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吧女同们

记录片英国2021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反叛吧女同们 剧照 NO.1反叛吧女同们 剧照 NO.2反叛吧女同们 剧照 NO.3反叛吧女同们 剧照 NO.4反叛吧女同们 剧照 NO.5反叛吧女同们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8-31 19:52

详细剧情

这是一部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朋克时期的伦敦为背景,由访谈、历史影像及动画交织而成的社运纪录片,带领观众回溯一群经常流连地下酒吧及艺术场所的女同们的生活。于当时的乱世中,她们因为艺术、音乐、性、政治参与和一同改变未来的宏愿而相聚;三十多年后,她们希望藉此机会,向我们娓娓道来那段叛逆岁月。

 长篇影评

 1 ) 跟朋友播客聊了一集反叛吧女同们

播客名就叫 女通讯录,链接如下:

网易云:分享#女通讯录#的声音《第四期 《反叛的女同》和 张副总\(≧▽≦)/》//y.music.163.com/m/program?app_version=8.7.90&id=2508513059&userid=124847550&djId=124847550&dlt=0846 (@网易云音乐)

小宇宙(删节版)://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2de8a57fa15142e17251fcf

这一集终于跟莫哥坐到了一起,聊了两部影片,一部是讲英国80年代同志社运的纪录片《反叛吧女同》,另一部是滚石出品的女通讯录台湾偶像剧《伤痕》(张副总),聊得很开心,希望大家也能听得开心 :)

滚石爱情故事《伤痕》 //www.bilibili.com/video/BV1bx41117hp/?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0

03:00 Dyke 的含义

07:43 Greenham大本营、无所事事的青春与社群表达

20:35 2022上海拉拉生活与80年代伦敦女通讯录生存状态

22:40 女通讯录酒吧大讨论!与Roxie吐槽

31:06 字母爱好者

35:36 the L world 里the chart的原型 和 Generation Q 第三季预告

38:06 本片整体观感和英国不允许宣传通讯录的section 28

44:04 回到字母爱好者 - 当字母爱好者与女-quan-主义矛盾吗?

51:30 张副总 \(≧▽≦)/!!!

 2 ) 反抗吧!拉拉

大家好,我们是弯弯,又见面啦。

今天是2023年5月17日,也是“国际不再恐同日”。想为大家推荐的是纪录片《反抗吧!拉拉》。

本片主要是由几位亲历者讲述了1980年代,当时的拉拉们都是如何在政治、社会环境中生存的。虽然当时的环境仍然十分恐同,但是拉拉们仍然有自己的生存策略,办乐队、办俱乐部、办报刊甚至游行抗议,拉拉们即使不在社会环境中被友好接受,也仍然积极主张着自己应得的权利。

PS:记录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讲述,我的推文也将跟记录片一样顺着时间线索进行介绍。

本片的讲述者出场时并不会特别显示她们的身份、名字,如果有觉得困扰的小伙伴可以跳转进度条到片尾10分钟左右,影片会按次序放出图片介绍讲述者的姓名、职业和经历。

01格林汉姆公地

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虽然对我们来说只是平平无奇的一个时间点。但是对于记录片里的人们来说,那正是她们20岁出头的青春岁月。

在1979年,玛格丽特·撒切尔上台,是英国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一直执政至1990年才下台。而连年的经济下滑,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几十年,世界经济的浪潮在此时也逐渐进行新的转型时期。

80年代时,为了反抗核武,人们聚集在格林汉姆公地进行抗议,渐渐地,这里也成为了妇女们聚集的营地,最后,也成为了女同们的聚集地。

在1980年之前,英国,或者说全世界范围内,同性恋关系都还不被法律允许,同性恋甚至在很多国家被纳入成为一种心理疾病。1952年,著名的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被他的同性伴侣偷窃,因此被警察发现他的同性恋身份。当时,同性恋甚至是一种犯罪,图灵因此被定罪。

