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

剧情片香港1980

主演:张国荣,陈毓娟

导演:黄敬强

播放地址

 剧照

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 剧照 NO.1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 剧照 NO.2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 剧照 NO.3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 剧照 NO.4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 剧照 NO.5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 剧照 NO.6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 剧照 NO.13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 剧照 NO.14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 剧照 NO.15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 剧照 NO.16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 剧照 NO.17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 剧照 NO.18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 剧照 NO.19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2:51

详细剧情

  所获奖项:  1980年第十六届芝加哥国际电影金奖  第一届英联邦电影电视银奖  《岁月河山》摄于1980年,是一小时的戏剧史诗式节目,亦开创历史剧的先河。故事背景是1900年清末至四十年代的香港,尤其是新界居民的生活。题材包括清末乡村的械斗、民初封建礼教的男女关系、因生活不景而被卖猪仔飘洋过海的悲惨生活、乡间童养媳的苦况及乡村私塾老师在日战期间的气节。

 长篇影评

 1 ) 嫦娥奔月

1980年的片子,讲1920年的事情。辛亥革命过后的乡下地主家,聚齐了各式各样的人。守在家里的老爷太太,从省城返回的小少爷,卖身做侍妾的茶墟女······擦不出矛盾,实在不可能。影片的叙述方式直白沉郁,但没有特别突出的矛盾冲突,若不静心观看,会觉得单调无聊。这是它的缺点,也算是优点。我想这一系列不是为商业而生,同时期香港影坛“79浪潮”的作品是开始注重市场的。但要说艺术,又差些颜色,处境有些尴尬。

只能找到黄敬强导演零零星星的资料,他所导演的基本是这样带有历史沧桑意味的作品。刚好来了个喜欢在时光里凄迷爱恨的女编剧,这部作品就此开始。

不过这个剧本放在今时今日也有可讲的东西,如果再经加工,能成为更好好的作品。这是李碧华早期写的剧本,她的个人风格已经展现。她钟爱传统的戏曲,老爷做寿那天戏台上演着《西厢记》,红娘正说着私会牵线之事。她喜欢信物,二少给小奶奶买了个嫦娥奔月的公仔,小奶奶以后不也想着要奔月。她设下的伏笔细腻巧妙,赌博的人、打更的人,后来都推动着故事的大方向。她喜欢提“命”,算命先生的神机妙算也没法让小奶奶逃过劫数······而我们,有幸从一部又一部的作品中认识这位行踪神秘的女作家,想象着她,还有她书中的梦,看着她的文字和光影碰撞出一个又一个世界。

不知道是怎样的机缘,《我家的女人》是李碧华和哥哥的第一次合作。不知李碧华第一次看见哥哥时有什么感觉,或许并没太多感觉。谁又能想到,两位以后的合作能留住这么多芳华绝代。哥哥同李碧华说过想重拍《我家的女人》,虽然暂时不能实现,留着这隔世的信物总会有新的缘分。

多年过去,每个人的生活都在继续着。但有某个交集点的人总会在相同或不同的时间点驻足,抬头看看天空。星星眨着眼地闪,但不够亮,月亮虽有阴晴圆缺,但恒远常在。嫦娥对着月华清清静静,悔不悔不是我们能够猜想的。

