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拉1988

动漫日本1988

主演:岩田光央,佐佐木望,小山茉美,玄田哲章,大竹宏,北村弘一,池水通洋,渊崎由里子,大仓正章,荒川太郎,草尾毅,田中和实,加藤将之,秋元羊介,平野正人,岸野幸正,中村龙彦,神藤一弘,伊藤福惠,二又一成,盐屋浩三,小林通孝,梅津秀行,稻垣悟,藤井佳代子,丰岛雅美,大野由佳,铃木瑞穗,石田太郎

导演:大友克洋

播放地址

 剧照

阿基拉1988 剧照 NO.1阿基拉1988 剧照 NO.2阿基拉1988 剧照 NO.3阿基拉1988 剧照 NO.4阿基拉1988 剧照 NO.5阿基拉1988 剧照 NO.6阿基拉1988 剧照 NO.13阿基拉1988 剧照 NO.14阿基拉1988 剧照 NO.15阿基拉1988 剧照 NO.16阿基拉1988 剧照 NO.17阿基拉1988 剧照 NO.18阿基拉1988 剧照 NO.19阿基拉198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5:18

详细剧情

  1988年7月,关东地区使用新型炸弹进行爆破,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刻爆发。31年后,人类从一片废墟中重建都市,东京湾上建立了巨大城市——新东京。世界仿佛要恢复到以前的繁荣。  2019年的一个夜晚,新东京郊外的封闭高速公路上,暴走族团体正在公路上飙车。带头的少年,是一名叫做金 田的职业高中学生。  突然,街上出现了一位奇怪的矮个子男子,暴走族少年铁雄为躲避车祸连人带车飞出公路。正当金田要拿那位男子问罪之时,军队驾驶直升飞机赶到。将那位矮个男子与铁雄一起收押。  铁雄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里似乎在从事超能力的研究。而金田则在盘算如何营救铁雄。二人都不知道,他们的未来,因为神秘力量——阿基拉而已经开始了巨大的变化。

 长篇影评

 1 ) 海报经典 宣传欺诈 光明的阿基拉用着黑暗原力大杀特杀

短评字数记录不下,把微博原文搬过来。

《阿基拉》,这大概是目前我在电影院看过最懵逼的动画了……

看宣传海报,一位赛车手正在走向他的摩托跑车,好酷啊,没看过这片的大概都以为是一部类似《速度与激情》的作品。

然后开场:原来是一部赛博朋克的片子,88年的科幻动画,厉害啊。 接着看下去: ???各种鬼娃玩偶恐怖幻象,玩具熊的五夜后宫,这是一部惊悚片? 再看:画风一变,钢铁之躯,原力觉醒,超能力大战…… 最后:所以这在《头号玩家》里致敬的摩托车,到底在片子起了什么作用,我到底看了什么……

作画牛逼,各种飙车、爆炸、碎片、机械、枪弹、气浪与流血,一种末世混沌。男主之一的铁雄,在得到力量后,为了弥补曾经懦弱的自己,拿起红色披风扮起了“超人”。 阿基拉不是原力的光明面吗,结果铁雄耍着黑暗原力大肆破坏大杀特杀报复社会,那种邪性的癫狂气场很强,印象深刻。

这是一个作画厨和“审美”“逼格”信徒会看嗨的片子。

但同时,它的故事和剪辑一团糟,像是各种五到十分钟的片段拼贴起来的,还不像fsn hf第二章视角相对固定,民众zf军反抗军博士上校异能者暴走族到处切来切去,切的很随性没有节奏感。无聊、看得困。 和《阿基拉》比,奈须蘑菇、富野由悠季、庵野秀明的动画都算是讲人话了……

焦点正常的话,应该是作为普通人大哥的金田和获得超能力的小弟铁雄,因为铁雄得到了力量报复社会,而导致兄弟反目相杀。但这两人不论哪一个都没有男主感,金田大半时间在嘻嘻哈哈泡妞,铁雄全片发神经,打补丁靠童年闪回,人物形象都很单薄。

其他想提的,三个全程神神叨叨棒读的异能小鬼,不知道《混沌头》和《混沌之子》的将军病“混沌之子症候群”,灵感是不是从这来的; FSN的魔术回路,和这里阿基拉力量爆发时图案也很像。 片子最后铁雄控制不了自己的黑暗原力被反噬,化为了肉瘤怪慎杯,非常掉san。他是活该了,可有个配角少女真惨,全片最无辜的她遭了什么罪。

考虑到2019年的事件,加上2020年确实要办东京奥运会,是不是因为这种“预言”打分应该更高点……我本这样想过。还是算了,要对得起自己的真实感受,不然和那些拿段子刷大河内冈妈对不起的玩梗小鬼有什么区别。

