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盲·道

犯罪片中国大陆2017

主演:李杨  杜函梦  于越  胡明  吴一含  

导演:李杨

 剧照

盲·道 剧照 NO.1盲·道 剧照 NO.2盲·道 剧照 NO.3盲·道 剧照 NO.4盲·道 剧照 NO.5盲·道 剧照 NO.6盲·道 剧照 NO.13盲·道 剧照 NO.14盲·道 剧照 NO.15盲·道 剧照 NO.16盲·道 剧照 NO.17盲·道 剧照 NO.18盲·道 剧照 NO.19盲·道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23

详细剧情

据民政部估计,全国流浪乞讨儿童数量在100万-150万左右。在一些地乡村地区,买卖儿童几近市场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下黑色利益链。盲人小女孩晶晶(杜函梦 饰)一直被以郭伟(胡明 饰)为头目的犯罪团伙控制下在街头乞讨赚钱。一天,她在地铁通道里遇到了赵亮(李杨 饰)。赵亮是一名落魄摇滚大叔,整天装扮成盲人进行坑蒙拐骗。为了逃脱郭伟残暴的毒打,她在赵亮的带领下到了派出所,但民警王莉莉(于越 饰)根本找不到晶晶的家,晶晶却说赵亮是她的爸爸,万般无奈之下,赵亮只好暂时收留她。最终犯罪团伙还是找到了他们,并以晶晶“监护人”的身份把她带走,晶晶和犯罪团伙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赵亮为了弄清楚这一切,踏上了一场未知的行程。而他和晶晶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长篇影评

 1 ) 《盲道》---走不出的是迷茫的人世,走不出的是人茫然的内心

昨天看的这部电影名字叫做《盲道》,之前有看过导演的《盲山》这部电影,还有一部我没有解锁的《盲井》。记得看《盲山》的时候,电影的结局也不尽如人意,然后看完《盲道》,觉得结局也不尽如人意;俗世之中,真的有太多太多我们无法左右,无法掌控的事情了,我们除了等待什么都做不了;看到电影中的小女孩流离失所的时候,我的眼泪都来不及掉出来,因为还有更多的晶晶丽丽没有曝光出来,他们也许还都在多远的地方受着苦,体会着生命无常呢。

这些拐卖儿童的人,一步步逃脱司法系统的漏洞,一步步把孩子们骗去乞讨,乞讨得来的钱,被他们拿来吃喝玩乐。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身处泥沼之中

电影当中演绎了一个酷酷的盲人大爷,虽然他是装的,虽然依靠盲人这步棋他获得了收入。但是大爷就是大爷,大爷还是个讲究人,会干干净净洗澡,也会回到家之后闲情逸致喂喂鱼,也会在洗完澡之后叫个小姐为自己服务,除了工作职业之外,他与一个普通男人似乎没什么区别,别人如何,他也如何。

再往后看的时候,发现大爷乞讨时候,一会儿卖佛珠,一会儿卖十字架,“上帝也保佑他”“佛祖也保佑他”---但是你要说他有没有信仰这回事,他没有。

大爷在祈求施舍的过程中,保持体面,但是假装盲人,就是这样一个假装出来的盲人,想要去保护一个真正的盲人,他!想要去保护那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他,也想要成为别人的依托。

Part 01.

小女孩:纵然我满嘴谎话,无比抗拒,我也无法拯救自己

小女孩儿一出场的时候就是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如果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小小盲人的话,他一定没有什么好下场,他一定很惨。

小小盲人拄着盲杖,拒绝去派出所,也拒绝去救助中心。很明显,他曾经去过,但是那又如何呢?没去过的小孩子又怎么知道这些地方的残忍无情,“吃一堑长一智,”小小女孩到底经受了多大的委屈啊!

