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2022

剧情片英国2022

主演:格蕾丝·富尔顿,维吉尼亚·加德纳,杰弗里·迪恩·摩根,梅森·古丁,贾斯珀·科尔,达雷尔·丹尼斯,朱莉娅·佩斯·米契尔

导演:斯科特·曼

播放地址

 剧照

坠落2022 剧照 NO.1坠落2022 剧照 NO.2坠落2022 剧照 NO.3坠落2022 剧照 NO.4坠落2022 剧照 NO.5坠落2022 剧照 NO.6坠落2022 剧照 NO.13坠落2022 剧照 NO.14坠落2022 剧照 NO.15坠落2022 剧照 NO.16坠落2022 剧照 NO.17坠落2022 剧照 NO.18坠落2022 剧照 NO.19坠落202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5:21

详细剧情

  贝琪(格蕾丝·富尔顿 饰)和亨特(维吉尼亚·加德纳 饰)是一对喜欢追求刺激的好友,某天,她们攀上一座高达610米的电视塔后,意外受困于顶端,面对恶劣天气和物资短缺,她们必须设法在令人晕眩的高度上活下去。

 长篇影评

 1 ) 标准的作死指南教科书

“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观影的前半段,我满脑子里都像弹幕刷屏一样,不停闪过上面这句话。

女主贝琪和女二亨特,你们俩真的是职业的户外攀岩家、极限运动爱好者吗?即使只是一介外行人的我看来,也能明显感觉到电影全程她们诸多离谱的操作,本片作为一部作死教科书,实在太典了。

细数一下都有哪些吧——

攀爬之前不事先踩踩点做下功课,这座年久失修的高塔,俩人头脑一热是说爬就爬,也不管女主是不是已经荒废一年没有锻炼了,每天酗酒EMO,那么快就能去攀爬了吗?最起码也要先恢复训练几天吧?

爬也就算了,如果能事先告知其他朋友或旅馆里可以信任的人,说要是她们多久没回来没消息就报警,那也就不会有后续一系列向外界发消息求生的糟心问题了。

嗯……也许是她们俩确实没有别的朋友了吧。

边开车边拿手机拍视频,纯纯的交通安全错误示范,小朋友们可千万别学习。

当时我还以为女二是在直播,但是并没有,她只是在录视频素材后面回来剪辑了再发。由此可见有时候户外探险直播还是很有用的,除了能赚点火箭嘉年华之类的,还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

俩人的包里就一瓶水、一条安全绳、一架无人机、一个自拍杆,然后检查完毕说了声“嗯,东西都齐全了!”就自信出发……你齐全个鬼啦齐全?!多带点吃的用的是会死?要春游的小学生准备都比你们齐全吧!

之前你们没事就去鸟不拉屎的荒山野岭攀岩,当时就没遇到什么危险情况然后手机没信号的问题吗?正常来说应该会配备一部卫星电话的,但她们只有一台续航超强、信号超烂的手机,连块充电宝都不带的。而女主甚至连包都不背,轻装上阵一身轻松,正所谓是前期顺风有多浪,后期守家就有多狼狈。

不带卫星电话也就罢了,你们连手套都不戴?看得我全程提心吊胆,生怕她们被高塔梯子上的铁锈、突刺扎到了手,然后受伤又感染了破伤风。后面看到她们各种徒手拽绳子,我看着都觉得手心疼、宛如刀割。

单肩背包的脑瘫操作就不提了,太多人都吐槽了。看到女主下来时因为单肩背包导致包掉到信号锅上时,我居然觉得大快人心,很想说一句——“你这不是纯属活该吗?”

用绳子拉着手机往下放去探索信号,结果绳子不够长,女二这小机灵鬼灵机一动,想出的法子居然是用肉身增加长度——超危险的单臂悬空操作以身试险?你们就不会把身上的衣服撕成布条(观众:这个我爱看)、或者用鞋带啦、皮带啦延长一下绳索的长度去试试吗?非要玩一波极限操作?

