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戈尔的一生

剧情片美国2003

主演:凯文·史派西,凯特·温丝莱特,劳拉·琳妮,加布里埃尔·曼,梅丽莎·麦卡西,罗娜·迈特拉

导演:艾伦·帕克

 剧照

大卫·戈尔的一生 剧照 NO.1大卫·戈尔的一生 剧照 NO.2大卫·戈尔的一生 剧照 NO.3大卫·戈尔的一生 剧照 NO.4大卫·戈尔的一生 剧照 NO.5大卫·戈尔的一生 剧照 NO.6大卫·戈尔的一生 剧照 NO.13大卫·戈尔的一生 剧照 NO.14大卫·戈尔的一生 剧照 NO.15大卫·戈尔的一生 剧照 NO.16大卫·戈尔的一生 剧照 NO.17大卫·戈尔的一生 剧照 NO.18大卫·戈尔的一生 剧照 NO.19大卫·戈尔的一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4 20:36

详细剧情

  贝茜•布鲁姆(凯特温斯莱 Kate Winslet饰)是纽约某新闻杂志的知名记者,她接到了一个任务是去采访一名死刑犯大卫•戈尔(凯文•斯帕西 Kevin Spacey 饰)。戈尔的罪名是强奸并谋杀了康丝坦斯•哈拉维,并将于周五下午6点被处以死刑,那么布鲁姆将要采访并记录的就是戈尔人生最后的三天,而此前戈尔拒绝了一切采访。布鲁姆起初对这个任务很不以为然,但在和戈尔的接触过程中,她发现一切并非表面呈现的那么简单,于是布鲁姆决定用仅剩的三天开始寻找真相……  电影《大卫戈尔的一生》的导演艾伦•帕克凭借该片提名2003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长篇影评

 1 ) 好吧,我来说一个卑鄙的想法

设身处地的想象他们的处境 被告强奸,离了婚,老婆带走了孩子,丢了工作,处处被人唾弃,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现在已经抛弃了自己,只好用酒精来麻痹自己;身患绝症,每次斗争都收效甚微,当面临又一次失败,回想起自己即将死去还没有几次性生活…… 那么为什么不呢?现在两人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什么可以支持自己继续活下去了,除了那个一直追求又得不到的理想…… 为什么不呢? 好吧,我们来设一个局,做一个无罪又误判死刑的活生生的例子! 然后……………………就这样了。 我不觉得他们有多伟大,只是人生走到了那个位置,就让它最后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吧。

 2 ) 乱扔垃圾的人就不要总说环保了

看完,零感触,只知道自己看完了,期间吃了不少泡椒凤爪觉得嘴里好辣。有几点确实不太明白,1记者发现真的录像带为什么要看完再走?直接拿走就好吧,这么赶时间的事还得痛哭流涕伤感几分钟,那边都要注射了。2他们在汽车旅馆里抱电视老板不管吗?3车子不好为什么不换一辆租车公司服务好差,福特到底投资没,你们这么黑福特他知道吗?4记者拿走录像带时牛仔大叔在旁边淫笑,大叔莫非已经知道他们的车会坏吗?大叔也是开福特的所以早就知道车子会在半路抛锚吧,果然是老用户。5为什么一个不尊重自己生命对家庭毫无责任感随便乱搞的叫兽会为了废除死刑牺牲自己,就好像一个天天乱扔垃圾的人口口声声的说着支持环保,最后为了阻止央企随意排污强烈抗争战死在一线一样。6记者在路上打个电话给法官检查官或者什么人的,在我大天朝发现新证据可能证明不应适用死刑的都应暂停,美帝这么落后吗?必须人到了给你们看了才可以,果然是万恶的资本主义。7派西,搓比叫兽不适合你,还是去演英俊潇洒的党鞭吧。

 3 ) 我的愧疚远超过你的想象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一时想起黄庭坚的诗。


凌晨第一遍看完片子只觉得导演编剧的天才,起初对戈尔的行为却是难以理解,影片中早已交代戈尔妻子外遇是圈内人尽皆知的事情,然而他并没有揭穿,我想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儿子,儿子是戈尔巨大的精神支柱。戈尔在面对贝西时告诉贝西,他告诉贝西这些事情,并不是让贝西拯救自己,而是拯救戈尔的儿子对于父亲的回忆,还记得影片中戈尔和已经在国外的儿子的那通电话吗?戈尔还没说几句话,电话就被挂断了,是什么原因呢?是儿子自己挂断,还是戈尔老婆挂断的?导演表现给观众的只是戈尔的愤怒和不甘。

