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皮特

剧情片英国2017

主演:崔维斯·费米尔,斯蒂夫·扎恩,查理·普拉默,科洛·塞维尼,史蒂夫·布西密,艾米·西米茨,刘易斯·普尔曼,艾丽森·艾略特,贾斯汀·雷恩,瑞秋·佩雷尔·佛斯基特,柯蒂斯·麦甘恩,达娜·米利肯,迈克·布雷克菲尔德,艾安娜·伯克希尔,朱丽亚·普鲁德霍姆,弗兰克·加列戈斯,约瑟夫·贝尔托特

导演:安德鲁·海格

 剧照

赛马皮特 剧照 NO.1赛马皮特 剧照 NO.2赛马皮特 剧照 NO.3赛马皮特 剧照 NO.4赛马皮特 剧照 NO.5赛马皮特 剧照 NO.6赛马皮特 剧照 NO.13赛马皮特 剧照 NO.14赛马皮特 剧照 NO.15赛马皮特 剧照 NO.16赛马皮特 剧照 NO.17赛马皮特 剧照 NO.18赛马皮特 剧照 NO.19赛马皮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0 00:36

详细剧情

  十五岁的男孩查理(查理·普拉默 Charlie Plummer 饰)自幼就失去了母亲,整个童年时代都在不安全感中度过,因此个性极为的内向和胆怯。最近,查理从华盛顿的斯波坎搬到了波特兰,准备在那里开始他全新的生活,希望新的环境能够一扫之前的坏运气。  在查理最不如意的时候,他遇见了一匹名为皮特的赛马。身材矫健性格温存的皮特深深的吸引了查理的注意,让查理无法自持的开始接近它。查理将皮特当做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虽然所有人都告诉他,赛马只是赛马,一旦他们不能够再参加比赛了,就将面临被屠宰的命运。在连续输了好几场比赛后,皮特也要走向它马生的终点了,不忍心看到皮特死去的查理决定将它从马场里偷走。

 长篇影评

 1 ) 我看《赛马皮特》

《九三之夏》和《赛马皮特》观后感

这两部电影,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1、都是从儿童视角拍摄的电影,《九三之夏》小主人公弗里达和《赛马皮特》中的小主人公查理,都有着悲惨的童年。两个孩子本来都生活在单亲家庭,弗里达的母亲突然病逝,而查理的父亲则在儿子的眼前被情妇的丈夫打伤致死。弗里达被送到西班牙乡下的舅舅家,而查理带着赛马皮特千里迢迢寻找断了联系的姑妈。

2、两个孩子在面临家庭重大变故,至亲离世的时候,都没有哭。以至于和弗里达玩游戏的小伙伴问:“你为什么不哭?”。查理则是选择了跑到赛马皮特的身边。我们能感觉到巨大的悲伤的情绪被忽视,被压抑。

3、两个孩子都在寻找安全感,从悲惨开始,最终收获了温暖的结尾。在这个过程中,弗里达做了很多让我们有些不喜欢的事情,比如会系鞋带,偏偏让外公系。把外婆给的蓝色睡衣弄脏,偏偏要舅妈家的小妹妹安娜的粉色睡衣,把安娜带到森林深处,让她躲着不出来,导致安娜胳膊受伤;哄不会游泳的安娜下水险些出危险以及深夜离家出走等等,但是最终弗里达接受了新家庭,在一次玩得特别开心的时候却放声大哭,几度哽咽。这一哭,情绪获得宣泄,新生活也将从此开始。

而查理一人一马也经历了千难万险,饭店偷食物险些被警察抓走,为了拿回自己的钱打伤了给自己提供住处的人,眼瞅着受惊的皮特被汽车撞死在自己的眼前,感觉所有的不幸都在追随着这个15岁的男孩,本该在父母怀抱中享受关爱,却要独自一人承担亲人离去的痛苦,在寻找唯一亲人的过程中颠沛流离衣食不继。

好在电影的结尾,查理终于找到了姑妈。深夜和姑妈谈话,他告诉姑妈自己睡不着觉一直做噩梦,姑妈告诉他一辈子都不会离开他,他在姑妈的怀里大哭,这一哭,让我们觉得他的苦难生活也宣告了结束,等待他的,即使是因为偷马被判刑,或者打人被判刑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同时也找到了安全感。

看完电影,内心有些沉重。父母健在,才是一个孩子最大的幸福。正如有些保险员说的那样:“保险其实应该保父母,因为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险!”