总之是一部打一星差评对不起作画质量, 打四星推荐对不起我和影院周围人的观感;只看每一个片段,演出很牛逼;拼成整个片子看下来,不知所谓的“神”作。

 2 ) 所有人都在高潮 只有编剧在高冷


    我觉得不能让观众耐着性子看完的电影不值得拥有影评,但连电影都不看完的观众更没资格发表评论,所以为了写影评完成作业,我还是把《阿基拉》看完了。

    之所以看不下去,原因来自剧情的两大毛病——含糊不清和节奏缓慢。

    《阿基拉》貌似是漫画改编的动画电影,但也不能欺负没看过漫画的观众吧,电影中的世界观,价值观,个别人物关系直接撒手不管,好像是在告诉观众:“不明白的话就去回顾漫画吧”。我发觉很多日本动画电影都给人留下这种高冷的印象,动漫剧场版倒也情有可原,但作为电影就应该交代出完整的因果关系,清晰的人物脉络和无懈可击的逻辑,创造出让观众信服的世界,从而带领观众融入剧情。把观众搞得云里雾里,那又何必呢?再加上慢节奏的剧情,观影过程中我感到很被动。对剧情的思考只能依赖影片偶尔施舍的线索,否则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角色们做着你不明白的事情,丝毫没有参与感,就像跟一群不认识的人泡吧。

  抛开剧情,此片制作精良,1988年的动画竟让人感受到了《2012》的视觉震撼,当时的真人电影特效还只是《风云际会》的水平,欧美动画也不过是美丽童话,真正能驾驭起世界末日场面的,也只有日本动画了。影片堪称动画分镜头教程,剪辑流畅,大片即视感。对大场面中烟雾的操控更是机智又讨巧,不仅使画面真实可信,还能省去对高屋建瓴的全面描绘。日本动画中一贯优秀的工业设计元素也在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用现在的眼光看片中的机车仍感到十分前卫且不失真。遗憾的是角色面孔太无个性,多亏服装才勉强分清。观影时还有种微妙的感觉——虽然动作设计炫酷且动态流畅,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软绵绵的。仔细观看并且自己模仿它的动作后,发觉可能是in between太过均匀,即使快速的动作看起来也像是慢镜头,这对于我们学动画的同学来说也许是很好的反例。

 3 ) 草拟大江悼文(及阿基拉)

阿克曼的长评实在是太难写了...所以还是先把阿基拉的“社评”胡乱写出来。(此篇社评可能含有极度个人且易令人不适之政治内容,慎看慎看)总之,第二次在戏院重看,终于抓住了大友克洋军国主义右派的小辫子。

阿基拉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启示录式”电影,沿袭并开创了一系列传统及准则。首先便是一次无声的,无缘由的,拥有纯粹形式的爆炸,并在城市中央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洞。旧城市瞬间便被遗弃,变成了未经历过爆炸的年轻一代之失落乐园,及新奥林匹克竞技场从未开工也从未完工的“进行中废墟”。新城市被贵族政治象征的“最高委员会”掌控,虽显得“赛博朋克”但却缺少了系统控制,更多地像是一个为了陌生化而制造的无尽重叠。一些比较常见的元素在此就不加赘述,例如处于竞技场地底的,新城与旧城的“共用心脏”——阿基拉;以及新东京这一巨大城市的有机化。

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系统/人体失调,其表现因而也是无处不在的,底层、中层到上层。科学、政治体制、邪教、暴动、充满创伤的青年...从此可以看出其实大友克洋想在影片中包含的实在太多,就算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形式及表现均足够复杂的影像基底之上,都有点意义强过形式之感。不过这些问题在开端都只是潜在的危险,完全可控;最后爆发之诱因仅仅源于上校的“疯狂实验”。

(写到这里突然懒得写了,感觉没啥特别需要说的,直接丢结论算了)

大概就是,第二次爆炸实在太明显有一种自戕的成分在里面。其实从最开始,上校说控制不了就要马上放弃之时,我们就已经能遇见最后的爆炸且始终期待着了;而影片也不止一次强调了最终爆炸的地点。所以最终的爆炸不仅仅是不可避免的,更是一种集体“跟随命运”似的自戕。(并不能比作切腹,可能更像‘一亿玉碎’?)其实自戕完全没有问题,特别是在这么一个“空心城市”(我们会发现这个城市没有真正的市民,全是暴民),但是我完完全全不能接受自爆后的残留;当然女性主义一些,也不能接受为了这一最终自戕而牺牲的女性工具人们(不论是被挤压致死的kaori还是失魂落魄的Kei)。

所以大友克洋做的是,把那些战争/核子创伤(旧东京/三个实验孩童)、邪教、有创伤的问题青年、赤军、政治家;全部在一场军人及疯狂科学家缔造的爆炸中付之一炬。留下来几个已经被完全规训的昭和男儿以及上校,后者的军国主义思想可不要太明显。所以他们总是在历史中重复,旧东京爆炸、兢兢业业工作三十年,累死几万人;再来个爆炸,再带着新时代昭和男儿一起奋斗......