电影有太多的留白抛给观众,那些留白就像柏林寄给戈尔的明信片上所写:“我的愧疚远超过你的想象”。导演没有告诉我们的,就是观众的想象力。死刑的支持者们,是否对个体的生命有过愧疚;而死刑的反对者,有是否对逝去的生命有过愧疚。一如戈尔讲述拉康哲学的重点:“幻想必须超越现实,因为在你到手的那一刹那,你没办法也不会再想要它,为了继续存在,欲望的客体必须永远无法达成,你要的不是’它‘本身,而是对’它‘的幻想。“但是关于拉康,导演没有借戈尔的嘴说出更多,事实上,拉康宣称精神分析不过是对患者要求的一种”应召“,精神分析者只能对他自己具有权威。这也就意味着戈尔以身殉道的独立性,其价值也就只能体现在他个人身上。正像戈尔自己所言:“猎“永远比”杀”要乐趣。

柏林的明信片是寄送到监狱的,并且是在戈尔收监一年之后,而戈尔在执行死刑前有六年刑期,柏林在做什么呢,她的道歉是基于知道戈尔会被执行死刑的,戈尔在被诬告强奸柏林的案子上遭受了很多的不堪,包括学校,反死刑组织都隐射他是个强奸犯,但是他在某公司的应聘片段并没有致命,HR只问了戈尔一个岗位问题,镜头没有给出答案,我认为传达的信息是戈尔的工作无法脱离教授和反死刑组织,继而为他落魄街头做一个铺垫。

也就是说,愧疚,也就只是愧疚而已,我曾经陷害你,使你经受了很多不该有的遭遇,但是我的愧疚,超越你想象的愧疚,只能寄托在一张小小的明信片上,我仍然过我的生活。柏林陷害戈尔的理由也并不充分,从她迟到后戈尔的话述看,柏林经常跷戈尔的课,但是戈尔的不及格评分是否直接导致柏林被开除呢?没有说明,但是一门课程的不及格不足以导致柏林被开除,那柏林为什么一定要报复戈尔呢?——因为课堂上戈尔拒绝了她?

从戈尔被学生诬告强暴继而撤诉后组织对戈尔的态度来看,人性的黑暗远远超过大多数活得舒坦的人类的想象,柏林撤诉远离学校和戈尔可以看作是对学校的报复,但是动机仍然是个谜。

在戈尔和柏林上床之前,戈尔的妻子就有外遇了,结尾处把明信片寄给前妻的寓意除了证明自己清白,还有什么?戈尔的第一个官司只是离婚的借口而已,免税店给外遇的衣服也不是很明白想表达什么。剩下的就只有50W现金,和儿子相关的一点都没有。牛仔带50W现金出国这也太假了啊。

(牛仔最后看了歌剧《图兰朵》,片中他对古典乐很执着,有说明他是个废除死刑的狂热份子,因为康斯的帮助而对康斯相当服帖,其实是个非常体面的人,不像是能蜗居六年的人呐。)

戈尔的死亡晚餐是儿子最喜欢的早餐,也许哲学的终点就是艺术的起点吧。


第二遍看完电影,我想起两句话,一句是木心记:“一个人(友人),决心堕落,任你怎样规劝勉励,都无用,越说,他越火,越恨你——这样的故事,所遇既多,之后,凡见人(友人)决心堕落,便欢送……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一句是木心翻译瓦莱里《水仙辞》的章句:”你终于闪耀了吗,我旅途的终点。“



PS,影片里有很多细节,我总感觉有些许用意,但说不上来,供大家探讨:

1,第一天贝西和实习生开车,超过一个骑马的嗯,路边一排人在锄地,有什么用意?

2.学生柏林闯进教室,边上同学给她一个信封,里面是什么呢?

3.儿子吉米在离开的时候和戈尔说悄悄话,并且把玩具小狗留给戈尔,儿子为什么这么做。导演这么做是为了结尾给贝西的快递,“通往自由的要是就在体内”,这是戈尔的把戏,和康斯自杀时体内留钥匙呼应。

4.旅馆里的录像带究竟是谁留下的,还有第二天晚上的浴巾有什么问题?

5.戈尔殉道的理由是否充分,戈尔和律师有一次会面,律师劝戈尔戒酒,并且说他是可以去到西班牙见儿子的,只是不能带走而已。

6.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汽车不出故障,戈尔能不死吗?


