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客剑心:追忆篇

动漫日本1999

主演:凉风真世,岩男润子,佐佐木望,关智一,池田秀一

导演:古桥一浩

 剧照

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1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2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3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4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5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6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13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14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15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16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17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18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19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6 16:36

详细剧情

  幕府时代末期,外忧内患,山河动荡,百姓生活困苦,且生命时刻受到威胁。少年心太因其善良纯洁之心感动飞天御剑流高手比古清十郎,被其收入门下学习剑法,更名剑心。  在国家危难之际,年轻的剑心怀揣改变时代的梦想下山,加入奇兵队,日后更被桂小五郎纳入麾下,以刽子手的身份为时代的变革尽一份绵薄之力。年仅15岁的剑心接连刺杀多名政府要员,令对手闻风丧胆,直到某一天,一名下级武士在他的脸上留下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  来至京都寻找爱人的雪代巴邂逅了剑心,正是眼前这名瘦弱的男子将爱人从她的生命中带走。巴走入剑心的生活,随之经历了政治斗争的血雨腥风和田园乡下的宁静淡雅。也许她正是剑心那把狂舞之刀的刀鞘,但在大时代的背景之下,两个人的渺小幸福一触即碎……

 长篇影评

 1 ) 时代病了,谁能幸免

肃沉的音乐在漫天星斗下响起,白衣剑客在溪边持盏独坐……
“时代和人心都有毛病……”
接下来刀光剑影,未来的幕末最强剑客拾起了那把他还拿不动的剑……
——充满张力的第一幕,总让人有一种期待的兴奋。然而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剑心的命运不过是这个开头的不断重复:想凭着自己的善良和悲悯拯救别人,其实才是最容易受伤的那一个。正如桂小五郎所说:内心毫无改变依然纯洁无瑕——这样的刀才足够锋利——但锋利的刀总是易折的。
而刀鞘的作用,是束缚刀,更是保护刀。
即使死去,即使要为刀所伤……

巴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来到京都,离别前看见家门前枯萎破裂的“酸浆”花篮子,带着无比的悔恨。也许这个时刻巴开始决心复仇,又或许巴只是不想再活下去了而已……
五月,巴与剑心初见,雨还在下,道旁开着菖蒲花。
其实巴从来没有坚定过复仇的意念,这一part的名字叫“迷途猫”,而OST中有一曲叫做“日本迷走~维新の间”——随身携带的短刀,不过是乱世之中一个虚妄的依靠,时刻用恨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意义——然而实际上到最后,真正清醒过来的反倒是巴,这里才现出菖蒲花的正真喻意所在,复仇也好正义也罢,乱世中每个人所求的,其实都不过是一己的幸福而已,可以消弭仇恨与狂乱的爱,想必剑心是从巴那里学到的。
可惜时代只记得“千人斩”的名高天下,却不记得十字伤如何被划下。死亡看起来比血更红,比雪更白,然而错误总是一再被重复,仅仅一人一剑一句“不杀”,救得了弱者,却不能令他们醒觉,这里面的悲哀与歉疚,就足以消耗掉他的全部生命。
最后的黄昏茜草,鸢飞雪舞,与这乱世如此的格格不入。悲剧早已注定,对巴而言,幸福的终结也是幸福的开始,终于不再痛苦;对剑心而言,却是要以一生来赎却的罪,直到许多年后,十字伤终于消褪……又是另一把刀鞘的故事了……