……

类似的槽点,就不一一叙述了,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在看本片时,都能找到各种让人胸闷气短的细节。

但吐槽了这么多,其实我对本片的评价还是很不错的。

全片情节紧凑、配乐和镜头都颇为优秀,让人相当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尤其是恐高症患者,看电影时大概手心都捏着一把汗,比看什么鬼片还要惊悚刺激上几分吧?而电影后半段的大反转也相当震撼、让人头皮好一阵发麻,作为感官惊悚电影,毫无疑问已经达成了电影的目的——吓你一跳。

我个人还挺喜欢这类有点高概念式的小空间求生影片,近几年来的《活埋》、《鲨滩》都给我留下了挺深的印象,该类型影片将场景和演员都压缩到了一个极限小的维度,对于电影的调度、编剧、演员的演技和节奏把控都是一大挑战,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我看来,《坠落》里,双女主的这堆作死操作虽然让观众看得血压飙升,但并不算电影本身的bug和剧情的问题,事实上,我还挺能理解的。

更何况如果不这么拍,不给主角们设置一些低级操作引发连锁的灾变,这电影还有啥看头可言?

能理解主角们作死的理由,其一是因为:

对于这两名过去征服了各种陡峭岩壁的极限运动爱好者来说,B67电视塔虽然很高,但其实整个过程不过是爬梯子而已。若不是这座铁塔年久失修,危险系数其实非常非常低,如果户外攀岩的难度系数是10,那么爬这座塔的难度顶多也就2-3的程度。

毕竟对她们而言,爬电视塔的意义超过难度本身,所以她们特别“轻敌”也不是完全无法理解的,亨特甚至做好了早上出门、中午爬完回来吃午饭的心理准备,拍视频时也全程轻松愉快,根本没把这座塔的难度放在心上。如果不是那些该死的松动螺丝钉,攀登B67压根不算极限运动了。

第二:

则是因为我深知这世界上,即使是顶尖高手,因为愚蠢的作死、偶然的失误、各项准备不充分而失手殒命的人类不在少数,亨特和贝琪并不是只存在电影里的虚构形象,否则网上也不会有那么多极限运动作死失败合集的视频供大家观赏了。

人类会作死,本来就是一件很常见的事。

俗话说,溺死的都是会水的,再厉害的高手,准备再充分,总在危险边缘徘徊,也难免有失手的一刻。

因此,虽然两个女主全程作死的举动看起来很愚蠢,但我并不会因此而怒喷本片有多辣鸡有多没逻辑,毕竟电影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展示人类的多样性。

而此刻拥有上帝视角的我们,在该犯蠢的时候,其实也比女主好不到哪里去。

如果本片教会了我一件什么事,那就是我们还是要多爱惜生命,享受人生。

宅家颓废、泡吧酗酒什么的都OK,反正总比没事去爬个悬崖峭壁、老旧的高塔作死来得要好,如果你真的想去,最好中午再去,因为早晚会出事。

要说在我心中,这部电影有什么主要问题的话,那就是剧情的铺垫安排过于刻意生硬,好多情节就差没把“快看,这里是伏笔”几个黑体加粗大字写在脸上,比如:

女主男朋友的“143”暗号啦、帮亨特拍照片的男人是谁啦、可以用灯泡电源给手机充电啦、塔下遇到的嗜血秃鹫啦、到处松动的螺丝钉特写画面啦……等等等等,简直就像老师在考前和学生泄题一样——“这整段都是必考的重点,全部给我圈起来背下去!”

存在感之强,让人非常在意后面必将到来的故事展开,以至于观影时令人很是焦虑,一直在想前面的伏笔什么时候该派上用场了吧、主角她们怎么还不遇到险情?

那种明知道糟糕的事情马上要发生了,而电影里主角们还在谈笑风生的时刻,嗯,怎么形容呢?