这两天刚刚也看到了两句话感受颇深:“年轻的时候,不要拖累生你的人;年老的时候,不要拖累你生的人。”“你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儿女的福气;你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儿女的累赘。”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平安健康,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幸福快乐!

 2 ) 成长之旅:孤独的征程

少年查理暑假在马场打工,结识了赛马皮特。随着父亲突然离世,查理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少年,他带着要被卖去屠宰场的皮特踏上了“寻家”之旅。

失去父亲让本就家庭残缺的孤独少年更加沉默寡言,他很少笑,眼神迷茫,怯怯的如一只小鹿。寻家之旅也是一场逃离之旅,他想逃离那样一个支离破碎、迷乱无序的生活。没有父母,在十六岁掉入一个淡漠荒诞的成人世界,少年是无措恐惧的。可生活就这样残酷地又去压迫他,赛马皮特死于中途,少年抚摸着奄奄一息的马儿,精神在生活的重锤下几近崩溃。片中极少地刻画查理较大的情绪波动,父亲去世时他慌乱的悲伤被接踵而至的生存难题压抑,而在皮特死去时,他急促粗重的喘息和压抑的哭腔混合,少年那瘦弱的胸腔里仿佛藏了只愤怒而悲伤的困兽,他的痛苦在此处第一次得到有力的宣泄,那藏匿多年的情绪喷薄而出。

查理面对那个陌生的成人世界是抵触而不得不接触的,他虽然迷茫但尽量以一种善良感恩的姿态面对,他不曾倚惨卖惨博取同情,而是努力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在被激怒的情况下,查理无奈反击,他能分辨对错,但他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保护自己。全片令我最惊喜的是他并未变成一个彻头彻尾暴力冷漠的混蛋,虽然他周围充斥了这样的人,他依然会对那些温情表示感谢。他经历一切依旧沉默温和,尽力保持友善,值得庆幸的是一个敏感的孩子并没有迷失在成人世界。

成长是孤独的,仓皇失措的,甚至是痛苦的。你不一定能得到什么,但最好别丢了什么。

🌟 镜头记录了很多美丽的乡野风光,与繁华迷离的都市不同,质朴单纯的自然景色勾起了人内心原始的野性与孤独。形单影只的瘦弱少年奔跑在路上,他不会停下来。

🌸如果一匹赛马跑的不快了,那他就不配做一匹赛马。这就是底线,没有余地。

If a racehorse isn’t fast then he’s no good as a racehorse.This is the end of the line.There is no lower tracks.

🌸当你无处可去时,你就像被困住了一样。

And when you don’t have anywhere else to go, you are kinda stuck.

 3 ) Andrew Haigh打造的又一个孤独星球

Lean on Pete 月初终于在英国公映了,比起当初一鸣惊人的《周末时光》和早些年突然爆红的《45周年》,《赛马皮特》的安静如鸡,多少有些让人心慌。

自从上一年 9 月 Andrew Haigh 带着它在威尼斯电影节亮相之后,就一直几乎没有任何声响。在 Telluride 电影节也被同场的《水形物语》、《至爱梵高》、《至暗时刻》等一众后来在奥斯卡呼风唤雨的大热之作碾压得不成样子,今年 3 月在美国的点映好像也反响甚少,甚至 5 月的英国公映也没有捣鼓出什么大动作来。

Andrew Haigh 拍电影,观众的掌声和热闹的口碑,好像一直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他选择的切入口太小,小到似乎都不值得去认真讨论,从《周末时光》炮友之间对话到《45周年》老年夫妻之间的口角,这样的日常琐事对于纷扰的世界、忙碌的观众来说,太过于寻常而不值得花时间去细细感受。

《春天不是读书天》里的 Ferris有说:

Life moves pretty fast, if you don’t stop and look around once for a while, you could miss it.

