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萨玛

记录片英国2019

主演:娃艾·阿卡提布,哈姆扎·哈蒂卜,萨玛·阿勒·哈蒂卜

导演:娃艾·阿卡提布,爱德华·华兹

播放地址

 剧照

为了萨玛 剧照 NO.1为了萨玛 剧照 NO.2为了萨玛 剧照 NO.3为了萨玛 剧照 NO.4为了萨玛 剧照 NO.5为了萨玛 剧照 NO.6为了萨玛 剧照 NO.13为了萨玛 剧照 NO.14为了萨玛 剧照 NO.15为了萨玛 剧照 NO.16为了萨玛 剧照 NO.17为了萨玛 剧照 NO.18为了萨玛 剧照 NO.19为了萨玛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8:58

详细剧情

  该片深入叙利亚战区拍摄当地居民的生活,直击战乱瓦砾下的日常人生,记录了叙利亚的一个年轻女人在五年的时间里与爱、战争和母性的斗争。

 长篇影评

 1 ) 留给“白头盔”的时间不多了,抓紧看!

叙利亚轮子越来越会拍片了!这一点我们的宣传部门一定要好好做笔记!

文案尤其精彩,特别能打动人。场景和服化道完全看不出是上个礼拜刚刚做出来的。

影片中所出现的人物,我们无需为他们操心。凭这个片子,他们的下半生将作为白皮猪的座上客而分外美好,至少比豆瓣上这些人要美好多了。

但是镜头以外成千上万的和叙利亚反对派的普通“革命群众”呢?你们求仁得仁。武装推翻政权是一个很危险的选择,当初你们活割人头、生吃人心、把同性恋绑在椅子上推下楼、和瓦哈比教徒一起贩卖人口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你们今天的下场。当然,他们会说,我们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文明人,绝对不赞同那些极端分子的行为。但我们想想,这些说着流利英语的文明人,和那些把人活活烧死、肢解俘虏(没错,3月3日刚把跳伞的叙利亚飞行员割掉了耳朵和鼻子)、以及来自某个不能提名字的省份的恐怖分子躲在一个城市里、驻守一个防线,那么他们就是不折不扣的恐怖分子,是他们自己亲手葬送了萨玛!

无论是在空天军的弹雨中飞上天,还是在政府军的报复行动中缓缓变成肉块,都不要有什么怨言。

TOS-1是公正的。

 2 ) “地狱”中生活的天使

一部叫《为了萨玛》的纪录片记录了战争中真实的生活,不应该叫生活,应该说在战争中的生存。

拍摄纪录片的叫瓦德,原本是一所大学的经贸系的学生,但是一场突然爆发的战争,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瓦德和她老公哈姆扎(医生)以及其他人一起留在了阿勒颇,在那里结婚生子,在那里救助在战争中受伤的平民百姓。

这个在吃奶的小女孩就是影片的主角—萨玛,出生在战争时期,生长于战争时期。从小就听着枪声、爆炸声长大的萨玛,每当这些让人心惊胆战的声音在城市中响起时,她不会像其他孩子一样吼叫哭泣。这也是让瓦德感到十分难过。

萨玛是幸运的,因为她活了下来。在本片中有不少镜头记录了那些在战乱中受伤,甚至死亡的孩童。

他们都死在炸弹的爆炸下,炸弹爆炸造成的灰尘还覆盖在他们的脸上。他们都是这场战争中最无辜的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未曾体会到世界的美妙就已经停止了步伐。

在灾难中出生的婴儿,好像带来了希望。

这是纪录片中刚出生的婴儿,在母亲的肚子里呆了九个月,母亲意外的受伤让他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刚从母亲的腹部出来时,他毫无生机。可是,医生没有放弃,按压心脏,揉搓后背,提着软弱的双脚头向下,拍打着后背。终于迎来了婴儿的叫声。

可是不知道这样战争的生活,不知道哪天会遇到炸弹的生活,对于刚出生的他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

孩童的他们知道这是战争,有枪,有炸弹,有人受伤,有人死亡。可是他们还是仍然要在这个地方生存下去。他们的童年有战争的记忆。对于大人来说这可能是“日常肥皂剧”。但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永远无法磨平的痛苦的回忆。

虽然看到孩子们露出笑容,可是内心还是感到压抑,如果他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他们的童年应该是充满色彩的,充满爱意的,充满阳光的。

