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

动作片其它2005

主演:安迪·瑟金斯,娜奥米·沃茨,杰克·布莱克,艾德里安·布洛迪,托马斯·克莱舒曼,科林·汉克斯,伊万·帕克,杰米·贝尔,洛博·陈,约翰·萨莫尔,克里格·霍尔,凯尔·钱德勒,威廉·约翰逊,马克·哈德洛,杰拉丁·博若飞,大卫·皮图

导演:彼得·杰克逊

 剧照

金刚 剧照 NO.1金刚 剧照 NO.2金刚 剧照 NO.3金刚 剧照 NO.4金刚 剧照 NO.5金刚 剧照 NO.6金刚 剧照 NO.13金刚 剧照 NO.14金刚 剧照 NO.15金刚 剧照 NO.16金刚 剧照 NO.17金刚 剧照 NO.18金刚 剧照 NO.19金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7:01

详细剧情

  导演率领拍摄组来到神秘的骷髅岛开始了一部电影的拍摄,女主角是漂亮娇小的安(娜奥米•沃茨 Naomi Watts 饰),她在纽约的演艺事业陷入了低谷,这是她时来运转的大好机会。他们乘坐轮船来到岛上,却不知在岛上即将要险象横生。  正当导演要开始开机拍摄时,他们遭到了当地土著的袭击,几个随行人员遇难身亡。摄制组慌忙逃离,幸好起航离去,却发现不见了女主角安。  原来安土著野人抓走,被当作祭品。安尖声惊叫,引来了传说中骷髅岛的猩猩——金刚的关注。金刚在岛上很有霸气,连恐龙都要忌它几分。然而,野兽爱上了美人,金刚搭救安脱离困境,不料却让自己陷入了一场悲剧。

 长篇影评

 1 ) 金刚观后,细节的乐趣的举例

我昨天晚上一个人看了一场专场,天山电影院4号厅,也是挺大的一个厅,音效也不错,就我一名观众,九点的一场,50块钱,一直看到12点.
我感觉这片子的细节特别丰富,真是用心.有些细节,可能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明白.
举个例子,导演第一次一个人目睹了金刚掠走了女主角后,决定带人马与摄影机进山寻找,摄影师问道:"要带6厘米的镜头吗?"导演答道:"不用了,带个广角镜头就行',然后画面上给摄影机换镜头一晃而过.这里面传达出的意思,如果你不记得与镜头相关的光学物理知识的话,就领会不了.
首先,我们要先弄明白,6厘米的镜头是个什么镜头?对于大家熟知的35mm胶卷的民用相机来说,其标准镜头焦距一般是50mm和58mm两种,这种镜头的视角接近于人的眼睛的视角,,所以有人会以为,60mm焦距的镜头也就几乎是个标准镜头.
不过对于拍电影来说,同样是35mm胶片,由于电影胶片是竖着走的,不象相机里面胶卷是横着走,所以每一格电影画面的尺寸要比相片小不少.几乎只有一半(56%),所以,60mm的镜头对于35mm电影摄影机来说,算得上是中长焦了,大概相当于35mm相机的80或100的头了.
但是有没有人注意到这一个细节,他们出发上船前,摄影师问了导演一句:"我们是带16mm的摄影机吗?""对!"
就是说,他们带的是16mm胶片的机了,这样一来,60mm的镜头就相当于至少35mm相机的200或300的长焦头了.
导演已经看到过金刚的体型有多大了,而且他下决心要接近金刚近距离拍摄,所以,他才斩钉截铁地说:不带长焦,只带广角!
这就是观影的乐趣啊,朋友,你注意到了吗?
不过,他们的摄影机摔坏后,胶片全散落出来,心血全白花了,导演看着那堆曝露在外面的未冲洗的胶片欲哭无泪,我看着那堆胶片可就乐了,看那尺寸与齿孔的比例,好象分明是35mm的啊!?