 2 ) 。

今天上午看完了《我家的女人》 一直想看这部电影 其实也不算是电影啦 只是《岁月河山》历史剧的一部 惊喜的是编剧是李碧华 喜欢李碧华的文风但又总是觉得太压抑 再说回电影本身 因为是张国荣主演所以才去看 电影一开场是一些木刻版画 伴随着极具中国封建社会感的凄凉小调 浓厚的压抑感便扑面而来 记得之前看过的灰的影评 当时因为没有看过电影所以对文章印象不深 但留下的印象是比较美好快乐的 但真正看的时候充满了压抑感 看到最后也发现这是一个悲剧 1980年能把电影拍的如此写实有韵味真的很厉害 电影背景是1920年的封建社会 24岁的哥哥眉目如画声音青嫩好听 真的符合他在里面“景生”的名字 女主的名字叫美好 可她的命真是太不美好 嫁给了景生70岁的爹来冲喜 被景生的妈妈和下人们欺负 美好哭泣时真的是惹人怜爱 眼睛亮亮的 一滴泪就落了下来 哥哥在这里面是一个天真的二少爷 心疼着美好 有时还会帮着她 两个年龄只差一岁的年轻人 男生帅气女生美丽 在一起的画面多美好 但最后他们还是得到了一个悲剧 两人什么都没做却让族人出现了误会 最后美好被浸猪笼 景生回省城上学 片尾景生去上学时回头看向自己的村庄 那眼神包含了失望和怀念 仿佛表达着永别 整部电影充满了年代感 画质很好但可能是因为老片的原因 使得年代感更重 BGM的二胡小调更添凄凉与久远 两个天真的年轻人 最终都被封建社会害了 那个在片头笑的开心的大男孩 在片尾带着悲伤的表情渐渐离开了自己的村庄 不算《红楼春上春》这部电影 这便是哥哥第一部主演的电影 那时演技青涩但通过比较依旧可以看出很好 24岁的哥哥那一颦一笑 带着他以后不再多有的天真无邪 王家卫也因此看上了张国荣这名演员 李碧华也成了张国荣的头号大粉丝 也让以后的更多人 看到张国荣 熟知张国荣 哥哥的美好 无论在哪都那么生动灵现 香港四大绝色 哥哥不愧是压过群芳的第一名 另附电影截图 这么美得哥哥简直让人想舔屏 还有美好的哭颜 惹人怜爱