他们应该在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民上课,而不是在狭窄的地下室上课,不是在担心害怕中上课。

萨玛,是天空的意思。天空如此辽阔,有云彩飘着,天空中不应该充满飞机的轰鸣声,应该是鸟儿飞过的欢叫声。

愿世界上在没有和萨玛一样生活的孩子,你们是天使,是希望。你们应该拥有美好的人生。

 3 ) 《为了萨玛》

在这个时刻看这样一部全球层面瞩目的纪录片,更多是一种启发,亲历者/幸存者角度记录影像的价值。

相信在当下的武汉有人也在做,“我受不了!”那个护士的小视频显然比很多情绪消费性软文有力得多。情绪下传达的整个城市的境况不言而喻,甚至可以成为整个灾难深埋人心的标志影像。

希望在合适的时候能看到这些素材的组织,如能成为有序的纪录片佳作更好,成不了并没那么绝对重要,对记录者的意识和勇气已无苛责。

可以设想现在身处某个感染灾情险重的城市,你能做出什么记录?包括网上疯传的各种封锁控制、自我隔离或沉重或轻松的视频,最后又能留下哪些?

作为以后可能的观众,尽量留下一些情绪记忆点和艺术触角吧。

 4 ) སཱ་མ་ཡི་ཆེད་དུ།

འདི་ནི་དངོས་བཤུས་གློག་བརྙན་ཅིག་ཡིན་ལ། ཉིན་འགའི་སྔོན་ཏག་ཏག་ལ་བལྟས་ཟིན། སྐད་འཕྲིན་གྱི་ཚོམ་འགའ་རེའི་དུའང་འདི་ལ་དཔྱད་པ་ཅི་རིགས་གཏོང་གིན་འདུག་སྟེ། རང་ངོས་ནས་བླ་ལྷག་གིས་དངོས་བཤུས་གློག་བརྙན་འདི་ཡི་འོག་ཏུ་སྐུང་ནས་ཡོད་པའི་མི་རིགས་དེ་དང་དེ་འབྲེལ་གྱི་མི་བུ་རེ་རེའི་སྨྲེ་ངག་དང་།སྨྲེ་ངག་ནས་ཁོག་ཏུ་མ་ཆུགས་པར་མིག་མཐའ་ན་བཞུར་བའི་སྡུག་ཡུས་མཚམས་རེར་གླེང་གི་ཡོད།

དེའང་དངོས་དོན་ལ་བབས་ན།མེ་སྒྱོགས་དང་།འཇབ་རྒོལ།གྱང་ཆག བེམ་རོ་བཅས་ཀྱིས་གྲུབ་པའི་ཐ་སྙད་རེ་རེ་ནི།སི་རི་ཡའི(叙利亚)བྱིས་པ་ཚོར་ཆེས་བག་ཆགས་ཟབ་ཤོས་དེ་ཡིན་སྲིད།དེས་ནི་ཁོ་རང་ཚོ་སྐྱེས་པ་ནས་རང་གི་ཕ་མ་དང་འགྲོགས་ནས་སི་རི་ཡ་ན་ཡོད་པས་རེད། ཁོ་ཚོའི་ལས་དབང་ནི་འཇིགས་སྐྲག་གིས་འཚོས་ཤིང་འཆི་བས་མནར། གློག་བརྙན་ཁྲོད་ཀྱི་སཱ་མ་ཡང་ཁོ་ཚོ་དང་ལས་དབང་གིས་དམ་པོར་བཅིངས་ཤིང་སི་རི་ཡའི་དམག་འཁྲུག་གིས་བསྐྱེད་པའི་སྨུག་ཞགས་དང་འདྲེས།