……就很如鲠在喉。

这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全部感受了。

 2 ) 坠落中的“鸟”

这部片子里其实有个“鸟”的设定一直贯穿:前文是男人死于突现的惊鸟;中间是女人们目睹着不祥的鸟、反复出现于梦中的鸟、在幻灭边缘盘旋的鸟;最后是亲手葬送那不详的鸟、吃鸟,并由此解锁决战模式。

“鸟”作为一般象征物,其基本的含义是:“高度的适应者”,而(某些“作死”的)人类作为鸟的反面,是高度的挑战者——即不适者。

而在本片中,由于剧情的安排,鸟还被赋予了第二层含义:“突发的意外”。

因此我们可以将剧情理解为:高度的不适者在面对突发意外时的行动及其结果。

很显然,如果这种意外不是突然的“跌落”——男人和女友都是死于这种情况——即片名FALL所指那种暴力式的意外,那么女性似乎是更顽强的存在。

最后,女主脱胎换骨,她所重回的地面,对其来说已是全新的世间。凭着自己在生死悬处的所见所思,女主人公既在反省中觉察到了自己对事物的过度美化的倾向——即绝对化、情绪化,又从另一角度避免了因被迫直面不完美而产生的另一种崩溃的可能。

从结局来说,女主的女友事实上通过一场自己将在其中殒命的邀约,完成了对女主的某种义务。当女友的身体最终带着女主人公的唯一希望坠落,后者所拥有的,只是和解与感激。由此,女主也在内心接受了自己丈夫的离开,并同样认可了他的脆弱。

当女主人公再度与自己的父亲拥抱,她非但已经完成了父亲所期待的成长,还拥有了一般男性都无法拥有的生命强度。

 3 ) 电影不要长于两个小时

本周看了两部时间不长、全是bug、但非常有趣的惊悚悬疑电影。一部是讲高空攀爬的《坠落》,另一部是Amazon新出的改编自2014年奥地利同名电影的《晚安妈咪》。

两部电影的时长都在100分钟以内。这简直是最适合带娃父母的时长——哄娃在九点之前上床,连滚带爬收拾完东西,看部电影,享受一下仅存的个人时光,还有望在十一点前睡觉。现在的电影有变得又臭又长的趋势,比如漫威,除了能多卖点爆米花根本没必要。五六十年代的片子都在九十分钟上下,比利怀尔德《控方证人》这种这么大悬念的电影也在两小时内搞定。人到中年根本没有两个小时以上的注意力,虚弱的我们躺在沙发上说。

两部片子都是新片。《坠落》的情节过于简单:两个女生好朋友相约去爬一座废弃的据说是地球上前最高建筑的电视塔,不料到塔顶之后楼梯断裂,两人被困在高空自救的故事。这片子哪怕在不专业的人看来,也全是bug,每秒钟都可以吐槽,比如攀爬不戴手套,不穿长裤,连个士力架都不带,绳子不够长,没有外套高空也没有半夜失温,最重要的是身材根本不像专业攀岩选手。但这些奇妙的bug反而增加了我的兴趣——我怕那那种极度真实,比如主人公要把自己手砍了才能出来的《127小时》,或者干脆就是纪录片的Free Solo——这种bug让我心理轻松了不少,想着反正就是个娱乐故事,随便看看而已,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故意为之。

但除此之外,整个故事的情节安排得相当不错。根据电影,我去查了查这座塔,发现还真有其物,是KXTV/KOVR,在加州萨克拉门托,是一座1980年代建成的地方电视塔,确实如同电影里所拍,是直上直下的针形,高625米,据说在迪拜和东亚那些通天塔建起来之前是地球上离地面最高的人造建筑物。攀爬难度其实就是爬梯子,除了体力之外不要求其他,但困在高空的小转盘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故事里有反转、有悬疑、有惊悚,还有女主和秃鹫的武打戏……总之在不剧透的前提下我可以说的是,一个半小时你绝对不会起来上厕所。

