”预约了下一次见面。

经过漫长的等待,四爷终于接到了拜帖,一行人盛装、骑马,来到盐帮。盐帮展现了一个江湖大帮派的风范,有自己一系列的待客规矩。二人的谈话,依旧围绕盐帮、盐漕关系等问题展开。到此,本集结束。

《戏说乾隆》的编剧的功力体现在:明明一个故事只有14集,内容不少,但节奏上并不急促,而是有张有弛,这一集就比较舒缓,但依旧有很多看点。

看点一:扫黑除恶迫在眉睫

台湾版的《戏说乾隆》,第一部叫做“扫黑记”

索拉旺是穿着官服来到红袖招的。

这固然是因为古香云报信说红袖招被砸,事情紧急,更是索拉旺的有恃无恐,穿着官服,带着士兵,同时跟着私人武装(喇嘛)来到清代苏州版的“天上人间”。

如此跋扈,如此不顾自己官员的身份,可见苏州,索拉旺已经嚣张到了什么境地。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样的官员,这样的与恶黑势力勾结,一出场,就预示着最后必然会灭亡。

看点二:李进真是个糟糕的中层干部

红袖招维修,索拉望要盐漕两帮帮付钱,程帮主大发雷霆。

这时候,如果我们代入一般的企业管理理念,当帮主发火冲动的时候,作为掌堂,应该如何?

掌堂,掌住的,应当是平稳。

所以,掌堂在帮主发怒时,应该保持冷静,让帮主不要冲动之下,就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而作为掌堂的李进呢?此刻,他是怎么做的?

是的,李进不仅不劝领导冷静,反而火上浇油,好啊好啊,我们去拼了!

最后,帮主只能自我打脸:好了好了,我收回刚才的话,大家还是要冷静啊。

少时看《戏说乾隆》,只觉得帮主摇摆不定:一会儿说不忍了,一会儿说,咱们还是忍忍吧。

而如今,作为在职场摔过鼻青脸肿的中年老阿姨,真心觉得,李进真的是不靠谱啊。

他这样跟着火上浇油,一来根本没有发挥自己掌堂的作用;二来这样也搞得领导很没面子,自己打脸。而且,从第一集看下来,平时李进的工作风格就是这样。因此,作为上司的程淮秀,应该没少头疼。

对比一下,在后来的剧情中,李进惨死,淮秀也是悲愤交加,要去和漕帮拼命,那个时候,作为盐帮仁义大哥(代理掌堂)的四爷是怎么做的?他宁可和帮主吵架,被帮主diss,但就是摁住了盛怒的帮主,还去漕帮斡旋,最终把两帮拉到了谈判桌前。同样的工作内容,李进和四爷,高下立现。

于公,作为掌堂,李进做不好帮主的辅助工作;于私,李进显然和帮主并没有共鸣与默契。李进这个人,有忠心、有胆量,但是没有管理能力。不仅如此,李进明显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很少会站在淮秀的立场去想什么。在工作大局上,他不仅很难帮到淮秀,还需要淮秀盯着他,不能让他出错;在私人关系上,我们后面也能看到,他自己喜欢淮秀,就到处宣扬,并不管对方的想法,这自然会让淮秀不满。所以,淮秀不喜欢李进,也是合情合理的。

这一集中,李进送了淮秀一匹马,是他费心物色的。李进此时的心态,可能是给领导送礼物,但更是给喜欢的人送她喜欢的东西。

然而,淮秀的态度也很值得玩味。淮秀虽然认为这是一匹好马,却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谢谢。甚至于说“为了一匹马花这么大力气,何苦”。这句话听起来冷淡,却有两层意思:于公,李进你为了买马花力气,但是掌堂的工作却有很多地方我不满意,你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于私,我知道你喜欢我,而且还在外面到处说,但是我不喜欢你,所以,我不感谢你,不对你暧昧,不给你幻想。

在后续几集,当四爷和淮秀实际上谈恋爱的时候,李进各种作,小时候看觉得李进也有可怜之处,毕竟是这么多年的备胎男友。但现在重新看,却可以发现,“备胎”的身份是他自封的,淮秀其实一直和他保持了工作距离,没有给他暧昧。所以,李进,真的是,活该。

看点三:暧昧

夜探名园是戏说乾隆剧中非常经典的片段,把男女之间的暧昧演绎得恰到好处,两个人都是成人,并不是少男少女般青涩的喜欢,相处时,带着礼貌,混合着一点点戒备,但又有那么一点点羞涩和好感。在谈论正事时,这种好感又相互蔓延。淮秀没有问四爷为什么砸红袖招(后来在旱湖假装恍然大悟),而且,在春喜上茶后,很戒备地不敢喝,颇有行走江湖的谨慎。两人坐下后,淮秀主动谈到盐帮的历史,盐漕之间的恩怨,谈到盐漕总督玩忽职守,以权谋私。又谈到了淮秀自己,谈到自己的成长,说自己从小跟着父亲运盐,经常日行两三百里。

四爷也没有问淮秀为何穿着夜行服夜探名园,只是语意中有好感,有一点点挑逗,却又点到即止,四爷说到缘分,也说到对于淮秀的欣赏,在谈到盐漕的矛盾和索拉旺时,却也很认真:撩妹归撩妹,了解民情归了解民情。这也是《戏说乾隆》编剧的高明之处:虽然乾隆微服私访,但又不给人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工作归工作,恋爱归恋爱,两不耽误。

临走时,二人约了下次见面,但却又约了公众场合的见面,以盐帮的名义邀请;见面谈的,还是正事。

幼时看这一段,倒不觉得怎样,等到中年再看,却觉得颇有感触。编剧将成年人的爱情,演绎得非常精准,和青春偶像片完全不同,非常值得欣赏。

看点四:乡愁

这一集中,四爷一行人正跟着小鱼儿,在苏州街头闲逛。街头有杂耍,唱小曲儿,下棋,拜土地公……然后就是去浴室洗澡保健。其实,所谓“苏州街头”的很多东西病不是苏州的特色,例如洗浴应该属于扬州,豆腐脑也并非苏州特有。我还是此次重看《戏说乾隆》才意识到,这并不是苏州,大概率是编剧年少时,在家乡逛过的庙会。

对于编剧宋项如而言,乡愁就是这一本剧本,剧本里面,是小时后满满的回忆。另外就是两个桥段里面四爷一行分别和街头混混以及红袖招打了一架,一招一式都是真功夫,很不错。

看点五:真是看点

二人名园聊天时,不知道为什么摄影师用了可怕的视角:从下往上拍摄。可是在这种魔鬼角度下,两位演员的颜值居然都扛得住,实在是太硬核的长相了。而且,这一年,赵雅芝38岁,郑少秋44岁,看不见老态,也看不到故意扮嫩,只看得到成年人的成熟稳健,意气飞扬,不能更赞。

看看这魔鬼拍摄视角,两位主角居然扛住了

看点六:两次正式进盐帮

第一次就是这一集,四爷一行正装,面对铁钩阵,四爷从容走过,《甄嬛传》的选秀中,甄嬛稳稳走过泼水的地面,其实也是一样沉稳大气。而下一次正式进盐帮的,则是当今皇上,面匍匐一地的人群,不知剧中的四爷作何感想。

To be continued...

