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爱博士

战争片美国,英国1964

主演:彼得·塞勒斯,乔治·C·斯科特,斯特林·海登,詹姆斯·厄尔·琼斯,格伦·贝克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播放地址

 剧照

奇爱博士 剧照 NO.1奇爱博士 剧照 NO.2奇爱博士 剧照 NO.3奇爱博士 剧照 NO.4奇爱博士 剧照 NO.5奇爱博士 剧照 NO.6奇爱博士 剧照 NO.13奇爱博士 剧照 NO.14奇爱博士 剧照 NO.15奇爱博士 剧照 NO.16奇爱博士 剧照 NO.17奇爱博士 剧照 NO.18奇爱博士 剧照 NO.19奇爱博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9:08

详细剧情

美国空军将领杰克?瑞(斯特林·海登 Sterling Hayden 饰)怀疑苏共的“腐朽思想”正在毒害“正直善良”的美国人民,他于是下令携带核弹头的飞行部队前往苏联,对敌人进行毁灭性的核打击。苏联方面得知此事,立即致电美国总统墨尔金?马夫雷(彼得·塞勒斯 Peter Sellers 饰),并威胁如若领土遭到攻击,苏联将不惜一切代价按下“世界末日装置”。该装置的威力足以摧毁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一场有关全人类乃至整个地球命运的战争就这样悄然且荒诞地拉开了序幕……   影片根据彼得?乔治1958年的小说《红色警戒(Red Alert)》改编而成,与《2001漫游太空》、《发条橙》并称为“未来三部曲”。

 长篇影评

 1 ) 世界的毁灭与重建——在阳痿与性饥渴之间

让我来把这部电影讲一遍:
从前,有个男人阳痿了,他不肯承认是自己出了问题,然后觉得这个世界上的水有问题。再觉得所有世界上的女人都有毛病,如果不是你们的性需求,就不会有男人的阳痿。因为精子也是水,所以两个问题联系了起来~他觉得水是因为苏联人故意使坏,于是他去毁灭所有的水、毁灭苏联、毁灭世界。
从前,还有一个残疾男人,从来没有女人喜欢他,于是他一直做梦可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女人,每天除了sex什么也不做。然后世界毁灭了,他很高兴,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躲在煤矿里为了人类的繁殖每天只fuck了~然后他的残疾竟然因此神奇地治愈了~



 2 ) 【转】Almost Everything on "Dr. Strangelove" Was True

(PUBLISHED IN THE NEW YORKER, BY ERIC SCHLOSSER, ON JANUARY 23, 2014)

This month marks the fiftieth anniversary of Stanley Kubrick’s black comedy about nuclear weapons,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Released on January 29, 1964, the film caused a good deal of controversy. Its plot suggested that a mentally deranged American general could order a nuclear attack on the Soviet Union, without consulting the President. One reviewer described the film as “dangerous … an evil thing about an evil thing.” Another compared it to Soviet propaganda. Although “Strangelove” was clearly a farce, with the comedian Peter Sellers playing three roles, it was criticized for being implausible. An expert at the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called the events in the film “impossible on a dozen counts.” A former Deputy Secretary of Defense dismissed the idea that someone could authorize the use of a nuclear weapon without the President’s approval: “Nothing, in fact, could be further from the truth.” (See a compendium of clips from the film.) When “Fail-Safe”—a Hollywood thriller with a similar plot, directed by Sidney Lumet—opened, later that year, it was criticized in much the same way. “The incidents in ‘Fail-Safe’ are deliberate lies!” General Curtis LeMay, the Air Force chief of staff, said. “Nothing like that could happen.” The first casualty of every war is the truth—and the Cold War was no exception to that dictum. Half a century after Kubrick’s mad general, Jack D. Ripper, launched a nuclear strike on the Soviets to defend the purity of “our precious bodily fluids” from Communist subversion, we now know that American officers did indeed have the ability to start a Third World War on their own. And despite the introduction of rigorous safeguards in the years since then, the risk of an accidental or unauthorized nuclear detonation hasn’t been completely eliminated.

The command and control of nuclear weapons has long been plagued by an “always/never” dilemma. The administrative and technological systems that are necessary to insure that nuclear weapons are always available for use in wartime may b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necessary to guarantee that such weapons can never be used,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in peacetime. During the nineteen-fifties and sixties, the “always” in American war planning was given far greater precedence than the “never.” Through two terms in office, beginning in 1953, President Dwight D. Eisenhower struggled with this dilemma. He wanted to retain Presidential control of nuclear weapons while defending America and its allies from attack. But, in a crisis, those two goals might prove contradictory, raising all sorts of difficult questions. What if Soviet bombers were en route to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 President somehow couldn’t be reached? What if Soviet tanks were rolling into West Germany but a communications breakdown prevented NATO officers from contacting the White House? What if the President were killed during a surprise attack on Washington, D.C., along with the rest of the nation’s civilian leadership? Who would order a nuclear retaliation then?

With great reluctance, Eisenhower agreed to let American officers use their nuclear weapons, in an emergency, if there were no time or no means to contact the President. Air Force pilots were allowed to fire their nuclear anti-aircraft rockets to shoot down Soviet bombers heading toward the United States. And about half a dozen high-level American commanders were allowed to use far more powerful nuclear weapons, without contacting the White House first, when their forces were under attack and “the urgency of time and circumstances clearly does not permit a specific decision by the President, or other person empowered to act in his stead.” Eisenhower worried that providing that sort of authorization in advance could make it possible for someone to do “something foolish down the chain of command” and start an all-out nuclear war. But the alternative—allowing an attack on the United States to go unanswered or NATO forces to be overrun—seemed a lot worse. Aware that his decision might create public unease about who really controlled America’s nuclear arsenal, Eisenhower insisted that his delegation of Presidential authority be kept secret. At a meeting with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he confessed to being “very fearful of having written papers on this matter.”

President John F. Kennedy was surprised to learn, just a few weeks after taking office, about this secret delegation of power. “A subordinate commander faced with a substantial military action,” Kennedy was told in a top-secret memo, “could start the thermonuclear holocaust on his own initiative if he could not reach you.” Kennedy and his national-security advisers were shocked not only by the wide latitude given to American officers but also by the loose custody of the roughly three thousand American nuclear weapons stored in Europe. Few of the weapons had locks on them. Anyone who got hold of them could detonate them. And there was little to prevent NATO officers from Turkey, Holland, Italy, Great Britain, and Germany from using them without the approval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December, 1960, fifteen members of Congress serving on the Joint Committee on Atomic Energy had toured NATO bases to investigate how American nuclear weapons were being deployed. They found that the weapons—some of them about a hundred times more powerful than the bomb that destroyed Hiroshima—were routinely guarded, transported, and handled by foreign military personnel. American control of the weapons was practically nonexistent. Harold Agnew, a Los Alamos physicist who accompanied the group, was especially concerned to see German pilots sitting in German planes that were decorated with Iron Crosses—and carrying American atomic bombs. Agnew, in his own words, “nearly wet his pants” when he realized that a lone American sentry with a rifle was all that prevented someone from taking off in one of those planes and bombing the Soviet Union.

* * *
The Kennedy Administration soon decided to put locking devices inside NATO’s nuclear weapons. The coded electromechanical switches, known as “permissive action links” (PALs), would be placed on the arming lines. The weapons would be inoperable without the proper code—and that code would be shared with NATO allies only when the White House was prepared to fight the Soviets. The American military didn’t like the idea of these coded switches, fearing that mechanical devices installed to improve weapon safety would diminish weapon reliability. A top-secret State Department memo summarized the view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in 1961: “all is well with the atomic stockpile program and there is no need for any changes.”

After a crash program to develop the new control technology, during the mid-nineteen-sixties, permissive action links were finally placed inside most of the nuclear weapons deployed by NATO forces. But Kennedy’s directive applied only to the NATO arsenal. For years, the Air Force and the Navy blocked attempts to add coded switches to the weapons solely in their custody. During a national emergency, they argued, the consequences of not receiving the proper code from the White House might be disastrous. And locked weapons might play into the hands of Communist saboteurs. “The very existence of the lock capability,” a top Air Force general claimed, “would create a fail-disable potential for knowledgeable agents to ‘dud’ the entire Minuteman [missile] force.” The Joint Chiefs thought that strict military discipline was the best safeguard against an unauthorized nuclear strike. A two-man rule was instituted to make it more difficult for someone to use a nuclear weapon without permission. And a new screening program, the Human Reliability Program, was created to stop people with emotional, psychological, and substance-abuse problems from gaining access to nuclear weapons.

Despite public assurances that everything was fully under control, in the winter of 1964, while “Dr. Strangelove” was playing in theatres and being condemned as Soviet propaganda, there was nothing to prevent an American bomber crew or missile launch crew from using their weapons against the Soviets. Kubrick had researched the subject for years, consulted experts, and worked closely with a former R.A.F. pilot, Peter George, on the screenplay of the film. George’s novel about the risk of accidental nuclear war, “Red Alert,” was the source for most of “Strangelove” ’s plot. Unbeknownst to both Kubrick and George, a top official at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had already sent a copy of “Red Alert” to every member of the Pentagon’s Scientific Advisory Committee for Ballistic Missiles. At the Pentagon, the book was taken seriously as a cautionary tale about what might go wrong. Even Secretary of Defense Robert S. McNamara privately worried that an accident, a mistake, or a rogue American officer could start a nuclear war.

Coded switches to prevent the unauthorized use of nuclear weapons were finally added to the control systems of American missiles and bombers in the early nineteen-seventies. The Air Force was not pleased, and considered the new security measures to be an insult, a lack of confidence in its personnel. Although the Air Force now denies this claim,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source I contacted, the code necessary to launch a missile was set to be the same at every Minuteman site: 00000000.

* * *
The early permissive action links were rudimentary. Placed in NATO weapons during the nineteen-sixties and known as Category A PALs, the switches relied on a split four-digit code, with ten thousand possible combinations. If the United States went to war, two people would be necessary to unlock a nuclear weapon, each of them provided with half the code. Category A PALs were useful mainly to delay unauthorized use, to buy time after a weapon had been taken or to thwart an individual psychotic hoping to cause a large explosion. A skilled technician could open a stolen weapon and unlock it within a few hours. Today’s Category D PALs, installed in the Air Force’s hydrogen bombs, are more sophisticated. They require a six-digit code, with a million possible combinations, and have a limited-try feature that disables a weapon when the wrong code is repeatedly entered.

The Air Force’s land-based Minuteman III missiles and the Navy’s submarine-based Trident II missiles now require an eight-digit code—which is no longer 00000000—in order to be launched. The Minuteman crews receive the code via underground cables or an aboveground radio antenna. Sending the launch code to submarines deep underwater presents a greater challenge. Trident submarines contain two safes. One holds the keys necessary to launch a missile; the other holds the combination to the safe with the keys; and the combination to the safe holding the combination must be transmitted to the sub by very-low-frequency or extremely-low-frequency radio. In a pinch, if Washington, D.C., has been destroyed and the launch code doesn’t arrive, the sub’s crew can open the safes with a blowtorch.

The security measures now used to control America’s nuclear weapons are a vast improvement over those of 1964. But, like all human endeavors, they are inherently flawed.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s Personnel Reliability Program is supposed to keep people with serious emotional or psychological issues away from nuclear weapons—and yet two of the nation’s top nuclear commanders were recently removed from their posts. Neither appears to be the sort of calm, stable person you want with a finger on the button. In fact, their misbehavior seems straight out of “Strangelove.”

Vice Admiral Tim Giardina, the second-highest-ranking officer at the U.S. Strategic Command—the organization responsible for all of America’s nuclear forces—-was investigated last summer for allegedly using counterfeit gambling chips at the Horseshoe Casino in Council Bluffs, Iowa. According to the Iowa Division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a significant monetary amount” of counterfeit chips was involved. Giardina was relieved of his command on October 3, 2013. A few days later, Major General Michael Carey, the Air Force commander in charge of America’s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s, was fired for conduct “unbecoming an officer and a gentleman.” According to a report by the Inspector General of the Air Force, Carey had consumed too much alcohol during an official trip to Russia, behaved rudely toward Russian officers, spent time with “suspect” young foreign women in Moscow, loudly discussed sensitive information in a public hotel lounge there, and drunkenly pleaded to get onstage and sing with a Beatles cover band at La Cantina, a Mexican restaurant near Red Square. Despite his requests, the band wouldn’t let Carey onstage to sing or to play the guitar.