 3 ) [转] 善良的悲剧

   终于找来哥哥早期所演的《我家的女人》这部片子,在寂静的凌晨独自品味后,不禁感慨哥哥真是李碧华作品的最佳代言人,在那么多年前就能演出她作品中男主角的精髓和神韵,这就难怪在后来的《胭脂扣》和《霸王别姬》中哥哥的表演会如此出色,以至人们认为没有了张国荣的《胭脂扣》和《霸王别姬》是不可想象的,而同样是李的作品《青蛇》,则没有给我留下太多印象,有哥哥主演的李碧华的作品总能散发出令人夺目的神采和动人心魄的效果,创与演之间对作品的理解能达到如此默契的程度,他二人能成为知己好友也就不奇怪了,而与哥哥在艺术创作上能形成如此默契的并不止一两人,哥哥在艺术上的才华与灵气可见一斑。
  《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这部片子的制作和拍摄及布景都非常考究,就拿哥哥演的人物来说吧,在短短的八十多分钟里,哥哥饰演的二少爷的服装就里里外外有七、八套之多,这与哥哥差不多同期演出的其它时装剧形成鲜明对比(我居然在相隔两年的《对对糊》和《鼓手》中看到哥哥穿同一件红格 T 恤和米色西裤搭配,心酸呀),影片制作方的严谨让人钦佩。从房间、客厅的细小摆设、农家劳作的古老工具到民间习俗的旁枝末节,剧中场景无时无刻不散发着那个落后时代的生活和文化印记。整部片子画面结构流畅而优美,昏暗的色彩和暗影带给观众巨大的压抑感,从而烘托出故事的悲剧性质。影片开头凄凉的二泉映月以及与女人孤独寂寞不安心情相辉映的空旷而苦涩的古琴弹奏,也为这悲惨的故事进行着强烈的渲染,虽是一部电视片,但其艺术质量绝不亚于一部电影。
  哥哥在影片中一出场的扮相非常俊秀,稚气未脱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少年阔别家乡重返故土的喜悦跃然屏幕之上。哥哥清瘦的外形、略显稚嫩的演技,恰如其分的塑造了一个十七岁少年的形象和心态,他身上所表现出的与周围人群不同的儒雅和忧郁,正是这个文弱少年无力抗争命运的标志。
  哥哥在这个故事中把二少的心理层次表现得非常好。在父亲面前诉说自己想法时不安地玩弄着手指的动作和欲言又止的神态,说明了他对父亲的敬畏和放弃从父亲那里得到认同的心情。在母亲面前说话时,哥哥也有玩手指的动作,但这不是紧张,而是一种下意识的举动,是在母亲跟他谈起省城学习生活和交友时觉得没什么可说时的心情表现,在疼爱自己的母亲面前二少远没有对父亲般的畏惧,强行转移话题时的耍赖透着少年的可爱。在比自己大许多的大哥面前,二少是小心翼翼的,年龄的差距使他们无话可说,二少可以去省城这一点让大哥嫉妒,而二少对留在家中帮父亲的大哥也心存嫌意,这份小心在二少用眼睛时不时偷偷向大哥投去的一瞥中表露无疑。还有第一次面对小妈的尴尬无言,找小妈诉说得意之事的迫不及待,谈话被打断的意犹未尽,期望听到对方评价的心理等少年心态的转变清晰可辨,在小妈面前两手做沙漏般把玩东西的动作,是二少将内心秘密告诉小妈后,对她产生如同龄好友般信任的轻松表示。哥哥用眼神和肢体动作很好地刻画了这个十七岁少年的心理活动,并不纯熟的演技,正是十七岁这个年龄的男孩认识事物还不成熟的印证。
  这不是一部惨烈的爱情片,它告诉我的只是一个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一个乡村少女的悲剧,一个善良少年的悲剧,一个甚至还谈不上爱情的悲剧。哥哥所演的二少爷,在听到母亲已为自己找好了八字相合的女方后,虽然心中不愿,但少年好玩、好奇的心却促使他借着照相偷偷来到女方住处一窥庐山真面目,一个不小心被对方发现,二少大惊之下急忙逃走(或说吓走,哇,那两个女的不知是哪个?不过样子都不敢恭维)。干了这么一件了不起的事,不找人说说如何能舒服呢?父母兄嫂是绝对不能说的,附近又无同学,那个在圩市上以泼辣活泼言行引起他注意的卖茶姑娘、刚过门的小妈成了他选定的倾诉秘密的对象,毕竟他们年龄相仿(小妈只比二少大一岁),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直接接触(那个演小妈的女演员叫陈毓娟,她顾盼间的神色和微笑的样子颇有点翁美玲的神韵)。好感来源于印象,关心来源于同情。在这部片子中我看到的和感到的是善良产生出的同情、关心产生出的感激,没有明确的爱情,那是一种感觉,一种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朦胧,它刚开始产生互相吸引的动力,没有任何示爱的表示,没有为了爱情不顾礼教的叛逆,在祠堂外犹豫再三的少年,终于走到小妈身边,默默递上的手绢包含着二少的内疚(那惹祸的大红面料是他鼓励小妈选的),这一个温暖的动作,让小妈倒向他的肩头痛哭失声,可这却让二少惊惶失措,他的眼神不安地四下飘动,挺直的身躯并没有响应女人的行为,看到小妈强行忍住的哭泣和无法渲泄的苦,二少不忍了,他抓住小妈的手说:“阿姐(小妈),你不要这么悲观了,或者将来会有好日子过呢?”这无力的劝慰是他当时能对那个可怜的女人所说的唯一的话,他终于把肩膀给了她,促成最后相拥而坐的因素是复杂的,同情、怜悯、内疚、理解以及那朦胧的爱。至此他们还心无杂念,直到看更人的出现及小妈头上金钗的跌落当场,一段原本纯洁的感情被迫演变成私奔,最后女人惨死、少年远走。山村恢复了它的平静,但那孤身上路的少年的心是否能恢复平静呢?这埋葬了他纯真少年情怀的家乡他还会回来吗?

