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记录片英国2019

主演:Deanna Thompson,John Green,Claudette Hamlin,Antonio Paradiso,Anna Yourkin,Benjamin Xu,Marc Lilge,Mike Nadeau,Joe Panz,Joe Warmington,Henri,Romeo Salta,Kadir Anlayisli,Joel Watts

导演:马克·刘易斯

播放地址

 剧照

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剧照 NO.1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剧照 NO.2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剧照 NO.3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剧照 NO.4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剧照 NO.5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剧照 NO.6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剧照 NO.13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剧照 NO.14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剧照 NO.15
更新时间:2023-08-31 19:03

详细剧情

  当一段身穿深绿色连帽衫的神秘人物杀死两只小猫的视频被传到网上时,整个互联网都轰动了。一群业余网络侦探开始联手追踪发布者。在一场危险的猫鼠游戏中,每一次点击都会鼓励令人毛骨悚然的作恶者发布更多令人不安的视频,直到最后一段视频被上传。这一次,受害者是人类。这是一个真实的恐怖故事,由《冒充者》和《丝绸之路》的制片人倾情打造,讲述一个杀手迫切地想要成名,因此打破了互联网上的首要规则:别惹猫咪。

 长篇影评

 1 ) 从杀猫到杀人

刚刚发的时候,标题起了个《猫也不可杀》,因为我把译名看成“猫可杀不可辱”了。经提醒才发现漏了一个字,原来是“猫不可杀不可辱”。赶紧改过来。新起个题目叫《从杀猫到杀人》,无非也就是想说:促使人受不了杀猫跟杀人的,其实是一个东西:就是对生命体的共情。你我猫,都是血肉之躯,所以他/她/它疼,我也会疼。所以才有那么多人会因为看到杀猫的视频而受不了,像追杀人犯一样去搜索那个人。换一个角度,如果一个人能那么残忍、还换着花样地杀猫,他与杀人之间固然还有一段距离,也并不太远了。

原本写了短评:片子很好,只是内容本身太暗黑,看得我很难受。片子最后网络NERD们提出问题:我们实际上是不是也成了帮凶?真不易,能有这样的勇气和角度。作为观众的我,点了播放就停不下来,可最终也很痛恨这个变态因此而再一次出名这个事实。

还想加一点,就写到影评来,主要是关于娱乐业,尤其是电影业的一点反思。我一直认为娱乐业很重要,娱乐很重要:不是什么教化功能,就是单纯给人带来娱乐——很重要。因为这是一个人在重重压力的生活中,得以活下去所必须的调剂。人生真的很苦,不看喜剧笑一下,不看悲剧哭一下,弦会崩断。然而娱乐业也带来负面效应,这个话题并不新,奥利弗-斯通在《天生杀人狂》里就反思得很深刻了:是媒体对暴力的渲染和浪漫化塑造了那一对杀人狂情侣。今天看这个片子,里面的凶手明显受到诸多电影的影响:《美国大变态》是他的模仿对象,而《本能》让他直接用“冰锥”杀死了林俊;他狡黠地逃亡,认为自己复制了《猫鼠游戏》;甚至被抓以后,他还在审讯室里模仿《本能》的莎朗斯通:要烟儿抽,摆剪刀腿。他的“片儿单”甚至并不局限于犯罪题材,他在杀害林俊的现场专门布置了《卡萨布兰卡》的海报,以此来给警察留下谜题/线索。

我忍不住想,如果我是《美国大变态》或《本能》的主创,晚上会不会睡不着觉?

那些都是很好的电影,我知道,看过电影的绝大多数人也都还过着正常的生活,并没去犯罪、杀猫或杀人。说到底还是这个人自己的问题。我也反对影视剧必须正能量,我相信只有百花齐放,自由地探索人性,才会有好的作品。而我们看了那些片子,不但没去犯罪,反而可能还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收获,至少也从压力重重的生活中喘了一口气对吧?

但我还是会想。在维基这个变态的材料时,还看到另一个杀人犯,声称自己是受了《DEXTER》的影响。

都是我爱看的影视剧啊,为什么我替它们感到了一点内疚呢?

想起那个变态留在CLOSET墙上的字:如果你不喜欢镜中的自己,掉开头别看就好了。我不在乎。

这句话令人费解,警察的重点在于最后一句,她由此感到恐惧:一个不再在乎的人,很可能、几乎一定会:再犯案。

女极客的理解则是:当我们自己望向镜中时,是否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否正是“我们”对这件事、这个人的关注,不断推波助澜,喂大了对方对遗臭万年的病态渴望?

