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崛起

记录片美国2013

主演:内详

导演:理查德·罗宾斯

播放地址

 剧照

女孩崛起 剧照 NO.1女孩崛起 剧照 NO.2女孩崛起 剧照 NO.3
更新时间:2023-08-31 19:03

详细剧情

  The movie tells the stories of nine girl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who face arranged marriages, child slavery, and other heartbreaking injustices. Despite these obstacles, the brave girls offer hope and inspiration. By getting an education, they're able to break barriers and create change. Written by Seventeen Magazine

 长篇影评

 1 ) 是的!我们的名字是女孩!

十天前(9月2日)的凌晨,我窝在被窝里看完了这部纪录片。与其说是纪录片,但中间的很多情节片段多是在演绎的,所以严格来说它不能算作是一部纪录片,但是基于故事的题材,也算瑕不掩瑜。

本片大约102分钟,其中一共讲述了9个故事。

你的沉默就是纵容

我们是穷人 穷到骨子里

9个故事,9个国家,9个不同背景的女孩子,共同演绎了身为女性在男权阴影下的不甘与抗争。这9个女孩子并不能代表女性被看作弱势群体所遭遇的全部不公,但她们的经历也从侧面反映了诸如童工、失学、恋童、贫穷、早婚早育、宗教制裁、落后习俗、不平等待遇等诸多社会问题。身为女性的她们,没有因为生活在黑暗中而屈从。她们的心渴望冲破枷锁,在她们的脑海中,在某一个时刻,一定响起了“girls rising!”的微弱声音,之后才有女孩子用舞蹈、用歌声、用诗、用眼神、用行动来告诉世界“身为女性,你有权利过自己的生活。”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最近发生的一则社会新闻。山西的榆林产妇马茸茸,因为生产疼痛难忍跳楼的事件。事发后,院方家属纷纷上演罗生门,最终因为责任巨大、舆论反响强烈,到现在也没能得出明确的结论。但之前看了相关报道,了解到马茸茸的经历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女孩成长史,从小到大努力读书,大学毕业后考公务员未果,之后家长认为早点结婚才是正经事,于是在10天的时间里牵线相亲结婚,速度快到令人咂舌。

作为战后婴儿潮出生,没有经历风雨洗礼的一代无法想象片中女孩们的生活,相较于她们的不公,我们也有自身这一代的不平。这种“不平”深深根植于5000年历史的性压抑中,它衍生自男权的阴影,却在不少崇拜男权的女性心中萌了芽。这样的声音来自于四面八方,他们指责着女性的年纪与婚恋的选择,并把这样的声音变为主流。他们认为“找个好人家嫁了”才是女性的最好归宿,所以世界人民那么多,你也只能在我国某城的“人民公园”才能看见年过半百代子女相亲的父亲母亲举着明码标价的牌牌到处游走。好在,有些被冠以所谓的“剩女”们并没有屈服,她们正用一种新的态度去看待和挑战那些嘈杂的声音,因为就像影片中一个女孩说得“I’m the lucky one!”。是的!我们的名字是女孩!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我们是幸运的!

 2 ) 女孩的崛起

作为纪录片,太过煽情,但是公益性100分。

9个发展中国家女孩的故事,每一个都有泪点,不是使人心疼,就是让人感动。每个故事的结尾,都会提出一些结论性的观点,罗列一些调查数据,或者给出一些预测,来提醒人们,让女孩儿接受教育,对他们个人,对整个发展中国家都有极大的好处:

女孩从学校中得到的好处并不仅仅是她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上学提升了她们在社区中的身份,使她们更健康、更安全。但在发展中国家,人们并不打算让女孩去上学。女孩们要去打水,照顾小孩,去工作,或更糟。人口贩卖的受害者,80%为女性。
Girls who go to school see immediate benifits beyond the things they are learning. Being a student enhances their status in the community. It improve their health. It makes them safer. But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getting an education is not people expecting girls to do. Girls are expected to work. Expected to fetch water, to care for younger children, to get jobs, or worse.80% of all human trafficking victims are female.
女孩拥有的机会、自由比她们身边的男孩子更少,受到的教育也更少。
全世界接受小学教育的学生中,女孩比男孩少3亿三千万;
沙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75%的艾滋病患者为女性;
每年有一亿五千万女孩受到性暴力。
Girls have less opportunity, less freedom, and less education than the boys they gorw up with. These means girls suffer more hunger, more violence and more disease. It is a single fact. There is nobody more vulnerable than a girl:
33 million fewer girls than boys are in primary school worldwide.75% of aids cases in sub-saharan Africa are woman and girls. In one year 150000000 girls are victims of sexual violence.
世界上50% 的性侵受害者是15岁以下的女孩。性侵的危害是父母不让女孩出门,或早早把她们嫁出去的原因之一。
早婚是数百万女孩的命运,每年有一亿四千万未成年女孩结婚,一天就有三万八千个,过去30秒内就有13个女孩结婚。
50% of sexual assaults in the world are on girls under 15. The risk of sexual assaults is one reason parents keep girls at home,or Marry them off young. Early marriage is the future of millions of girls. 14 million girls under 18 married this year. That’s 38000 girls married, today. That’s 13 girls in the last 30 seconds.
15岁到19岁女孩死亡的首要原因,不是艾滋病,不是饥饿,不是战争,而是分娩。当女孩过早地结婚,不再上学,就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轨迹。她们依旧贫穷,遭受暴力,继续无知。但如果一个女孩受到教育,她将进入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她会更健康,可以迟一点结婚,少生一些孩子,孩子也会更健康。但最重要的是,她会让孩子去上学。不仅仅是母亲,父亲也要支持女孩去上学,这样他们的女儿才敢有梦想。
让每个孩子都去上学,每年能预防70万例艾滋病;
受过8年教育的女孩们,孩童结婚的几率会减少4倍;
认字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活过5岁的几率增加一倍;
受过教育的母亲让孩子接受教育的几率倍增。
This is how it happens. one girl follows behind the other. Until together, they move forward. Towards something. A future. The number one cause of death for girls 15 to 19 is not AIDS, it’s not hunger, it’s not war, it’s child birth. When girls marry young, education ends.The old cycles continue. Cycles of poverty, cycles of violence, cycles of ignorance. But a girl who gets and education stars a different cycle. Because she’s going to stay healthier. putting every child in school could prevent 700000 HIV cases each year. She’s going to get married later. Girl with 8 years of education are 4 times less likely to be married as children. She’s going to have fewer and healthier children. A child born to a literate mother is 50% more likely to servive past age 5. Sht’s going to have educated children. Educated mother are twice as likely to send their kids to school.
And it’s not just mothers. Fathers too should invest, so their daughters can dream.
虽然送女孩去上学是一项很好的投资,但这并不容易。家长们不仅要负担学费,还要买书本和校服,有时还要为考试和试卷付钱。对许多家庭来说,仍是昂贵的支出。当今世界,一个女孩的出生,有1/4 的概率会在贫困地区。如果不能在好的学校接受教育,就要永远留在那里。
Even though it’s a great investment in a lot of the world, school is not free. Parents not only have to paty for the school, they have to buy books and uniforms. Sometimes they pay for exams and report cards. For millions of families, it is simply too much. A girl in planet earth today has a 1 in for chance of being born into poverty. And without a good school, that is where she’ll stay. But the right education can change all that. Knowledge is power.
女孩们需要好的学校,并留在那里学习。女孩每多受一年教育,成年后可以多挣20%的收入。因为在发展中国家,女性主要负责农场和小生意的经营。仅印度而言,女孩儿初中就读率每提高1%,GDP 就能增加数10亿。受过教育的女孩是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而这种发展是很快的。
Girls need good schools and they need to stay. Because a girl with one extra year of education can earn 20% more as an adult. Because women operate the majority of farms and small busines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If inda enrolled 1% more of it’s girls in secondary school her GDP would rise by billions. Educated girls are a powerful force for change. And this kind of change, it happens fast.
女孩不是问题,他们解决问题。想要延缓艾滋病的蔓延?让女孩接受教育。想提升全球经济?让女孩接受教育。如果发展中国家的60亿女孩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一切都会变好。
Girls are not problems, they are problem solvers. You want to slow the spread of AIDS? Educate a girl. You want to grow the global economy? Educate a girl. So what exacutely changes if 600 million girl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get a good education? Everything.