《晚安妈咪》是另一部内容完全不同但也是以悬疑和惊悚为卖点的小成本电影。这部电影的环境也很简单:一对双胞胎父母离婚,两人在父母家轮流居住。暑假他们到了妈妈的别墅,却发现妈妈带着面罩,同时行为诡异。双胞胎逐渐开始认为,他们的妈妈是假的,有人顶替了他们的妈妈。比如妈妈撕了他给妈妈的画;妈妈的眼睛不是原本的颜色;妈妈甚至打了私自跑出去玩的弟弟等等。一切的线索都让兄弟俩越来越恐惧。

这部电影让人想起的是《万能钥匙》和《逃出绝命镇》一类。我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就明白了,是部有反转的电影。电影的前半部分是儿童视角,后半部分是妈妈视角。我没有看原版,但看剧照,其血腥和惊悚程度估计要大大超过这部,好在这部演妈妈的主角是大美女娜奥米·沃茨,虽然是五十多岁的娜奥米·沃茨,但演技和容貌还是秒杀大多数平庸演员。剧情基本发生在极简北欧风的高级别墅中,主要人物也就是双胞胎小男孩和妈妈三个人,没有多余的枝蔓,没有废话,比漫威电影还是强了很多。

反转大概发生在故事三分之二、双胞胎试图逃出别墅去找爸爸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之前那些不以为意的细节,在反转之后回想起来,竟然都能一一对得上,更使故事有了个合理的解释。妈妈是不是真的?这是故事的最大悬念,也是一直吸引观众看下去的理由。而在悬念过后,电影揭示的更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以及悲剧之后不同家庭成员的挣扎与分崩离析。这种小成本小故事看完能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再叹口气的电影,以后要多拍。

 4 ) 坠落影片中的一些硬伤

不知电影创作者有没有请专业攀岩者进行咨询,不然以下bug不可能出现:

1、 攀岩中遇到不了解的岩洞时,专业人士不会贸然直接伸手进去,贝琪老公就不会摔死,也不会有后面故事。

2、2000英尺(600多米)的铁塔,不可能从上到下一个截面大小,影片中这样的铁塔,侧向风荷载早就吹断。高空中的锅盖接收器安装也太随意,根本顶不住风力。

3、如此高的铁塔的爬梯,会有环形背部保护设计。梯子也不会从上到下一条直线,而是不同阶段换着方向,以保持重量平衡。

4、塔顶天线,通常都会设计焊接式简易爬梯,用以维修更换顶部导航灯。天线底部女生休息平面,绝对会设计防护栏和楼梯上下空间,不必像女生一样费力翻上翻下。

5、顶部导航灯绝不是个普通灯泡,片中灯泡亮度照不了多远。

6、天线直接就落在三角形塔顶平面,这样的安全结构太假。

7、爬铁塔,特别是弃用的锈铁塔,专业人会戴手套、戴头盔,不会穿短裤。

8、爬2千英尺高铁塔,不可能只带一条50尺绳。背包不专业,连胸扣都没有。并且各人背一个。

9、影片中在塔顶的风,简直就是凉风有信,不像2千尺高空中的风,脱手的绳基本不会垂着。

10、塔顶灯包有电,中间看不到送电线管。

11、铁梯是一段一段的,不可能从上到下一次脱落。铁梯的自重也不可能让所有锈死螺栓断裂。

12、这种专业的攀爬拍摄,会在头盔上装gopro等运动相机,而不会拿着手机杆摄影,容易掉。

13、攀爬除了上去,更重要的是下来。上爬过程中如发现任何危险问题,要么停止,要么修好才爬,越是极限,越会注意安全。螺栓松脱这种事,不可能视而不见。

14、都敢违令攀爬高塔,即不敢把地面围门弄开,车子开进去?

15、大家吐槽的为何不用无人机把手机放到地面发送信号?

暂时想到这些……

 5 ) 假如以「电锯惊魂」的套路来展开这个故事...