再往后看的时候,电影其实在明显煽情,没有之前《盲山》这部电影的冷静客观,那些经受了残忍的人们,如果没有父母庇佑,一定会很凄凉的,小女孩儿就是。之前读孙频的书本,爷爷死后,小小盲人女孩儿被多少人...但是小小盲人女孩儿又有什么办法呢?爷爷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让小女孩儿装成男人,站着尿尿,剪成短发...但是一个小小女孩儿,身上属于女人的那种清新香气又如何躲得过呢?这些都是躲不过的。

所以最终的时候,电影中的晶晶大哭大叫,但是她的大哭大叫有什么意义呢?她的大哭大叫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如此让人唏嘘感叹,她的大哭大叫,在无情冷漠的社会之中,分分钟被淹没。

即使不少人同情晶晶的遭遇,即使不少人知道晶晶是被拐卖的,但是晶晶还是身处水深火热中,晶晶还是那么凄惨,到底有谁是在真正同情别人的呢?

没有人所以晶晶还是如此凄凉。

Part 02.

大叔赵亮:我只想做你的爸爸,保护你一直一直

“我想做你的女人,而你只想做我的爸爸。”以前锋利的拍摄就像是钝了的刀一样,题材和拍摄都少了《盲山》和《盲井》的锐气。

电影当中的大叔名字叫做赵亮,我对于这个名字可真的是再熟悉不过了,我有两个同桌的名字都叫做赵亮,而且一个胖一个瘦。然而我已经记不得他们的模样了,我对于胖赵亮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胖赵亮在中秋节前夕吃了一个牛肉味的月饼,那时候我家里穷,月饼对于我来说,只有“枣泥味,哈密瓜味,凤梨味---”

就?怎么说呢,不好吃。但是胖赵亮这只月饼让我记忆犹新,然后想念了很久很久。

如今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这个赵亮也要照亮别人的一生了,可以他刚迈出了第一步,脚还没落地呢,他就死了,一切都显得如此讽刺。

周围的人更加冷漠,眼睁睁看着人离开这个世界,连个120都没人打,徒留一个小女孩儿在路口哭天抢地不知道应该如何做?纵使小女孩儿再聪明,她也只是一个小小盲人一无所有。

写在最后:世上一切让人怜悯的事物,都刺痛内心深处

小女孩儿眼睛看不到,母亲怀着身孕,眼睁睁看着继父对自己女儿做出那样的事情,从来不反抗。人们的冷漠和无知,人们的淡泊,造就了人世间的凄凉和痛苦,造就了这样一种难堪的场面。

穷苦人的加害目标,依旧是穷苦人。《盲山》里面,大家的加害目标,是那个穷苦的大学生女孩儿,《盲道》里面,依旧如此,果然穷苦人的加害目标,依旧是穷苦人,希望这样的社会问题多多被关注,希望我们早日得到救赎。