 3 ) 向编剧宋先生致敬!

这部剧的除秋芝外的很多配角其实演的也很传神、很到位。

不过其实我个人还是要对这部剧的编剧深深的鞠一躬,虽然剧情和文案设计还算不上完美无缺无可挑剔,但,能以这样尊重传统尊重国学的态度去做一部娱乐剧,能把她弄的如此古香古色诗情画意,能把中国民俗江湖文化如此真实再现,真的足以让18年后的大陆古装剧们汗颜!!!

如同上面的很多朋友谈到的一样,每当看到当前古装剧情节和对白粗鄙不堪,总会不自觉的神往《戏说》《新白》那些国学造诣深厚的编剧和幕后工作者,想象他们是以怎样虔诚的态度来制作影视作品!看着当前大陆古装剧那些浅薄的台词和对白,还有那只有带着避雷针才敢看的剧情,总是提心吊胆,害怕哪句对白不小心把自己雷倒!

根深蒂固 是文化的差距 是内涵的差距,但愿以张某人为首的央视剧在糟蹋了古装剧这么多年之后,能适当回归传统回归文化!
    

 4 ) 相忘于江湖

《戏说乾隆——江南除霸》

      小的时候,看不懂程淮秀这样的女子,是因为阅历和心智都不够。而现在,长大之后的我,用一个成年人的心态,再回过头去看这个故事,才能体会到个中的深意。像程淮秀这样的女子,绝不是随随便便用“不简单、不容易”几个字就能够概括的。她是世间罕有的女子,她刚强坚毅,豪气干云,这样的女子,在古代和现代,都是不容易被人理解的。四爷能够理解淮秀,不仅来自一位君王对子民的体恤,更来自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怜惜。四爷曾戏言淮秀是他的红颜知己,其实殊不知,他才是她真正的知己,这世间,确实缺少能够懂得淮秀的人,尤其是一位这样优秀的男子。所以,淮秀最后恣意的眼泪,其实远远不仅是一个女子对情人的不舍,还有即将失去一位人生知己的难过,“人生最难得一知己”,尤其是像她这样的女人,这般倔强,这般不俗,这般出众,又有几人能懂?

      程淮秀是寂寞的,像所有统帅一样,也许正因为如此,四爷作为一个更大的统帅,才能够理解这份寂寞。程淮秀是孤独的,她何尝不想找一个坚实的肩膀依靠,也卸下自己心中的那份责任,像一个普通的女子一样,宜室宜家,相夫教子。然而可惜的是,她是个江湖儿女,倔强的她比男子更加一诺千金,把誓言和义气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一个势力波及大江南北的帮派,身为老大,她是气派的,然而,身为女流,她也是艰辛的。只有深明就里的人才会知道,其实她有多难。黑白两道,她要应酬、打点、斡旋,帮里帮外,她要出头、拼杀、支撑。成千上万口男女老少,都要她带领,要她养活。在苏州名园,淮秀轻描淡写的说着:“奔驰两淮,草湖旷野,跑私盐,走黑道。七百斤的一车盐,我一天一夜,推着拉着,赶两三百里路,算不了什么的。”听她将这么辛苦的过往说得如此轻松,不由得让人心疼。

      故事发生的时候,程淮秀应该已经做了十年有余的帮主。很难去想象,当年一个十八九岁的妙龄少女,在父亲亡故之后,带领着这些江湖粗汉子,面对着漕帮的挑衅,应付着官府的压榨,独自支撑着场面,她是如何走过来的。十年间,她一定经历了太多太多,才磨砺出故事中那个刚烈又不失冷静,变通又不改原则的盐帮帮主。面对自家兄弟,她怒斥李进:“你睡过我吗,我许了你吗?”,话粗理不粗。面对盐漕总督索拉旺,她义正言辞的拒绝,不只是为了她自己,更为了盐帮几代人的尊严,有谁能真正理解她?对于李进,这个帮里的二把手,她最得力的属下,她得依仗,她得笼络,但也得保持距离,她不是不知道李进明里暗里的追求,可是自己又不能真的下嫁给他,不然岂不是成了全江湖的笑柄。她知道,李进是个粗人,绝不能硬碰硬,所以,她很聪明,她借辰坤的口,传达她的意思:“我们好,好在兄弟,不在男女”,这意思已经相当明确了,她已经做到了一个帮派大佬对手下最大限度的容忍。对于总督索拉旺,她不敢得罪,不敢怠慢,可是对方依然步步紧逼,直到最后的底线。可以想见,十年来,索拉旺对淮秀动了多少歪心,而淮秀既要保全自己,又不能和官府翻脸,这对于一个女孩子而言,又是多么的不容易。

      程淮秀年轻的时候,应该是对李进动过心的,他们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哪个少女不怀春”?只是,也许后来,淮秀明白,于公于私,这段感情最终都是不会有结果的,所以可能及时扼杀了自己的心思,让这段朦胧的少女情怀,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她恨的是,李进不懂她,不理解她,直到四爷的出现。

      我实在不愿意相信,旱湖之约是一场早有预谋的“意外”,我宁愿相信,淮秀是出于对小狼沟义助的感激,是出于对沧浪亭失约的愧疚,而后发生的事情,也是她始料未及的。从之后淮秀的态度和举动上,能够看出,这一切不是装出来的。她的一池心水,是真的被搅乱了。于是,她去古刹,去沉思,去清修,去忏悔。她说她不后悔,因为她敢于面对,她说她错了,因为她清楚自己的责任。我不知道,她是否想过,将来有一天,要放下盐帮,甚至退出江湖,觅一归宿,也许这样去揣度淮秀,就俗了。然而,旱湖这个简单的约会,却引来了她和李进十几年关系的骤变。程淮秀应该没有料到李进的反应竟然这么大,她或许高估了李进,以为他能和自己一样,提的起放得下。

      其实后来春喜分析程淮秀的那番话说得不无道理,像她这样的女人,既要在刀口上讨生活,又要在黑白两道之间求生存,说她没有一点城府是不现实的。在李进第一次深夜酒醉大闹之后,程淮秀应该意识到了,李进已经不能再依靠。误会也好,实情也罢,引发他们之间矛盾冲突的导火索毕竟是四爷,于情于理,他都该付点责任,这看起来似乎无关乎风月,只关乎道义。所以,从那之后,淮秀频频找四爷,问身世背景,谈盐漕大势。的确如春喜所说,这并不是程淮秀一开始就计划好的,而是事情一步一步走成这样子的。李进入狱之后,四爷邀淮秀出来散心,程淮秀的确道出了心里真实的想法,她不由自主的想要依仗四爷。她也是矛盾的,明知道这是不对的,可是自己又控制不了。因为四爷懂她,人品武功又那么出众,淮秀已经不能自已的爱上了他,心中有意无意的总想找他、问他。一点一点的,淮秀已经渐渐的把四爷当作了自己人,当作了盐帮的人。而四爷,他欣赏淮秀,所以他希望能做淮秀的知己,站在她的身后,默默的支持她。可是,随着事情的发展,淮秀变得越来越离不开四爷,她邀他入帮,做“仁义大哥”,她甚至希望,四爷可以终老在盐帮,在她的身边,她多么希望,可以有这么一位和她并肩作战的知己。