 4 ) 张国荣电影--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

今天在整理哥哥资料的时候发现他在1980年拍的一部剧集--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编剧是李碧华,原来两人的渊源可追溯到这么早,八十年代初期张国荣拍了一系列青春电影:喝彩、失业生、柠檬可乐、烈火青春、鼓手、第一次等等,那个时候应该也是香港电视充斥武侠、青春、复仇、成长主题的时期,所以这部片子的出现格外“扎眼”,太文艺,太不追求收视率,完全不符合当时的影视“主旋律”,这部片子颇有封建社会中的静默人生的感觉,像鲁迅,或者沈从文等等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封建社会与小城。刚接受新思想的少年的活力与怯懦,勤劳善良的少女的生命韧性与无私的品行,已经都出现在这部片子里了。为给七十岁的老爷冲喜而新娶进门的少奶奶 美好,受尽老爷家上上下下的冷眼与淡漠,唯有张国荣所饰演的刚从省城读书归来的二少 景生,对她表现出了真心的关切。美好虽口中说认命了,却仍心有不甘,应是亮丽明媚的青春就这样白白断送在这深宅大院冷眼人中,美好在默默垂泪时被景生撞见,他递给他手绢,温柔的安慰着:或许以后就会有好日子呢。美好扑在景生肩头啜泣,偏偏这一幕被人发现,美好被莫须有的通奸罪名浸猪笼而死,二少景升再次离家。
    只是现在看这部片子略显单薄了,好些情节无法铺展开,起承转合也太过粗糙,没有时间来做铺垫展开,心理的描写被打断掠过,总觉得景生与美好之间应该有更多的细腻的描述,但是张国荣在这部戏里的演技已让人刮目相看,一些内心的矛盾与犹疑处理的恰到好处,好遗憾,哥哥本应有更广阔的空间来给他发挥,或许他自己亦有相同感觉,所以在2002年的时候,哥哥跟朋友和李碧华多次提起要重拍“我家的女人”,由他来执导,他设想过美好在浸猪笼前在胳膊上狠狠刻下景生二字,在同年五月份的时候哥哥去找过徐枫,他为香港中文大学做演讲的时候也说“我家的女人”是部好戏。
    这部戏里哥哥的几个镜头,躺在床上沉思时的一个转身,在见美好前用手摸了摸头发的动作,已经初见胭脂扣中的气质,难怪李碧华一直心心念念要同他合作。这部戏也是李碧华游说哥哥演出,她说:“大概八年前,港台有剧集唤《岁月河山》,其中一辑,唤《我家的女人》,那个坚持找张国荣主演又说服他剪短头发的编剧仔便是我。是一个民初的浸猪笼故事,自省城学成回乡的二少爷恋上了父亲的小妾,那时最怕改名字,偶翻元曲,见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便给女的改为美好,男的唤景生。“女人”赢得外国奖项,不过男主角没有红。”在哥哥辞世后,她曾经写过 :“因为你跟小思(卢玮銮教授)和仙姐(白雪仙)提过,你很喜欢廿年前在港台演过一个电视剧《我家的女人》,想重拍。那是识于微时的我们第一次合作,还夺国际奖。所以去年五月一日我千方百计把你约到徐枫家开会,她乐意支持。我建议把剧本重写,情欲去尽些。你想用张柏芝,喜欢她的外形和演技,还很贴合剧中「十清一浊」的命格。但那个晚上,你眼神惊恐,有气无力,紧张不安。而且蜷缩在沙发,像个虚淡的影子。徐枫是「抑郁症」的祖宗,她知道你很不对劲,嘱你一定要看医生服药,而不是集中力气去驱邪。。。”现在读来,只剩心里唏嘘。。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5 ) 蛮可怕的。

