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伯德小姐 剧照 NO.1伯德小姐 剧照 NO.2伯德小姐 剧照 NO.3伯德小姐 剧照 NO.4伯德小姐 剧照 NO.5伯德小姐 剧照 NO.6伯德小姐 剧照 NO.13伯德小姐 剧照 NO.14伯德小姐 剧照 NO.15伯德小姐 剧照 NO.16伯德小姐 剧照 NO.17伯德小姐 剧照 NO.18伯德小姐 剧照 NO.19伯德小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2:55

详细剧情

  女孩克里斯汀(西尔莎·罗南 Saoirse Ronan 饰)跟随着家人来到了位于加州的一间教会学校开始了她的高中生涯,虽然心中有百般的不愿意,但克里斯汀尚且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反抗家人和生活的安排。在学校里,克里斯汀最好的朋友是朱丽(比妮·费尔德斯坦 Beanie Feldstein 饰),三观相近的两人无话不谈。
  克里斯汀参加了舞台剧比赛,并因此结识了名为丹尼(卢卡斯·赫奇斯 Lucas Hedges 饰)的男孩,相互吸引的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然而,这段感情最终以分手告终。为了和校园交际花珍娜(奥德娅·拉什 Odeya Rush 饰)套近乎,克里斯汀不惜撒谎,遗憾的是,谎言并不能换来真正的友谊。当克里斯汀身陷同凯尔(提莫西·查拉梅 Timothée Chalamet 饰)的感情纠葛之中时,她的家庭也在经历着艰难时期。

 长篇影评

 1 ) 改名、破处,对父母放狠话,《伯德小姐》是我们每个人的青春

关于青春,每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往事。

巴塞君尤其记得,在那个盛夏,刚刚年满18岁且没有对象的我,为了留下一个仪式般的纪念,鼓起勇气,走进便利店,买了一盒避孕套

回家后,被老妈发现,然后苦口婆心地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青春健康教育。

然而到现在,我依旧母胎单身。

我自认为还不算惨的,毕竟只是没有性生活而已。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我有好几个同学的名字叫什么杨伟、陈博、鲁初雪的,一想到他们,就觉得自己很幸运了,而他们则要为改名事业而奋斗终身。

今天,我们要认识这样一位女孩,她也想要改自己的名字。

她叫——

《大鸟萌妹》

好了好了,她叫——

《伯德小姐》

Lady bird

相信稍微关注电影资讯的观众,都应该听过《伯德小姐》的大名。

烂番茄196连鲜,史无前例,打破了《玩具总动员2》保持了长达18年之久的记录。

唯一一颗烂番茄还有点黑粉的意思,目前213鲜1烂

《伯德小姐》是好莱坞著名女演员格蕾塔·葛韦格的导演处女作,也因此获得了多伦多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她曾出演过《弗朗西斯·哈》、《第一夫人》等电影。

《第一夫人》

女主角,好莱坞超新星,西尔莎·罗南

94年出生,14岁就凭借《赎罪》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22岁又靠在《布鲁克林》中的出色发挥拿下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天才少女,基本已锁定今年金球奖音喜类影后。

女配角,强势老妈,劳里·梅特卡夫

百老汇演员,曾客串过《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的老妈,凭借伯德小姐中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妈角色,横扫了今年颁奖季20多个最佳女配角奖项,剑指奥斯卡。

两位男配角,名号响当当。

小甜茶就不用说了,靠一部《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撩翻全球,成为基圈扛把子。

卢卡斯·赫奇斯,去年在《海边的曼彻斯特》一战成名,拿下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也是超级小鲜肉一枚。

如此强劲的卡司,共同打造了一台盛大的青春期躁动。

从这躁动中,每个人都能踩到自己青春的影子。

说回改名这件事,“伯德小姐”原来是改好之后的名字了,她的原名,克里斯汀。

Lady bird,连在一起有“瓢虫”的意思,寓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而分开来念,鸟小姐又象征着她“远走高飞”的愿景。

这狗爬的字,是高中生无疑了

她讨厌窝在萨克拉门托这个没文化的地方,一心想要考到东海岸的大学,无奈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这是影片的核心矛盾

母亲总说,去本地公立大学不就好了么,离家近又方便,学费也便宜,以你的分数能考上就感恩戴德了。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你爸妈是不是也说过这种话。

可鸟小姐自命不凡,这也让性格强硬的她与母亲常常发生冲突。

煎鸡蛋比谁做的好,衣服没收拾好到处扔,杂志不利于学习不能买,总之母女俩不打打嘴仗是不会罢休的。

大矛盾夹杂着小矛盾袭来,于是青春期的鸟小姐和我们那时一样,走上了“抗争”的道路。

改名,名字是父母给起的,颠覆它就是反抗。

跳车,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让你疼在心里。

放狠话,你不是老跟我提钱么,报个价吧,以后还给你。

父母们总觉得我们只关心自己,不为她们着想,很自私;而孩子想的是你们都不在乎我真正想干什么,我为你们着想有什么意思。

所以鸟小姐会去羡慕别人,会虚荣。

她不愿意让家里破旧的二手车开进学校被同学看见,让父亲把她放在离学校两个街口的位置下车,美其名曰“我想走走”。

她骗同学说自己住在豪宅里,其实自己家房子紧挨着火车轨道。

为了与更富有、更受欢迎的同学交好,她冷落了一直陪伴自己的好闺蜜。

这种因阶级矛盾产生的微小挫败感,在青春期其实特别容易慢慢累积,形成自卑的人格。

18岁成人那天,她以为靠点根烟,买本成人杂志就可以变成自己理想中的“大人”了。

这种自以为是,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YY中。

内容相当丰富了

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不言语。

鸟小姐需要一个出口。

爱情看上去是青春的一个出口,但鸟小姐的爱情更像是一个迷宫。

第一任男友,相识于话剧社,恩恩爱爱之后发现,他并不喜欢触摸自己的身体。

恩,对方是个gay。

第二任男友,相识于咖啡厅,对方很儒雅、博学、有趣,而且还是个处!鸟小姐决意献身。

第一次上床,破处了,但甜茶却秒she了,很尴尬。

更尴尬的是,他说他其实不是第一次,之前已经跟差不多6个人发生过关系。

这...骗炮?

