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安妮·霍尔

剧情片美国1977

主演:伍迪·艾伦,黛安·基顿,谢莉·杜瓦尔,保罗·西蒙,卡罗尔·凯恩,克里斯托弗·沃肯,西格妮·韦弗

导演:伍迪·艾伦

 剧照

安妮·霍尔 剧照 NO.1安妮·霍尔 剧照 NO.2安妮·霍尔 剧照 NO.3安妮·霍尔 剧照 NO.4安妮·霍尔 剧照 NO.5安妮·霍尔 剧照 NO.6安妮·霍尔 剧照 NO.13安妮·霍尔 剧照 NO.14安妮·霍尔 剧照 NO.15安妮·霍尔 剧照 NO.16安妮·霍尔 剧照 NO.17安妮·霍尔 剧照 NO.18安妮·霍尔 剧照 NO.19安妮·霍尔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20:24

详细剧情

喜剧演员艾维·辛格(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饰)是这样一个人:非常介意自己的犹太人的出身;自认为有童年阴影,看了十六年心理医生没见好转却一直付钱看;有点阿Q精神,但对人生却充满消极;喜欢一直讲无聊的笑话。正因为自身的神经质特质,艾维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

 长篇影评

 1 ) 知识份子的矛盾爱情阵痛――《Annie Hall》by Woody Allen

“以缺乏智慧为前提,漂亮、美妙、富贵”,是多数男人衡量理想女伴的标准,然而以知识份子自恃的那撮,往往认为如果缺乏和另一半的神交,那些理想的美丽始终会如烟花般退却,热情无以为继。 于是,知识份子们不胜其烦向身边女人灌输他的价值观、他的哲学书、他的审美、甚至自掏腰包逼她去看他的心理医生,务求令女伴拥有他值得欣赏的智慧为止。同时,他认为这是对女伴一种责任和尊重,而非勉强。 讽刺的是一番用心良苦后,爱的女人终于有了想法,可他却发现自己已无法驾驭身边女人的智慧,困于爱情的自私和爱一个人该有的无私之间的取舍中,泥足深陷于预期以外的窘况,无法抽离。 “我永远不会加入有像我这样的会员的俱乐部。”....这是《Annie Hall》里的Alvy Singer(Woody Allen)对自己矛盾爱情观的总结性发言。 整部电影感觉更像Woody在饰演自己,这个对矛盾爱情的无奈的发泄过程,既坦诚又自恋,剧中对白诙谐也有启发。《Annie Hall》能夺当年奥斯卡最佳电影,用心的对白与吊诡的叙事方法是其制胜法宝(如:主角直接与屏幕前的观众、路人进行交流...)。电影里的Alvy(或者说Woody自己)语速快如机关枪扫射,就算看翻译字幕也让人略感吃力,但细读下来,又回味无穷。 成也对白,败也对白,Woody戏内总爱引经据典以大抛书包,这种智慧的炫耀、骨子里的渗透着纽约派知识份子的傲慢和咄咄逼人,这又成为不少观众不爱Woody Allen电影的主要理由。 不否认有时知识份子的架子的确让人反感,他们通常抱着悲观主义态度生活,几乎一切都要拿来辩证唯物,否定多数,最后一无所有。开始Alvy(Woody)以为,一对拥有相近思考深度、相似价值观、相同人生追求的男女一起并肩前行,终点便是快乐,但这答案最后被他自己否定。 个人定义的“知识份子”该是“凡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愿意鼓励别人一起参予思考的所有人。”然而生活若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便不情愿地发现一切都矛盾,矛盾得无论怎样努力,最后都找不到对的,何止爱情? 历史上出名的哲学家抱悲观主义的十居其九,而知识份子都爱和哲学沾边,做作地彰显自己看人生的通透,然而通透又如何?古语有云心太清则无福,有时知识份子的矛盾可笑,又发人深省。 最后引用电影开首时Alvy说的一个比喻生活的老笑话: 有两位老妇人去卡茨基尔山旅游。 其中一个说:“哎,这地方的食物可真够糟糕的!” 另一个说:“可不是嘛,给的份量又那么少。” 看,我对生活的看法基本上也是如此: 尽管充满了寂寞、痛苦、悲惨、和不幸, 但又觉得一切都逝去得太快。

 2 ) 安妮霍尔

“以智慧为前提,漂亮、美体、富贵”,是多数男人衡量理想女伴的标准,然而以知识份子自恃的那撮,往往认为如果缺乏和另一半的神交,那些理想的美丽始终会如烟花般退却,热情无以为继。 不否认有时知识份子的架子的确让人反感,他们通常抱着悲观主义态度生活,几乎一切都要拿来辩证唯物,否定多数,最后一无所有。

 3 ) 谁是谁的Annie Hall?

