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摄影师

战争片其它2001

主演:James Nachtwey,克里斯汀·阿曼普,Hans-Hermann Klare

导演:克里斯蒂安·弗雷

播放地址

 剧照

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2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3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4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5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6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3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4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5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6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7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8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9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54

详细剧情

  本部震撼人心的人物传记纪录片《战地摄影师》,忠实地记录下了国际著名战地摄影师詹姆斯·纳切威冒着生命的危险,深入世界各地炮火前沿,用一张张视角独特、构图精美的珍贵影像讲述,一次次战火纷飞中触目惊心的痛苦与伤痛。瑞士著名电视制片人C·弗雷,从1999年6月到2001年6月,一路跟踪采访纳切威的足迹。弗雷将一架特制的超小型摄像机挂在纳切威的照相机上,不仅使观众可以看到这位著名摄影师如何观察、如何拍摄,甚至可以使我们听到他的每一次呼吸和每一次按下的快门声,现场感极强。  这位当今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詹姆斯·纳切威,被誉为“最勇敢、最重要的战争摄影师”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初,他开始从事战地摄影工作。他的足迹几乎覆盖世界的每个角落,从阿富汗、波斯尼亚、卢旺达、萨尔瓦多,到北爱尔兰、库尔德斯坦、索马里、南非……本片荣获2002年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提名,这是首次以摄影师为题材的影片问鼎奥斯卡奖。

 长篇影评

 1 ) 一个高尚的灵魂

《战地摄影师》

1,其实不限于战地摄影,还有印度尼西亚的贫民生活、暴民、硫磺矿,不过共同点是都是很悲惨的人和经历

2,摄影师一定有很强的心理承受力,总是直面这些遭遇最悲惨的人们,还要把那些最凄凉的画面记录下来,回去后再把无数照片回顾一遍,从里面找出最有说服力的,换言之最最惨的那些……在卢旺达,他说感觉自己就是在地狱里

3,有个路透社的年轻人说,有人看到很多人被杀感到很高兴,因为拍到了想要的画面,所以这是一个病态的行业——多么偏激的说法!

4,为了将人们从媒体制造的幻象中唤醒,用有震撼力的照片激发人性,让大家意识到,没有一个人应该承受战争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无尽的折磨

5,摄影师牺牲了自己的家庭、平静安稳富足的生活,把自己置身于全世界最苦难和危险的环境中,他4-5次受伤,多次死里逃生,受过大病的折磨,他坚持自己这条狭窄坎坷的道路超过20年!我不得不相信这是一个高尚的灵魂!James Nachtwey

6,在哔哩哔哩上看得,字幕有一些小错误,但是不影响整体

 2 ) 《War Photographer》人血和红酒:科索沃,灾难现场(之一)

题记:
或许,摄影机真的无法改变什么,但是,或许,有人因此改变了什么,你的诚意和正义终有人看得见
――――卡夫卡·陆(KavkaLu)

