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情歌

战争片中国大陆2010

主演:苏有朋,居文沛,蒲巴甲

导演:江平

 剧照

康定情歌 剧照 NO.1康定情歌 剧照 NO.2康定情歌 剧照 NO.3康定情歌 剧照 NO.4康定情歌 剧照 NO.5康定情歌 剧照 NO.6康定情歌 剧照 NO.13康定情歌 剧照 NO.14康定情歌 剧照 NO.15康定情歌 剧照 NO.16康定情歌 剧照 NO.17康定情歌 剧照 NO.18康定情歌 剧照 NO.19康定情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5 00:39

详细剧情

1949年的一声春雷,使那沉睡已久的雪山也幡然惊醒,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酝酿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1950年的一天,位于四川西南的甘孜迎来了一支红色的队伍,解放军进驻此地,开始修建连接藏区和外部世界的川藏铁路。刚刚大学毕业的地质专业技术员李苏杰(苏有朋 饰)随军前来,一腔热情报效祖国。偶然的机会,解放军搭救了一个落水的贵族,在李苏杰的提议下,贵族释放了两个农奴,其中包括名叫达娃(居文沛 饰)的藏族姑娘。李苏杰不仅砸烂了禁锢她的锁链,也打开了她蒙昧闭锁的心灵。在这片蓝天白云常在的圣地,革命版纯洁的恋情悄悄滋生……

 长篇影评

 1 ) 《康定情歌》观后感

《康定情歌》讲述了两代人发生在康定的爱情。
电影前部分讲的是一个刚毕业不久、满怀为人民服务壮志理想的热血青年李苏杰,在跟随解放军进藏的途中,因缘际会解救了一个藏族奴隶达娃。就是在朝夕相对中,他们暗生情愫。可惜最后种种的原因,使他们分离的六十年,最终也没有在一起。
达娃爱上李苏杰是理所当然的。一个从五岁开始就戴上锁链的奴隶娃儿,突然从天而降来了有学识有理想的英俊小伙,把她脚上的锁链砍断,解除了禁锢她对美好爱情憧憬的枷锁。就在那时,某些微妙的情愫也就悄然的释放了。在后来的唱歌表演中,大伙儿们唱的那句“藏家溜溜的大姐,看上溜溜的的他哟。”让达娃的的心思藏也藏不住了。
重来都没有试过甜滋味的达娃,第一次尝试枣蓉麻饼时,却因为甜味而热泪盈眶。这份甜来的实在是太久了,以至于不敢相信自己能拥有而把第一口给吐出来。对于达娃来说,这也是一份来自幸福的甜,因太过于难忘,而甘心整整六十年苦涩的等待。“这是我家乡苏州的味道”,这甜来自于苏州,对于达娃来说,苏州除了是一个地名,也是她用一生的目光眺望的地方。“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绵绵不断的思念随滔滔江水从这一头到那一头,从藏区流向苏州。
苏州美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甘孜也是一个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的地方。养育着朴素真挚的人民,又怎么能不让李苏杰也爱上秀气灵动、善良美丽的达娃。在河畔洗衣的达娃,冒险去采药的达娃,歌声美妙动听的达娃。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生。面对自己被判为右派,李苏杰除了愤懑剩下的也只有沉默了,但接到刘二的来信被告知达娃已成婚时,发疯似的把东西往地上砸去。
(1950年初修建川藏公路,修了4年,也就是大概1955左右回到苏州,李苏杰给达娃写了6年的信,那个时候他被判为右派,是1961年。而反右派斗争是1957年开始。从1955年到1957年差不多两年,他都没有去接达娃。有点想不通,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吗?那邮递员是怎么送信的?)
李苏杰和达娃之间定情之物其中一个是钢笔羊毛套,这是达娃在修建川藏公路的时候送给李苏杰的。可以看出达娃对拥有知识的人的敬佩。她让李苏杰在枣蓉麻饼的圆桶上写下她的名字。达娃在藏语里是月亮的意思,和康定城跑马山上的弯弯的月亮一样,圣洁美丽。
电影后半部分讲的是婷婷,扎西,卓玛之间纠缠的爱情。从婷婷不知道怎么把康定情歌弹好,到后来他们三人的相遇,以及后来机场挥泪送别,婷婷把自己对爱情的新体会弹进康定情歌中。两代人的态度体现了他们对于爱情的执着不悔和坚守忠诚。
电影的结局,在达娃骨灰被洒下的小溪里,一封封写给达娃却来不及读的信顺水而流,带着歉意与爱意飘向远方。
整部电影也有不足的地方,达娃钟情于李苏杰到可以理解,但是李苏杰对达娃在甘孜州就没有表现的很强烈,让人摸不着头脑,他说接达娃到苏州,究竟是对达娃怜惜还是真喜欢上她,当然知道后来李苏杰接到刘二的来信感情大爆发,也是确定了他喜欢上达娃的,之前就缺乏更多的描写。还有婷婷对扎西的爱来得也是有点莫名其妙。
最后我想用纳兰性德的一首词做结尾: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曲阑深处重相见,日日盼君至。