While drinking beer in the executive lounge at Moscow’s Marriott Aurora during that visit, General Carey made an admission with serious public-policy implications. He off-handedly told a delegation of U.S. national-security officials that his missile-launch officers have the “worst morale in the Air Force.” Recent events suggest that may be true. In the spring of 2013, nineteen launch officers at Minot Air Force base in North Dakota were decertified for violating safety rules and poor discipline. In August, 2013, the entire missile wing at Malmstrom Air Force base in Montana failed its safety inspection. Last week, the Air Force revealed that thirty-four launch officers at Malmstrom had been decertified for cheating on proficiency exams—and that at least three launch officers are being investigated for illegal drug use. The findings of a report by the RAND Corporation, leaked to the A.P., were equally disturbing.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rates of spousal abuse and court martials among Air Force personnel with nuclear responsibilitie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among people with other jobs in the Air Force. “We don’t care if things go properly,” a launch officer told RAND. “We just don’t want to get in trouble.”

The most unlikely and absurd plot element in “Strangelove” is the existence of a Soviet “Doomsday Machine.” The device would trigger itself, automatically, if the Soviet Union were attacked with nuclear weapons. It was meant to be the ultimate deterrent, a threat to destroy the world in order to prevent an American nuclear strike. But the failure of the Soviets to tell the United States about the contraption defeats its purpose and, at the end of the film, inadvertently causes a nuclear Armageddon. “The whole point of the Doomsday Machine is lost,” Dr. Strangelove, the President’s science adviser, explains to the Soviet Ambassador, “if you keep it a secret!”

A decade after the release of “Strangelove,” the Soviet Union began work on the Perimeter system—-a network of sensors and computers that could allow junior military officials to launch missiles without oversight from the Soviet leadership. Perhaps nobody at the Kremlin had seen the film. Completed in 1985, the system was known as the Dead Hand. Once it was activated, Perimeter would order the launch of long-range missiles at the United States if it detected nuclear detonations on Soviet soil and Soviet leaders couldn’t be reached. Like the Doomsday Machine in “Strangelove,” Perimeter was kept secre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ts existence was not revealed until years after the Cold War ended.

In retrospect, Kubrick’s black comedy provided a far more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the dangers inherent in nuclear command-and-control systems than the ones that the American people got from the White House, the Pentagon, and the mainstream media.

“This is absolute madness, Ambassador,” President Merkin Muffley says in the film, after being told about the Soviets’ automated retaliatory system. “Why should you build such a thing?” Fifty years later, that question remains unanswered, and “Strangelove” seems all the more brilliant, bleak, and terrifyingly on the mar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D THIS IS REALLY COOL:
Top secret documents released by the Pentagon:
http://www.newyorker.com/online/blogs/newsdesk/2014/01/primary-sources-permissive-action-links-and-the-threat-of-nuclear-war.html

 3 ) 讽刺是为了把悲伤笑出来

看着最后歌曲声中的核爆,我起先是笑,然后是一阵莫名的忧伤,刺得眼睛酸痛。讽刺是为了把悲伤笑出来,这种悲伤,是刻在人们心底的无奈。拥有等于被拥有,我们拥有了可以毁灭自身的武器,而这些武器拥有了我们。

 4 ) 人类命运的囚徒困境

一,人类命运史上最承重的两封书信

1962年10月27日,美利坚合众国史上最帅的总统肯尼迪,也就是那个与弟弟共享全球最性感风中女郎梦露,后来被开花弹打爆头盖骨的帅哥,向苏修分子赫鲁晓夫发出了一封接受他10月26日星期五"提议"的信:

“亲爱的主席先生:

我非常仔细地阅读了您1962年10月26日的来信,对您表示愿意迅速谋求一个解决办法的声明表示欢迎。然而,需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是,在联合国的有效安排下,停止在古巴进攻性导弹基地上施工,并使古巴一切可供进 攻之用的武器系统都无法使用。 ……

但是让我强调一下,其首要的因素还是要在有效的国际保证之下,停止在古巴的导弹基地上的工作,使这一威胁继续存在下去,或者使这些问题同欧洲和世界安全的一些广泛问题联系起来而拖延这一有关古巴问题的讨论,肯定将会加剧古巴危机并严重危害世界和平。因此,我希望我们能按照此信和您1962年10月28日的信件中提出的办法迅速取得一致意见。

约翰·肯尼迪”

在此之前,10月24日,美国陈兵从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的弧形海域,68个空军支队,8艘航母,90艘军舰参与 了封锁古巴海峡。更严重的是,美苏两国在全球的军事基地都进入警戒状态,核弹头上弦,核大战一触即发。

在热核战面前,陨石撞击,两次世界大战,飓风野火海啸黑死病,都只是小儿科,因为当前全球储存的核武库足够把地球毁灭几十遍以上。

10月28日,星期六。莫斯科电台广播了赫鲁晓夫的回信。

信中说:

“我非常理解您以及美国人民对于您所称为进攻性武器所感到的忧虑,这的确是一种可怕的武器。您和我都了解,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武器。为了尽快地消除这一危及和平事业的冲突,为了给渴望和平的各国人民以保证,苏联政府除了此前已下达的在武器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的命令外,现又下达新命令拆除您所称为进攻性的武器,并将它们包装运回苏联。”

这就是著名的古巴导弹危机。

所幸关键时刻,肯尼迪和赫鲁晓夫都选择了审慎与克制。

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好在当年美国的总统不是小布什同志。

如果说人类在其亿万年漫长的历史,有哪一次无限接近过毁灭的话,谁都无法否认这是人类史上的第一次,而人类却无法担保什么时候就会发生第二次。

二,红色警戒

也是在1962年,为了拍摄一部核威慑影片认真学习了三四年的库布里克忽然读到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在《原子科学家通讯》上发表的一篇《红色警戒》评论文章,当即联络原作者彼得·乔治并以3500美元购买下了该书电影改编权。

2005年,托马斯·谢林,因广涉运筹学、外交学、国家安全、核战略、军备控制理论,以其博弈理论(game theory)增加了我们对于冲突与合作的理解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当年在《原子科学家通讯》的那篇评论,指《红色警戒》是一篇绝好的偶然核大战案例,核威慑的逻辑是建立在“对等摧毁保证”上的非逻辑思维上,令任何一方都不敢轻举妄动。

但问题出在启动核大战的按纽掌握在人手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不受情感逻辑或者意外事件干涉,从而让核战争意外启动,基于此原因,核威胁理论又开始向分散下放指挥权发展,这让诸如战区的空军司令都有机会发动核战争。

遭受攻击的一方,为避免被先发制人打击失去还手能力,就有必要启动一套自动还击系统,也就是说如果本方受到核攻击,一组电脑程序自动发出攻击指令,启动毁灭性核攻击。

这套系统,就是影片《奇爱博士》里苏联使用的DOOMSDAY MACHINE,当系统检测到相当剂量的核辐射判定己方被攻击时,就指令发射全部核弹头饱和攻击,摧毁整个世界。

而《红色警戒》的原作者彼得乔治,从此深陷核战恐惧症中不能自拔,终于在1966年6月1日饮弹自杀。

三,中导条约

你别以为这些都只是电影和书中的情节,政治和军事哪有这么荒诞不经?

举个栗子,特朗普,就问你服是不服!

继2002年退出《反导条约》山姆大叔在全球各地大肆布置反导系统后,2019年8月3日,美国又在非典型政客鸡冠头大统领带领下,撕毁了1987年由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署的《中导条约》,从而让射程在500-5500公里的中远程导弹研制和生产不再受到任何限制。

世界将再一次陷入军备竞赛,上一次是海军的航母潜艇竞赛,这一次,除了核力量的装备竞赛,还有中子武器,激光武器,基因武器,太空武器。

人类向自我毁灭又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在武器装备的竞赛上,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世界各国就一直深陷囚徒困境,事实上,没有哪一个时代人类曾走出过这个困境。

四,库布里克

斯坦利库布里克并不是以导演职业出道,他初期的职业是记者,但对于电影的热爱让他成为了著名的地下电影创作者,并扬名好莱坞。

他的作品不多,加一起大概也不超过20部,但他的每一部作品却都禁得起观众和时间的检验,这一点连光影国师老谋子也是做不到的。

不重复自己,这是观众看库布里克的电影第一感受。他的电影样式不一,风格多变,有史诗商业片《斯巴达克斯》,人物志《巴里林登》,问题青年族群《发条橙》,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越战片《全金属外壳》,黑色荒诞剧《奇爱博士》。但所有的影片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充满了哲学遐思。

如果说库布里克的电影,有什么一直在遵循的个人风格,那就是哲理化。

他深深地关注人类的命运,在对人类的过去和现在观察中,还预测着未来。虽然他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的发明者,但他却绝对是最有力的鼓吹者。

他的最后一部影片是《AI》,可惜他并未能亲自完成就因病去逝。斯皮伯尔格接手了他的遗愿,拍出了一部惊世骇俗的机器人消灭人类的电影。相信这也正是库布里克的初衷,人类社会迟早被人工智能颠覆。

在他拍的电影中,《奇爱博士》并不是最好的作品,但却是他对人类未来关切得最深的一部作品,对人类的未来比他创作的史上最佳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揭示得更深。在特朗普撕毁《中导条约》后,他在《奇爱博士》里讲的故事,正在一步一步向现实演变。

五,奇爱博士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是一部只有三个场景七个主要人物的黑白电影,空军基地和基地指挥官瑞皮将军,B53战略轰炸机和机长昆少将,总统作战室里的总统,参联会主席,苏联大使和核科学家。

但是这部场景和人物都不多的黑白影片却不简单,"关于核战略的所有东西,你都可以从《奇爱博士》中学到",美国科学家联盟的太空战略、国际安全及军情分析大腕约翰·派克(John Pike)如是说 。

整个西方世界的领导人都相信苏联人已造出了能毁灭世界的终极武器并布置在北极某处,为了不被苏联先发制人使用核武摧毁己方,美国通过遍布全球的空军基地保持了24小时不间断有一个支队的轰炸机携带着上亿吨当量的核弹头在距离苏联境内目标两小时航程的空域飞翔,一旦美国被攻击,这些飞在天上的每架轰炸机就会向苏联倾泻相当于16倍二战炸弹总和的核弹头。

而为了防止苏联的斩首行动令总统无法下达命令导致的指挥中断,空军基地司令被授权可以向飞在空中的轰炸机群下达启动Plan R的命令打击报复苏联。

换句话说,就是全球任意一个美军战略轰炸机基地司令都有权启动与苏联toe to toe的核大战。

而保证基地司令不会滥用这种职权的机制,就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对他们的忠诚度测试。

这个机制的漏洞就是万一有人发神经呢?

所以全人类的命运可能只是系于某个基地司令的裤腰带上。

这不就还真有人会发神经!

