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时代

记录片英国2020

主演:詹姆斯·福克斯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图像时代 剧照 NO.1图像时代 剧照 NO.2图像时代 剧照 NO.3图像时代 剧照 NO.4图像时代 剧照 NO.5图像时代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8-31 19:59

详细剧情

艺术历史学家詹姆斯·福克斯探讨了图像的力量如何改变了现代世界。

 长篇影评

 1 ) 我直接嗨老James

Of course,he is not old! 起这个标题,只是想以一种比较高兴的心情,表达对James Fox在2020的艰难时段内还产出了一部小纪录片的肯定,同时恭喜他已有了一个一岁多的儿子。James在这部片子中展现了他在视觉文化领域的知识和联系能力,并不亚于他在古典领域的艺术史。以下是对这部片子的一些简单记录。

第一集 A NEW REALITY

影片一开头,James Fox提出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图像给我们以愉悦?我们怎么去理解他们?我们从什么地方获得了图像的力量?最终极的问题,我们可以相信它们吗?而这些问题在这四集纪录片中通过一个个例子得到了解答,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人人能对图像时代做出自己的注解。

第一集的叙述脉络沿着时间进行,从画家塞尚尝试在他的静物画中捕捉第四维度——时间开始,James引出了以每秒40帧频率来拍摄动态照片的爱迪生、所谓“快照美学(sanpshot aesthetic)”的第一位大师雅克·亨利·拉蒂格(Jacques herni lartigue)。从拉蒂格的照片,他又把叙述引向了未来主义画派,这个画派崇尚速度美(the beauty of speed)。由未来主义雕塑家波爵奥尼( Boccioni)死于一战这点开始,将叙述拉到了摄影师Frank Hurley身上。他以拍摄南极影像著名,但他在一战期间拍摄的照片也值得一提。通过将几张负片贴合在一起,他创造出了更为震撼的战争照片,给战场外的人传递了战争的紧张和恐怖。

战争场面是很难拍摄的,最难的是如何突出那种紧张的行军和作战氛围。他的摄影作品有非常迷人的褐色影调,甚至影响到现在的海报创作。

接着,本集的叙述转入第二部分。X光、机械飞机的发明,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提出,不仅仅改变了社会,也影响了图像。英国天体物理学家亚瑟·埃廷顿(Arthur Eddington)笃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曾到西非的一个岛屿上拍摄完整的日食。在爱因斯坦的理论中,一些庞大的物体,比如太阳,可以使得空间扭曲,因此,光也会被扭曲。假如爱因斯坦是错的,那么日食不会改变围绕着它的星星的位置,但假如他是对的,这些星星的光线就会弯曲,照片中星星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埃廷顿对比了同一位置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有太阳的,一张是没有太阳的,发现它周围的星星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借此他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是对的。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埃廷顿的照片具有很强的美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照片左侧清晰地捕捉到一块太阳耀斑,要知道这些耀斑可能高达三十万千米到四十万千米的高度。这张照片保存了极具力与美的一瞬间。

亚瑟·埃廷顿拍摄的日食照片,除却其科学价值,日食在玻璃底片上呈现出的迷人黑色也令人赞叹

爱因斯坦的理论被证实后,引发了报纸和杂志刊登他的热潮。早在19世纪,报纸和杂志都是没有图像的,后来诞生了一种技术,通过将照片化成小点,图像才得以在报纸和杂志里疯狂出现。铺天盖地的爱因斯坦头像影响了一位名叫汉纳·霍希(hannah hoch)女艺术家,她当时就在一家印刷公司里供职,她将自己的报纸黑白照片拼贴称为“照片蒙太奇”。下面是她最著名作品之一的《菜刀穿过魏的啤酒肚Cut with the Kitchen Knife through the Beer-Belly of the Wei》,在左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爱因斯坦的头像,那就是当时被广泛使用的关于这位天才科学家的照片之一。

汉纳·霍希 《《菜刀穿过魏的啤酒肚》

1924年,超现实主义在巴黎诞生,其代表人物之一达利曾说过,自己唯一关心的是科学,尤其是核物理领域的内容。他的作品《永恒的记忆》显示出了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熟悉——钟表,意味着时间,也可以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被扭曲。达利以及超现实助于的成员们都非常喜欢喜剧演员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达利甚至有一副作品就叫做《巴斯特·基顿的婚姻》。为什么?因为没有比基顿的那部电影《小夏洛克》更超现实了。