鸟小姐事后吐槽:老娘第一次,居然是上位,谁第一次的时候会在上面?!

被伤透的心,还能有谁来安慰?

老妈呗。

母亲斗嘴归斗嘴,女儿需要她的时候还是会及时出现在身旁,说上那么一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种看似正常的母女关系,却让鸟小姐感到困惑。

母亲处处看她不顺眼,事事都想纠正她,这该是爱的表现吗?

于是她向母亲发问:“你爱我,但你喜欢我吗?”

这也是我们与父母相处之中最大的难题,互相爱对方当然是本能,但我们真的互相喜欢吗?

当然,如果我们对父母问出“你喜欢我吗?”,可能得到的只能是一头问号和一个巴掌。

这种剧烈的摩擦和碰撞,都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试炼,没有捷径可寻,更悲观的是,可能没有出口。

我们要么活成了父母的样子,要么活成了他们期待中截然相反的样子,这种“喜欢”与“不喜欢”永远不能让双方同时被满足。

机场送别后,情绪复杂的母亲

如果你抱着“超高口碑”的期望来看这部片,可能会失望,《伯德小姐》不是那种大起大落的剧情片,它的美好之处在于静水深流,把最纯正的生命体验原原本本还给你

你可能会想起打完你还帮你涂药酒的老妈,可能会想起上大学前父母机场送别的身影,亦或是想起哪个曾爱过的人渣,或被你伤害过的朋友。

你可能也会发觉,向往大城市的鸟小姐不过是庞大鸟群的一个缩影,那些鸟先生、鸟阿姨、鸟舅舅、鸟婶婶,就是活在打拼路上的每一个我们。

当初不顾一切地逃离,大家对自己都有合理的解释。

你是不是也曾这么大包小包地出现在地铁口

曾经桀骜不训的我们以为会一直飞,飞累了就在风里睡觉,步履不停。

但终有一天,我们接受了不可能在大城市安居的事实,接受了父母不可能给自己太多支持,接受了平庸的自己。

开始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事业,选择家庭,选他妈的大电视机.....

谁不是还没到死的时候,就选择了落地呢。

巴塞电影,尽享每寸光影

 2 ) 严肃影评#40:Fly Away Home – 9/10

《伯德小姐》

提起阳光明媚的加州,人们最容易联想起的大概是位于南加州的天使之城洛杉矶吧。而紧随洛杉矶之后的,则是坐落于北加州湾区内的旧金山。旧金山之后呢?应该会是旅游胜地圣地亚哥,或者是民主运动的先锋地带伯克利和高新技术的摇篮硅谷,又或者是纳帕山谷吧。这些都是人们心目中让人向往的加州最标志性的地方,而伴随着它们的当然就是发生在这些城市极具代表性的伟大电影了。《爱乐之城》下梦幻紫金的洛杉矶,《迷魂记》里有着各种地貌的旧金山,《杯酒人生》中让人向往的美酒之旅。这些城市都是标志性的,所以他们都有着标志性的电影。

你知道加州的首府是什么城市吗?不是洛杉矶,不是旧金山,不是圣地亚哥。加州的首府,是位于旧金山以北150公里的萨克拉门托。这个仅有洛杉矶地带人口七分之一的小城市,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阳光加州的首府。毫不起眼的它从来没有得到过电影界的青睐。你知道发生在萨克拉门托最著名的电影是什么吗?我甚至想不起任何一部以萨克拉门托为主角的电影,唯有在网上查阅后才发现《美国丽人》这部伟大电影首尾的航拍是从萨克拉门托取景的。但这种毫无生气、毫无地标性的郊区图像根本不能让观众们在《美国丽人》和萨克拉门托之间划上等号。电影历史上根本没有一部真正关于萨克拉门托的作品,最接近的大概是今年的另一部作品《你好布拉德》(推荐)了吧?但那也只能勉强称为与萨克拉门托有擦边的关系。

归根到底,萨克拉门托还是太无聊太乏味的一个城市了。

它没有洛杉矶奢华的灯红酒绿和红毯,它没有湾区的科技创新,它没有圣地亚哥的阳光与海滩。它有的,只是与千千万万的美国小城市一样的整齐街道,只是各种庄严而无趣的政府大楼,只是让年轻人们向往着离开的窒息空气罢了。

现在想起来,上一次萨克拉门托真的在一部被广泛接受的作品中被提起,大概是在《弗兰西丝•哈》中弗兰西丝回到家乡萨克拉门托度过圣诞节假期的情景吧。资深影迷们当然会知道饰演弗兰西丝的女演员格蕾塔•葛韦格正是土生土长的萨克拉门托人,所以应该也不会奇怪她单飞作为导演编剧的处女作《伯德小姐》正是发生在她的这个被遗忘的家乡中。当然,作为本地人的她是相当明白萨克拉门托的无聊乏味了,因此《伯德小姐》的开场语正是摘自作为同乡的著名女作者琼•狄迪恩对于萨克拉门托的抱怨:

