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攀登

记录片大陆2021

主演:夏伯渝,胡歌,夏登平,柯庆峰

导演:叶俊策

 剧照

无尽攀登 剧照 NO.1无尽攀登 剧照 NO.2无尽攀登 剧照 NO.3无尽攀登 剧照 NO.4无尽攀登 剧照 NO.5无尽攀登 剧照 NO.6无尽攀登 剧照 NO.13无尽攀登 剧照 NO.14无尽攀登 剧照 NO.15无尽攀登 剧照 NO.16无尽攀登 剧照 NO.17无尽攀登 剧照 NO.18无尽攀登 剧照 NO.19无尽攀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6:54

详细剧情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每年都迎来无数梦想者的挑战,夏伯渝是第一位靠假肢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中国“硬核大爷”!1975年夏伯渝加入中国登山队,在攀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导致自己因冻伤而双小腿被截肢,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登顶珠峰的梦想。在经历双腿截肢、癌症侵扰、病痛折磨的43年里,夏伯渝五次冲击珠穆朗玛峰,凭借自己的坚持不懈与热爱,最终于2018年5月14日被珠峰接纳,在69岁高龄成功登顶。这使他成为无腿登顶珠峰中国第一人,也是继姚明、刘翔、中国奥运代表团和李娜之后获得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最佳体育时刻奖的中国人。

 长篇影评

 1 ) 我是夏伯渝,今天上映,想和大家说说心里话

大家好,我是夏伯渝。我的电影《无尽攀登》今天就要公映和大家见面了。第一次登上了电影院的大银幕,我的心情很激动,所以想和大家说说一些心里话。

年轻的时候,我是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一天!这一切源于我被选拔成了国家登山队员,当时我觉得那就是我这辈子最辉煌的时刻了!但是大喜之后,来了一个彻底改变我人生的大悲,我在珠峰冻坏了自己的双脚,只能被迫截肢。当时我的心态真的是从高空跌落谷底,我本来是个足球运动员,最不能受伤的就是脚,结果偏偏就让我失去了脚,连挽回的余地都没有。一想到我余生要在轮椅上度过,我心如死灰。

转机出现在我遇到一位假肢的专家,他告诉我假肢不仅可以帮我站起来,还能让我爬山。那一刻我看到了希望!后来我就一直锻炼,练力量!有力量什么都能做!2014到2016年,我连续三年三次攀登珠峰。这三次我遇上了冰崩、雪崩、地震、暴风雪,我命硬,死里逃生!最近只差了94米就能登上峰顶。我那时老想,我的命运对我太差了,好像专门要和我过不去似的。我这一生的付出还不够多吗?爬个山什么事都不顺!终于,在晓柯的帮助以及家人的支持下,我第五次终于成功上去了,2018年5月14日8点31分,那时我69岁。四十多年了,我终于上来了。

最近为了宣传电影,我接受了很多采访,别人还会反复问我靠什么坚持那么多年。好像大家觉得“梦想”就是一句冠冕堂皇的话。如果当年的我登不了山,我想我会一直陷在失去双脚的绝望中,就像一片黑暗中唯一的亮光熄灭,我拼了命想抓也抓不住。当癌症来临,恐怕也就是我放弃此生的时候。更别提我后来爬过的山、去过的地方、遇到的人以及连我自己都觉得很精彩的后半生。但是,命运还是给了我一个机会,我可以爬山。那我只要爬山一个喜好,只要登顶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拽着我往前走,我不用想别的,我这两条假腿走一步,就离梦想近一步。如果再找一个梦想之外的理由,我想当年确实留下了遗憾。我是49年出生的共和国同龄人,当年国家交给我的任务,我没能实现。这件事在我心里也一直很不是滋味。

我恨过珠峰,我也感谢珠峰,她接纳了我!但现在我最感谢我的爱人,我的孩子,我的小孙女。我一直知道家里人最担心我的安全,也很支持我追自己的梦,登顶那一刻,我才把攒在心里四十多年的感谢说了出来。

我的故事今天在大银幕里播出来了,希望大家看后喜欢吧,如果还能有一点收获,我就更开心了!爬了将近一辈子山,圆梦登顶了,也获得大家认可了,对于我,这经历很圆满了!我由衷的感谢帮助过、支持过我的每一位,也祝愿大家都能圆只属于自己的梦!我这一生已经足够证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无尽攀登!!!