这集的最后,James从达利的签名——一个液体皇冠出发,将这集的重点又扯到了对速度的关注上来。哈罗德·埃杰顿(Harold Edgerton)有“高速摄影之父”之称,他曾经拍摄过很多高速慢镜头作品,比如离开飞出去的子弹,风扇打断烟的样子,不过最有名的还是他拍摄一滴滴落的牛奶。牛奶触碰到平面时,有一瞬间竟然是一顶皇冠的样子,这是大家从未清楚且固定地看到过的景象。

假如说为第一集作结的话,我会说,借由摄影技术和这种技术产生的图像,我们看到了更多之前人类从未看到过的东西。

第二集 POWER GAMES

这是一张拍摄于列宁格勒的照片(1926),照片上面是斯大林和他的几位亲密伙伴。

在这张照片拍摄十年后,它又被重制作,最右边的人却消失了,因为他与斯大林交恶,被投入监牢,很快被处决。四年后,这张照片又被重制,Antipov以同样的理由被处决从而在照片上消失。1949年,照片上只剩下了斯大林和Kirow,最后,只剩下了斯大林。斯大林在他的统治过程中,经常使用这种手段去造假照片,因为他觉得可以因此操控人们的视觉。这一组照片是图像的政治性的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和莱尼·伦芬斯塔(Leni Rienfenstahl)同为德国女性,并致力于电影业——同时,她们也是一对老对手。黛德丽通过男性的装扮,改变了社会上对性别的刻板印象;而伦芬斯塔则因为帮助希特勒拍摄了纳粹影片而终生在洗刷自己与纳粹的关系。《蓝天使》,乔瑟夫·冯·斯坦伯格(josef von sternberg)的作品,是第一部被在英语和德语世界中记录下来的德国电影。伦芬斯塔曾经想要在此片中担任主演,但是最终主演落到了黛德丽的身上。她一边要看着她的对手,也就是黛德丽享受着专属于她的银幕,一边需要承担别的工作任务,而她接受的任务使得她的一生都要洗刷“纳粹”的罪名。

说回黛德丽,在她和斯坦伯格合作的下一部片子《摩洛哥》中,她以一身男装亲吻了一位女士,这在当时成为了轰动社会的事件。1933年,她到巴黎旅行,穿了一条男士衬裤——可当时的巴黎女性穿衬裤是违法的(实际上,这条禁令在2013年才被废除),有人拍摄到了以下这张照片,照片上她神情自若,颇有女大佬风范。她曾说过:“我是为了图像而打扮,不是为了我自己,也不是为了公众,不是为了时尚,也不是为了男人。”

黛德丽着男装的打扮就成为了经典。

原来的照片是黑白的,此照片经过后期上色,不过我的确有被蛊到
私心多放一张

黛德丽所创造的自由氛围被逐渐掌权的纳粹所代替。这样,她的老对手,莱尼·伦芬斯塔终于走上了舞台中央。希特勒邀请莱尼为他拍摄一些影片,并为她提供了非常多的拍摄资源——飞机、摄影师、卡车等等。他们产出的结果是《意志的胜利Triumph of theWill》,这部片子里,希特勒被描绘成了现代的弥赛亚,试图拯救德国人民。这部片子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几乎无人声配音,片子开始22分钟后没有人说话,到了第36分钟,希特勒才有演讲出现,动态的图像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声音,成为这个片子的支柱。莱尼的镜头总是移动的,在她的镜头下,一些规则的图样变成了黑与白的芭蕾,围着中心人物,也就是希特勒而运动。对于我们而言,不管我们的立场如何,这部片子影响着我们对纳粹的感觉。图为莱尼拍摄《意志的胜利》时。

二战时期涌入到美国的犹太人中,有一部分人做了漫画家,因为对战争的反感,由他们之手,产出了许多超级英雄形象。尤其是美国队长和超人,这些漫画书很大的销售渠道则是美国军队。1943年,迪士尼也产出了一部动画片,反对法西斯的宣传。影片中,唐老鸭发现自己做了一个关于法西斯的噩梦,不过还好醒来时,看见了自由女神像,还抒发了一阵自己对美国的热情。