      在皇宫大内,淮秀对皇上说:“你离开江南,回京的那天,我反复在想的,是找一条快船,去追你,去追你回来,我想留住四爷在江南,在盐帮,跟我在一起。”这才是一个女子内心真实的写照,这个时候,我才能够相信,她是真的爱上四爷了。可是,这个睿智的女子立刻又恢复了清醒,她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荒唐与放肆。她一直都谨守着“规矩”,从未如此出格任性,她一时有些迷失了。她明白,她和皇上是两个世界的人,而江南,旱湖,盐帮,才是属于她的地方。她凄凉而失望的说着:“我看见的,我心里面的四爷,已经没有了。”其实,“四爷”本就是一个一半真实,一半虚幻的人物。真实的是,“四爷”就是个活生生的人,虚幻的是,谁清楚淮秀无数次独自冥想,暗怀心事时,为“四爷”这个神秘的人物编织了多少故事,多少背景?她幻想着的“四爷”和她一样,出身绿林,混迹江湖,义薄云天而又有情有义,这才是程淮秀心中真正的那个“四爷”。其实江南的四爷和京城的皇上是没有多大分别的,只是,完全击碎了淮秀心中的幻想。她难过的是,一个女子对爱情憧憬的破灭。理智如她,宁愿永远抱着那个美丽的幻想,那段美好的回忆,也不愿活得没有自我。

      于是之后,淮秀说出了那段最经典的台词:“皇上,你生于宫殿,长于宫殿,从宫殿出来,再回到宫殿里;而淮秀呢,生于草莽,长于草莽,从草莽出来,自然回草莽里去。” 这一段也是全剧中最为感人的一幕,它展现了巾帼帮主程淮秀内心最为柔情,最为无奈的一面。看惯了她的字句铿锵,看惯了她的冷静沉着,看惯了她的功夫拳脚,只有真正看懂她的人才会明白,她将多少女儿心事,掩埋在心底,无人倾诉。当她说出“我会想”这三个字的时候,才真正卸下了她一切刚强的伪装,一切理智的面具。那一刻,靠在爱人的怀里,泪水奔涌,只为片刻温存,下一刻就天南地北了,从此,“相忘于江湖”。

 5 ) 山川载不动的悲哀

即将步入2020年的时候,我在看拍摄于1990年的《戏说乾隆》,看得七情上脸,辗转多思。每次听到主题曲的那句“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我总在想那到底是什么样的悲哀。