夏伯渝

电影《无尽攀登》上映第一天锻炼后的清晨

 2 ) 我们都是追梦人

今天特意去城里参加了一个包场活动,有幸见到夏老师本人 这部纪录片以及夏老师真的太打动我了[流泪],在夏老师身上看到了很多跟自己相同的地方,以及很多我没有的东西,真就从头哭到尾,看到最后,夏老师43年来第五次攀登珠峰,终于登顶的时候,已经泣不成声 失去双腿 癌症 血栓,都不能阻挡夏老师的攀登之路,对登山的执着和疯狂让人敬佩 有的人,就是为登山而生的 夏老师的妻子说,虽然夏老师从不跟她聊这些,但是她知道,夏老师一辈子都在等待着一个时刻,在山上遇难的那一刻 听见这句话,突然感觉自己被理解了,我的生命也一直在等待着那个时刻,因为意外遇难的时刻,我总是肆无忌惮,毫无顾忌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我知道我的身体不能承受这些,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不想过躺在病床上的日子,那就尽情消耗自己的身体,反正从来没打算活很久,最后死在美丽的大山里,是我最好的归宿 就像夏老师说的:“人生如果不能尽情的吃喝玩乐,那跟死了有什么区别,有的人活到九十多岁,可是有几十年是躺在病床上的,那能叫长寿吗?” 电影从头到尾我都在问自己,如果我像夏老师一样失去双腿,彻底残了,我能像夏老师这么勇敢的去追梦吗?我做不到,如果我彻底残了,我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今天距离我摔断腿刚好十个月零一天,这十个月来,我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只有医生的一句话,说保证我一定会好起来,我还能跑步,还能骑车,还能登山,因为医生的这句话,我才有勇气活到今天 最后提问环节,我很想问夏老师截肢之后那段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憋了一肚子话,到提问结束还是没能把手举起来 “夏老师您为什么登山?” “因为我喜欢登山” “一辈子追求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您会怎么办?” “我会寻找下一个梦想” 我们都是追梦人罢了

 3 ) 无尽攀登

这部电影是《无尽攀登》,是一部纪录片形式的电影,主人公是夏伯渝。1975年中国登顶珠穆朗玛峰队的队员,因为遇上恶劣天气,在下撤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睡袋让给了队友,导致下肢严重冻伤,最后不得不截肢,当时他年仅26岁。 平凡的人,干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他就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属于他的名字。 最终在2018年5月14日的8点多钟,夏伯渝最终登顶了珠穆朗玛峰,这离他第一次向着珠穆朗玛峰攀登已经过去了43年。 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而费尽自己的一生,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情呐。 夏伯渝也因为自己登山不止的事迹荣获了2019年的劳伦斯奖,当你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时候,世界似乎都在帮你,世界似乎都在为你让路。 所以胡歌才会甘愿仅仅在一部电影里仅仅出镜3次旁白,谁又不会为一种生命极致的展现形式而不由的掌声雷动呢?

 4 ) “她还是接纳了我”

夏伯渝先生在登上珠峰后说了一句话:“她还是接纳了我。”

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从上路那一刻起,我们挑战的就不是大自然的极限或身体的极限了,而是梦想和自己的可能性。这件事甚至不是“挑战”,而是“拥抱”。

记得前几年《大三儿》上映的时候,朴树说了一句话:“生命的本质是没有区别的。”

其实梦想的本质也是。

夏伯渝的梦想是攀登,而《无尽攀登》则是这部纪录片团队的梦想。这么一看,夏老师家人祈祷他们的梦想能成功,也是梦想。

夏老师给儿子起名“登平”,寓意“登高峰如履平地”。他爱人则希望“登高峰能平平安安回家。”

他有热爱,而他们宠爱着他的热爱。

电影本身并没有刻意地刻画登珠峰的难,这个难无需多言。它更多着墨于人的情感,和人的力量。

我最喜欢在夏伯渝登顶后的那一幕,镜头并没有最先给到山顶的他,而是转向山下人的狂欢。

那一刻,几十人因为一个人的梦想成真心潮澎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他们的梦想成真。