而我的理解是,这个变态认为自己就是他人的镜像。他觉得人们不接受他,骨子里却和他一样罪恶。所以他说:你们不喜欢我,可其实你们就是我。不能面对这一点的话,就走开好了。我才不在乎。

我不知道怎么会有人如此冰冷。不管对人性怎么看,怎样愤世嫉俗,能用那么残忍的方式去折磨另一条生命——无论猫还是人——都是一件令我无法理解的事。有人说他童年时被强暴过,在维基百科上没查到。但即使如此,也不能成为理由。面对能做出如此暴行的人,我有时都不想去探究原因,我不想知道他是不是被家暴或霸凌过。那远远不能跟他受害人所遭受到的相比。

最后还是要对网络极客们表达一下敬意。开始我还以为是键盘侠冲动之下造成恶果的故事,后来发现并不是,那几个极客非常牛:他们能从画质极差的视频里一闪而过的烟盒分析出产地,能从同样一闪而过的黄色吸尘器里查出型号产地,还能把那听起来很像房间有别人的声音查出来是俄语脱口秀。他们在摩托大叔们对一个模仿者网暴时保持了冷静;他们将真凶以及他所有的马甲分类存档,并从经年的网络跟踪里,对这个人的虚荣、智力、语言和行为模式都有了深入的认识。他们有人自己的安全也受到了威胁,可仍出于义愤坚持不懈地去做这件事。

所以,当最后一切结束的时候,尽管他们也会扪心自问:是否无意间当了帮凶?可我的判断仍是:他们做了一件对的事。因为我无法想象,看到猫那么痛苦地被虐杀,旁人要无动于衷才会是正确答案。那才是一个更糟的世界。

最后说一句,他那么想出名,所以我通篇不想提及那个名字,只用“这个变态”来指代。

 2 ) 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大戏唏嘘落幕

感触很多..很沉重.. 马尼奥塔 我想他从谋划这场大戏开始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了 又或者他已经麻木了 他没法停下来去面对自己 前面也提过小时候被霸凌 让他感到自卑 他的倾诉方式是把自己的情感都投入到影片里 只有影片的世界是无害的 安慰到了他 也包容了自己的自卑.. 倘若这个时候 有人拉了他一把 也许..他就不会一个人掉进深渊.. 成人的他渴望成为电影明星一样优秀的人 想被世人认可 却表演面试不断的落选 那一刻他的世界真正开始崩塌了 坏掉了 杀猫到杀人 残忍到令人发指的手法 我一想到他杀人的时候也还在扮演着角色 一种悲悯的情绪油然而生.. 有预谋的用了18个月去做一出大戏 用极端的手法去赢得世人的关注..视频里的他麻木不堪 看着视频的网民恐惧不安.. 所谓被情人所逼被暴打被轮 也只是他喜欢的影片中主角的故事 一个人 到底怎样才会对过往看过的电影台词一字不差的烙在脑海里 并且.. .. 我就是“他们” “他们”成就了我 .. 我们没法从影片中得知马尼奥塔原生家庭到底如何 但是马尼奥塔的母亲却至始至终都相信自己儿子是被逼的.. 在这件事情过后 人们大多只记得马尼奥塔的残忍 却极少人去关心被害人一家支离破碎的心情 很难过.. 霸凌 网络暴力 却一直一直一直还在身边不断的发生 导致凶杀 抑郁自杀 奸杀... “恶”不断的衍生 手法高明 残忍升级 你我他 麻木了吗? 大戏落幕 跟踪整件事情的网民们沉默了.. 网络言论 总是很容易把一件事情推向极端 影片中三大立场 ...志在查明真相 却无形地以“网络”推动了犯罪发展 又或者有网民们只看到冰山一角就主观臆断真相 以言论暴力把一个人逼死 而第三种就是从不发表言论 无所谓事态发展的路人N 这部记录片 一片唏嘘哗然之后 又归于平静.. “恶”一直在发生 如果..请勇敢果断地保护自己 不放弃自己及时告诉身边的人 相信人民警察 在网络世界 不随意去过度评价别人的行为 当觉得只有万人唾弃他才能舒爽 甚至是触法不自知地上升到现实去攻击别人 往往可能成为一场悲剧的推手 遇“恶”绝不姑息 但..理智的去看待每件事情 网络的进步 使人与人之间可以快速的通过网络对话 但是也开始成为了很多人随意情绪发泄的出口 甚至是一部剧一部小说一部漫画都经常看到不堪入目的弹幕 雪崩之前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停手吧 这部片子少一颗星 是我的一个态度 马尼奥塔的余生 依旧麻木..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可能都不会感到自责 对于猫咪惨死 对于被害者一家人的伤害无法抹平... 谢谢看完..