སྤྱིར་ན་ད་ལོའི་ཨོ་སི་ཁཱ་གློག་བརྙན་དུས་ཆེན་གྱི་སྟེང་།དངོས་བཤུས་གློག་བརྙན་འདི་ལ་དངོས་བཤུས་གློག་བརྙན་རྩེ་གྲའི་བྱ་དགའ་ནི་ཐོབ་ཆོག་ཆོག་ཡིན་མོད།<<ཨ་རིའི་བཟོ་གྲྭ>>(美国工厂)ཟེར་ཡ་དེར་དབང་སོང་། གནས་ཚུལ་འདིའི་བརྙན་ཞེན་པ་དང་། ལྷག་པར་བརྙན་དཔྱད་པ་དག་གི་བསམ་བློའི་གྲོས་འཆིང་རྒྱ་གྲོལ་སོང་། འདིའི་བསྐོར་ནས་ཆེད་དོན་གྱི་ལབ་གླེང་ཡང་མི་དམན་པ་ཞིག་དྲྭ་བའི་སྒང་ནས་ཐོད་ཀྱིས་ཕྱུར། འདི་ལས་ང་ཚོས་དངོས་བཤུས་གློག་བརྙན་འདིའི་རང་སྟེང་ན་བསློག་རྒྱུ་ཞིག་ཡོད་པ་ནི།གློག་བརྙན་རང་སྟེང་གི་མ་གཞི་ག་འདྲ་ཞིག་ཡིན་པ་དང་། དེའི་གཞུག་ནས་ཕབ་བསྐྲུན་ཚོགས་པ་དང་།གློག་བརྙན་དུས་ཆེན་གྱི་དཔྱད་འདེམས་ཚོགས་པའི་ངོས་ལེན་བརྒྱུད་རྗེས་ཀྱི་ད་ལྟའི་ང་ཚོའི་མཐོང་ལམ་ན་སྨིན་པའི།བརྩམས་ཆོས་འདིས་ཉིན་དང་སྲིབ་ཡིན་རྒྱུ་རེད།འདི་ཡང་ན་ནི་སི་རི་ཡའི་དངོས་ཡོད་ཆབ་སྲིད་ཀྱི་དགོས་དབང་ཡིན་ཡང་སྲིད།གང་ལྟར་ནི་ང་ཚོས་དངོས་བཤུས་གློག་བརྙན་འདི་ཡི་རླབས་ཆེ་བའི་བརྙན་མིག་རེ་རེར་ཁ་གསལ་དོད་པོས་མངོན་ལྐོག་གཉིས་ལ་མིག་བཤེར་ཐེངས་ཅིག་ནི་ཅིས་ཀྱང་བྱ་དགོས།

གློག་བརྙན་གྱི་མཇུག་ཏུ་སཱ་མ་རང་གི་ཕ་མ་གཉིས་དང་ལྷན་དུ་ཞིག་རལ་ཏུ་གྱུར་བའི་གྲོང་ཁྱེར་དེས་ནས་སྒོར་འགྲོ་ཐུབ་སོང་བ་ནི། གཅིག་ནི་སཱ་མས་སྐབས་དེའི་ལོ་རྒྱུས་ལ་བདེན་དཔང་བྱེད་ཐུབ་སོང་བ་དང་། གཉིས་ནས་ཁོ་ཚོར་འཇིགས་སྐྲག་གིས་དེད་པའི་ལོ་དང་ཟླ་བ་ཡིས་མ་འོངས་གསར་བ་ཞིག་མདུན་ལ་བསུ་བཞིན་པའང་ཡུན་གྱིས་རྟོགས་ཡོད་པ་འདྲ། རླབས་ཆེ་བའི་བྱ་བཞག་ལ་ཧུར་བརྩོན་དགོས།དཀའ་ངལ་དང་སེམས་ཕབ་ཅི་འདྲ་བ་ཞིག་གདོང་གིས་བསུ་དགོས་བྱུང་ཡང་།འོད་ཟེར་གྱི་རྒྱལ་ཁའི་ཟེགས་མ་དུས་ནམ་ཞིག་ལ་མཁའ་ནས་མངོན་པས་སོ།།