还有一段是,经历了一夜的艰苦攀登后,高峰上的天空逐渐破晓,日出云彩云蒸霞蔚。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理解,但对我来说,那就是拥抱自然的最大意义。我在认真度过每一分每一秒,所有的时间流逝我都感受得到。

从上路那一刻起,也许8848.86对于夏老而言,也已经不是一个海拔的高度,它更是时间的长度。每走一步,就是经历一个生命的刻度。

真正令人最感动的是,他为完成这8848.86,付出了实实在在的43年。

 5 ) 听一个登山和电影爱好者来絮叨絮叨这部电影

无条件支持,无条件五星。 来,听一个同时作为登山爱好者和电影爱好者的我来絮叨絮叨这部电影。 我大概扫了眼豆瓣里关于这部电影大部分的影评,其实大家还是在情感上太陷入在故事里了,从而忽略了一些电影制作层面的事情。没错这部电影确实感人也着实励志,我并不是说陷入在这样的故事里有何不对,只是想告诉大家,或许可以换个角度,这么来看这部电影。 单论感情,我对这部片子的感情要高过90%的观众(保守估计哈),和夏老师一样,我也生活在北京,玩户外也七八年了,夏老师走的北京周边线路我也几乎都走过,雪山登过几座,我也有一个关于8000的梦,只不过不是珠峰而已,当然珠峰我分别在南北坡都看过、南北ebc都到过、尼泊尔也玩过一个月,甚至还和夏老师有几个共同认识的人,更巧的是我女儿的名字也是和山有关,以至于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一半的时间在擦泪,一半时间在站着以示敬意,所以,我们不谈感情也罢。 废话说完,电影情节不复述了我又不是复读机想了解自己去看嘛,没钱我请客。

下面进入正题:

1,在正式进入登山部分前的背景介绍中,有个镜头拍的貌似是北坡的珠峰,也就是中国西藏看珠峰的视角,不是不行,但毕竟主角爬的是南坡的珠峰,从南面拍或许更合适,这个摄影是没有难度的,可以补拍;

2,既然提到了摄影,就说说摄影。这部电影摄影的专业度是差些意思的,从c1开始到登顶的登山镜头中,几次拍主角登山而大背景的珠峰竟然没拍全,多给三秒继续向上抬镜头,拍全了珠峰不是更好吗?拍摄中竟然在登山者的雪镜反光中出现了摄影师,登山过程的近镜头太多远镜头太少,多给几个远镜头既可以凸现攀登难度又可以使画面更宏大,何乐而不为呢?这方面还真得向国外的户外纪录片学一学,精益求精才能进步不是;

3,关于电影后期制作方面的几个瑕疵之处。

a,在采访而非登山部分的台词中有几处口语和口误,这部分重新拍或重新配音完全没难度,兼容真实性的同时并非一定要牺牲艺术性;

b,关于ebc到顶几个营地的数据,完全可以加上含氧量、温度、时间等等,难道非要让观众好奇怎么就低温了怎么就要吸氧了到底几个营地之间用了多久;

c,既然给了珠峰上那几个最出名的尸体镜头,为啥不多说两句解释解释呢?要不就别给镜头嘛,我相信一定有人不知道那是尸体的;

d,同样类似的问题,既然故事里有讨论关于是否建c5的,最后c5还停了一夜,怎么就不说说明白为啥在c5停留了,是天气原因还是c3-c4耗时过长?这部分其实也是可以补拍的;

4,既然已经讲到了故事部分那我们开始聊聊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

a,夏老师应该是长年累月的训练(我每年都会做登山训练我基本清楚),为啥不把登珠峰前的登山训练部分多加一些情节和镜头,不要给观众一种错觉觉得好像随便练练就能上去珠峰似的(我最怕户外片子给非户外爱好者的感觉是什么什么事随便练练就可以去做最后付出惨痛的代价);

b,电影节奏太平了,注意我说的是节奏太平了,和故事是不是激动人心是没有关系的。明明有拉肚子和血泡两个点可以放大来调动起来节奏而不用,多可惜。我前面说过的,保证真实性并不影响艺术性,纪录片的节奏也要有变化和停顿的,也要有起承转合的;

c,买菜包这个梗够幽默,但不够好。虽然最后换了向导给的包而没用这个包,但我会质疑主角登山的专业性,are you kidding me?四五十万(通常的价格)都花了还差这几百的冲顶包了?氧气瓶对他来说没那么重要是吧?更何况还有赞助商;