即使是最强剑客,睡觉时也要抱着佩刀,所谓为“天下人的幸福而挥刀”,那时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梦想——剑心洞见了清里的求生欲望,却没看出这一剑之后并不是乱世的终结,而只是一个男人的怨念和一个女人的悲伤。
故事最后,桂小五郎也知道剑心已经被推入自我负罪的渊薮之中,“飞天之剑不应用来终结乱世,而应用来守护新时代”。践行所谓的替天行道,需要无数的牺牲品——不仅是那些死在飞天之剑下的亡魂,飞天之剑的主人也是,桂小五郎、高杉晋作、后来的大久保利通也是……
——所有生活在那个剧烈动荡时代的人都是,那里又有什么神轿?!
剑心也好,长洲藩志士也好,幕府的新撰组或闇乃武也好,都自以为自己是在用暴力开创\守护时代,但一开始比古清十郎就说得很清楚了:
“你一个人走进那个乱世有何作为?如果想改变这个乱世,那就只好加入其中一股势力,但换言之,你会被权力利用,我并非为了那种原因把御剑流传授给你……剑是凶器,剑术是杀人的伎俩,无论用多美丽的借口来掩饰,那始终是事实。救你之前,我已杀了数百个坏人,但坏人也是人,他们不过想在这乱世尽力活下去罢了,你如果投身乱世,只能被各种水火不容的正义所推动,令人无法理解的相互杀戮,而御剑流会令你杀人无数吧——”
政客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洗刷溅到自己身上的血污,可惜作为一个剑客,剑心继承了师父的冷静自省。有人说历史上其实只有党派之争,没有忠奸之分——比起那些想火烧京都的革命家,剑心又算什么“千人斩”呢?
历史是是一桩最大的悬案,对于后人而言,了解得越多越不知道真相如何。而那些参与者和目击者则通常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凶手还是受害人,他们能确认的,只有自己手上身上的斑斑血迹而已……

 2 ) 谁是谁的阿修罗

清里

乱世也罢,盛世也罢。男儿总希望心爱的女子能够得到幸福,并为之付诸于行动。天下男子,皆为此心。日本如是,中国如是。论及清里,其不幸并不可简单地归咎于身处乱世,而在于其以与女方之期望相悖的方式为之谋取幸福。

或许,乱世中的男儿心中难免带有那么一丝躁动。身为下级武士之子的清里不认为这样的自己能够给恋人带来幸福。遂于婚前来到京都,投身于当时的阶级斗争之中,一心只盼立下功伟,光耀门楣之后回乡迎娶那个白梅清香缠身的女子。故虽心下不舍,亦知自己剑术平平,却仍抱着希望只身前往动乱的中心。成家立业,立业成家。日本人的这一想法显然是受中华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欧洲人就这方面远不及东方人来的执着。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于是才会有清里在双方家境尚且殷实的背景下,仍旧选择了远行。

而事实上,巴的要求却是低的,清里的存在即是她的幸福。未曾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即便意识到了但是仍受所谓武士之心驱使的清里在兴起动身去京都的念头之时,悲剧的种子已然悄悄埋下。为爱人找寻幸福的行动却最终埋葬了爱人的幸福。

那时的京都宛若炼狱。各方势力手里紧紧拽着各自的正义,以暴力为手段坚持着他们的理念。而事实却是其中相当数量的人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所作所为的意义,迷失于时代的潮流,陷于杀与被杀的修罗道之中。往往是今日为他人收尸,却不知明日将是谁人为己收尸。

京都的夜是可怖的。一晚,清里执行护送要人任务。行走间,该名大人询问清里即将举行的婚事并为之祝贺,清里却言惭愧,现时兵荒马乱,自己却…那大人便打断道,不论世情如何,一个人想过幸福的生活,是无需觉得惭愧的。清里由此想起了临行之前与巴的会面。然而下一秒传闻中的刽子手拔刀斎的出现,将他对于归期的承诺击得粉碎。

看着拔刀斎若斩瓜切菜般解决了自身之外的二人,清里心里只剩下了绝望以及,不甘。漫无边际的绝望淹没着他。他不想死,幸福分明就在自己触手可及的距离,然而现在,他的眼里只能看到那即将到来的死亡。强大的求生欲望帮他躲开了拔刀斎本是必杀的一刀,可奇迹是不会出现的,片刻之后他便倒下了,虽然最后的一刀奇迹般地伤了对方。

不忍看血泊中那个男子的脸,那是怎样的一种不甘。明明,明明幸福就在眼前的,他向前伸出手去,在触摸到那最后的虚幻之前,生命为拔刀斎所彻底终结。

一刀挥出,断的是三个人的幸福。




“或戏清流,或游林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携手于高山流水,泛舟于清粼碧波。”

对于巴,所谓幸福大概就是如此。

只是,这个过于沉静的女子,在自己所钟情的男子向自己求婚的时候却没有表现出与内心的无限欢愉相对应的表情。拙于表达感情的她无法使清里体会到她的真实感受,这无形中助长了后者前往京都的决心。而就算心里不赞成对方的这次出行,她依然选择了沉默。