 2 ) 随便扯几句《金刚》

《金刚》,2006年感动中国第一King。一不留神,《金刚》已经成了blog圈的第一话题。尤其它是在《无极》之后上映,笑了之后让你哭得稀里哗啦,颇出效果。

在5G,曾经多次争论过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问题。我想,那么多人肯为一只猩猩流泪,至少说明内心的善良还没有泯灭吧。所以,我得向含泪看完《金刚》的人们表示敬意。尽管这只是好莱坞造梦术的又一次成功,但有梦总比干巴巴的只有欲望要好。在这一点上,Peter Jackson比陈凯歌更清楚你心中最痒最痛的那个地方在哪儿,他用一只猩猩,而不是我们人类自己,照射出人类的残暴和脆弱。

那些不会说话的生灵,赢得了我们的感动,而一扭脸看到我们的同类,就立刻只剩下了冷漠。人生如战场,他人即地狱,男人,就该对别人狠一点儿。看完《金刚》,我忽然发现,中国的互联网,活生生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骷髅岛。

我们这样定义成功:成功就是成名,就是发财,为此可以不择手段。还有别的吗?似乎没了。如果连野兽都懂得欣赏美(或美女),并为之而死,我们却只会欣赏成功,难道不是这个星球上真正的野兽吗?

去看看《金刚》吧,起码给自己三小时时间,让自己善良一会儿,哪怕是在黑暗中,在不易被人发现的角落。

 3 ) 我们都应该有《金刚》般的品质

KING KONG, 影片的枪版就让我落泪。我无法想象若在电影院中观看会带来多大的震撼。 3个小时的漫长旅程,经历美国大萧条,海上冒险,土著人袭击,恐龙,救援,巨型昆虫,异型生物,死里逃生,日出,城市,混乱,破坏,小规模捕杀,陌生,惊恐,接触,熟悉,爱情,感动,笑,泪水,直至金刚从高楼坠落那一刻的眷恋眼神。“金刚”,这个沉重有力的名字一次次冲击观众们的心灵。 还有那个名叫安的女子,喜剧院中逗人发笑的潦倒女演员,眼中暗藏浓郁忧伤。她敲开金刚的心扉。不用语言,只有眼神,肢体动作,还有美丽得惊心动魄的笑容。 当她一袭白衣,孤身一人,纤小的身躯站在巨大的金刚面前,力量,无形的力量将人的心慢慢撑开,撑开…… KING KONG这部影片之中免不了充斥着浓重的好莱坞大片的气息,冒险,奇异,特技,完美的制作,激烈的枪战,丝丝入扣的情节,紧张的生死时速和永远的爱情。然而,谁又能真正对这些嗤之以鼻。 剧作者,编剧,导演,他们冷静地在那之中穿插着一次次的思考与探索。还有音乐,文艺片般克制压抑的音乐始终纠缠在剧情中,伴随时不时波澜壮阔的交响乐。 那简直是一场激烈的战役,一场浅薄与深邃的殊死搏斗。这部影片的导演像培养一个婴儿那样细心呵护这部电影,小心翼翼地让它慢慢成长,壮大。同时,悄然培养着观众们胸中的激越。人们跟着剧情心绪起伏,一浪高过一浪。 剧中不可忽略的一个人物便是那个江郎才尽,名叫卡尔的导演,同样的潦倒,被逼至绝境,做梦都想着拍一部卖座的电影。最后竟然疯狂地将金刚麻醉并运回纽约,并一举成名。他在街上一眼相中安。他对安说:“看看你,安,你是我遇见的最哀伤的女孩,你能吸引观众的目光,你可以让他们心碎。”仔细观察他的眼神,凶狠而坚定,充满着狂热的激情。杰克说:“他总是有能力摧毁自己所爱着的东西。” 没有他,便没有这次离奇凶险的旅行。没有他,便没有女子与金刚的相见。没有他,金刚就不会来到纽约。没有他,就不会有这部影片。没有他……可能没有他,这个世界将会死去。也可能,有了他,这个世界会彻底灭亡。 他的身上汇集了人类所有的欲望,勇气,执着,贪婪,堕落与光荣!他是戏中最大的赢家。 让我们回到帝国大厦楼顶,金刚右手掩胸,和女子一同远眺朝阳冉冉升起。左手掩胸,意思是,太美了。他一边看着朝阳一边温柔地将女子轻轻托在手中。太美了。他是指景,还是人,谁都不知道。 只是那一瞬间,仿佛回到远古丛林中的那个岩壁上,金刚和女子相依看着朝阳冉冉升起,那万丈霞光,天边的红云,美到令人心碎的清晨。女子甜蜜微笑,左手掩胸,试图告诉金刚,这太美了。 金刚强壮而粗野,却在一个纤弱女子面前,显出内心深处藏着的脆弱孤独。 女子站在金刚的身前,对着四周的战斗机大声叫喊“不要!不要射击!”摧毁了3架战机的金刚就人立在她的身后用力敲打胸脯,大声嘶喉。那一刻,究竟是谁保护谁? 当金刚再也支撑不住即将倒下的那一刻,眼中流露出的深深眷恋,它盯着女子美丽的双眸,仿佛要用尽全身力气看到她的心底。它竭力将手伸向她,却无法触碰到她,它再也无法留在她的身边保护她看她笑,再也不能。