5,最后颁奖部分是不是有错别字呀应该是“世界”而不是“世纪”吧?这种制作上的失误实在实在是太low了;

6,夏尔巴人的祈祷词居然给翻译了,好棒好棒,同类片子几乎没有过(虽然我一直好奇)。

最后,因为喜爱,我才认真,我才挑剔,我们都希望国内的电影/纪录片更好,不是吗?

ps阿曼达峰(电影里叫阿曼达布?)真的太漂亮太漂亮了,或许可以当作我的终极梦想(难度不亚于珠峰),分享一张我前些年拍的阿曼达峰。

ebc路上

 6 ) 写给我自己的影评

所有的梦想,以及梦想的被追逐,都是自私的,我们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个片子呈现出来,只是想通过夏老的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重拾面对生活的一丝勇气,只有这样,这些小自私,才能成为激励大多数人的大无私。

我是这部电影的高山摄像,卢华杰,趁着这个电影还没撤档之前,聊一下我自己在这个电影里面的《无尽攀登》。

从一个技术的角度去看这部院线纪录片,应该算是国内纪录片行业里面的一个创新的试验,首先是拍摄,珠峰攀登的这段实拍,似乎好莱坞也没敢这么做过,不是影像技术或者攀登技术做不到,而是这个行业,特别是商业的投资,没有这么大的容错率,风险太高,或者前景不明朗的东西,没可能进入制片流程。比如是之前的电影《SHERPA》(国内译名:高山上的夏尔巴人)是因为拍到了Ueli打架的镜头,才有了后面的构思,有了这部把夏尔巴人带入普通观众视野的纪录片。

无尽攀登这个电影的成形,需要老柯以及前期投资者极大的勇气,当然,我感觉更多的应该是受到了夏老精神的感召,更多的是给情怀买单,这也包括了我自己,从接触这个项目开始,就没想过钱的事情,老柯象征性地给了一点,珠峰登完还没到家就已经差不多见底了,还有后来电影的路演,拖着土哥卖航拍飞机的钱,七八个省市说走就走,一路支持,为夏老为电影打气,一圈下来兜里只剩三千不到,豆瓣的影片资料里面连个名字都没提到,这有所谓?!很坦然地,没有。我穷酸,但傻呵呵地快乐着。

这是一种很卑微的快乐,以前总觉得,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很任性地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一个很牛逼的成就,但慢慢地你会发觉,不管你去过多高的地方,拍过多难多牛逼的电影,没有人会在乎这些,观众也许会在演职员表还没播到卢华杰这个名字之前便已离场,一杯奶茶之后,甚至连电影主角的名字也忘得七七八八了。

和拿着摄像机站在珠峰顶上工作的快乐不同,凡间的快乐太卑微,太廉价。

我想,这种卑微的快乐,是极大地存在于中国庞大的纪录片工作者之中的,在资本,和市场规则控制的贵圈,这是一个打了死结的循环,这和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的问题,是同一类型。

中国如此大的影院消费群体普遍认为,纪录片本就只该存在于网络电视排到最后的那个标签里,“我”是不会花个几十块钱和个把小时去电影院看“沉闷”的“纪录片”的。然后呢,中国如此大的“纪录片工作者”群体,也从来不觉得院线的大屏是他们的舞台,也从来没有想过每天柴米油盐的老百姓是他们的观众,只能东拼西凑地拿点钱,琢磨着不断地去揭社会和族群的伤疤,拿到国外的“影展”博取些哇众取宠的吆喝,他们的“作品”从来没有在院线上映过,甚至,压根就没考虑过。