最后的最后:(刚看了剧照,发现自己看的是删减版本,心中一万头草泥马,目测少了10多分钟,有完整版请留地址)

 4 ) 透过电影说死刑

1.古代中国的死刑充满创意:斩首、车裂、凌迟、枭首、腐刑、幽闭、剥皮、油炸、烹杀、老虎凳、站铁笼等。问斩与枪毙在我们的词汇中并不陌生,死刑是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概念。“一命一抵”,是习惯性接受的观念,但并不符合现代的法理精神。 2.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就有着关于死刑的废除趋势。根据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的统计,2009全世界已经有139个国家废除及不使用死刑(95国废除所有死刑,9国对一般状态下、非战时废除所有死刑,35国法律尚未废除但实际上超过十年未执行死刑);仍维持死刑的只有58个国家(这58个国家中,只有18个家在2009年有执行死刑)。也就是说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2/3的国家废除死刑,废除死刑是一种国际趋势。 3.中国每年执行死刑的具体数目作为机密从未公开发布。但据国外一些组织的数据统计,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执行死刑最多的国家。 4.2011年5月1日起,中国取消了13个死刑罪名。这是中国第一部刑法1979年颁布以来,第一次减少死刑罪名,把死刑罪名从68种减少到55种。但中国还是世界上死刑罪名最多的国家之一。1980年2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由最高人民法院将部分死刑案件授权给各省高级法院进行复核,2007年1月1日收回死刑复核权。中国在缓慢的前行。 5.目前仍没有科学的证据证明死刑能降低重大犯罪率。 6.同样是人为的干预剥夺人的生命,为什么“安乐死”不能被人类普遍接受而死刑却能在人类的历史中被普遍的接受? 7.呼格吉勒图这样的冤案不只是一个,不慎重思考和对待“死刑”,这样的人间悲剧一定会出现。并不是说中国要在一夜之间废除死刑,但希望慎用死刑,限缩死刑,尊重生命与人之基本权利。

 5 ) 这届豆瓣网友不行

看了短评,大部分人指责电影里男女主角对于废除死刑的态度,以及部分电影情节的疏漏。还好没看到有人批评记者小姐在木屋里看录像带耽误了时间这样愚蠢的观念。

但是这部电影是要做死刑废除论的宣扬和发起相关的讨论吗?我认为完全不是!也认为因为纠缠于这几个点而给电影打低分的网友过于狭隘且自作聪明。

这部电影传达的对死亡的态度,对真理追寻的态度。这些才是真真正正深深震撼我的地方。

一个是失去所有的落魄者,一个是身怀绝症的卫道者。对于他们来说捍卫自己的观念远比接下来活的更好更为重要。

当然你可以认为他们应该尝试让生活变好或是让余生更幸福,可是每个人对于生命对于死亡的态度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你来说举足轻重关乎你生死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也可能一文不值,所以没有什么好批评的。

对于那些担心认为电影会传达错误理念的人,我认为这完全是因噎废食,你干脆不要看任何形式的读物,因为你总可以解读出奇怪的传递。

先写这么多,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绝对是top 10级别,对于豆瓣网友的评价,我表示很失望,哈哈。

最后那个“自由的钥匙” 简直太暖心

the end

 6 ) 死不回头的愤青,愚蠢的逻辑!

  演技不评论,说说内涵,个人观点:

 用蔑视甚至践踏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珍视的东西,成立吗?我很愚钝,私以为不成立!不懂得珍爱自己生命的人,怎能真正懂得珍爱别人的生命呢?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真正懂得热爱别人生命的人,必定是懂得热爱自己生命的人。影片给出的背景是盖尔事业上和婚姻家庭上的失败,这就足以促使一个人放弃自己的生命吗(没有这两档子事,以影片的叙述,盖尔显然是不会去“殉道”的)?是的,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没有经历过盖尔这样的经历;我只是作为一个评论者在行使我评论的自由和权利:我认为他并不真正热爱自己的生命;因此奢谈什么他人的生命权利,这个时候,让我觉得可笑了!