最后,用阿富汗女孩的故事,告诉女孩们,也许最后解放自己的人正是自己:

当我把儿子抱在胸前喂奶时,把他的小脚抓在手里,感受到的只有烦躁。因为我们贫穷,因为我们只能沉默,因为我们被剥夺了公民权,被欺凌,被剥削,还是孩子时就结婚了,被贩卖,被强奸。当我们寻求自由时,会被烧死;当我们道出真相,会被石头砸死;我们去学校上学的话,会被炸弹炸死,被毒药毒死,被子弹射杀。别告诉我事情一直是这样,我不相信你们的软弱顺从,我早就拒绝了愚昧无知。别说你站在我这边,你的沉默就是纵容。别和我说一切都归咎于我们的宗教、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我还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改变就要来了,我要读书,要学习,我要回到学校里去。你一定不敢说我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你要阻止我,我就会更努力;如果把我推进先进,我会爬出来;如果把我杀死,其他女孩会继续反抗。我会找到坚持反抗的方式。男人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这是我看到的未来。关于阿富汗的不一样的故事,由我开启。当我向孙女诉说我今日如何绝地反击,这将是一个传奇。
As i suckled his innocence at my breast, cupped his tiny feet in my hands all i felt was impatience. Impatiance because we are poor, because we are silenced, disenfranchised, beaten, cut, married as children, sold, raped. When we seek freedom, we are burned. When we speak the truth, we are stoned. When we go to school, we are bombed, poisoned, shot. Don’t tell me it simply has always been so. I don’t believe in your resignation. I refused ignorance long age. Don’t tell me you are on my side. Your silence has already spoke for you. Don’t tell me the blame lies in my religion, in my culture, in my traditions.I have not forgotten my vow. Change is coming. I will read, I will learn, I will study, I will return to school. I dare you to tell me it’s a waste of time.If you try to stop me, I will just try harder. Put me in a pit. I will climb out. If you kill me, there will be other girls who rise up and take my place. I will find a way to endure, to prevail. (我们会找到坚持反抗的方式)The future of man lies in me. And this is the future i see. I am the beginning of a different story in Afghanistan. And when my granddaughter explains how i withstood the odds against me, it’ll become legend!

 3 ) 极度美丽的正在进行时

这部片子是太美了。当中关于性侵的故事,是如此长时间来我所见过的最美最人性化的描述方式。我们这些可悲的大人明明清楚发生了什么,结果是什么,不可战胜的是什么——但对于超级英雄小女孩来说,她没有被现实击沉。这部片子缓慢,向上,有诗一般的语言,有多彩的镜头和笔触,有绝不退缩的崇高立意。它描述了这么一个现在进行时——女性用女性的力量,女性的视角去受教育,去传递她们的力量,去反抗不公。

很多时候女性的局面都是被动的,力量是被剥夺的,处境是被无视的,她们本身是被残害的。很多时候,她们的受害只换来如此评价:因为柔弱,所以女性只配得到残酷。

但不是。柔弱脆弱不是女性的专属。因为所有明智的眼睛都能看到,女性的易折,是用枪和刀剑逼迫的,是用沉重腐朽的习俗塑造的,是没有知识和财富去保护的,是被毫无同理心的同胞迫害的。被拉到如此境地,任何人都会应声而碎。而女人并不因此绝境而止足。因为她们:

强壮地生活在高山与溪流之间

勤劳的双手接过糙米和凉水

博爱,对困境中的他人伸出援手

强大——即便低入尘埃仍会向上不断生长。

这就是女人。

我们都知道教育——传递给下一代无数的知识,是最无私也获益最大行动。没有人能传达到千年以后,但教育可以。我一边看,一边耳边不断地回响林奕含的声音,我觉得她还在问,她问:“艺术和文学是不是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

这个问题无限地变长,变长,像波浪一样拉成一条长线,最终变成一缕气息般的:“文学和艺术是不是用只是用叙述美化一切的东西?它从来都不真?”