庆幸的是,还是有这么一群人,愿意在快速节奏的生活里稍微停顿一下,听一听这位闷骚的英国导演想要说的东西。

我曾经说过,一旦爱上 Andrew Haigh,你就很难爱上别人了。他那种独有的沉默的力量,在现在什么都讲求速度和噱头的市场,显得是那样的遗世独立。

从从前的《周末时光》/《45周年》/《》到现在的《赛马皮特》,Andrew Haigh 仍然是那个细腻得不能再细腻的闷骚的中年男人。

某种程度上,他和李安的风格很相似,但李安追求的是通过放大小人物之间的情感互动来探讨社会和人文议题,但 Andrew没有那么大野心(可能也不擅于这种方向),他更喜欢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人物情绪的发酵上。

他极其善于把人心里最负面的情绪用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完美刻画出来,让你纯粹地感受这种情感之余,又轻轻地给你勾勒了一个可以拥抱幸福未来的希望,无论是《周末时光》里最后 RussellGlen 的拥抱,还是《45周年》里 Kate 的坚决甩手,更别提《寻》里小婊砸 Patrick 最终还是重新牵上了 Richie 的手。

他的电影从来不追求高深的哲学或者人文社会主题,每次都把情感小切口放大放大再放大,直到观众完全淹没在这种情绪当中。

《寻》剧照

李安的商业化之路走得非常稳健,Andrew在《45周年》之后其实也具有了商业化的能力,但还是选择了在小众电影中继续走下去,不然也不会有《赛马皮特》的诞生。这样的一部作品无论是场景还是主题都小得不能再小,商业价值和噱头实在有限,全片唯一勉强算是冲突的画面,大概就是 Lean on Pete(马的名字)被车撞倒的那一幕吧。

没有对自己风格的坚持,估计很难拍下去。

《赛马皮特》背后仍然是那个典型的Andrew Haigh,安静深沉但绝不枯燥,同名原作本来就是一个相当松散的流浪小说(在小说的中后期,我一度以为作者要崩了收不了尾),但却为他提供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舞台来酝酿情绪。

电影长达两小时的剧情很松散,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冲突和起伏,甚至被 Charley 偷走马和拖车的 Del Montgomery 也没有像一般剧本走向那样,重新出现要让我们的小男主角受到应有的教训。

但仍然,这是不甚无聊的两个小时。

Andrew Haigh借《赛马皮特》成功打造了一个孤独星球,好像这个世界除了 Lean on Pete(马的名字)和 Charley 之外,就再也没有了别人。他就是这个星球的小王子,也是唯一的居民。

Del 和女骑师 Bonnie,途中 Charley 所遇到的女侍应生、Mike & Dallas,这些人更像是从别的星球来短暂造访一样,离开之后再无印记,和那广渺的沙漠一并融为毫无意义的背景当中。

这种孤独感如此之强烈,让那些散落在两小时之间、完全没有任何关联的人和事都变得合理了起来。这看似荒谬的逻辑其实就如同被逼和脾气暴躁的爷爷一同生活的胖女孩 Laurie 所处的境遇是一样的道理,都是一个不成逻辑的即成事实。

When you get no where to go, you are kinda stuck.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Charley是幸福的,因为不爱他的人离开了他,爱他的两个人(他爸爸和姑姑)不仅愿意留在他身边,还为如何抚养他而争吵和决裂了。正如他爸所说的:

I ain’t worth shit, but I like being here with you.

能够拥有一个真心愿意留在自己身边的人,不是因为亲情、不是因为责任、不是因为你的外表,就是纯粹因为想要留在自己身边,这种无道德制约的自私是一种多么奢侈、难能可见的决定啊。这么难得和令人幸福的人,Charley 拥有了两个。

这让我想起了《老友记》里,Ross 和他前妻的现任女友 Susan 在杂物间争吵究竟谁更爱尚未出生的 Ben,他们都觉得自己处于人生天秤被轻放的那一边(Ross 只拥有探望权,Susan 在当时美国同性婚姻未合法时连个名分都没有)。但在一旁坐着、被生母生父抛弃、养母自杀、养父入狱、和双胞胎姐妹决裂、曾经流浪街头的 Phoebe 却为这个幸福的宝宝而感到高兴,全然没有代入自己的惨境。