“那些讨论着加州享乐主义的人肯定从来没有在萨克拉门托享受过圣诞节。”

乏味无趣的萨克拉门托

在萨克拉门托过圣诞节?这确实会是一场无法想象的灾难…

同样觉得这是一场灾难的,则是《伯德小姐》中的主角,由实力派年轻影星西尔莎•罗南(曾凭借主演《布鲁克林》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所饰演的克莉丝汀。而她“我自己给自己起”的外号,则是“伯德小姐”。伯德小姐不但不希望在萨克拉门托过圣诞节,她甚至不想再浪费一秒钟在这个无聊透顶的地方。她希望去东岸的文理学院上大学,去东岸那些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至少是康涅狄格州或者新罕布什尔州这些作家住的地方(这里笑了的请举手…)。她想去像耶鲁这样的学校,但又不是耶鲁,因为她大概进不了耶鲁(“哈哈哈哈哈哈...你肯定进不了耶鲁”)。

跟她对着干的,则是由劳里•梅特卡夫(是的,谢耳朵他妈…)所饰演的妈妈。这位为了生活而不得不不断加班的心理咨询师,并不能理解伯德小姐所向往的这种所谓的梦想。对比起东岸学校高昂的学费,她还是希望女儿能去家附近的大学读书。在她看来,以伯德小姐的态度,她应该“上大学,然后去坐一下牢,然后再重新上大学,这样可能会知道怎么反省一下自己”。

这种母女之间的碰撞,正是《伯德小姐》所要讨论的众多话题之一。导演兼编剧格蕾塔•葛韦格最初创作这部作品时,剧本长达350页(电影将会是大约6小时…),而剧本的名字正是《母亲与女儿》。对于母女关系的探讨,尤其是女儿成长期间母女间的交流,《伯德小姐》与历史上众多好作品一样是那么的充满具体细节而让人感到真实。这些甚至有点过分具体的细节,不禁会让人猜测这部作品是否葛韦格的自传式作品。她对此不置可否——虽然故事发生在她的家乡萨克拉门托,但众多的细节实际上并没有在她自身生活中出现过。即便如此,剧本的真实感却毫无妥协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犹如一位老练的编剧笔下的作品一般。但这大概是合情合理的吧?虽然这部作品是葛韦格的导演处女作,却不是她首次尝试提笔写作。她与著名独立电影人诺亚•鲍姆巴赫已经多次合作剧本,其中包括上面提到广受影迷爱戴的《弗兰西丝•哈》,而这些作品也很好反应了这位女电影人作为编剧的天赋。

女演员格蕾塔•葛韦格的导演处女作

同样充满天赋的则是饰演这些五花八门角色的演员们,尤其是年轻角色的饰演者。罗南作为奥斯卡提名得主无论是演绎伯德小姐外在的少女感还是内心的不安全感都显得游刃有余,演技派的她甚至要求素颜上阵,让她的面容更为靠近真实的高中生。而在《海边的曼彻斯特》饰演侄子、有着高水准演出的卢卡斯•赫奇斯则出演伯德小姐的第一位男伴。虽然出场时间不多,却满分提供了剧本所要求的幽默以及彷徨的感觉。更为出彩的则是饰演伯德小姐第二位男伴的俊俏少年蒂莫西•柴勒梅德。这位上升势十足的年轻演员,凭借《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成为今年最炙手可热的新星。但相对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作为主角的演出,柴勒梅德在《伯德小姐》里以一位有思想又或者太有思想的高中生出现在观众面前。对于这样的角色,相信大多数观众都是那么的熟悉,因为我们高中时身边肯定有那么一位看着高深晦涩书籍,时而有着具有启发性言论,时而又有着自命不凡却实则浅薄说法的朋友。而柴勒梅德对此的演出则显得那么的毫不费力却无可挑剔。

能够找到如此适合的演员、能够让演员们明白透彻自己角色的出发点以及该如何进行诠释,则需要再次归功于导演兼编剧格蕾塔。无论是仅听罗南试镜第一句台词便知道她是合适人选,还是安慰柴勒梅德他所饰演的角色并不是一个装逼的人,这些都不是作为新晋导演容易完成的任务。“当我准备好剧本的时候,我觉得是时候作出导演的尝试了。”格蕾塔在接受采访时这么说道,“如果不踏出这一步,我也不会再从其他地方学到什么更多的东西了。”她是正确的。对于新晋导演的她来说,《伯德小姐》是一份再完美不过的答卷了。

纽约电影节中的格蕾塔•葛韦格

应该说,作为一部成长类型片的《伯德小姐》,很多成长类型片的套路都踩了一遍。这包括反叛地叫嚷着要离开家的主人公,与主人公对着干的父母,让主人公初尝爱意而又间接给主人公上了人生宝贵一课的伴侣,以及其他数不完的套路。这些观众们再熟悉不过的剧情,却在格蕾塔的笔下,在《伯德小姐》的画面中中显得那么的真挚。偏暖偏软的画面给人带来回忆的怀旧感,而有血有肉、有着让人能理解同情出发点的角色们则让观众们在笑声中渐渐为他们呐喊。这跟《弗兰西丝•哈》所带给我们的感觉似乎是如出一辙的。格蕾塔最胜任的,似乎正是这种由最琐碎最搞笑却又最真实的细节中给观众们传达的情感。也正因如此,当电影的感情爆发点来临时,观众们才能在平静不做作的画面中理解到角色当时最无助最后悔的泪水。