我知道她为什么这么问。我知道她为什么会最终去怀疑文学。在文学和艺术是人文教育的极致时,有一个蒙着文学,艺术,审美等等辉煌脸皮的怪物在对女孩们说谎。这个怪物对住在高楼大厦里被课业重压女孩们说:你们已经站在顶点了。你们的幸福就是顺应他人的幸福,哪怕是不公正的。这个怪物对穷山僻壤里极度贫困的女孩们说:你们不应得到,你们活该如此。在这些高山与高楼之间,女人不胜寒。没有一句话为女人所说。

这个怪物不能长久。海会枯,石也会烂。我们已经看见,那个女孩不是一个埃及小受害者,她是超级英雄。那个女孩不是丧父的穷困孩子,她在诗句中得到了安慰人心的黄金。因为那个女孩,还有那个女孩……她们的声音都没有断绝。事实很残暴,她们的内心却没有倒下的,凭借着知识的风,源源不断的生长下去,这就是人类旺盛的心灵源泉之所在。

这一切正在进行时,她们在受教育,她们正在传递教育,她们终将改变一切。

所以我现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文学和艺术不是巧言令色的。文学和艺术是在千帆过尽之后,你所说出的,你自己的,真实,美丽的声音。

 4 ) 生而为女人,我很抱歉……

好的爱人,

应该是一个能够给你力量的人,

而不是让你精疲力竭。

好的电影也一样。



尼泊尔的苏马因为父母欠别人钱,从6岁起就被抵押到债主家里劳作。

睡山羊舍,吃主人的剩饭,每天4点开始打扫、清洗、放羊、拾柴……

然而,对苏马而言最痛苦的是照看主人的孩子,因为他们会随意的打骂她。









在经历了5年的女奴生活后,苏马有幸参加了社工组织的夜间课堂。

那时的她才知道从2000年起在他们的国家,这种劳动抵押已经是违法的。

但对于很多低种姓的尼泊尔家庭来说,“卖女儿”常常被许多家庭视为惟一可靠的收入来源。

在社工志愿者的帮助下,苏马终于脱离了债主的控制。









终于获得自由的她,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实现一切的力量。

随后她也加入到解救“女奴”的事业中,苏马说:

变化一旦开始,

就像不能停止的歌,

你开始唱歌,

其他女孩也跟上曲调开始唱……





(在这个镜头里苏马像神奇女侠一样美丽而又强大)



来自秘鲁的塞纳,她的父母终生都在雪山中攀爬,挖出金子,洗净抛光送到世界各地,而他们连一片都不曾拥有过。


她的父亲却在她5岁的时候因为挖矿受伤而丧失劳动力,即便如此父亲还是坚持让塞纳上学。

塞纳为了补贴家用在一个公共厕所里找到了工作,哪怕做的是清扫厕所这么卑微低廉的工作,但是在父亲的眼中“你完全是做工程师的料”。

在说到这里时,塞纳是如此的自豪。









父亲去世了,塞纳的世界如此的灰暗而压抑。但是她找到了诗,诗歌让她拥有力量。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中国的一位女诗人——余秀华。

很多人都听过她的那句成名之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却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耐心去听她的故事——患有脑瘫、所嫁非人,一生凄苦,却始终要与这不甘的命运争上一争。

最终,是写诗让她得到安慰与寄托。




(拍摄余秀华的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



被父母珍爱的塞纳是如此的幸运,哪怕他们一家穷到骨子里,依然坚持让女孩上学接受教育。但是在阿富汗,女孩上学是一件以生命为代价的冒险。

阿米拉就出生在阿富汗,作为一个生来就不被重视的女孩,她存在的价值就是服侍家人——从3岁起。

直到11岁他父亲将她以5000美元的“价格”许配给了她的表哥。



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1亿4000万未成年女孩结婚,就在刚刚过去的30秒钟里,就有13个未成年少女被迫进入婚姻。在15~19岁的女孩中比例最高的死因是分娩。身为孩子却要承担怀胎生子的痛苦(骨盆腔发育尚未完全),而且在医疗条件如此落后的地方,死亡率之高也就可想而知了。

更可悲的是,从阿米拉嫁人的那天起,她的世界就被蒙上了一层面纱,不能被人所见。









但事实上,阿富汗并不是一直如此。









这张拍摄于1972年阿富汗接头的黑白照,最近引起政治波动——据说促使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不会从阿富汗撤军,反而要增兵,继续“为胜利而战”。

对于,阿米拉来说,她的胜利就是回到学校去学习,故事的最后她脱下了丑陋厚实的面纱,那一刻我们才知道她竟然这么美……





这部叫做《女孩崛起 Girl Rising》的纪录片,讲述了来自世界上不同地区的9个女孩,面对着不同的境遇,比如逼婚,孩童奴隶、性暴力、厌女价值观、家庭暴力……

是因为贫穷吗?