皮森基地司令瑞皮将军因为性无能,怀疑是苏联特工在水里投毒而迁怒于共产主义,下令所辖轰炸机支队执行plan R。

为了让他的命令得到有效执行,他在确定go code后,关闭了基地并切断了基地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并在总统派遣的部队攻进基地时举枪自尽,把只有自己知道的轰炸机群召回代码一同带进了地狱。

当他的攻击行动被通报到参联会主席巴克将军时,这位军方首脑不得不中断了与女秘书行鱼水之欢而回到总统作战室汇报情况,临走他告诉女秘书等我很快回来。

作战室的会议,总统以下的三巨头均缺席了,他的国务卿正在越南,国防部长在老挝,副总统在墨西哥,来参会的,是他们的秘书。

决定世界生存的,并不是台面上的人。

我们来看这个密室政治是如何进行的。

参联会主席压下声调通知总统他的下属越权行为时,压抑不住心里的兴奋,既然结果已无法逆转,他进一步建议起飞更多的飞机攻击苏联所有的核基地,一击致命,彻底解决苏联威胁,但是他只能保证这样的饱和攻击也只可以解决苏联90%的核力量。

他说,美苏导弹比是5:1,我们向他们的每个导弹基地发射3枚导弹,剩余的导弹打败他们还绰绰有余。他一句话道出了各国疯狂的军备竞赛是多么的必要,伊朗,朝鲜为何砸锅卖铁也要研制核武的逻辑就正在这里了。

在军方好战鹰派眼里,美国的代价只是2000万平民可能被苏联漏网的10%核力量消灭,这是一个可接受的平民伤亡。而如果不先发制人,这个损失可能是1亿5千万人口。

幸好总统是鸽派,他声明他的国家不会是首先使用核武的一方。可是现实中加州牛仔小布什就公开宣布美国采取的是先发制人战略,到目前为止,人类史上唯一使用过核武的一方也正是美国。

为了将人类从核战边缘拉回,敌对方的苏联大使也被邀请参加了这个绝密会议。

这大概是史上仅有的一次交战国双方一起参加一方的作战会议了。

大使给总统和作战室的政要带来了两个信息。

一是苏联的终极武器是doomsday,这是一套机器控制的系统,当检测到相当剂量的核辐射系统判定苏联正在遭受核攻击时,这套系统会自动发出攻击指令,能够毁灭地球的核装置会自动启动,氯化钴G炸弹,它爆炸后的核辐射半衰期是93年。也就是说,地球表面一切生物消失后,93年内不会再产生任何新的生物。

二是苏联总书记正在喝酒,而且他已经喝醉了。

这第一个信息令在场所有人都慌了,刚刚滔滔不绝大讲一击致命的参联会主席也无法保持淡定,他的可接受牺牲2000万平民来打赢战争的理论,说到底是别人的生命,当轮到自己也得赔上性命时,他表现出的求生欲却是最强烈的。

首先他是不相信有这样的骚操作,然后奇爱博士证实了这个骚操作不但可以有,还相当简单容易制作。这个末日机器的遏制理论是让对方产生害怕进攻心理的艺术,所以必须排除人的因素,因此该装置的启动完全交于机器,并且是不可逆的。

但是奇爱博士也提出了置疑,末日机器的设计思想是必须让对方知道这个机器的存在,苏联怎么可能对此保密,除非是根本就还未造出这样的机器。

大使给了他可信的回答:总理希望在下周一党代会上宣布,他是一个喜欢制造意外惊喜的人。

惊喜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

这一下轮到作战室的政要们惊慌了,政客和将军们再也没有了鸽派鹰派之分,所有的人都在焦虑如何避免末日机器被触发。

轰炸机群联系不上,撤回命令无法传达。现在敌对的两方首脑必须合作了,美国总统请求苏联总理在轰炸机群进入对方雷达时悉落击落。

他提供了自家轰炸机的数量,航线,一国首脑向敌国首脑出卖自家军事情报以协作打掉自家轰炸机群,这大概又是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了。

千钧一发之际,基地司令的副官解出了死鬼司令设置的通讯代码OPE,向机群发出了撤回指令。

看见大屏幕上回撤的机群,作战室的高官们都长吁了一口气,相互拥抱庆祝。“死神刚刚从我们头顶掠过”,眼含热泪的鹰派巴克将军抑制不住的激动,“我提议大家一起向主祷告”。

然并卵,有一架由昆少将指挥的轰炸机,由于被苏联导弹击伤,无线电失灵没收到指令,继续向苏联境内飞去。

这是一个由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员组成的机组,但他们却都有最好的飞行素养,在他们的高超技术和无间协作下,受损的轰炸机通过低空飞行躲过了苏联雷达搜寻,成功抵达目标上空。

看起来上帝还是不忍就这样灭了人类,投弹时核弹头卡壳了。

but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尽职尽责的昆少将,手工修复了投射系统,骑着核弹头冲向了大地。

蘑菇云腾起的那一刻,全球各地相继腾起了一模一样的云层。那是一层半衰期为93年的氯化钴G辐射云。

作战室现在的主角已变成了奇爱博士,主持美国核武研发的布兰德公司武器研发主任,他现在提议在深矿井保存人类精英。

为保存人类,井下生活将是一个男人配十个女人,这令在场的男人全都双眼发光。

而半身不遂乘坐轮椅的核武专家,奇爱博士,也奇迹般地从轮椅上站了起来,他情不自禁地喊了声:mein Führer. I can walk.

召回机群的代码,OPE, of purity essence. 精华之液!就是基地司令挑起核战争的原因。

影片对此进行了无数次暗示,片头的空中加油,瑞皮向上翘起的雪茄,昆少将骑在胯下的核弹头,甚至是相关人物的姓名,Jack Ripper, Major Kong, Buck, 都全充满雄性气息或性暗示。

原来对交配权的争夺,才是人类一切争斗的起源。

库布里克把题材如此凝重的电影拍成了黑色幽默,很多地方看似荒诞不经,而世界恰恰就是这样荒诞不经地在运行。

神经病和酒鬼抓住人类未来的睾丸,明天和意外,谁都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

 5 ) 《奇爱博士》电影剧本

《奇爱博士(我如何学会停止担忧并爱上炸弹)》电影剧本

(美国)特里·萨瑟恩
吕奇莹/译

片中人物:

波珀尔森空军基地:
杰克·D·里珀上校———基地指挥
曼德雷克少校———里珀上校的主任参谋
“蝙蝠”瓜诺上校———部队指挥
士兵查里———基地警卫队
士兵唐———基地警卫队
中士———基地警卫队

司令部内的作战室:
默金·穆夫里———总统
“羚羊”施穆克上将———空军首长
海军上将珀西·布戴克———海军首长
“闪电”费斯曼上将———陆军首长
德·塞德大使———敌国大使
冯·克卢茨、兹莱特、费兰肯斯坦、凯达沃里、迪德里、特基德森、克鲁德里、沃弗尔、默佛、———总统助理

作战室:
库尼克、芬克尔———总统助理
各种军事助理———共约30人
军事警察
农斯少校———施穆克上将助理

B-90轰炸机,绰号“麻风病人隔离区”:
“老K”康少校———正驾驶
“尖儿”安斯特机长———副驾驶
洛塔·佐格少尉———投弹手
昆廷·奎佛少尉———防御系统军官
宾基·鲍穆夫少尉———领航员
特里·托伊詹姆少尉———无线电雷达员

其他:
庞特里奇上校———空军兵团值班军官
米尔基·韦小姐———秘书
希达·皮特拉斯基维克兹小姐———接线员

总述:
1.故事将以现实主义喜剧的方式上演。现实主义喜剧意味着对近于真实的情绪和态度进行准确的描述,偶尔会带有一点儿怪诞或者超现实主义的高潮。但表演不是所谓的“喜剧”表演。
2.布景及技术细节制作逼真、细致。我们力求通过布景和拍摄场所最大限度地营造视觉和感觉的真实性。
3.飞行镜头将尽可能以特别生动的方式呈现。令人激动的背景音乐和特殊效果将被运用。

1.电影公司的标志———一个怪异的、九头蛇样多头的、长满了毛的生物冲着摄影机咆哮。
上升的字幕
NARDAC BLEFESCU出品
奇爱博士或我如何学会停止担忧并爱上炸弹
广阔的银河系流星图像。

1a.移动镜头———穿过星光闪耀的、漫长的宇宙黑夜镜头向前运动,镜头在不同距离上掠过恒星、行星、小行星、卫星、陨石以及许多流星。我们看到很远的地方有象征着巨大星云的、奇异的光的旋涡,还能看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眩目的另一银河系的大量星团。音乐———怪诞的、听似来自地球之外的电子音乐。
旁白:组成这个奇特而又有趣的故事的篇章,是我们的“光环二号”地球探索成员在“北部大沙漠”中一个大裂缝深处发现的。
旁白:我们的故事开始于地球上称为20世纪下半叶的某一时间。简单的核武器已经问世,但只在结束所谓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了两次。
地球在我们面前出现,逐渐变大,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轮廓显现出来。
旁白: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时期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虽然每个国家都害怕受到突然袭击,但几乎所有政府和人民都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核武器所能造成的后果。
地球越来越近,几乎占满了整个银幕。
旁白:这个年代久远的喜剧的作者很聪明,他似乎有意要忽略这个国家的名字,也许是希望赋予他的主题以普遍性。
详细的地理状况出现在银幕上。

2.白天,航拍镜头,B-90“黄貂鱼”型轰炸机
巨大的、有向后倾斜的机翼和8个喷射口的超音速轰炸机
旁白:为了抵御突然袭击,故事中的这个国家备有75架B-90“黄貂鱼”型轰炸机,全天24小时进行空中巡逻。这些飞机全部载有核武器。

2a.白天,B-90起飞
旁白:14小时前,这些巡逻飞机的一部分,空军兵团第843轰炸联队的35架B-90“黄貂鱼”型轰炸机从波珀尔森空军基地起飞。

3.B-90“黄貂鱼”型轰炸机———飞行
旁白:飞机正在从波斯湾到北冰洋的广阔上空散开。这些地方都是敌军领地内的指定目标。

4.白天,一架B-90轰炸机,绰号“麻风病人隔离区”,高度30,000英尺
旁白:第843轰炸队中的一架轰炸机“麻风病人隔离区”正在接近它的绝对控制点“熊岛”———巴伦支海上的一个小点。飞机飞到这里就可以调头返航了。

5.俯瞰视野,“黄貂鱼”型轰炸机,航拍镜头
旁白:每架飞机都装有50兆吨的炸弹,相当于5千万吨三硝基甲苯(TNT),爆炸力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5倍,即投到广岛的原子弹的爆炸力的2万5千倍。

6.向后视野,“黄貂鱼”,航拍镜头
旁白:空中巡逻的24小时,时间总是以令人头疼的缓慢速度显得漫长而紧张。但现在当任务已完成了一半,时间好像也过得快起来了。

7.向前视野,“黄貂鱼”,航拍镜头
旁白:“麻风病人隔离区”上的全体机组人员知道他们是在保卫世界和平,正如了解自己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一样清楚。

8.特写,“老K”康少校———正驾驶,“黄貂鱼”内景
这是一名沉着冷静、久经沙场的飞行员。镜头拉回来。康少校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玩物》杂志,心不在焉地大口吃着一块三明治。我们看到一副照片———印有裸体女郎的杂志中间彩页:米尔基·韦,本月入选小姐,政府高级速记员,业余模特。
镜头拉回来———“尖儿”安斯特机长,副驾驶,读着另一本《玩物》,大口大口地咬着一个苹果。这是一位有着古铜色皮肤,长得很瘦但肌肉很发达的男子。
飞机以自动驾驶状态飞行。

8a.领航员———鲍穆夫少尉,读着一本《玩物》
鲍穆夫少尉,一个30岁出头、身材魁梧、嗓音嘶哑的男子抿着咖啡,吃着一块三明治。

8b.无线电雷达员———特里·托伊詹姆少尉,读着一本《阳光与爱情》
特里·托伊詹姆少尉,一个将近30岁、高个子、卷头发、做事谨慎的男子,啃着一块蛋糕。

8c.投弹手———洛塔·佐格少尉,黑人
洛塔·佐格少尉,一个30出头、个头不高、长着短粗脖子的男子,一边吸着烟,一边泡一块饼干。他在读一本《夜生活》。

8d.防御系统军官———昆廷·奎佛少尉,读着一本《狂欢》
防御系统军官昆廷·奎佛少尉是一位来自中西部的金发男子,看起来很讨人喜欢。他正在吃一盒巧克力饼干。

8e.领航员———宾基·鲍穆夫少尉
鲍穆夫仍在看《玩物》。他懒散地瞥了一眼地图,打开了对讲机———
鲍穆夫少尉:3分钟之后到达调头点。航向3-3-5(接着看《玩物》)。

8f.主镜头,正驾驶———“老K”康少校
他的目光从《玩物》上收回,以老飞行员特有的从容俯身向前,改变了陀螺仪的方向。
康少校:收到,航向3-3-5。

8g.特写,雷达显示器
共有许多台雷达显示器。这一台是最大范围搜索雷达的显示器。显示器上最外面的圆周上显示着一个光点。就在这时电声警报将防御系统军官的注意力从杂志上转移到显示器上。