蛮喜欢的。从景生回乡,寥寥几笔,一个古朴、闭塞、守旧、落后的封建乡村之风貌便被勾勒出来了。破落芜杂的乡村图景、民风民俗、以及一个封建家庭的“规矩”。(btw我觉得配乐的小调选得很好。太有那种年代的感觉了,于交代背景事半功倍。)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剧中布景未免太过寒碜——但这正是吸引我的一个点,像赤裸裸的纪录片,完全不加修饰不经美化,看上去很原始很荒蛮,大致还原了民国初期的乡村图景——那一点底蕴也充满了令人窒息的腐朽气息。压抑。 封建地主家庭等级森严,逼得小姨太私奔,于是要纳新人。出身贫寒的美好于是嫁入黄家,换来哥哥有钱娶老婆,还道:“你想一下——如果你嫁给一个耕田的卖布的或是种菜的,没错,那男人可能对你真心真意,但你想一下,为了两餐可能要捱一世!现在你嫁来这儿,有吃有住。有顿安乐茶饭还想什么!”是,是为了她好——于是于这暗无天日的大宅里忍气吞声、伏低做小,要做佣人做的事,地位有时候比佣人还不如。于是一个正青春如花美眷,被困在这了无生气令人窒息的宅里,对着年纪比自己大几倍的病恹恹瘾君子老爷,对着严厉的大太太,没有爱情,没有自由,更何况尊严。 景生是这家庭里唯一异色。上省城读过书,有先进文化,思想得到一定解放,热衷科学民主,敦诚善良——但他是无能的。他太年青,他或许懂得学堂里老师所授的东西,却不明白在自己生长起来的这个家庭这所宅子底下隐藏的罪恶——为什么小姨太要跑?是不是我们家里对她不好?为什么要娶新人?他是懵懂的。从头至尾。他或许习惯了麻木了,又或许察觉到了,也有不安,只是无能为力——他连自己的命运都不能自主。娘说给你娶女人,他只有顺从。在这家庭里谁都要顺从。 二十四岁的张国荣真是迷死我——清顺的眉眼,眼神柔和懵懂,纯白无瑕。演这个角色是很合适的,站在那里自是一股清流,带一种迷惘的梦幻的文艺的色彩,一种与背景格格不入的感觉。 两人的心在慢慢靠近,但,不是那个意思。 有人说景生不解风情——其实他何必解风情?这个故事讲的根本不是一个年少方刚的青年的情难自控与一个久经压抑的女人的暗潮涌动,讲的不是勇于挑战封建父权的儿子与具有反抗精神的阁楼上的女人的爱情悲剧。 它讲的不过是,两个同样不属于这宅子、这个吃人的世界的人不由自主的靠近,没有邪念,无关情欲——只是因为同病相怜,是因为共情同感。是因为彼此一样纯洁、善良、真挚。或许只有彼此能懂得彼此。但是,不行——不行就是不行。在这样的家庭里半点逾矩都要人命。美好不懂吗?她懂的,但她同样懵懂。她也太年青,还没有真正历练出来。又或者她是无论如何精神上也不屈服的那种人,是作者赋加的一个苍白无力的反抗符号。一天,遭受巨大折辱,悲从中来不能自抑,失神地、迷乱地,倒在景生身上。景生没有抗拒,只脸上有不安的表情。他同样懂,但他也不懂。会不会被看见?被看见怎么办?唉——她这么伤心。不就是借个肩膀。于是被撞破,大张旗鼓地捉奸。 景生自始至终都是那种天真的表情,连他的忧虑也是,连在他告诉美好“要不然,我们一起走?”的时候也是。我在想,他真的做好决定了么?仔仔细细考虑过一切了么?怎可以轻飘飘丢下这句话,脸上却没有几分坚决的神色?只有眼睛在颤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因为真的到了绝路了吧——他作为家庭里的儿子我担保他安然无恙!可是美好就惨了……他是为了她。也许在这种时候我不能说他无能了,他像一个男子汉了。像一只幼鹰成年了,即将腾飞——还没飞出几里路羽翼就折断那种。 后面就交代得比较潦草,很简单地带过。但我觉得这没什么好诟病,反而是特色之一吧。很冷漠无情的,很官方的,交代了结局。没有多余的渲染,没有刻意的煽情。回绕在耳边的只是美好抽噎不止的哭声。最后她面无表情地看自己被抓去浸猪笼,最后景生黯然地离开这个吃人的乡村。乡村依旧是自然清新的,民风依旧是热情淳朴的,但在最后却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它的残忍劣根。景生彻底懂了。这给人的冲击与《大红灯笼高高挂》有点相像。初初看《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那几排灯笼,我真喜欢。端重古朴的宅院,对称的画面,有一种相当谨严而丰富的美感。红是俗世烟火,人间的颜色,喜庆、热闹、温馨。到了最后——看那两排灯笼,在深宅大院里,黑沉沉的天幕下,却感到说不出的寒意。那红仿似厉鬼的红装,似一张张血盆大口……无情地吞噬着人,不吐骨头。 这是这部电影的残忍。