在一个小镇上,人们几乎见不到跟自己相同的同性群体,所以格林汉姆工地成为了女同性恋们为数不多的聚集地。

在格林汉姆公地,她们分出了几个不同的区域,有音乐家聚集的地方,也有年轻人们聚集的地方。

她们在公地跟年长的女同性恋们一起生活,甚至会去基地里搞破坏。更重要的是,她们在那里学习作为一个女同性恋,如何才能取悦自己和伴侣,或者其他的一切相同的同伴的生活。

同时,她们也面临很多风险,在伦敦,恐同的风气蔓延,拉拉们出门仍然需要小心恐同分子的殴打。

02伦敦聚会

在当时的伦敦,并没有太多女同们可以聚会的地方,只有几家酒吧,甚至还有条件限制。导致当时的年轻人们只能在有限的酒吧里聚会,办乐队、聚在一起开摩托车。

时隔这么多年,当时的人们如今仍然记得80年代仅有的几家酒吧和比较火的拉拉乐队的名字。即使拉拉乐队在商业上毫无前途,当时的女性们仍然在地下演奏的热火朝天。

1985年,seijia等人在芬兰开办了出神俱乐部,她们将艺术带入性,将性也带入艺术。

“连锁反应”开始在女人们中间流行起来,在俱乐部里,人们还会有成人歌舞表演,俱乐部也会举办泥地摔跤、婴儿油摔跤、意面摔跤。但是最具特色的,还是在俱乐部里的情色SM表演。

同时连锁反应对跨性别者也非常友好。人们不再刻意按照性别打扮,不必当一个阳刚的拉拉或者性感的拉拉,女人们不必再相信异性恋的世界,可以让女同成为女人。

人们在大环境的不友好中住进了女同之家,人们挤在全是同伴的房子里,一起玩乐、创造,养宠物也发生关系,在那里,几乎每个人都很亲密,也都非常擅长创造、有艺术想象力。

人们聚在这些房子里一起度过圣诞节、一起烤火鸡,而不必再寻求几乎没有关爱的原生家庭,她们给自己找到了“大家庭”。

在连锁反应开办的如火如荼之时,“反妇暴“组织也出现了。

许多女性包括女同自己也反对SM色情表演,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03思想的论辩

“反妇暴”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

早在70年代,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女同,群体里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辩论和观点,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派别。比如在格林汉姆公地甚至有一个区域居住的分离主义者:

在当时,关于女同SM表演行为展开了非常大的一场讨论,人们认为性虐表演这些有很多元素掺杂的表演涉嫌种族歧视,重蹈父权制的后路,但是认同性虐表演的人们则认为这是在满足、探索自己的合理幻想,属于人们的自由。

在当时,还有观点认为女权主义者必须是女同,成为女同不仅是一种身份认同,还是一种政治认同,人们必须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去捍卫这一立场。

甚至逐渐出现了约束甚至什么才是合格的女同的行为规则:比如说不可以进行插入式性行为等。

在当时,还有观点认为女权主义者必须是女同,成为女同不仅是一种身份认同,还是一种政治认同,人们必须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去捍卫这一立场。

甚至逐渐出现了约束甚至什么才是合格的女同的行为规则:比如说不可以进行插入式性行为等。

“反抗女同”开始出现。她们追求做真实的自己。

04首相的法案与反抗拉拉

一切的争论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撒切尔夫人的一条新政政策激起了惊天巨浪,随着艾滋病的出现,首相制定了法案:《Local Government Act》第28条:“禁止地方当局“促进同性恋”或“假装家庭关系”,并禁止议会资助被视为“促进同性恋”的教育材料和项目。“