那一刻,他想告诉她,他是那样地爱着她,直至精疲力竭,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她看着它的双眸,它眼中的眷恋与哀伤,倔强与执着。它的眼睛透彻得让人心变成粉碎。 眼泪就在这个时候涌出,无可抑制地涌出。 金刚燃尽整个生命只是为了和他所爱的人一起看一场美丽的日出,他得到的是那个女子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一行泪水。仅此而已,这些常人看来不算太难的事情成了这个几乎无坚不摧的生命的一点小小奢求。为此,他付出了自己的所有,摧毁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直至死亡,直至万劫不复地坠落…… 人们的心,和它一起坠落。 最终还是有一丝瑕疵,那个叫杰克的剧作家和安之间的爱情。太仓促,似乎这一段恋情陷入了传统的美式爱情的陷阱。表面上的奋不顾身掩饰不住实质的苍白肤浅。 但是,若要我选择,可能我宁愿做这个男子而不愿做金刚。 同样是这个女子的爱,这个男人一开始便轻易拥有,他是那样幸运。金刚为之付出了一切,可谁都知道,这个女子只将他当成的朋友,感动不已,痛哭流涕,却始终不会有爱情。 谁都知道,谁都不愿意。 It wasn't the plane,it was the beauty kill the beast...于是,泪水愈盛。 金刚用生命见证了勇气和无所畏惧。 或者许多人看完金刚以后,会为他的死唏嘘不已,当然,看着金刚的滑落高楼,我也有一丝丝的惆怅,但是这丝惆怅,却远远不能抑制我心中的汹涌澎湃。 每当我想起金刚将前臂向地面捶去,张开满是利齿的凶猛的嘴,对着敌人嚎叫的场面,我就跟着也热血沸腾了。 有人从金刚里看到了爱情,有人从金刚里看到了人和自然的不和谐,还有人看到了人类的丑恶。这些确实存在。但是我有更深体会的,是勇气。无论是金刚还是我们,都应该有足够的勇气。 勇气,或者和善良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的享用这份珍贵的礼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太多的怯懦,看到太多的对不公正现象的低眉顺眼,看到太多的对曲折命运的缴械投降。这个时候,勇气往往化做泡影,消失在风中。 我的勇气,也在日子里找寻不到踪影。所以看过金刚之后,我才如此的震动。 他是如此的无所畏惧。最能体现的场景面对三只大龙和人类的机枪大炮的不妥协。 在和三只大龙的搏斗中,他充满了自信,蔑视,和挑战性。与其说是在保护,不如说是在挑衅。在搏斗过程中,他表现出来的征服一切的力量,让人感到震撼。三只大龙一其冲向金刚的时候,他没有选择斯巴达克斯似的边逃边杀的策略,而是站在原地,尽情的挥霍力量和速度,他把龙望岩壁上撞,望地上摔,用拳头狠揍,用牙齿撕咬。尽管身体被咬伤了无数处,也不做半点让步。尤其让人震撼的是撕裂最后一只龙的时候,他选择的是对付龙的嘴巴和牙齿,敌人最锋利的武器。他用自己那似乎可以摧毁一切的力量把龙的嘴巴掰开,然后折断他。这不但杀死了龙,还杀死了龙的最后希望。 在面对人的炮火和飞机的时候,他确实是选择了撤退,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骄傲的说,人比恐龙可怕的多。但是发现敌人避无可避,金刚愤怒了。他开始象面对恐龙一样面对人类,面对飞机,大炮和机枪。我想如果他的敌人不是人类,那么他的敌人将有更大的伤亡,我想,作为好赖坞的导演,总不能让美国人民被一只猩猩弄的太难看,所以金刚杀死的军队,似乎不多。也没有掀起美军的坦克向大队的大兵砸将去,但是我们看到愤怒的金刚,在毫无办法的面对不敢靠近的飞机的时候,他充满尊严的,骄傲的站立着,没有再妥协,退让,和畏惧,直到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尽管导演并没有让我们看到英雄的血。直面可以抗拒的敌人,是勇气。直面无法抗拒的敌人,是大勇气。 勇气,是人类灵魂的一部分。野性,是人类灵魂的另一部分。前者在委缩,而后者,我们已经丧失殆尽。但是金刚,让我们重新拾起了人类本原就应该具备的天性。或者说导演希望带给我们重温人类起始时具有的天性。 我们没有金刚的力量,没有金刚的速度,没有金刚的块头。 但是我们应该拥有金刚的尊严,金刚的勇气和金刚的骄傲。 让我们象金刚那样面对充满波折的生活。