SAW

一开场,两女生醒来,发现被困于无人区的600米高塔上,只有一平米的平台活动,而且没有下去的梯子。此时她们发现身边只有两个没有信号的手机和一根不怎么长的登山绳!

其中一部手机上贴有纸条:play!

于是她们播放了手机上的视频:

一个电锯人玩偶出现在视频中并说道:I want to play a game!你们所处的平台并非永久的,它被分成了4块,每块下面都有个定时撑杆,每N小时会随机松落一个,在4块小平面都松落前,你们要找到方法blablabla......在你们下方的信号锅上有一个背包,里面有水和无人机blablabla......Live or die, make your choice. (总之不赶紧自救就会死)

两女生看完焦虑起来,为什么她们会出现在这绝命游戏中。

然后她们尝试扔鞋求信号,一女生发现另一女生的脚有数字怀疑对方勾引自己男人blablabla......

接下去的剧情大致雷同,不过人性表现更黑暗,从一起求生到猜忌到杀死一方,结局是一女存活成为新的竖锯。。。

 6 ) 三句话,让闺蜜跟我去玩命

攀岩女孩贝琪自从目睹丈夫丹坠崖丧生,整整一年都走不出悲痛情绪。

每天以泪洗面,借酒浇愁,一遍遍打亡夫的电话听留言,晚上还发噩梦,整个人都快魔怔了。

身边人当然不忍心见她这样,从老爸到闺蜜,都劝她别再自暴自弃。

但劝的结果却南辕北辙。

老爸没说几句,贝琪火气越来越大,两人吵得不欢而散。

一起爬过山的闺蜜也来劝,成功让贝琪振作起来,答应跟她一起去爬电视塔。

结果发生意外,两人双双被困在了塔顶上,这就是惊悚片《坠落》的开场。

一番跳低爬高的求生操作后,贝琪意识到老爸是爱她的,把最后一个求救信息发给了他。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深爱她的老爸,也明明是关心的劝解,为什么话一出口就吵了起来呢。

闺蜜又是怎么靠着三言两语,把贝琪劝动去玩命的呢?

有人说,这不全看编剧安排的嘛。

还真不是。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各自是怎么劝的。

深夜贝琪在酒吧喝得烂醉,出来要开车回家,发现老爸就在眼前。

劝人之前,要先跟对方建立信任。就算是亲爸,这样突然出现也会吓着人的。

贝琪又惊又怒:“你是在跟踪我吗?”

老爸:“我也没办法啊,你又不接电话。”

贝琪:“你太离谱了吧,之前就跟我说,我不该那么伤心,因为丹就是个混蛋。”

老爸:“我不是那意思,我是说你太崇拜他了,也许他不值得你这样。”

我们后面会知道,话都是对的,但他的说法不好,爹味太重。

“你不该”“你太”这些简直是按着头否定对方,尤其在喝醉酒的人听来,被逼着认错,不反感才怪。

贝琪:“你就是这么安慰女儿的?”

老爸继续解释:“我只是希望你放下,开始新的生活。”

贝琪:“我不想放下,我想他,我每天都想起他。”

要去开车门,被老爸拦住。贝琪急了,借着酒劲骂了句:“滚开!”

老爸也失控了:“你不能这么跟我说话!你跟你妈把你养这么大!”

这句咱们中国家庭里也常听到,无非就是“别没大没小,我是你爸。”

女儿对爸骂粗口确实不对,贝琪也面露愧色,但老爸心里更后悔。

拿长辈的权威来压,姿态上就是放弃讲理了。后面还怎么沟通?