8h.特写,防御系统军官昆廷·奎佛少尉的视线从《狂欢》杂志上转移开,他平静地看了一会显示器,眉头皱了起来

8i.特写,昆廷·奎佛将光标移向光点。

8j.特写,昆廷·奎佛在纸板上快速地进行着运算。
昆廷·奎佛(例行公事地):敌机航向1-4-5,大约135英里外。

8k.特写,鲍穆夫少尉
为了掩饰失职,鲍穆夫合上了杂志,换了个姿势。我们看到了“麻风病人隔离区”与敌国海岸之间的雷达信号。
鲍穆夫少尉:可能又是一个雷达监控干扰。

8l.特写,正驾驶
康少校(视线仍没离开那本《玩物》,心不在焉地):没错,我想正是。

8m.关闭雷达显示器
光点突然消失了,显示器上一片空白。
奎佛少尉(平静地):他在向我们显示他的电子干扰技术呢。
康少校(仍沉浸在那本《玩物》中):我在想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奎佛少尉:我也在想这个问题。要不要让他领教一下我们的本事?
康少校(还在看杂志):为什么要那么做呢,昆廷?
奎佛少尉(视线回到《玩物》上):是啊,我想你是对的,“老K”。

8n.特写,反雷达设施(CRM)-114
CRM-114是空军兵团防守最为森严的秘密设施。这是一部自动密码接收器,可以显示3个字母和3个数字。接收器忽然发出嗡嗡的响声,并开始运行,上面显示了三个字母和三个数字。

8O.特写,特里·托伊詹姆少尉
他慢慢地从杂志上收回视线,俯身向前,草草地记下了密码信息。他仔细地查阅着一本密码手册。
托伊詹姆少尉:康少校,我们收到一条来自基地的信息。

8p.特写,正驾驶
康少校(仍在看杂志):很好。

8q.主镜头,托伊詹姆对信息进行解码
托伊詹姆少尉:解码完毕,康少校。
康少校:很好。
托伊詹姆少尉:密码解码为:联队留守在X-点。

8r.镜头切换到机组人员,杂志被缓慢地放下

8s.特写,投弹手———洛塔·佐格少尉
佐格少尉(冲着对讲机):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我们这样做?

8t.特写,正驾驶———“老K”康少校
康少校(明断地):自有他们的原因。

8u.特写,领航员———鲍穆夫少尉
鲍穆夫少尉:但是我们已经有14个小时没睡觉了,我已经筋疲力尽了。
镜头切换到另一些机组人员,他们咕哝着,表示同意领航员的话。然后慢慢地,每个人又继续看起了杂志或继续吃自己的午餐。

8w.特写,洛塔·佐格少尉,看杂志
佐格少尉(叹着气):大概是要锻炼一下我们吧。
托伊詹姆少尉(看着杂志):有可能。
康少校(看着杂志):他们自有原因。
一组切换:现在六名机组人员重新安静下来,欣赏着那些漂亮女人,安静地咀嚼着自己的午餐。
康少校(冲着副驾驶,疑惑不解地):“尖儿”,你觉得她真是高级政府秘书吗(指的是杂志中间彩页上的韦小姐)?
“尖儿”安斯特机长(略带挖苦地):没错,我猜她保持着速记行业的世界纪录。
出现字幕:波珀尔森空军基地第843轰炸联队指挥部

9.夜,外景,月光下的基地———一组切换
联队在空中飞行的时候,地面工作也很繁忙。地面人员加班加点地检修飞机。机场跑道畅通无阻。只有硕大的知了和电动工具的响声会偶尔打破这星空下沙漠的夜之寂静。

10.内景,基地作战行动中心
作战行动中心建在办公大楼地下50英尺处。6名军官守在指挥台旁。电话铃响。
曼德雷克少校(拿起专用电话):作战行动中心,我是曼德雷克上校。
杰克·D·里珀上校:我是里珀上校。
曼德雷克少校:你好,上校。
里珀上校:你能听出我的声音吗?
曼德雷克少校:当然,上校。为什么这么问?

11.内景,里珀上校的办公室
办公室宽敞、豪华,既有空军军人办公室的特点,又有行政人员办公室的特点———豪华的办公室装饰和家具。桌上的名牌上刻着:杰克·D·里珀上校。
里珀上校(尖锐地):你认为我为什么问?
曼德雷克少校:我不知道,上将。我们几分钟前还通过电话。
里珀上校(很生气地):如果你认为“你是否听得出我的声音”这个问题并不重要,我就不会问你,是吗,少校?
曼德雷克少校:是的,上校。
镜头在曼德雷克和杰克之间来回切换———
里珀上校:很好。确定联队留守在X点了吗?
曼德雷克少校:是的,上校。
杰克·D·里珀上校:那好,少校,我现在宣布基地进入“红色”状态。
曼德雷克少校:“红色”状态?
杰克·D·里珀上校:没错。我希望这个决定可以马上传达到每个部门。
曼德雷克少校:是的,上校。但是发生了什么事,里珀上校?
长时间的停顿。
杰克·D·里珀上校:你是一名不错的军官,曼德雷克少校。你有权知道。看起来我们好像处在一场热战当中。
曼德雷克少校:一场热战?
杰克·D·里珀上校:是的,少校。看来将是一场热战。
曼德雷克少校:但是……是哪种热战?敌军袭击了我们什么城市了吗?
杰克·D·里珀上校:少校,我知道的已经全告诉你了。我也是刚从电话中得到的消息,已经决定将基地封闭。我是说,封闭。
曼德雷克少校:是的,上校。
杰克·D·里珀上校:包括中断一切通讯,以及所有来往电话。
曼德雷克少校:如果有人给我们打电话怎么办?
杰克·D·里珀上校:让我来操心这件事。
曼德雷克少校:好吧,上校。
杰克·D·里珀上校:我们也不想因为哪个侵略者打来电话装作总统而影响了整个计划,是吗?
曼德雷克少校:您说的对,上校。
杰克·D·里珀上校:不许往外打任何电话,不许接任何打进来的电话。任何电话。
曼德雷克少校:我明白了,上校。没有您的决定,不打也不接任何电话。
杰克·D·里珀上校(严厉地):不管有没有我的决定,都不能接打任何电话。我的声音也有被模仿的可能,少校。
曼德雷克少校:是的,上校。我只是在想,我怎么才能确定自己是在和您讲话。
杰克·D·里珀上校:你认为你在和谁讲话?
曼德雷克少校:和您,上校。但是我怎样才能确定呢?
杰克·D·里珀上校:你想违抗命令吗?
曼德雷克少校:不,上校。
杰克·D·里珀上校:希望不是。这些事做完后,立即将“计划-R”用无线电传送给联队。
曼德雷克少校:“计划-R”?
杰克·D·里珀上校:你听不清楚我的讲话吗,少校?
曼德雷克少校:不,上校。“计划-R”无线电传送给联队。
杰克·D·里珀上校:这个任务一执行完,马上关闭通讯中心。并派专人建立警卫队。
曼德雷克少校:里珀上校,如果关闭通讯中心,那么我们与空军指挥中心以及其他人的所有无线电或电传打字机联系都将因此而中断了。
杰克·D·里珀上校:是对我的命令提出异议吗?
曼德雷克少校:不,上校。我只是想提醒您注意这个问题。
杰克·D·里珀上校:你是一位不错的军官,少校,你能提醒我注意这些问题,真是太好了。
曼德雷克少校:谢谢,上校。
杰克·D·里珀上校:通讯中心关闭之后,将基地警卫队增加一倍。我们的敌人非常狡猾,说不准也会袭击基地的。
曼德雷克少校:是的,上校。
杰克·D·里珀上校:最后,要马上校全部私人无线电装置没收,防止它们被用来为敌军发送命令。空军警察将会掌握全部无线电所有者的名单。

12.白天,航拍镜头,B-90“麻风病人隔离区”

13.白天,内景,B-90———一组切换机组成员仍旧全身心地沉浸在他们的杂志当中。

13a.特写———CRM-114
CRM-114发出嗡嗡的响声,开始运行。咔哒咔哒地出现了3个字母和3个数字。

13b.特写,托伊詹姆少尉———雷达员
他不经意地看了一眼,叹了口气,拿起他的密码手册,开始解码。他皱起了眉头。
托伊詹姆少尉:嘿,“老K”,不知波珀尔森基地的什么人幽默感如此反常。
康少校(看着杂志):怎么了?
托伊詹姆少尉:我刚从CRM-114上得到了一条信息。解码竟然是:联队进攻,“计划-R”。

13c.特写,正驾驶———“老K”康少校
康少校(忧虑地抬起头):联队进攻,“计划-R”?

13d.主镜头
托伊詹姆少尉:联队进攻,“计划-R”。上面确实是这样说的。
康少校(将杂志搁在腿上):重新校对一下密码。基地没有人能耍这样的花招,特里。
托伊詹姆少尉:我正在进行校对,但结果相同。
沉默,他们都在思考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鲍穆夫少尉(站着):你一定是弄错了。
托伊詹姆少尉:解码就是这样的,你可以自己来看,宾基。确实是“联队进攻,‘计划-R’”。
所有机组成员都凑过来,俯身看CRM-114。飞机以自动驾驶状态飞行。
洛塔·佐格少尉(轻声地):完了,我们完蛋了。
托伊詹姆少尉(冲正驾驶举起那本密码手册):这儿,你自己看。

13e.特写,康少校
他那张古铜色脸上的肌肉抽动着。他转过身,背对着其他的机组成员,若有所思地直视前方,过了一会,他坚定地转过头来。
康少校(平静而庄严地):那么,就是这样了。
奎佛少尉:什么?
康少校(严肃地):战争。
奎佛少尉(畏怯地):战争?
昂斯特机长(严肃地点点头):是的,事情恐怕确实如此。
鲍穆夫少尉(惊骇地):战争?
佐格少尉(震惊地):还有别的可能吗?
奎佛少尉:也许只是演习呢。
鲍穆夫少尉:对,看看我们是否警觉。
康少校(明断地):不,他们不会让我们载着炸弹演习的。
奎佛少尉:没准想知道我们是否忠诚。
昂斯特机长:但是我们已经接到了行动的指令,别的人从未接到过。
康少校(闷闷不乐地):不,这次是要动真格儿的了。
托伊詹姆少尉(泰然自若地):没错,看起来确实是要动真格儿的了,那好吧。
全体机组人员都开始清醒地思考这条消息的含意。投弹手把自己的指节弄得噼啪直响。
佐格少尉(摇着头):国内人民的情况将会很糟糕。
鲍穆夫少尉:对,一定糟透了。
托伊詹姆少尉:我只想知道是怎么开始的。
昂斯特机长:是啊,是怎么打起来的呢?
防御系统军官提高了声音,打破了机组人员的平静姿态———
奎佛少尉:那些混蛋一定已经开始打我们的国家了。
鲍穆夫少尉:对,但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昆廷?
奎佛少尉:我怎么知道?他们一定已经这样做了。不可能是我们先动手的。
佐格少尉:他说得对。不可能是我们先动手的。
奎佛少尉(喊了起来):他们一定已经进攻了我们的一些城市。
奎佛少尉:这些肮脏、可恶、卑鄙的狗杂种!他们一定已经袭击了玛格,还……
奎佛少尉(接着说):还有基兹。

13f.特写,康少校
康少校:(不满地看着奎佛少尉用了约翰·韦恩式的口吻)好了,闭嘴吧,奎佛少尉!在没有我的允许的情况下,你如果再说一句这样的话,就等着回去之后上最高军事法庭吧。(环顾四周,为了起到强调的作用,停顿了一会)这些话也说给你们所有人。

13g.特写,防御系统军官
昆廷·奎佛少尉乖乖地低下了头。

13h.特写,康少校
康少校(约翰·韦恩式的口吻):士兵们,我们已经接受了这个任务,必须完成。这确实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任务,但是我们的国家现在就靠我们了,我们不能让她失望。