 2 ) 虽然是烂片,但是我还是想打5星

关于这部烂片和李杨导演,看到以骂杨幂、杨天宝、刘镇伟(2010年后)的 恶毒言语来抹黑这部电影和导演,真心替导演感到憋屈和不公。虽然烂片, 但是这部片是我唯一想打5星的烂片。 这里转发几篇文章,大家也许会更加了解这个拍了一部烂片的导演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拍一部烂片。 中国新闻周刊:《盲井》导演李杨,我希望更多人听到我的声音,哪怕声音支离破碎 毒舌电影:又一个中国良心导演坠落了,我骂不出口 =================================================== 上面两篇文章都比较长,建议大家至少看一下第一篇新闻周刊的文章,写出了李杨导演拍这部片的不易。如果觉得新闻周刊的文章太长,也可先跳过,先看一下我以下的结论,再去看上面的两篇文章。 虽是烂片,但是这部烂片能拍出来实属不易,不颂赞歌来写现实题材就是戴镣铐跳舞,不拍灯红酒绿只拍底层就不是主流商业片和资本过不去,没钱又想拍电影就是和那些被商业大片搞臭品味(讲特效、讲道具、讲服装、讲台词)的文艺青年过不去。这种电影拍得太现实不妥协,龙标都拿不到,而资本追逐利润的不会投资这种有风险的现实题材多,太多妥协观众不满意啊,多边不讨好,导演是和自己过不去啊。 在新中国,对近现代文学大家有一个排名是:鲁郭茅巴老曹,鲁迅的文学才能应该不及郭沫若、老舍等,为什么鲁迅是排第一位呢?而且国人对鲁迅的评价是远远高于后面几位文学大师的。因为鲁迅对国民性的洞察力和批判是 最深刻的,是最具有启蒙意义和开启民智的。鲁迅曾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现在的中国电影,烂片横行,除了古装片就是家庭伦理剧,或者就是所谓的唱赞歌的主旋律电影,关注现实题材的的电影是极少极少的,官方不待见,资本不欢迎,观众还不买单,但是有这样一个人,叫李杨,第一部国内电影(盲井)是底层现实题材,不能上映;第二部(盲山)也是底层现实题材妥协改了结局票房惨淡;本片是他的第三部电影,又是底层的现实题材电影,确实妥协了,确实不像前两部的风格了,确实也拍烂了,但是为什么吃了前两部电影的亏后,不找投资拍主流的商业片呢? 在这个消费主义横行,自媒体、大V随手就能带起热点,流行轰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时代,导演能保持一种不屈的怀疑精神和关心底层人民的善良,这意味着对这个极度喧嚣的世界有自己的思考和反思。 这个时代,假的太多,假情假意,婀娜奉承,高唱赞歌的很多很多。而敢说真话,敢说不足,敢背对主流说不的人是很少很少。导演只想透过电影为这个时代留下一些更加真实的记录和思考,说到底,他是一个有良心的导演啊。虽然本片是烂片,但是我还是想打5星,值得支持。 有人说,本片表演、配音、台词、配乐、剧情统统不合格,是的,我也认同,所以说是烂片。但是, 一部电影除了表演、配音、台词、配乐、剧情这些表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精神内涵,导演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我想导演想表达的是对底层民众的人文关切,希望通过电影来唤醒、呼吁大众对底层民众和弱势群体的关注,所以从这个层面就有别于其他圈钱的烂片,有些烂片是烂到底子里了。 我们总是在赞颂韩国电影怎么了不起,《熔炉》《素媛》《辩护人》等被观众津津乐道,说韩国有改变国家的电影。现实是,中国社会的现实题材应该才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拐卖妇女儿童、留守儿童、校园欺霸、幼儿园虐童(红黄蓝事件)、拆迁、城管、医闹、无理的判刑(气枪摆摊大妈被判刑)、政商权益不清(共青城赛龙事件)、蒲系医院、台海关系、香港占中、中国企业出海等等,这个社会在无时无刻发生着巨变。随便一条中国的社会现实能被如实的拍出来(而不是被各种阉割),就是一部部伟大的电影啊。在目前创作环境下,敢于拍这种现实电影我们就应该给他们点赞,每部这样的电影出来都及其不容易。《嘉年华》《二十二》虽然豆瓣很高分,老实说从表演、配音、台词、配乐、剧情都算一般的,但对于这种题材电影能上映,我对于投资人和相关电影工作者都表示极大的敬佩!要知道,在目前政策环境下,这种电影有可能意味着投资打水漂(龙标拿不到),有可能观众不买单,在风险极高的情况下,没有极强都责任心和对底层群众的关怀心理,是拍不出这种电影的。

中国电影最可悲的是,不是没有现成丰富的题材,而是在这个风云聚会的大时代却拍出了大量小时代的电影。

监管者喜欢的是赞歌而不是批判,资本是追逐利润的而不会去思考人性和道德,观众喜欢开怀大笑不愿意看到冰冷的现实。大量圈钱电影在哄骗观众,而观众好像也乐于被哄骗,这就是作为观众的悲哀。电影更高的层次是应该反映社会现实,反思人性,批评黑暗或者歌颂光明,讲故事仅仅是一个基本的功能而已。而现在烂片横行,都想通过讲一个故事来圈钱,丧失了电影应有的高尚灵魂。所以中国再要想诞生伟大的电影,很难,很难(个人表示悲观,但及其希望被打脸),因为缺少伟大电影诞生的那种土壤,难能可贵的是,还可以看到像李杨等不被困难所吓到,没有被金钱蒙蔽双眼的电影创作者,他们都是值得十分敬佩的。 最后,送上一句鲁迅先生的话: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加油!李杨们!