    我们也该放松放松了。一直看沉闷的电影怎么吃得消呢?那感觉就像面对一台有无数零部件的庞大机器,你紧紧地盯着它,试图弄明白一条或几条生产线的运行轨迹,然而齿轮接齿轮,履带套履带,最终你完全被这隆隆作响的大家伙绕得晕头转向,所有的线路在你头脑里纠结在一起,成了一团再也理不清的乱麻。

    如果你还在坚持,那是你不服输的固执在作祟。不如让我们放松一下,转移你的注意力,试试别的电影。你拥有很多不错的选择:黑帮片,邪典片,现实主义电影,黑色片,歌舞片,无厘头喜剧片……当然,因为你一向秉持严肃的艺术评判标准,所以你要谨慎对待那些商业电影,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他们害得恶心,呕吐,内分泌失调。

    什么?这些没有你喜欢的?你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你需要的是那样一种电影:它表面看上去没头没脑,仿佛就是无意识地把生活中的片断拼凑在一起,然而却有源源不绝的新点子刺激着你;它不要讲什么大道理,最好是嬉笑怒骂,插科打诨,但其中要有你所感兴趣的生活态度或处世哲学;它不必借用任何突兀的效果就能吸引人,并且具有循环往复的魔力,当它结束的时候,你觉得它刚刚开始……

    好了,好了!不用继续说下去了。我知道你要的是什么电影。我这里就为了准备了一部: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

    像你这样的“文艺青年”,是很容易喜欢上一个怪怪的女孩的,像安妮·霍尔这样的女孩。她可能不漂亮,不聪明,不靠谱,但是她有趣,这一点很重要。并不是说她会讲笑话,而是说她具有一种特异禀赋——在你说出某些话时给你美妙回应的笨拙技巧。长久以来,你不就是在寻找一个能听懂你说话的女孩么?于是你拼命地向她灌输你那些没人听也没人懂的理论,把你喜欢的东西(可能就是你在豆瓣上选出的书、电影和音乐)一古脑儿推到她面前,希望她藉此发掘出整个的你,尽管你本人就在她面前。呵呵,不对啊,你强烈的摆脱孤独、建立交流的渴望变异成了偏执的控制欲,她理所当然地感到疲倦,你对她的疲倦感到失望,然后你们都感到彼此若即若离……上天特意造就的两个如此合拍的人,只好就此分道扬镳。当孤独感再次袭来,你意识到这个女孩的宝贵,而你和她的故事,就像生活本身,永远不会圆满。

    很可能你运气不好,从未遇上你的安妮·霍尔,这就越发证明了生活的不圆满。你要盘点盘点你自己,看看你是不是有资格成为艾维·辛格。当然艾维·辛格会讲笑话,你不会;或者你会,但只会重复有限的几个。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你对人生的感觉是沮丧的还是绝望的。艾维·辛格无疑是前者。他像我们的“文艺青年”一样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一肚子牢骚,但他其实只是在生活中轻微地发泄,骨子里他是懂得避让的,否则他只能是绝望的。他被死亡困扰,但他不被自杀困扰,当他坐上安妮患自杀妄想症的弟弟驾驶的汽车,他差点被吓死。活着非常无趣,但还是要活下去,他是这样一种人。只有对于这样的人,安妮·霍尔才具有最大的意义。而对于绝望的人,安妮的意义很容易被扭曲或不具有意义。什么?你已经绝望了吗?那么放弃关于安妮·霍尔的想法吧。你心中的安妮·霍尔只是一个幻象,其价值等同于一把手枪或一根绳子。

    我不能重男轻女,你很可能是一个女孩,那么我打赌你也在等你的艾维·辛格。现在的女人给我一个这样的印象,那就是她们比男人更易于沉醉在一种无聊的生命形式之中。我多么希望世间能有无数的艾维·辛格,来拯救这些女孩,使她们成为安妮·霍尔;然后这些安妮·霍尔再去拯救男孩,使他们成为艾维·辛格;然后这些艾维·辛格……那样的话,这个世界将是艾维·辛格+安妮·霍尔的组合,我也就免了被傻逼们气炸肺之苦了。我假设你——一个有希望成为安妮·霍尔的女孩,现在正徘徊于虚妄与现实之间,沮丧与麻木之间,哲学家与猪之间……要之,你处于一个最需要艾维·辛格的时刻,然而此时走到你身边的男人却不是艾维·辛格,而是东尼。轻率的女孩啊,你几乎百分之百地会立即堕落为一个平平无奇的女子,从此与成为安妮·霍尔的可能性一刀两断。每当想到这样的事情在世界上不停地发生,我心中便替每一个你感到无限惋惜。假如此事发生在一个男孩身上,他却不会因此断绝成为艾维·辛格的可能啊。