 2 ) 一根筋的爱情

《康定情歌》是一部政治献礼片,献给甘孜州建州60周年。 在影院工作的一个同学看过之后说,想好好地,认真地听一遍康定情歌,极力怂恿我去看。 扛不住对川藏风景片的贪婪,去看了。 梗概 开篇,苍老的男主角配画外音,他今年已经85岁了,再不回甘孜州,就回不去了。 又是一部一根筋的爱情故事。我出来影院,脑子里蹦出来一句话,我不懂爱。 真的不懂。 1950年解放军进驻康巴地区修筑川藏公路。随解放军修公路的大学生技术员李苏杰,救了一位落水的“头人”(农奴主),作为回报,李苏杰要求农奴主放了他跟班的两个奴隶。 这其中就有从小就是农奴的藏族女孩达娃,李苏杰为她砸开了铁锁链。居文沛的表演很出色,李苏杰砸铁链时,她惶恐的眼神真到位,高原女农奴的扮相也很真实。(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忍不住想起苏有朋演的张无忌和带着链子的小昭=。=) 翻身了的达娃经过休养,出落成一位漂亮的藏族姑娘,随军修建援藏公路,李苏杰教她学写自己的名字,还有他的家乡苏州。李苏杰给她吃从家乡带来的酥饼,达娃第一次尝到了“甜”是种什么味道。 他在她眼里,必定不一般,是恩人,又是那时稀有的大学生,知书达理,热情踏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蕴藏在康定情歌里的情愫,一直没有被达娃说出来。但是李苏杰是知道的。你看那时候的人,不说爱,就会认定一辈子的伴。 不像我们现在,一遍遍的问,你爱我吗?脱口而出的答案。 康定情歌原来可以唱成这么多版本,但是最美的,还是达娃在高山草甸的清唱。我一直对将原生态的民歌搬到狭小的舞台上供人观赏有抵触,因为我感觉那样真的唱不出来情感,没气氛。 因为这个,被人批评过“真矫情”。 修好公路后,李苏杰先回苏州,并答应达娃回来接她。然后就是颠沛流离的建国这几十年的大背景。 李苏杰每年都写很多信,但是因为同村喜欢达娃的邮差刘二从中作梗,将信件都盖上查无此人退了回去,所以两人失去了联系。 然后根据简短的画面,我们可以猜想,文革中划为右派的李苏杰,收到刘二谎报达娃婚讯的信件,万念俱灰,世事浮沉,一晃就到了李苏杰85岁。 这世上有一个人,她宁愿等到死,也不会对你出尔反尔。达娃等到死,也没等来李苏杰,她收养了两个孩子,终了一生。 85岁的李苏杰,知道这一切,找到门上的时候,达娃刚去世10天。 退回的信件,在与达娃养子的交谈中,也终于明白了缘由。 等待不是爱情的一部分? 十天生死两茫茫。再相见,已是阴阳两隔,一人,一相框,一铁链。 为什么不可以早一点呢?不能等,有些事情真的不能等,等来的只会是遗憾。 《云水谣》里,徐秋水(陈坤)和王碧云(徐若瑄)一隔也是60年,所不同的是,徐秋水还有金娣,那个李冰冰饰演的上海女孩,代替王碧云,随他生活在了藏区。 达娃的养子说的原话我忘记了,大概是说,我们藏民,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说等,就会等一辈子。 “苏州小白脸”李苏民不是藏民,也等了一辈子。 哪一种才是爱情?跟朋友争辩,她说,那只是靠回忆支撑,算不上爱情,爱情是要有生命力的。 这个命题,讨论不清,讨论不清。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句话。一生只求爱一次,爱到忘记自己,不求回报,不求记得,不求在一起,只求能在最美的年华,遇到你。 自古痴男怨女多啊。 问题是,谁一直在祭奠一根筋的爱情? 我们歌颂的,往往是我们缺少或者不曾重视的。 朋友说,你的爱情观太纯洁,你就会孤单。所以爱情应该是鸡尾酒还是白开水? 左耳朵里方大同唱:爱是两人一张棉被/也是一人一瓶清水。 右耳朵里黄小琥唱:如果命运可以定做/如果有另一次选择/我想我还是会/把手让你紧握/快乐的陪你去坎坷。 都说对。 我问一个朋友,你相信一个人为了爱情能等待另一个人几十年直到老死吗? 她说,要么是没遇到更好的,要么是一根筋。 可爱的一根筋 据说年底贺岁档的《非诚勿扰》续集《不省心》,舒淇饰演的笑笑依然纠结这个问题——她对秦奋不是爱,只是感激。 这个问题也困扰过我很久,一个人能不能因为感动而爱? 后来看到身边朋友的经历,基本上来讲,如果不是第一感觉良好,那就没戏了。两个人凑合着过的,有,太多了,但是就是过日子,不是爱。 可是这样的凑合着过日子,往往也给我这个看客很多感动,凑合着去坎坷,也需要很大的勇气。有的人明白了,两个人过得很好。有的人不明白,就一直一个人过。 真是个不省心的字眼。 我还是希望看到,李苏杰可以早10天来找到达娃,只要早10天啊,两人在对方的眼里不再是定格在60年前的少年模样,或许还可以套用杜拉斯的一句话—— “比起你当初的美貌,我更喜欢你现在倍受摧残的容颜。”