 4 ) 你不是美女,我也不是野兽

可以说,这是我这些年来,在影院看过的电影中,最棒的一部。


如果说我是个资讯盲一点也不为过,直到看完金刚才知道这部电影的导演……而且居然还非常白痴的问,这个导演听着好耳熟……


当然,必得是拍魔戒的彼得逊,才能排出这么一部荡气回肠的金刚。


我说的荡气回肠,并不是指金刚对安所谓的爱情,我很讨厌这种解读这部电影的方式,非常讨厌。当然荡气回肠的爱情也非常值得钦佩,可是 把金刚和安之间的情感定义为“美女与野兽”,真是非常狭隘的一种看法啊。猩猩的审美观和人类的自然是大相径庭,连不同民族的人类,喜 欢的美女形象都不一样,更不用说非我族类的大猩猩了。所谓的美女杀死野兽,只是人类主流观的一种意淫。


在安为了生存而表演那些杂耍的时候,就悄悄的把自己作为“食物”的命运改变成“朋友”了。安更加不知道,这种交流,对金刚来说是第一 次有人和他平等的沟通。那些土著人崇拜他,但更加恐惧他,这个岛上(或者说坏心的导演们故意的!==)没有其他同类,生活中充满了为了生存 的杀戮,这样的生活对金刚来说,真是太孤独,太孤独了。看到大猩猩飞奔过来和霸王龙厮杀救了安之后,和安耍小脾气的时候,忍不住想起ET里外星人和小男孩的手指头碰到一起的镜头。


不得不说,这样的片子,才是商业片中的极品啊,是那种非常稀少的“有情怀”的商业片,金发美女的女主角也不是性格模糊的大胸美女,太有个性,而且还有一种忧郁的美感,刚出场,坏心的导演劝说她接拍他的冒险电影,她惆怅的说“凡是和她有关的美好,都不会长久”,还有一个镜头她在船头夕阳缓缓转过头来,眼睛中都是泪水,哇,哪个男人会不动心?


片子中的经典镜头非常的多,我一点也没觉得恶心或者什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拍到岛上土著的出场戏,真是太有惊悚片的FEEL了!可以说,这部电影的所有场景的气氛都非常到位,特别是那种五十年代怀旧的感觉,一下子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时代。


看完电影,和猴子两个人一起讨论对这部电影的看法,他说大猩猩被抓象征了大自然被一步步征服的过程,电影里的那个导演是人类的缩影,“他最擅长的就是毁灭他所热爱的一切”。我只是觉得,这是一部在讲孤独的电影,没有人不寂寞,只是金刚的寂寞,被放大了许多倍。


虽然这是部非常非常棒的电影,可是我还是不打算再去看第二遍了,这么彻头彻尾的大悲剧,我可承受不住。


PS:金刚太可怜了啊!!!而且,从头到尾,他连名字也没有一个。(实际上,这PS才是我写这影评的唯一目的,坏心的导演!)