    既然我已经开始想象你是一个女孩,那么我便无法停下来,我坚定地认为你就是那样一个女孩,你处在无数个东尼的层层包围之中,时刻面临沦陷的危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你,救你脱离苦海,我的人虽然坐在这里敲键盘,但我的心早已挤过电频扫描的闸门进入电脑显示器,穿过丛林一般的电路板,进入我的网线,然后架着电子讯号飞速驶过千千万万条网线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拐进你那条独一无二卓尔不群的网路,赶在你关机之前跳到你面前……可是不行,我要先完成这篇文章。我本来打算介绍一下《安妮·霍尔》这部电影的,然而说了半天却等于什么都没说。极有可能偶尔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已看过这部电影,或者至少了解这部电影,因为没看过或不了解它的人又怎会被“安妮·霍尔”这个干巴巴的名字吸引呢?既如此,我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你需要靠你自己的理解力和辨别力去感受这部电影,去买来看吧!不管花什么价钱,这部电影会让你感觉物有所值的。

    不,现在别急着出门,女孩!把电脑开着。我敲完这最后几个字,就飞过去和你相会啊!

 4 ) 其实,艾维.辛格并不理解什么是爱。

我很喜欢伍迪.艾伦的电影风格和拍摄技巧,但我不太喜欢他所表达的东西。

《安妮.霍尔》里的艾维.辛格,年龄偏大,个子矮小,头发稀少,控制欲强,神神叨叨,满嘴弗洛伊德,愤世嫉俗,自命清高,估计性能力也不咋地。我不禁纳闷,生活中会有女人喜欢这样的男人吗?女人们应该对这样的男人避而远之才对啊。我看很多人说因为他是个喜剧演员,比较幽默。但我在影片中看到的是他只能在台上讲着事先写好的无聊段子,逗人一笑罢了,在生活中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无聊的、乏味的、令人讨厌的人。一个神经质、娘们唧唧、自我为中心、只盯着生活的阴暗面、整天抱怨却并不能解决哪怕一点实际问题(害怕蜘蛛和龙虾、连车都不会开)的废物而已。

面目可憎

但伍迪.艾伦是编剧和导演,他怎么意淫都行。于是我们在影片中看到,艾维只是因为在后台不停抱怨自己在另一个单口相声演员之后登场,就能把到一个在我看来十分漂亮的妹子,难道仅仅是因为这个妹子的论文(具体啥题目我忘了)是关于文学和政治之类的狗屁,而艾维.辛格像机关枪一样的嘴里喷出来的都是普通人听也听不懂的文艺理论,于是恰好把妹子听的崇拜不已?而仅仅是因为他与安妮在街边因为一个叫大卫的教授吵了一架,他的朋友给他介绍了另外一个姑娘(谢莉.杜瓦尔演的那个,这妞居然也是闪灵的女主角),叫啥我也忘了,当天晚上就把人家给上了。还有,仅仅是因为安妮跟艾维一起打了场网球,安妮就喜欢上了这个小老头一样的男人,跟他的对话还那么的尴尬。难道这个艾维.辛格是个情圣?但我在影片中丝毫没有感觉到他有什么作为情圣的特质啊。

屁话一堆

好吧,姑且就算他博学,妹子们也觉得他很有趣,一开始崇拜他,然后爱上他,就像安妮那样。但是从影片的走向看,艾维和安妮的最后分手也是注定的。

我喜欢安妮,她是一个正常的女孩,单纯、乐观、大方、率真、对生活充满热情,网球打得不错,车也开地很猛,无非读书不多,但可能这正是她具备上述优点的原因。

美丽单纯

但是艾维嫌弃人家跟他无法神交,于是强迫人家去上成人大学,带人家去看什么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电影(就因为他自己是犹太人),还让人家去读那些关于死亡的狗屁书籍,好让人家能更理解他的精神世界,让他自己不再那么孤独。在我看来,艾维浑身上下都是书读多了的那些“知识分子”身上的臭毛病:迂腐、软弱、情商低、事儿又多、自己啥也干不好还总觉得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谁也瞧不起。好吧,安妮因崇拜他而爱上他(虽然我觉得这事儿并不合逻辑),于是听了他的话,去读了成人大学,可他又嫌弃人家跟教授走得近,于是跟人家吵了一架。吵完之后他看到路边有一对恩爱情侣,于是上前问人家如何这般甜蜜,人家说:可能因为我们比较浅薄吧,我们没什么想法。哈哈,在我看来这个回答真是把艾维.辛格的脸打得啪啪响。一个整天胡乱思考爱情,觉得自己很博学、很有深度的“中产知识分子”,结果却处理不好自己的感情生活,而不去思考这些的人,却能恩爱甜蜜,多讽刺啊?