 3 ) 日日思君不见君

       我谋划着如果中午到影院就去看《密室之不可告人》,傍晚去就看《康定情歌》。其实我更想看《康定情歌》,因为我还是不想花着钱去影院惊悚一回,只可惜《康定情歌》的排片量比《密室之不可告人》还要少,每天只有傍晚六点半那场,于是我们只好在街上一直转悠到快到时间再走到横店潇湘王府井。

    电影里康定的景色非常的漂亮,把它做风景片看也是可以的;影片也很感人,至少我流泪了;但是影片同时也很无厘头,以至于让我走出影院后还耿耿于怀。

    去看这个电影自然是冲苏有朋去的,因为他和居文沛是这个电影的主演。但是看完之后我却只能质疑于这个主演的真正意义,也许只是精神上和演技上的。说的更准确点,影片之前的剧情介绍让我误以为这个电影主要反映的是李苏杰和达娃的故事,但是看完之后我和同学却齐齐感叹这个电影线索及其不明,用同学的话说就是“我简直不知道它要表达什么”。如果影片的希望和看点是李苏杰和达娃相爱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两地分隔,只能抱憾而终的感情线索的话,哪怕它在现实和回忆间跳来跳去都没有关系,但是年轻一辈的爱情故事明显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冲淡了这一条线索,甚至让这一条原本可以铺展得更开,让电影更给力的线索变得反而隐居到了幕后。而实际上,李苏杰和达娃的那条线索原本还可以说明得更好。

    由于有了上面这一条,苏有朋和居文沛便似乎不再是主演的地位,因为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苏先生便始终没有再出现,而前面他表演的可圈可点就让人对这一点非常遗憾。就像是一直期待他还能再出现,但是他就这么消失了,故事情节方面造成还有很多不明朗的地方,也让人非常遗憾。我其实觉得现实生活里年轻人的爱情这条线索其实没有出现的必要,如果将六十年前的那段爱情表述地更彻底、更丰富,会为这部电影加很多分。所以同学说:“原本是来感动的,怎么看完觉得是看了一部喜剧呢。”

    然而电影前半部分的演绎还是让我觉得这部影片很值得一看,而前半部分我也是边笑着边流着泪看完的。比如一看到苏有朋出现,我和同学就笑了,虽然看的就是他,但是看到他出现穿着军装出现在这样主旋律的电影里还是觉得很有趣,加上虽然我也说不上来他普通话哪里不对,可是听起来还是台湾腔。我和同学也极不入戏的发现苏有朋的那根皮带一直系得垮垮的,于是又笑了(好吧,直接来人把我打飞)。当然剧中那些主旋律的话语也让我和同学忍不住发笑(我们不是乖孩子)。