 3 ) 一些想法

Don’t Fxxk With Cat

网飞原创纪录片 讲述了一群网络爱猫人士 在看到极其残忍的虐猫视频后 通过逐帧分析 试图“人肉”出虐猫者Luka Magnotta 他们坚持追踪了此人两年 终于确定了他现在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 但是时机已晚 Luka逐渐从虐杀动物演变到虐杀人类 他效仿电影Basic Instinct 用冰锥残忍杀害了华裔留学生林俊 将其分尸后把不同的身体部位寄到加国不同政党处 后来这位蒙特利尔屠夫逃到了巴黎 最后于柏林被捕 Luka本人极度自恋 早期从事演员及模特职业 他的每部虐杀视频中都有向经典电影“致敬”的片段 最后被捕后还沉浸在以自己为主角的戏中 假装有人逼迫他做出这类非人类行为

这部纪录片的受访者的身份非常多样 有网络上的爱猫人士 加拿大 法国 德林多国警方 还有Luka本人的妈妈 整体拍摄节奏紧凑 仿佛真的随着他们追踪这位连环杀手了18个月 网飞的纪录片质量一直令人放心 四段虐杀视频的镜头都没有直接放映 也没有刻意营造灵异恐怖的气氛 一共三集 时长都是1h左右 可以直接观看

其实在刚看第一集的时候 站在人肉方的角度上还是有点不舒服 总觉得一旦放松“私刑”的限制 衍生出的后果将无法被控制 今天可以为了你认定的“正义”去辱骂 网暴 甚至人肉别人 明天就可能做出更过激的举动 在没有得到全部信息之前 被情绪牵着走太容易了 更何况和旁人一起行动更容易让人忽略这场“私刑”是否正当 程度又是否合理 所以哪怕是做出分析的是动保人士 哪怕被分析的人是虐猫狂 潜在心理变态 动用“私刑”永远应该是那一条不能迈过的警戒线

话虽然这么说 但资源终究有限 总不能把每一条举报 每一个可疑视频都探查一遍 所以当真正的伤害还没有产生 无法诉诸于正当法律途径时 想要提前降低伤害的人们又应该怎样的边界内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 这是我们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Luka Magnotta是极度自恋的表演性人格 他频繁地在社交网络上发布自己的照片 甚至组建自己的粉丝群 总是非常在意自己的形象 他渴望通过这种非人类 猎奇的方式得到世界的关注 每一个关注或追踪他的人 是不是也在变相地在为满足他这种变态心理添一份力呢 我在看完纪录片后查了一下他现在的动向 无期徒刑 在四年前于监狱中和另一个杀人狂结了婚 日子过得甚至还很滋润 而在这场虐杀后真正记得被害人林俊和他的家庭的又有几个人呢 总之 看完这部影片后感到的悲伤是真切的 因为这背后是一个鲜活真实的人的逝去 希望能有过多的人记得他

RIP 🙏

 4 ) 迟到的正义?未尽的正义? 从7年后的纪录片,回首林俊案有感

写在前面的话:或许是因为最近武汉疫情期间看了太多愚蠢又无知的群众残害小猫小狗小动物小生命的报道,豆瓣上看到网飞新出的纪录片,名字很应景,下意识进行了搜索和观看。纪录片观后,才发现纪录片由追捕虐猫者引出当时轰动世界的林俊一案,久久意难平。难以想象,12年那个暑假,作者刚参加完高考,正期待未来的将来,而大洋彼岸的年轻生命,未来不会再来。作者和被害人林俊同是武汉人,武大校友,本文章仅作为作者抒发情绪和自身看法。

借由这个纪录片,第一次较详细的接触和了解了这个悲剧。看完原第一印象是觉得还算客观,种种细节甚至具有一定人文关怀。

思忖良久,才发觉这部剧对于被害人没有起到洗刷冤屈和正名的作用,事实上,基于片中公布的信息,无论是警方还是片方都掌握有证据(凶手引诱被害人见面的帖子),完全可以给林俊正名。

此外这部剧既然出品于19年却没对凶手现状进行跟进和事后采访,全剧几乎全是正方视角,凶手被绳之以法才是被害人家属得以慰藉的存在,就算凶手在7年之后依然厚颜无耻拒不认罪和忏悔,依然有采访和回访的必要,要给其来自灵魂的发问和质询,关进监狱不代表罪行就能原谅,过错就会遗忘。