 5 ) 观后感

面对战争这个词,我仿佛从出生以来就没有感受到过它的深刻,甚至有时候还会觉得自己某些的不幸是因为社会主义的和平所导致的,我之前一直觉得,现在的人们物质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不满于当下的生活的现状,完全都是和平导致的。小时候讨厌学习,甚至还天真的以为如果有一天自己的祖国发生战争了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学习了。然而今天我想我是大错特错了… 这部超写实的战争纪录片,记录了叙利亚政府与反政府人们的斗争,虽然深处和平年代的中国的我非常不理解这些问题,以我自己个人的角度认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任何事物都是对立存在的,但同时也是统一的,我相信终会有一天,全世界都会和平,没有战争、没有空袭、没有炸弹、没有枪声、没有难民… 其实作为人类的我们,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小小的尘埃罢了。可是即使是一粒小小的尘埃也会有他存在的意义。 卢梭曾说:“人生而平等”,然而这种平等是基于和平之上的,没有和平哪来的平等呢? 让我印象最深的电影里的几个画面,几乎都是跟亲情与母爱有关的。 第一个画面是,失去孩子的母亲对遇难的孩子说:“妈妈给你带了牛奶,你快醒来”,一盒牛奶对于我来说可能什么都不算,但对于这位母亲来说,却能当作解救孩子的药。 第二个画面是,一位怀孕九个月的母亲,因为受到炸弹的袭击,导致肚子里的孩子不得不提前准备出生,而过程是极其危险的。通过医生不断的与死神的搏斗,以及他们信仰的真主保佑,他们听到了一度没有呼吸的孩子发出了婴儿的哭声,最终母子平安。此时真的让我感觉到了生命的渺小…… 第三个画面是,大人们带着他们的孩子们在被战火炸毁的城市中破烂不堪的公交车上涂鸦,让他们的孩子在这样战火纷飞、灰暗的童年中拥有一份仅有的色彩,孩子们都很开心,脸上也洋溢着笑容,幻想着要是一直这样该多好呢… 第四个画面是,一群年轻的小伙子围在一枚政府军向他们投来的炸弹残骸旁,他们没有哭也没有沮丧,而是洋溢着笑容说着:“我们可以用它来取暖,总统用我炸弹打我们,但他还是很疼”。这种乐观,让人看着心疼。 纪录片拍摄者叫阿卡提布,是一位记者,她的丈夫是一位医生,他们在战争中有了他们的孩子,取名为萨玛,在他们那里的意思就是天空的意思,孩子是阿卡提布的希望,她说她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孩子。她希望未来是一个没有空军、没有炸弹,有太阳和云彩还有鸟…但似乎没人能理解他们这群与政府对抗的人。 我在思考为什么中东地区局势一直以来都不稳定呢,于是我上网查阅的一些资料,初步了解了一些有关信息。自2011年至今,叙利亚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内战,政府军被俄罗斯支持,而反政府组织却被美国支持,这也体现了美苏两国的对立关系,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也是真的认为自己的祖国中国做的够好,援助了医疗物资、生活物资…充分复合了人道主义。 我也不禁想起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从1840年开始,中国的社会就开始了翻天覆地改变,鸦片、战争、贫困、死亡…这也都是中国所经历过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那个国家可以一帆风顺过,只有心存善念、心怀感恩的去对待这个世界,乐观、积极、努力的去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我们才能够在短暂的人生中,让自己变得美好。最后,愿世界和平,愿死者安息!

 6 ) 她用摄影机记录她的城市,征服了戛纳和奥斯卡

去年优秀的纪录片不少,比如我们前几天介绍过的《蜂蜜之地》

奥斯卡颁奖典礼将近,当作为影迷的我们想补完过去这一年的优秀影视作品时,除了《蜂蜜之地》,还有一部佳作不应被忽略。

去年5月戛纳首映,一路获奖无数,亦是本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提名作品之一。

这部电影,我等不及要推荐给你。

为了萨玛(2019)

导演:Waad Al-Khateab/爱德华·华兹 主演:Waad Al-Khateab/Hamza Al-Khateab/Sama Al-Khateab 类型: 纪录片/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英国 / 叙利亚 语言:阿拉伯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05-15(戛纳电影节) 片长: 95分钟 又名:亲爱的莎玛(台)

但当你对比这两部作品的海报,直觉上会认为这部异常沉重,战地、废墟、女性、孩子、对峙的目光……招招毙命,一股浓重的道德审判气息扑面而来……

《为了萨玛》《蜂蜜之地》海报

但当我了解到一些创作背景后,立即对它产生了兴趣,这种兴趣是猎奇层面的,只列出数字足够震撼:

瓦德(Waad Al-Khateab)坚持每日拍摄长达5年之久,她保留了超过500小时的录像,当她从Aleppo逃离时,走私了15个硬盘的素材。

为剪出一部纪录片,她在一周之内写了70页的笔记,看了几百小时的录像。

这部片子剪了将近两年,因为光是看和粗剪就花费了半年的时间。

正在工作的瓦德

如果用一种方式形容这部电影,我会觉得它是一本字迹粗糙的日记簿,因为瓦德最初只是为了记录,却不是创作。

她拿着机器对准一切,其中包括她的奋斗、她的爱情、她的家庭和朋友、她的绝望、还有她的女儿萨玛……

瓦德的创作技巧是生硬而缺乏修饰的,但尤显难得的是她的身份,她是这部作品的参与者、记录者,同时也是创作者、宣传者。

瓦德和丈夫在Aleppo医院的战友们

或许正是这份特殊使得这部纪录片天生带有令人信服的真实性,所以《为了萨玛》不仅拿到了欧洲电影节和几天前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纪录片,还提名了今年奥斯卡的最佳记录长片。