法案剥夺了拉拉们作为父母的权利,在法案出台后,老师们甚至不允许向有需要的学生做出积极的回应。这导致许多青少年因此情绪失衡。

为了反抗这个法案,当时的女同们甚至还组织了小队去议会,甚至是6点新闻直播现场进行抗议。

见评~

 3 ) 打铁运动不一定是对的。

击节赞叹!!salute 拉子前辈们! 启发蛮大的,很多80s运动的细节,Riot Grrrl,激女(政治女同属)和女同的纠葛来源等等。经过30年的发展,关于女权和女同的话语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尤其是在互联网上。 今之视昔,我们似乎只是在不断重演过去。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经有了类似所谓“打铁”的运动。那些剪莫西干头,穿铆钉皮衣,玩s/m的女同们被主流群体排挤,又遭到政治女同的猛烈批评,却依旧为lgbt运动做了不少实事,她们是真正的rebel lesbian。今天,有的人批判t.p的分类,认为是早年女同挪用异性恋的象征体系。这些亲历者们却说,这样打扮是出于切实的需求,为了被认成是直人情侣,以免于遭受恐同者的暴力。除此以外,这也是一种对性的大胆探索。Drag queen已不是稀奇事,drag king却少有耳闻。而片中的古早lesbian magazine里,却常常出现两个寸头铁蹄拥吻的画面。归根结底,异装也只是性/癖之一。 事实证明,这套异性恋-like look仿佛一件迷彩衣,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避免保守环境的迫害。可在这三十年间,它也被逐渐收编进了流行文化,从反叛变成了一种新的规训:一对拉拉,必须一个像男的,一个像女的。而一些女同更将其内化为根深蒂固的自我认同,在同性交往里照搬异性恋的传统相处模式,也就变成了令人不适的油t爹味t。 那么,打铁就必然是进步的正确的吗?并不见得。从萌系的日式轻百合,到男性向les porn中“磨镜”式的色/情奇观,流行文化的女同呈现里依旧充斥着性别刻板印象,及无处不在的男性窥淫。倘若不加辨别地拥护,反而会落入“香香软软女孩子贴贴”这类作呕的陷阱。 实际上,我们很难成为某一性别气质的拥趸。相反,倘若女性只能展现同一个气质,遵从同一种性别规范,那才是真正的地狱,大概没有哪个女性主义者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以上两个例子都是主流影响下的结果,都是对女性天性和自由的束缚。对于内部的争论,我们应当保持开放的态度,因为不同主张力量的消长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吧,或许哪一天可以逐渐接近“女同 can be anybody”的理想吧!

 4 ) 反叛吧拉拉们!

这部纪录片一开头我就很喜欢,因为这群拉拉在说:是我们定义了dyke这个词—— 关于石墙运动的纪录片很多,关于男同志的纪录片也很多,很难得看到一个聚焦于女同志的纪录片。

“在这个时代,你做自己都是一件危机生命的事。”“我的朋友们因为在街上被看出是一对拉拉(dyke),她们的脸上被砍了两刀。”虽然一开始描述的困境十分可怕,但是这群生活在上个世纪年代后的拉拉,用自己的机车、摇滚乐乐队、性解放运动,狠狠地反抗社会性压迫:“才不鸟你,老娘就是要做自己!”随着纪录片推进,更是带入BDSM这样的小众视角(沃卓斯基姐妹的《Bound/惊世狂花》这部电影可以看得出她们深受这段时期酷儿文化的影响)。谈到在SM关系中分出Butch/Femme这样的区别,她们讲到:“因为这样装扮的话,我们可以混进直人中,光明正大的走在街上。”而SM之间主仆关系的倒转置换,更让她们觉得自己打破了男女关系中的男权主导思想,但是又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这一点,她们激烈争辩讨论SM和拉拉的关系。

当年还有这样的文化部落,是十几个人住在一栋楼里,“《拉子至上》的人物关系图可不是原创。因为在当时,一栋楼里就有一个把自己画在了中间,而楼里所有人都和她睡过!”“我爱楼里的所有人,她们也爱我的爱人,她们都爱我,所以我也爱她们。”

我们不仅要反抗性别歧视,我们还要反抗性取向歧视,还有长久以来对女性的性压抑,这绝对是一部自我定义为“非直女”的女孩们不容错过的纪录片,特别是她们争议和讨论的话题,仍旧是我们今日还在争议不休的。

