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亲爱的麻洋街

大陆剧中国大陆2020

主演:许魏洲,谭松韵,牛骏峰,陈瑾,史可,焦刚,孔琳,宁文彤,田珉,常凯宁,穆丽燕,罗忆楠,马东延,胡浩博,李沐然,尹智玄,于翔,于昕仡,龚锐,刘亦然,孙研翔,苗亮,王翌舟,吴茉彤

导演:黄克敏,周劼

 剧照

亲爱的麻洋街 剧照 NO.1亲爱的麻洋街 剧照 NO.2亲爱的麻洋街 剧照 NO.3亲爱的麻洋街 剧照 NO.4亲爱的麻洋街 剧照 NO.5亲爱的麻洋街 剧照 NO.6亲爱的麻洋街 剧照 NO.13亲爱的麻洋街 剧照 NO.14亲爱的麻洋街 剧照 NO.15亲爱的麻洋街 剧照 NO.16亲爱的麻洋街 剧照 NO.17亲爱的麻洋街 剧照 NO.18亲爱的麻洋街 剧照 NO.19亲爱的麻洋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6 16:40

详细剧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广州市的麻洋街长大的少年欧小剑从警校生退学后,变成了自甘堕落的小混混,这让与他一起长大的马晓晓很不理解。两人发生争执,然而这一幕被暗恋马晓晓的易东东看到。新搬来的易东东很快和麻洋街的孙隼、梁小宝、曾好、马达达等同龄人打成一团,紧接着一连串的突发事件也让他慢慢和欧小剑、马晓晓有了关联。众人在麻洋街经历了鸡飞狗跳的青葱岁月,也镌刻了独属于他们的青春。

 长篇影评

 1 ) 亲爱的麻洋街,美好的80年代

《亲爱的麻洋街》海报

年代剧我们看过不少,但是年代喜剧看得不多。《亲爱的麻洋街》刚开播6集,已经可以看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年代喜剧。

开篇定在1984年,正是我出生的那一年,以此推断出故事主人公,也就是马晓晓、欧小剑、易东东那一代都是65年左右生人,因为第五集开始说到了高考,我们国家在1977年恢复了高考,他们都算是比较早的一批大学生,而他们的父母则是见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代人。我作为一个80后,很自然地把年龄代入到了这部剧里,虽然我比剧中的主人公都要小,但是回忆起我的童年,满满都是80年代的样貌,家里的装饰,街道的样子,大家穿的衣服。在剧中,我可以看到我小时候用的冰箱,还有街边有人在生煤饼炉子,细节处理得不错。虽然我的家乡上海和广州不是一个城市,但同样是南方,闷热和湿润的气息还是很有共鸣的。加上我小时候住在上海的弄堂里,也是一个大院子周围住着好几户人家,也有很多儿时的朋友,平时一起上学一起玩,所以看到剧中麻洋街的小伙伴们嬉笑打闹会非常有感触,有一种瞬间回到童年的感觉。

剧中的炉子

80年代的电视机

80年代的电冰箱

第一集以易家搬迁出场,易家是湖南长沙人,易爸爸退伍从长沙搬回广州老家,一家五口人,爸妈带着三个孩子,大包小包填满了整个卡车,结果卡车司机出了状况,一脚油门撞到了麻洋街,撞坏了曾家的围墙。而这时候,麻洋街上所有的老老少少都挤在大街上看电视,那一年,中国获得了第一块奥运金牌,运动员许海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手枪慢射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编剧和导演把时代很完美地融入到了这部剧中,让我们感受到每个人都是时代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我们的成长脱离不了时代,就像我是一个80后,我的身上一定带有80后的烙印。60后、70后、80后、90后,一定存在着代际鸿沟,因为我们经历的时代不一样。

导演以麻洋街为中轴线,将镜头瞄准易家、欧家、曾家、马家、孙家、梁家这六户人家的喜怒哀乐,展示出一副众生相,剧中有不少群像的拍摄,非常考验导演功底,但这并不代表少了细微入里的刻画,相反,每一户人家都让人印象深刻。