 3 ) 社会现象需要有人记录,不然将会被遗忘

这三部曲我从盲山盲井盲道的顺序看了一遍,对比起前面的两部,这部显然逊色很多,要不是有“三部曲”的关联,我想这部不会有很多人专门去挖来看。《盲道》的故事以拐卖儿童行乞这个社会现象为原型,整体是温情的,故事也流畅,反正就体现两个陌生人相互救赎彼此产生新的亲情。最后男主挂掉也算了不吐槽(但这个我是觉得导演为了三部曲悲剧调性硬写死的)其实完全可以不死,暖洋洋的结尾不是挺好的麽。

从盲山盲井过来,作为观众,我其实挺期待在盲道上看到同样的手法去描写人贩子的,但第三部并没有太大的篇幅去描写人贩子集团是如何运作,如何残忍让人揪心,总体温情,当然并不是说温情不好,我喜欢温情所以一直看着看着祈祷着男主跟小女孩能有重新组建新的家。

相比起在盲山当中设计的妇女多次出逃失败,买主村民们与女主间故事设计,导演在描述沉重苦难方面的技术都朴实出彩得多。另外,我去查找了一下关于拐卖儿童的旧资料,当中中央电视台的一套《天网》就记录了当时侦破拐卖集团的故事。

最后想感谢这类反应社会黑现象的导演,感谢他们能用这种题材去拍片子,我觉得吧,我生在90年代那个从农村变城市的那个时间段里,会有很多奇怪的现象,握手楼,黑车,走鬼,乞丐,飞抢,等等还有一些野蛮狼性的事情,就如导演想表现的拐卖妇女,儿童。有很多事情都会被遗忘,因为那些是黑暗的,是违反道德不想被重新提起的,有导演愿意记录下来,加艺术改编,由衷佩服。

 4 ) 那井、那山、那道,看独立电影摔死在那银幕上

独立电影没有招安

这记耳光是掴在导演李杨脸上的。

被称为中国独立电影脊梁的李杨的电影作品挂上龙标本来是够稀奇的了。

作品表里赫然放着神作《盲井》、《盲山》的他,拿出品质远逊于前两者的《盲·道》,就更加让人瞠目结舌。

作为“盲”系列三部曲的完结之作,观众们期待的自然是可与《盲井》、《盲山》比肩甚至有所超越的《盲·道》

可是《盲·道》的表现的确是太不如人意了。

对于起点高、作品质量高的导演,观众向来是不宽容的。

像这次《盲·道》就在豆瓣上遭遇了报复式的打分,评分跌落到4.7。

和《小时代》、《三生三世》比肩而立,这片子能烂到这个地步?

答案是否定的。

只是中国的粉丝向来有“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坏毛病。

《盲井》的成功以后,不少人带上粉丝滤镜,恨不得把《盲山》捧得比《盲井》还高。(在我看来,《盲山》不如《盲井》)

《盲·道》的确不好,很多人就恨不得上去踩两脚才觉得出气,大概觉得“你拍成这样,怎么对得起我的期望?”

平心而论,《盲·道》又何至于是一部及格都到不了的作品?