也许,并不是他们“不想”,上面说的,也不能以偏概全,舌尖,文物一类的,还是在国内有了很大的反响,也有院线的尝试,只是,凤毛麟角到让人有点偏激罢了。

但我坚信,这只是一个过程,起码,《无尽攀登》这个片子,正在尝试做着一些超越资本,超越规则,让纪录片里面的精神去激励更多人的社会实验。

不拔高了,这和片子的初衷有点相悖,从制片降一个维度,在故事和剪辑方面,说说《无尽攀登》。

大家比较能理解的,是这个电影的剪辑手法显出了相当的克制,也很明显地在用院线的故事思维去做纪录片的剪辑。

比如,没有采用几个暴风雪中的镜头,而在看到帐篷外面的暴风之后,用拉上帐篷拉链接黑场这样的一个动作结束。还有就是下撤到C4之后,和夏老在帐篷里面的对话,外面狂风夹着雪粒打在帐篷上就像一段停不下来的白噪声,夏老的两颊因为没有带雪镜,被氧气面罩磨掉了皮,黄的黑的红的也不知道是什么物体,浆糊到了面罩的带子上,夏老下意识地抹去脸上的雪渣,触碰到烂掉的脸颊竟然毫无痛感;还有在C2,双手手指有8个指端都冻成了灰色,我在帐篷里面用盐水给他回温……

这些都是很惊心动魄的镜头,但后期导演并没有去刻画这些,而采用了一种偏人性的处理,整体上看,目标是讲述这件事情本身的难,而忽略掉那些很难向一般观众解释的偏向于登山的技术细节,尽量去简化时间线,让所有的事件在主线的推进上更有逻辑,从当前的正片来看,这样的手法是成功的,你会感觉到拉帐篷链的时候,暴风雪的扑面而来,直升飞机之前,还有人背着夏老(假肢穿不进去,走不了),这些都没有画面,但会让观众“感觉到”。

我很理解剪辑的主线和思路,整个攀登的历程在我的脑海的记忆里面是连续的,但是我拍摄到的素材,是碎片的,并不是24小时不停的记录,也不是360°全方位多角度的无死角记录,因此,所有的剪辑必须要基于现有的素材,有些时候,某个事件被记录下来,而这个事件的前后是有缺失的话,就很难在时间线上去交待了。

但另外一方面,不妨马后炮一点,如果让我去剪这个部分,我就会采取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让整个攀登彻底碎片化,基本上按照时间的推进,用短黑场去串联起所有的事件,例如,在一些风暴的镜头里面,用极具现场感的声音动效提前几帧带出帐篷内的景象。

有可能这样的操作方式会让攀登这部分没有那么“故事化”,但是剪辑上的跳跃首先符合了碎片式的素材,也能更好地展现出攀登的残酷,我感觉这是院线故事思维之外的一个处理手法,让观众的思维跟着剪辑去跳,也是挺有趣的体验,当然,这是我的一个马后炮,我也没信心剪出比现在这个更好的版本。

关于这个片子在拍摄这块,收到了不少影视专业方面的问题。我尝试大概地去回答一下。

整个拍摄,其实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所以大家也不要鼓吹什么是我一个人拍完的言论。大的主线有两条,一个是夏伯渝主线,一个是夏登平主线。

我主要跟的是夏伯渝的主线,在昆明之前的北京部分是专业的团队拍的,和我没关系。攀登部分是从昆明开始的,由我和央视的摄像老董一起完成。从大本营以上开始,加进来一位夏尔巴Kilu,在山上的镜头,是我和Kilu一起完成的,特别是在C4之后,我的角色转换为了现场导演,充分利用了夏尔巴身体在高海拔的优势,让Kilu帮我完成了路线之外的镜头的拍摄,原则上是Kilu在前在远,我在后在近抓特写。

也有观众觉得这些镜头都很稳,他们会问是不是带了脚架或者稳定器,其实并没有,都是手持的,机内的防抖就很好,有一些镜头特别晃的也经过了一些后期的技术处理。关键是拍摄的时候把核心和手臂都收紧,屏着呼吸。有过高原拍摄的都会知道这有多难的,但这是拍摄的基本。