后来,噩耗传来。

于是,悲痛欲绝悔恨交加以泪洗面心如死灰。

在无以复加的痛苦中,她最终产生了为恋人报仇的念头,旨在为她那几近崩溃的悔恨之心打开一个缺口。离家后她找到幕府下属的一个暗杀组织,在组织头目的安排下展开了对拔刀斎的报复行动,以一次偶遇为契机接近拔刀斎后在其身边观察对方的弱点。

事先脑海中想象的那个杀人无数面目可憎的刽子手最终幻化为眼前这个容貌清秀的半大孩子之时,巴内心的感受我们是不得而知的,我们无法从她的表情捕捉到什么。即便是在接下来所展开的与拔刀斎的交往中,她依旧是淡淡的,淡淡的,只有那把随身携带的短刃偶尔闪出的一丝杀气昭示着她的复仇之心。随着接触的深入,她开始自然而然地,当然同时也是照计划地了解拔刀斎——能够把握到对方的思想,但不认同。

酒馆一幕表现了二人之间的思想冲突。在这个场景中,巴终于向剑心,向观众——至少在言语上——展现出了她内心部分的真实。然而她对剑心的指责并不能改变后者那单纯得近乎偏执的想法。随后在前往池田屋途中的杀戮开启之际,她甚至求他不要出手,她的眼神是那般的恐慌凄凉——即将逝去的这些人又是谁家女子的清里?谁又将是谁的阿修罗?

在地狱一般的血腥杀戮结束之后,命运的轮盘又于瞬间产生了转变。巴和剑心开始了一段平静的田园生活。正是这段时期的生活,将剑心的思想改变了,也将巴的复仇之心渐渐地淡化,她甚至不再随身携带那把短刃。然而她的痛苦反倒有增无减。当复仇这一终极目的已不再明确,她自己的存在意义是什么?清里呢?原谅拔刀斎甚至意味着否定了惨死的清里的存在价值。她在内心深处应如何面对那个她所深爱过并仍深爱着的男子?可是因为她的内敛,不止是观众,连她身边的人也触摸不到她心底的全部真实。这一切只有那本日记中始有可能窥见。可以确定的一点:因矛盾所引发的痛苦不断吞噬着她本已残缺的内心。

爱恨之间的距离或许真的仅是一纸的薄度。一夜承欢之后,在计划的执行日,巴竟试图杀死所属暗示组织的头目从而在关键处破坏这项计划。试想一下她如果成功,那她下一步应该会做什么?几可肯定是自裁,她的心已经打上了死结,只有死亡才能使她自已然臻至无以复加之境的苦痛中解脱出来。当然,她是不可能成功的。从被头目发现后击倒在地的她毅然选择咬舌自尽这一行为当中也可看出她事先已有了自杀的决心,不论成功与否。

头目在制止巴的自杀之后提起清里,迫使她不得不在这早已痛苦不堪的时刻于心底直接面对这个已逝去可对她而言仍是无可替代的男子——她甚至无力面对。她同样无法面对遍体鳞伤而至与头目展开最后一战的剑心。她的心找不到出口。

没有出口。只有死亡。谁人的死?


剑心

那个男人,在经历过一切之后,最终选择了活下去,背负着自己和他人的伤痛活下去。在维新过后的十年,他是以怎样一种心绪回首当年的自己——那个于十五岁那年的某个冬日瞬间苍老的少年?抑或伤痛的沉重已经使其无力回想往事?