本集接下来还讲述了被称为最好的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以及对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礼的杂志报道,引出了在这种视觉的泛滥之下,人们的担忧,作家乔治·奥威尔《1984》中所写的内容或成现实(就在女王加冕礼的后一年,BBC拍摄了由《1984》改编的影片,映射了这一点)。1954年,希区柯克的《后窗》面世,这与《1984》的担忧一脉相承,人类对社会的监控和成为被别人所看的“图像”甚感忧虑。这集以拳王阿里的充满了政治抗争的图像作为收尾。

第三集 SEDUCTIVE DREAMS

图像是极具诱惑性的,是人类无法抗拒的,因为没有任何人愿意生活在一个没有梦的世界。广告,它营造出了一个更好更美的生活,让观众以为买了它的产品就可以获得同样美好的生活;音乐电视在1980年代的火爆,证明了音乐家可以以视觉的方式更吸引人地呈现自己的音乐,而且这种方式是非常成功的;画家,如大卫霍克尼执着于记录自己痴迷的事物——游泳池;1950年,柯达开始大肆宣传自己的相机,并将婚礼、节日和生日称为“柯达时刻”,这样的欢乐时刻,需要用相机记录下来;还有费里尼的电影、Judy Chicago的视觉作品《晚宴》、helmut newton的人体摄影(将他的作品和Judy Chicago的作品放在一起对比显得颇为有趣,展现了不同视域下的女性)、maurice sendak的绘本……现今,视觉似乎成为了人类最沉溺其中的感觉。

第四集 FAKE VIEWS

这集将柏拉图的洞穴理论作为一个引子,阐述在现今社会,图像和现实越来被混淆的状态。这种混淆的状态,与各种图像捕捉和使用的技术发展有关,从超写实的绘画作品,到电影特技、新闻摄影、带摄像功能的手机与社交媒体的交互作用、谷歌地图以及VR游戏,人们越来越无法分辨哪里是现实,哪里是图像,与其说人们逐渐丧失了这种能力,还不如说人们已经不想去分辨——放任自己在这种几乎无真实的环境中“自由”呼吸。

 2 ) 一部图像简史

* 第一集讲述了图像从无到有,从稀有到普及的过程,以及名人、艺术家对图像记录这一“事件”的态度。比如Hoch用图像拼贴表达世间乱象,达利用融化的钟表体现时间的扭曲。

* 第二集主要体现影像作为统治阶级的宣传手段以及对社会舆论的掌控-影像成为表达立场的工具。希区柯克用剧情探索窥视与被窥视的转换关系,开启了从影像狂欢到批判与质疑的社会议题。

* 第三集中,随着the Kodak moment的概念普及,影像继续下沉到大众的日常中。wordless的儿童绘本,狗仔拍下的“华丽背后”,无孔不入的广告,Andy的5分钟无台词短片,大卫霍克尼画中的阳光泳池与性解放,造就超级巨星的MTV,广泛传播的色情图片,探究女性地位的装置《dinner party》,韩国艺术家白南准的视频艺术……图像为我们造梦,武装我们也解构我们,成为了这个时代新的信仰

* 第四集,1950年代,当大批艺术家投向抽象主义的时候,有一小波艺术家开启了超现实主义,那些乍一看以假乱真的画作和雕像,却因不和常理的尺寸和材料提醒我们:醒醒,这不是现实!ps,ILM,各种特效让我们的期待越来越高,同时也加大了我们识别真实与虚构的难度。移动工具和社交媒体让人人都成为内容创造者,图像成了社交货币。谷歌地图,谷歌艺术,vr等最新的技术甚至创造出了一个平行世界。影片最后回归到35000年前的洞穴壁画,纵使跨越几万年,唯一不变的,是人类对图像的天然渴望。