关于剧情的处理,我想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攀登的院线剧情类电影,关于珠峰的大概有好莱坞的《绝命海拔》,韩国的《喜马拉雅》国内的《攀登者》,《冰峰暴》,《天脊》,这些,复盘一下,大家在电影里面看到的是什么?是不是无一例外的狂风呼啸,举步维艰,生离死别?在灾难片的剪辑思维下,甚至让所有的专业(登山)与非专业的观众都相信了登山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每一次的登山都是有去无回,每次登山都是和死神擦肩的“壮举”。

于是,当你看到没有特效,没有煽情,每一帧都是摄像跟拍的,最真实的攀登的镜头时,很多人就会毫不犹豫地把这个片子定性为“没有壮丽奇绝的景色,冲突不够,戏剧性不够,甚至让人产生了登顶珠峰还挺容易的错觉。”

还有观众提出为什么不把夏老日常生活,选装备,怎样选……这些镜头展现出来,拜托,这是“纪录片”,不是“记录片”!选装备的环节已经把屏幕切开三块了,片尾字幕旁边的空间也用上了,成片已经93分钟了!要科普珠峰攀登的话,各大平台都有UP主讲这件事,用不着浪费大屏幕的空间。

也有观众在问关于攀登的一些细节,攀登这块已经在我的公众号LOs VISION做了一个全盘的回顾,全文一万八千字,大家可以搜索一下公众号的名字LOs VISION,或者点这个链接

《无尽攀登》拍摄枝节拾遗

在豆瓣这里,其实真的没什么太多可以讲的,这个电影并非一个“纯粹”的攀登纪录片,在山上拍摄的攀登的镜头,很多都因为克制的剪辑而舍弃掉,但是你能从现在的这批镜头里面,感受到整个攀登过程的不易,说真的,真实的攀登,比你们所看到的更残酷。

我不懂怎么去描述夏老的难,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无法找到能感同身受的“难”度,从我,拍摄者的角度说难的话,那就是没有了自己的节奏,身兼数职,脑细胞和氧气一样,不够用。

很坦白地讲,从本质来说我并不是一个攀登者,我只是一个具有一定攀登能力的影像工作者,我给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因此我攀登的技能,都是以“完成拍摄任务”为目标的。但是,当拥有这个基本技能的你,再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多年的影视前线工作经验,加上不错的导演和剪辑思维,这个时候,你的攀登就不再“纯粹”了,这种不纯粹,直接的后果就是透支了我所有的脑力和体力,但这种透支是令人愉悦的,内啡肽爆棚的感觉,在其他任何的海拔都无法获得。

关于这块,还是建议想去了解的影迷,直接点进去上面的链接,你会了解到这次攀登的不易,在豆瓣这里,就不剧透了,建议各位看完电影再去看我的攀登回顾。

第一次在豆瓣写影评,其实是写给自己的一个年终总结,让身处这个不相信爱不相信梦想的年代的自己,还能记起在珠峰之上的《无尽攀登》,能让自己还有一丝勇气,坚持热爱。

 短评

电影以纪录片的形式,细致地展现了个体的独特性,他作为攀登者,追梦人,又是一个家庭的丈夫和父亲,他的挣扎和不屈。作为冒险运动题材电影,它拍出了珠峰壮美的景色和攀登的惊险,对于夏伯渝个人的刻画也充分展现了他身上励志的色彩。有个有趣点,对于夏伯渝的假肢,一位友人说他把自己练成了机器人。夏伯渝身体锻炼得很好,他自己也说攀登珠峰没有身体问题,就是看珠峰的天气允不允许。有几个不太满意的地方。一个是电影提到了另一条攀登路线,坐汽车可以直达大本营,听起来好像更便利,但却没解释角色为什么不选择它。还有一个是提到了第四次攀登时,尼泊尔政府将禁止残疾人攀登珠峰,这里有烘托第四次攀登是背水一战的氛围,但实际上他还是进行了第五次攀登,电影没说明如何解决这个禁令,也削弱了第四次攀登放弃的不容易。

6分钟前
  • 空条奈奈
  • 推荐

明明有那么多可以煽情的元素:截肢、癌症、梦想咫尺又破灭……创作团队却选择了最克制的一种方式——点到为止来呈现。真的好,这是真的懂户外人的点!全片以真的情,真的心来拍摄,坦诚交付给观众,夏老师真的太牛了,他的牛不只在于永远挑战极限而是那种面对未知的坦然真诚和乐观。很棒的电影!