Charley就是另外一个版本的 Phoebe,他知道自己的境况是多么的不堪入目,但他选择去抓取他所能抓取的幸福,留在爸爸身边,思念着自己的姑姑。

那个没法留下来的妈妈,他选择了不去多想。

他甚至都不想去求助任何人,不想自己的苦况为任何人徒增烦恼。不想邀请自己的朋友到家里,不想在父亲意外死去的时候向朋友发出求救的信号,他羡慕一家齐全、友爱温暖的朋友家庭,若他们永不再见,Charley 希望他们记得的,是自己还过得还不错的样子。

Charley 现在可以憧憬的,就是从 Portland 走到 Wyoming,找到那个愿意为自己和父亲争吵的姑姑。人生就是这样,99% 的时候都是不可抗拒的、不如人愿的改变,你只需要努力奔向那可能的1%。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Charley 对于父亲的突然逝世,好像表现得异常冷漠,又或者是导演在这一块上处理失当,人物情感断裂了。

但这正正是小说/电影有趣的地方。

原作者Willy Vlautin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非常独特和微妙的少年角色,沉默寡言的Charley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保留对生活、对他人的热爱。这份热爱,又与他的冷漠形成了一个毫无逻辑可言的矛盾关系。

他不能不冷漠,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去改变现实中哪怕一点点的生活,他改变不了父亲去睡已婚妇女、改变不了父亲和姑姑的决裂、改变不了赛马被强制卖往墨西哥的命运、改变不了父亲的并发症……

如果他在用心地去感知这些困境并做出反应,毒品或死亡会是他最有可能选择的回应,但这并不是他所希望的生活走向,他在用蛰伏的形式去等待一个可以真正成长的环境。

由于电影时长有限,有很多关于Charley的细节并未能完完全全地刻画出来,书中关于这种静止式抗争生活的矛盾心理给出了更多的描述。

比如他多次的从便利店、超市偷食物,之前是因为爸爸并未能及时回家给生活费,后来在逃亡过程中就更是成为了生存的必然选择。

Charley对这些偷窃行为没有任何“感觉”,并没有觉得这是不可原谅的行为,也不觉得理所当然,对他来说,这只是他为了生存必然要采取的一个行为,这和他用口去吸别人的车油是一个性质(这个在电影里有拍到),他不觉得生活亏欠了他,也不对被偷者产生过多的愧疚。

冷漠面对,就是他的生存法则。

他从家里把自己的电视搬走被警察发现,在逃跑的过程中把自己大腿划了一道长长的伤口,带着这个发炎的伤口在黑暗中奔跑了长长的一段路,最后也是自己默默地在便利店买了消毒水等东西包扎好,第二天如常上班去了,因为他需要钱去生活。

在逃亡过程中,他从 MikeDallas 家里偷走了一大罐水和一些三文治,但他给他们留了个字条,说以后会还给他们。

Charley 贫穷得一无所有,穷得除了跑步,觉得身边所有的一切都不是自己的,甚至在自己的新家里喝杯水都要问老爸的新情人许可。对家和归属完全没有概念的人,又怎么会有所有权的意识呢。

最后,不得不佩服 Andrew 选演员的眼光,他倒没有只选籍籍无名新人的偏向,一切都是为剧情和角色出发。

有《周末时光》里完全没有知名度的 Tom CullenChris New,也敢在《45周年》起用资深演技派的 Charlotte Rampling,和 HBO 合作的《寻》让 Jonathan GroffRussell Tovey 全裸出镜更是完全没有问题,每一次都总能让演员和角色产生非常和谐的化学反应。

这次起用 Charlie Plummer 同样也是如此,之前单纯看剧照觉得 Plummer 实在太过路人,而且表情相当呆滞,总觉得整个电影要不就崩坏要不就无聊透顶。

但没有想到在电影里,他将 Charley 这个角色所独有的那种超然脱离感演得刚刚好,而且整个人动起来之后(剧里真的很多奔跑的戏份),全身都散发着令人疼惜的好感。

观众对角色对演员的好感,对于这种剧情松散的公路片来说,真的是太重要的。一个不讨好的演员,绝对是会影响整个电影的完成度。Plummer 拿下威尼斯电影节的新锐演员奖,也实在是实至名归了。