但在我看来,让《伯德小姐》从普通成长类型片、甚至从今年的优秀电影中脱颖而出的,却是它充满笑料的背后那些能让所有观众都能理解的最能让人普遍产生共鸣的话题。你可以当《伯德小姐》仅仅作为一部成长类型片来看待,而我也确定你可以从中获得十足的愉悦,因为这正是我第一次观看《伯德小姐》时的看法——优秀的类型片,但似乎仅仅也只是优秀的类型片罢了。但当我走出电影院有时间静下来思考时,《伯德小姐》给我留下来的印象竟然要比今年的其他优秀电影更加久远。当我在短短一周的电影节中同时观看了《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佛罗里达乐园》(我的影评://movie.douban.com/review/8851659/)、《每分钟120击》这些年度最佳的热门后,我却发现《伯德小姐》所给我带来的共鸣是最强烈的。

对于家的讨论让《伯德小姐》超越一般的成长类型片

这大概是因为《伯德小姐》讨论的是家这个那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概念吧。无论种族,无论性别,无论年龄,作为观众的我们都能因为家这个概念而感到普遍的共鸣。

家,是那个在你成长中阻扰着你前进沉重的锚,是那个与你梦想中向往的地方截然不同的乏味之地,是那个你表达了千百次厌恶、发誓要远离的地方。但家,同样是那个让你有着舒适归属感的地方,同样是那个在你离开了之后才会发现它美丽的地方。而发现家的美,大概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却又最不容易擦觉到的一步了吧?

“你明显很爱萨克拉门托啊”,导师这么评价伯德小姐的大学申请文书。但伯德小姐并不这么认为,决心要离开家的她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纽约。但矗立的高楼、无法交流甚至不那么友善的纽约客、以及那些没有草坪的房子,这些都是伯德小姐所陌生的事物。也正是这一刻,她终于明白了萨克拉门托的好,她终于明白了家的好。

“妈,当我拿到驾照后,当我终于在路上开车的时候,我发现我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萨克拉门托是那么美的地方。似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弯道,都是那么的美丽。”

是的,《伯德小姐》确实是格蕾塔对萨克拉门托的情书。是她对那个比不上洛杉矶旧金山、乏味无趣的萨克拉门托的情书。而它是那么的真挚而动人,因为萨克拉门托正是她的家。

 3 )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看完电影我脑子里最先浮现的就是《青春舞曲》的这句歌词,但Lady Bird可能是出自于一首叫Ladybird Ladybird的童谣,里面有一句歌词是"Ladybird, ladybird, fly away home."

Christine住在Sacramento,一个典型的加州大农村,她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 Lady Bird,并要求所有人都称呼自己为Lady Bird。她有点叛逆有点酷,粉色的头发,蓝色的袜子,因为和妈妈吵架跳车摔断了手,连石膏都涂成了桃红色。她厌倦了加州的阳光和矮矮的平房,一心想逃家乡小镇,去纽约、去东部,再不济,至少也得去旧金山啊!她想申请纽约的大学,但她成绩平平,不是最好却也不至于太烂。她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高中女生,可是自信、张扬、有着这个年纪最美好的年少轻狂。 走进放映厅之前,我根本没想到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大部分观众居然是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我跟着爷爷奶奶们捧腹大笑,可笑着笑着我就哭了。好一个Greta Gerwig,将属于这个年龄的,关于爱情、友情、家庭的忧愁和哀伤,全部藏在了这一出荒诞幽默的青春喜剧中。

爱情——恋爱就是在墙壁角落写下你的名字,分手也不过就是划掉你的名字,写下一个新的名字罢了。

Lady Bird在学校的音乐剧试镜中对Danny一见钟情,她将Danny的名字写在自己房间墙壁的角落。她与Danny迅速陷入热恋,他们开始整天黏在一起。可是Danny好像没有那方面的想法。Lady Bird有些羞涩地对Danny说:“你知道你其实可以摸我的咪咪吗?”Danny回答:“我知道,我只是很尊重你。”然而,当Lady Bird在男厕所的隔间发现Danny和另一个男生接吻时,一切才真相大白,Danny是个Gay啊!Danny也并不是刻意要欺骗Lady Bird的,只是他对于自己的性向感到迷茫和害怕。他来到Lady Bird打工的咖啡馆,一边诉说着自己的慌乱,一边哭得泣不成声。面对这样一个小可怜,能做的当然只有抱住他啊! Lady Bird并没有在失恋的情绪中沉溺太久,因为另一个小可爱Kyle出现了!