13I.机组人员
奎佛少尉:对不起,康少校,我想自己有点出格了。
康少校(伸出手):别提它了,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反应。现在让我们调整一下情绪。
机组人员一边做出同意的表示,一边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13j.一组镜头———机组人员
鲍穆夫少尉打开一个小保险箱,从一打信封中找出一个8X10英寸大小、标有“计划-R”的封着的信封。他用请示的目光看了正驾驶一眼,正驾驶点头以示同意。他将封着的信封打开,分别发给每个飞行员一份文件。
康少校:告知一个大致航向,鲍穆夫少尉。
鲍穆夫少尉:大概是1-0-5。我会马上进一步确定,康少校。

13k.主镜头,康少校
他调整了陀螺仪,使飞机倾斜,然后打开了自己的文件。
康少校(看着文件):好了,对这些方面进行检查。保持所有无线电静默;为防止敌军发送假信号或指令,将CRM-114调到全接收线路;现在,在CRM-114的字母盘上设定3个字母密码,如果没有这3个字母作为开头,任何指令不予接收。听明白了吗?
托伊詹姆少尉:收到,正在设定CRM-114密码。
康少校:首要目标,勒普泰岛洲际弹道导弹基地。第一枚空中爆炸核武器在一万英尺点火。如果第一枚发生障碍,第二枚将被使用。第二个目标是卡那卡机场。一万英尺空中点火爆炸。
鲍穆夫少尉:航向已经确定,上校,1-3-8。
康少校:收到,航向1-3-8。
在他讲话的同时,镜头切换到其他机组人员,他们也在为战斗做准备。
康少校:为了避开海岸雷达,20分钟后飞机开始降低飞行高度。低空飞行穿过海岸,继续以之字形进行低空飞行,接近第一目标,到了轰炸航路开始增加高度。(停顿)有什么问题吗?
佐格少尉:我有。
康少校:请讲,洛塔。
佐格少尉:我们的目标是一个导弹中心和一座飞机场,不是城市,对吗?
康少校:我是这么说的。
佐格少尉:那么,如果真有一场战争,一定是由他们挑起的。
康少校: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洛塔?
佐格少尉:我的意思是:如果是他们先打我们,他们的导弹一定已经发射出去了,他们的飞机也一定已经从机场起飞了。那么我们轰炸的将不过是一些空房子。
康少校:你的意思是说我们接到的命令没什么意义?
佐格少尉:不,上校。我只是想把情况好好考虑一下。
康少校:洛塔,你是以投弹手的职务拿薪金的,你是一名很棒的投弹手,事实上,你是第843联队最出色的投弹手。

14-15.原文删。

15a.庞特里奇上校
他正坐在桌前打电话,6名军官围着他。
庞特里奇上校:你好,我是空军指挥中心庞特里奇上校。请帮我接“羚羊”施穆克上将。

16.夜,内景,“现代酒店”

17.酒店总机
夜班接线员正在读一本线装的谋杀推理小说。
接线员:对不起,先生。施穆克上将正在休息。他要到八点半才接电话。
庞特里奇上校:你叫什么名字,小姐?
接线员:希达·皮特拉斯基维克兹。
庞特里奇上校:你说什么?
接线员:P-I-E-T-R-A-S-Z-K-I-E-W-I-C-Z。
庞特里奇上校(准确地拼了一遍):您看,皮特拉斯基维克兹小姐,这个电话是从空军指挥中心打来的。

18.删去。

19.夜,内景,“现代酒店”房间,“羚羊”施穆克上将
电话响。他慢慢地醒过来,因为吸烟过量而不停咳嗽。他拉亮了床头灯,拿起电话。桌子上放着卫生纸、滴鼻剂和一杯水。旁边的床上睡着一位美丽的金发女郎,本月的入选小姐米尔基·韦小姐。
施穆克上将(很生气地):谁呀?
庞特里奇上校:是施穆克上将吗?
施穆克上将:没错!你是谁?
米尔基·韦小姐,大约19岁,从相连的另一张单人床的毯子下面露出头来。她打了个呵欠,伸了伸懒腰,露出她那颇令人惊叹的玉体。她的确是B-90上那本《玩物》的中间彩页女郎。
庞特里奇上校:上将,我是庞特里奇上校,空军指挥中心值班军官。很抱歉打扰您。
米尔基·韦(打着呵欠):谁呀,亲爱的?
施穆克上将(捂上电话送话口):接着睡吧,宝贝儿。
庞特里奇上校:您说什么,上将?
她笑了,钻到上将身边,抚弄着他的耳朵。他半开玩笑地躲开了。
施穆克上将:我没说什么。这个时候打扰我是怎么回事,上校?
庞特里奇上校:施穆克上将,我们6分钟前监听到了波珀尔森空军基地第843联队总部发送的信息。很显然这条信息是发给他们在空中巡逻的联队的。信息解码为:联队进攻,“计划-R”。
她开始吻他的脖子。
施穆克上将:上校,你没喝多吧?
庞特里奇上校:是的,我没喝多,上将。
施穆克上将:那你跟我说这些废话干什么?和基地指挥官取得联系。
她把他拉倒在床上。
庞特里奇上校:我们已经试过和基地的杰克·D·里珀上校联系,但他们的全部通讯都中断了,上将。
她伸开四肢趴在他的身上。
施穆克上将:听起来很荒唐。如果无线电和电传打字机无法使用,那么找个电话,打个电话总还可以吧。
庞特里奇上校: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可笑,上将,但我们试过了,没有人接电话。
施穆克上将(坐了起来):恐吓板上有什么显示吗?
庞特里奇上校:这一点也很奇怪,上将。那上面什么显示都没有。

20.夜,外景,长镜头———波珀尔森空军基地
人们一边听着扩音器里上将的广播,一边无声地做着各自的事情。
里珀上校(扩音器中传来):我想提醒你们提高警惕。共产党会使用各种伎俩来破坏这个基地的警卫系统。

21.环形防线———10人警卫队
防线外10英尺处警卫队正在挖机枪掩体。步兵以5英尺间距分散开,正在挖散兵坑。
里珀上校(从扩音器中传来):敌军可能单个进攻,也可能集体进攻;他们甚至有可能穿着和我们一样的军装来进攻我们。

22.另一地区,环形防线———8人警卫队
他们架起了另一架轻机枪。一小队步兵在挖散兵坑。
里珀上校(扩音器中):不要相信任何与你没有密切关系的人,无论他是什么军衔。

23.空中警察,内景,飞机棚
无线电被没收。
里珀上校(话音从扩音器中传来):对一切距环形防线200英尺以内的人和物都要开火———无须问明来历。

24.内景,通讯中心,曼德雷克少校
最后一批工作人员正在离开。
里珀上校(话音从扩音器中传来):这些命令要毫无例外地执行。最后,我想说,我知道你们所有人都在为你们在基地和在祖国各地的家人担心。

25.内景,里珀上校的办公室
里珀上校:那么你们可以放心,有人在这些地方保护你们的家人,这些人也同样具有我们将要在波珀尔森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的精神。
里珀轻轻关上麦克,他很疲惫,慢慢向后靠到椅子里去。他点着了一支烟,满意地吸了一口。

26.内景,通讯中心,曼德雷克少校
他打开了台灯,走过狭长、空旷的房间,将许多电源开关两个两个地关闭。他拿起一个晶体管小收音机,将其打开。播送的一首流行歌曲刚刚结束,播音员开始了他的推销广告。

26a.近镜头,曼德雷克少校
他又换了几个台。所有的节目都很平常。曼德雷克皱起眉头,想了一会,突然冲出了房间。

27.夜,外景,威严的政府大楼
重要人物坐着轿车陆续到来,轿车停下来时发出刺耳的声音。

28.夜,内景,政府大楼大厅,一组镜头
军官们各就各位,军事警察守卫着军人禁入地区。

29.内景,司令部内的作战室

30.内景,司令部内的作战室,指挥台
一间很大的会议室。一面墙是由一块巨大的隔音玻璃制成的,对面是作战室内各种各样的电子显示。默金·穆夫里总统进来了,一副盛怒的神情。一张抛光的、木质的大会议桌,围桌就坐的有参谋长、陆、海、空军的首长,以及多位军事和文职高级助理———总共大约20位。
穆夫里总统(恼怒地):早上好,先生们,请坐。
大家坐下了。每位官员前面都放着字迹清晰的名牌。
“羚羊”施穆克上将:早上好,总统先生。
穆夫里总统(绷着脸):现在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四星空军上将“羚羊”施穆克站了起来,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他对总统的尊敬。
“羚羊”施穆克上将:总统先生。
穆夫里总统:是什么麻烦?
“羚羊”施穆克上将:总统先生,大约46分钟前,我们基地的一个指挥官,杰克·D·里珀上校向他指挥下的第843轰炸联队的34架B-90轰炸机发出了进攻的命令。
总统穆夫里:里珀上校?
“羚羊”施穆克上将:是的,总统先生。他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总统非常气愤,他一拳狠狠地砸在桌上,打翻了自己的名牌。
穆夫里总统:我可以问一个很愚蠢的问题吗,第843轰炸联队的基地指挥到底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事来?
“羚羊”施穆克上将:说老实话,总统先生,我们也不知道。
总统穆夫里:你们不知道?
“羚羊”施穆克上将:知道得不太确切,总统先生。大约20分钟前,空军指挥总部的庞特里奇上校接到了他的一个电话,上校问里珀上校是否发出了作战密码和进攻命令,里珀上校说,(施穆克看着一张纸念)“当然,命令是我下达的。他们正在进攻途中,我建议你们指挥其余的空军部队跟上。我的士兵们绝对会打个漂亮的前战,谁都无法阻止他们。”然后他就把电话挂上了。
穆夫里总统:他妈的!该死的!我一直告戒你们别把这些该死的精神病弄到我们的军队里来。
“羚羊”施穆克上将:公平地说,总统先生,我们难道没对所有操纵核武器的人员进行人格可靠性的测试吗?
穆夫里总统:“羚羊”,当我让你对高级军官也进行这项测验时,你说我们不能让高级军官参加这种检验他们是否是精神病的测试的,这对他们简直是一种侮辱。
施穆克上将:这确实是我的失误,总统先生。
穆夫里总统:我猜那些飞机上有武器装备?
施穆克上将:您恐怕猜对了,总统先生。作为空中巡逻飞机中的一部分,每架飞机都载有50兆吨的炸药。
穆夫里总统:那么实际控制点,保险机如何?不接到其他命令,他们不是应该自动返回吗?
施穆克上将:是的,总统先生。他们已经到达了实际控制点,正准备返回时,接到了里珀上校的进攻指令。
穆夫里总统:我想你们无法召回他们一定还有别的原因吧?
施穆克上将:是的,总统先生。基地指挥里珀上校选择了“计划-R”。
穆夫里总统:“计划-R”是什么东西?
施穆克上将:“计划-R”是上一级军官在敌军偷袭中牺牲后,下级军官要执行的紧急计划。
穆夫里总统:你为什么不能将其取消?
施穆克上将:命令一旦发出,“计划-R”要求所有新指令都通过飞机上的CRM-114接收。但是如果得不到正确的3个字母的密码组启动,CRM-114无法接收任何信息。
总统穆夫里:我想你接下来就要告诉我,你不知道那3个字母的密码组是什么。
施穆克上将:总统先生,为了防止间谍活动,“计划-R”的密码组通常由下级军官在执行每个任务前自己确定。密码组被密封在不同的进攻计划中,只有下级指挥官和他的执行者知道。我们的情况是执行者在联队中,正在空中飞行,而里珀上校拒绝召回这些飞机。
总统穆夫里(愤怒地摇着头):敌军多长时间后会发现这一切?
施穆克上将:我们计算,飞机25分钟后将进入敌军的海岸雷达覆盖面。
穆夫里总统:你们怎么能让这种事情发生,施穆克上将?
施穆克上将:总统先生,我知道您觉得我让您失望了。但是,我们必须要有这个“计划-R”。如果我们完全集中指挥权和控制权,那么任何一个潜在的侵略者只须摧毁我们的几个指挥部和国会大厦,我们就全部瘫痪了。在敌军向我们进攻的时候,我们的飞机和导弹会因此完全发挥不了作用。
总统穆夫里:那么完全没有召回的可能了吗?
施穆克上将:可以说没什么可行的办法。虽然我们可以让通讯中心阅读每一个可能的3个字母的组合,但问题是大约有17,000种排列可能,如果全部过一遍将花费差不多四天半的时间(有人敲门)。
总统穆夫里:什么事?
军事警察上尉:打扰了,总统先生,食堂勤务兵已经准备好了每个人的早餐,在外面等候呢。
穆夫里总统(暴躁地):上尉,你认为他们不会介意在外面等几分钟,让我们把这个小会开完吧?
军警上尉(摸不着头脑地):不,总统先生……我是说,是的,我肯定他们不会介意的。
穆夫里总统(大声说):谢谢你,上尉。现在请你把那该死的门关上。(上尉关上了门,总统接着说)我要和基地指挥官讲话,他叫什么名字?
施穆克上将:但是我们无法与基地取得联系。
总统穆夫里(想了一会):费斯曼上将,基地附近有没有不在里珀上校指挥下的部队?
所有的目光都投向“闪电”费斯曼上将,陆军首长。
“闪电”费斯曼上将:我想有,总统先生。
穆夫里总统(极端挖苦地):你可以确定吗,上将?
“闪电”费斯曼上将:是的,总统先生。我知道正好在城市的另一端,大约7英里外,有一支特殊军队。
穆夫里总统:费斯曼上将,我希望你亲自打这个电话,同负责的军官通话。
费斯曼上将:是,总统先生。
穆夫里总统(连珠炮似地):请不要在我还没有讲完时就说“是,先生”。命令他和他的士兵马上行动。我甚至不希望他们在着装上浪费时间,只要让他们带好武器和弹药,使用一切可能的交通方法,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交通工具,就从公路上征用一些车辆。我希望他们能在25分钟内到达基地。如果不能全部集合,那么能集合多少就尽量集合多少。我要他们进入基地,找到里珀上校,马上让他与我通话。你明白了吗,上将?
费斯曼上将(往外走):是的,先生,但有一个问题,总统先生。
穆夫里总统:什么?
费斯曼上将:在“红色”状态下,基地很有可能已经封闭,并由基地警卫队防守。
穆夫里总统:我知道“红色”状态是什么意思。
费斯曼上将:那么,先生,他们也许不会允许特殊部队进入基地。
总统穆夫里(讽刺地):这是一个很明智的推论,上将。
费斯曼上将:谢谢,总统先生。那么如果他们无法进入,我该让他们做什么呢?
穆夫里总统(在他的椅子里发抖,看上去像要爆炸似的):在这种情况下,上将,你认为他们该做什么?
费斯曼上将:我想……应该以武力强行进入。
穆夫里总统:你看,你总是知道答案,上将。
费斯曼上将:但是这样就意味着我们自己的一些士兵将要受伤,总统先生。
穆夫里总统:那么你认为如果里珀上校指挥的飞机开始轰炸他们的目标,情况将会怎样?
费斯曼上将:那当然会更加麻烦,先生。
凯达沃里:总统先生,您认为进行民防怎么样?
穆夫里总统:民防……我们不想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凯达沃里:我们还要等时机更成熟一点,对吗?
穆夫里总统:是的,我想此刻这是最明智的决定。