 4 ) Lean on pete

皮特和dad对于他来说都是不完美的,但是相互的爱给他力量。在深夜、沙漠、陌生人的房子里,怀着姑姑还在的信念撑了下去。Being put through the outside world , He ask his aunt ,Can I go to school again? 经历了皮特要送到Mexico ,在酒吧后面留宿、在房车里被喝醉的酒鬼夺去刷墙后的钱,他不敢轻易相信谁。所以他小心翼翼问了姑姑,Can I live your house a little bite?得到肯定回答睡在沙发上又不安的起身,敲着姑姑的门,I just live one week if you don't like me, I can understand, I would not be angry. 姑姑肯定地回答他,安抚他。他才放心下来,告诉姑姑,我做噩梦总是遇到皮特溺水我救不了他,也总会梦到爸爸。就像他对pete说Everything would be okay. It's okay 那样,姑姑抱着他也这样 对他说。感谢善良的爱,被爱和爱着度过寒夜。

 5 ) 少年长大时的内心轰鸣

(文/杨时旸)

《赛马皮特》算是一部少年电影,它写少年心气,写成长的一瞬,写躁动与不安,写追寻与迷惘,写少年终将长大之前的微妙时刻。导演安德鲁·海格曾拍出过《45周年》,关于暮年的婚姻,这一次他把镜头对准了少年。

少年查理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没什么责任感,打工,喝酒,放浪形骸,查理有些郁郁寡和,生活里永远形单影只,偶然一天,他遇到了一位赛马场老板,查理趁着假期去马场打工,照顾赛马皮特,但这期间,父亲却因一场斗殴丧命,查理与那匹赛马一同上路想去寻找自己早已断了联系的姑姑。

《赛马皮特》的故事主体无非是少年上路,写少年迷惘的故事汗牛充栋,但《赛马皮特》仍然有独特的气息,它最微妙的一点是把少年查理复杂的情绪化在巨大的沉默里,一直引而不发,但人们始终能感受到那股有力的、膨胀的、不知来由又不知去处的心绪,那其中有怨怒、有不解、有找寻出口时的执着与坚韧,也有面对扑面而来的生活时的不知所措和无处不在的惶惑,查理每天戴着棒球帽,穿着同一身衣服,低头不语,电影中他台词最多的时刻是他牵马上路之后对着马说了一路的个人独白。他说自己年少的经历,悲伤和欣喜,不解与不安,面对尘土飞扬的广袤大地,面对他视作唯一朋友却不言不语的赛马皮特,他的路上自白像一次反刍。

与这部电影简单的形式相比,它的精神指向其实异常丰沛,它是孤独者奔腾却寂静的心声,是男孩看似平静实则壮阔的成长史诗。这故事中的所有人都是孤独者,查理自不必说,那个马场的老板,一个愤世嫉俗又对一切意兴阑珊的老头,终日面对着日渐苍老的马匹和日渐苍老的自己;那个女骑手,依靠一点小小的作弊伎俩赢得比赛,赚取生活;当然,还有赛马皮特本身,它终其一生不过是在黄土弥漫的跑道上莫名其妙地拼死冲向终点,然后被奖赏几口草料,最终被卖到墨西哥宰杀了事。赛马皮特的宿命成为了象征与镜像,映照着周遭所有的人,每个人在生活里疲于奔命,最终孤独赴死。从这个意义上说,少年查理对赛马皮特突然间变得惺惺相惜就太易于理解。他知道赛马将被送走,突然间失控般地带着马匹上路逃亡,那不是一个孩子幼稚的善良,而是少年从行将就木的赛马身上意外照见了自己,是啊,那匹马何尝不是查理的写照,无人问津,孤独生活,不知所终,所以,当查理牵着皮特上路,某种程度上说,是查理带着自己的灵魂上路。如果说故事的前半段是写实的,那么,故事的后半段完全可以理解为一种魔幻的虚实相生,沙漠中的焦渴和绝望,将一切变得似真似幻,从某种程度上说,那匹马可以看做是从查理心中挤压出的另一个自己,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男孩,终于有了倾诉的可能。在这个故事中,所有人物的生活空间看似与常人无异,他们自由地去往各处,但实际上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生活是被框定的,非常逼仄,查理本人没有朋友,他是被隔绝的,他说自己在橄榄球队打球,但生活中能见到的只是他自己孤独的慢跑,他的父亲,坐在狭窄的屋子里,灌下一罐又一罐啤酒,最后孤独的死在医院,而马场的老人,女骑手,也都被困于马舍和酒吧,所有人都像被一个个巨大的透明气泡包裹又不自知的样子,总以为自己面前有无限天地与可能,但最终,只能困在其中永远无法戳破那层透明的薄膜。而从这个角度去看,少年查理的上路和找寻,就是努力穿刺的过程。