大家只是接受不了这是李杨的作品罢了。

不过不同于大家首先关注影片本身,我比较在意的是李杨帐下无员亲身上阵为影片挂上龙标的执念。

中国独立电影在地下深耕已久,甚至给大家一种刻板印象:独立电影就是地下电影。

我们的电影的话语环境的确不宽松,但是独立电影的边界却一直在扩大,很多独立电影不一定要蛰伏地下。

独立电影回归地面,争取更大范围的传播或是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在我看来是独立电影走向健康、正常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那些咋咋呼呼一个劲地让独立电影作者专注艺术远离市场的人都他妈的是耍流氓。

走进市场意味着独立电影的创作更具可持续性,电影与观众相互教化的作用也更显著。

不过大家存疑的可能就是,走上地面,表达的自由是否会受到妨碍。

中国的审查的确会让电影人闻之色变。

但我们的独立电影中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与主流价值观并不背道而驰,只是在剧情和表达上走了刁钻、尖锐的路子。

带着镣铐跳舞,是可行的。

反而是独立电影投入市场,电影作者的创作态度的变化,真的可能限制电影的表达。

简言之,独立电影的作者开始考虑电影能不能回本能不能赚钱,甚至把这种强烈的目的性带入电影创作中,影片的表达自由就大大被削减了。

这部《盲·道》,剧组有多缺钱我是真的看到了,导演自己都要兼任主角。

作为一个导演,可以像毕博士一样对自己的导演水平一无所知,但是对于自己的表演能力应该是有清晰认知的。

李杨对这个角色的把握当然是很失败的,面部的表情和动作都显得很粗糙。

但导演的选角功力又是看得到的,李易祥、王双宝、王宝强、黄璐,一个个都完美地契合了角色。

他自己演主角,我真的只能理解为拍摄经费不足。

除了这个重要失误之外,影片还是有不少迎合市场的举措,最明显的就是频繁而无意义的煽情

煽情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是行之有效的,近来在票房表现上最为成功的一部电影——《前任3》,导演田羽生就是深谙此道的好手。

《盲·道》里的煽情当然是拙劣和无效的。

但我最担心的,是电影作者为了迎合市场而扼住了自己发声的喉咙。

作者不受干扰的创作态度,才是独立电影的灵魂,无关题材,无关技法。

独立电影的慢慢成熟,慢慢突破商业电影的桎梏打开一番新局面,可以预想是个并不短暂的过程。

就像冯小刚炮轰观众烂一样,的确很多电影观众在审美上并没有更高层次的需求:

“我看电影,就是图一乐”,

“兹要是看见岳云鹏那张脸,综艺大电影我也笑得出来”

那其实独立电影跟观众就该是个互生互促的关系,观众的审美得到锻炼了,自然独立电影的市场表现也就好了。

去迎合市场,但是又怎及得上正经八百的商业电影,真就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昏招。