11分钟前
  • 猫千姿
  • 力荐

最大的感触来自于这种选材以及制作模式开始与商业渐渐拥抱,并融合得意外不错,它们所制造的火花以及值得的关注可比花重金以及大卡司砸出来的“假”片强太多- -看《徒手攀岩》、《登山家》时候所产生的“羡慕”,似乎稍微在这里有了些答案。用一生来完成梦想会否太过奢侈与天真,夏伯渝的故事会告诉你,永远不会,永远也不。活到几十年直到生命尽头是「长寿」,将每一天活成一生也是“长寿”。

15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哈哈评论区不少人说“感觉爬珠峰也没什么难的。”哈哈当然了,根本看不到挫折啊哈哈。

17分钟前
  • 栗子酱
  • 较差

好故事,拍得一般

20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极度自私的人,不怎么引人的纪录片

21分钟前
  • 于成
  • 较差

电影本身其实比较平平,中规中矩,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强的冲突展现,对登山过程的展示也不够深入,甚至产生了登顶珠峰还挺容易的错觉。同时攀登画面的素材不多,对自然风景的表现也不多,没有壮丽奇绝的景色。不过夏伯渝老爷子本人确实非常令人敬佩,在这样的年龄可以如此执著于自己的梦想非常少见,能拿到劳伦斯奖的人都不简单,正如片中另外一位老大爷用经典电影里的台词评价一样:一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有幸在现场看到本尊,确实器宇不凡,合影的时候就站在旁边,这张照片也是值得我留念了。

25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选对了拍摄者,纪录片就成功了大半。它再一次证明了:真实,是最鼓舞人心的励志。影片最动人之处是纯粹,专注于一个老人坚持不懈攀顶珠峰的全过程。喜欢影片的视觉节奏,用远景、全景展示珠峰上环境的残酷,用特写呈现夏伯渝的坚持和斗志。对珠峰的仰拍镜头撼人心魄,那是绝境,也是信仰。如果说假肢是器官的延伸,那信仰便是力量的延伸。

29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年轻时攀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被冻伤截去双腿,最终借助假肢在69岁的第六次挑战中成功登顶。四十三年夙兴夜寐,终于了却一桩执念。比起他的乐观、热爱与坚持,亲友们的挺力相助更打动我:老婆同意卖掉北京的房支持他的梦想,好友以房抵押为他支付登山费用,儿子担心他的病情悄悄跟随上山。有亲友如此,足以平山填海。峰顶近在咫尺,他面对镜头流下泪来,愧悔自己对家庭的亏欠,感谢家人纵容他的一意孤行。他早已做好死于大山的准备,唯爱令他走到最后。片后采访,老爷子谈起给儿子起名“登平”的寓意,他说是“攀登高山如履平地”,而他的妻子说,是“攀登之后平安归来”。这多好。「征服」大自然固然是人类精神和体力极限的象征,但“登顶不是终点,回家才是”的落点力敌千钧。

34分钟前
  • Hanly
  • 推荐

人类只是珠峰的过客吧。嘴上说着“我可不喜欢被煽情”心里说着“我可不想爬山”但还是看哭了,一直以来躺平,看到有梦想的人过有力量人生还是还是觉得“真棒啊”。好像还是第一次参加所谓“路演”,有幸见到夏老师本人还提问了,祝他在继续追梦的同时能和老伴儿有更多幸福的时光。另外夏巴人是个什么神奇的存在啊他们也会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吧。

37分钟前
  • Soda兰
  • 推荐

“珠峰最后接纳了我。”

42分钟前
  • 麦圈圈
  • 力荐

很久没有走进影院看纪录片电影了,能在电影院遇见是我的幸运。平实动人,真实中蕴藏着无法想象的力量。截肢、生病、贫穷,只是增加了夏伯渝爬珠峰的难度,真正动人的是,他为了一个目标可以坚持43年,哪怕要面对那些困难,我觉得才是最厉害的。他完全可以放弃这些,但他没有。他在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下,穿过了漫长的黑暗岁月。他也就是个平凡的老头,他却真的很酷。这部电影对我很有意义,倒不是看了就要追求世俗的成功,而是让我看到无论成还是不成,首先要经得起自己的审视,不要混混沌沌活着。