联合导演爱德华·华兹、瓦德和丈夫哈姆扎

《为了萨玛》其实更像一个题材特殊的vlog,只不过这个vlog意义重大,不仅承载了真相和生命的重量,还捡拾了许多关于爱的回忆。

瓦德和她最好的朋友一家

所以对于瓦德来说,生活即政治,她镜头下的一切也将是其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哪怕满目疮痍。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废墟吧。

Aleppo每天都经受着狂轰滥炸,带着热气的滚滚浓烟之下是上一场轰炸留下的残骸。每当建筑的一角塌陷下来,就意味着又有一些无辜的生命已经逝去。

这部纪录片有两个漩涡,一个是关于痛楚的,它来自战争;另一个则是关于爱的,她来自瓦德和丈夫哈姆扎的挚爱“萨玛”。

痛会因爱而变得沉重,尤其当这个小生命降临在这一片废墟之上,身为父母的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担忧。

当炮弹袭来,房屋猛烈地震颤,瓦德会以最快的速度抱起萨玛,而在她出生时,她的父亲正马不停蹄地做着手术,为了抵御死神,哈姆扎没有时间迎接这个小生命。

无论是哈姆扎的手术刀还是瓦德的镜头,都经过了大量的死亡。只是在有了萨玛之后,他们会更加恐惧。

他们害怕某一天躺在面前的会是自己的孩子,他们害怕自己会像Aleppo的其它母亲一样,跑到医院来找自己孩子的尸体。

尽管如此,瓦德仍未放弃描绘美好,她带着孩子们用彩色油漆涂刷被炮火烧毁的公交车残骸,想尽最大的努力保住孩子们的童年。

但是这个城市毁灭的速度大于创造,他们见过的死亡总是更多。

瓦德和丈夫不是惧怕死亡的人,他们常年奔波在最危险的地带,被流放时也选择最后离开,但他们同样会被他人的生离死别所打垮。

瓦德甚至期盼过死亡带来的解脱。死亡几乎是一种魅惑,它是最简单的解决方式,所以正是因为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瓦德和丈夫才选择活下去。

大屠杀从不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没错,当我们深信自己生活在文明社会的时候,大屠杀却在某个遥远的当下发生。

在Aleppo居民被围困的时候,全世界有很多人都在抗议发生的事情,他们说“拯救Aleppo!拯救那里的人民!”。

但就在两公里之外,叙利亚政权和俄国人正在屠杀这里的人们,没有人真正知道发生了什么,因为所有人都被残忍地杀害了。

一切罪孽皆源于权力之争,Aleppo的人民最明白这点。

他们为了报复而活着,所以废墟之上仍有烟火气,这里的平民只能用“活下去”来证明自己的尊严。

这里有因为在户外玩耍却被夺去生命的孩子,讽刺的是,这就是他们见证至亲死亡的平均年龄

孩子们也无法正常上课,他们没有足够的食物,也没有一个安全的空间。Aleppo的孩子们每天都在学习逃亡,而不是知识。

再小的孩子也能意识到周边环境的危险,当你眼前永远是穿梭和焦虑的大人,这种缺乏安全感的紧绷状态会像基因一样镌刻在每个孩子的灵魂里。

萨玛,也是这样。当瓦德发现了女儿的忧郁和迟疑,会非常后悔让她遭遇了这些。

但现实仍在挑战她的耐性,每一场大型的轰炸计划都会让这小小的医院成为血泊之地,“有时候我们哭出血来”,这句旁白如此残忍。

父母们为了救孩子而失去孩子。

正如下面这家人,他们知道继续留在Aleppo不过是等死,于是全家人冒险出逃,想一路为女儿打掩护好让她逃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活下去。

但结果却是,女儿死在了这条求生之路上,而父母却活了下来。

当然还有灭门的惨案,一个大家族会被一枚炸弹彻底摧毁。

一位母亲奔赴医院,为孩子带来了牛奶(这时牛奶已经是稀缺之物了),得到的却是孩子死去的噩耗。

这位情绪激动的母亲不明白为什么瓦德还能如此冷静地试图拍下这些残忍的画面,但她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是那么的无助。