 6 ) 【转】风尘年月绝风尘

   看《我家的女人》,那感觉就好比在很想搔痒的时候却怎么也脱不下来靴子。鲁迅当年曾慨叹向秀的《思旧赋》刚开了头就煞了尾,很不过瘾,所以最近看这个剧我老是想起鲁迅,他充分表达了我的郁闷。虽然我绝不是为了进行艺术欣赏而看这个电视剧,我只是想看一看1980年的张国荣,可是呆扳的画面,不够火候的情节,使这个文艺故事距科教片仅剩一步之遥,张国荣为它蒙上的一层文学气息,也几近湮没在人物本身的懵懵懂懂与不解风情之中。

    但是,如果回看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电视荧屏的风烟,《我家的女人》几乎是为数寥寥的不为收视率而生的作品,它给香港电视剧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那是香港电视硝烟翻滚的年代,不用说看节目,只看各台对艺员的争夺就已经很有娱乐性了,风行一时的“佳视”在电视台的混战中莫明其妙地败落和消失也折射出香港电视竞争的残酷。1980年还是香港长篇电视剧盛行的年代,也是武侠剧成为热潮的滥觞期,电视剧中广泛运用刺激打斗、紧张节奏和夸张手法已经成为争夺收视率的市场守则。在长剧、武侠剧、成长剧、复仇剧成为风潮的年代,出现《我家的女人》这种单纯寻找艺术感觉的电视短剧简直不可思议,它的制作者们很有视收视率为粪土的气概。

   《我家的女人》在香港那个日新月异的澎湃年代,突然给香港人讲了一个发生在民国时期中国南方的浸猪笼的故事,似乎暗示了香港和内地在文化上的血脉相连。故事在张国荣饰演的“景生”从省城学成回家时开始,又在从家离开的场景中结束,这中间他经历了重大的挫折:和父亲的小妾(美好)相恋,被发现后,美好被族人浸了猪笼处死。小妾的牺牲影射了上世纪20年代中国内地的新旧两种文化难以兼容的碰撞,给当时的香港观众打开了一个历史视角。单元剧《我家的女人》属《岁月河山》系列,这个系列剧在香港开创了历史剧的先河。

    由于不是长篇剧,《我家的女人》缺少宽阔的空间来营造全面的人物性格、烘托现场气氛和制造经典场面。在狭窄的电视短剧空间里,一个天真烂漫的学生变成满怀心事的青年,同时另外一个美丽的生命很容易就消失了,一切像快餐一样结束。电视剧一开始,景生激动而仓促地走在几只鹅和一些呆若木鸡的村民中间,这次从省城回家,他完全被“民主与科学”、“人权”等新思想占据,好像还看了陈天华的“警世钟”和严复的“天演论”,总之,他被洗脑了。他不满意长辈的封建思想,他只和新来家的美好比较投缘,懵懵懂懂地相处了一段时间,可能他还没来得及弄明白怎么回事,美好就被装进猪笼投河了,电视剧结束。

    如此沉重的题材,灌入一个只有两集的电视剧中,难免隔靴搔痒,但是《我家的女人》努力地加入了话剧味和文学气息,这种想找艺术感觉的电视剧,在当时的香港是一次有勇气的尝试。虽然这些尝试带有斧凿痕迹,但可贵的是,它向人们证明,香港的电视剧也和任何一种文艺作品一样,有庸俗和高雅之分。