44分钟前
  • 稀罕叫啥叫啥
  • 力荐

从前以为“我命由我不由天”只是神话故事神话人物里的口号,当这种精神照进了现实,看到真实鲜活的人生有这样不屈从命运的人——一双假肢、69岁的夏伯渝老先生,成为中国无腿登珠峰第一人,更加觉得无穷感动,无尽力量。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对抗命运的过程。它给出一个第一稿的剧本,然后让你去,走到哪里,走向什么路途,走出什么风景,这才是自己的功课、成就与修行。当我也长成一个中年人之后,我想我能从夏伯渝老先生身上得到更多笃定。作为一部纪录片,它所呈现出来的电影质感很高级。高原,雪峰,孤独,勇敢,精神气,信念感,它都做到极致了。

48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在对梦想的自私与家庭的愧疚两难中坚毅地选择了前者。你可以批判他的一意孤行,也可以赞赏他的跛鳖千里。他是不幸的,失去了双腿;他是万幸的,至亲力挺他。所以,他最后成功了,登顶珠峰是他43年隙穴之窥的修行成果,然而回家之路才是他人生最富足的获胜奖励。

53分钟前
  • 科林
  • 还行

最感人的部分反而不是老爷子成功登顶珠峰,而是他对着镜头剖开自己“自私”的内心,是他的爱人话虽不多但义无反顾的支持,是他登顶拨通电话后跟妻子说的谢谢,是他说的那句“登顶不是结束,回家才是”。镜头在给足主角足够高光的同时,也给予了背后的家庭以关注,这才让整个故事不至于沦为执念的自我感动。三星半

58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难得一见的走心纪录片,原生态气息扑面让人又身临其境的感觉。攀登珠峰过程和珠峰险恶环境的全景以及特写没有商业化的设计感,贵在真实。声乐很克制,画面极其贴近自然,很容易就沉浸了。当然,最令人感动的还是故事的剧情,硬核无腿大爷夏伯渝坚持四十三年,克服病魔,衰老,自然灾害,攀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相信夏老师的壮举能鼓舞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勇敢面对生活,坚持梦想,最终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登上自己心中的高峰。

1小时前
  • 光影人生
  • 力荐

电影最打动我的,是他说,「感谢她(珠峰)接纳了我」。人们总习惯用征服来形容与自然的关系,但事实上人从未征服过自然,也永远不会征服得了自然。人所谓的征服,不过是一次触碰。正如我们来人间一遭,并不是为了战胜生活,而是融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愿你一生,为梦而活;愿你一生,永不言弃。

1小时前
  • 王小叶儿
  • 推荐

总算,银幕上有了一部不再是人物(群像)访谈栏目式的纪录片了。对这股潮流烦透了,是不是在《大三儿》后都再没这种正常纪录片了啊。老老实实的跟随记录、后期补一些可供闪回的情绪花絮,这样又好看又激励人的东西,就没人好好去做了。

1小时前
  • seamouse
  • 推荐

能上院线的纪录片电影,好评率比其它类型要高不少。电影的主角,有三次缘分。一是参加央视的挑战不可能,第一次了解了夏伯渝。二是电影攀登者,胡歌饰演的角色原型。第三次,个人纪录片的青岛路演,见到了本人。也了解了摄影师的不容易,全程跟着主角登顶珠峰,也挺了不起。这部电影整体还是可以的,不仅了解了尼泊尔和如何攀登珠峰,也更加全面的认识了夏伯渝。最后的登顶气氛烘托🉑,有些泪目,热爱就是人生最大的原动力!

1小时前
  • 梦泽
  • 推荐

带来惊喜观影体验的纪录片,夏老师不愧是火神爷,有对事业的赤诚热情,有待人接物的真诚温暖,而且果然不怕冷,11月的上海点映两父子都是短袖上阵。😁好奇询问老师的锻炼量,好家伙每天五六个小时,徒步以十公里计,引体向上以百计,负重深蹲以千计……一天顶我十天,这就是世界的参差吗?

1小时前
  • 雾淡乡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