寻找,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母题,通常而言,向外部世界的探寻,寻找一个“物”,一个“人”,其实,都是借此去进行一场精神性的探寻,寻找一种“身份”,一种“精神”,《赛马皮特》也同样如此,查理执拗地寻找自己失联的姑妈,从生活层面而言,作为一个孤儿,他需要这样的家庭与亲情的庇护,而在精神意义上,那次寻找,更多的是寻找自己,多年来,他混沌前行,这一次彻底的孤绝成为了一次自我对话的机会,用以看清自己与周遭,与世界的关系,洞悉所谓成长的逼催到底意欲何为。这个安静的故事始终回响着成长时的内心轰鸣。

 6 ) 想给你一个拥抱,孩子

流了不少眼泪。

整个观影过程就是一场陪着让人心疼的孩子一起一路孤独的心路旅程。

很喜欢这个演员。安静的气质。让人心疼。只是一个孩子却承受了太多。

想到自己的遭遇。漂泊异乡给孩子看病。每天奔走在陌生的街道,陌生的人群,简陋的出租房。……看到这个孩子的遭遇想到了自己。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个样子吧。措手不及,让你像个流浪的孩子。

很不错的小演员。眼神里流露的是真挚。好的电影大概无外乎就是你能体会到当事人的感受。感同身受。体会到电影中的情感并共鸣。这已足够。

电影中有一处在辽阔的草原上片段,很有西部片的味道,很喜欢那种意境。电影的摄影用光也都很美很棒。

喜欢结尾的音乐。

如果你也同样体会了孤独。那就去认真爱你生命里值得去爱,也同样爱着你的那个人吧。

给你挚爱的人一个拥抱。别让他孤独。

 短评

7.5 . 皮特是男孩内心脆弱的具象化(这匹赛马温顺的像只猫咪),脆弱完完全全崩溃后,他才展现出发狠的一面(前期天真任性)。生活给予你重击,逼迫你成长,无论此中经历了什么,都像一场噩梦,梦醒之后还能继续奔跑。(北影节资料馆)

2分钟前
  • 第七大陸
  • 推荐

海格一生推,能拍成这样已经超出了我读完剧本后的预期。在吃霸王餐那场戏,餐厅里放的歌是Say You Love Me,海格的小心思。

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很奇妙地,把英国少年骨子里的愤怒和硬气,和美国广袤无际的荒野景色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种绝望过后还有重生的感觉,就像那一幕幕绝美的朝阳场景。皮特不是凯斯,动物自有它寄托的象征意义,但这里的查理并没有太依赖这个象征。或许美国故事里,再苦的地方,人也总会更相信自己能活下去吧。

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Charlie Plummer质朴的演出与令人心醉的摄影也无法拯救这样一部放在Sundance也只能算是中庸的影片,后半部节奏失控到莫名其妙。算上45年,看来我跟Andrew Haigh是没缘了

9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简洁的线性叙事,返璞归真的方式,表现一个男孩对爱的追寻,影像的把控依旧精准,情绪饱满饱含悲悯。英国导演对美国乡镇生活描写很精准,《赛马皮特》《美国甜心》的美国才真实。[B+]

11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好久没这么安静的看完一部电影了。安德鲁·海格的镜头带着节制的悲悯,情感力量屏息静气。沉默坚强的少年,相依为命的赛马,潜移默化的生活苦难,既是成长也是失去。男主居然是99年的啊,一箭穿心的演技太让人心疼了!