一、爱怜 赵雅芝一人分饰三角无疑是《戏说乾隆》的一大特点,剧中的程淮秀、沈芳和金无箴各自的结局都遵循了自己的选择,这在剧中的封建王朝背景下是足以令人欣慰的。 她们三位中,我印象最深也想了最久的是第二段以沈芳为女主角的故事。就观感而言,淮秀英气,沈芳灵气,无箴秀气,三女之中沈芳的微表情变化最丰富灵动——这也是她小女儿情态的体现。就情节而言,这一段情仇交加,戏剧冲突很强:因文字狱家破人亡的孤女,欲刺杀皇帝以报仇,寻仇途中偶遇了以“四爷”身份微服出巡的皇帝,两情相悦;真相大白后,复仇女刺伤皇帝,又对着他泪眼盈盈,血债情债纠缠不清。 从编排的深度看,第二段故事里有一节白日梦般的幻象,配上大臣吟的诗,就像个谜语,堪称全剧最引人猜测解读的地方。由时间的广度论,这段故事余音绕梁:在女主角沈芳的戏份结束以后,故事以及故事中的情感还在男主角的言行中延续并发展。 所以若要探究这段故事,不妨顺着四爷对沈芳的情感变化窥探一二。 四爷对沈芳,大体是既爱又怜,爱与怜互相促进;除此之外还有持续不断且逐渐加深的亏欠与歉疚。与沈芳分别后,四爷有憾,甚而遗恨。 起初,四爷怜的是沈芳背负血债且孤身讨债,爱她美丽聪慧,个性鲜明,人还有趣——风趣和情趣。这个故事里出现的诗词,如果说“圣主朝朝暮暮情”指向四爷和沈芳的爱意之深,那么“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则是四爷的怜惜之切。具体到沈芳的身上,“出来难”可以理解作她常年将报仇当作头等大事,在血仇的阴影下,甚至面对爱情也不敢和不能随心享受;四爷对她的感情越深,就越希望将她从报仇的泥沼中解脱出来。 当四爷得知沈芳要寻的仇人其实就是自己,他即开始感到亏欠;同时,四爷要避免沈芳与可能造反的怒族头人往来,于是一路上他不得不对她有所隐瞒,甚至欺骗。虽然是形势所迫,可四爷既深知沈芳完全信任他,自然存了一分愧疚。他最终没能留住沈芳,这愧疚便算是永远也补不上了。 不光如此,四爷的愧与憾还在分别以后越来越深,直至成为他抹不平的一个痛处,因为他会回想沈芳待他的好——比如在热河,她一听说他被围困,立刻赶来排危解难,又比如在怒江,她生他的气,气急败坏的关头听他说要赌咒发誓,她立刻心软,捂着他的嘴急急阻止。 这些好,都源于沈芳对四爷的感情。沈芳孤身流离,饱经沧桑,固然不再单纯,却有至为纯粹的情感——这其中有一部分可归因于她的父母:沈父被赐毒酒,沈母怀着爱与希望选择同赴黄泉。对待感情,沈芳既向往又担忧,怕投入感情会耽误她报仇,怕自己受情缘所累,她甚至还说“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但无论如何,她还是毫无保留地爱进去了,而且爱得纯粹又热烈。 她的种种难处和担忧,四爷都是知晓的,所以当沈芳从他的视野里消失后,他再想起她在怒江的山水间笑着对他说“我欠你的啦”——她说自己欠了情债,主动将自己置于欠债者的角色中,也就意味着她等着他来讨债——他的歉疚与遗憾恐怕更甚。 分别以后,皇帝说做人做事都要留些余韵才好,这看似是想开了沈芳的远走与他们在怒江的分别,实际上也很可能是自欺欺人之语:第三段故事里皇帝初见金无箴,立刻想起长着同一张脸的淮秀和沈芳——此时出现的画面是英姿飒飒的淮秀和泪眼盈盈的沈芳。沈芳在他面前娇笑或娇嗔的状态其实远比她流泪的时间长;而皇帝心中那个流泪的沈芳则映照着他的爱怜与憾恨——那也是他面对她最感怜惜、最痛彻心扉又最无力的时刻。如果他真的看开了放下了,认为他与沈芳的往事留下的是余韵,那么他应当想起的是笑着嗔着的沈芳,而不是那个哭泣的她。 无箴的故事不止一次描摹皇帝对淮秀和沈芳的情感。当被问及淮秀,皇帝说“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提到沈芳,他说“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四爷与淮秀是没有遗憾的。淮秀爱的是江南的四爷,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无法融入皇宫,如果留在皇宫,可能未来的种种冲突会消磨她和皇帝的感情,甚至可能让她和四爷在江南的记忆都消散殆尽。如果世事难全,不妨永远地珍藏记忆,只要将记忆里的人和现实中的人一分为二地看待,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尽情回忆。他们爱过哭过,虽然离别的时候撕心裂肺,但以后回想时尽是往昔的美好,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结局。从此,在淮秀的心里,四爷永远是淮秀的四爷——淮秀也永远是四爷的淮秀,是盐帮的仁义大哥,独一无二;紫禁城里的皇帝只是一段前尘往事的故人,但不是她的爱人。他们之间隔着庙堂,隔着江湖,所有的想念会化作彼此遥远的寄托。 四爷与沈芳不光有憾,还大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发展趋势。皇帝一直都没有真正放下他与沈芳的往事,但他有意回避这个事实。第二段故事末尾,回到紫禁城的一行人再谈起沈芳,皇帝说自己没有想她,春喜则说他眼角眉梢都写着想念,皇帝闻言怅然。这明显的自相矛盾不过是他又一次将假话当真话说罢了。倘若真的不想,又怎么会在批奏折的间隙突然说一句“我欠沈芳的”。只是他不愿意面对不经意的回忆,因为当时的笑回忆起来都是泪,从前的蜜意在回忆里只会加剧痛苦,他的回忆既然充满痛与涩,也就让人不愿再将相思化作灰了。 四爷可能偶尔会和春喜等人提及统领盐帮的淮秀,忆她的英武、果决、灵秀和担当;至于沈芳,他大概是不会主动提及的。他对沈芳有情,有愧,还有憾,所以他不忍想,不敢念。或许,他会将这一段往事埋在心底一个不可触及的角落,任它与时光一同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二、梦醒 “四爷”和“皇帝”两个身份的此消彼长贯穿全剧。淮秀的故事中,可能九分是四爷,一分是皇帝;到了第二段故事,两者五五开,“四爷”和“皇帝”这两个身份平分秋色,相互斗争,由此激发的矛盾也最突出;至于无箴,她面对的始终都是紫禁城里维护宫廷秩序与道德的皇帝。 从三女的背景来看,沈芳是离宫廷、离“皇帝”身份最近的。她来自书香门第,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只是父亲获罪后家中骤变才流离失所。她的眼界、才识都与宫廷接轨,按照原本的生活轨迹,她是有可能嫁入宫中的。曹大人吟诗时出现的画面是着宫装的沈芳和穿龙袍的四爷,也可视作是在暗指沈芳的出身与皇宫最贴合。这画面看起来是曹大人的想象,但连曹大人都想得到的宫闱情景,皇帝又岂能完全没想过?直到最后,沈芳口口声声要报仇讨债,皇帝还提出要带她回宫。至于最终未能成行,既因为沈芳当时口头的拒绝,更在于沈芳进宫与否,已远不止是关乎感情的事情。 这也不妨以淮秀作为参照。淮秀是江湖中人,从小在盐帮跟着“粗汉子”们打杀。可当她奔赴京城想进宫见皇帝,太监、宫女、老大臣这些皇帝微服出巡的同行者对她进宫持默许甚至鼓励态度;而当沈芳离开时四爷本作势要追,他们却跪在两人之间说“皇上请回”进行劝阻。 沈芳身负血债且表现得尚对报仇有执念,固然令人担忧皇帝真将她带走是否安全;可皇帝已为沈父平反,她报仇的立场也就不复从前的坚固。仅仅这一个因素不足以让皇帝停住脚步。 真正横亘的天堑是皇帝对沈芳的没有底线的怜与疚。 本来天子天威,皇帝只有在极少的时候会罪己,承认自己施政的过错,遇到沈芳以后他重查了沈父一案,为他平反,已是容易引发争议的举措。 更何况他当着一众官兵的面先是空手接白刃,双手染血,接着又言明自己不再还手也不防守,任由沈芳来寻仇。不论沈芳刺或不刺,皇帝愿意为她舍命的态度很明确。 这种态度在皇帝的臣属看来无疑是极危险的信号。皇帝是明君,是要缔造盛世的圣主,他的臣属为他保驾护航,守护盛世和圣主。为臣之忠,既在于查补弊政,也在于劝谏君主作选择时以国事为重。 所以在怒江,作为臣下的春喜和一众人一起跪地劝阻皇帝;回到紫禁城后,春喜作为皇帝的知心伙伴,作为与“四爷”朝夕相处的随从,却说假如是她,她当时会去追沈芳。这是在体察与理解四爷的感情。皇帝有不同的身份,皇帝身边的人也随之有不同的身份。 从更阴暗的角度想,如果当时皇帝执意去追沈芳,在场那些刚经历了大庙搏杀的官兵会对他失望。就好比马嵬坡前的唐明皇,威信尽失的天子无法掌控局面,也无法预计是否有更大的祸端。所以当其时,恐怕只有不追才符合政治正确。 人们吟诵《长恨歌》和《菩萨蛮》,赞颂似云似雾的爱情,可拨开爱情,剩下的是山河破碎亡国亡家的疮痍。就四爷而论,他是要做圣主的,也欲同揽江山和美人。可如果圣主的朝朝暮暮情和“恣意怜”会引向圣主不圣的后果——哪怕只是可能发生的情况,那便只能割弃。四爷把握不住他和沈芳的这段感情,或者说,他对身处这段感情中的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皇帝是不能冒险的,那便只能绕过凶险。 沈芳的存在和“皇帝”身份的存在互斥,她自己对此也有清楚的认知。她说,“或许我不会再见到你,是吗,四爷?”这个问句的一层隐藏含义在于,沈芳不认为自己掌握了见或不见的决定权。她已经在众目之下刺伤皇帝,完全可以被归作“祸水”,甚至可能往后皇帝即便有心再找她,也会面临重重阻隔。假使他们真的能再见,那时皇帝一定是以马贩子四爷的身份出现。 在与沈芳相处的时间里,四爷惯于把真话当假话说,把假话当真话说,可当他说“如果我真的是马贩子,那该多好”的时候,他是真心实意的。 从这个角度看,皇帝和沈芳的分别并非缘于皇帝自己说的“留余韵”,恰是因为他们羁绊太深。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四爷从未忘记过淮秀和沈芳,但因为他是皇帝,所以不能随心所欲,也就必须要和她们作别。不能相见只能相念,又或许,连想念都不敢轻易开头。 三个故事的女主角都因为皇帝的身份远走,她们与皇帝的情缘也就此成了往事。爱没有灭,但若要长相伴,需要顾及的不只是感情。 皇帝潇洒吗?他让那么多人的生活充满遗憾,他自己的生活也不乏遗憾。 潇洒的只有四爷。 全剧没有哪一段故事以美满为结局,但也算不得悲剧。因为生活的轨迹原本就应如此。