自此也感到大江健三郎的勇气,一种对这一“劣根性”的深切反思:我们“制造”了新世纪的畸形孩童,但绝不是为了把他们当成恐怖主义炸弹去“核爆世界”;而应该生产并赡养,在此进程中赎罪且不断反思。

(不得不说平成这代人确实超出了大江和大友两人的想象

 4 ) 转一些帮助理解阿基拉的影评

网路上搜集了一些影评帮助像LZ这样看完脑子糊掉的人


什么是AKIRA(阿基拉)?
AKIRA是日语中“光明”或是“亮”的意思。全片描述人类在战后重新复苏的希望,人类的文明就是AKIRA。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成为了现代人类的图腾,然而这高度的文明最终将摆脱人类的控制,将人类推向毁灭。铁雄这个悲剧式的人物最终还不是无法承受AKIRA肆意扩张的压力,不仅精神崩溃,而且痛苦地物理自爆。那些被强制实施精神力培训的畸形的“老人”们告诉我们,文明是何其野蛮。铁雄,一个偏执的、被社会抛弃、为伙伴所不容的孩子,继承了AKIRA的力量,这是冥冥中的注定,人类在奴役文明和被文明奴役的选择中充当着两面派的角色,玩火者必自焚。
 
 
 

 
《阿基拉》:真实的科幻片
作者:佚名
 
  1988年推出的《阿基拉》是日本动画大师大友克洋的代表作,也是权威电影刊物《Wired》评选出的影史上最佳20部科幻片中亚洲唯一一部上榜的影片,且是其中的唯一一部动画片。
 
剧情梗概:公元2019年,东京在经过一场浩劫后,全市立即陷入空前的革命暴动,金田与铁雄是从小到大的好朋友,而在一次飞车党追逐拚斗之中,铁雄因碰到一个具有超能力的小孩而发生车祸,等到金田一行人前去搭救时,却亲眼目睹铁雄及超能力小孩都被军方给带走了。原来军方一直在秘密利用人体做脑部实验,想唤起那沈睡已久并足以毁灭世界的能量---阿基拉(AKIRA),而铁雄正好成为军方人体实验的对象。由于铁雄的脑部已被改造,成了阿基拉重回地球的替身,阿基拉惊人的能量,即将带给宇宙前所未有的一场大浩劫。
 
动画电影《阿基拉》,在动画迷的心中可说是一部经典之作,与好莱坞的科幻动作片《银翼杀手》一样都是属于“未来式”的电影。两者的时空背景相同,都是在凌乱混杂的大都市,只不过在导演雷利史考特所营造出来的的未来世界是布满著湿冷、绝望与堕落。日本导演大友克洋却用五光十色的精致光影,来建构出“无政府状态的生命活力”,但影片的内容却又同样是毁灭、暴力;各式的抢战、飞车撞裂、爆炸都是那样的真实。大友克洋监督并导演的这部作品秉承了他一贯的风格,社会动荡不堪、人类没有生存的希望,世界需要拯救,影片中穿插的更多的是对人类心理、对整个社会的深层次思考。据资料显示说说在2002年美国权威电影刊物《Wired 》评选的影史上20部最佳科幻作品中,亚洲唯一一部上榜影片,而且也是唯一一部动画片便是这部《阿基拉》。影片里2019年的日本似乎是1959年日本的翻版,随处可以感受到一种动荡与不安,在这种不安之中,展现了大友对于人类心理与整个社会的深层次思考。影片最后仍是以毁灭结束,这也暗合了日本人的生命观,即在毁灭之后重生。
 
 


 
用摧毁世界来尽情讽刺
作者:tangbohu2000【铁心男】
 
  宫崎俊说,“……一个异能少年站立在东京废墟之上,人人都会说这是大友克洋”,或许正因大友克洋(Katsuhiro Otomo)个人的毁灭感过于强烈,手冢治虫的遗作《大都会》也要请来大友来重新担任编剧。没有办法,东京废墟上的少年,无论人或机器,都要由大友克洋来掌控发展。
 
  大概是纸上画图终究比组织上万群众演员容易,或者要比说服制片人拿出几千万特效费用实效,在我个人有限记忆中,东京乃至整个日本已经被大友克洋一个人前后灭掉了三次,而这数字已经成为号称狂虐的日本导演团难以企及的神圣高度。
 