    《我家的女人》看起来就像一个艺术作品的初级版本,有醉生梦死的趋势却又浅尝辄止,很多地方流于粗糙和简陋,它的形式在很多地方没能为内容很好地服务。黄老爷家的居住条件,那简直可以叫人扼腕叹息:砖墙,木板床,吃饭还要坐条凳,寿宴每桌只有脸盆装的鸡肉。这些布景欠缺基本的美感,实在难以营造气氛,好似乡间采风摄回来的写实纪录片。主要人物处在被摆拍的状态,尤其是美好被叫去饮茶那组镜头,黄家人在茶桌前的姿势十分僵硬,把封建家庭等级制展现得过于直白和袒露。至于景生和美好的关系,基本没有铺展开来,有被扼杀在摇篮的感觉。美好在被浸猪笼前,没有任何关于心理活动的展示,傻呆呆地就进了猪笼。

    关于《我家的女人》稍欠火候这一点,我猜张国荣可能有同感,他曾试想过美好浸猪笼前在自己的胳膊上狠狠刻下“景生”二字。
  
    2002年,他跟朋友提起要重拍《我家的女人》,并在同年5月为此事去找过徐枫。之前,在为香港中文大学做的演讲中,他说,《我家的女人》是好戏。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多,他几次提起《我家的女人》,就仿佛在向艺术致敬。

     在一篇魏绍恩写于1980年的文章里,他说到张国荣,大意是,张国荣是那种可以随口颂出莎士比亚的古英文名段,然后又若无其事地回到现实中的人。看《我家的女人》,我感受到了他这样的气质,那是一种迥异于现实世界的梦幻气质,并且他追求梦幻,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后来的20多年沧桑岁月中,坚守了这种气质。《我家的女人》中,看他写出的“天演论”、“进化论”那些字,真是一点也不觉得吃惊;在他去找美好说话之前,站在厨房门口故意摸了一下自己头发的那个动作,换做别人简直不可想象!或许他当时还没有多少表演的经验与技巧,但《我家的女人》证明了他是天生的演员。就像《我家的女人》在各种形式的限制中努力融入文学感一样,张国荣也在这个狭窄的空间里做到了一个能及的极限。

    可能在电视剧中,艺术从来都是戴着镣铐跳舞,《我家的女人》勇敢地担当了这样一个舞者,并且非常幸运地找到了张国荣这个梦一样的舞伴。那还是张国荣的青涩年代,但是香港当时已经有人在该剧中惊奇地发现他蕴藏的潜力。看了《我家的女人》,我不再惊诧他后来的《胭脂扣》和《霸王别姬》,有种绝尘的气质,原来他早已具备,哪怕是在他还没找着北的时代。

    《我家的女人》的制作者是香港电台电视部,这个单纯的制作部门由于受香港政府的扶持,没有收视率的压力,在那个时期曾经尝试着制作了重视艺术感觉的电视剧,包括《沙之城》、《屋檐下》和《我家的女人》。在这些电视剧中,香港电视固有的东西不那么显著,公式化成分较少,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具备多元化的因素,容易引起人们的深层关注。当年的香港电台电视部,聚集着一批有责任感的文化精英,那个找到张国荣出演《我家的女人》并说服他剪短头发的编剧,就是后来赫赫盛名的李碧华。如果站在收视率和人气的角度很俗气地考量一下,张国荣完全没有必要出演这个剧,但是他同意了。这部剧当年在国际上拿下多项大奖,包括一个演员表演奖,但是他没有因此走红,之后的几年,依然是他风烟蔓草的岁月。
  
    《我家的女人》是在空间并不宽阔的电视媒介中进行的一次艺术性尝试,这是它的价值所在,同时,它也是张国荣艺术气质的端倪初露,这是它的看点所在。这是张国荣拿到生平第一个表演奖项的作品,他深以为荣,恋恋难忘。