    这部电影有一瞬间让我想起了我最爱的《黄河绝恋》,同样是后来成为了老爷爷的当年的战士来寻觅自己爱过的人的这样一种在现实和回忆穿插的形式,但是《黄河绝恋》重心在回忆上,而《康定情歌》重心却怎么都让人觉得是在实际没有多大看点的年轻人的爱情上。真的,我很希望看到的《康定情歌》是以《黄河绝恋》那样的结构来拍的,这样给苏有朋和居文沛的表演空间应该会更大。

    我印象很深的还是剧中李苏杰对达娃允诺要带她回苏州的那一段,还有后来李被打成右派后接到刘二的信之后摔行李那一段,两个人一起在草原上纵马奔跑那一段,当然还有姑娘们一起唱起《康定情歌》,达娃最后羞涩的跑走那一段,还有在开始的时候,李苏杰对达娃念起那句“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勾起一片回忆,也不免让我感叹了很久,大概都可以算是电影的泪点。难怪也有人说只看苏有朋和居文沛的表演好像是达娃更爱李苏杰,因为剧情上对这点的渲染要更加强烈。不过苏有朋的眼神一如既往的含情脉脉,让我一瞬间仿佛又像看到了当年《还珠格格》里面的某些场景。比如看到两人纵马奔驰那段我和同学便不约而同的想起了《还珠一》17集五阿哥和小燕子在草原上骑马的那一段。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好大一个苏有朋。这就是在电影院里看和在电脑上看的区别,那些美丽的景色仿佛是扑面而来,还有就是苏先生戴着眼镜笑的样子,好像就站在面前,以致我和同学还研究了好久他戴的眼镜究竟有没有镜片(我们看电影还真是不认真)。

    电影里要突出的自然是李苏杰和达娃跨越时空的深挚爱情和最后的爱情悲剧,然而我却想到了更多的东西,那种人与人相爱却不能相聚的悲剧,那种爱着却不能得到的痛感。想起很多年前看过的苏有朋和赵薇的《老房有喜》,如果没有最后的苏小鹏变成诸葛小鹏,飞机场的一幕就是那部电视让人抱憾的大结局,一定会让很多人对这部电视耿耿于怀。在《老房有喜》的最后,赵薇说的那句“我要你相信,在世界上,总会有一个人在等着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这句话用在这部电影里也是再合适不过了。一开始我以为李苏杰和达娃最后没有在一起是由于政治原因,结果却是很多的阴错阳差。而实际上的人生,很多时候的错过都是因为那些阴错阳差,《还珠格格》那样的美满结局毕竟只是王子和公主的童话,《康定情歌》里这样的处理方式才是更深入人心的吧。

    然而,有这部电影也会想起很多很多的遗憾,那些相爱最终却分离的人,那些热爱过最终却不得不放手的事物,那些没有办法兑现的天荒地老,那些许下却再也没有可能实现的诺言,都是让人对生活失望的缘由。
                                         2010年11月18日

 4 ) 最纯的爱情

今天在学校百年讲堂看了电影《康定情歌》,又是一部用现代的话说是“超现实”的最纯的爱情故事电影。电影场很美伦美焕,估计又是康定的旅游宣传片。

这部电影感觉很像《云水谣》,包括情节也有些像,这种片子虽然故事有些老套和不现实,但却很感动人,现场好像又有哭的了。

既然电影本身没啥太值得留恋的,那电影里映射出的这种爱情,是不是值得我们好好的思考呢?如今电影圈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广大导演都喜欢拍纯真无邪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比如前段日子有点火的《山楂树之恋》,《唐山大地震》讲的都是现在人看来傻不拉唧一根筋的爱情故事,情节如此雷同,但却因为傻,而令人感动。

这种最古朴最真挚的,或者在许多人看来最“傻”爱情故事的爱情故事,为什么会如此受到导演的的青睐,为什么能如此的打动观众,个人感觉还是源于这个社会上对于这种真势情感的缺失。