三、交错 除了演员的精彩演绎与大好河山实地取景的质感,《戏说》的精妙台词与音乐也是它时隔多年还令一些人难以忘怀的重要原因。可惜编剧和作曲都已作古,当下观众、听众也只能欣赏他们留下的作品,而无法获取更多对这些作品的阐释与延续。隔着近三十年的时间看这个电视剧,我总感受到时间带来的无可奈何。 说来我特地补这么老的剧,机缘也出自它的音乐:我很喜欢的歌手在一次现场表演里,将一小段《问情》的旋律以二胡的形式嵌入间奏,这个依稀有些印象的旋律令我着迷,我把歌曲完整地听了几遍,还是觉得前四句最动人心魄,光听曲调就觉得看到了如泣如诉的暮色,风光旖旎的多情与渺茫无际的前尘。终于有一天没忍住,去探究这个被描述作“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的故事。 曲作者不是华裔,却作出这样哀婉苍凉的曲,且有一种扎根历史的沧桑与风情,这让我很惊奇。我很想了解这首作品问世的种种细节,比如谱曲前,音乐人得到的背景信息、描述与构想是什么样的,比如他作曲时想象了哪些画面,又比如,同样的旋律,以二胡演奏的纯音乐非常动人,甚至优于歌曲的版本,这背后又有什么玄机。 又因为我太喜欢前四句了,经常觉得副歌的曲调难免逊色,尤其是歌曲版。所以假使有时光穿梭机能和作曲家交流,我很想与之探讨前四句之后的旋律有没有其它可能性。 也想向编剧请教三个女主角的名字。“兰有秀兮菊有芳”是不是“淮秀”和“沈芳”这两个名字的由来?淮秀的“淮”是否寄托了淮水边成长的编剧的乡愁?“秀”和“芳”两个字经常同时出现在清朝的皇家园林中,比如圆明园的汇芳书院和接秀山房,比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水芳岩秀,所以“秀”和“芳”是不是暗藏二位一体的关系?若果真如此,“无箴”的“箴”是否有呼应前两者共通处的深意? 不过我的种种问题也只能自己思考了。欣赏作古之人遗下的作品,看得兴起时,突然想到再没有创作者视角的分享了,顿生被时间抛弃的感觉。错过和留憾大概是人生不容忽视的主题。 遗憾还在于这样的电视剧很难再见了。《戏说》里三位女主角都是很可爱的,她们有主见有个性,享受建立在尊重、倾听和欣赏之上的男欢女爱,但她们又不将情爱看作生活的唯一重点。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也是披着古装外衣的女性意识教育片,对于那些想象力丰富、对历史感兴趣又喜欢听故事的小女生而言,教育意义尤甚。感情故事不见得圆满,但别有深意,相比现在古装影视作品的爱情观,似是不在一个维度。 更遑论《戏说》台词之雅俗兼顾与借古讽今:如今的影视剧台词不注水已是质量上乘的体现。 除了褒扬,《戏说》也曾引发争议。比如有说法认为它开启了“戏说”的潘多拉魔盒,后来许多影视剧赋予历史人物传奇色彩,编上形形色色的故事,甚至魔改历史。这是非常冤枉的指控,因为应批判的不该是“戏说”这个很诚恳严谨的表述,而是以此为借口对历史、文化和观众智商不存敬畏不负责任的粗制滥造。对于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而言,艺术化的表达需要足够的空间探索与发挥,与史料的吻合程度也不应该是评判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创作者的立意导向与创作态度。 《戏说》固然是经典,它的时代毕竟远去了,也当然没有所谓的热度和流量可言。虽说冷清了些,不过我想我该庆幸,隔着这么多年的时光,还能顺利回溯觅得这颗沧海遗珠,并真情实感地把它当成思考题,想了很久很久。这个过程是奇妙又孤独的享受。

 6 ) 相忘于天涯

《戏说乾隆—西滇风云》

我不得不承认,在戏说乾隆这部戏的女主角里面低估了沈芳,以至于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正式的重温过这个单元。和程淮秀从小在草莽中历练不同,沈芳是一个兼具了小女儿性情和大女主性格的形象,她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江湖儿女,一个被迫闯荡江湖的孤女。

沈芳的性格倔强而刚烈,从小就有反抗精神,圣旨到了她都敢高喊“不服”,在那个女子三从四德的时代,这样的女孩子有多么的难得。家庭的熏陶和文化的修养也让她对男权主义有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三从四德就是统治者愚弄百姓的工具,她更向往民风自由甚至是男女平等的社会,这个格局就上升的有点高了。她曾提到过她亲眼见到父母的鹣鲽情深,由她对男女地位的观点可以看出,她的父母必定是举案齐眉的,可以想见沈父是一位多么尊重女性的开明父亲,也允许女儿可以通读古今典籍而无所顾虑。片中那段最经典的对白,是四爷问沈芳的婚姻观,沈芳性格中的桀骜不驯在这里展现到了极致,她说“做官的不嫁,皇帝不嫁,商人不嫁,读书的也不嫁”,原因种种。四爷摇头苦笑,不知道世间是否有能驾驭她这样奇女子的男人。

但是沈芳的性格有断层,有割裂,因为她的人生是由两段完全不同的境遇组成的,前一段是书香世家的闺秀,学的是诗书礼义,她的见识她的眼界她的人生观也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虽是女子却性格桀骜。后一段则是颠沛流离,苦大仇深,尝尽了人间百苦,这一段更加深了她性格的刚烈,甚至有点偏激了。然而对她影响最深的是父亲因文字狱冤死,她没有逆来顺受,也没有怨恨命运的不公,而是直指最高统治者的昏庸,她聪明而又清醒。

但是换个角度,她倔强刚烈的内心却也是柔弱的,从小被父母家人宠在手心上,没吃过半点苦,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她从云端跌入泥土,刚强的性格纵然支撑她走过了那些至暗时光,可她仍然想到过死,为父报仇成了她心里唯一的念想,这也应该是她能活下来唯一的精神支柱。

片中有一个桥段非常打动我,沈芳在听到热河行宫里那个孩子口中说出的“连累”二字时,猛然醒悟,报仇成了她的执念,自己的命在所不惜,可是和她有关的人呢,于他有恩的人呢,她好像从未想过。于是当晚,借着酒劲,她终于一诉衷肠,下定了决心虽要报仇,也绝不能连累恩人。这让我忽然悲从中来,她到底还是一个人,即使摆脱了曾经的苦难,也再回不到从前,就算是杀了乾隆,父母也不能再生。可是沈芳的确聪明,她在这番领悟之后,放弃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鲁莽想法,而是转而决定去边陲寻找那些志同道合的反清势力。“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管他什么政治立场,利益纠葛,只要和她的目标一致,就是她的朋友。

沈芳的年龄在剧中有一处揣度,可以大致推测,她遭逢家变的时候约莫十五六岁,小小年纪流放边疆,之后被军中小官夫妇收养,她的功夫应该是养父传授无疑了,这也需要几年时间。在热河蒙古包,又提到她这样每年往来热河小住也有个几年了,可以推断,从家变后到故事发生时,应该已经有十多年了,所以剧中沈芳的年龄应该在二十七八岁左右,在清朝绝对算得上是熟女了。这也就不难解释,她和四爷萍水相逢感情发展之快了。另外一点,经历过家变经过过发配流放,也让她的人生观发生了一定改变,毕竟生死一线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看不开呢,况且青春易逝,她最美好的年华都在苦难中消磨了,如今难得能遇到一个入得法眼的男人,怎能不会心动呢?