单纯碾压了复杂

安妮想跟他住在一起,他不愿意,觉得自己的私人空间受到了打扰;安妮有唱歌梦,而且也得到了唱片公司老板的赏识,艾维却出于私心,不让安妮去参加人家的聚会(即使他之前鼓励过安妮,我认为那也是他为了得到安妮的权宜之计);安妮跟他一起去西海岸,喜欢上了那里,他又因为自己不想离开纽约,反对人家追求自己的梦。但是最后安妮终究有了自己的意识,她终于明白,自己跟艾维不是一路人,两个人是不可能在一起的,所以她勇敢地离开了他去追求自己更有意义的生活。艾维后悔了,他又去西海岸找安妮,想挽回安妮并且要安妮同意跟他结婚,安妮拒绝了。说实话,我看的时候好害怕安妮会答应,但安妮果断拒绝并开车离开了,我松了一口气。

果断离去

安妮作出了对的选择。即使她以后事业不一定成功,即使她又回到纽约,我也认为她以后的生活比跟艾维.辛格在一起更有意义。

其实,艾维.辛格并不理解什么是爱。

影片的开始和最后,他的独白和他讲的那几个笑话(虽然并不好笑),都把责任归咎给了生活和爱情本身,说什么爱情本来就是这样复杂,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爱情复杂无常,但还是需要爱情。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

还是屁话

艾维.辛格自私、迂腐、神经质、胆小懦弱、自命不凡、讨厌新事物,为自己犹太人的身份感到自卑,他时时刻刻需要控制自己的女伴,否则就会感到不安。他跟安妮在河边大桥下散步时,安妮说爱他,他也说爱人家,甚至说:“爱这个字不足以表达我对你的感情”。但实际上他是怎么做的,大家都有目共睹。他以自我为中心,讨厌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讨厌那些比自己学识高的人,也讨厌那些没有学识的人,他甚至讨厌他自己。

时时的不安与自卑

生活和爱情并没有错,它们没有义务为某个人的愚蠢而背锅。世界上生活幸福、爱情和谐的人有很多。像艾维.辛格这样的人,根本没有资格把自己处理不好生活和爱情的责任甩到生活和爱情身上。他这样的怪人,生活和爱情怎么会好呢?他并不应该整天觉得自己有多深刻,而是应该正视自己的缺点,把自己变成一个正常人(就像他在街边遇到的那对“浅薄但恩爱”的情侣),再来重新思考生活和爱情的意义。

说实话,以前的我,非常像艾维.辛格,我在看这部电影时,感到电影讽刺的就是以前的我。但我没有艾维.辛格那样幸运,至少他还能把到几个漂亮妹子。而我直到30岁时,才意识到自己满身的缺点,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并且重塑了自己的价值观,才谈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场恋爱。但幸运的是,我第一次恋爱就遇到了我的真爱,并且结婚生子。

什么是爱,我在30岁时才彻底明白:爱不是索取、控制、满足欲望或者一时冲动;爱是自律,是付出,是包容,是牺牲。一段好的爱情,当然需要神交,而且神交确实比性交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别人就要完全按照你的意志去做。一段好的爱情,应该让双方都变得更好、更自信才对,最好能够互相欣赏。

抱怨和指责并不会解决爱情中产生的问题,爱情需要努力地经营。电影《七宗罪》里,摩根.弗里曼说:挣钱比花钱要难,教育小孩比打骂小孩要难,经营婚姻比离婚要难,爱费心费力,并且成本高昂,需要努力和坚持才行。

这段话很深刻,对我影响很大

而艾维.辛格显然并不理解这些,他自私,不包容,不愿意为别人牺牲,只在乎他自己的感受。

其实,伍迪.艾伦也可能并不理解什么是爱。

《安妮.霍尔》是部半自传电影,我觉得艾维.辛格其实很像伍迪.艾伦自己,而电影里艾维.辛格的毛病也可能就是伍迪艾伦自己身上的毛病,艾维.辛格对于两性的观点很大一部分也是伍迪艾伦自己的观点。电影里对艾维.辛格这类人,与其说是讽刺,还不如说是自嘲。

伍迪艾伦之前结了两次婚,都离了。他也交往了好几任女友,米娅法罗甚至为他生了俩儿子,但最后还是分手。后来他甚至娶了自己的养女。而在之前的ME TOO运动中,伍迪艾伦也卷入其中,甚至曝出他猥亵七岁女童的新闻。而我坚信,一个懂得什么是爱的男人不会是这样的人生。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并不能说明他的心智和品德都是成熟的。一个导演,导出来的片子很成功,也不能说明他在影片里表达的观点就总是对的。