Timothee小天使让你一秒找到恋爱的感觉。

Lady Bird把墙上Danny的名字划掉,写上了Kyle。Kyle就是那种典型的忧郁型坏男孩,抽烟、弹吉他、组乐队,喜欢远离人群,整天抱着一本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游戏人间,对待感情随便(还秒射)。Lady Bird把第一次献给Kyle后,才知道他原来早就有过好几次经验了,Lady Bird感到十分愤怒,Kyle冷漠地回应:“You are gonna have so much unspecial sex in your life”,尖酸刻薄又一针见血。但这张脸在那里,随便你做什么都原谅你!年轻的爱情可能看起来幼稚又可笑,但快乐是真的,伤心也是真的,只不过那些刻在墙头的名字,随着离开时粉刷墙壁也一并抹去了。

友情——她一边吃着零食一边跟你抱怨“我最近越来越胖了”,你用塞满三明治的嘴回答“我也是”。

Lady Bird有一个好朋友Jules,像所有的好朋友一样她们一起玩耍,一起发胖。她们决定把皮肤晒黑,可是连沙滩也懒得去,就躺在家里窗前的地毯上,一边吃零食,一边晒太阳。她会在你疑惑“为什么我爸爸数学很好,可我数学很烂”的时候告诉你“可能是你妈妈的错”。然而,为了泡Kyle,Lady Bird和Jules疏远了,开始和漂亮、有钱、又受欢迎的女生做朋友。为了融入这个不适合她的圈子,她开始变得不像自己,但这个圈子到头来也没有真正地接纳她。所以为了追求某些看似耀眼的东西而失去自我,真的是正确的吗?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一个全心全意真心待你的朋友一定是幸福的。

家庭——最想逃离却最思念的地方

把家庭的矛盾和羁绊描绘得真实又新颖是非常难的,但本片最戳中我地方在于每次气氛变得严肃时,总会有幽默来化解这种沉重。

妈妈对想买东西的Lady Bird说“这是有钱人干的事,我们不是有钱人”。她们两最爱的娱乐活动就是在星期天装作有钱人去看豪宅。和妈妈逛街时不知不觉就开始吵架,但看到一条漂亮裙子就立马和解。所以说,女人的战争总是会在购物中停止。 Lady Bird听到有人敲她房门,马上就叫爸爸进来。爸爸疑惑你怎么知道不是妈妈呢。因为妈妈不会敲门。 爸爸失去了工作,还有抑郁症,但他没有把得病的事情告诉孩子。Lady Bird想要去东部上学也是爸爸陪着她一起瞒着妈妈,好像天底下的爸爸都会尽力满足女儿的一切要求。当妈妈发现她申请东部学校的事,她有些担忧地问爸爸:“你们会离婚吗?”爸爸说:“不会的。我们离不起婚。” Lady Bird终于如愿以偿上了纽约的大学,但在高楼耸立的纽约,冷漠的行人行色匆匆,她才发现Sacramento的阳光是多么温暖。父母送她去机场的那一天,爸爸安慰妈妈说,她会回来的。在医院醒来,妆花了脸,她想家吗?非常非常想。可是她会回去吗?我想是不会的。 人生不过是擦干眼泪,继续向前罢了。

你叫什么名字?Christine。

 4 ) 《伯德小姐》压抑沉闷下五彩斑斓的少女心

《伯德小姐》压抑沉闷下五彩斑斓的少女心

食影兽影评人:刘正一

《伯德小姐》以典型北湾区社区文化为底板,讲述了即将高中毕业的叛逆少女Christine McPherson(自命名“Lady Bird ”)在对于家乡萨克拉门托的厌倦和想要前往东海岸求学的驱使下,与家庭、社区、学校圈子之间相处的和谐与冲突,并在中成长的故事。

Lady Bird这个名字说白了,是从身份符号上有意识地挣脱自己与父母家乡的关联,是一种很典型的叛逆行为。Christine在竞选学校干部时给自己做的宣传画报都是鸟和女孩的元素,在与旧身份划清关系的同时,LadyBird也是向往新角色的宣言,或者就像海报上说的,像鸟一样飞离家乡。

本片可以作为一部关于社会阶级差异的故事来论证一位女孩眼中的贫穷阶层对自我认知的影响。但是,与其说lady bird讨厌贫穷,不如说是厌恶贫穷带来的文化。而且,影片所表达的不是阶级差异对人物的压迫,也不是在批判社会现象,对于上层富有阶级的描述(男友Danny的家庭)只是粗略带过Lady Bird对蓝房子(Danny家的别墅)的向往,对宗教的反抗,和她对学校一些流行圈子的强行融入一样,不源自于某一阶级,而来自于整体社会中存在着的抑制情绪。这样说,真实支撑影片的基础不是阶级差异,而是文化压抑。萨克拉门托这座城市所固有的缺陷特征是金钱上的贫穷,更是文化上的贫穷。所以事实上影片只是简单生动的勾画了,在与这种压抑对抗下,一名女孩主观世界下的叛逆和成长欲望,从阶级角度来看待本片是不够全面的。

导演Greta Gerwig的叙事话语一点不拖泥带水,片子开头母女开车考察校园这段,通过母女对于考学现状的争吵,Lady Bird成绩不佳却想着离开加州到东部学艺术,最后以Lady Bird忍受不了老妈的唠叨直接跳车收尾的情节,在故事正式开始前就交代清楚了:母女的冲突关系,Lady Bird的离家动机,有限的学习能力,目标障碍以及叛逆元素。角色的交待可以说是洒脱而迅速。

在另一场教堂内Kyle(Lady Bird的第二任男友)揪女生辫子的戏里,学生一一排列整齐,镜头从背面捕捉Kyle揪Jenna辫子的动作后,切到前一排的lady bird因听到嬉笑声而好奇回头。这个矢量动作配合错误对象的反应,玩弄了观众的思维惯性,原以为是Kyle和Lady Bird之间的打闹,却变成了Lady Bird作为第三者旁观Kyle和Jenna调情。两个镜头无需对白,直接巧妙地表现出了Lady Bird对于Kyle的爱慕渴望和作为第三者的失落。