  你叫詹姆斯·卡迈隆怎能不崇拜大友呢,一个Titanic最多也就消灭掉上千条人命,而大友克洋轻描淡抹画一部《Akira》东京就能被灭掉两次,尤其邪恶的是,大友居然凭借他多次毁灭东京的经验获得多次大赏。
 
  在《Akira》开篇的1988年7月16日,Akira将东京整个化为瓦砾,随着故事发展,31年后的2019年,一个名叫testu的暴走小子因为和复活的Akira能量大战一场,顺道又把东京“核爆”了一次,如果再加上《最臭武器》中全日本的沦陷,大友克洋的极端主义可见一斑,生命在于他只是一项戏剧冲突的调味品,他会主动使用极端手段来反映现实讽刺主题。
 
  我个人一向并不看好单纯、无序的暴力,他们往往来自无名,然后回归空落,导演带给观众的除了生理不适之外就剩哗众取宠的骂名,然而类似的鄙薄绝不适用于大友克洋,因为前者对于暴力的使用更证实了大友对于弱者的判定——弱者对于暴力的滥用程度只能从反面证明了自己精神上的严重不举,就象是西门庆才会偏爱药具。
 
  在大友克洋心目中,受迫害者毋宁被说成是心志软弱者,他们一旦掌握了极端力量即是噩梦的开端,他从不相信弱小者的快速成长能够自动导向正确方向,因为那些人往往从未尝试过抒发欲望。当被政府当作试验用品的少年Tetsu飞入宇宙炸毁宇宙飞船,并且进而毁灭整座城市,观众不能不对大友的胆大妄为表示崇敬,滥用的暴力反过来必将作用于施者自身,大友克洋从来都是用暴力来控诉暴力本身。
 
  大友的人物线条和背景描述往往现实、具体,一如他描绘飞车镜头时,车后拖长的流彩光晕,而如此的真实画面愈发彰显出的正是他讽刺题材的尖刻、犀利。
 
  大友克洋也从不相信腐败政体和所谓“人民的正义”,《Akira》中最最讽刺的一幕就是看似“勇士”的反叛者阿宇被支持他的政客枪击,阿宇绝望中支撑起破碎的身体走向光明的街道然后颓然倒下,不能瞑目的眼前是一列列游行而去的人群。
 
  与被利用者相比,所谓“人民”则是盲目的代名词,他们跟随在Tetsu身后为城市中最恐怖的力量摇旗呐喊,仅仅为了让前者能够代替他们对抗政府,而当恐怖的力量终于降临,蝼蚁般的人群一个个死于非命。
 
  如此茫然的现实中,未来又在哪里?大友借月子之口说出,未来其实并不只有一条出路,异能者只是要学会如何正确运用能力。大友也试图在《Akira》中给未来留下尾巴,虽然那个后续仍然苍白无力。
 
  大友身处在他所面对的社会现实中,并不能对现实提出更多有益建议。他痛恨集权高压和愚民政策,但是他又同时逃脱不出日式传统对于铁腕统治的迷恋,这使得这位漫画界少有的思想家在借用《大炮之城》控诉法西斯式的穷兵黔武乃至影射“星球大战”计划的同时,又会在《Akira》中选择忠勇的上校充当人民的保护者。
 
  大友克洋就像是后弈空射而出的神箭,孤独地围绕着地球转动,并且妄想击中目标。他的价值并不能用来架构某种思想体系,而只是利用摧毁世界的暴力来尽情讽刺。
 
 
 
 
阿基拉的风——谈谈大友克洋的《阿基拉》一些所谓思想性的东西
作者:靡高
 
 东京这个城市,在各个方面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就象熟透了的果实,里面会产生种子,接下来的,只要有风,等风把果实吹落地面就可以了,而现在,阿基拉的风就要来临了……
 
2032年的东京,城市高度繁荣,但管理已经是无政府状态。国会的福利预算,总理的税金政策,政府战后奥林匹克中心的重建遇到了重重阻碍;政府的机动部队,防暴队,交通课为了应付反政府武装疲于奔命,公关安全预算严重超支;宗教团体在民间底层煽动群众,宣扬东京觉醒的时刻即将来临;反政府武装,恐怖分子不断制造恐怖事件;军队和科学部门发起的阿基拉社会改革运动遭到了调查委员会的质疑;另一方面,军队接手对东京事务的控制,随着与国会矛盾的加深,随时会爆发政变危机……
 
这便是大友克洋所刻画的《阿基拉》的未来社会背景,这与当今世界正在动乱的或者曾经动乱过的国家是何其的相似。特别是影片后部分军队发动政变,逮捕和枪杀软禁政府最高干部委员会成员,使其与指挥系统隔离,并命令坦克,装甲车,武装直升机开进市区,封锁路段,动用地面部队和空中部队对东京进行戒严,种种时势,鲜明地看到东南亚,中亚某些国家武装叛乱,政府变更的影子。
 