单纯。这个词在我想到剑心时铺天盖日地向我袭来,瞬间淹没了他的其它属性。是的,幕末的剑心,那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他的单纯是如此的触手可及。

黄鹰曾经写过一个叫做云飞扬的角色。这个天下第一高手生平最大的憾事竟然是“学识不多”,因为这个缘故,他“很多事都看不透,不知道如何处置是好,也明白因而影响表达的能力与方式,纵然有机会也未必抓得稳”。

剑心五六岁间拜比古清十郎为师,十四岁便离山投身于乱世,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充斥着剑术的艰辛习学过程,剑术之外的东西比古能够教他的并不多,他在那般年龄所能领悟的东西也相当有限。剑心也对巴说过类似“刽子手不需看书”这样的话。然而,因认知的不足而形成的单纯却恰恰成为他一年多刽子手生涯的保护伞。

桂曾恳请巴充当剑心这把利刃的刀鞘,因为他不希望后者最终成为无法抑止的狂刀——而这几乎将是一种必然。在之前一年多的时间里阻止这种发展的正是剑心自身的单纯,然而经过这一年多以来的杀戮生涯,他的迷惘不断加深,他的单纯已经无力承受这样的负荷,可是他的年龄无法提供给他似桂小伍郎与高杉晋作那样的矢志不渝,随着杀戮的继续,等待着他的结局不是彻底崩溃就是彻底迷失,而后一种情况发生的几率远甚于前一种。

实际上,巴的出现并未真正给剑心的转变带来契机,杀戮仍旧持续。改变他的是后来的田间生活。

在迷陷多时之后再脱身而出于远处观望,岂非更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最初他是怀着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心态加入维新者一方的。他的确相信通过暴力能够成就改革,也愿意充当暴力的执行先锋。以杀止杀,以部分人的幸福为代价来赢得多数人的幸福,这一切没错吧?没错吗?他的坚定随着时间而动摇。暴力真的是获得和平的唯一方式吗?他看不到杀戮的尽头,更找不出矛盾的出口。突然而至的隐居生活无疑给了他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然则世人千万年都无力设法摆脱的困境又岂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可以想法解决方案的。与其说田间生活缔造了剑心全新的思维,毋宁说是将他所有过的想法分别加以肯定或者否定。他否定了杀戮作为和平手段的唯一性,但同时肯定了他作为一名刽子手仅能顺着这条不归路走下去的命运;他否定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相比的无谓以及自己能够为万民谋得福祉的能力,从而肯定了他在战乱结束之后赎罪的决心。

当然,这些转变都是在巴的陪伴之下完成的,她起着触媒的作用。只是,他不明白她的痛苦,这个被他一刀斩断了幸福的女子,她的痛苦始终沉默。他甚至试图给她幸福,多么可笑,在他最终了解到隐藏的真实之后,一切都灰飞烟灭,幸福不过是幻觉。他的心岂非也打上了死结?

一个悲剧的果化做另一悲剧的因,如是反复,伤痛不尽。

 3 ) 血红雪白

    那一刻,她从云端跌入谷底;
    那一刻,她在簌夜中闭目仰天;
    那一刻,她清癯的脸庞划过一道泪痕。
    那个人,他再也无法兑现他的诺言,那个即将成为她丈夫的人成了幕末的又一个牺牲品。他的死触及她心尖的伤口,在懊恼的夹缝中跌得越深,伤得越痛。她的心中铺天盖地的撒下了复仇的种子。于是,她踏上了京都的土地,那块充满血腥的地方。
   “你还真的能唤来腥风血雨呢。”在血雨之中她找的了那个刽子手,那个杀死她未婚夫的人。看着他脸上的伤痕,她只是不语。冰冷的雨水激起地上的鲜红,他和她静静的站在雨中。那个雨夜的相逢,某种暧意一点点的渗入并稀释了她的阴暗,微妙的感情投入了朦胧的光斑。
风云变换,京都的突变失败之后,她和他一起去了乡间。他谋求机遇东山再起;她谋取时机手仞仇人。
    一年的平淡生活在乱世之中度过。她看到了他最真诚的一面。杀戮并非他所希望的,他只是一个想为人民争取幸福的维新志士,但是政治的立场却使他不得不挥剑。
    她的淡然,无庸质疑。她的热情,深藏心底。冰与火的碰撞那一刻,铸就了她外刚内柔的个性。复仇的冰在篝火中渐渐化去。
    这个始终学不会用暖色装饰自己的女子,会在飘雪的夜里,轻轻的为他披上一件衣衫。
    这个始终把冷漠忧郁置于眉宇间的女子,竟会抱着他送的铜镜,如获至宝。
    幸福的短暂的,像花时极短的樱花,开与落只是在瞬间,却有惊心动魄的华丽与凄清。
    看着皑皑白雪中前来寻找的他,她潸然泪下。满身伤痕的他在与京都的幕府势力抗衡。她挡下了那一剑,不是为他,而是为了救他——她的仇人。在他的怀中她的生命一点一滴的流失,唇边淡淡的笑容,却是那般宁静祥和。手中的匕首在他的脸狭划过,十字的伤痕永远的流在了那里。“对不起,夫君。”在生命的尽头,她放弃复仇选择了宽容。
    那一刻,沧溟空阒,蕊芯有泪。
    那一幕,香消玉殒,血红雪白。