最后我要说,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比如伍迪艾伦直接对着镜头跟观众讲话;排队时跟别人辩论时直接把书的作者从广告牌后面拉出来;老师批评年幼的艾维时,成年艾维突然出现在座位上;跟骑警表达自己观点时插入白雪公主的卡通;跟安妮讲述自己童年经历时,直接把画面呈现给现在的自己。这些拍摄手法真是富有想象力,到现在都不过时。还有,1977年,我们国家WENGE刚结束,而人家美国就已经是电影里那样了,差距啊。

所以,我喜欢伍迪艾伦这部电影的风格和拍摄技巧,但我不喜欢他所表达的东西。

 5 ) 《安妮·霍尔》:你真的听懂TA在讲什么吗

     第一次看《安妮•霍尔》是在...传播学理论课上,然后...看到不出十分钟我就去找周公爷爷下棋了。最近怀着对这位传播学老师的无比愧疚,我重新找出这部片子来看。看过之后,开始责怪自己当年的浅薄...
     纵观伍迪•艾伦的片子,《安妮•霍尔》是他犬儒气息最重的一部,也是自传性最强的一部。他把自己和黛安•基尔的这段恋情大胆地摆在舞台上,剖开自己,审视男女关系。
     也许真的是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水星。艾维和安妮也许从来都没有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但是他们是真切地相爱过。
     艾维就是伍迪。伍迪就是艾维。犹太人,身材瘦小,一脸苦相,带着深度近视黑边眼镜,碎碎念的吐槽帝,带着知识分子的穷酸气,擅长说单口相声,迫害妄想症侯群,喜欢高谈阔论“死亡”和“性”,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过着悠然自得的单身生活。
     安妮就是黛安。黛安的真实名字就是黛安•霍尔,昵称安妮。她带着一种亲切而洒脱的美,夹杂一种嬉皮士的不羁和无伤大雅的滑稽。影片中,安妮想成为一名歌手,而且,她成功了。
      
    《安妮•霍尔》的故事根植伍迪•艾伦又爱又恨的纽约。纽约是不可非议的世界级大都会。东北部的钢铁工业让纽约上空总是雾气蒙蒙。高楼林立的布鲁克林,世界上最最富有的人和最贫穷的人同时存在于这个空间里。各种肤色的人只要在这个城市带上三个月就可以称自己是New Yorker。和南部加州的阳光明媚不同,纽约就是一副苦大仇深、高深莫测的样子。看看六十年代摇滚乐的风格就知道了:东北部的曲风政治性、严肃性和批判性与南部的欢乐、明朗存在明显的差异。还有贾斯汀•丁布莱克主演的《炮友》——撇开演技不谈——我觉得里面探讨的南北差异依旧很有趣。纽约人成熟、霸道、淡定,南方人真诚、开朗、情绪化。安妮觉得到南部去也没什么不可以,但艾维不行,艾维离不开纽约。
     艾维逼安妮去上成人大学,读他喜欢的关于死亡主题的书籍。他犬儒地以为:爱情建立在理性的互通和肉欲的相偕上。殊不知,爱情,有的时候就是那么荒谬而无逻辑。只要,接受它,就足够了。
 
     关于传播学有关的一点是:麦克卢汉出来打了个酱油~各位看官大可不必管麦克卢汉是谁(虽然这个老头被誉为信息社会的“先知”,他提出的很多关于传媒界的看法十分极端而前卫,甚至像外星人的观点,但不能不说“地球村”这个观点,他是始作俑者),但这段情节您一定看得懂:艾维和安妮在排队进场看电影,后面一位老兄一直喋喋不休地说着自己关于电影、导演和传媒的看法。艾维和他发生口角,老兄愤愤地自称自己是某大学的传播学教授,并引用麦克卢汉的观点来反驳艾维。这是,艾维拉出站在角落里的麦克卢汉。麦克卢汉说,你说的根本不是我的观点。我根本没有这样说。你还是教授呢,哼。
     至此,我想到了罗兰•巴特。沟通其实就建立在编码和解码上。我们抛出一个词、一句话,写了一篇文章、一本书,别人解读我们的话。解读,在某种程度上,即误读,是掺杂了个人经验和知识结构的再诠释。也许,与原作者的意涵已经相去甚远。但是,不是每次原作者都能跳出来纠正那些和他本意不相符的观点。所以,作者已死。
     男女之间的沟通,也许也正是如此。
     作为生理和心理结构如此不同的两个物种,他们之间的编码和解码总是频频出错。他们的理性从来没有真正对等过,但是,在感性层面,他们可以遵从内心的欲望相亲相爱。
     不觉得,这很神奇么~
 