31.外景,航拍镜头,B-90“黄貂鱼”
冲着海面向下倾斜飞行。

32.内景,B-90
鲍穆夫少尉(领航员):保持每分钟1,500英尺的下降速度,这样我们就可以悄悄地躲开他们的雷达覆盖面了。
康少校调整平衡,稍微减速以保持适当的速度。我们看到下降速度显示出稳定在1,500,速度在马赫表上稳定在1-3。
康少校:稳定在每分钟1,500,速度稳定在1-/3马赫。
领航员鲍穆夫少尉看了一眼他的地面方位指示图,图上标示着驾驶员的各种仪表。
鲍穆夫少尉:收到,继续保持。
康少校:洛塔,现在你开始检查。
佐格少尉:是,少校。
黑人投弹手佐格少尉坐在他的仪器中间。这些仪器包括几个雷达显示器,一组按纽和开关装置,以及成排的显示灯。他快速地进行检查,因为这是他驾轻就熟的事情,所以完成得很轻松。

33.黎明,长镜头,波珀尔森空军基地
所有警卫队成员各就各位。一切都被寂静笼罩着。

34.特写镜头,杰克·D·里珀上校拿着一把0.45口径自动手枪,内景,他的办公室
里珀上校(以一种友善得出奇的方式,用手枪做了个手势):请坐,曼德雷克少校。

34a.主镜头
曼德雷克少校将身后的门关上,坐了下来。
曼德雷克少校(紧张地笑着):这枪是干什么的,里珀上校?
里珀上校:别害怕,少校。我热爱所有的武器,直到最近,我才开始将装好弹药的武器随时带在身边。
曼德雷克少校(不安地笑了):像是一项新的爱好,啊,上校?
里珀上校:没错,少校。
曼德雷克少校仍旧拿着那个晶体管小无线电,里面轻轻地传出摇滚乐的曲子。他傻笑了一下。
里珀上校(轻声地):我发现你开着无线电,少校。你这样做难道不违反我对基地人员提出的要求吗?
曼德雷克少校:噢,这不是我的无线电,上校。我在通讯中心捡到的。
里珀上校:我没说过打开别人的无线电就可以,少校。
曼德雷克少校:是的,上校。我可以问一个问题吗?
里珀上校:当然可以,曼德雷克少校。你是一名不错的军官,你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向我发问。
曼德雷克少校:里珀上校———我一直在想———我们处在“红色”状态下,对吗?
里珀上校:非常正确,少校。
曼德雷克少校:“红色”状态的意思是敌人正在向我们进攻,对吗?
里珀上校:你对这些概念掌握得很好,少校。
曼德雷克少校:那么,上校先生,我一直在想,如果敌人正在向我们发起进攻,无线电怎么会仍旧播放音乐?音乐应该停止,我们应该听到民防广播才对。
里珀上校:问得很好,少校。如果你好好想想,也许你自己就能得出答案。
曼德雷克少校(胆怯地):我在想,也许敌人根本就没有进攻。
里珀上校:如果你想对了呢?
曼德雷克少校(忧虑地皱起了额头,小心地):那么,上校,您为什么下达命令:联队进攻,“计划-R”呢?
里珀上校:因为我认为这么做是正确的,少校。你以为我还会为了什么呢?

34b.特写镜头,曼德雷克少校,恍然大悟
曼德雷克少校:您是说,是您———发动了———这场战争,上校?

34c.主镜头
里珀上校:假如事实正是如此呢?
曼德雷克少校(畏怯地):但是———为什么……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上校。
里珀上校:或许,少校,或许你可以为我倒一杯苏格兰威士忌加苏打水,给你自己也随便弄点喝的。
曼德雷克少校摇晃着站起来,走到嵌在墙里的酒柜前。
里珀上校:别为这事苦恼,少校。现在任何人都无能为力了。我是唯一知道启动CRM-114密码组的人。
曼德雷克少校:我知道,上校。
里珀上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我们得出了那么多的经验和教训,现在,它们会全部纳入到“计划-R”当中。
曼德雷克少校(倒酒时手有些发抖):我想会的,上校。
里珀上校:你说的非常对,一定会的。
曼德雷克少校:要多少苏打水,上校?
里珀上校:一点就行。
曼德雷克少校(倒了一点):这样行吗?
里珀上校:非常好,谢谢你,少校。现在让我们来干一杯。
曼德雷克少校为自己倒了一大杯,没掺苏打水。
曼德雷克少校:我们为什么干杯呢,上校?
里珀上校(目光狂热地):为了世界和平(他们碰杯)。
曼德雷克少校:里珀上校,我可以再问一个问题吗?
里珀上校:尽管问,少校。
曼德雷克少校:上校———我很想知道,您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是说,您为什么想要发动一场战争?
里珀上校:我也曾经考虑了很多,少校,别以为我没有。
曼德雷克少校:不,上校,我是说,我没以为您什么都没考虑过。
里珀上校:你还记得克列孟梭曾经说的关于战争的一句话吗?
曼德雷克少校:我想我不记得了,上校。
里珀上校:他说战争这个问题太重要了,不能留给将军们去解决。
曼德雷克少校:我明白了。
里珀上校:50年前,当他说这句话时,他也许是对的。但是今天,战争是如此重要,所以不能留给政治家去解决。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曼德雷克少校:我正试着理解,上校。
里珀上校:你知道,少校,此刻,当我们坐在这里聊天的时候,总统正在作战室内作出一个决定。他知道敌人20分钟后就会从他们的雷达上发现我们的飞机。
曼德雷克少校:但是如果他们发现了,上校,他们难道不会不惜一切地进行反攻吗?
里珀上校:如果我们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他们当然会的。你还能记得敌人一次全面进攻能给我们造成多少人员伤亡吗?
曼德雷克少校:我想我看过有关的报告。大约一亿六千万?
里珀上校:非常接近,少校。
曼德雷克少校:但是您为什么想要杀死一亿六千万我们的同胞呢,上校?
里珀上校:你这么说很傻,少校。我当然不是想要杀死这么多自己的同胞,总统也不想。现在你看,曼德雷克少校,如果总统立即下达命令,用我们的全部导弹力量进攻敌军的机场、导弹和基地,那么情况将会怎样?
曼德雷克少校:我想我们会乘敌之不备。
里珀上校:在我们的飞机被敌军发现之前,我们的导弹已经着陆了,对不对?
曼德雷克少校:我想是的。
里珀上校:我相信会是这样,少校,我相信。另外,全部空军指挥部队都会投入进来,消灭他们所能发现的一切目标。
曼德雷克少校: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实现全部目标。我的意思是:一些导弹可能会中途失败,或者击不中目标,或者敌人还有一些秘密的基地,我们没有发现。
里珀上校:你说得非常对。你还忘了提他们的核潜艇。但是没关系。我们当然不可能既脱了衣服又不弄乱头发。我们占了优势。我想我们最多伤亡人数不会超过五千万。
曼德雷克少校(支吾地):但是,如果您不发动这场战争,就不会有任何人伤亡。
里珀上校:曼德雷克少校,我想你不是很明白正在发生的状况,对吗?
曼德雷克少校:您是指哪些状况,上校?
里珀上校(屈尊俯就地笑了):哪些?全部,少校,全部。
曼德雷克少校茫然地点点头。
里珀上校(继续):你对裁减军备谈判方面的情况了解得多吗,少校?
曼德雷克少校:我知道谈判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还没取得什么进展。
里珀上校:没有,少校,没有。
曼德雷克少校:我想,要等到他们允许我们在他们的国家内进行检查,谈判才能取得进展。
里珀上校:你太天真了,少校。他们难道没说他们希望裁减军备吗?
曼德雷克少校:不,上校,他们说了。但是我们也是这样说的。
里珀上校:我们这样说,因为我们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可是他们也热爱和平吗,少校?
曼德雷克少校:我不知道,上校。但是他们和我们一样迫切地想要避免核战争的发生。战争对任何人都不再是明智的选择。
里珀上校:战争不再是明智的,因为武器可以摧毁整个国家———对吗?
曼德雷克少校:对。
里珀上校(试图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难道你不觉得炸弹为我们带来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吗?如果事实如此,我想再问你一次:他们为什么要裁减军备呢?
曼德雷克少校(绝望地):上校,如我刚才所说,我想是出于和我们一样的原因。我的意思是,所有的专家都说,当今最有可能引起战争的就是某个意外事件,某个错误,或者是某个精神错乱的人(降低了声音)……
曼德雷克的谨慎是根本不必要的,因为里珀上校从来就没想过别人会认为他精神错乱。
里珀上校:继续说,少校。
曼德雷克少校(多了些信心):我只想说,只要武器存在,迟早有一天灾难会降临———并且对双方国家都是灾难。
里珀上校:我听说过这样的观点。正如拿破伦曾经引用的那句话,“有一件事你不能用刺刀来做,那就是———坐在它上面。”
曼德雷克少校:没错,上校。还有,您别忘了,过不了几年许多其他的国家也会有自己的炸弹。如果他们也要发动战争怎么办?
里珀上校:接着说,少校,我很感兴趣。
曼德雷克少校:上校,我记得一个例子,有人指出:如果某个系统每年的安全系数为99.99%,那么平均30年也会出现一次问题。
曼德雷克少校停顿下来,想看看天是不是亮了。里珀上校固执地望着他。
里珀上校:我还是要问,他们为什么要裁减军备?
曼德雷克少校:为了和我们一样的原因,上校。难道您没看出来吗?
里珀上校:是的,少校,我没看出来。他们根本就不关心人民的死活。只要他们能赢,即使丢掉整个国家他们也不在乎。
曼德雷克少校:上校,这最后一句恐怕不太讲得通。
里珀上校(生气地):少校,你讲话的口气和他们一样!
曼德雷克少校(摇头):我没有,上校。真的,上校。
里珀上校:别生气,少校。我们的总统和你持一样的观点。
曼德雷克少校:您不觉得他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明智的吗?
里珀上校:我要告诉你我是怎么认为的。如果他们说他们支持裁减军备,我想说所有支持裁减军备的人不是卖国贼就是傻子。
曼德雷克少校:但是,上校,我们准备这样做。这么多年我们什么也没同意,实际上,很多人认为我们永远都不会同意。
里珀上校:但是如果他们突然打开国门,允许我们进行我们想要进行的检查,我们就会同意,不是吗?
曼德雷克少校:如果他们给了我们所需要的,是的,我想我们会。
里珀上校:那么你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吗?
曼德雷克少校:上校,对总统以及和他一起在这个方面工作的专家来说是好的东西,对我来说也就是好的。
里珀上校:你认为我们会作弊吗?
曼德雷克少校:不,上校。我坚信我们不会。
里珀上校:你觉得他们会作弊吗?
曼德雷克少校:您看,上校,在这个问题上我不是专家,但是我了解到一些大人物的非常聪明的办法。例如,双方国家都同意给提供了检查人员作弊证据的人一百万美元的奖金,并对他予以国际保护。你不可能不让任何人知道,就能把那种东西藏起来。如果我要试着藏起几个来,我想那些可怜的粗人一定会为了那一百万美元而泄密的。我们和他们一样聪明,如果他们作弊,甚至只是隐藏实情,我们正好找到理由不履行协议。
里珀上校(摇着头):少校,我不想这样说,但是我认为你真的已经被敌人的思想给同化了,而你自己还不知道。