 其次,抛却个人观点,在逻辑上检讨一下:盖尔与他的“合谋者”,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误判死刑的成立性。那么,我要问,盖尔们所反对的真正的敌人是谁?是“合法取消他人生命权是否合理”这样一个人权问题或曰伦理问题,还是“司法审判程序是否有可能误判死刑”这样一个司法问题?盖尔们用自己的生命,所证明的,只是司法审判程序有可能出错罢了。这就构成对死刑反对的任何理由了吗?如果凭这一点可以反对死刑,那也可以反对无期徒刑,可以反对30年、20年、10年。。。7天,最终因噎废食,反对人类一切司法审判,因为人类一切司法审判,都有可能是误判!

 最后,盖尔们的做法,看似伟大,实际上是对法制精神的亵渎!人类没有完美的法律、完美的审判,但基于人类精神、基于人类对生命的热爱,法制审判假设了被告人的求生欲望,假设了被告人基于其求生欲望在被冤枉的情况下会吐露实情以求公正的审批。但盖尔们既没有在审判时说实话,而且故意用了一个蹩脚的律师或故意让一个优秀的律师去蹩脚的辩护,有意使一个可以无期的案子被判死刑,然后来嘲讽这判处死刑的法律是不健全的。多么可笑呀!是的,在这起案子里,整个审判是无效的,但它仅仅对自己求死的人无效而已;这种无效性,并不能否定对有求生欲望的犯人的审判的有效性!

 最后的最后,我要说,盖尔们,去死吧!不怕幼稚,不怕深刻,不怕深刻地装幼稚,就怕幼稚地装深刻!这种片子,可以用你的“深刻”去俘获幼稚者,但俘获不了我,哈哈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写于11年,以下14年。


无意中回来看看这篇一时兴起写的影评,3年多前的事了,下面居然有很多回复,而且总有人不厌其烦地告诉我死刑是不可逆的,我的妈呀,我原来咋就没想到呢,这个天大的秘密是怎么被你们发现的?

对这些伟大的发现者们,我再补充两句吧。
强奸处女是强奸,强奸妓女也是强奸。不可能因为强奸的对象是妓女而不是处女就要从轻发落,这一点你们总该同意吧?

我由之要说的是,只要是误判,就是不可逆的。轻的误判、重的误判,都叫误判,但误判本身之有可能出现,并不构成对司法审判的否定。误判死刑了结人家一生,误判十年二十年毁了人家最青春宝贵的这段光阴,难道你们就觉得这个是可逆、可弥补的吗?别说十年二十年,就是几个月、几个星期都是不可逆的。那么,是不是说考虑到一切司法审判都有可能是误判,都有可能对他人造成不可逆的不公正的伤害,我们就要废除一切司法惩罚呢?

你们想表达的无非是,死刑不可逆,所以应当废除;其它的哪怕是无期,都还可以纠正审判中的错误,所以其它罪罚还是可以存在的。近一步,你们潜在的逻辑是,只有生命权是不可侵犯的,除了生命权之外的一切权利,都可以被侵犯,大不了后面我承认错误向你赔礼道歉对你进行补偿就是。
那么现在,旁观者必然已能看清,究竟是你们不懂得尊重人权还是我不懂得?对他人致命的伤害不可饶恕,对他人小的伤害就是可以容许可以原谅的,是吗?

愚以为,一切司法审判,确乎都有可能是误判,这也正推动了人类的司法制度、司法精神在一直前进,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来保证所有审判的公正和合理有效。我们应当对一切案件——无论是杀人的,还是偷了一颗白菜的——采取同样的慎重、付予同样的公正。但同时,我们绝不能因为害怕误判,就废弃某种合理的惩戒方式,我们要做的,不是消灭掉这种惩戒方式,而是消灭掉在此种惩戒中的不合理不公正。

我很疑惑,我的意思,你们明白了吗?

 短评

一出精心策划而来的完美的自编自导的悲剧,近乎极端化。前一小时三十分钟只是在渲染故事和氛围,而关于大卫·戈尔的清白也早已告知。就像是一个犯罪一样,人们需要的只是个动机和为什么?在酝酿了许久之后,后半个小时的破局就显得一气呵成而且一步步递进又极富层次感,带来多次的惊喜观感。

7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用放弃生命的方式宣扬生命可贵?用践踏生命的方式宣扬生命的尊严?想要踩着自己的尾巴跳起来?你绕不开你的悖论。是的。我很震动。但不感动。

11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捍卫人权只是信仰,一点不妨碍其行为的残忍。

13分钟前
  • doee
  • 还行

一切线索已经指出了结果,但是当录像带中大卫戈尔转过头平静的看着画面的时候,所带来的沉重与震撼还是让我浑身战栗。

14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上下文是多么重要。。

17分钟前
  • NullPointer
  • 推荐

比想象中的更通俗好看,并不像之前以为的学院派电影,哈哈…虽然半途就能猜到结局,但后面剧情的百转千回还是会跟着走,不愿多想,只是沉醉…配乐很重,结尾镜头很带感,理想主义的殉道者啊,艾伦·帕克才不甘讲一个平凡的悬疑故事!