极端化是导演话语的一大组成部分。片头以Lady Bird跳车为表达出口极端化了她的叛逆情绪,把要逃离家庭管教和本土文化驯养的欲望推向绝顶。体育老师代课去教戏剧的战术式教学方式亦是如此,将体育老师的人物思维特点极端化。再者,父亲发现与儿子面试同一份工作也是将父亲的无业尴尬境地最大化。还有不能不提Lady Bird满18岁后到便利店买香烟、成人杂志和加州彩票scratcher,三类成年才能购买的物品也是Lady Bird努力想要摆脱幼年束缚的极端具象。一个个日常生活中透明的人物心理活动被导演放大

影片的另一大特征就是其代表性,对于萨克拉门托地域文化的准确呈现,或者说对乃至整个加州湾区普遍现象的归纳呈现。首先,导演Greta来自于萨克拉门托,之后去了纽约求学,和片中的Christine一样,可以说大部分的角色构建和故事灵感都来自于导演有无意识的自我反射。抑郁症,墨西哥裔,天主教,富家同性恋,虚无主义,阴谋论等都是典型的北加州式社区和人物的特点。再加上故事设定在911事件左右,(导演也是2002年从萨克拉门托St. Francis天主教高中毕业)更凸显出来这些特点及它们在时间线上的存在意义。

在外,Lady Bird的第二任男友Kyle是个典型的虚无浪荡反大众的娇惯王子。他的行为可笑却不失真实。像Kyle鄙夷经济和政府体系,拒绝使用手机科技和购买市场香烟等一系列反叛行为完全不是凭空捏造。由于911背景造成民心疑乱,这些行为本身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作为加州历史的一部分有证可寻的。关于时代背景对其产物的影响,可以看看70年代美国在水门事件和恶性通货膨胀所导致的文化不振下,催化出了《电视台风云》《窃听大阴谋》《纳什维尔》《出租车司机》《午夜牛郎》等经典反政府影片。总之,Kyle的角色塑造很大程度上是依据真实的当地人物特征临摹出来的,很多片中角色都是如此。

在内,父亲是个UC Davis(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生毕业的无业抑郁症患者,温柔成熟达理却又极度弱势敏感,每天因为不能送女儿到学校门口而自认为让女儿在同学面前失望。除了作为母女冲突的调和剂,父亲对于家庭支撑的作用几乎丧失,在母女又一次争吵时,父亲在背景里玩扑克牌电脑游戏,这父权无力的设定已经是无语到让人同情了。父亲这种过度空闲,受长时间室内影响所造成的自卑空虚的性格让他变得抑郁敏感。而父亲抑郁症的来源解释起来很简单----贫穷和闲置。

片中人物的性格元素都强势地展现出了对于文化的抓力。剧中Lady Bird的各个圈子里,家里家外的角色们,都存在着些许抑郁情绪和地域文化带来的性格特征。这样,故事就不单单容纳了阶级和成长话题,还呈现出了一幅真实的萨克拉门托风情画。至于对加州文化的思考,可以看看昆汀的《低俗小说》和《四个房间》对于加州不同室内空间的表达。在加州这种自由独立又地广人稀的地方,俗话说就是“不进人家门里,你不知道人们都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 最后再回看本片,Lady Bird身边的各个知识社区都很典型,很加州,却又如此截然有异,简直是五彩斑斓地不同,五彩斑斓地叛逆。

—FIN—

再看烂片就把你吃掉!

 5 ) 这么多人有共鸣觉得不错?

美国版芳华。

别跟我提什么代入感,除非你我所处年代相差久远,或者我们根本不在一个国家。

别强行往上靠了。什么感同身受,扯淡吧。敢问国内谁上过天主教学校,谁在大会发言阶段打断演讲人讲话过,谁不停主动倒贴男生一心要破处?就算你身边有这样的女生,那你认为这样的女生她会看这样的电影?

热门也仅仅是国外的热门。共鸣也不是咱该有的共鸣。

什么青春期的叛逆,我还真是觉得这意味稀薄的够可以的。跳个车就叛逆了?那叫傻逼;恶作剧学校教职员的信仰就叛逆了?那叫没有教养;跟父母叫嚣要还清他们养育你的钱就叛逆了?那是惯坏了欠收拾。明明就是一个问题少女的日常,何来似曾相识?何来感同身受?

被铁道分离的居住区、小规模的便利店、宽敞的街区、冷清的街道,这些统统带有小地方特色的元素的集中,正如芳华里的绿色军服、鲜红的五角星、标志性的头像宣传画、文工团少女们美好的大腿、高干子弟的爱情等等的汇聚一样,这些都是作者那个特定的世界、那个特定的时代所特有的文化符号跟生活内容,限定性是明确且强烈的。在这样的设定下,要引起“圈内人”共鸣,无非就是几个美丽场景、几件特色服饰或是几曲时代音乐就能达到的事情。而对于“圈外人”来说,如果导演想要培养出广泛人群的对角色的情感共通,以至于最终达到情感的升华,就不是以上所说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但是,无论情节内容也好还是拍摄手法也好,lady bird重头到脚充满了非常私人的感情色彩与艺术风格。所以在我看来此片就跟芳华一样,这电影人家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手法跟电影语言拍给自己看的,用来缅怀自己已逝的苦甜回忆。当然,你说你就是从中看到了你的青春,那我也无话可说。