 5 ) 超字数而已,竟然还要写标题

1.视频资料是真的惊到了,珍贵程度在中国一般叫“口述历史”项目;

2.歌都很棒;而且很有趣;

3.当然这是性别议题的片子,但如果把关于人群的名词换成50年代、68年、80年代都许多关于人群的名词,把主张宣言的slogan换成以上任何一个年代下某类人群的slogan,把故事中的阻碍、动作换成以上任何一个年代下某类人群的阻碍和动作———都完全成立。这不仅仅是一个少数群体的口述历史。它横向是八十年代的时间切片样本,纵向是民权运动的切片样本。

往小了说,时势造英雄,在那个环境、那个时间下造就了这群人、这样的困境和这样的反抗,那个时事造就了许多个这样的小英雄群体的聚集;

往大了说,以前我总说家国语境下没有人类共同体,只有摇滚乐里才有。实际上,政治语境、标签语境下也没有人类共同体。

4.其实,每个小群体反抗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关于生命的自由。可以男男女女和男女,可以黑白黄,可以东西,可以左右。大染缸下,每种颜色都被其他颜色冒犯。互不冒犯的颜色相遇,也无非是个染缸。

5.奥康纳、伊恩麦克莱恩;几本杂志;皮夹克;

6.两次提到的幽默感。幽默感很妙,幽默感可以试探冒犯的边界,幽默感也可以获取共情,幽默感是印在手腕上的光敏门票;

7.编导的角度,太多party和专业化猎奇(冲突、直接行动、sm、游行),太少关于常态的生活状态。而最动人的两个瞬间,感恩节26个人太大的火鸡和拆不完的礼物,以及“我终于可以私下里做爱了”。为什么不呢?

8.剪辑,剪辑师一直在摁头告诉我快看这有多酷。所以浅薄,显得真诚缺缺。

9.喝酒的时候,英音突然成了问题。

10.🌟🌟🌟🌟给稀少。

 6 ) !反叛蕾丝边!

原文发表在Queer Squad公号平台上

观影于QFFM慕尼黑酷儿电影节

本文作者Pei

"Life in the 1980s? Well... it was exciting, it was scary, it was fun, it was poor, it was a great time and a terrible time to be young and queer in London." Debbie Smith “80年代的生活?怎么说呢,是很刺激的,同时又很可怕、开心、贫穷,对于一个在伦敦年轻酷儿来说,这是最好的时光,也是最糟糕的时光。” 黛比•史密斯

其实人们很难得把蕾丝边和反叛联系在一起,不论是在过去几十年女权或者是酷儿运动之中,还是在如今“姬佬-基佬”的讨论里,蕾丝边群体要么是被看作“默默无闻”成为“直女最后的港湾”的老好人,要么是辛勤工作努力学习争做性少数群体中的“模范榜样”,再或者是带着自嘲式的幽默和辛酸,将“床死”和“挤眼”进行到底。(传说中隔壁基佬已经为寻找另一半扬帆远行,而姬佬却还停留在软件挤眼。不是我说的。)就连在性少数群体发声和争取权益的世世代代中,蕾丝边们的声音从来都不是最大的,除了女性本身就被主流社会噤声的一部分原因之外,她们与社群的脱离、被父权社会强加的一些标签如“阴柔”和“脆弱”等都造成在即使在反异性恋霸权的大框架下,也相对显得略为边缘。这种边缘性则更容易加重对这个群体的污名和偏见,蕾丝边群体常常背负厌女和恐同的双重压迫,甚至在种族以及文化身份的介入后还会被加以多重束缚。也正是蕾丝边身份的特殊性,对于女同群体的呈现也显得格外重要,而不是任凭他人随意代表。那些被顺性别直男凝视的女性间情欲,那些被社会规训所捆绑的特定气质,包括拉拉只能负责展现女性间的“纯洁”和“真挚情感”,以及那些不必要的百合气息、恋姐(母)情节,或是因为缺少和异性相处或被其伤害而走上“歧途”的说教言论,都需要蕾丝边们站出来勇敢地说一声:“放屁!”。