 
     安妮最终离开了艾维。伍迪和黛安的恋情也告一段落。爱情有自己生老病死的轨迹。诚然睿智如伍迪,也只能耸耸肩,看着曾经的爱恋走过马路,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6 ) 虚幻的危机——从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到《丈夫和妻子》

男人的自信建立在与各种不同类型的女人的接触,以及这些女人们对他的接受程度之上。——索尔·贝娄

秃顶、性能力减退、觉得生活无意义、开始关注死亡——典型的伍迪·艾伦式的中年危机象征。很难想象,伍迪·艾伦的中年危机感从42岁拍《安妮·霍尔》开始(也许更早)一直持续到57岁时拍《丈夫和妻子》(也许会一直持续下去)。
在1977年拍摄的《安妮·霍尔》中,伍迪·艾伦扮演一个高明的喜剧演员阿尔维(Alvy),他非常幽默,见解精辟,对女人很有吸引力。他初次遇见安妮·霍尔是在网球场上,安妮显然对他一见钟情。和阿尔维的前两任太太不同(第一任是一个毫无情趣的剧场工作人员,第二任是一个热衷于社交却毫不关心正常生活的做作的女人),年轻的安妮显得纯真、质朴而不乏个性(她居然可以穿衬衫、马甲、打领带)。阿尔维很快便和安妮陷入热恋中。
成熟渊博的阿尔维立刻成为了安妮的精神向导,他推荐她看书(全是关于死亡主题的,因为那是阿尔维最关心的话题);建议她去大学旁听文学课以提高修养;总是带她去看同一部战争电影(阿尔维是犹太人,每次看这部电影都会潸然泪下);他去酒吧听安妮唱歌,并给她鼓励……安妮很崇拜阿尔维。在恋爱关系开始不久后,她想搬去和阿尔维同住。她的想法遭到了抵制情绪,阿尔维并不想和她同居,而是保持一种游刃有余的状态。“如果住在一起,那和结婚有什么区别呢?”这时阿尔维显然居于情感的上峰,他对自己中年男人的魅力充满了自信,他确信安妮在情感上完全臣服于自己,而他不想把自己束缚在单调的家庭生活中。
不久,情况发生了改变。危机悄悄从暗处浮出水面。首先阿尔维发现安妮在每次作爱前总是要吸大麻,她说她须要借此放松,而他认为她不能全身心投入。然后他发现她和大学教授“打得火热”(而正是他建议她去旁听大学课程),于是他跟踪并质问她,得到的回答却是“是你不想做出承诺,是你要求保持互不干涉的关系!”这时阿尔维觉得事情渐渐开始逃逸于自己的掌握之外——他不再是一个控制者。
安妮在酒吧的歌唱事业有了起色,她开始有仰慕者,开始参加派对,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开始和阿尔维争吵。最终他们决裂,安妮去了加州发展自己的事业(也许是开始一段新恋情)。安妮的离去,使得阿尔维彻底陷入了瘫痪状态。他无法思考,对自己失去信心,终于,他决定去加州找回安妮。一见到安妮,他就开始装可怜,诉说自己身体如何不适,想以此来达到效果(安妮也曾经在两人的冷战中装可怜,在寂寞的夜里以浴室里有巨大的蜘蛛为由骗阿尔维来看望她,阿尔维也非常配合),可是安妮毫不理会;他提出结婚请求安妮回到身边,可是安妮显然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最终两人不欢而散。
后来阿尔维常常在不同的场合看见安妮卖弄着从他这里批发来的高明见解,可是那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安妮,和他再也没有什么关系了。而他总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安妮和他分了手。
至此,伍迪·艾伦在影片开头的独白中所谓的危机感得以层层剥落、凸显。一旦感受到危机,就会对很多东西产生不信任,对身边的人不信任,对自己不信任,阿尔维显然还没有学会适应和处理危机。到了1992年拍摄的《丈夫和妻子》,这种危机感成为更为现实的一种生活化描述。危机感不再是一种虚无飘渺的焦虑引申(例如谢顶),而是切实的对现有生活丧失信任。
Gabe和Judy、Jack和Sally是两对夫妇,而且是密友。Gabe(伍迪·艾伦扮演)是一位大学教授业余从事小说创作,他怀疑妻子为了生孩子而偷偷不吃避孕药(明显的不信任),而他的妻子Judy总是觉得丈夫不再爱自己,因为生活过于平淡,一如既往,没有新鲜感。所以,Gabe和一个聪明的学生Rain眉来眼去(而Rain病态地只倾向于老男人),Judy爱上了高大帅气的同事Michael。