    那是香港电视剧时代的风尘年月,也是张国荣年轻时代的烟尘辗转,然而“桃源一向绝风尘”,风尘年代总有人在坚守自己的家园。所以在今天,可以有一部并不完美的短剧能像小溪一样在我们心里安静地流淌,所以可以有一个人让我们遥遥地回望。

    玉阶空伫立,长亭更短亭。

 
 

 短评

老香港乡下地主家斑驳的庭院宅门比不得老北京四合院的红墙瓦琉璃,但几百年来的毫无变迁呈现出压抑的厚重感。故事就如同这几百年没有变迁的村子一样,那么平淡无奇却更显压抑。李碧华笔下的男人多情却不带裆,正是他们这种不敢反抗,生如此,死如此,习以为常的被压抑,让人产生更多反思。

8分钟前
  • 布里人.
  • 还行

很古朴的片子!挺我记得好像还有温美玲!

11分钟前
  • yocofcjx28
  • 力荐

越来越不喜欢这个世上的大部分人类,无论男女。

15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一个女人最大的无用是哭声 就像一个男人最大的无用是沉默一样

20分钟前
  • 且听风吟
  • 推荐

年轻的哥哥。马上又要过生日啦~

22分钟前
  • 葛人的杠铃
  • 力荐

说实话 未经雕琢的演技反而显得浑然天成

23分钟前
  • Aranya
  • 推荐

二少在低头忙碌的佣人边走着,很是无忧无虑,镜头拉远,这时的乡村好闲适。待到它显出吃人的真面目时方觉沉痛。

27分钟前
  • 野草在唱歌/开始的开始
  • 推荐

良辰美景奈何天

29分钟前
  • Katrina
  • 推荐

景生和十二少的感觉太像了。也许这就是为张国荣的《胭脂扣》奠基的吧。整部片子的粤语很好听,原汁原味的中国乡村风俗!而且都是李碧华的剧本..

33分钟前
  • 荆棘小鬼
  • 力荐

李碧华也

34分钟前
  • 阿朽
  • 推荐

嗯,好!

36分钟前
  • 甜熊
  • 力荐

确实很像《湘女潇潇》,但觉得美好比潇潇更惨,她不该遇上景生,景生只能给她希望和绝望,景生太文弱什么也改变不了。

41分钟前
  • sherrychan
  • 力荐

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折磨。女主有些镜头有几分神似翁美玲啊。哥哥真是翩翩佳公子,年少英俊,温柔倜傥,像美玉一样温润的少年郎。

46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力荐

可能篇幅的原因稍显粗糙,但原生态的历史纪录太难得,二十出头的张国荣几乎本色演出,又凸显惊人气质和才华,因此片被王家卫看中也不足为奇,可惜虽然他去世前一年多次提到重拍却没有实现。

49分钟前
  • Nowaysis
  • 力荐

最让我感触的还是女主 尤其是那句 我嫁到黄家来没过过好日子 连小人都不如啊 哭戏哭得肝肠尽断

51分钟前
  • Llllll__
  • 力荐

小哥哥~

55分钟前
  • 另一尾鱼
  • 力荐

中国的传统社会向来不缺乏对女性的戕害,但是真正用影视表达这一过去常态的作品却寥寥可数,这部现在被忽略的电影,如果不是因为张国荣在里面饰演男主角,估计早就石沉大海。但是电影中对于民国初期历史场景的还原度、风俗的考究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着实让人观后留有余味。

58分钟前
  • 鲜有废客
  • 推荐

22岁的哥哥

60分钟前
  • CondorAve
  • 力荐

朴质又华丽。

1小时前
  • 杜空空
  • 力荐

听说有情欲戏才想看的,结果只是抱了一下?!很生活化 展示了很多民俗 以及 丑陋 拜山,小妾进门,炒春饼,浸猪笼

1小时前
  • 墨卿風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