再贴一下猴子写的

喜欢这部电影,本来却并不想说什么话,和每次看了很好的片子一样,感动了之后,真的要说点什么其实并不容易。包子强调金刚的孤独,其实仔细想想,以金刚的巨型身躯,他在世界中的命运,除了孤独,恐怕也没有别的了吧。金刚和安看夕阳的场景似乎被说了无数次了,这大概确实是彼得·杰克逊的神来之笔,不过我想到的却是在安到来之前,金刚那无数个独自看夕阳的日子。
随便翻看网上的评论,对金刚的解读不外乎美女野兽的爱情或者令人瞠目的特技,最搞笑的是齐鲁晚报对电影的批评“迷失在特技中”,实在是可怜的陈词滥调。批评之前,最好还是有一点自知才好。金刚重新叙说美女野兽的故事,本来就是西方文化当中一个恒久的母题,应该说导演升华了这个故事的意思,特别是在影响面如此之广的大众层面,这种升华相当令人感动。和历史上的金刚相比,这个版本第一次赋予了金刚人的因素,于是我们感受到他的情感、他的孤独,也由此第一次有了和金刚这样的存在交流沟通的可能。回想1933年,金刚的故事第一次在电影上出现,那个十几米高的大猩猩除了杀戮和破坏根本没有任何性格,他对美女的奇特感情除了满足人们的猎奇欲望也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今天彼得·杰克逊重新讲这个故事,而且讲的如此有情怀,而且令大众如此感动——或许几十年过去,人们还真的有一点点进步了呢。
再说特技。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要批评特技,彼得·杰克逊已经证明娱乐和所谓的情怀绝对不是对立的,不过我们的影评员大概并不这么认为吧。在视觉上,金刚似乎已经把特技用到了极致,不过我猜,不用过多久,新的突破又会继续出现的吧。不过说到底,无论特技如何发展,最重要的还是故事的叙说以及作者的情怀,我敢说,彼得·杰克逊的金刚比之人类历史上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不会逊色。
看电影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想起夏多布里昂,从文字记录来看,当年《阿达拉》在法国引起巨大的轰动效应。今天的金刚,其实只是把这种轰动放大了一次而已。有意思的是,当年无数人为阿达拉和勒内的命运扼腕的同时,总还有些人骂夏多布里昂是投机分子,是在亵渎文学——这和今天有人骂金刚倒是挺象的。可怜这些骂声,恐怕连批评者自己都会觉得底气不足的吧。
走出电影院,包子拉着讨论感受。她说到孤独,我立刻想起古希腊悲剧,金刚最后从帝国大厦的尖顶滑落的镜头悲剧氛围十足,整整180分钟,观众一直浸润在美好的情感当中,却无时无刻不预感到悲剧正在一步步临近。无论是否熟悉金刚的故事,悲剧效果却不减弱分毫。在这一点上,金刚同样表现了出了戏剧的极致之美。
金刚让人想到许多,有人批评说是好莱坞烂片中俗套的人性之恶。呵呵,金刚确实说到了人性的恶劣,卡尔·丹纳姆“总是能摧毁自己所热爱的一切”,这样的评价用在人身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即使真的俗套,有这么一句话也足够了,何况金刚还真的不是俗套。彼得·杰克逊不是简单表现人性中的丑恶部分,事实上卡尔先生的坚韧意志是令人心惊的。在我的感受里,金刚传达出一种宿命的信息,就像安相信自己注定没有好运一样,金刚的导演在娱乐的外衣之下透露出的是对人世的怀疑。卡尔的欲望和坚韧、船长的贪婪、吉姆的纯真、大副的正直……似乎一切曾经推动人类文明的力量在电影里面都出现了,但这些力量最后带来的,是毁灭。我总觉得金刚可以作为一种象征,象征着所有那些曾经强大或者依旧强大的非我族类的东西,人类在征服的过程中付出无数代价,最后却什么也得不到。而且很有可能,还要收获灾难。
对金刚的征服和对新大陆的征服是毫无二致的,金刚的破坏力有限,我们看过故事,伤感一下也就过去了。然而看着金刚的滑落,人们难免感受到一种原罪的氛围,这个大东西的死让我们不舒服了。好莱坞的娱乐手段已经把我们的不舒服降到了最低,可是在娱乐的外表之下,谁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忧伤呢。