那么,当你受够了这些无脑的陈词滥调,你的怒气已经被点燃,你的情绪也就因此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其实早在八十年代,就有这么一群反叛蕾丝边们,在呼吁女性权益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性少数身份向主流社会大声呼喊过。在高举“个人的即是政治的”这面大旗时,她们纷纷建立自己的社群,在女同群体内部点亮每个曾被压抑灵魂的点点滴滴。她们用摇滚、艺术、表演和社会活动表达自身的诉求,用行为、言语和澎湃的热情记录这段“她”历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用她们的方式——不管激进的还是保守的,在见证父权制在既往时代中给性少数和女性定罪后,依然骄傲地讲述着属于她们的故事。 《反叛蕾丝边》是这样一部令人热血澎湃的纪录片,在短短的82分钟里,导演们通过珍贵的影像资料和对音乐与图像的再次创作,为我们呈现出一部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轻松而又沉重的,既娱乐却又政治的,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伦敦一群蕾丝边的口述史诗。关于伦敦为数不多的蕾丝边酒吧、关于情欲、反撒切尔联盟、占领空房运动和BDSM俱乐部,多个当时无畏的蕾丝边和其他性少数们,在镜头前回忆自己激进而又大胆前卫的青春时光,然而这些珍贵的个人叙述,也为之后的蕾丝边们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使得她们能接纳自己的身份,从而更为大胆地“现身”。

电影《反叛蕾丝边》其实属于一个名为“反叛蕾丝边历史项目”中的一部分。这个项目主要记载了80年代间发生在伦敦的一系列由后朋克蕾丝边组织的团体和活动,也见证了整个蕾丝边社群建立的过程。就是这样一群被撒切尔政府边缘化的女朋克们,为了自己的身份和社会正义大胆发声,积极地参与到了80年代至90年代的政治活动中。其中一些具有历史性社会运动包括Greenham的反核战运动、占领南伦敦妇女医院、反审查制度、性积极女权主义、性工作者权益、艾滋行动主义等等倡导女性以及性少数群体权益的社会运动,这群积极的倡导者们则更是在原有的社会运动中融入艺术和文化,将个人的欲望和个体叙述纳入公共话语之中,同时也丰富和滋养了亚文化的发展。

The Rebel Dykes Art and Archive Show

“Dyke”一词指代女同性恋者,通常含有污名化的意味,多数表现为主流顺性别异性恋群体对女同性恋戏谑和调侃的口吻,特指一些性别表达偏“男性化”(俗称铁T、Tomboy等等)或者带有中性性别气质的蕾丝边,这其中当然也涉及厌女思想以及对女性间欲望的蔑视和仇视。不过随着同志运动的扩展,这一词现多以俚语形式出现,并且用于女同群体比较正面的自称。这部影片之所以叫“Rebel Dykes”,想必也是突出强调这样一群曾经被污名化的铁T们,为当代地下蕾丝边文化做出的努力和付出,不论是广义上增加对女同群体的可见度和多样呈现,倡导其他酷儿走出柜子,试图创建一个安全和包容的空间,还是狭义上在女权群体内部“合理化”铁T的身份,从而打破部分女权主义过于提倡性别分离和性别本质主义的视角,给予所有人一个自由表达自我的平台。