心动归心动,但她是清醒的,她一直视报仇为活着的唯一使命,于是在和四爷多次聊到男女感情的话题时,她总是显得那么超然洒脱,桀骜不拘,或许这有她从小形成的价值观的影响,也可能因她历尽苦难之后,看待感情不过是沧海一粟。可是,还不完全是这样。四爷在怒江和沈芳谈情缘,可是却谈的极其雅致,在四爷探询沈芳对情缘的看法时,她提到了“罗汉不三宿桑下”这个典故,其实是怕自己陷得太深,她从小目睹父母的举案齐眉,相濡以沫,以至最后的生死相随,她渴望这样的感情,可又害怕这样的感情,换句话说吧,她害怕自己真的爱上四爷而无法自拔。同时,她知道自己为了报仇是不惜性命的,可是一旦有了牵挂便不能孤注一掷,如果两人一同赴死,岂不是白白连累了无辜。

关于她的复仇,从一开始她就心心念念,甚至有点剑走偏锋,她一出场,就多次出现沈芳对父亲服毒当日情景和自己被发配时的回忆,竟然有三四次之多。可是剧中呢,无论是恩人、亲人、情人、路人,没有一个支持她赞成她的,从头到尾都想帮她化解,全剧也可以说是沈芳放下仇恨的心路历程。

在云南,四爷得知沈芳身世之后,一方面暗中阻挠她接触当地的反清势力,另一方面,试图唤起她被仇恨盔甲围裹着的内心中最柔软的一丝感情,那便是她对父母爱情的见证和期许。四爷试图让这份仅存的柔软变成燎原之火,一点点吞噬她冰冷的仇恨。所以这里,四爷已经不是单纯和沈芳在做小儿女谈情了,而是推己及人,从古至今,从皇帝到百姓,世人皆有爱与被爱的权力,而其中的“朝朝暮暮情”也都是一样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谓用爱来化解仇恨,四爷他爱沈芳,同时也怜惜她,所以四爷没有放弃,锲而不舍的努力。沈芳也爱四爷,可是这份爱有多深呢,能否深到可以让她放下仇恨呢,四爷不确定,也不敢赌,所以直到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告知身份,应该说是没来得及,让反派抢在了前头。

这个时候就得说说老马了,作为沈芳唯一的亲人,老马的话能有她父母一半的分量,尽管当时不听,可是老马代她父母说出了希望她有个归宿,有家人有后代的想法时,沈芳的心里应该是唏嘘的,她也不小了,也懂得这不过是世间所有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最简单的希冀——像个普通人一样,好好活下去。老马说的都是大实话,大白话,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更没有拿她过世的父母来压她,而是一面视死如归,一面又用世间最朴实的语言在开解她。沈芳无法反驳,也无力反驳。

最后结尾处,沈芳从反派处得知了四爷的身份,仇恨加上欺骗,让她怒不可遏。可是当她看到四爷不顾生死来救她,看到一处接一处的爆炸,她惊呆了,她想起了他们的情,而最后舞着剑奋力一挥,竟被老马的一声跪倒拦了下来,说明此时她内心已经没有了仇恨,再也没有力气去恨了。眼泪恣意,有一点点埋怨自己的无用,但我想,更多的应是对命运的慨叹,刚烈如她,也有在命运的捉弄面前低头无力的时刻,四爷说出了她的心声,“如果我真的是马贩子就好了”。扔下了手里的剑,也扔下了心里的恨,这已经是她能够做到的极致了,她也许设想过很多种和四爷的结局,但是绝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在他们相遇之前,命运就已经让他们成为了永远不可能在一起的人,再多的挣扎也是徒劳。所以沈芳决定远走天涯,此生再也不见,而四爷呢,他懂得沈芳,所以没有去追,甚至没有再多的挽留,因为他知道,他们的相识能有这样的结局,对沈芳来说已是很艰难了。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男女主角的分别竟然是这么的干脆利落,也透着洒脱,四爷纵有抱憾,可是他愿意成全沈芳,成全沈芳的不羁,放下了仇恨,再没有什么能够成为她的束缚了,从此天涯海角,她会是最自由的灵魂。

 7 ) 来生再续缘,与你共缠绵。

1,赵雅芝确实漂亮,然而演技真的捉急尴尬,表达情绪反复就那么几个表情。当然还是能吊打当代小花们的水平的。

2,郑少秋真的挺帅,身段好。无时无刻不在撩,风流多情而不下流。

3,可惜的是,这俩人此时都已经有了一定年纪,细看还是显老的。

4,蠢萌的贾六,蠢萌的宝柱,蠢萌的春喜,都好可爱。

5,喜欢这种组队模式:一个能T能暴力DPS能撩妹的队长-乾隆;DPS-宝柱、贾六;治疗-曹大人、春喜。五个人,是君臣,是主仆,也是朋友,是亲人。是真心实意,发自内心的相互尊重与相互爱护。

6,为什么我会觉得程淮秀仿佛是利用了四爷→_→来搞定漕帮和那个反派官儿,让暗生变动的盐帮再次稳固下来。不过无论如何,程淮秀不选皇帝选事业,还是非常值得表扬的。

7,一直觉得恕妃挺蠢,想不开,太固执,乾隆对她有太多无奈。但是后来看,这姑娘有自己的原则和身份造成的不得已。一边是族人之仇,一边又是自己爱上了这个并不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丈夫。

8,沈芳太艰难。她的复仇大计本就是非常渺茫。更可惜是遇到了乾隆。这个人,因为文字狱,杀了自己的爹,害死自己的娘,让自己家破人亡吃了无数苦头。然而,最后,他们邂逅,相恋。他救了她,那今后,更让她如何继续保持着报仇的追求?

9,第三部金无箴故事里的乾隆,大部分时间都是更年期状态。

10,来生再续缘。一直印象里这个歌是个女声唱的。直到去年还是前年,忽然发现原版是王杰。配。

11,以前的编剧是真文人,真编剧。有自己的思想,有仔细考究,即便在这么个赤果果的戏说剧里,还是很有野心地放进去了很多东西,对现实的折射,对历史和人性的思索等等。角色一个个也都立体饱满,智商基本上都在线,不需要强行让哪个角色没智商来推动剧情之类。难怪这个剧能成为经典。反观现在?写作门槛低,真心并非好事。

12,三个单元女主都让一个人演,而且人设并未提到长相一模一样……当年秋芝CP真的很红吧?不过总有种乾隆陷入赵雅芝副本循环的既视感。第一回合,被甩;第二回合,分手;第三回合,分手,不过有名无实还生了孩子,算扳平否?