http://images.blogcn.com/2006/11/3/12/kavkalu,2006110323019.jpg

这是一部让你改变出世态度的影片,它会让你审视你的生活和活着的意义,导演用了卡帕的名言作为题辞,在技术已经不是问题的当下,War Photographer的视角决定了受众眼里的意义。
詹姆斯·纳希微 (James Nachtwey)是一位战地摄影记者,他穿梭于人类战争和暴力的发生地,以近乎冰凉的姿态纪录着人道主义的灾难,而这些充满着同类灾难、辛酸、屈辱的照片被西方杂志广为传播,
相信读者会为他展现的一切震撼,可,震撼之后又是什么?
是庆幸自己的苟安?是悲悯他人的苦难?是残忍地幸灾乐祸?还是从此对于叫人的生物绝望?
纪实摄影的历史告诉我们,纪录苏丹孩子之死的摄影师被公众“阳谋”杀害,公众真的如此具有道义和正气?如果没有需求市场和被放大正义,这一切会发生吗?2006.11.02香港八卦杂志《壹本便利》杂志为偷拍道歉,可谁又能保证这些义愤填膺为美女撑腰的帅哥、大佬在私底下就是这些八卦杂志的拥笃和职业咸猪手呢?!
午夜,面对黑白分明的死亡,体察和平和反战的意义所在,而就在此刻在巴勒斯坦,在伊拉克,在科索沃,在尼日利亚,在所有缺乏自由和宽容的国家又有多少仇杀和族群杀戮发生着,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只有互联网、电视台和杂志给我们
本片与众不同的是纪录片导演将一个微型摄影机装在了詹姆斯的照相机上,观众所看到的视角就是詹姆斯关注的视角,观众可以看见摄影者的取舍,看见他的立场。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南斯拉夫联盟也陷入了全面内战,种族仇杀让大地血流成河,有着历史矛盾的科索沃【注一】首当其冲,摄影师詹姆斯纪录的一切正是这场人道主义遭难。
面对尸体和坟茔,语言是多余的,只有镜头纪录的一切记忆着人类自相残杀的历史,这种源于宗教和族群差异的屠杀反映的正是人类道义立场和精神信仰的局限性,战争往往借以人民和神之名,他们是战争最终的承担者,而对于政客战争是军火交易带来利益最好的时机。
死者无声,活人的立场会让观者相信被选择过的立场就是真相,但是,所有的战地记者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是在赌命。
詹姆斯的沉稳来自于血与火的洗礼,他在现场的冷静不是心灵的冷酷而是一种社会责任,导演用一个他手握测光表的镜头表现了一个摄影记者的状态。私人感受和公众知情权之间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立场问题。詹姆斯选择了揭露,这样的选择对于处在歌舞升平国家的人民是一种警示,我们从60年代至今的欧洲反战历史可以看到和平不仅是给自己和自己的族群安全,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所有人明白当代族群战争后肮脏的政治交易,是政客假借族群和宗教挑起人们的仇视,这是任何国家的知识分子必须告知人民的。
知识分子的失语和沉默是一个现代国家最大的羞耻。

http://images.blogcn.com/2006/11/3/12/kavkalu,20061103224150.jpg

http://images.blogcn.com/2006/11/3/12/kavkalu,20061103224115.jpg

http://images.blogcn.com/2006/11/3/12/kavkalu,2006110323159.jpg

【关于《青年电影手册》的几句话】
下午,见了想做《青年电影手册》的在沪工作人员,我支持他们对于电影的热忱,我对他们最需要说的是坚持,倘若有一天资金没有,你们在网络上一定也要坚持,我认为中国电影群体(指在电影院群体)和二战后法国被好莱坞入侵时期大致一致,倘若国家文化策略对于作家电影(知识分子电影)不注入无私资金,那么,我们的电影永远无法抗衡好莱坞市场成熟的营销模式。同样,作为电影杂志不要过多介入意识形态,因为影像的发现和读解需要人脚踏实地的做,不要以为自己是烛光,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每个个体都是小小萤火虫,那灿烂的一瞬已经足够。
对于青年的理想,我坚决支持,在文化事业里需要理性主义的存在。对于那两个学中文的孩子说,你们可以选择沉默,但是文以载道,永远不要说假话和套话。

【注一:科索沃问题的由来】
『《南斯拉夫—科索沃问题的由来 作者:秦晖》http://www.zisi.net/htm/wwzh/2005-05-24-29026.htm

2006年11月3日 星期五 下午23时20分 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3 ) 一个参与的旁观者自白

“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这是二战时期著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的一句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这句话一直在我脑袋里盘旋。因为这是一句矛盾的话,前半句陈述摄影师本身是一个旁观者,后半句则说明摄影师必然要成为一个参与者。

在众多梦想中,战地摄影师曾经是我一个很向往的职业,当然那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几年前逐渐脱离了主流生活,不自觉的把自己归类到观光客的行列,以至于在任何城市,大家都觉得我是个来旅游的。即便之前在公司上班的时候,一出门就能碰到向我兜售地图,推销旅馆的人,可我明明就是穿着衬衣西裤拎着笔记本刚刚踏出公司的写字楼。这种情况让我疑惑了很久,为什么他们不觉得我属于这个城市,因为我放空眼神?或者懒散的步调?后来我觉得这些原因都不是。因为他们觉的我不愿意参与这种生活,而是个更愿意是看一出戏或者一场电影的观众。