大友克洋与木城雪户,土朗正宗,庵野秀明被称为日本以未来世界为作品主题的动漫大师,其中土朗正宗的《攻壳机动队》,庵野秀明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因主题的深刻和思想性而受到广泛注意。而大友克洋的《阿基拉》更是以当中的泛神思想,神秘论和现代存在主义和科技学说多样的哲学思辨而使电影达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而这个高度是和宫崎峻的《风之谷》,《天空之城》,《幽灵公主》一脉相承的。
 
《阿基拉》因其主题的深刻性和延伸出来的多样性不仅在日本,更是在西方受到评论界和电影界的推崇,《未来战士》的导演詹姆斯.卡麦隆就说过,日本动画有两位大师令他佩服,一位是押井守,一位便是大友克洋。一般认为,《阿基拉》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说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成了现代人类的图腾,然而高度的文明最终将摆脱人类的控制,把人类推向毁灭。这个主题和后来沃卓斯基的《黑客帝国》是有很大相似之处的。
 
《阿基拉》的成功之处不仅描绘和预言了触手可及的不久将来的社会现象和走向,更提出了对于人类未来何去何从的理论。那就是未来并不是只朝一个方向前进,我们应该有而且可以选择不同的未来。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由低等向高等发展,并在最后建立达到物质和精神平衡状态的乌托邦世界。而在《阿基拉》中,提出了两个人类发展的道路,一个就是在地球上文明科学的发展,并且在未来有可能或者顺其自然地开拓在银河系的疆土,而这个过程是在和战争,落后,黑暗中艰难进行的;而另一个就是随着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到某一个阶段,发生了突变,就象阿基拉一样,身体的异变拥有了神的力量,人类触摸到宇宙的真理,构建出新的人类理论体系,并将在最后融合于宇宙的发展进化中。在电影中,前一条路是主人公金田之路,影片表现为他和女朋友留在毁灭后的东京;后一条路,便是另外一位主人公铁雄之路,在影片中表现为他向宇宙深处飞去,寻觅新的人类伴侣。前一条路所表现出来的主题和很多科幻电影相似,而后一个想法应该是参考了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只不过在《2001,太空漫游》人类获得突变的力量是神秘的“黑石”,而《阿基拉》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核战争”而已,而铁雄就是那个“星孩”。
 
即使人类未来可以有多种选择的道理,但是,在每条路上,人类都有可能使自己走向毁灭。这是大友克洋在《阿基拉》中提出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人类在一生中会发现事物,会创造文明,但是,这些知识来自哪里呢?大友克洋认为是人类中先天存在的未知的遗传物质或者说是神的力量。在地球生物进化中,从爬虫类,鱼类,浮游生物,人猿,到空气和水,宇宙的尘埃,都有着共同的这种物质。也就是说任何人体内都有阿基拉的力量,可是当这个力量觉醒的时候,即使还没有准备好,那个人还是必须选择如何使用这个力量。而这个选择就很有可能造成人类的悲剧。就象铁雄一样,几乎将东京再次毁灭。
 
阿米巴原虫拥有了人类的力量,它不会象人类那样建筑,只会把附近的食物全部吃光,同样,人类拥有了神的力量,它没有神那样的思维,最终只会带来人类的毁灭。所以,“不是由我们改变城市,而是由号称期待阿基拉的人民改变。”

 5 )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

给高分也许因为这是一部1988年的动画片吧。 但是我今天第一次看(2020年东京奥运会举办之年)觉得作为电影很一般 。核心就是中二少年突然拥有了巨大的能量并逐渐失控的故事。兄弟情部分还比较完整,配乐可圈可点。但是对于技术和社会的科幻部分故弄玄虚的成分居多。

技术层面,几罐阿基拉的器官是靠什么又形成实体的;阿基拉这次核爆后器官还有吗,以后怎么现身;为什么铁雄能上外太空手撕卫星却和肉身的金田打得难解难分;什么类型的药可以封住宇宙级的能量,副作用还是满脸起皱纹?

社会层面,军队虽然尽力了但被一个上校掌控还跟着政变;反政府组织没有干成一件事且唯一的女成员还被泡走了;宗教组织、政府最高决策层露了面之后没有对剧情起到任何作用。

 6 ) 反观发展的悲剧…和希望!