1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拉康给我们的教训是:心想事成的人绝对不会快乐。最符合人性的真谛是,尽力活在你的想法和理想中,不要依据你达成多少欲望来衡量你的生活。而该以获得多少真诚、怜悯、理性,甚至自我牺牲的时刻来衡量。因为到头来衡量我们生平轻重的唯一标准取决你如何看待他人的生命。

21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从此你不敢轻言自己是理想主义者

24分钟前
  • Ying
  • 力荐

雖然之前已經看過劇情簡介,但是看至最後一刻,還是崩潰到失聲痛哭。人究竟為了什麼可以丟棄掉自己的生命?IT'S YOUR FERR KEY. 然而你我都是貪生怕死之徒,只求苟活於這個骯髒醜惡不夠完美的世上,苟且度過一生。

2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我们花一辈子阻止死亡,吃,爱,发明,祈祷,搏斗,杀戮...我们对死亡了解多少?在生命的某个时刻,当你的理智超越感情,当你的习惯战胜梦想,当你失去的无法诉说,也许死亡是一个礼物。”耶稣说,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就不能结出百倍果实。死亡,永远是殉道者送给梦想的礼物。

32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那串自由的钥匙,在康丝坦斯迅速衰化的胃里、在牛仔藏于信封寄给媒体的录像带上、在狗狗玩偶塞满了棉花的肚中。拉康告诉你何为幻想,库伯勒教你接受死亡,但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心灵的自由,罗马尼亚秘密警察不能,德州州长或制度亦无可奈何。对于某些人,死亡是一种恩赐,但对于聂树斌药家鑫们,并不是。

34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这个世界需要偏执狂,但1个就足够了。有时候被震慑到痛哭并不是因为肉体的残忍,而是你不知道人的内心和精神竟然可以如此坚硬,与其等待被事后施舍的内疚,也许我们可以主动创造这一切,哪怕结果,微不足道。

39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最后半小时简直无法喘息。真相一波一波袭来,讽刺与绝望更是一浪高于一浪

40分钟前
  • Caesura
  • 力荐

换位思考了一下,像我这么怂的人哪怕妻离子散也应该会想办法活下去。智商高的人自杀都比别人轰轰烈烈

43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非典型的"最后一秒救援",失败反而是最好的归宿;以死殉道,张力十足,最后的结局尽管可以预见,但依旧震撼十足;斯派西的气场真强大。

4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十二怒汉里,从未交代嫌疑犯是否是真正凶手,8号陪审员的终极目的完全是对司法公正的不懈追求;本片中,死刑废除与否的争论也未有定论,震撼人心之处则来自于主角用生命的牺牲来完成对信仰的捍卫

50分钟前
  • 喷子
  • 推荐

一个大学教授,不小心犯了一次性错误,职业生涯和家庭生活被毁掉,然后他就精心的构建了一个故事,牺牲小我奉献给自己执着的事业。。。编剧精心的编了一个我很震动但完全不感动的不现实的伟大故事。一是,这个片子的政治宣教色彩严重;二是,我个人不认同废除死刑;三是,为了政治目的走极端我无法认同

51分钟前
  • Colin Mahler
  • 推荐

作为一个悬疑类影片,真相绝对充满震撼,包括温丝莱特在结尾处的反应也加剧了这种情绪。遗憾的是前面给的线索太多,跟州长辩论一场基本就暗示答案了。印象较深的还有反复闪现的文字标语。

5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最大的问题在于:大卫悲剧的导火索是波林,波林让他失去了一切,而世上唯一理解他的康斯坦斯也要离他而去,所以最后他们一起为了此生奋斗的事业编造一个故事。但是,如果没有波林呢?

60分钟前
  • 李九弟Jody
  • 力荐

用极端的方式卫道是践踏了生命的尊严?得了吧,你把那个2000多年前明知被出卖还不跑路,然后被钉上十字架的人搁哪儿去了?你当然不会感动,就像让西方人信仰的了两千多年的那个殉道者的故事也未曾感动过你一样。

1小时前
  • 张樾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