 4 ) 緋村劍心和雪代巴的蘿蔔

說起來已經過去了十年,那時候聽説《追憶篇》是《浪客劍心》動畫中的經典,一直想看,但始終未在市面上碰到過,初中時也不懂得上網,於是就這麽遺憾下去了,後來便也漸漸忘卻。那會兒對漫畫中的愛情故事總是嗤之以鼻,不只是漫畫,小説也好,電視劇也好,凡是關乎愛情的,難免對此冷嘲熱諷一番,那陷到愛情裏的女人真是讓人憎惡,愛的死去活來的,大抵正是沒出息的表現吧,但唯獨阿巴除外。真是奇怪的很,這種溫婉恬靜,每天打掃做飯,百依百順的女人不正是自己感到討厭的類型么,但唯獨阿巴怎麽看怎麽順眼。爲此甚至偷偷撕掉了租借的漫畫書中一張的插頁,畫上的阿巴站在家門口,看著村裏的小孩子和劍心玩耍,他們圍著劍心,對他說,這個姐姐好可怕,冰冷冰冷的。後來模仿漫畫書上的樣子用刀子在黑色紙上刻了那張劍心和阿巴站在橋上看夕陽的插圖,居然還去投了稿,在一家小報上登了出來,回想起來真覺得很不好意思。

    昨天偶然在PPTV上看到《追憶篇》的圖標,便點開看了,於是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琢磨,現在的自己和當年那個看漫畫哭的稀里嘩啦的初中生難道一點也沒變么?蘿蔔的殺傷力真是超乎想象。晚上閉了眼,阿巴的臉就模模糊糊的浮現出來,一邊盛著飯一邊輕聲輕語的說,“對不起,沒有拌菜的蘿蔔。”劍心說,“不要緊。”阿巴說,“但是你看起來不高興。”飯後阿巴洗著碗,劍心看著他那骨碌骨碌轉的陀螺說,“不如我們耕種吧……”於是他們在前院种起了蘿蔔。爲什麽是蘿蔔呢?想想在意這個問題的自己也實在好笑,爲什麽是蘿蔔?大概因爲它無味而平凡吧,因爲平凡所以特別,就像在大津生活的日子之于他們,平凡因爲動亂而顯得可貴。雖然經過幾次大雨,蘿蔔們還是頑強的活了下來,收穫的那天晚上,他們吃的很豐盛,阿巴說,“你看起來吃的很有滋味,如果我們是真夫婦,你每天都會過著這種生活吧,下田耕種,吃田裏的收成。”然後,就到了冬季,不知道阿巴有沒有把蘿蔔們做成腌菜,或許她想做,卻來不及了。

    劍心離開了,和桂一起,燒掉了再也醒不過來的她和他們的房子,那默默旁觀的蘿蔔們是否做了阿巴的祭品?

(忽然想到,幸好當年發現他的人是桂,如果是跟隨了幕府派,這故事就真徹底悲劇了。)

 5 ) 觉得《浪客剑心追忆篇》比原作漫画好很多的10个点

1、删减了漫画当中搞笑的场景,使整个动画处于较为严肃和幽凄的风格中,大幅增强故事的写实感。整个ova塑造了从开始不易被人看透情感的冷漠剑客与杀手的形象,到最后两集剑心的性格变化,人物非常有立体感。

2、删减了漫画中二的对话场景。“飞天御剑流”大字竖在漫画分镜里真的很毁气氛,(好吧,原作本来就是少年漫)。动画里剑心给人的感觉就完美符合李白的《侠客行》所言形象:“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具体来说,剑心徒步去森林找巴的时候与【暗乃武】恶战,是“无声胜有声”的绝佳例子。