现代人的心理是矛盾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很渴望爱情,渴望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结识优秀异性的机会;但我们又很麻木,麻木到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去爱;我们现在又很害怕,把自己打扮得像一只刺猬,害怕在爱情中受伤害……即便得到了爱情,也会像红玫瑰与白玫瑰一样,“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于是最纯的爱情,便成了现代人的一种美好的向往。

其实回归原始,谈一场最古朴最真挚的的傻傻的恋爱,也是挺好的。

 5 ) 邮递员的权力——《新康定情歌》观后

(一)
    我写的其实和标题关系不大@@


    《新康定情歌》中的男猪脚李苏杰大学毕业后随军来到甘孜参与川藏公路的建设,甘孜的首府即是康定。在那里他“解放”了农奴达娃,达娃也跟着部队一起参与公路建设。期间两人暗生情愫,李说等公路修建完了,他先回苏州,然后再来接达娃去苏州。
     李回到苏州后给达娃写了很多封信,达娃在参加了扫盲班后也给李写了很多封信。可是双方却只收到过一封信。原因就在于藏区那边的邮递员。
      这个邮递员刘二以前也是帮达娃被解放前的头人家做事的,因为识得几个字所以也顺便做做邮差。解放军来了之后,他成为了一名专职邮递员,他也很喜欢达娃。双方写给对方的信都因为刘二的关系而没能传递到对方手中。而且刘二还给李写过一封信,告诉他自己即将和达娃成婚。当时正处在文革前夕?总之李被打成了大右派。收到这封信后虽然很气愤,却以革命同志的口吻给达娃写了信,祝她幸福快乐。而这封信也成了达娃收到的唯一一封信。
因为邮递员在信件传递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力(当然刘二是在滥用权力,甚至私拆他人信件违背邮递员的职业伦理),两个相爱的人再也没能相见(姑且不论李为什么不亲自回甘孜找达娃,或许有着诸多历史原因。)。但是让人可敬可叹的是,两人都终身没有嫁娶,因为当年的承诺而守候了一生。
一生的等候是多么的煎熬,这是可以想象却又无法真正体会到的。在现代的快餐爱情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能够做到遵守承诺、愿意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来等候一份或许永远无法实现的爱情?大概连给出承诺都做不到了吧。
现在通讯发达了,可是就算没有了这“邮递员”的从中作梗,爱情也没有变得比以前更容易传递给对方。“邮递员”的权力化入了恋爱双方本身,让沟通变得不易,甚至比以前更难。

(二)
电影中的另一段感情纠葛发生在小一辈身上。达娃收养了一对失去父母的姐弟,姐姐叫卓玛,弟弟叫扎西多杰。他们称呼达娃为“达娃奶奶”。而李苏杰将自己的侄女过继过来当自己的女儿,所有他也算有了个“孙女”叫婷婷。在离开甘孜的六十年后,李苏杰执意回到甘孜找寻达娃,可达娃已于十天前去世,婷婷是陪着爷爷一起去的。期间婷婷爱上了扎西,而扎西跟邻居家的梅朵青梅竹马,算是一对恋人。电影中的一个细节让我觉得扎西对婷婷并非完全没有爱意,但是显然他也不愿因此而与梅朵分手。
爱情或许没有先来后到,也没有谁对谁错。从某种角度来说,既然扎西对婷婷也是有点感情的,那么即使扎西放弃梅朵而选择婷婷也是可以接受的。当然在电影中扎西还是选择了梅朵的。我想在现实中,面对这种情况,旁人也大多会站在梅朵这一边的。因为在现实中很多时候爱情又是有先来后到之分的。当然这样一种选择或许也是伤害相对最小的。
曾经看到过说,“既然有了恋人,甚至已经结婚了,那么就不要再让别人爱上你”。以前我觉得很对,对自己的恋人/伴侣忠诚,将TA视作唯一,就不该再让别人爱上自己,不该给别人这样期望的可能。但是现在我觉得这太难做到。首先,恋爱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当产生矛盾之时,很可能会被动/主动向其他异性寻求安慰;其次,一个人似乎也是有可能爱上两个人的。最后,也不能完全排除,就算一再拒绝,仍有人死缠着不放的可能。
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我的眼中只有你,你的眼中只有我”的境界,或许这在现实中并不太可能实现,但是至少,在我看来,恋人在心中的地位是和其他异性朋友不同的。恋人之间还可以有跟其他异性朋友不能有的亲密。我们选择一个人为自己的男朋友/女朋友,将自己的爱与温暖给予对方,同时也渴望对方能够满足自己对爱的需求。依照资源理论,当爱的需求无法得到直接满足时,通过其他资源如金钱、商品(物品)的方式也可以起到间接满足该需求的作用,但是这样间接满足的形式却会使满意度大大下降。因此,一定的情感交流是必需的,这样才能满足对方对于爱的需求。当然如今随着科技的发达,情感交流不一定只能通过face to face的见面才能达成,而有些情况下,即使见面了也不一定就有情感上的沟通。双方的态度才是最关键的。
    难得写影评能写这么多,已经偏离主题了@@不过我发现蒲巴甲在这部电影里的扮相还蛮不错的~或许在遥远的未来,也能去康定走一走,领略一下《康定情歌》中的意境。