瓦德可以选择关掉摄影机,但是她没有,她强忍着道德上的谴责与折磨拍下这一切,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真实的Aleppo,这个血淋淋的Aleppo。

这里的医生曾从一个即将临盆的孕妇尸体里取出了一个死婴,经过不断的拍打按压,婴儿终于有了第一声啼哭。而此时,他妈妈的尸体被推出了手术室。

在必要时,瓦德和丈夫也会放弃萨玛。因为她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她的母亲是一名记者,而他们还有一个共同身份,那就是顽固的反政府分子。

所以,放弃萨玛就是拯救萨玛。

他们的理想与身为父母的责任是相悖的,当他们抗争,就必须暴露在危险之中,如果是为了萨玛,就必须逃离这片土地,于是这也意味着他们坚守并重建Aleppo的梦想将随之破灭。

人最不该放弃的就是故土,如今他们却必须在儿时的家乡和孩子的未来之间做出选择。

但这个结果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吗?

并不是。

这是屈辱的妥协,他们如果想活着就必须接受被流放的命运,而这片土地本就是他们自己的家。

然而直到此时,发生在Aleppo的一切仍在被全世界消费。

当瓦德和自己的同事拍下一个又一个惨痛的故事,收获的却只有攀升的点击量,人们在评论框里同情他们,却无人救助。

但这里的人民早就对此习以为常,旁人的目光从未缺少,却只当是看戏。

“日常轰炸肥皂剧”,没错,这就是局外人看待他们遭遇的方式。

而被流放也并不意味着出狱般的欣喜,这不过是另一道生死关,你怎能相信这些杀人凶手大发慈悲呢?

哈姆扎和瓦德为了保证伤员全部安全离开而选择了最后撤离,但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极有可能被暗杀在Aleppo的边界上。

当他们终于离开了这片土地,并没有全然绝望,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启新的生活,尽管心中会留下永久的关于故乡的创伤。

瓦德在离开Aleppo之前带走了自家庭院里的一株绿植。在抵达英国之后,他们迎来了第二个小生命:塔伊玛。

而在整理这份庞大影像的同时,瓦德发现她不仅记录下了当权者的罪证,也捕捉到了许许多多珍贵的时光,这里有她的朋友、战友还有孩子们,她的影像也成为其死去的朋友曾经存在过的佐证。

而这些影像也是她这代人曾经奋斗过的全纪录,尽管失去了自己的家乡,但他们的的确确真正奋斗和抗争过。

他们履行着西西弗斯的使命,直至现在仍未放弃,包括这部《为了萨玛》的诞生,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看见Aleppo人民的遭遇并对罪魁祸首保持控诉。

这是一部用真相和爱所书写的日记簿,当你看完《为了萨玛》,更能体会到希望的力量,而不是人们的绝望。

平心而论,人们注定是不能共情到所有远方的呼声,但“去看、去听”却是可以主动选择的行为。

当我们看完这部《为了萨玛》,也不一定能够挽救什么,但我们可以记住历史,让自己成为历史记忆的载体,让那些无辜的生命不至于悄无声息地消逝。

如若不能拯救每一条生命,至少要让他们的死亡落地有声,这是生而为人的职责,也是人类尊严的源头之一。

请不要让自己的热血熄灭,这个世界的阴暗面永远需要我们去凝视和复述。

 短评

具备西方国家推崇的获奖因素:战争、反政府、反俄

9分钟前
  • 十八号木木夕
  • 还行

阿勒颇围城内的纪录影像何等宝贵,对于这样赤裸裸的真实人们是毫无抵抗能力的,但这就导致我们身陷另一个彀中——在强大的情绪感染之下,原因被抹杀了。俄罗斯军队坏得毫无道理可言,他们支持军政府的深层原因没有得到展现,不过这对身处战局当中的人来说也是难以避免的。身为导演应该有表达的自由,不过偏于煽情的风格与导演的政治立场让影片的客观性有所衰减,很容易沦为某一阵营的意识形态宣传工具(或是对立阵营的攻击标靶),但即便如此还是为她敢于发出自己声音的勇气以及纪录下如此珍惜的人类历史影像而感动。说到底,我们身处千里之外的人又哪里有什么资格去指指点点呢?