至今我仍旧把阿富汗,耶路撒冷等老少边穷脏乱差的地方作为旅行的目标。虽然不一定用照相机去记录,但一定会用身体和脑袋去记录这些旅行。


照片和影像

有一阵儿对这两种方式很纠结,到底照片和影像哪种方式更加强大。这几年偏重喜欢瞬间艺术的表达方式,藏传佛教的沙作檀城,街头涂鸦,最近比较流行的沙画。这种方式的意义在于更注重体验和付出,淡薄了成就和收获。照片是一种瞬间艺术,但却是一种瞬间凝固的艺术,让时间就此停止。晚上大波波给我看了一些她小时候的照片,这些美丽的时光甚至让我有一种喜悦的同时又想哭莫名冲动。而影像则是记录一段时间的方式,这种时间连贯性带来了更多的信息,从而让我们能了解更多的内容。记得几年前去墨脱,同时带了摄像机和照相机,结果搞的手忙脚乱,一边赶路,一边纠结哪段用那种方式记录,搞的一塌糊涂。本片把两种方式结合到一起,用影像记录一个拍摄者,给出詹姆斯照片背后的故事。

活着和死亡

这是个我不愿意在想的问题了。昨天有个哥们看了《末日危途》的评论专门发豆油跟我讨论了这个问题。其实,若是活着找不到价值,死了会更快乐。作为战地摄影的詹姆斯面对了更多的活着和死亡。更多的战争和死亡就是如同地狱一般的世界,那么,在地狱中活着是否比死亡更加可怕呢?詹姆斯不仅要面对死亡,而且要记录死亡,最重要的是呈现死亡来唤醒人们的意识,让更多的人活下去。而这种行为就是詹姆斯活着的一种价值所在,感受更多的痛苦,才能发现更多的快乐。

他们和我们

他们,不是战中死去的人,不是詹姆斯,不是导演。我们,不是我,不是观众,不是这个国家。他们是一种意识,价值观,以及一种态度。我们是另外一种意识,另外一种价值观,另外一种态度。一种让另外一种感到羞愧的他们。


詹姆斯和我

我是个集合了很多不良嗜好以及无数缺点却又偏偏喜欢吹毛求疵的人。但是影片中詹姆斯的所有对白都能让人深深的感到他的无比的谦逊以及对正视自己人生的平和态度,甚至挑不出一点瑕疵。

插曲

GEO的首席编辑Christinae谈论詹姆斯的时候两眼放出对詹姆斯无比热爱的光芒,连婚外恋都表现出深深的自豪。说道詹姆斯送的贝壳项链的时候甚至露出些许少女般羞涩与无限怀念。侧面反映出詹姆斯过人的人格魅力。做男人做到这份儿上,足以让其他叫做男人的动物都可以净身入宫了。

我忽然想一句比较流行话。“把你不快乐的事说出来,让我快乐一下。”用于本片,我想詹姆斯和导演C·弗雷都会在整个人生中感受到一种快乐。

 4 ) 笑容、親吻與花朵——戰爭中最美麗的事物

有幾個場景給我印象很深: 1:美軍入侵法國之後,路上有人給士兵送花,他們特別小心地把花別在了自己的衣服上,面對殘酷的戰爭,花朵是最美好的事物了吧。 2:法國被攻下之後,女人們親吻士兵。士兵們一個個有點害羞、又很幸福的樣子。 3:攝影師在採訪中提到有個士兵舍命相救,直到現在提起他還是會感動。我覺得這些在冷酷中的溫暖人性都是很寶貴的。 4:德國官員的夫人會殺死有紋身的猶太人,割他們的皮做包…… 5:日本人打起仗太猛了,神風敢死隊有一千多人,他們開著飛機直接撞船,有很多人沒撞到就死了。我在想是什麼樣的心裏才能夠做到這一點…… 6:核彈。無家可歸的孩子和士兵。看到士兵輕輕拍他們的頭,餵飯、送水……是不是戰爭的士兵就像棋子一樣被操控著,遊戲規則只是向對方的士兵開炮。感覺他們對敵國的百姓都挺友好的。