说到当时的蕾丝边亚文化,不得不提及在伦敦各大蕾丝边俱乐部演出的蕾丝边后朋克地下摇滚乐队“Sister George”,“Mouth Almighty”和“The Sluts From Outer Space”(非常女权和后朋)和穿越伦敦的蕾丝边摩托帮“the Black Widows”(黑寡妇),以及随着BDSM文化流入而产生的蕾丝边S&M俱乐部“Chain Reaction”。除此之外,这些叛逆蕾丝边们还创立了地下情色杂志“Quim”和“On Our Backs”,印刷一些展现蕾丝边情欲的摄影作品和文字,然而在之后却遭到许多女权主义“道德警察”和父权世界的审判,理由是过度宣传暴力和色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复制了父权社会的权力关系;而对butch(铁T)和leather lesbian(穿皮革的蕾丝边,可以看作是BDSM亚文化相关)的批判也因此延伸开来。部分女权主义者和女同认为这有悖于女权主义倡导性别权力平等的原则,并认为BDSM等一系列文化都是仇女式的暴力行为(比如差不多同一时代的女权主义者Andrea Dworkin和Susan Griffin)。然而一些喜爱BDSM文化的蕾丝边和女权主义者们却坚持认为这是性解放的最佳体现,女性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欲望和身体,人们应该抵制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控制和束缚,而不是在这里评价和指责他人的性偏好。 不仅BDSM和铁T文化在当时遭到抨击,跨性别群体整体的低可见度导致人们对跨性别女性蕾丝边也充满偏见和敌意,一些变装主题派对或者是蕾丝边亚文化俱乐部甚至不欢迎跨性别女性入场,将同为酷儿群体的跨儿们排除在社群之外。人人都渴望自由,但自由却总让不同利益相互碰撞,涉及到酷儿群体时则更是如此,别说几十年前了,现如今不也是如此吗? 虽然的确存在诸多纷争,但蕾丝边们反叛的精神却为人们还原了一个更加真实的酷儿群体,让主流社会听到她们的呐喊和欢呼。性少数群体的口述历史和呈现是如此重要,因为她们并不想被任何人代表,也不愿意被父权社会消费。人人生来平等,女性是如此,爱女性的女性也是如此。

Rebel Dykes官方网站:

//www.rebeldykes1980s.com

 短评

感谢这些敢为人先的战士给我们提供了坐享其成的机会,但要走的路仍然很长

6分钟前
  • HiddenHazel
  • 推荐

能呈现出“女同性恋+女权主义者”内部的分歧与统一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个纪录片对女同来说意义非凡。

10分钟前
  • 范文婧
  • 力荐

这么多我们当下依然非常缺失的讨论,几十年前就在伦敦发生过;很喜欢讨论S&M的那个大会;喜欢讲到hiv pass by behavior not by identity;大家都好可爱啊……想到上半年黄盈盈老师公选课第一节课说,我们不选边站,我们讨论。我们真的好缺少一个讨论的空间。

15分钟前
  • 逃跑艺术家
  • 力荐

QFFM!这段历史需要被记录 身份本身就决定了这一切一定是政治的 当普通大众在混沌之中摸索生存的规则 那些被边缘的个体已经开始尝试用身份和欲望打破规则 be riot be a rebel

17分钟前
  • Sid
  • 力荐

千千万万的女性起来之时,是人类真正的觉醒之日

20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什么乱七八糟的拍的

22分钟前
  • 畅畅电影
  • 较差

好看!很多critical perspectives在当下语境甚至都是缺失的 真的很需要educate ourselves and then "rebel"

23分钟前
  • Säger
  • 力荐

比较有意义的是,让我知道原来在2022年简中互联网吵得不可开交的两派观念在七八十年代的伦敦就有过现实的碰撞。所谓反叛者能接受跨和男同是同伴,但分离主义女同女权在她们的叙述里就是反派一样的存在。

25分钟前
  • 不再熬夜
  • 还行

信息量很大 尤其关于当年各种sex形式区分与禁忌的荒唐争论 这种事不还是在天天上演吗 就让每个人做自己吧 和而不同

29分钟前
  • ≌菩提风花
  • 力荐

7.5/10,实验性影片,由亲历者访谈、照片、视频和动画混剪而成,虽然摇晃的镜头有些影响观影体验,却是相当珍贵的影像资料;港译为“同志们上街吧”,感觉并不贴合影片主题。涉及的话题、对应的历史和社运不少——性癖与性用品、女权与性解放的社运、派对与毒品、朋克、自我认同与社群、在就业与育儿方面的不平等;但因受限于时长所有话题都谈得太浅。表达手法蛮奇妙的,这些“少数派”中的反叛分子非常值得被记录。片中提及“proper lesbian”和 lesbian s.ex police,在为了与“常态”区分的社群中,群体内部的自我审查非常荒诞且无理。“Slience is death”的宣言在今日依旧有力和有效——正视自我,正视欲望;不是为反叛而反叛,而是因为有值得反抗的事情而去发声去抗争。