3、各种闪回分镜和镜头的运用,比如清里的人物形象多次在后两集出现。

4、“物哀”和“氛围”的完美结合,这点主要是通过大量场景和物品来实现,比如第一集清里出场附近的红椿,同样也在第四幕剑心力战三人后出现,其含义观众自然能够体会。此外,夜雨中的菖蒲花,春天的樱花,河边的芦苇,一飞冲天喧嚣的鸟儿等等大量物品、场景都在表达故事的感情基调。应该说制作组不仅在追求视觉效果,更在追求一种“以物达意”的目的。

5、各种细节与伏线点题。例如血流不止的第一道刀疤,以及每次流血时出现的剧情点,看过的诸君自有体会。

6、结尾十字伤堪称神来之笔,这也是动画漫改作品里最佳镜头(可能没有之一),比起原作中的意外划伤,意境不止高了一点半点。

7、更多地描绘了历史真实事件,动画较为详细地讲了“池田屋事件”,更容易让观众沉浸在幕末的战乱变革时代,进一步增强故事真实感。

8、比漫画分镜更有表现力的武术设计和动作。

9、巴在第三集内心独白远胜于漫画中平铺直叙的坦白。

10、岩崎琢的神配乐。In Memories“KO.TO.WA.RI”,Sound of Snow Falling,Alone Again,Quiet Life等配乐就算单独拿出来听也容易让人体会到追忆篇的人物感情以及幕末变乱纷争的乱世时代。

总结就是:导演古桥一浩在追忆篇里简直是神,借用某位bgm大佬对他的评价:“古桥是基于脚本解读,再解析,以此来构造镜头语言的,要读懂古桥的镜头,先要把握到故事的主线内涵,才能掘出古桥对于脚本喷涌而出信息量。是一流的演出大师。”此外制作组诸君都在尽心尽力追求动画艺术上的完美。个人动画阅历里,在“物哀”和“意境”的塑造上,在“武侠”和“历史”的主题里,还无出《浪客剑心追忆篇》其右者。

 6 ) 唯美的暴力与反思的暴力

自《浪客剑心》以后,已经很久没有看过日本的 anime,倒不是觉得《浪客剑心》到了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只是的确没有心思花时间在其他漫画上。这个暑假又买了 TV 版的《浪客剑心》来看,94集,奇怪么?

先说感性认识吧。看过 Animatrix 附带的导演访谈以后,才注意到日本 anime 的特别之处──大量静止画面!《浪客》剧场版也不例外。很多画面都是只有雪代巴一张樱唇一开一合,或者静止的雪地背景上,花瓣缓缓落下……日本人确实很会偷懒,每周数百分钟的动画节目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但是,我不是要骂他们。这种效果是动感强烈的欧美动画片无法体现的。Anime 和 animation 确实是不同的东西。Anime 有些像舞台剧,有固定的背景,有活动的演员,如果演员不出场,用背景和音乐也可以衬托气氛。而 animation 就象电视或者电影,如果出现完全静止不动的画面,你多半会觉得你面前或身后的电器出了问题……

所以,anime 天生具有这样一种舞台剧一般的宁静气氛,至于你看到的热血或者是搞笑的 anime,是其他效果掩盖了这种宁静的结果。而《追忆篇》中需要的就是这种宁静,或者说这种风格正适合它的选材。无论是大战之前的肃杀,还是乡间生活的平淡,都因为这种静止的风格而显得很唯美,能给人极为深刻的印象。

此外,声优和画师的工作也很值得赞赏。绯村的配音凉风真世在这部剧场版动画里的声音冷而硬,跟 TV 版里动不动就搞笑地“O RO~”一声变成金鱼眼的形象完全不同,他们的专业水准果然是其他国家的配音演员都难以企及的。画风与 TV 版也有很大不同,更成人化、更冷峻一些,比较接近漫画原作。一些镜头,如剑心在风雪之中的跋涉,以及最后与斋藤一的对决,都是剧场版动画中堪称经典的场面。