当苏马在奴隶主家里劳作的时候,她的弟弟可以上学;阿米拉的父母用11岁的女儿换来的彩礼钱给儿子买了一辆二手车……

仅仅是因为她们生而为女人。

“过去5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遭到杀害的女孩,比整个20世纪死于所有战争的男性还要多。仅仅因为她们的性别。”

——《天空的另一半》

被歧视,被压榨,被欺凌,被侵犯;被当做交易物品,被视为生育工具,但是这部纪录片的主旋律却不是悲伤和怜悯。

她们唱歌、她们写诗、她们画画、她们舞蹈……

女孩们尽管困境重重,但她们却如此勇敢地去追寻获得教育的机会,向命运发出挑战。

就像纪录片《二十二》结尾时,阿婆说的: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这条命来看。









她们说这世界真好,她们活得那么顽强。

这真让人高兴。

看着9个姑娘的故事,我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同身受的感觉,就像吴清友先生说的:

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是环环相扣的。别人的苦难,可以说是代你受难,假使不是他们受难,可能就是你受难。所以,如果你是幸运的一群,不要以为苦难的一群和你无关。没有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苦难不该归自己,该归他人。

只是刚好没有出生在最贫穷、最落后、最动荡的地方罢了。

我们得到的只是侥幸,而她们经历的都是人生。

所以当我们绝望难过,当我们对人生放弃,当我们想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一生,当我们放弃选择宁愿被包办婚姻,想想那些被面纱蒙住的女孩。我们现在所享有的一切,是她们付出生命和鲜血所追求的终点。

或许,我们只能争取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至少,让我们不再沉默。









生而为女人,

我很抱歉。

但终有一天,

世上每个女人,

都将被公平对待。

 5 ) 用希望催生希望

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不紧不慢的讲述了9个发展中国家的女孩子如何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家庭与社区的命运。和其他呼吁对女性教育关注的影片不同,导演没有用很多让人心痛的画面,相反,整部纪录片的基调都是平缓,温柔的,就用那么平稳的语调,讲出一个个不凡的故事,展现种种触目惊喜的数据,用最不着痕迹的方式和观众达成了共情。

对我来说,这部影片有一个很好的启发点:了解真正的呼声。正如影片里说的,“在这些女孩的现实和需求建立桥梁”。也许很多时候 ,我们对她们的现实进行了勘察,却在需求方面,片面的只站在自己的立场给出了答案。我的想法是,不要带着优越感提供帮助。了解弱者真正的需求,耐心倾听她们的心声,而不是冷冰冰的对她们的生活环境做出评价,然后把自己的标准强加在她们身上——这只是伪装后的霸凌。所以,这也是这部纪录片值得一看之处:让每个女孩自己去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揭露他们的生活环境时,哪怕是很不乐观,也时而穿插着希望和幸福的基调。也许这也是那些女孩子们想要表达的吧—我们并不需要同情,我们需要机会。

影片里很多位女孩子提及“I am the lucky one.”

谁是幸运的人呢?你我都是。影片里的女孩子是,看到这部影片的每位观众也是。

我们都很幸运。

因为看到了问题的根结和出路,因为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所在,更因为看到了希望。

这是一部值得静下来用心感受的纪录片。感受每一位女孩在逆境和种种不公中坚韧不灭的希望,然后用这些希望,去催生更大的希望。

没错呀,“I am change”.

We all are.

(看完了才发现配音演员居然有安妮海瑟薇…

 6 ) 大企业领头的慈善组织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一开始片头出现大企业的名字就觉得大事不妙——我并没有要否定影片中所叙述的女孩们痛苦的经历的意思,但这并不是一步普通的纪录片,而是有着特定标的观众,希望他们做出特定行为的电影。完美的英文旁白仿佛在你耳畔私语一般想起,直接联系到你熟悉的经历,让你产生共情。然而,即便一次又一次地强调这是她的故事,女孩自己真正的声音和语言却很少想起。风格化的画面表现和叙事框架,绘本般的美丽画面,更是强化了影像和现实的距离。

这几个故事的意义,某种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她们实际的生活经验,而是西方流行的叙事的产物,为的是要勾起中产阶级的西方观众的感同身受。影片对于实际的问题表现地非常肤浅,并不是说故事虚伪,而是缺少了系统性的观点,给出的解决方案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愿景,缺少系统性和全面的应对。比如“什么造成了物质层面的问题,物质层面的困境又该怎么办?”在这里,女孩们的希望也寄托在一种非常惟意识论的态度上,这某种程度上也是以西方中产的生活经验去忖度的。