另一方面这部剧字里行间和最后结题不断表明每一个观众每一个分享和播放凶手视频的人其实都是帮凶,都是在助长凶手的病态心理,参与凶手的猫鼠游戏,但这部剧内容上的避重就轻和标题取名本身就带有消费被害人和“宣传”凶手的嫌疑。

推荐想要客观了解林俊案的国人同胞,浏览以下几个帖子: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2121140?dt_dapp=1

http://www.taonanw.com/page/news/id/4806/is_staff/y?dt_dapp=1#437621-tsina-1-97199-29c30dfd97075201e4dda04e36b0d203

最后

或许此刻武汉疫情才是全民聚焦的重点

但每个人都值得有人站出来为其发声的权利

RIP.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5 ) 有些不足

内容上,可以说是抛给了大家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网络方便大家的交流,扩宽了交流边界,给予了受众更广的监督权的同时,是不是另一方面也滋生了网络暴力。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探讨这个问题了,但真实案例的呈现却可以引起人的足够关注。

我给出自己认为的两点不足,一个是标题起的与实际的不同,这个纪录片整个的重点并不仅仅是猫辱杀,它更多体现的是网络对辱猫案的一系列追查与其中的过程;另外一个就是对那个无辜男孩的自杀,仅一个小小片段轻描淡写地带过网络暴力对他造成的伤害。我知道他只是纪录片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我仍希望的是纪录片能够正视这样的事件出来之后,谩骂的网民之后的发表的态度与所作的一些举动,或者社会对于这一事情的回应。他也是暴力的受害者之一。

当然,这部纪录片仍有熠熠发光的地方。它不是传统的电视纪录片,没有足够华丽的镜头语言。它花了许多的功夫,到了该案件的事发地点,剥茧抽丝地还原了事件过程。其中用了很多的网页弹出镜头、当事人的受访镜头贯穿其中,十分冷静客观地再现了真相。另外就是题材的新颖,它没再像往常一样,只是简单地给出了检查官的破案过程,而是让网友的观点与探寻作案者的过程作为这个纪录片的主线,这是极具开创性意义的一次探寻。它全新地展现,每个网友都是活生生的个体,都是在某一领域的人才,他们的结合能够产生不一样的色彩。

 6 ) 从虐猫到肢解中国留学生,这部口碑新片,看得我后背发凉

随着撸猫成为当代生活新风尚,网络世界的潜规则又多了一条大写加粗的“别惹猫咪”。 在这种舆论语境下,虐猫无异于找死,绝对会被大众谴责到体无完肤。 但说来你也许不信,有人故意把这事儿做给所有人看,还真就是为了“找死”——

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Don't F**k with Cats: Hunting an Internet Killer

导演:马克·刘易斯 主演:Deanna Thompson / John Green / Claudette Hamlin 上映日期:2019-12-18(英国) 集数:3 片长:60分钟

这部纪录片剧集由《冒充者》、《丝绸之路》制片人倾情打造,Netflix出品。 豆瓣评分8.6,超乎想象的神展开绝对让人瞠目结舌。

一切风波源于2010年YouTube上疯转的一则视频。 发布者,不详;标题,“一个男孩,两只猫咪”。 听上去是不是很可爱的亚子? 但点下播放键,映入眼帘的却是令人发指的一幕—— 男人把两只神态楚楚可怜的小猫放进吸尘器的真空压缩袋,一点一点地抽干了里面的空气。

猫咪在痛苦和挣扎中死去了。 这则视频激怒了无数正义网友,一个人肉变态虐猫狂的Facebook群组应声成立。 网名“摇摆女神”(Baudi Moovan)的猫奴兼网虫狄安娜也加入了。

群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 通过人肉搜索揪出杀猫凶手,让他吃点教训。 但多数人的“贡献”止于语言攻击,真正干实事儿的少之又少。

狄安娜和约翰·格林就是其中难得理性的两个。 他们逐帧分析视频的细节,发挥各自的才能,尝试定位凶手的所在地。

可事与愿违。 每每有所进展,他们总会失望地发现,所谓的“重大线索”不过是对方设下的又一个烟雾弹而已。

屡次释出信息而不留痕迹,把热心群众耍得团团转,这个凶手显然够聪明、够机警。 至于群组这边,连人肉对象身处哪个大洲都无从知晓,想扒出他姓甚名谁则更是难上加难。 调查似乎彻底陷入僵局了。

可就在狄安娜等人因他的误导而离真相越来越远的时候, 就在屏幕前的你也以为,还要耗上好几集的工夫才能一窥此人真容的时候,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正主居然亲自下场,把自己的姓名——卢卡·马尼奥塔——大大方方地公之于众了。