Jack一直是一个忠于家庭的安稳的丈夫(虽然一直觉得妻子Sally在性生活上很冷淡),直到有一天他的朋友给了介绍了一位电话女郎(美国的高价妓女)。一度风流过后,他再也不想过平板无味的生活,于是开始和一位性感的健美女教练交往。Sally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丈夫的不忠,从此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声称要过单身生活。
然而,当每个人都脱离原有生活轨道去寻求新的刺激时,却又产生了新的落差。
Gabe认为Rain是个不凡的学生,他非常在意甚至是迷信她对自己作品的看法,可是一次乘出租车,Rain竟然把Gabe的小说忘在了车上。当他们终于找到小说时,敏感的Gabe已经产生了危机感(在片中有一个小细节,出租车司机以为Rain是Gabe的漂亮女儿,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中年危机暗示)。Rain邀请Gabe去参加她的二十一岁生日派对,那天下着雷雨,突然停电了,Rain和Gabe就躲到了阁楼上,Rain想引诱Gabe,可是Gabe却被某种莫名的压迫感包围,他不停担心闪电会劈死自己,他表现得惴惴不安、举止失常,最后,他冒雨离开了。后来,他和Judy离了婚。Judy和Michael结了婚,但也并非一帆风顺。Judy生性恬退隐忍、以退为进,她很中意Michael,却把他介绍给了刚刚受到情感挫折的好友Sally。在Michael和Sally的交往过程中,她一直扮演一个旁观者,看着别人的幸福,将自己置于尴尬之境。最后Sally和前夫复婚,Judy才得以和Michael结婚。表面上她是以退为进的赢家,其实又何尝不是被琐屑的生活、逝去的魅力困扰着。
比较戏剧化的是Sally和Jack这对夫妇。Jack在离婚后很快地投入了短暂而“幸福”的生活,他和健美教练好上了,而且认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归宿。可是不久,他就发现了健美教练是个没有头脑、庸俗无聊的女人,完全不能融入他的圈子,而且死缠烂打。这让他根本无法忍受(伍迪·艾伦经常用撞车来表现情绪的失控和困境,在《安妮·霍尔》中,阿尔维在安妮离去时想发动汽车追安妮,却不停地与停在四周的汽车相撞;Jack面对歇斯底里的健美教练时亦然)。于是他冲回了原来的家,要求与Sally复合。Sally虽然接受了Judy为她介绍的Michael,但始终没有从婚姻的挫折中恢复过来,她认为Jack爱她,但是又丝毫不能忍受Jack和别的女人来往。在他们离婚后,她一度摆出单身的姿态,但那只是姿态,她知道自己需要一个人陪伴。所以,当Jack道歉后,她又回到了他身边。他们开始学会互相协调,开始准备相伴到老,他们明白生活不可能尽善尽美,他们只能向无法解决的性问题妥协以换得平静的生活。
人必须克服危机,这是生命的要求。即使丧失了对生活的信任,人还是得生活。大家在躲避危机的时候,兜了一个大圈子,最后发现只有和危机相融合,将危机视为必然,才能和危机和睦相处。这是从《安妮·霍尔》到《丈夫和妻子》的发展。
有趣的是,不管伍迪·艾伦在电影中是怎样的尽心尽力从不同角度叙述那种无所不在的叫做“危机”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伍迪·艾伦好像从未被危机感打倒。从露易丝·拉瑟到黛安·基顿,到与他同居十一年的米亚·法萝(《丈夫和妻子》中Judy的扮演者),他把私人生活和演艺事业结合得极为紧密,而且无往不利。年龄、秃顶、性欲减退都不是问题,在他渐入老境之际,他仍然扮演着控制者的角色——与米亚·法萝分手,和他们俩收养的韩国女孩结婚。他也许会经常受到危机的困扰,但是,那只是暂时的,过段时间一切都会好起来,就像Gabe总得写一部新的小说一样。在电影中他对危机作细致入微的分析,使得他在生活中可以对危机这个东西享有绝对的主动权。
http://www.blogcn.com//user62/artcenter/blog/25017172.html