14分钟前
  • 推荐

4.5 人生中看过最惨烈、最揪心的当下时代的纪录片之一。片名误译,应该是《留给萨玛》。“6800万观看,但没人采取行动”那句真是如此,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宛如地狱一般,但我们没有任何办法使出援手,只有观看,只有泣不成声。看到友邻说里面的航拍镜头“做作”,我只想说:最做作的最后一个镜头,也是一位不断抗争的孕妇记者带着生命危险拍下的。这些来自地狱的、来自死神面前的影像,已经令我无法评价了。21世纪,仍旧是人类野蛮的世纪;最后离城一段的城市景观镜头,和《钢琴家》里的如出一辙。本届奥斯卡所有提名电影里,如果只能选择看三部,一定是《寄生虫》、这部和《悲惨世界》。

16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这个导演很牛,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拍了自己的结婚跟两个孩子的出生,整个都是在随时被炸的情况下

21分钟前
  • 影君子
  • 推荐

是很惊心动魄,孩子、平民最可怜无辜。可是,我还是觉得视角太偏颇,叙利亚这个局势我们都知道有多混乱,各方势力都为了自己利益在搅,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方是绝对正义。但纪录片里一直反映的都是政府派和俄罗斯对平民的无差别打击,没有反对派的丝毫还击,我不相信这种屠杀一直是单方面的。是,战争里的人一定是有立场和情绪的,可是本片具有明显的诱导性,全是批判和委屈,把自己一方粉饰得过于无辜清高,这一点真的不能接受。当然,战争肯定是最大的不正义,这个毋庸置疑,只是,对自己和对方都进行反思才是有意义的。

25分钟前
  • 夏目二暖
  • 还行

父亲给小女孩讲的关于轰炸的故事,真的是编剧都编不出的场景。

26分钟前
  • 小约翰
  • 力荐

真实的令人哑口无言

28分钟前
  • Darkgt
  • 力荐

对起源与结果的描述浮皮潦草含糊其辞,但真实影像本身的力量已经超越了立场,精确抵达了悲悯。

33分钟前
  • 热情华夫饼
  • 推荐

连坐在沙发上都有种沉重的负罪感。

35分钟前
  • 是 Moon呀!
  • 推荐

直到中后段影片才解释了为什么素材的组织那么不统一又奇怪,它们大多是为新闻而纪录的素材、并通常以片段的形态上传到视频网站。于新闻而言,所摄内容本身已经足够有说服力;但作为纪录片来说,缺乏统一清晰的观点,实在无法称为佳作。于是最终,看似视角多变(pov/自摄/航拍)又包罗万象(家庭/医院/战场),实则除了在剪辑台上将素材顺成了一条时间线,并没有作太多组织与梳理。无论是在素材的统一还是视角的统一上,都更加倾向Still Recording.

38分钟前
  • 刘浪
  • 较差

为自由反压迫学运游行,胜利烟火和终将被战火尘埃覆盖的花园,简短几组黑袍画面说起“远没政府军糟糕”的伊斯兰国军事力量试图取代反抗势力,将理念置于生命之上带着婴儿穿越火线,《海贼王》的纸船前诉说离别的小伙伴们,送给妻子的柿子胜过玫瑰,还有太多的死亡和孩子的眼泪……对错与客观在个人体验的生死存亡间并不存在,新世代纪录片的直接影像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纪录片力求全知的事件解释,不知是好是坏

41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curzon, 说实话,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孩子,要了孩子为什么不想提供相对的安全,而是抱着孩子出生入死,真是如片中阐述不知,有些后悔?还是(也许潜意识)觉得孩子是一个对纪录片来说增加戏剧点的因素?这么说我显得很阴暗,但是类似题材的《何以为家》让我感动坏了,剧情片怎么卖惨都行,看你买不买单,但纪录片卖惨,如果记录者有参与的话,让人抵触,不是说不可以参与,但不应冒着无决定能力的他者生命,即emma。也可能是记录的时候想法更单纯些,但剪辑过程为了冲奖和更多观众,以打乱时间线加作者第一人称阐述来达到转折和煽情,这些确实让影厅内观众集体倒吸口气,或哀叹,或不时落泪,几个月前也拿下戛纳最佳纪录片。五星给予从未见过的叙利亚战火中景象,带着emma回医院减一星,不顾妇人哭喊反对,拍尸体特写再减一星。