不管是真是假,先别急着下定论,查查再说。 抱着这样的想法,狄安娜和约翰在网上搜了一圈,震惊地发现此人来头不小。 非但足迹遍布全球各地,还坐拥千万粉丝。 网友对他的溢美之词更是夸张至极。 从“瑞凡·菲尼克斯失散已久的表弟”到“小弗雷迪·普林兹的表弟”,从“玛丽莲·梦露的儿子”到“麦当娜的秘密前男友”……

简直是天方夜谭,一派胡言。 但荒谬归荒谬,狄安娜和约翰还是敏锐地觉察到了个中蹊跷: 如果你的人气真有那么高,为什么我们这些资深网民从来都没听说过呢? 想到这里,两人重新冷静下来,进一步排查海量资讯中的蛛丝马迹。 结果不出所料:照片是P的,粉丝是水军,漫天飞的八卦传闻竟也全都是自导自演的独角戏。

综合种种来看,狄安娜大致摸清了状况: 这不是恶作剧也不是诬陷,卢卡就是凶手本人。 看样子,他属于想红想疯了。 对他来说,黑红也是红。 所以,为了吸引关注,虐猫讨人骂亦不失为一种快速博出位的途径。

凶手已经基本锁定,但对于他的实际身份和他具体所处的地理位置,人们依旧一无所知。 不幸仍在延续。 卢卡录制了更多的视频,尝试用更残忍的手段虐杀猫咪。 终于有一天,事态升级了。 像狄安娜和约翰一直以来所担心的那样,他对人下手了。

新视频名为“一个疯子,一把冰锥”。 在这则长达8分钟的视频里,卢卡用镜头纪录了他杀死一名成年男性的全过程。 毫无疑问,疯子是他,“冰锥”是凶器。 只不过,“冰锥”是用喷了灰漆的螺丝起子仿造的,可他这个疯子却是名副其实,童叟无欺。

这回,狄安娜和约翰坐不住了。 他们积极联系警局,希望借由警方的介入阻止情形进一步恶化。 但由于两人没有拿得上台面的真凭实据,关于卢卡的判断全部基于网络上的观察和推理,他们的诉求未能得到任何回应。 直到死者的尸体出现,事件的影响从网络蔓延至现实,警方才着手处理此事。

可怖的是,不止一个人发现了尸体。 也就是说,卢卡不仅杀了那个人,还把他肢解了。 按照卢卡一以贯之的行事作风,分尸的方式自然也很高调,堪称丧心病狂—— 躯干直接塞进行李箱,丢到公寓楼下的公共垃圾桶。 砍下的两只断脚打包好,一只寄往保守党总部,另一只寄往自由党办事处。 媒体再一报道,举国上下就不可能还有人不认识他了。

至此,卢卡结束了和广大网友的捉迷藏,正式向警方“宣战”。 他优哉游哉地逃往欧洲,展开了一场横跨大西洋的猫鼠游戏。 后面的故事对于许多人而言应该并不陌生. 卢卡落网了。 然而,在被媒体团团簇拥的时候,他的脸上却流露出诡谲的笑意。 不是挑衅,也不是威胁,而是如愿以偿的笑意。

相信不少读者在看到“卢卡·马尼奥塔”这个名字的一刻就已然猜到了后面将要发生的惨剧。 因为他所杀害的成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读书的中国留学生林俊

几年前,这起案件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水花,人们议论纷纷。 而这部纪录片则提供了一个相当独到且至关重要的网友视角。 既完善了卢克的前史,也补全了整场谋杀最隐秘的一环——虐猫。

尽管只有短短三集,但本片信息量极大。 一方面,从最初躲在屏幕后发布视频到最终被捕、认罪,卢卡为“出道”铺垫的每一步都得到了忠实的还原。 另一方面,制作团队不光用采访与搬演结合的手法重现了案件,也始终在启迪观众思考其成因的复杂性。 这部纪录片难得地没有把重点放在变态杀手的人格养成,或是公安机关的办事不利。 以上两点,片中虽有所涉及,但仅仅作为必要的背景阐述被一笔带过。

因此,它意不在呼唤社会对恶人的同情,也不在控诉政府部门的无能。 而是紧扣片名,反思事件为何会从虐猫演化到杀人。 而互联网作为追踪卢卡的首要媒介,又在其中发挥了多大的正面和负面作用。 以上问题的答案,其实大体上都借狄安娜和约翰之口说出来了。 在刚刚意识到卢卡散布的八卦、奇闻都是假消息的时候,狄安娜就觉得他是想出名。