就像我开头讲的,独立电影没有招安,向审查、向市场低头,改易自己的创作态度,那这片子真的已经称不上独立电影了。

不过就算导演在创作态度上并无改变,但这部影片还是有两个先天缺陷,即便是拍《盲山》、《盲井》那时候的导演都未必能克服。

那些个经不起推敲的剧情和演员的表现不佳,我就不啰嗦了。

首先,《盲·道》这部影片是导演脱离《盲井》、《盲山》中所熟稔的乡村题材和方言语境的一次尝试

很可惜,这次尝试无疑失败了

《盲井》中的河南话和《盲山》中的陕西话可以说是两部电影的骨架,台词干练有味儿,人物也随着方言立体起来。

而乡村题材也让他的叙事更有真实性和震撼力,《盲山》中最后村民围堵带走白雪梅的警察,这一幕乍看多么骇人,仔细一想,这还真就是那里的农民。

而《盲·道》就不一样了,导演对城市人的话语、行为模式都没有很深入的理解,最后赵亮被杀时反复回响在画中的“不要多管闲事”的呼声显得太生硬太刻板了。

台词也组织得很啰嗦,没味儿。

有时候我觉得听不到方言真他妈可怕,我觉得人们统一语言建成了巴别塔,不能上天,只会下地狱。

尤其听到盲女对赵亮的那句“长大以后我要嫁给你”,硬生生把两人的父女之情给扭曲了,已然不是俗套可以形容,简直就是恶俗了。

只有随着剧情,镜头再次回到乡村时,我才觉得,那个对乡村熟悉的导演回来了。

尤其是晶晶被继父性侵,软弱的母亲只敢在屋外痛哭忏悔的那一幕,我觉得导演是真懂乡村。

另一处就是对“盲”的处理,前两部的盲其实指的都是以主角的经历来展现周围人的心盲。

以主角离奇的经历展现的是周围人对罪恶的视而不见甚至反为伥鬼。

言在此而意在彼

《盲·道》里则真的出现了盲人,把盲女晶晶被控制去乞讨和萍水相逢的大叔赵亮的解救作为主线,但是对周围人的刻画太流于表面,太单薄了。

不论是控制盲女甚至将另一个小孩打成残疾来乞讨的犯罪分子,还是晶晶那母亲、继父,形象都不立体,看过之后都没有很深的印象。

给人的感觉就是配角仅仅为剧情服务,没有深层的含义和象征。

完全就是言在此而意在此,只是想讲一个大叔解救盲女的温情故事。

对于被人贩子控制的儿童乞丐这一社会问题欠缺深度的拷问和挖掘,只是简单地隔靴搔了搔乡间重男轻女的痒。

这两个缺陷比起剧情、演员来,我觉得是更致命的问题。

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要打一个及格分:题材不新颖但鲜有人触及,故事虽俗套但是完成度高。

毕竟要当一个好观众还是要不偏不倚一些,不能老“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这样子对电影是很大的伤害。

我们当然期待独立电影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但在此之前自己要学会当一个好观众,客观地评价和对待电影。

如果不想电影行业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我们这种好观众会是最后一道防线。

 5 ) 睽违十年,李扬去哪了?——《盲·道》

昨天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有幸参加了《盲·道》的首映,资料馆更是打出——睽违十年,李扬回归的标语。可是李扬还是那个当初的李扬吗?在进行了无数的自我安慰之后,不得不面对李扬并没有回归这一残酷现实。

的确,对于看过《盲山》和《盲井》之后的大部分人,“李杨”这两个字曾代表了中国电影界的新希望。从当时2003年,李扬的第一部导演作品《盲井》开始,尖锐又深刻的笔触揭露的一个活生生血淋淋的中国现实状况,弱势群体的无知与被打压,专业与非专业演员之间无缝的配合使得这部影片的现实残酷意味更加真实,一部对利欲熏心,唯钱得道的社会现实的深入反思。这部影片虽然没有给李扬导演带来投资,带来知名度,但至少成为了一些对中国电影失去信心的人在盲盲大道上的光亮。(推荐影评://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1014007/&dt_ref=02B380E3F459AA448E530105625086E976469B6FD190C6BA69206A2A4BF5B8B0DA894359571DDD63&dt_dapp=1)而后他的第二部影片《盲山》仍然延续《盲井》的现实主义,从绝望看到更绝望,这是我看这部影片的最大心理感受,山里的盲如果是是因为地域的闭塞,那么城镇里的盲是否可以视为人性的缺失使得人人只为自己,而对不关自己的事情就永远视而不见。李扬导演的社会的洞察总是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无心留意和关心的问题,所以在看影片中会有一种自我代入式的反思。这也是李扬导演影片中很可贵的特质,片子的群中好像正是生活中的你,我,他。(推荐影评://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1273062/&dt_ref=02B380E3F459AA448E530105625086E976469B6FD190C6BA3391E2987596D519DA894359571DDD63&dt_dapp=1)那么到了现在,盲系列的收官之作《盲·道》,前面所说的这些,我全部没有看见,我看到的只为了体现现实主义而设定的尴尬剧情和李扬不再的失望。一个仿佛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与《海边的曼彻斯特》合成的中国地化版矫揉造作的电影。其实在看整部影片的时候,我始终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当看完的时候,我终于明白少的也许是李扬以前最重要的特点—真实。在看《盲井》和《盲山》时,我始终都有种看的不再是电影而是现实生活的感受,总会被一种震撼似的逼真所打动心灵。然而在这部影片中,仿佛是在看一部刻意的说教片,也许与剧情和人物演技都有关系,剧情不再深刻地揭露事实,只是敷衍性地说说,导演给我们遮了把扇子,让我们看得见,又看不全,当然不得不考虑到国内审查形式和资方的压力,但我始终不认同,剧情的硬伤可以归咎于此,先不说盲女和片中专业或者非专业演员的尴尬演技,如果只论李扬导演本身饰演的这个角色,我认为其人物设定就无法深入其中的挖掘深刻的社会意义,最多也只是如《海边的曼彻斯特》一般的自我封闭伪装而已,如此一来,整个故事不再是现实主义了,而是一部关乎互相拯救的温情故事,而影片流露出的种种台词与剧情,更加让我难以将他视为拍摄现实主义如此好的李扬导演的作品。如果这是一部温情作品,那么还好,如果这是一部写实作品那真的很差。