 6 ) 豆瓣是一个很奇葩的地方

说豆瓣评分靠谱主要是来这里的都是以文青自居的人,当然比水军好一点。豆瓣的文青是很跟潮流的一群人,说直白一点就是没什么脑子,潮流什么就什么高分。以前是独立电影、小众电影被吹上了天,后来是名导名片,再后来是香港电影,再后来香港的90年代商业电影终于被文青认同了、还有武侠片,在后来国粹潮又来了,后来就是情怀电影也沾光了,后来是爱国大片,政治正确好莱坞大片。只能说豆瓣评分真的是跟大潮随大流,有什么主见跟审美可言?

 短评

据说点映时看哭了很多人,据说比《山楂树》还纯爱,据说比大地震还感动人。。。

10分钟前
  • 冰梦
  • 推荐

很喜欢居文沛。感动的眼泪哗哗的。喜欢这样的爱情故事

12分钟前
  • 李翎竹
  • 力荐

明知道是拍得很矫情,很主流很正规很正面,相当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片,比《水云谣》还革命样板戏。但是,甘孜州作为四川省的一部分,和阿坝隔壁而居,阿坝是妈妈的故乡,所以和甘孜也算是半个老乡,听到熟悉的川西口音,内心还是很温暖的。青山绿水白云蓝天,很熟悉的画面。以上。

14分钟前
  • 韬子@Tower
  • 推荐

“康定”原来是一座城……

17分钟前
  • 梁威是条狗
  • 还行

虽然有点五毛,但还不错。各种版本的康定情歌好有爱。祖英姐姐的最V5.

22分钟前
  • sing
  • 推荐

好一部旅游宣传片,配上苦逼爱情故事,就成了这类电影了。其实情节有些地方让我想到黄河绝恋。

27分钟前
  • 七十三
  • 还行

女主长的不赖 剧集很狗血 但最后自己竟然哭了一刚

28分钟前
  • Magi
  • 还行

2010,和一帆小朋友在兴城,一个投影仪。。

32分钟前
  • 神秘人
  • 力荐

一部很感人的爱情片。。。

34分钟前
  • Camus
  • 力荐

红色成分多了点!不过对康定完全无抵抗力!称为我心中最想去的地方,绝对无争议!啊!没想到居文沛的眼睛那么漂亮!

39分钟前
  • alan sister
  • 推荐

各种傻,各种雷,然后每个人又那么一本正经的,真叫人骂都不太忍心

43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较差

下面的很多滿分好評都是槍手發的。。不信點擊用戶!!!S B宣傳方!!!

46分钟前
  • 小卓同學。
  • 很差

恶。。

51分钟前
  • Q
  • 还行

演自己,蒲巴甲比王力宏强

52分钟前
  • 六六六壹
  • 还行

凑合也能看

53分钟前
  • 汤圆
  • 还行

从头哭到尾。。。

54分钟前
  • 鑫鑫鑫❤
  • 力荐

跑马溜溜的山上

57分钟前
  • Shumlxuan
  • 力荐

其实还是挺好看的,但是我不喜欢现代的那个女的,超不喜欢。难道不能多放点苏有朋么。。。

60分钟前
  • 放开那个西红柿
  • 推荐

歌曲亘古不变传唱在苍穹与天地。动人的紧。关于演员。无话可说。

1小时前
  • 莲城小姐。
  • 推荐

主流也没啥错,但是细节太刻意迎合,少了生活气。

1小时前
  • 鬼腳七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