可为了追求正义,又或是为了发泄怒火、凑热闹、跟风,狄安娜和其他许多许多的网友都没有止步于此。 在隐约摸索到卢卡畸形心理的同时,他们仍然心甘情愿地被他牵着鼻子走,给他玩弄于鼓掌之中。 待到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了,卢卡变得不再神秘了,心头那份猎奇的狂热逐渐褪去了,他们才把注意力从搜捕本身转移开来,认真反省一直以来自己的言行。

在所有曾经参与到网络搜查中来的网友里,狄安娜和约翰已经算是相对理智、有分寸的一批了。 但即便是他们,在卢卡入狱很多年后,依然会不时拷问自己的良心: 我们是不是共犯,是不是帮凶? 我们该不该为林俊的死而感到惭愧? 我们有没有被卢卡利用到他的阴谋中去? 遗憾的是,直到本片拍摄之时,他们都没能坦然、笃定地给出否定的答案。

因为,作为见证了一切的当事者,他们心里非常清楚,卢卡确实不是唯一的凶手。 早在卢卡将“冰锥”扎向林俊前,数以千计的网友已“杀”人于无形。 那个人叫爱德华·乔丹。 “杀”死他的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卢卡的存在。 甚至没等查出他的真实姓名,大家就义愤填膺地给他判了“刑”。

可怜的爱德华,生前患有抑郁症,最终死于网络暴力。 可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在网络世界寻求情感出口的无关人士。 问题在于,他使用了不正确的手段。 他仿照卢卡传播虐猫视频,还特意把头像换成了一名很像卢卡的男妓。 一时间所有的矛头都向他指来,拦也拦不住,连辩解都来不及。

这回,素来严谨的狄安娜和约翰再次从细枝末节出发,找出了詹姆斯实为冒充者的诸多证据。 可当下哪还有人在意这些呢? 抓到真凶的快感将这场网络狂欢推至最高潮。 人们激动地配上烟花的视频,庆祝“胜利”。 殊不知朵朵烟花绽放的同时,在另一片未被照亮的夜空里,有一条鲜活的生命被这烟火的星点灼伤,由此陨落、坠地。

诚然,爱德华不是完全无辜的。 他做错了事,但罪不至死。 人们没有资格审判他,却亲手把他逼上了绞刑架,这叫哪门子正义呢? 在这出闹剧里,卢卡不是唯一的杀人犯,万千网友的手上也鲜血淋淋。

可本案的性质毕竟又和一般的网络暴力不同。 卢卡这个人,太奇特了。 对他来说,追捕等于追捧。 其他变态杀人狂享受的是虐杀猎物的过程。 但他渴求的,单单是其自身作为猎物时,众人虎视眈眈的神情。

因此,没有人身攻击过爱德华且为此案出力颇多的狄安娜和约翰才会自责。 他们或许无愧于爱德华,可却总觉得,杀害林俊的那个卢卡是由他们一手“制造”出来的。

试想,如果在看到第一则视频后,他们没有传播,舆论是不是将根本不具备发酵的空间? 如果在搜捕无果后,他们索性放弃,事情会不会还有挽回的余地? 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到了后来,仍旧是当初那份纯粹的正义感在促使他们继续追击吗? 还是说,拯救猫咪的正义感已畸变成对卢卡本尊的好奇心? 别忘了,他企图从看客那里博取的,为他供应不竭动力的,可正是这份称不上邪恶,却也与良善无关的好奇心啊。

于是,纪录片的最后,狄安娜直面镜头,问出了振聋发聩的一句: 观看本片的你,与我何异? 她说得没错。 我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条评论,不管出于怎样的心态,都构成了对死者的二次消费,一如狄安娜和约翰在卢卡事件中好心办了坏事。

但面对罪恶,置之不理何尝不是一种漠视? 漠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有些时候,人的目光会催生、助长杀人狂的野心。 但更多的时候,杀戮在我们视线而外的角落里横行,却无人留意。 所以,永远不要试图在对某件事情了解得尚不全面的情况下给它定性、归因。 因为每一起罪案的背后都藏着各种各样的动机,每一丝恶意也总是在大量消极因素的堆叠中建构而起的。

对于卢卡来说,青春期惨遭霸凌的经历和四处碰壁的演艺事业导致他心理扭曲,诸如《本能》《美国精神病人》一类的电影赋予他杀戮的灵感,狄安娜等人的关注则勾动了他更高的期待。 可艺术的存在本不是为了引人向恶,人肉小组中也不乏纯正、清醒的好人。 本片没有过多地回溯卢卡的成长历程、人生际遇,大概就是不想让大家忘却一个基本的事实: 他,才是罪恶本身。