《阿基拉》可以写的方面如此之多,以至于想写点什么竟不知如何开始。发现电影海报的设计十分有趣,便由此下笔,梳理一下个人见解。

粗看《阿基拉》的电影海报,只见其简简单单地勾勒出男主角“鲜衣怒马”的形象。而其实从这个画面,几乎可以解读出全片可能的主旨:叩问现代人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发展。 构图的最上方,有一部红色重型摩托车。这部车直接象征的是速度和在空间中移动的能力。 工业革命以来,从蒸汽火车头到超音速客机,人类在空间中移动的能力迅速进步。信息技术的出现更让我们进一步突破物质空间的束缚实现了资讯的实时流动。这种移动的能力,流动性,意味着更广泛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资源和机会的可能,意味着驱动发展的能力。影片中将这种能力称之为“阿基拉”之力:发明和制造东西的知识和能量。因此,海报上的摩托车,实际是“阿基拉”的具象化,又或者说是代表发展能力的符号。 海报的中央,少年的背影沿着地面的直线走向这部红色的摩托。 他的决绝姿态,就像人类对发展的永恒渴望。影片中,拥有这种渴望的不止海报上的金田,还有上校和他的科学顾问,将“阿基拉”视作神明膜拜的信众,甚至与少年们厮混的轻浮女子也会说“没有摩托车还出来玩什么!”而最极端的例子,无疑是铁雄。 电影开篇便描绘了铁雄对红色摩托的称羡。影片中段,他从医院逃出后终于跨上了这部摩托,搭乘着心爱的纯子私奔。当纯子与车一同被敌手劫持威胁时(这一处被铁棍击倒的分镜十分精彩),被按倒在地的铁雄,口中喊出的居然是“要是你们把车子弄花了,我同你们拼命!” 影片后半部分,铁雄终于了解到自己获得了“阿基拉”之力。一时之间,他却还不明白自己已然拥有了渴望已久的东西,仍去追问红色摩托的下落。但最终,他意识到自己不再需要力量的符号,因为他已经可以运用力量本身。于是铁雄在生命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以强者之姿奚落了金田,摩托车的主人 [1]。 关于铁雄的剧情,是一出发展的悲剧。Marshall Berman曾用“发展的悲剧”点出了歌德《浮士德》的内核。铁雄的故事又何尝不是另一出《浮士德》呢?男孩运用意外所获的力量,驱策起了更迭旧世界的洪流,最终却摧毁了所爱和自己(铁雄后来的造型,活脱脱就是一个long haired boy——浮士德的代称![2])。这场摧枯拉朽的发展似乎是反父权的:铁雄破坏了“育婴房”,拒绝上校带他回实验室“治疗”,甚至以身披“红旗”的姿态引领了群众(ge)反抗(ming)。但它也是迷茫的:铁雄不断的追问,你们对我做了什么?“阿基拉”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最后,这种发展更是难以控制的:发展的洪流迅速地侵蚀了发展者的心灵和身体,直至将他的自我意识也吞没。“阿基拉”在铁雄脑中最初闪现的片段预言了他的命运:沦为一个血肉和肚肠被掏空的躯壳,一个异化的人。 可是,还有别的发展方式吗? 影片海报以最最中心的位置:金田夹克衫上印制的药丸(蓝色),表达了这种希望。 这颗治疗发展创痛的“药”,不是铁雄为了让自己的能力最大化而在酒吧服用的药(红色)。影片对铁雄悲剧的刻画,清楚体现出对不顾后果、跃进式的极端发展的否定(因此,影片也明显讽刺了那些赞美铁雄之异化的人,如博士和宗教领袖)。 这药也不是实验室为了抑制“阿基拉”之力而开发的药(绿色)。被强权和机密背景的实验室控制的发展,是一种精英统治下的social engineering。影片对这种发展方式的反思没有对“铁雄式”发展的批判那样明显,在某些方面甚至肯定了它所存的人性和理性(上校对孩子们的关心;在不能掌握力量时选择封存的审慎)。但影片终究指出,这种精英垄断的发展也是有害的:那药物的副作用如此明显,导致了孩子们可怕的面貌,羸弱和残疾的身体——对发展力的研究,建立在弱小者的牺牲上,并且发展的生机也被大大地扼杀了。此外,这种发展的透明度缺失,也导致了上层机构的腐败和内斗,民众对上层机构的不信任,迷信的横行和反抗行为的涌现(串联起阿龙的剧情)。 那么,海报上的这药,这第三种发展的可能,究竟是什么? 影片并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也不可能给出现成的答案。但它提出了寻找答案的可能:这种药——正如海报画面所示——附在行动者的背上。清子对金田说:每个人身上都有“阿基拉”的潜力,当这种潜力被唤醒的时候,你必须选择如何使用它。孩子们在影片结尾还说:这种能量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太过巨大了,但总有一天我们能……你看,我们已经开始试验了。连片中腐败的政客都知道:推动新东京巨变的将不是我们,而是那些希望阿基拉重临的市民!也就是说,当每个人都做出选择,开始行动时,行动者本身便成为了第三种发展的可能。这种发展是不确定的。但它的不确定性,也是希望之所在。如阿伦特所言:The fact that man is capable of action means that the unexpected can be expected from him, that he is able to perform what is infinitely improbable (The Human Condition, p.178). 最后,在批判地看待了另外两种发展方式,并且提出了新的希望之后,大友克洋也没有忘记反思自己提出的“希望”。就像他们在海报上写的那样:The end of the world was only the beginning.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社会,在接连经历了右翼势力操纵的战争,左翼势力操纵的学生运动,以及空前的经济发展之后,成为了催生这种批判态度的土壤 [3]。在动画和漫画领域,较之《萤火虫之墓》(动画1988)对战争的反思,《攻壳机动队》(漫画1989,动画1995)对科技的反思,《阿基拉》(漫画1982,动画1988)对人类发展的反思,是更加宏大的命题。这种思考的高度,也折射在了海报的画面上:构图的俯瞰视角,仿佛正是对观看者的提醒和邀请——请登上高处,采用审视的目光来看待画面上的这个行动者,他脚下的现代性之路,以及整部电影的内容。大友克洋的这种自省态度,可能比他所提出的希望本身更加宝贵,或者说,惟有如此,那希望才能称之为希望。