我覺得戰地攝影師所做的最偉大的事情就是記錄下了士兵的一張張笑臉,疲倦,但是依舊在微笑。給人希望,給人力量……

戰爭給人累造成的傷害這麽大,希望地球不要再有戰爭。

 5 ) 致詹姆斯·纳切威

致詹姆斯·纳切威

I have been a witness, and these pictures are my testimony. The events I have recorded should not be forgotten and must not be repeated.
                                                                      ——James Nachtwey
吉姆,我忍不住要叫你,
          别走那么近
吉姆,请把我的眼睛摘走,
          把它换成你的镜头
让我们走得更近,用更小的景深
          对准痛苦挣扎的生命
那些虚化的背景,
          就让他们去猜测吧
让他们战栗,让他们的灵魂
         在深夜和末日受审
让我们忘掉理由,更加奋力地
         前行
是谁把地狱的惨象移到了
        人间?
是谁让母亲们用头抢地,
        哭不出声?
是谁让孩子的眼里喷射出复仇
       的火焰?你沉默,
用镜头对准他们。那镜头应该有泪
       胶卷转动之间是沉默
无言的控诉
       可是,不对,吉姆,你心如枯槁
你冷静地剥开那些血肉的模糊
        以及这模糊背后的冰冷
吉姆,你这该死的大夫
       灾难并不需要那么地精准与完美
灾难并不需要那么地具体
        那么地血肉模糊
“没有人会对这里的一切感到难过,
         因为这太平常了。”
吉姆,你这该死的蠢蛋
        你可知道写字楼里的知识精英们
被你刺痛?
        你的心里充满悲悯与敬畏
他们的心里未必有
       忏悔
 
黎日 深圳
2009-9-20初稿
2009-9-25修改

 6 ) 《战地摄影师》----影像与情感的时空互文

记录记录者的电影。观众所见的影像与影片内摄影师镜头下的影像形成了某种互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方寸的屏幕之外所酝酿的无限情绪,正如片中几幅照片的展现——“狰狞”嘶吼的人像面部,静态无声却又震耳欲聋,那是一种所有人都心领神会的痛感。这可能也是摄影的意义——用视觉的画面传递一种人类共通的情感与意识。

片中另一个印象深刻的表达,是画面从雅加达难民就地露宿的火车轨道旁切换到汉堡城市之内高度现代化的列车站台,和《无名》中那两只狗的出现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一次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对比,以一种近乎戏谑的方式在愤怒,在哭泣。

在我看来,战地摄影师也在作为一名战士完成着自己的战斗,甚至他在进行着的,是一种更为艰难的孤军奋战与单打独斗——对抗着恶劣环境下的生理反应,对抗着对战双方的怒焰与仇视,对抗着自我内心对于这场战役的价值判断,对抗着人性最恶劣的角落。记录者从来都不是冷漠的,他们蕴含着的熊熊人文关怀之心火是这片战场最为高大的信仰之柱,而拥有共情能力的人往往也承受着更为浓重的情感负担,正如他所说:在我想让别人相信之前我要让自己相信。

影像传播的力量是无穷深远的,其意义也随时间空间的轮转而迭代延伸。这部电影带给所有人的,是在我们看完之后,每个人都会在心中跟诵一遍主角的话语:我很幸运,他们都在的时候,我也在。正是这样的指引,在冲击着你我的灵魂,在唤醒着你我的人性。

 短评

James Natchwey对于自己职责的坚守令人感动,但没让我觉得有多震撼

5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太棒了.看完之后心里的感觉翻江倒海.很希望自己也是一个战地摄影师.还有他讲述的他自己的矛盾,是因为他自己太善良.不光是照片的事件让人震撼,照片本身也是艺术.不知道怎么说.这个人是个伟人.

8分钟前
  • 寂地
  • 力荐

还真有点怀念陶涛的纪录片课

9分钟前
  • 何生生
  • 推荐

战地摄影师存在的一个很大理由,在片尾说清楚了,不是谁都可以亲临历史的现场,所以我们大概需要一个客观的讲述者,而这个讲述者应该就是战地摄影师了~二战之后大规模的战争没有了,但局部的战争根本没有断过,波斯尼亚、科索沃、南非、印尼、巴勒斯坦、刚果、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原因无非就是代理人战争,冲突的根源就是利益,表现形式通常是种族和宗教的不融合~人类真的可以对同类做出难以置信的暴行,所以,人类补全计划神马时候能完成呢?还是大家一起变橙汁吧~