这部纪录片所揭露的有关卢卡一案的网络背景难免让人感到无奈、无力。 仿佛我们苦苦追寻正义,到头来只是给坏人做了嫁衣。

但我想说,不是这样的。 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当对方需要注视,你可以闭上眼睛。 当对方于暗处潜藏,你可以打一束追光。 在一切对策之上,能够真正引领我们不被“恶”所左右、所蛊惑的,实则是保持理智的能力。 是这种能力,给人以绝不沦为乌合之众的底气。

*本文作者:kiwi

 短评

不是纪录片的纪录片吧。看了让人很难过。好像所有参与分享,追踪的人,包括杀人犯,都是沉迷在obession之中。

5分钟前
  • Danny
  • 推荐

网络时代为了关注刻意造成的耸动与伪装,线上信息的泄漏,错误的暴民霸凌,公义系统体制性造成的延迟反应…第一集由爱猫人士的追捕而起,第二集是惨剧的发生与放大,最终落在对当年耳熟能详却又不忍回首的事件记忆。整整三集,直接绕过了其他有双倍/三倍篇幅会进行的背景铺垫与更为细致的证据探索,快进到当中的黑暗与残忍。这无疑是今年最为曲折又戏剧化的纪录类节目,甚至电视剧都不带这么拍的。Deanna是罪案剧那些有着敏锐触觉和带着矛盾心情沉重前行的“女探员”,而Luka则是集自恋、贪婪与骇人并且叫嚣着“来抓我”的凶手。当年还在哀悼林俊的情绪似乎已经尘封,但又重新唤起了害怕与牵挂,或许这就是真实记叙中最令人不安的部分。也希望这个年轻、在异国他乡本是寻找自由的生命,终于有一天能够在天国安息。

6分钟前
  • 基瑞尔
  • 力荐

当那个Jun Lin的朋友说儿子在中国文化中担任照顾父母的职责,他是全家的希望。去他妈的我真的deeply offended。另外两点疑惑,他被从沙滩发现送到医院是自编自导吗?其中一个虐猫视频最后出现的手是谁的?

8分钟前
  • 赤步
  • 推荐

起先只是因为网络追踪虐猫者的题材而点开,没想到看着看着居然引出了几年前震惊北美华人圈的案子。最后结尾居然还 meta 了一把。一口气看完,虽然网络追踪小组的证据链和警方的介入稍微松散少了些戏剧性的工整,但是整个追踪,剥茧的角度紧迫压抑张弛有度,从新角度打开了一桩熟悉的旧案,值得一看。

10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推荐

希望后世有人站在林俊的角度来说这个故事

12分钟前
  • 七姐Claudia
  • 还行

网络上的人性可怕,现实中又何尝不是亦然,个人不赞同帮凶的说法。回头想想,真正的追捕只是在发现受害者之后,两位网上战友的行为虽然让人钦佩,但其实在整个案件中并没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最让人伤心的是林俊的家人终究也没有得到一个解释,甚至一个道歉,好像他的死只是这个故事的一个高潮,昙花一现也就落幕了。

16分钟前
  • 荆棘
  • 推荐

Luka的母亲才是个disgrace 养了这么个儿子 还好意思发布memoir来capitalize自己的murderer son. Truly DISGUSTING both mother and son 拒绝洗白!!!

20分钟前
  • 吐泡泡的金鱼
  • 力荐

1,在他们眼里猫狗的虐杀残酷性胜于华人2,国内并没报道林俊是gay,如果林俊没有受诱惑去和Luke啪啪啪,那死的不会是他3,所以网络暴力自杀的那位就白死了4,国外警察的确很弱智,资本主义世界观,在与税有关的会往死里抓,人身安全的于己无关。

25分钟前
  • omfoke
  • 推荐

打过低分的到底是为同胞不平还是被“同性恋”冒犯?gay只是一个词。

28分钟前
  • 爱闹哪样腾
  • 力荐

意料之外的厉害好剧👍 看片名以为是网络人肉虐猫主题 看了两集发现迁出几年前的加拿大碎尸案 再看下去又发现国际追踪的痕迹… 特期待American Crime Stories主创把它改编成罪犯第一视角的drama 第一次坐前两排等待此剧火🔥

29分钟前
  • 睿蕊
  • 力荐

杀了几只猫就大肆搜捕,都忘了这个人最恶劣的行径是肢解了一个中国的同性恋,案件本身被模糊了,成了一场猎巫狂欢。这个son of bitch 现在还在加拿大奢华监狱里找了个老公,过着幸福生活,这些爱猫人士怎么不去结果了他?