另外不得不吐槽的一点就是这电影拍得太零碎了。虽说审美本身就是个性的东西,且艺术形式不应该被固化在现有的模式跟准则之内,但是这种叙事上的创新(如果是),我并不认可。在写之前我又粗略的过了一遍这部电影,在整个一个半小时的电影里没有一个场景,对,一个场景都没有,超过了4分钟。绝大多数都是2分钟搞定然后下一个。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手法真是让我难以为继。不停转换的人物冲突跟众多当地文化背景下的才能理解的话题,让我在观看过程中觉得旁边始终有个人不停的要跟我聊天打断我一样,很难完成对角色的感情积累,就更别说共情了。要不是西尔莎罗南的颜……

故事以高中毕业进入大学为主线讲述的还算完整,几位当红90后影星的表演全程在线,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那种细腻又敏感的心思恰到好处的展现了出来,但是将电影放在历史中纵向同其他青春片进行比较,并无明显长处。所以,此片在当今国内外,尤其是国内,获得影评人及群众如此高评价的口碑,引起如此大规模的情感共鸣,我是无法理解的,我是要在某瓣的8.1上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最后,烂番茄195连鲜的记录如果不是在资本无形的魔抓操纵下形成的话,那我是真心羡慕影评人中那些男性老外温柔细腻的少女心哦。

 6 ) 时间是有正反两面的

“你妈怕你嘲笑她有语法错误,所以才没把这封信给你”
       在爸爸说出这句台词之前,我只是把这部电影当作是描写成长的青少年爆米花电影来看的。甚至一度想暂停去看剧,因为实在觉得这不过就是对青少年时代卖情怀的高阶版。你看嘛,基本没什么故事,少女普通的18岁流水账(好吧好吧能泡到甜茶真是一点都不普通呢)。你的十八岁的细节她都有,它做的只不过是把这些用稍酷一点的手法展示在大荧幕上罢了。

       而之所以说它卖的更高阶,是因为不像一般的情怀电影,怀旧的旗号带来的仅仅是装模做样的复制粘贴,伯德小姐带来的是枪枪十环的精准到位,指哪儿就轰穿哪儿,不带遮掩。
       比如少女暗恋的心思,心太容易就被塞满了,必须要找个出口流出去一些,可流出去又觉得太羞耻了,就偷偷地流到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所以要把心上人的名字一笔一划地写在粉色的高处墙角,每天都要想着,但谁都不许看见。

       再有就是和母亲相处的种种。前一秒轻声细语和颜悦色,后一秒就能雷霆大作剑拔弩张,再过一秒话锋一转,太阳又出来了。电影对少女的表现得可谓精准。开头车上的对话,本来气氛平和且温情,稍有分歧出现,火就着起来了,先是不耐烦的反问,然后皱眉,接着提高音量,句句反击,最后连共处一室都觉得呼吸困难。
       这实在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母女相处状态。孩子的成长中不断与家长产生观念上生活方式上的分歧,衣服要怎么叠,门要怎么关,东西要怎么吃,要听什么节目,要上什么学……说起来鸡毛蒜皮,但却无法调和。一个又一个积累起来的分歧点就像一串被埋起来的炸弹,稍一触及就立地爆燃。爆过之后这一点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它还会乖乖回到土里埋起来,等着下一次踩到接着炸。
       分歧点的数量在可控范围内的时候是能够恢复风平浪静的,价值观统一之处还可以呈现仿佛一切不和都是假象的亲密状态,比如当少女举起好看的裙子、当妈妈夸男朋友可爱、当二人一起听故事落泪之时。但一旦超过了界限,少女私下申请纽约大学的事情暴露,炸弹引起的战火就无法被扑灭了,彼此只剩下干瞪眼,一句话也不想说。

       直到这里我还是觉得这部电影不过如此而已。要知道,画的像并不意味着就画的好,文艺作品对事物的反映的高明之处不在于有多么相似,而在于抽象能力,抽象出事物关键所在的能力。
       但是配合着少女手中被揉皱的信,爸爸讲出了这句话,“你妈怕你嘲笑她有语法错误,所以才没把这封信给你”。
       我立刻就泪崩了。如果说前面大段的青少年阶段描绘称得上是精准,那么这句话就可以说是深刻了。

       忍不住要拿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来对比。TEOTFW也是青春片,反映的也是夹身于少年与成人之间半生不熟、格格不入的18岁主角。但那部片子的主基调是反成人的,里面出现的所有成年角色无一不有着自私冷漠甚至肮脏的属性,18岁的少年少女就仿佛是世界上唯一存留的英雄,绝望地被这个操蛋的世界包围,没有出路。不得不说剧情看着是爽,可是难免太过偏颇,真要细究起来,只能算是少年视角的反社会之作。
       伯德小姐不只是这样,电影不声不响地给出了世界的另一面。妈妈当然爱她,可妈妈也不过是只活过这四五十年的普通女子而已,她很多时候也不知如何是好。她甚至怕你笑她,她怕你读了这么多年书,会摆弄这么多电子设备,接触到那么多前卫的思想而看不起她。不,她都不是怕,她是知道,她清楚地能感受到藏在你皱眉、撇嘴、冷哼、翻白眼之内的轻蔑,很多时候她都吵不过你。
       只是她当惯了妈妈,当惯了养你长大成人的扛着这个家的母亲角色。她希望继续被你需要,被你仰慕,可她也清楚你比她走的快得多,所及之地也会越来越广,她对此无能为力。这才是这部电影撬开我泪腺的地方,它展示的不仅是少年想要成人的急躁,同时也毫不偏颇地摆出了作为母亲的无力,其视角是全面而深刻的。