 5 ) 《金刚》归来

第一次看《金刚》还是在《捉鬼敢死队》的时代里,距离火星叔马丁,马丁.奥哈拉定居地球不久。回忆那个时代的黑白片,总觉得那时候的人善于在美好里拍出邪恶来。就拿《捉鬼敢死队》来说,最恐怖的鬼怪不是摄魂怪那样的麻布衣服飞人,而是一个面带微笑的超级棉花糖娃娃。当时觉得它连笑容都那么邪恶可怕,只有很多年后看《鬼娃新娘》时,发觉玩偶也惊心。

黑白片时代的《金刚》动作僵硬,特技粗糙。但是,有一种独特的无厘头喜感。当金刚爬上帝国大厦时,每看见个女郎就伸手进去抓出来,凑近了看看,不是,然后就漫不经心地松手扔掉。那些女孩子尖叫着从摩天大楼掉下来的时候,我笑得不能自已。太他妈邪恶了,邪恶到恶搞的程度。有一种喜感是建筑在对生命的极端漠视之上,以达到荒谬的程度。类似的有《大话西游》里灭至尊宝裆里的火苗一场,又有如《舞龙》里包租公在儿子背上刺错了字,打个叉,然后拉个箭头修正的那一幕。

我想男女看这一幕的时候,心理活动绝对不同。男人会为这种绝对的生杀予夺,为这种狗熊掰玉米式的草菅人命而大笑不已,满足的是那种权力欲,意思是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包括扔活人。而女性会觉得这一幕很恐惧吧?想到从楼下掉下来摔死很惨,摔烂了脸那就更悲惨了,更可惜了那一身裙子诸如此类的事情。然后会觉得感动,因为金刚的表现非常专一执着。不是它要找的人,它只是看看就扔掉,无论裙子下面的腿型多么性感。慢慢地,开始觉得人不如猩,只有猩猩知我心的深刻道理。那时候没有网络,否则一定会看见女网友写文章,标题就是《论交个男朋友不如养头金刚的三十八条理由》。

这比不上科学家恼人,新版《金刚》才一上市,科学家就跳出来说:这不符合科学常识!在孤岛上的物种只会越长越矮!叭啦叭啦,哗啦啦啦。你妈呀,你个死唐僧!知道什么叫焚琴煮鹤,花间喝道吗?那叫煞风景。谁脑子里有水了会相信有那么一头50英尺高的猩猩?天天口服盖中盖也保证不了它被自身重量压碎了腿骨啊。

如果一定要找出什么意义来,只能说《金刚》这样的片子反映的是人们对未知的恐惧本身。世界那么大,一定有我们不知道的角落,存在着我们所不知道的生物,而且一准对我们是威胁。尼斯湖怪、大脚怪、雪人永远高烧不退,所以《金刚》总有足够的理由重拍。而《金刚》最终变成人兽不伦之恋,则是人类不可救药的浪漫病发作,总觉得这世界上不放点爱情就和没了盐一样难捱。如此,有了惊险+爱情的绝杀拍档,不愁票房不好。

选择彼得现在看来绝对是上上之选,炒冷饭要炒到人人都叫好,首要的条件当然是要隔夜饭。但是厨子也很重要,得是个作料多多的家伙,才能“作”出一碗好的炒饭来。彼得当年弄得出《群尸玩过界》,去前年又能弄得出《魔戒》来,当真是上上之选。

在新《金刚》里,蛮族夜袭轮船一幕:月黑风高,风高浪急。就看见几条黑色的影子,使用撑杆跳的方法从礁石间跃过,几个鹘起鹘落,就摸到了船边。我当时就想,彼得估计接下来会被请去拍《007》,那片子要能得了他,估计追杀场面设计又能“填补007类影片的N项空白”。