35.黎明,外景,政府大楼

36.内景,作战室,指挥台
这一幕以空军“羚羊”施穆克上将的讲话开始。
抛光的木制大会议桌上散放着吃剩的早餐:鸡蛋和熏肉、甜瓜、烤面包、装着咖啡的银制保暖瓶、馅饼,还有装着冰水的玻璃杯。
“羚羊”施穆克上将:总的来说,我认为:一,我们召回第843轰炸联队的希望几乎等于零。二,大约15分钟后敌军的雷达就会发现我们的飞机。三,只要他们一发现,马上会变得非常疯狂,而且会不惜一切地进行反攻。四,如果在这之前我们不采取任何措施压制他们的报复行动的话,我们将遭受致命的毁灭———大约将有一亿五千万人死亡。五,如果我们马上对他们的基地采取全面导弹进攻,我们把握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乘其不备。这样的话,我们将摧毁他们大部分的反击力量,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优势,这样才能有较少的人民伤亡。
他停顿了一下,自信地环顾了一下在座的各位。总统用不解的目光看着他。
“羚羊”施穆克上将:如果可以的话,我想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作总结。(斜着眼笑了一下)在高中的足球队中我踢后卫,因为作前锋我不够勇猛。我的教练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说“施穆考”———那时候他们都这样叫我———“施穆考,永远要记住,你给对手的打击越猛烈,你受到的伤害就越小。”(自信地看了一遍所有的方案)我的建议是彻底配合里珀上校的行动。也就是说,向敌人进攻,能多猛烈就多猛烈。
没有人讲话。
海军上将珀西·布戴克:你估计,如果我们先发起进攻,伤亡人数大约会有多少?
珀西·布戴克是一名讲话干净利落,人很固执的海军上将。这种个性因为他的智慧而显得更加突出。
“羚羊”施穆克上将:在这种情况下,我估计如果运气好,我们的伤亡人数大约会在两到三千万。如果我们能准确地击中目标,敌方的伤亡大约为五千万。
海军上将珀西·布戴克:你好像对这样的数目很不以为然,施穆克上将。
“羚羊”施穆克上将:不,布戴克上将。当然,要有这样的损失我们都感到非常遗憾———让我充当了说这话的第一人。我根本不希望打击他们的女人和孩子。但是他们有几个基地离城镇非常近,这样的事也许是无法避免的。
穆夫里总统:那么,先生们,你们同意施穆克上将的建议吗?
气氛紧张而沉默。
“羚羊”施穆克上将:总统先生,尽管这样的选择仍令人感到遗憾,但我们的伤亡人数是五千万还是一亿五千万,在数量上是不小的差别。
总统:“羚羊”,假如我对你说要割掉你身体的四分之一———但是别担心,你还有四分之三是正常的,虽然那四分之三显得畸形而丑陋,残疾而无助,你感觉怎样呢?
施穆克上将:我不觉得这是一个恰当的类比,总统先生。
穆夫里总统:布戴克上将?
布戴克上将(看起来局促不安):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总统穆夫里:费斯曼上将(他很犹豫,像一个玩牌的人不知道该不该再叫一张牌)?
费斯曼上将(从容地):恐怕我要截然反对施穆克上将的建议。我想像不出怎样无情地对他们发起进攻。
总统高级助理特基德森走进来,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他。
特基德森:总统先生,敌国大使正在楼上等候。
穆夫里总统:很好!有什么问题吗?
特基德森:我想是的,他正在向我们那些军事警察大发脾气。
穆夫里总统:无可救药。马上让人把他带下来。
特基德森(退出):我会亲自去的。
施穆克上将:您不会是让他到这儿———作战室来吧?
穆夫里总统:是我要求大使来的。
施穆克上将:但是他会听到我们所说的一切。而且只要他向那扇窗外(指作战室)看一眼,就会看到我们正在进行的一切。
穆夫里总统(皱了一下眉):说得很对,施穆克上将。(转向另一位高级助理)兹莱特!
兹莱特:是,先生?
总统抬头看着显示着世界上不同时区的时间的一排钟表。
穆夫里总统:兹莱特,现在是他们的下午3点45分。给拜和总理打个加急电话,看看他在不在办公室。
兹莱特(犹豫):我们从来没在这样不正式的情况下与他联系过。他很有可能会不接电话。
穆夫里总统:如果他不接,兹莱特,不管是谁接的电话你都告诉他,一个半小时内他们的几十座城市将被毁掉。他会接电话的。
兹莱特(退出):是的,总统先生。
穆夫里总统:弗兰肯斯坦(另一位高级文职助理)!
弗兰肯斯坦:是,总统先生。
穆夫里总统:弗兰肯斯坦,我需要在这间屋子与总理办公室之间建立一个完整的通讯系统。至少12条电话线路,无线电,电传打字机———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
弗兰肯斯坦:我想在早上这个时候恐怕还不会有维修或安装工人上班,先生。
穆夫里总统(烦躁地):尽量去做,弗兰肯斯坦,尽量。
弗兰肯斯坦(退出,不太愉快地):我试试吧,总统先生。但我认为这样做不太好。
电话响了。

36a.多个镜头———所有人都停止了活动
布戴克上将(离电话最近,接听):你好?……对……你是?……我知道了……请稍等。
穆夫里总统(轻声地):是他吗?
布戴克上将(捂上了送话口):不,总统,是施穆克上将的私人电话。
施穆克上将(疑惑地):私人电话?
布戴克上将:是的。米尔基·韦小姐,我想她是这么说的。
施穆克上将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然后摆出一副有条不紊的样子,接过了电话。
施穆克上将:你好?……是的,韦小姐……不,一切正常……我现在不能离开,韦小姐。

36b.米尔基·韦小姐姿势优雅地躺在自己的床上,内景,酒店房间
米尔基·韦(南方口音):“羚羊”,我知道你是上将,但是如果你不学会表现得更像个绅士,我就要停止作你的打字员,接受那个电影角色了……什么事这么重要?(模仿上将的语气)好的,韦小姐,好的,韦小姐。听着,我要洗个澡,然后吃早饭,你快点回来,听见了吗,“羚羊”施穆克?

37.白天,航拍镜头,B-90“麻风病人隔离区”

38.内景,B-90
洛塔·佐格少尉:炸弹装弹线路准备就绪,康少校。
康少校:托伊詹姆少尉,为爆炸做好准备了吗?
托伊詹姆少尉:准备好了,少校。

38a.一组特写镜头———插入交切镜头
实际装弹需要三名投弹手同时开始行动来完成。
康少校:主要装弹开关。
托伊詹姆少尉:主要装弹开关。

38b.一组特写镜头———穿插交切
正驾驶和雷达兵按下了一个带有保险的开关,上面标着“1”。投弹手的控制板上亮起了两盏绿灯。
佐格少尉:主线路接通。
康少校:主触发器开关。
托伊詹姆少尉:主触发器开关。
正驾驶和雷达兵按下了标有触发器的开关。投弹手的控制板上又亮起了两盏绿灯。他按下了自己这边的触发器开关。又亮了一盏绿灯。
佐格少尉:主触发器线路接通。
雷达兵完成了这次操作中自己的那部分任务。他拿起了一个计算器,但是没有用它,只是拿着,和其他所有机组人员一样,他在听候其余装弹过程的进行。
佐格少尉:打开第一层保险。
康少校:第一层保险。
两人进行操作。控制板上保险那一排亮了两盏绿灯。
佐格少尉:第二层保险。
康少校:第二层保险。
保险那排第二对绿灯亮了。现在只剩下一对没有亮了。
我们看到圆形刻度盘上的指针慢慢移向一万。投弹手按下三个控制键,上面依次标着:电路,气压,时间。
他等待着相应的三盏灯亮起来。
佐格少尉:电路、气压、时间引信全部设定完毕。(停顿了一下,向后拢了拢头发)总保险。
康少校:总保险。
投弹手和正驾驶按下最后一个开关,上面清楚地标着“总保险”。控制板上剩下的两盏灯亮了,投弹手迅速地扫了一眼一排排亮着的灯。
佐格少尉:主炸弹接通。
康少校:好了,洛塔,全部工作正常。现在把总保险关闭,一直到炸弹发射。
佐格少尉:总保险关闭。
我们看到投弹手控制板上最后亮起的绿灯又灭了。

39.黎明,波珀尔森空军基地

40.多次切换———警卫队正在等待

41.机关枪位
铁丝网环形防线外50英尺,一名上士和两名士兵匍匐在一支0.30口径的气冷式机关枪上。

41a.他们注视着黎明中的道路
大约300英尺外,一辆吉普和三辆军用卡车小心翼翼地前进着。
士兵斯蒂夫索克斯:我们怎么知道他们是侵略者?
布朗特中士(通过双筒望远镜仔细地看着):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是?
士兵唐:闭嘴,查里。你听见上将说了什么———200英尺。
吉普车和卡车继续前进。
布朗特中士(转动着望远镜):北路上又来了8辆卡车!
我们看到8辆卡车大约从两英里外驶近。
士兵斯蒂夫索克斯:他们一定是侵略者,要不然他们为什么在清晨四点突然到这里来呢?
士兵唐:当然。

41b.镜头切换至其他环形防线上的战士
基地警卫队守着他们的武器。

41c.一组动作镜头
机关枪冲着吉普车驶来的路上进行了三次较大火力的扫射。吉普车栽进壕沟里,翻了。护送结束了,我们看到士兵从卡车上跳下来,在路两旁的空地上散开。许多士兵并未装备整齐。两个士兵把伤兵从击翻的吉普车中拖出来。