10分钟前
  • evening77
  • 推荐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但是,如果你离得足够近,你随时都有可能与你的拍摄对象一样,死于非命。詹姆斯·纳切威,一个30年来如此之近地拍摄战乱的摄影师,却还活着,这也许是奇迹,因为上帝需要他的眼睛与镜头。那些照片,看多了真的会做噩梦的,人类的自作孽已经超出上帝的想象

11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我无法理解被火车碾断胳膊和腿的人是如何继续日夜住在轨道边的

16分钟前
  • 韵外之致
  • 力荐

纳切威没有说一句话,但我能深深感到他内心的强大和愤怒。我一直觉得,战地摄影师是新闻工作者中离人性最近,也是最远的。

18分钟前
  • 半目
  • 力荐

你看到杂志左页印尼河边的难民了吗?你看到按最大注意力法则优先排在右页的大幅香车美女广告了吗?你看到摄影展上举着酒杯的人群了吗?他们都是现实,但谁又能说端着相机在战火中打滚的Nachtway不是现实呢?幸运的是,还有这么一群人在提醒我们,要在快速的现代文明里慢下来,提醒我们社会不公和贫富差

21分钟前
  • 蜜缇
  • 力荐

真實記錄,比真人真事電影還要震撼

22分钟前
  • 林 寶兒
  • 推荐

英文部分没有字幕,有些不能全然理解,但却深深折服,值得回味和思考的片子。

23分钟前
  • 岁云暮
  • 力荐

“作为摄影师,我最大的痛苦在于我知道自己的一切名声和利益都建立在别人的苦难之上,这让我每天挣扎煎熬。如果有一天,我的野心超越了我的同情心,那时的我就失去了灵魂。” 如此伟大的摄影师,不仅拍出了人间最沉痛的苦难,而且如此自省,在长期注视深渊的时候仍然能维持金子般的心灵。Salute!

27分钟前
  • lixunhuan
  • 力荐

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还不够近。战地摄影的力量在于唤醒人性,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来到这里,so I'm here。

28分钟前
  • Grey
  • 力荐

"If your pictures aren't good enough, you're not close enough. " ---Capa/"Every minute I was there, I wanted to flee.I did not want to see this.Would I cut and run, or would I deal withthe responsibility of being there with a camera"-James Nacht

31分钟前
  • Chaozi ♥
  • 力荐

“如果有一天我对于个人成就的追求超过了对于我同类的同情,那么我就是出卖了我的灵魂”看完觉得战地摄影师真是那种工作本质就无法达成和谐的职业。它一方面需要充沛的情感力量,去同情、去怜悯、相信自己是在行善,另一方面它又要求足够理性,甚至“冷血”,只有这种冰冷才能让摄影师相信在灾难面前,最有效的(又或许完全无效呢?)对抗方式是举起相机,随时准备按下快门。片中经常出现的Jim第一视角镜头充分诠释了苏珊桑塔格口中的摄影内在的窥视属性和捕食属性。这种无法甩脱的直觉会让人不断去怀疑观看乃至拍摄悲惨图片的意图——说到底,我们是在以一种怎样的姿态介入他人的苦难?好在片中的Jim有足够强大的信念支撑他

32分钟前
  • 甚虚道长
  • 推荐

他凭借勇气与良心成为了世界的一双眼睛。他以别人的苦难谋生,为的是让这些苦难不再上演。

36分钟前
  • 耶斯特洛夫斯基
  • 推荐

看得浑身发抖,这才是记者,不仅因为他能深入险境,而是他面对事件和世界时不放纵自己的情感,只是保持着他的怜悯!

40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力荐

人类不值得。20201219@广州金红棉纪录片佛山百老汇影院佛老汇分会场

45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力荐

“这活从来就不容易,但最近几年正变得越来越困难。整个社会变得更痴迷于娱乐、名人和时尚。广告主们已经厌倦了他们的产品总被展示在人类悲剧的图像旁边,因为他们觉得,不知怎么的,这会降低他们产品的销售力。”

50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該有多大的勇氣和悲憫,才能夠在面對死亡和苦難時,冷靜地按下快門。

52分钟前
  • 沐桑邑
  • 力荐

想当年我也是怀抱战地记者梦想的一枚软妹啊。。。。

57分钟前
  • 锤子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