 短评

4.5/ 01 跟着德彪西的月光讲拉蒂格的童年经历 感动了一下 听到黑安我真的垂死病中惊坐起 War Pigs ! 02女王加冕仪式映射权利和图像的关系 前几天看女王葬礼新闻 照片里王冠重现带来一些触动 03 04 用希胖切入观看视角 费里尼和卢的工业光魔是电影视觉两个走向/一点想法:在世界中,不拍照只感受,是一种自信的存在状态;把拍照机器视为身体延伸物,通过快门完成与世界的连接,则体现一种不自信,可能是被机器制造出来的不自信(对比之下的能力不足)奴役和反奴役的寓言。 谷歌街景在数字图景中再现一个现实世界,给使用者作为主角体验造物主神话的机会,此时获得的观看快感也许不再来自留存即将消逝之物的满足而是一种权力膨胀。

7分钟前
  • 固力果
  • 力荐

oh,我还是爱James哈哈哈哈哈😂

9分钟前
  • 林微云
  • 推荐

还是很有启发性,即便只是叙述图像和视频变迁的历史就已经很不错了

12分钟前
  • 易烊万喜
  • 推荐

很受启发

13分钟前
  • 枫露茶
  • 力荐

"我们创造图像来提醒自己即将失去的东西"

16分钟前
  • guantou
  • 推荐

本来以为是一个烂大街的纪录片,结果被福教授惊艳了,对于图像时代的剖析非常有看法,每一集的论点其实都可以深究,可以再研究在深入,福教授给我们开了一个广阔的视野,等着我们学习。非常值得推荐

20分钟前
  • 熊猫眼看电影
  • 推荐

翻译的太好了,感谢冰冰字幕

24分钟前
  • bagins
  • 力荐

补档

29分钟前
  • 瓷猫猫
  • 推荐

艺术史学家对图像改变现代世界的力量的一次探索。

34分钟前
  • 忧牟牟愁牟牟
  • 推荐

我们努力去抓的,不是图像,是时间

39分钟前
  • 柳无码🌈
  • 力荐

刚看完就已经开始期待Dr.James下一部纪录片了

40分钟前
  • 西瓜
  • 力荐

意外的挺精彩,虽然图像对社会的影响是一个有点说滥的题材,但是提到关于绘画和装置艺术,以及意大利电影都还是很深入,当然James Fox还是很帅,是一个肤浅的原因。

42分钟前
  • Walker
  • 推荐

so how to believe

45分钟前
  • NessieWho
  • 推荐

特别好看,特别好看,特别好看。选取的素材和解读的视角都非常好,摄影和剪辑更是体现了这个主题。最重要的是,Dr James Fox真是太有魅力了。我决定要看他所有的纪录片。

49分钟前
  • Jasmine
  • 力荐

Why do we make images?We create images to remind us of the things we are losing.According to the Roman writer Pliny, art itself began at the very moment that two lovers were separated. A young woman traced his silhouette onto the wall so she could, before her boyfriend embarked on a long journey, remember him while he was away.

50分钟前
  • 喝酸奶
  • 力荐

谢谢谢谢谢谢!我可以说100个谢谢吗?在我一筹莫展困顿惶恐手足无措青黄不接彻夜难眠黑眼圈掉到颧骨红血丝布满双眼肉身皮相垮得一匹的艰难时刻,遇到它真是太好了!(第四集讲9·11那段,非常精彩,第一次看到里希特的《九月》。

51分钟前
  • sentientbeing
  • 力荐

太精彩了!勾起无限深入研究的兴趣!感谢冰冰字幕组!

53分钟前
  • Massey
  • 力荐

我知道我为什么觉得james fox有魅力了,他太会写作了吧,描述artwork的句子都太美了。

54分钟前
  • 比格犬爱贝果
  • 力荐

为了备课,一口气看完。感觉这片的名字该叫“视觉时代”,毕竟内容并没有局限在“图像”这一种视觉文本。挺适合用来梳理视觉文化的历史发展,但对现代(尤其二十一世纪)新兴视觉表达方式的展示不够丰富全面,大概因为这类东西还在研究的过程中吧。

59分钟前
  • 菜昂纳少
  • 推荐

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可以说是视觉艺术发展史,在本子上做了两页笔记,懒得誊写。主持人超级帅,还看过他的另一部纪录片作品《英国文艺复兴》也相当赞。

1小时前
  • Covfef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