41d.一组切换———部队等候
分散的射击逐渐停了下来。我们只听到昆虫的叫声和第二批护送卡车发出的声音。一个扬声器忽然在远处响了起来。
“蝙蝠”瓜诺上校(通过扬声器):我是第701特殊部队的“蝙蝠”瓜诺上校。你们为什么向我们开火?
没有回答。
士兵斯蒂夫索克斯:我们要答话吗?
布朗特中士:蹲下,你这个笨蛋。他们一有人露头我们就开火。
“蝙蝠”瓜诺上校:我是瓜诺上校。我们从总统那里接受了任务。我们要进入基地,同里珀上校讲话。
没有回答。
士兵唐:兄弟,这可是个绝招。从总统那里接受的特殊任务。
布朗特中士:你已经对敌人的组织和计划给予了足够的赞扬。

41e.多次切换
200英尺外,由大约12名士兵组成的散兵队以大约30英尺的间距横向散开,他们从草里露出头来,开始前进。
士兵斯蒂夫索克斯(低声地):他们也挺有胆量。
机关枪开火。3名士兵马上被击中,其他人为掩护而卧倒。射击停止。10秒钟的寂静。
“蝙蝠”瓜诺上校:我是瓜诺上校。士兵们,你们在向自己的部队开枪。请在60秒内投降,不然我们就要奉命还击了。

42.白天,航拍镜头,B-90“麻风病人隔离区”

43.内景,B-90领航员
领航员守着主探测雷达显示器,看到海岸线在显示器的最上方出现。
鲍穆夫少尉:大约6分钟后我们将穿越海岸。
康少校:谢谢,鲍穆夫。你能看见布罗穆丁纳岛了吗?
鲍穆夫少尉(全神贯注于显示器):我想还不能。
他调节了一下雷达显示器的清晰度。

43a.雷达显示器
我们看到了两个光点。

43b.一组切换,连续动作镜头
奎佛少尉(防御系统军官):导弹!距离60英里,快速行进,固定轨道,看起来像驾束导弹。
康少校:收到,呼叫其他机组成员。(对副驾驶)停止自动驾驶,“尖儿”。
“尖儿”安斯特机长(向前探身,按下两个开关):自动驾驶终止,“老K”。
康少校:将电子干扰设备连到主搜索雷达上。
奎佛少尉(按开关):完毕。
他看着庞大的电子干扰控制板。这是一个电子奇迹,上面有一切恰当的显示灯、仪表,以及示波器。他自言自语———
奎佛少尉(对着电子干扰设备):你这个又大、又杰出的大脑,你最好马上开始思考(轻轻拍了一下控制板)。
安斯特机长:你觉得它们是从哪儿发射出来的?
康少校:昆廷,你发现飞机了吗?
奎佛少尉:只有导弹。
康少校:一定是从布罗丁纳岛发射的———很有可能是他们新发明的“掠夺者-202”中的一枚。这种导弹射程达到100英里以上。
奎佛少尉:45。继续快速行进。正前方。
康少校:速度?
奎佛少尉:3至4马赫之间。
康少校:每5英里呼叫一回。
奎佛少尉:35。

43c.一组切换在机组人员中依次进行,他们忍受这段时间的煎熬
奎佛少尉:20!正前方。

43d.对雷达显示器跟踪的导弹进行多次切换
奎佛少尉:20!正前方。
康少校:最强电子干扰!
投弹手按下了6个开关。多个指示器亮起了灯。
佐格少尉:最强电子干扰。
奎佛少尉:15!正前方。
防御系统军官看着导弹越来越近。
奎佛少尉:14、13、12、11、10、9、8、7、6……
正驾驶猛地让飞机倾斜飞行。

441白天,航拍镜头,B-90大坡度侧倾转弯下降

44a.内景,B-90
飞机仍在大坡度侧倾转弯下降。
奎佛少尉:4英里,3……他们调头冲我们来了!他们过来了!
正驾驶让飞机进入一种剧烈的S形曲线飞行状态。飞机的货舱中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45.黎明,政府大楼
豪华高级小客车和吉普车分散地停在由6名军事警察把守的大楼入口处。

46.内景,作战室,德·塞德大使
德·塞德大使(情绪异常激动地):总统先生,我强烈要求马上将我送回大使馆。
大使穿着一套条格布的睡衣,外面套着一件黑丝绒领的外衣。
穆夫里总统:请冷静一点,德·塞德大使。
德·塞德大使(充满仇恨地):对于向我们这些热爱和平的人民发动的这场残酷的战争,你罪责难逃(他没有理会总统的话,大声吼叫起来)。
穆夫里总统:沃弗尔!
沃弗尔:先生!
穆夫里总统:请看一下他们给拜和总理的电话打的怎么样了?
沃弗尔(退出):是,总统先生。
德·?

 6 ) 《奇爱博士》45周年纪念版蓝光

90分钟世界毁灭

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是冷战讽刺喜剧经典,描写疯狂将军指派轰炸机群干掉苏联,为防止苏联按下“世界末日装置”,美国总统在作战室里闹翻天。

《奇爱博士》的投资180万美元,哥伦比亚公司愿意投资本片的唯一条件是:彼得·塞勒斯必须演四个以上的主要角色。此前,哥伦比亚公司的高层看了库布里克的《一树梨花压海棠》(1962),见过塞勒斯惊人的演技。塞勒斯在影片拍摄前,原定确实要演四个角色:美国总统、英国军官、奇爱博士和B-52轰炸机机长。但在开拍后,塞勒斯却不愿意演机长这个角色,因为他感觉自己的工作量太大了,而且他也对自己无法掌握机长的德州口音而有些担忧。库布里克说服了塞勒斯,让人录了一卷台词录音带给他。塞勒斯照着录音带背好了台词,但在拍摄现场却因为在狭小的驾驶舱布景里扭伤了脚踝,因此只能放弃这个角色。

奇爱博士的形象来自于美国未来学家赫尔曼·康恩、曼哈顿计划的主管约翰·冯、纽曼、德国导弹之父冯·布劳恩。这个角色后来还被人引申为亨利·基辛格,但其实在1960年代初期他还只是个写了几本关于核战策略书籍的哈佛大学教授而已(但库布里克已经阅读过他的文章了)。奇爱博士古怪的奥地利口音的英语来自于库布里克雇佣的摄影师Weegee,奇爱博士的手套则是塞勒斯问库布里克借的。

由于此时彼得·塞勒斯正在闹离婚,无法离开英国,因此《奇爱博士》全程在伦敦的谢普敦片场拍摄。三个主要摄影棚被用来搭建五角大楼作战室、B-52轰炸机、瑞普将军的办公室等场景。影片的场景设计是大名鼎鼎的肯·亚当,他此后成为了多部007电影的场景设计。作战室的设计是超现实的,从《卡利加里博士的小屋》和《大都会》获得灵感,这个作战室有130英尺长、100英尺宽、35英尺高,环绕的日光灯看上去像是一个蘑菇云环。库布里克坚持要在圆桌上铺满绿色毛毡,虽然这在黑白片里根本看不出来,但他希望让演员有一种在巨大的赌台上表演的感觉。

影片拍摄中,库布里克得知有一部名为《核战爆发令》的影片的剧情与《奇爱博士》相类似,虽然那部影片是超现实惊悚片,但库布里克仍担忧相同题材的影片会毁了《奇爱博士》的票房,尤其是对方的阵容相当尖挺:导演西德尼·吕美特(《十二怒汉》)、主演亨利·方达(《愤怒的葡萄》)。于是,库布里克用出了狠招:起诉。哥伦比亚公司和库布里克对《核战爆发令》提起了诉讼,这让《核战爆发令》的档期被推迟到了《奇爱博士》上映八个月后。

但《奇爱博士》也非常倒霉,1963年11月22日,《奇爱博士》做了首场试映。就在这一天,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达拉斯遇刺身亡,影片的档期只能推迟到1964年1月,哥伦比亚公司甚至给一句含有“达拉斯”的台词进行了重新配音,改为“赌城”,另外还有一场讽刺总统的砸派戏被删除。在次年的奥斯卡奖上,《奇爱博士》虽然获得了四项提名,但全部落空,讽刺冷战的杰作《奇爱博士》就此被大时代淹没。

当然,优秀的电影永远不会被遗忘,《奇爱博士》此后慢慢成为了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在IMDb的最佳影片250名中排名第28、美国电影学院2000年评选的最伟大喜剧片第3名、美国电影学院2007年的百年百大佳片第39名。


从DVD到蓝光

《奇爱博士》在DVD曾推出过多个版本,值得一提的包括1999年哥伦比亚公司第一版(无花絮)、2001年哥伦比亚公司特别版(携带幕后制作纪录片花絮)、2003年日本二区超码版、2004年40周年特别版(双碟配置)。这几个版本里争议最大的当属40周年特别版,因为此前的版本都是1.33:1全屏格式,而这个版是1.66:1可变宽屏。大家都知道库布里克去世前的除了《2001漫游太空》之外的音像制品都是全屏格式,而今出来的这个宽屏版,画面明显有裁切,但哥伦比亚公司却宣称此片的当年上映比例就是1.66:1的。
 

2009年6月16日,索尼公司发行《奇爱博士》45周年特别版蓝光,将这部经典的画面升级为1080p格式,正片仍是可变宽屏1.66:1。花絮方面,蓝光碟除了将所有的DVD花絮照单全收之外,还增加了一条琐事字幕,全面介绍冷战期间的历史背景以及拍摄内幕。


华纳公司在去年推出了书+碟的蓝光包装后,曾被网友公干为“史上最失败的包装”,索尼公司不知道哪根筋搭错,居然照原样仿制了这个包装,《奇爱博士》就是索尼的第一个试验品。除了碟之外,还附赠一本32页的画册。与40周年特别版DVD随碟附赠的画册内容完全不同(这个版本里有罗杰·伊伯特撰写的影评)。

完整图片版请参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67c1d0100entd.html

 短评

想想也是理所當然,如果一場核爆為男人帶來的不是恐懼而是破處似的快感,他們當然會從此開始大幹特幹呀……

8分钟前
  • 焚紙樓
  • 推荐

正经的喜剧,通篇的讽刺,疯子的忧伤,好看得丧心病狂。

10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你可以毁灭世界,但不许在作战室打架!这里是作战室!

15分钟前
  • 范克里夫大尉
  • 力荐

三大场景:机舱、作战室、基地。过半场登场龙套男奇爱博士。骑氢弹的牛仔。向可口可乐公司要硬币的英国绅士。

16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黑色战争片,战争与男人,战争与性,导演描述得太隐晦太有魅力了。最后昆少将骑着导弹轰炸敌人阵地,实在太酷了,那是每个男 性的梦想。

2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7.0 最好的政治讽刺剧没有之一。库布里克用这部氟化水一般的电影玷污了战争机器们最纯洁的体液。

23分钟前
  • 喂饭
  • 推荐

关注冷战史必看

25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给库爷跪了,不仅仅是起源的设想者,还是末日的预言者啊,他大概不是地球人。演博士的哥分饰三个角色,不仅让观众来劲,他自己也一定爽得要命吧

30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库布里克从来不让人失望

33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彼得塞勒斯和乔治斯科特都逗不过那个德州口音的机长 

35分钟前
  • 妖灵妖
  • 力荐

第一次接触库布里克的片子,倍受打击~~

37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没看懂,好像有黑色幽默的地方在嘛就是觉得不好笑...科幻控可能会看懂?

42分钟前
  • 阿朽
  • 还行

Mein Führer, I can walk!

45分钟前
  • jazzkitty
  • 力荐

虽然是冷战的时代背景,但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人类头顶的事实远没有改变。在漫长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中,展现官僚的无能、人性的罪恶、和某种奇异的幽默感,在世界还未毁灭时他们已经想着在新世界瓜分利益了(以人类之名),对俄国、英国、德国人都采取了典型化处理。极端的戏剧冲突展示深刻的当代现实。

49分钟前
  • xīn
  • 力荐

Gentlemen, you can't fight in here! This is the War Room!

52分钟前
  • 浪味仙
  • 力荐

94/100 你知道把整个时代的恐惧和幻想如此直观的拍出来有多难吗?

57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这个译名太囧了,看的好累中间还睡了,大脑都空白了。哦天

5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当年此片竟然全面败给窈窕淑女,奥斯卡这哪是中庸保守,根本就是脑残。

60分钟前
  • 37°2
  • 力荐

液体的纯洁

1小时前
  • cao
  • 力荐

Dr. Strangelove比Dr. Strange更懂爱。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