43分钟前
  • 阿哲系
  • 还行

【叙利亚】亲爱的孩子,这是母亲和父亲用勇气、鲜血和不妥协的信仰铸就的纪录;这里有曾经生养你却不得不流亡的家乡,也有“从一到四”的生活点滴。因为就是家庭录像,立场预设和表达过度的弊病可以忽略;而珍贵的影像价值更是只留下满满的敬意。最让人感动的是,说出“每日炸弹肥皂剧上演了”、“孩子被吓尿了,我以为是热茶或咖啡,真是诗意的早晨”的精神;战争和炮火可以无情,但却从带不走任何乐观和坚强。

45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看到预告就迫不及待地找来看了。看完后结合最近香港暴徒发起的所谓革命,对政治和战争有了些新的想法。影片中叙利亚反对派初期的抗争、用的标语都似曾相识,感叹原来通过学生发动运动,jc镇压,接着jc被骂背叛人民,继而一步步引发全国大乱的套路在世界范围都是通用的。本影片记录人从反对派的角度出发,记录“冷酷无情、草菅人命”的俄罗斯军队围困叙利亚平民的经历。绝对不是否认影片的真实性或百姓在战火中生存的艰辛,而是就影片的政治背景感悟到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在政治中谈什么理中客的立场,不存在的。

50分钟前
  • 大福
  • 推荐

导演从一开始就坚定的表明了反对派的立场,她用镜头记录了Aleppo被围城前后的故事。Sama的微笑、突如其来的枪炮声、刨腹产婴儿的啼哭、监视器里医院的瞬间消失、武装直升机投下的燃油弹,Waad一家穿越火线的回归,以及片子中那些无数消逝的生命,一切的一切都无法预设剧本,扑面而来的真实感只叫人感到手足无措。

55分钟前
  • 断弦的耳朵
  • 力荐

QY-318,第一手拍摄带着一种魔力,片子非常有感染力,镜头直面战争后方的死亡,尺度给的非常直接,记录了阿勒颇被围困后的日常,史料价值非常高,作为一部纪录片就胜在这种导演在现场的记录。作为一部电影,用旁白串联影像资料,理出来一个清晰的主题,事件也很完整,表达非常直接,略带猎奇色彩的战争日常让人大开眼界。

5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可能是求生欲吧,才更容易在战争期间生孩子。

1小时前
  • Sabrina
  • 还行

满目苍夷触目惊心,遍地尸体血水横流,抢救死婴的镜头都捂眼不敢看了。居然还有质疑这只是反对派的立场,怎么不去看新闻联播呐,那不也正好可以教育警示一下对抗政府的下场嘛,国家不惜毁掉一座城和这里所有的人民。而这夫妇俩在阿勒颇围城中的战场还结婚晒娃更是犯下豆瓣的大忌,好不容易出去又回来冒死越过封锁线再入地狱都是为了什么呢,摆拍卖惨最后还有特权流亡海外。这一连串的不理解之后看到的是另一家人的超级乐观,枪炮声响起母亲下意识一闪,而刚出生的孩子却无动于衷。无人机航拍下像二战波兰式的废墟,俄军空袭向平民住所投下的炸弹与落入医院还可以暖手的巨大弹壳,想要出城投降也会被乱射致死的抵抗者真是活该。这世界如你们所愿从来没有变过,一直如此。#金马56#最后还要感谢下国足这些年源源不断的为叙利亚送分带给他们希望。

1小时前
  • seabisuit
  • 推荐

在大年三十的白天观影,家周围时不时响起欢乐闹腾的鞭炮声,而纪录片里却时不时响起恐怖残酷的炸弹爆炸声,让身处在同一地球的我们宛如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一直祈祷世界和平,然而世界和平这个心愿却时常难以实现。—— Waad:对,我怕死,但我最怕的还是失去你。萨玛,我是为了你拍的这部电影,我要你明白,为什么你父亲和我做出了这些决定,我们是为了什么在战斗?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看完之后趁机去了解了一下叙利亚内战的来龙去脉,观影过程中那些略微别扭的时刻也找到了原因:完全站在反对派立场,不仅避开了客观而且避开了任何讨论的可能,只展现自己的高尚,难免刻意煽情嫌疑。但是,面对她纪录下来的真实的血淋淋场景,又怎能苛责她缺乏self-reflexive...毕竟,我们坚信的意识形态往往不是我们自主选择的,哪怕看起来好像是。多一种视角总是好的,就算视角各种变,战争屹立依旧,它就是血腥残酷自私的恶。

1小时前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