李扬导演在现场的提问时,曾提到过:“《盲·道》中“道”又是“盗”,所以在片中会有一些偷盗的情节。”可是整片看下来,我并没有理解到这个盗的意思是否映射了什么又代表了什么,是否是说我们每个都是不完整的个体,唯有相互补充,才能救赎自己?

也许是期待越大失望就会越大,《盲·道》展映当天,豆瓣评分从9.2跳水到4.9现在更是低到4.7,同作为李扬导演的忠实观众,不得不说看了电影后的失望或者更多的是希望的丢失。

我在豆瓣上的短评是这样:虽远不及前两部,但总好过大多数。这就像我们的社会,纵使它有种种弊病,却能让我们安安稳稳,免于战乱纷争。一部片子永远无法成为衡量一个导演到底如何的标尺,中和盲系列三部而看,我依旧会相信李扬导演的社会洞察力与社会反思心理还在,还会再拍出值得期待的片子!最后依旧感谢李扬导演!

 6 ) 盲,如果只是一种现象

>早上看到虎嗅的推文,想到几年前看<盲山>的时候难抑激愤在Q空间写了一篇短评,今天这欢庆时节发出这篇内容就有点欣慰,这部影片与这样的纪实题材又拿出来让大家再度审视,也将此前看过盲山后的一些想法再次分享。 李杨导演主要作品是盲系列三部曲,前两部都是那样真实与震撼,17年时候<盲道>上映,当时看完也确实有点失望的,虽然上映前导演也是有说过:为了过审,剪的挺严重。但这样的社会现实值得被关注,同样还有另一部影片<车四十四>亦推荐。

 短评

有些题材注定只能留在地下,硬要冲出地表注定尴尬。《盲山》和《盲井》之所以优秀是只到呈现为止,现实种种,绝望重重,他从不人工加温。但这一部却是为了呈现大爱,再兑入苦难。到处都是虚假的人工痕迹。如今李杨自己怎么面对三部曲的尾声?

4分钟前
  • frozenmoon
  • 较差

大失所望。都不说去跟盲井盲山去比深度力度了,这回的水准简直就是个学生作业。从题材,故事到技法都老土陈旧得不像话,完成度很低,表演和配音皆灾难,演不好还是别自导自演了吧,连戏都没法好好导了。怀疑自己看的是粗剪版,也就《盲流》这个名字取得还行……

9分钟前
  • 字母君
  • 较差

@电影资料馆。看到一半大家纷纷开始玩手机。看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晚节不保说的就是这个吧。宝强哥出道要是演这个电影怕是不会红了。。。。

12分钟前
  • 艾弗砷
  • 很差

“我想做你的女人,而你只想做我的爸爸” 以前锋利的拍摄就像钝了的刀一样,题材和拍摄都少了《盲井》和《盲山》的锐气,变得温和主旋律,演员演技和台词也一落千丈。这届李杨不行,这分明就是冯小宁…

17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私心加星,也是为了矫正下一些刻薄语调。和导演聊了之后,更加确定从“盲井”到“盲山”再到“盲道”并不全是妥协,更应看到镣铐起舞中实现的真正跨越,拍底层不容易,在北京大都会拍底层更不容易,底层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个边缘的不见光的黑暗面,而是我们每一个人触手可及却又熟视无睹之旁侧。