       子女的成长必定伴随着父母的衰老,时间本就有正反两面。


       话说回来,我还是不觉得这部片可以超过四星,剧情平乏,且只抛出问题,没有可以绕梁三日的回响。

 短评

如果Lady Bird出生在中国,可能就不叫Lady bird了,叫“我心飞翔”。

5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目前是烂番茄评分最高的电影,但没看出比其他青春片高出的那一大截在哪…间接证明烂番茄已烂

8分钟前
  • planetarium
  • 还行

敌视现实,虚构远方;东张西望,一无所长。可以说是《弗兰西斯哈》的前传了,你以为好逸恶劳的文艺青年从哪里来的,十八线小镇的爱与封闭,青春期的探索和失败,涅槃一样走过一遭成长,终于坦然接受自己的名字。在所有人面前丢脸,然后独自在暗处发光。还有别的办法吗,“如果这已经是最好的我了呢?”

13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人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只有在纽约逼仄的楼宇间才想起Sacramento的阳光,只有听见陌生教堂的唱诗班歌声才怀念教会学校生活,只有离开了家才知道爱着爸妈。矫情不一定是无病呻吟,有时只是无能为力。

14分钟前
  • 线性代数
  • 力荐

所有小镇女孩的故事都是一样的,一样的。

18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内心波澜不惊,没有一丝触动。

1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最喜欢的一幕是Christine离开萨克拉门托前把自己房间的墙壁涂白,好像这是一场告别童年和少女时期的仪式,真的长大了,要离开家了,抹掉了18岁前的所有荒唐事和回忆;然而,等到我们长大一点,才会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比青春更弥足珍贵。

24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罗南妹子太棒。印象最深的是妈妈和女儿在试衣间的对话“我只是希望你成为最好的你”,“如果这就已经是最好的我呢?”

25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气质上很像《弗兰西丝·哈》,本质上还是都市文艺小清新,只是将一个女性意识很强的人物放到了保守的小镇,女主角的叛逆青春很容易引人共鸣,这类片子里的角色往往都是胜在人物个性的真实。它讲的不是事件,更多的是人物在某个年龄段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对于亲情、爱情、友谊、性和故乡的认知。

2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即将来临的奥斯卡评奖季的热门影片。很平常的青春成长故事,但却做得哪哪都是对的!准确,恰当,舒服。不给满分仅是因为题材、内容对我这个老年观众来说,引不起多大共鸣及热爱。

33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可爱。简单明快,恰到好处。没把中二病真的拍成中二病,比较难得。涉及一点社会问题,处理方法潦草乐观,也很真实。“你从哪来?”“椒江。”“什么?”“杭州。”“哦,杭州是个好地方。”

36分钟前
  • 似零
  • 推荐

西尔莎·罗南1994年4月出生,我1996年2月出生——刚好完美的姐弟恋年龄差是否已经揭示了我们终将步入婚姻殿堂??

39分钟前
  • Vincent Lan
  • 推荐

轻快幽默,平淡真诚。罗南演了那么多“大”角色,回来演青春期少女能发挥的地方更多了,演得太棒了,搞笑却一点也不浮夸。非常有氛围的一部电影,再一次让我觉得我的青春简直普通的就像屎。

42分钟前
  • pat-paddy
  • 推荐

一部电影集结了这么多我喜欢的新生代演员也不容易啊,罗南妹子几乎全程素颜!以颠簸的母女关系为轴心,转动整个青春期生活。很轻、很温柔、很女性,让人联想到Juno和Frances Ha。等等...这片的导演是...厉害!!

4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全片里最有温度,行事最正常、最睿智、总是以善意出发的那个人,是与抑郁症抗争了十几年的父亲。讽刺吧?母亲是通常意义上的“好人”,但做起母亲来,却糟糕又笨拙,有张特别mean的嘴。至于女儿,这位伯德小姐,完美注释了本身并无多少敏感才华,却爱怼天怼地,跟整个世界闹别扭的中二期“傻白mean”。

48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实在是很喜欢,太喜欢罗南妹子了。Sacramento选的很妙,顺便表达下宗教观念和政治立场。总的来说,故事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传统青春片套路。人物都很讨喜,整个片子都很轻松幽默,但完全没点虚情假意。结尾煽情还是摸一把眼泪说了句娃儿你长大了…

51分钟前
  • 逢澶Ty
  • 力荐

去tahoe的路上路过sacramento,确实是平淡无奇的城市,比起三番,更别说纽约了。我跟她一样,不,有点心思的姑娘都和她一样,想去自由的地方,过自己定义的生活,但很快会发现,美好东西的背面总是有着碎屑与忧愁,世上没有完美的地方,而自己更是不完美。你爱上这张床,你走出这个地铁站,你还是你。

52分钟前
  • donger
  • 力荐

5.0/5.0 看完对着男朋友哭了一会儿

57分钟前
  • TakeItEasyTed
  • 力荐

个人心中近年来最好的同类型电影,罗南贡献了生涯最佳演技。剧本十分聪明,没有过度展开不该展开的故事,想要涉及的点都描写的恰到好处。在本来以为要结尾的地方,又多了一个十多分钟的故事,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多余,有的人可能会觉得画龙点睛,个人看来还算喜欢。#TIFF#

60分钟前
  • 小G好吃么
  • 力荐

很青春,很细腻,很真实,很感动,特别是母女关系的描写。非常自由的一部电影。尤其是,罗南妹子又美回来了。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