意识到气氛不妥,老爸立刻补了一堆:“我知道你经历了很可怕的事,但整天这样一点好处也没有,你得去探索新世界……如果死的是你,丹才不会这么伤心……”。

其实他这一段有理有据,也说得很真诚。

尤其是中间还来句“我需要你振作起来,让我送你回家吧”,已经在走心自我表达,完全不是开头的说教了。

只可惜,“我是你爸”的宣言一出,后面说得再多再诚恳,在贝琪耳朵里也只会是噪音。

连老爸都不理解自己,贝琪回家后越想越绝望,差点吞药。

这时闺蜜打来的电话响了,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闺蜜当然也是来劝她的,但这个开局就比老爸强太多。

先请求见面,得到允许,让她有时间整理情绪,把最糟糕的一面藏好,留出体面。

门一开,闺蜜上来先带着笑跟她打招呼,还送上一个大大的拥抱。

完全不是老爸那么愁眉苦脸地亮相,没有对抗消极情绪,整个气氛已经轻松了不少。

闺蜜也不急着劝她,两人躺床上叙旧聊天,聊一些有的没的。

等贝琪明显开朗一点了,闺蜜抛出了话头:“最近有个大计划,我需要个伙伴。”

贝琪立刻换了脸色。哦,搞了半天你也跟我爸一样来劝我的?

闺蜜立刻解释:“你老爸打电话给我,说他实在没办法了,很担心你的状况,都一年了还这个样子。”

前面老爸替自己解释,显得很像是辩解,俗称的“我都是为你好”,子女一听就容易抵触。

但闺蜜替他解释就没这个味道,反而暴露出一个关切女儿的老人家的内心。

贝琪态度也软了下来:“他是有担心的权利。”

闺蜜继续说:“比丹的死更让我难过的,就是你被困在这个情绪里出不来。”

这话也完全不说教,纯粹是倾诉自己情绪,不会激起戒备。

然后她抛出提议,周末一起去爬那座好几百米高的电视塔。

回顾前面,老爸另一个没说好的地方是尽来些“你不能这样下去”“他不值得你这样做”。

要知道,你没法劝一个人不去做什么,就像让一个人不要想红色大象,他满脑子都会是红色大象。你得找个新东西把大象替换掉。

所以闺蜜的方法就有效多了,直接给她一件值得做的事。

介绍完任务闺蜜说:“这是一次冒险,就像我们以前的时光一样,你还可以把丹的骨灰从塔顶洒下来。”

这句说得很棒,感性上让她回想起过去自由奔放的自己,理性上给这次行动赋予一个意义。

贝琪心动了:“但我很久没有攀爬了。”

闺蜜:“我理解,但如果你不直面恐惧,就会一直害怕。”

光说大道理不够,她还引用了丹生前说的几句话,继续理性感性双重夹击。

贝琪听得呜呜哭了起来,这已经不再是悲痛欲绝的哭,是情绪得到理解和宽慰的哭。

闺蜜没有再劝,只是说着“你可以的”“没事的”,抱住了哭泣的她。

第二天早晨贝琪气色好了许多:“去吧,我们去爬那座塔。”

那一刻很美好,一个曾经崩溃自毁的女孩,获得了一次小小的重生。

继续往下看,你还会留意到在整个爬塔的过程中,每当贝琪打退堂鼓,闺蜜都会进一步鼓励她。

“你能做到的。”

“你已经干得很好了。”

“这才是我以前认识的那个贝琪。”

鼓励和肯定,都能滋养一个人的斗志。

总结一下,如何劝一个意志消沉的闺蜜(或任何亲密的人)振作起来:

◎先缓和气氛,建立信任。

◎花时间陪她。

◎别批评她的行为,别否定她的情绪。

◎不要说教,多说对她的感受。

◎情绪到了再讲道理。

◎别告诉她不做什么,而建议她能做什么。

◎让她重温曾经的好状态。

◎鼓励她的每个进步。

◎多抱抱她。

 短评

看的得了急性恐高症,手心冒汗,双腿发软。明明坐在椅子上,却感觉屁股下面就是高空。这要是在电影院看得多刺激。另外,这恐高症里面还多少有点晕胸……

5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推荐

看完的感受就是少交点疯批朋友,可以活得久一点。

9分钟前
  • Eric·要回家
  • 还行

最后女主问鞋那一段绝对是全片高光,如果没有这个片段和反转,这部片子就只能沦为非常非常一般的惊悚片。天呐!这种“我一直以为你和我在一起”的手法我太吃了!