13,钦主子戏太多啊戏太多。发现编剧总爱用这样的比对。第一回合,与程淮秀交往时,有个小鱼儿作比较。程淮秀的理智,对比小鱼儿的天真。第二回合,恕妃与沈芳,也是相似的,只是沈芳可以选择远离乾隆,而恕妃得呆在紫禁城中。第三回合,金无箴究竟是不是有心机还不好说,但钦妃绝对是内心戏多不可思议。有时候你改变自己去刻意讨好一个人,未必有效。发自内心或自然而然的,才是默契,才是相互吸引的。

14,编剧最后几集是脑子发洪水了?集体OOC啊。乾隆喜怒无常了;宝柱贾六戏份快没了;狂夸那个所谓九爷简直是硬捧;春喜竟然那么多愁善感泪雨涟涟了?

15,感觉金无箴确实有心机的。然而被钦妃一番打压,提前认清现实。另外深觉乾隆对金无箴的感情更多是出于对艺术家的欣赏以及过度无聊后发现新鲜事物的喜好。

 8 ) 伤心桥下秋波绿,曾是惊鸿照芝来

——记那让我哭过,笑过,更无奈过的他们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美丽如此,高贵如斯;优雅如此,出尘如斯。“典雅似芙蓉,高贵如仙芝”,人如其名——赵雅芝。从三岁第一眼看到她的白娘子,便彻底沦陷在她的美目巧笑中。她的眸似磁石,吸走了我心中的所有防备;她的笑如春风,吹皱了我心中的一池清水。从那时起,甚至连她的名字都还不知道,便每日心心念念的只有白娘子的样子,从此心中只驻停她一个人的影子。 就这样过去了十二年,我以为当爱变成一种习惯,便无法改变。谁知让我看到了和她在一起的他。英俊如此,轩昂如斯;儒雅如此,潇洒如斯。那个在舞台上永远都如夏花般绚烂,让人未到天凉便忍不住赞叹:“好个秋!”的男人——郑少秋。 他的出现让我原本坚持了十多年的“芝迷”头衔显得苍白,让我因自己信念的动摇而踌躇不安,让我在众人的群起攻击中孤身抵抗,也让我在彷徨之后做出了无悔的选择。我是秋芝迷了,不是么?曾几何时,我也不想把这些所谓的身份分的那么清楚,可是现实总是让人无奈的,尤其是“信仰”碰撞的时候。 迷上秋芝,可不似对白娘子的一见钟情。对于他们,我可是细水长流的点滴积累,就好像他们两个也应该是一部又一部的戏积累起来的革命感情。不知为何,儿时的我很讨厌看《戏说乾隆》,若不是为了我心心念念的美女,可能我正眼都不会瞄一眼。现在想来,真怪那时的懵懂。若我早些年便有如今的慧根,那该少走多少弯路呢?也不至如今这般,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心境一连飙升几个境界,多大的起伏啊……不过能怪我么?有小孩子听得懂“中体西用”的吗?什么叫“不三宿桑下”,什么是“三千人不如一个人”?至今把《戏说》反反复复看了几十遍,但每一遍仍能有不同的收获。宋项如老先生倾其三十年功力写成的剧本,并不是那么容易参透的。所以,连男女主角的对话都听不懂的幼小的我,又怎可体会个中那“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的无奈、心酸与不舍呢。儿时对这部戏的唯一印象,就是我家的美女外加一个总是色眯眯的看着我家美女的男人。呵呵~其实我的感觉也没有错啊,芝姐不也指着照片说这个男人是“大色狼”嘛!孩子的心总是最单纯的。 《戏说》的三段情,真是无需赘言。单单从那么多朋友写的戏说续,大家对戏说的热情就可见一斑。真的是魂牵梦萦难以忘怀呵~淮秀与四爷,沈芳与马贩子,无箴与皇上。无论是谁和谁,终究是我们的秋官与芝姐。于哪一对,都不可能我心不怜,甚至少许微词,也是我所不忍的,即使我偏爱秀四。忘不了盐帮大堂旁那送别的小屋,淮秀秀眉轻蹙,面带娇羞却目光坚定:“旱湖之约,终生不悔。”忘不了承德塞外那飞扬的尘土,沈芳眉头深锁,梨花带雨得痛彻心扉:“天涯海角,我会记得你。”忘不了皇宫藻云轩那夜凉如水的晚上,无箴眼波流转,温声细语令人心驰荡漾:“皇上,会怀孕吗?”忘不了在京城街市上,四爷那一连九声的“淮秀”,失魂落魄;忘不了在承德的塞外上,四爷那句“如果我是个马贩子那该多好”,无比扼腕;忘不了在皇宫的石阶上,乾隆疼惜的说:“你代岑九一死,天下人必不待我”,无可奈何……最忘不了的是故事的最后,主题曲响起,乾隆一人立于紫禁城的中央,镜头逐渐拉远,往事清晰浮现……纵使帝王又如何?辽阔的背景下,他亦不过是拥有血肉之躯的凡人,且比凡人更无奈。爱情始于最绚烂时,却因宿命无法相伴。然而有心相守,也是另一种天长地久。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情由《戏说》而起,却远远不止于此。自此之后,我便苦苦搜寻他们合作的每一部戏,共同出席的每一次活动,一起登台的表演,即使二人擦肩,那也至少出现在同一场合。若说看《戏说》时曾兴奋于二人缠绵的吻戏,那么其实我后来更偏爱他们点滴的细节,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却更加真实和生活。 七八十年代真是个太美好的年代。于他们,那是青春飞扬,激情挥洒的年纪;于我们,那是从镜头内外都可以看到二人的亲密,毫无顾忌。一部《大亨》,撇开结局,圆了我们所有的梦想。虽然至今不曾有完整版面市,但从各处搜罗的零星片段,阿良和阿芝从相识,相知到相许,整个过程一如我最美好的期许。尤其是身着西服的他在身穿白色婚纱的她的脸颊上印下的深情一吻,美好的似梦幻。不似淮秀与四爷的相许,阿芝可以名正言顺的对阿良说:“我是你太太。”除了《戏说》,最让我不敢触碰的便是《楚留香》。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楚蓉的爱情,本该如同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只因Fans间的冲突被硬生生撕扯成那样,同时撕扯的也是我们的心。对于楚大哥在沈慧珊的墓碑上刻下“爱妻”而蓉蓉没有,我是怨恨的。对于楚大哥因对慧珊的愧疚而对慧琳好而忽略了蓉蓉,我也是怨恨的。可是当他怀抱为爱而死的蓉蓉,眼角流下的比黄金还珍贵的香帅的泪,还有那样风度全无潇洒全无的大吼蓉蓉的名字时,我心中再多的怨恨也没有了。因为,慧珊死后,他可以很快恢复,他可以潇洒一如往昔。然而蓉蓉死后,即使从颓废中醒来,他也只能千山独行,他无法面对朝夕生活的环境与朋友,因为那里处处有蓉蓉的影子。都说秋官和芝姐在戏中的关系是与他们的现实一同成长的。在蓉蓉眼中,楚大哥便是她的大哥,是她的唯一,那样毫无顾忌的依赖,那样无怨无悔的付出,正如当时阿芝是初出茅庐的小妹妹,而秋官已有一定的江湖地位。秋官教芝姐做戏,让芝姐惦念至今。连她也不能否认,今时今日的成功,少不了秋官多年的协助。有秋官在旁的芝姐,无论演戏还是唱歌,总是更加沉稳。她是遇强则强的人,需要有人带一下。提到秋芝合作的八部戏,怎么可能少的了《飞鹰》,这部二人唯一的大团圆。虽然过程也是一如既往的波折,但是看到最后的最后,在山顶上仅仅相拥的二人,看着热泪盈眶的丁岚,听到他在天儿的耳畔说:“你不是倪天儿,你是我丁岚的好老婆。”……以为这样也便是一生一世了。 戏外,有1979的桑巴,有1981年慈善运动会,有1981星光熠熠劲争辉的TITA舞,有1987TVB群星璀璨二十年台庆上二人黑白礼服宛若王子公主般的主持……我喜欢二人合照时,秋官总是很有默契的一揽阿芝纤腰,而芝姐也毫不避讳的“回应”,就像TITA彩排时那样,短裤热衫却分外自然,或者像飞鹰花絮照那样,多么“有爱”的第三只手啊!单看如今的芝姐,真让人不敢相信她也有那样奔放激情的一面。如今期望这样的情景再现,无疑是种奢望。 犹恐相逢是梦中。 2005年5月12—5月14日。三天,三天如梦似幻的瑶池盛宴,至今仍使我百提不厌。为何至今我仍对这场郑少秋家传户晓演唱会念念不忘?是因为他那样深情款款的唱着“在很久以后,会陪着你的人是我”?还是因为他一边弹奏钢琴一边悠扬的唱着“忘不了忘不了”?还是他站在高架台上唱着“爱人结婚了”?还是他为了纪念霑叔唱了《上海滩》?不是,都不是,甚至都不是因为他和她合唱的《明明白白我的心》。真正令我震撼的,是在最后的最后,他牵的,只有她的手。“一王四后”是早打出的噱头,但最后上台谢幕时,他自始至终紧握的,是芝姐的手。是偶然?是习惯?抑或其他,我不想深究,但就那一瞬,我感觉自己心底最深处的柔软角落被狠狠撞击,眼泪就那么不受控制的夺眶。她说他因为排练而瘦了许多,他哭了;她亲在他的额头,他说“在这里盖个印”;《倚天屠龙记》的音乐响起,他说“周芷若在这里”,隔着雯女,牵了她的手过去。从台上到台下,就连庆功宴,在他身侧的,他握着的,都是她的手。我喜欢看他们比肩的样子,好像对着世界宣誓只有他们两个。演唱会的结尾,其他三后都换上了便装,唯有他和她,丽人华服,那样的璀璨夺目,一如当年。 其实从01年起,从新加坡演唱会,到台湾的楚留香宣传,再到《名曲满天星》,他们有很多交集。单独把05演唱会列出,是我心所偏。新加坡演唱会秋芝为时四分钟的经典对话已无需多言;《名曲满天星》里他们“共并肩,心不变”让我也有爱在心内暖的感觉;而在台湾宣传楚留香时接受采访的一小段,让我至今记忆深刻。在谈到台湾有什么美食时,芝姐正在一边思考一边说,而秋官此时很可爱的贴近身来在芝姐耳边悄声说:“WAMISUA”,虽然至今我也不知道说的是何美食,但芝姐随即心领神会的表情,是那样的默契,专属于秋芝的默契。 今夕何夕,不见良人。 孩子的心总是很简单,不明白大人们为何有那么多的不得已。以前总认为俊男靓女就该在一起,曾经那么好的两个人为什么不能任性一次,就像我们希望的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老去,而我也在长大。多多少少明白了个中因由,知道人生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所以现今每每想起他们,脑海中第一个跳出的词居然是无奈。真是无奈,世事无常多,奈何缘尽情未了。这恐怕是人世间最令人遗恨的事情了。 他们是知道我们这群人的,所以会有他说的:“告诉她,我想她,你们亲亲她。”会有她说的:“下次见到四爷的时候问问他,四爷还记得淮秀吗?”当我们在为他们的感情扼腕叹息时,殊不知他们也在闲聊时叹息我们是帮傻孩子呢…… 也许童话永远都是童话,它永远不会发生在现实中。可是不是说了,希望在人间么?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我说了 离别不会伤悲 这是我对你唯一的欺骗 因为我最喜欢你的双眼 那么美 不适合掉眼泪 你要好好的去飞 不需要对我想念 我会默默的留下右手边的座位 有一天 当你看过世界 再决定你降落的地点 而我也会继续的 奔驰在这长长的街 左手边是我的心 右手边没有谁 为了你再寂寞我都可以成全 因为我相信 说过了再见 一定会再见