33分钟前
  • Eric·要回家
  • 还行

4.5 比《网络迷踪》还要恐怖好几倍的“十八弯回环究极过山车反转”。不仅搭建了层次分明的叙事结构,达成年度最佳的悬疑体验;而且真正深入到社群的内部,一群无关者被卷入进风暴漩涡的中心。无论是通过“群聊”与搜索手段的追踪历程,还是对作案者网络遗迹与背后心理的书写,都将网络社会的肌理与症候的展示推向极致。今年最值得一看的纪录剧集。

37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完全没想到内容是这样的一部纪录片,动物保护者心肠太好,还会自责和自省,但变态的不会,作恶是迟早的事。

38分钟前
  • bohegao
  • 力荐

加拿大警方惊慌,法国警方老神在在,比不上德国网吧老板的机智。

43分钟前
  • Caster
  • 力荐

好的地方很多人說過了,這裡說幾個我看出來的問題。一是兇手在體制下無法得到應有的懲罰,相當於得逞了,令人不忿。二是作為戲膽的動保小隊未見得對破案發揮了什麼作用,卻自我感動,隱隱有水仙之氣。三是蟒蛇一片中的另一雙手沒有解釋。最後,第一集中提到的疑似網路暴力受害者居然一筆帶過,再不提及。暴力本身並不分善惡,但沒有約束的暴力一定會作惡。

44分钟前
  • int cmp
  • 较差

纪录片最后忘记了那个在第一集被舆论暴力逼死的抑郁症患者,他也许并不是完全无辜,却早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还有林俊的死,最后只让人记住:他的父母,再也没有儿子给他们养老了,这不公平。也许这就是取名“别惹猫咪”的原因:人们大概已经对人命的逝去司空见惯,但是永远无法接受自己看到小猫被虐。猫咪猫咪,永远无辜,永远可爱。

48分钟前
  • Leon
  • 还行

最后也没有给个解释 好像到最高潮就没了。最可怜的是林俊和家人 。可杀人犯现在在加拿大监狱里逍遥自在 有好多崇拜者 然后还结婚了 WTF.网络时代催生了很多恶魔 众多网民说不定也是帮助恶魔的evolve 。。。谁知道呢?

50分钟前
  • Little K
  • 推荐

天啊 多伦多从未被拍得如此好看!抽丝剥茧啊 喜欢这种民间谷歌侦探 从细节找出真相 一开始这群网络卫士自发地通过虐猫视频找出了犯人 但也因此逼死了一个普通网民…… 加拿大警察真的是吃白饭吗 有了驾照有了监控还找不到人?最后靠一个德国网吧老板的机智报警才抓到?? luca真人原来如此孱弱 从小就在学校被霸凌 他和妈妈的关系有点一言难尽 她竟然说对他的追捕是overkill 是disgrace 大姐 谁才是disgrace?你儿子亲手谋杀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亲手毁了一个家庭好吗?!合照让我想到美剧哥谭里的小丑和母亲 父亲则从头到尾压根没出现过 结尾那段《本能》的回放 和现实的重叠 简直一身鸡皮疙瘩 留学生受害者和家人真的太惨了 RIP

52分钟前
  • 沙力兔
  • 力荐

弹幕里大家都在骂警察 对此我真的想哗众取宠地表现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 然而我做不到 因为我也实在觉得加拿大这些警察太尼玛傻逼无能了,警察专注于现实就可以完全脱离网络了?要是能早点看到网友们给你发的东西是不是整个框架就清晰多了呢?特别是那个女警官 毫无过人之处 到最后都没有给受害人家里一个明确的解释 真无语。三集看下来其实我内心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惊恐害怕又恶心 我更多是庆幸自己生活在了中国 一个网友力量毫不逊色于剧里 警察办事效率办事能力远远碾压于加拿大的国家里。当然 并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发生这样的事情 也希望林俊一个可以安息。

53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网络社会意义大于案件意义,一个并不高智商也并不传奇的罪犯,只因为行为过激变态,在网上引起轰动从而被过分夸大甚至被追捧。人类劣质和黑暗的一面展现出来了,文明和高明却没看见多少,本来这也不是错,因为人类本来就不堪。可错就错在罪犯没有得到惩治,受害人没有得到尊重,作为纪录片既不完整,反思性也太差。最后一切变成了娱乐,没有任何升华空间。6.5分

54分钟前
  • 王俊俊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