[1]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发展的渴望,并不等同于权势欲和控制欲。铁雄一直以来强调的都是“我不会永远当弱者!”,“别老把我当孩子看!”——他想证明的不是自己拥有绝对的力量,而是自己的成长。

[2] 1945年,人类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上进行了史上第一次原子弹爆炸实验。一个美国军人在目睹实验之后惊呼道: The long-hairs have let it get away from them! (Source: Los Alamos: Beginning of an Era, 1943-1945. p53).

[3] 影片对现实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学生运动、经济和城市发展都有明显影射:对比历史照片(//www.osti.gov/opennet/manhattan-project-history/Resources/photo_gallery/trinity_test.htm)可以发现,原子弹爆炸的场面和影片开头和结尾的爆炸场面如出一辙。而原子弹的发明无疑是可以代表人类发展和突破的里程碑式事件。影片中街道上的电视新闻明确提到了“反对派学生和防暴警察的冲突”。80年代日本的土地泡沫和都市开发热潮也反映在电影所描绘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和综合交错的道路景观之中。

 短评

宫崎骏评语:“一个异能少年站立在东京废墟上,人们就知道这是大友克洋。”画风太违和,想象力很棒~!

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真不好意思说我也看过这个动画。。。。。。但我敢说 豆瓣里没有几个拥有根据此片改编的游戏!~

8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力荐

癫狂与末世

1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作为一部动画片,基本没有发挥出动画的优势。

18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昭和年的日本导演们,无疑是忘记不了战争与文明的灾难冲突。即便是动画片,通过巨大的意念变形体,去阐释这个主题。《阿基拉》让人惊讶的,是它在如此早的年份,引出人类驾驭不了力量,终将毁灭与自毁的悲观主题。不过,电影段落之间,还是有许多断裂,为了打而打,有痛感而少美感(相比之下,《蒸汽少年》真的充满了艺术美感,更不必说《火要镇》),以及难以解释朋友光环如此抢眼,借老灵魂的说法,更是难以解释服众。

19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1988年的片子出现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并且在开赛前的147天取消。而现实中是2020年奥运会举办地的确在东京,并且2020年还取消了,延期到2021年。预言到年份地点已经够厉害了,居然连不能如期顺利举办都成真了,牛逼!

22分钟前
  • 飞侠式拼搏
  • 推荐

这部片子让人深深感慨——我们无论从技术还是意识形态还是思想深度哪方面比都绝对落后日本20年以上了。人家92年拍这样的,我们到2012年也拍不出。为国产动画默哀。

25分钟前
  • 仁慈的父
  • 力荐

【A-】师承《大都会》《银翼杀手》等科幻经典,近未来的霓虹灯影,金字塔样式的中心大楼,还有肮脏破败的街头小巷,画面风格极其赛博朋克。但在其故事内核上却像极了《2001太空漫游》,同样在用电影的形式去想方设法的接近一个属于人类的终极命题,尽管现在看来我们的思想实在是太过可笑,但那种对于力量、生命和宇宙的究极答案仍然太有魅力,吸引着无数思辨者在这条道路上飞蛾扑火。这种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EVA》与《攻壳机动队》。就算抛去影片内核,其制作质量仍然相当给力,在当时的真人电影技术限制下,那种动画所表现出的宏大与细腻是无可媲美的,一种只能存在于动画里的故事。