 短评

小时候的最爱

7分钟前
  • 找自己
  • 推荐

当年看戏说乾隆被郑少秋迷得一集不落啊!

12分钟前
  • 3Day
  • 推荐

经典之作

13分钟前
  • mau
  • 推荐

劇集與主題曲搭配,總能相輔相成,互相輝映;看到劇就能聯想到主題曲也能隨口哼出.答應是個好角色,讓人印象深刻.

15分钟前
  • 小川 靜
  • 还行

曾经很痴迷

19分钟前
  • Lena
  • 推荐

当年看的如痴如醉!郑少秋风流倜傥,赵雅芝温婉美丽!还有,春喜和小六子应该是一对欢喜冤家!

21分钟前
  • yocofcjx28
  • 力荐

当年的郑少秋就去乾隆一样风流倜傥

23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还行

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 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25分钟前
  • 看似有戏
  • 力荐

儿童剧,记忆模糊焉

27分钟前
  • Lionheart
  • 推荐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看这个了。

29分钟前
  • 默默仔是呆萌仔
  • 推荐

经典中的经典,郑少秋风流倜傥、帅得一塌糊涂,赵雅芝温婉中带着韧劲、迷倒一众人啊,而且故事新颖、让人过目不忘!

30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推荐

老妈是秋官的粉丝,想当年她可是攥着遥控器不换台就是因为这部剧集,当年的师奶惹不起。

31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只看了部分

35分钟前
  • 思惟凝胶
  • 推荐

看过那么多人演乾隆,只有郑少秋版的能当起“潇洒”两个字,而他也成为了当时我眼中香港最帅的男人~~

38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风流潇洒的皇帝和英姿飒爽的佳人,古装最帅最美天作之合。而不管三教九流,一开口都听得舒服,有掌故有人情有生气。

43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哈哈 经典啊 不过印象中怎么感觉赵雅芝演了好多个角色 每个故事的女主角都是她呢。。。?

45分钟前
  • 阿宅Doooooris
  • 推荐

主角男的帥女的美~歌也好好聽!當年好喜歡

49分钟前
  • 河堤上的貓
  • 力荐

小时候最爱看的连续剧,最喜欢看乾隆调戏良家美女了。

53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除了郑少秋和赵雅芝,配角也让人印象深刻,至今还刻那个春喜答应

54分钟前
  • 石头剪刀布0726
  • 推荐

很多年前超火的影片。点评这剧会暴露年龄。。最喜欢第二个故事,赵雅芝是侠女刺客的那个。

59分钟前
  • 遇见彩虹🌈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