嗯,然后是剧情。起先仍然是乱世之中的少年被武功高强的师父所救,然后学习剑术,用自己的剑追寻自己认为的正义道路这种老套故事。但是自可怜的清里被杀之后,整个片子其实都是在探讨为了建立新世界而毁灭旧世界的一切是否恰当这样的命题。抱着以剑救世的思想担任杀手工作的绯村,也就是在与清里交手后产生了动摇和怀疑吧。

而巴的出现和他们二人在乡下的避难生活是全剧最宁静而又最紧张的部分。在宁静的二人生活之外,是各种各样的阴谋,很有些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味道。“避世”的艰难让人觉得十分无奈。

最后的结局更是无奈,不过,也许正是这种无奈让绯村认识到了拔刀斋的名声带给自己的只有不得安宁的痛苦,他才走上了不同于志志雄的流浪之路吧。从这个角度说,救了绯村剑心的正是雪代巴啊。

如果能理解一个在战争中杀人如麻的人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忏悔,而不把这种行为看做是伪善或掩饰的话,应该能理解《追忆篇》的含义。

 短评

可以看出这部片子刻意被监督独立于TV版之外,让它能够独立成篇——他不想随随便便做一部高人气TV的附赠品。幸亏是这样,我们才能欣赏到这部能进OVA史上前五名的作品。

6分钟前
  • 幽远
  • 力荐

容量极大的经典之作。

7分钟前
  • 力荐

OVA挑不出更经典的!

9分钟前
  • 风向未来吹去
  • 力荐

最好的OVA吧,没有之一。

10分钟前
  • 木鱼水心
  • 力荐

突然想起:希望你做一把名叫绯村剑心的刀的刀鞘……

14分钟前
  • 丁萌
  • 力荐

“历史是一桩最大的悬案,对于后人而言,了解得越多越不知道真相如何。而那些参与者和目击者则通常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凶手还是受害人,他们能确认的,只有自己手上身上的斑斑血迹而已……”

17分钟前
  • yiyo
  • 力荐

100/100:十多年过去了,追忆篇仍然是日本动画史上最优秀的OVA。

22分钟前
  • 阴暗中的绝望
  • 力荐

动漫史上最高OVA,没有之一。

26分钟前
  • 甲🎹
  • 力荐

喜欢得一塌糊涂

28分钟前
  • 掀桌超人|2U4U
  • 力荐

雪代巴....这才是真正的浪客剑心...TV版什么的弱爆了..那个年代应该还在用赛璐珞片画的动画吧...那种温和的色彩啊...

29分钟前
  • Vash
  • 力荐

春观夜樱,夏望繁星,秋赏满月,冬会初雪。此情此景,怎么会有酒不好喝?有朝一日你会明白酒的味道,到时,我们一起品尝美酒吧。

31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每次看都能触碰到心灵最软弱的那部分

34分钟前
  • 空思
  • 推荐

追憶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康德的故事,第二部分是費希特和謝林的故事,第三部分是謝林和黑格爾的故事,第四部分是黑格爾和荷爾德林的故事。

35分钟前
  • 陆钓雪de飘飘
  • 推荐

“菊”与“刀”双重性格下的暴力美学。

40分钟前
  • Vini_Kazma
  • 力荐

曾经让我心痛的满地打滚

45分钟前
  • Layla
  • 力荐

各种隐喻、闪回、意识流画面用得太棒,再加上神一般的BGM,不愧是传说中的OVA最高作。也许因为文化关系,有些地方觉得很隐晦理解有点困难。全片的感觉只能以“令人悲悯”来形容,所以印象最深的画面竟然是巴眼中站在佛像前面的淸里幻影。以及给深爱的男人破相,这个情节我太喜欢了怎么办啊(掩面

47分钟前
  • R·WALKINGDEAD
  • 力荐

傳世之作 人設 劇本 分鏡 配樂 吹替 皆無可挑剔 從頭至尾 瀰漫著悲劇的氣氛 含蓄而不做作 最後在兩人相擁那一幕 巨大的哀慟奔湧而出 便讓人的淚水止不住 血落成冰 斯人逝矣

49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我记得。我也知道你不会还我了。

50分钟前
  • MINT
  • 推荐

哭死我算了

53分钟前
  • 疯眼穆迪
  • 力荐

最記得那一句 腥風血雨.徹底被擊中.

58分钟前
  • mi4444d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