27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一般被视为大友克洋的巅峰之作(影片本身的影响巨大,在美国多次获奖,并且明年美国将翻拍真人版)。不过这不是我最喜欢的大友动画。后半部超展开,并有大量令人反胃的画面。另外纯子(香织)是本片最可怜的主要人物,没有之一。

31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1988幻想2019的日本,居然还真的预测到了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开篇分镜流光溢彩的朋克风建构出“无政府状态的生命活力”,三次世界大战、两次遭毁的东京,末世情节的无政府主义,文明巨婴的膨胀,暗示人类无休止的力量汲取,自洽无能,最后自曝归于虚无。这与其时日本的情况又何其相似(果然90年代日本经济就崩盘了)。大友克洋对结尾分支两条处理,一是男主金田的正常发展(貌似今天2019也未能如此),一个铁雄那样获得超级力量后的变种爆炸最终原子湮灭。科技和社会建构真是颇具前瞻性。8.6

34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B+】前三分之一满分,剪辑分镜非常之牛逼,戏剧性的高光比,像极了银翼杀手的美术设计。中段对于阿基拉世界观的解释则显的有些冗长累赘。到最后更是……我本来期待的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复杂故事,结果原来是中二的超级赛亚人决斗……

35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开场分镜头教科书 中间无聊得像终结者 后面玩大了

39分钟前
  • 𝐓
  • 还行

为什么总是“少年”和“毁灭”呢?“少年”和“废墟”,“少年”和“战斗”。不是“成人”。日本人做科幻对“少年”有执念啊。未完成体。未成熟体。未规划体。怯懦、失控,但是充满可能性,日本人对日本自身,有种娇弱的怜惜,有种处于弱势想象中的希望。

40分钟前
  • 海带岛
  • 力荐

超出常人所不及为神,超脱时代 所不束即为神作, 优秀的作品不论在什么时候去看都不会让人失望。

41分钟前
  • 一脸横肉张小晒
  • 推荐

世界观设定上有些漏洞,难以自圆其说。视觉效果很惊艳,启发了不少作品,铁雄能量失控的场面最震撼。除了反乌托邦背景(很明显借鉴了[银翼杀手])与核恐惧心理,还独具创造性地将末世图景与青春期的叛逆少年联系到一起,凸显出对失控与毁灭的担忧。(8.0/10)

4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结尾巨婴疑致敬2001太空漫友但感觉后来又被今敏的红辣椒给致敬了(而那今敏感的幻熊……看来是影响满深的)……此外对EVA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好几场的配乐老是让人想起异形……要说有遗憾的话,感觉颜色上的细节,可以更加丰富点,以便拓展空间感。

48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1,日本动漫中“崩坏”这个概念真是深入骨髓!末世与更新主题几乎出现在所有带科幻色彩的日本动画中。2,叙事和人设都不太符合好莱坞模式,叙事很散漫,所谓“第三幕”太长(就不是标准三幕),金田也不是标准意义上的主角(铁雄更不是)。3,对六七十年代日本游行抗议的再现,这点村上春树也写到不少。4,结尾过于神棍,不如《红辣椒》《攻壳》。5,剪辑和分镜很凌厉快速。6,还是感觉日本很多艺术家对单个人的性命并不那么看重,只看做卑微的牺牲品。7,大银幕看真爽!

52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推荐

如果变形虫被赋予了人的力量,后果将不堪设想。它不会建造房屋和桥梁,只会吞噬周围的食物。如果人类被赋予了神的力量,也会导致东京沦陷,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电影之中,日本企图掌控阿基拉,结果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电影之外,日本建造了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结果核泄漏让福岛瞬间成为鬼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技也是如此。人类永无止境地追求更先进的技术、更强大的力量,妄图征服一切,却总是遭到反噬。“阿基拉”可以是核能,也可以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网络、VR游戏……它们能造福人类,也能杀死人类。如果我们无所顾忌地追求阿基拉的力量,而不考虑潜在的隐患,终将被阿基拉吞噬。PS:《阿基拉》早在1988年就成功预言了2020年奥运会由东京举办,还预言了东京奥运会举办得并不顺利。

57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一些人只是想看世界在火中燃烧的样子。一些人只是想试试在美丽敌托邦的绚烂街道上飙车的感觉。一些人只是想用对大师的膜拜之情来还原自我心目中那个未命名的像是终结解答的东西。

1小时前
  • 旧书君
  • 推荐

很多科幻作品的问题就在于必须要给故事一个终极解答,而又无力给出这样的解答,有时候就只好拿爱情啊,友谊啊,正义之类的作为搪塞,有时候就干脆含糊其辞地回避掉。

1小时前
  • junepig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