34分钟前
  • Ruby酱
  • 推荐

做自己就是最大的反叛

37分钟前
  • 最后一代沉树
  • 力荐

B+/75|很难将其视作一部电影来观赏,也许正如主创所说Rebel Dykes更多的是一项实验艺术。虽然我对女同的历史和文化不太了解,但不妨碍我发现这部作品的有趣和社会意义,全场的女同观众们都看的很嗨,多次在影片中间尖叫呐喊。如她们在影片中所说,她们并不是有一天早上醒来突发奇想决定rebel,而是这社会里种种事件逼迫她们rebel。我直说,每次看完这种影片都觉得自己国家的悲哀,因为不可能存在自下而上的改革,而很多国人想到的也不是rebel而是submissive。#LondonBFI#

41分钟前
  • 杀手太凉
  • 推荐

让我看看这个词条在这里能存在多久呢

45分钟前
  • 力荐

看似选了个rebel dykes的角度但being dyke有哪个角度不rebel呢?差不多面面俱到聊伦敦女同史,不可避免聊得比较浅。大篇幅讨论SM在女权语境下的争议有点意思,闯议会和闯BBC现场还原笑死。在LGBTQ被G主导的大环境下这些纪录还是很有意义。section 28曾打破少数群体内部的隔离,也离这个时代越来越远了

46分钟前
  • 黑桃生
  • 推荐

真的是太棒了👏我哭得好大声,“我们的故事终于得到了讲述”👏里面的抗争非常警醒,女同性恋不仅面对传统父权压迫还要面对本来同属一个阵营的(恐同)女权的policing,political lesbianism最后必定会变成sex police,不要总想着管女同了有些人,女同性恋文化的发展早都超越了有些人自以为的“模仿男性”,还有倒行逆施的dont say gay,种族主义、精英主义和反跨潮流等等在今天几乎一模一样没有变过,所以必须反抗!

49分钟前
  • 激辱白男bot
  • 力荐

又一段需要被直视的历史得到了记录,为之感到愉悦,其中的议题延续至今,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50分钟前
  • uncannyblue
  • 推荐

“为女性提供一个场所,可以幻想和希望”“我不相信异性恋的世界” 学到了一些科普。以及很感谢和感动。感谢她们的坚持和一直以来的坚韧,感谢她们创造了一个空间,让女性在这里感到安全和释放,感到温暖和力量。

55分钟前
  • 不忘
  • 力荐

如此珍贵的纪录片,如此叛逆的先驱们!就算不是最佳,也是目前最重要的关于女同的纪录片。30 年前那个险象环生的伦敦离我们并不远:无论是通过「第 28 条款」禁止学校等机构「推广同性恋」(至 2003 年才被推翻)的保守政府,还是女权内部对于 S/M 等议题的分歧所带来的自我/双重规训(针对「不合规」的姬和她们的性体验的「出警」仍在继续),对于此时此地的观众而言也是日常。看着她们从组建社群、提供安全空间,一直到在议会和公共电视上用行动抗争,是既振奋又伤感的——有些人已打过那漂亮的一仗,有些人却因扬过旗帜而身陷囹圄。

56分钟前
  • 羣青
  • 力荐

看这种片和太监逛妓院也差不多。

1小时前
  • 孜然一身
  • 推荐

radical feminist和rebel dykes在80年代的分歧: 究竟sm是否模仿异性恋男权中的暴力和权力结构 以及享受penetration算不算feminist行为等等 和目前国内女权内部议题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喜欢她们像开记者招待会一样公开平等讨论这些议题 原来Thatcher反同 有长达15年明令禁止promotion of homosexuality 很有意思也很重要的一段历史

1小时前
  • 冰镇枕头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