20分钟前
  • Nada曾
  • 推荐

没想到今年电影节居然这部踩到了雷,真是惊喜,以后尽量远离国产无口碑新片,过去什么都代表不了。所有演员演技生硬到感人,剧情欠推敲,细节不合理,就别拿审查当遮羞布了。

23分钟前
  • CobraCB
  • 较差

真的非常后悔在几件事中选择了来看「盲·道」的首映,大概真的没人预料到李杨会让三部曲这样完结。问卷填写节选如下:1. 本片讲述了一个(矫揉造作)的故事;2. 一句话推荐给你的朋友:(千万别来看);3. 你会给本片打(负)分。第一次提前退场献给本片,资料馆版「法制在线」。

26分钟前
  • 果蔬橙
  • 很差

还好还行可以不错没事可以去看看的,没事可以看看

28分钟前
  • 651564165cz
  • 还行

因为预期相当低,倒没有想象的那么差,不过确实太无聊了。问题还是拍了个太套路的温情故事,失去了以往的锋芒。以及,自导自演的李杨,表演实在是不行

3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对导演的粉丝滤镜加一星。失望到崩溃,难看到失语。钱不够想拿龙标也不要这么心急好吗,能多打磨一下剧本吗。剧本演员节奏都有问题。何况这是三部曲收官之作力度如此之低,真是太意外了。作为一个映后把调查问卷写满的粉丝,真是一言难尽。从映前9.1掉到现在5.0,可以说很心疼了。

33分钟前
  • III🌙
  • 较差

虽然比不上盲山盲井的震撼,但是也没大家说的那么烂吧,加入了北影节映后交流群,看某些人的评价感觉太过了。这样的电影给负分的话,某些大ip国产给几分呢?剧情有bug,演员台词生硬,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选材挺好的,有戳人的细节。可能是大家期望太高了吧

35分钟前
  • 家私听
  • 还行

我…此时就坐在资料馆,好想提前退场…全程尴尬,完全看不下去…

38分钟前
  • ziban
  • 很差

愧对“盲”字,也许导演的初心没有变,依旧在关注着社会议题,但这次电检制度已然长在心头,所以《盲山》《盲井》的可贵是真实,《盲道》的可悲是虚假。李杨过去的电影是用痛苦滋养的,而今,那个黑暗痛苦期已明显退去,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痛苦。

4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导演你就坐底下,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46分钟前
  • 祭柯里
  • 较差

尽管依然是聚焦社会底层的题材或是一些经典元素,但无论是否作为收官之作实在不像李杨,他可是拍过《盲井》《盲山》那个手持利刃的大师啊。这条温情路线没有走好,表演不佳,台词无力,配乐尴尬,就连以前最为称道的故事都没能讲好,挺遗憾的。不过失望之余也应该想到,李杨导演确实不易。

50分钟前
  • 食野之苹
  • 还行

电影男主角由导演李杨本人扮演,在剧中他信基督教又卖佛珠,导致电影受到了神的联合制裁,烂的让人唏嘘。导演努力让故事成为中国版本的这个杀手不太冷,结果男主角被流氓轻轻捅了两刀后就惨死在大马路上。我不知道李杨这些年经历了什么,可能是有了感情纠葛?除了感情,别的东西不应该这么毁人的。

55分钟前
  • 邢早早
  • 很差

6分,电影相比导演之前的作品锐度大减,虽然结尾依然悲剧,但是满溢全篇的温情依然可以让人感动,并没有某些人贬损的那么严重

58分钟前
  • 丰川伊莱文
  • 还行

假。

1小时前
  • 不良生
  • 较差

台词演技生硬 但的确是一个真实的社会问题 强迫乞讨 妇女地位低下 男权 娈童 重男轻女 拐卖儿童 围观群众冷漠 法律疏失 警力不到位 哎 坏人当道 法律是用来保护坏人的 好气哦~

1小时前
  • 小天狼星
  • 还行

我本不想打五星,简单一句,某些恶人死全家

1小时前
  • 逝水年华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