12分钟前
  • 神气神气神神气
  • 推荐

一开始我是坐在椅子上看的,开始爬塔之后我是坐在地板上看的。

16分钟前
  • 瓦晴
  • 还行

这俩人眼妆都不防水啊。

21分钟前
  • 赛博老烟枪
  • 推荐

苹果手机能用三天?

25分钟前
  • Sphiham
  • 推荐

双肩包除了最后给无人机充电那段,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下全程单肩背,看的我好想进去把另一个肩膀给她套上。

30分钟前
  • 柠檬咖啡猫
  • 还行

万一吃的不是秃鹫肉呢🐧

35分钟前
  • ANTIDOTE
  • 推荐

电影介绍里“专业的极限运动爱好者”可以去掉吗?这作死程度,业余爱好者都称不上。60米绳子了解一下?ATC和Grigri带上?能量棒和每人两升水?包包这么重要的东西,得double secure?全程槽点,惊叹于主角团的鲁莽傻不拉几,Becky没死和适者生存一点毛关系没有,完全是运气好。

39分钟前
  • sisi
  • 较差

我小时候爬过我们镇的钢架电视信号塔,爬到一半就不行了,上也上不去,腿抖下也下不来,调整了很久才下来……所以看本片的过程就是一种心里煎熬,仿佛回到过去,观影期间手心里狂飙汗,看其他恐怖片真没有这种效果。近几年大银幕上有不少出圈的攀登类题材的纪录片,已经培养了观众的恐高窒息感,本片也就水到渠成。影片开头,一定会让你想起《垂直极限》,恐高感比《云中行走》吓人,结尾还挺《鲨滩》,能把起承转合玩儿得挺精妙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恐高症患者必看的电影!

40分钟前
  • 1984频道
  • 推荐

反转绝了!适者生存倒是可以预测到

43分钟前
  • Salines
  • 力荐

两个女生困在高塔死路一条的时候,还要讨论爱上同一个男人这种事吗?

46分钟前
  • momo
  • 还行

男友的骨灰盒比我网购的眼线笔快递还简陋

51分钟前
  • 弯弯
  • 还行

这么热的天梯子肯定很烫 they shouldn’t make it to the top in the first place lol 这个怀疑导致我全片都没法进入状态哈哈哈哈

53分钟前
  • Man_K
  • 还行

我一点也不担心女主角会坠下去,但我一直担心女二号的胸会弹出来。虽然男性凝视被设定在了剧情之内,但也不要老是把个胸拿来晃眼啊。另外,直冲云霄的高塔本身就是阳具隐喻。在狭小空间里编造出一个故事的能力倒是值得肯定的。

58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为什么不用无人机把手机送去塔下发信息?反而要去千里之外的宾馆?

59分钟前
  • 神越
  • 还行

手机不能绑在无人机上吗

1小时前
  • LIEN寶
  • 还行

真的不要再问为什么不拿无人机把手机送到塔下发信息了!!第一部手机掉下去了,第二手机要留着操控无人机好吗

1小时前
  • Freja
  • 推荐

她俩好莽啊,感觉很不专业,完全不像很有经验的极限运动者,比如为什么不事先检查安全性,为什么没有助手或者伙伴在下面接应,两人全程单肩背包,不掉才怪,女二还用力晃梯子逗女一,直接加速梯子脱落,只能说她们这么多年就这样攀岩还活着是运气好吧

1小时前
  • Airy
  • 较差

像我这种重度恐高人士,到底是做了什么孽才跑来看这种电影。虽然知道都是假的,仍看到全程心惊。基本上把我各种恐高噩梦演练了一遍。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