影片是一种倡议,而非呈现现实的状况。“你的沉默就是原因”是一种在西方慈善机构或社会组织的宣传中非常典型的叙事,以负罪感作为诱饵,却不对造成这状况的国际体系以及历史做深层次的批判。“这就是你造成的!”你感觉到了负罪感吧!不好受吧,怎么办呢,捐钱吧,这样你就什么罪都没有了。

我并非要否定影片中的女孩们,以及这个世界上未被人注意到的千千万万女性们所受到的压迫。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这本影片是一种特定体系的产物,而正是这个体系,某种程度上正是她们压迫和苦难的原因。

 短评

电影化的第三世界女孩小说粹选;涉及教育、贩卖、性侵、童婚等等诸多话题;坚强意志,催人泪下。

4分钟前
  • 希声
  • 推荐

还是那句老话,社会价值也要有。

8分钟前
  • 熊能能脚不沾地
  • 推荐

Educating girls works!

9分钟前
  • 毛小惺
  • 力荐

拍电影的手法讲那些勇敢的女孩子,为她们加油!

14分钟前
  • Miss想想
  • 力荐

9个女孩的故事是由9位作家写的,第六个女孩塞娜的故事的作者是《银、剑、石》的作者玛丽·阿拉纳。

17分钟前
  • 岂能无怪哉
  • 力荐

片子很有意义,能让观者准确地接收到创作者的用意,准而精。每一段故事讲述和记录的方式,都有着小人物所特有的惊心动魄的震慑力。这种作品才是真正的见世界,见自己。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好的作品讨论与女性生存相关的方方面面。

19分钟前
  • 星伯
  • 力荐

五一内地首映哦~http://www.douban.com/event/18615957/

20分钟前
  • WJN
  • 力荐

更像教育片,电影,场景再现,可能因为旁白的关系?

22分钟前
  • 碧落亦然
  • 还行

女孩要接受教育,自己掌控命运。

25分钟前
  • 知行合一
  • 力荐

superhero那个真是好伤感。好多镜头的构图光影都特别赞!

28分钟前
  • 胖蛋
  • 推荐

五星宣传片,明知是宣传片可是做的那么好,看完巴不得现在就能帮哪个女孩去上学了。

32分钟前
  • 容安
  • 力荐

并不女权,只是想追求男女平等,而已。但都那么难。

34分钟前
  • 罗宾酱^要读书
  • 推荐

作为公益宣传纪录片,它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性侵犯、奴隶、贩卖人口、早婚、未接受教育的庞大数据触目惊心,贫穷暴力与不公时时刻刻发生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让人从头哭到尾。不要沉默,要反抗,看完真的想让人为她们做点什么。

37分钟前
  • Jasmine
  • 力荐

不能算是纪录片,但极美的镜头和平凡却不简单的故事打动人心。

42分钟前
  • Thurein Htet
  • 推荐

女孩崛起靠教育,知识改变命运。

46分钟前
  • ofelia11
  • 推荐

Production value这么高的宣传片必须值得五星。Dream sequence、时间的重合、动画与视频结合、黑白影调,一个个都玩得溜,同时提供了把纪录片当叙事拍的新思路。片子倡导的理念与《天空中的另一半》一样——让女孩受教育,将改变整个世界的经济。是阿,试问当全球一半人口都因为性别歧视而无法使个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话,哪有什么进步可言?

51分钟前
  • 小油碟
  • 力荐

像每个地方的女孩,是你是身边的每个姐妹,我们都很棒。

55分钟前
  • 早日退休
  • 力荐

触目惊心的数据。连姆大爷的悲天悯人的声音配上那些点点滴滴的用女孩生命书写的数字和证据简直太让人痛苦了。好演员的声音辨识度都很高。

59分钟前
  • 路伽维加
  • 力荐

智利的女孩塞娜读巴列霍的诗

1小时前
  • 三皮
  • 推荐

但有些人还在酒醉灯谜的时候 总还有那么一批人在为活着苦苦挣扎 但深夜十二点的你还在浸淫这城市美好的夜生活的时候 你想没想过 有一群比你年龄还小至5、6岁的孩子 在努力博得下一顿饭的机会 ,

1小时前
  • VansonWWW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