 短评

现实中也有不少自命不凡的知识分子(豆瓣文青)也活成了这个样子,自己都烦自己,却期盼着别人来爱自己。殊不知只有傻姑娘才会爱你,可你又十分嫌弃傻姑娘,想要把她改造成聪明姑娘,可是聪明姑娘是不会爱你的

7分钟前
  • 刷鞋大王
  • 推荐

男欢女爱电影的珠穆朗玛峰,伍迪·艾伦此后所有作品感觉都只是它的衍生和变体。妙趣横生的台词,细碎的拍摄技巧,带着小知识分子的自嘲和清醒。中间那场心口不一的聊天戏实在太好笑了!(差点以为屏幕坏掉2333333)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这个死话痨XD 多么卡通的人格。 结尾蒙太奇又多么伤感的浪漫。除去知识分子中型文青,难想象若被寻常塑料片养成废人后能够挨得住、能够消化得了这种速度:)

12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额……台词太多了反应不果来……

13分钟前
  • 珍珠大爷
  • 推荐

这姑娘笨拙的搭讪,笨拙的对他的喋喋不休表示回应,于是他爱上这个其实没那么聪明的姑娘,并试图把她变得和自己更合拍一些,然后他失败了,他失去了她。这么看起来,这其实是个普通又正常的爱情故事啊,虽然期间少不了老头的絮絮叨叨。

16分钟前
  • 望仔放弃减肥了
  • 推荐

虽然也看了很多,客观说也真的还不错,但对你们奉若大神的伍迪一直无感。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个标准的文艺人。就是那种想打炮,喜欢打炮,还要把打炮说的不像打炮的。打炮前需要诗词歌赋撩骚,打炮后需要琴棋书画温存的人。你们这帮文艺青年啊~~~就好这口~~~

18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艾维最大的毛病,在于他身上那种自相矛盾的性格。用伊索寓言里的比喻来说,他就是那只蝙蝠,蝙蝠见兽装兽,见鸟装鸟。但艾维刚好是相反,跟知识分子在一起,他觉得自己跟着这群装腔作势的家伙绝不是一路人,跟普通人在一起他又开始鄙视这些人是文盲。蝙蝠其实就是哺乳动物,艾维其实也就是个知识分子。

23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真干净啊这儿(比佛利山)——当然,因为他们从不乱扔垃圾,他们留着垃圾做电视剧呢。

25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爱死伍迪艾伦的神经质话唠了!①知识分子式的自嘲揶揄,对白轰炸,全程合不拢嘴;②幽默调侃下悲凉心酸尽显,首尾格言式冷笑话独白,令人咋舌;③多样的视觉花招:分屏,对摄影机演说,做爱时灵魂出体旁观,人物自由出入参与闪回场景,白雪公主动画戏仿;字幕透露真实想法...④费里尼,麦克卢汉。(9.5/10)

2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我一直觉得拍这部电影真的很需要勇气,就像把自己剖开展现给大家看,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你的思想与生活经历,你的爱情,得与失。可以说是可爱的。

27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对白信息量太大,尤其是两个初次见面在安妮家聊天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嘴上装逼说的话,真是太形象了。。。#论一个装逼青年见到心动的姑娘该如何聊天#

28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我们都是成年人,即使分手了也可以冷静地帮你打包东西,反正都到这个年纪了,谁没分过几次手呢;但是讨厌坐飞机的我,不敢开车的我,还是甘愿飞三千英里再开车过来求你嫁给我。你不同意,没关系,我不难过,因为我是成年人。打破第四堵墙的拍摄方式让一个虚构的故事变成现实。

31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力荐

自传性/犹太情结/对生与死、爱与罪、性与欲、道德与责任的探讨/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困惑/片段式结构/画外音、分屏、长镜头、中近景,心理外化,跳出情境,对着镜头喋喋不休

3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重看,完美,感觉很多爱情电影讲的都是同一个故事。

3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要是身边有这么一个喋喋不休的话唠,真想一脚踹过去,大钉子扎脑门上,让他永远贴在墙上。

38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推荐

"我绝不加入有像我这样会员的俱乐部"。其实片子不大应该叫这个名字。直到现在,这部影片依然是学院奖历史上最反传统的获奖作品.这个对一次失败爱情的随心所欲的剖析之作,借鉴了从伯格曼到格劳乔·马克斯到麦克鲁汉到《白雪公主》等等。这种借鉴不仅仅在故事内容上,还包括形式上,比如角色对着摄象机

40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男:你星期五晚上有时间吗? 女:我…应该有… 男:噢,周五我不行,周六晚上呢?

4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四星往上,这还真是我看了几部伍迪艾伦之后感觉最好最愉快的一次了,集各种小清新和小聪明之大成啊。爱情嘛,兜兜转转,有时候就这样在一起了,有时候就那样分开了,永远说不清的,再啰嗦都说不清。戴安基顿的衣服真好看!

4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四星半;将一个自大背后的龟毛男人演绎得活灵活现;貌似渊博丰富的男人对年轻女孩总有吸引力,当女孩有自己圈子、独立人格和追求,关系也告完结;几乎所有男人都奢望拥有既知性达理又年轻漂亮的完美女人,却不知自己轻重;片尾颇有“我努力想忘记你,却发现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你”之意。

4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安妮霍尔那一身行头酷毙了!!(第5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女主角奖)

50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