全片188分钟,合三小时零八分。一般听到这种片长,两个字可以当场喷出,而且绝对不至于误伤:冗长。当年《珍珠港》就是被这两个字给宣判的死刑,还不准上诉。但是新版《金刚》绝对不会给人这种感觉,188分钟绝对值回票钱。影片分为三段,由一连串小冲突大冲突串联而成,实在没有抓人的事了,那就上一段笑料,放松一下然后继续。音乐和景色设计得相当出色,完全阻断观众的理性思维,让他们忙于接收源源不断的影像和声音。从一个惊叹滑向另外一个惊叹,根本没有时间去想:操,这事真他妈扯!

在抒情的地方,比如带上爱猩一起看夕阳,又是美伦美焕,让你觉得要是老子/娘在那里一起看就爽毙了!别忙,正因为这种美,在厮杀和生死之间的宁静之美,等会在帝国大厦上重现时,你的小心肝就要因此寸断了。好莱坞式标准煽,真他妈卑鄙!卑鄙就卑鄙在,你明明知道这东西假得厉害,但是一不留神就被感动了。据说,如果要携带女朋友去看的话,一般推荐携带小手绢。双方还未确定关系的话,出电影院们哥们顺手掀翻一辆微面(侧翻),然后捶胸仰天长号,那姑娘一准全完,爱得死去活来的。太安全感了,会和霸王龙摔角的男猩。。。。。。

今年的大片我就推荐《哈里波特和火焰杯》和《金刚》了,没别的,值票钱。年末的时候,被《无极》、《情癫大圣》折腾得上吐下泻,这商业片啊,还得看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拍的。别人真是为钱拍的,而且真是尊重每一分钱。

最后,附赠壁纸一张:

http://www.elbakin.net/plume/xmedia/film/news/king-kong/kong_iup2.jpg

 6 ) 学习金刚好榜样

据说,看完《金刚》的女孩子,走出影院后,都对身边的男朋友看不顺眼。当然,不是嫌他的身材不够雄伟,体毛不够浓密,鼻孔不够硕大。她们认为,这头情圣实在太浪漫了,在遭到海陆空三军大肆追捕的生死关头,它还有心思带女朋友去帝国大厦看日出。电影里的那个死胖子说错了,不是美女杀死了野兽,而是浪漫。金刚实在浪漫死了,令普天下的男人都要望尘莫及。 我们要学习金刚,夺回女人的心。当然,大家需要学习的不仅是带她去看落日而已。我们值得借鉴的乃是金刚的这种执着的精神——凡事都要讲究仪式感。 好象是哲学家萨特说的,仪式感的获得要通过两种途径:表演和拜物。请允许我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一下诠释。所谓表演,就是无论你做什么,都要想象背后有镜头跟随,你就不敢懈怠,搔首弄姿,力图展现最美好的一面。如果抱着这种想象去谈恋爱,肯定会异常成功。金刚就明确地知道这一点,一头野兽和一头美女并肩看日出日落,何等惊世骇俗的画面。因此,它这么做了。观者固然瞠目结舌,当事人更是终生难忘,由此可知表演心态的必要性。不必说恋爱,就是做爱,你把自己想象成A片演员,想必会认真许多,绝对不会潦草行事;所谓拜物,就是合理地利用道具。金刚成功地让落日充当了这段感情戏的唯美场景,酿造了无敌的梦幻氛围,令女人心醉神迷,连呼好美。 我对此有些切身的体会。从前有个女朋友,她跟我说:青岛小鱼山上有个地方看落日是最美的,其他地方都不能相比。她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人。和她恋爱很麻烦,但我得承认,分手后,她留给我的回忆比较多——在富有仪式感的背景下,那些甜蜜的时刻在回忆的尘埃里,如同一堆鱼眼珠子里的珍珠,熠熠生辉。 我觉得,眼下活得比较乏味,是因为太过懒惰,破除了仪式感。曾经,在异乡一个人生活的时候,我堕落到连被子连不叠的地步,我的借口是,反正总是要摊开的,何必颠来倒去地麻烦——事实上,叠被子是一种最基础的仪式,它体现了对梦神的尊重。那段日子,那张杂乱不堪的床上,我总是失眠。破除仪式感给我带来的后果是,生活变得一塌糊涂,没有秩序与条理,困在日常的琐屑杂乱中,如同爬了满身蚁。 爱情尤其需要仪式感,不可以偷懒,不可以省略。曾经,她让我每日清晨把被子叠得周周正正;她带我找遍整个城市,寻找一处看夕阳最美的地方;在雷鸣电闪的时候,她把我拖到雨里,扔掉雨伞,在雨中长吻,闪电照亮了幸福,并将它的光辉投向今后的生命。 我曾经认为,一个完美的男人,应该有“三感”:性感,幽默感,责任感。看过《金刚》之后,还得加上一条:仪式感。写到这里,又想起了N年前的那部《泰坦尼克》,其经典片段是:杰克带露丝去船头,两人张开臂膀,迎风伫立,飘飘欲仙。亲爱的,那是多么富有仪式感的景象啊。