1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75/100 海格一直是绵里藏针的作者,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复杂立体很难被迅速解构的,这部赛马皮特用独特的视角呈现了资本主义及其生态链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但它却输在了最终的结局上面。当大家都接受了人物的一切被夺走之后的命运,给观众美好的希望难道不是前功尽弃吗?

17分钟前
  • SELVEN
  • 推荐

3.5 | 摄影佳,镜头美。

2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导演非常会拍人物,调教演员表演,捕捉人物的生活状态。人物表面看上去越平静,内心的波澜就越壮阔,情感无比复杂。故事讲的不是一个男孩的成人礼,而是家、亲情和爱在一个未成年男孩生活中的重要性。片中传统是缺失的,感情像美国西部片里一样蛮荒,但就是这种荒芜里竟然承载着满是悲悯情怀的大爱。

2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不怕狗血,不怕俗气,不怕矫情,就怕无聊。真的也太无聊了吧。

28分钟前
  • 状况的闪烁相片
  • 还行

海格用镜头捕捉角色的水平毫不马虎,几束光即可填满所有的情感。Charlie Plummer表演出色,在海格的调度之下看到了River Phoenix的影子。

33分钟前
  • icebloom
  • 推荐

好能吃苦的小朋友,表演克制而又到位动人,路上的好人与不那么好的人,折射出的还是男孩自己家庭的残缺和生活的苦难,在冷静的镜头下我感到了导演的悲悯之心

34分钟前
  • 叶洲
  • 推荐

故事充盈着男性躁狂的语境,而除结尾外,女性基本失语,且有更多的细节将其指向男性成长的主题,考虑海格处女作就叫《Greek Pete》,Pete就像查理分身,与其形成互文,又有点同性爱的影子。电影依旧是细腻的海格,情绪、色彩、运镜都是我爱的。4.5

36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复古安静沉稳的气息下描绘了一个穿越美国的成长故事,赛马皮特只是一个引子,让少年有勇气告别,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大量荒凉起伏的戈壁反而显得如一个禁锢的牢笼,皮特走出马厩和拖车,少年也拥有了全新的生命,影片中几次逃离让人印象深刻,而且没过多交待动机,这反而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41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推荐

#Venice2017# 本届第一个五星,搁今年戛纳都是拿奖水平。看好前三和影帝。尊严政治和社会观察堪比肯洛奇(不只是「Kes」哦),剧作完全出人意料,堪称当代狄更斯……安德鲁海格的摄影真是没得挑。影片有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处理得真是举重若轻,见证他一步一个台阶地往大师狂奔而去……

45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倒不是说片子本身怎么着,而是如果当今的世界级影展继续放任此类坐地画圆的选手引领潮流,那么“电影”确实有可能死在我们这一代影迷的前面。

48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是不会驯马的骑士,只好孤注一掷,夜晚出走;是手无寸铁的斗士,却能奋力一搏,寻回自我。她刷着碗无处可去,她还忍受着酒鬼,她继续做赛场的女骑手,她收留了落魄的我。其实这一路不是去寻找姑妈,而是在寻找自我。原来什么都留不住,父亲、皮特还有晚风。却好像突然拥有了什么,勇气、自由以及新生。

53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如果在“主线剧情”戛然而止时电影的主题故事也很快结束,我大概只能给到三星,正是最后这半个小时让我的喜爱程度倍增。我们总是喜欢在生活中寻找某一个精神支柱,父母、爱人、朋友甚至是宠物和植物,可当这一切突然离开之后,你又该如何继续生活?从这一点上来说,有时候我们真不如15岁的男主人公啊。

55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不妥协,不留恋,不沉沦,像一片脆弱又执拗的叶子,不至吾家不罢休。

57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16岁的男孩与马,两次死亡与新生--一个很简单的成长以及找寻“家”的故事,但是他所感受到的和拥有的其实十分丰富。故事在中后段的剧情转折后,显得略微拖沓以及多余了,不过瑕不掩瑜。(接连三年喜欢的片子都有马的“身影”:2016年的《某种女人》,去年的《骑士》,还有这一部)。

1小时前
  • 基瑞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