 短评

看到了人类残忍的一面

4分钟前
  • shield
  • 还行

看这类电影总是为人性悲哀。

9分钟前
  • 幽篁
  • 推荐

其实很多时候最可怕最残忍的是人类。

14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推荐

印象最深的除了在帝国大厦为心爱的女人打飞机之外,还有那些异域的生物奇观。

18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影片的好处是由角色和细节赋予的,特效微表情的金刚和突破旧版尖叫女王模式的安,甚至名利熏心一路行骗的导演都有着洞悉人性深处的那一面:对编剧说不跳船说明你并不真爱剧院;对船长说你之前就狂热于捕捉动物。而影片的缺陷也是由角色和细节所导致的,就像讨论区里引起热议之一:船员为什么要上岛?上岛丢安之后为什么要舍命营救?他们的死为何来?……应该说虽然此片长达三个小时,但很多关键性角色动机依然没有交代清楚,或许这个故事本身就存在彼得杰克逊无力扭转的难以做大做细的结构问题。三星半。

22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最打动我的不是金刚的爱情,而是他的孤独。

24分钟前
  • 朱欢尘
  • 推荐

真心觉得黑白版好看很多。

26分钟前
  • 还行

做男人就要象金刚一样...为了心爱的女人在帝国大厦楼顶打飞机...

28分钟前
  • 某茶君
  • 推荐

小时候在CCTV6看的,金刚可以同时战胜3只霸王龙,却输给了人类,可怕。

30分钟前
  • momo
  • 推荐

金刚

34分钟前
  • 独立日
  • 还行

尽管前半段的惊悚和后半段的感人没有很好的自圆其说(金刚既然是那么容易就温顺的动物为何岛上的原住民会看上去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体型庞大的危险生物并非只有金刚一个土著们却独独只为金刚献祭,以及沃茨小姐不管热带雨林还是冰天雪地竟然都穿得那么少)但还是被狠狠煽到了啊热泪洒到不能自己

35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很喜欢金刚,但是前面铺垫太长了。

38分钟前
  • 多看电影爱电影
  • 推荐

观赏马戏团也是很残忍的。

43分钟前
  • A-sun*
  • 还行

不断快进,还是蛮愉悦的

48分钟前
  • S.Dummy
  • 还行

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坏最残忍的动物!永远忘不了猩猩倒下时那个眼神。

49分钟前
  • 伊豆
  • 力荐

我要是女主我此生再也不能跟人类在一起了!艾德里安布洛迪都不行!我用此生缅怀我刚

51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哪个男人会为我到自由女神像上打飞机?

56分钟前
  • 裸踝
  • 力荐

这部电影教育我们:打飞机可能导致猝死。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太失败

1小时前
  • ♣lùlu♣
  • 还行

金刚前面杀了太多人,后面死得再悲壮也无感。女主斯德哥尔摩效应中毒太深,为救她而长眠丛林的队员们还比不上一只猴儿。

1小时前
  • 爱的镇魂歌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