易家,长沙人,喜欢吃辣,这从他们去孙家吃饭就能看出,易太太拿出了自己做的剁椒。

欧家,只有一个奶奶和孙子,而第一集里就暗示欧小剑和马晓晓的关系不一般,为什么欧小剑只有一个奶奶吗?他的父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在后面几集的闪回中都有交代,埋下了一个不错的伏笔。

曾家,曾奶奶喜欢打太极拳,说话嗲声嗲气的,也是麻洋街上最有文化的一家人,原来他们家是从上海移民过来的。作为一个上海人,我见过很多电视剧里模仿上海话的演员都模仿地很拙劣,但是这位演曾奶奶的演员模仿上海人真的惟妙惟肖,一点也不出戏,这一点是要加分的。

马家,有两个女儿,马晓晓和马达达,一个是尖子生,一个只想着当明星,两人的反差也制造了不少笑料。

孙家,最出彩的是妻子陈莉莉,虽然有点刻薄但并不招人讨厌,这在街坊邻居里是比较常见的角色。梁家,有一个儿子叫梁小宝,他的父亲喜欢跳舞,喜欢浪漫,经常为此和老婆吵架。

老一辈人

在第一集中,六家人的所有角色都出场了,编剧为每个人都设置了一个很独特的开场,让你几乎可以记住每一个人,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六户人家算上老中青三代人的话有二十几个角色,每个角色都要做到鲜明动人印象深刻,那是要下一番功夫的。通过第一集中插入的一些小动画,我们也顺利地搞清楚了麻洋街的地理位置以及六户人家的布局。

小一辈人

和很多情节离奇的年代剧不同的是,《亲爱的麻洋街》以轻喜剧取胜,情节人物都很生活化,并没有什么巨大的戏剧冲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真实可信,朴实动人。每一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小问题,也有两代人的冲突,比如马晓晓和她的母亲,因为高考的志愿争吵,晓晓想考北大,一是父亲就是北京人,二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喜欢的欧小剑说过自己要去北京,但是她的母亲希望晓晓能够留在自己身边,包括广州本地的大学,有一场戏是晓晓质问自己的母亲为什么不给自己选择的权利,她觉得母亲根本就是把她当成提线木偶,人生的道具,想的都是自己。这些话是如此熟悉,正像我和我妈吵架时候的台词,而父亲永远是那个和事佬,在我与母亲激烈争吵后充当调剂的作用。原来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存在着代际鸿沟,这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我可以在剧中人物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情。

另外,《亲爱的麻洋街》也有很多老戏骨加盟,比如演马晓晓母亲的陈瑾,演易家太太的史可,演易先生的焦刚,演梁太太的孔琳,都是非常有实力的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年轻一代的演员里面,饰演欧小剑的许魏洲也不算是生面孔了,经常能看到出现在各种偶像剧里,还有饰演马晓晓的谭松韵,长了一张蛮耐看的脸。导演和编剧对于喜剧的把握也是可圈可点的,比如所有人的名字都是精心设计过的,易家的三个孩子叫易东东、易南南,易茜茜,妈妈叫郝朴实,爸爸叫易胜利。学校的戏里,导演给易东东和孙隼设计了同样的动作,产生了一些喜剧效果,还有很多小细节的地方,观众很容易会心一笑。轻喜剧的风格就是整体是轻松愉快的,但又不是那种捧腹大笑,度上的把握是考验功力的,如果太过了很容易变成情景喜剧或者小品,太少了又不够有趣轻快。总之,这部剧非常适合茶余饭后和家人一起观赏,顺便怀念一下美好的80年代。

有点像松隆子有没有?

许魏洲确实蛮帅的

史可虽然老了,但风韵犹存

我超喜欢陈瑾的呀

 2 ) 发现旧时光的可爱之处

最近不知道怎么莫名的怀旧,可能是秋天来了,挑了很多老电视剧来看,今天又迫不及待点开了《亲爱的麻洋街》,连看八集边看边想大喊一声:好巴适!

这不就是为我等80后量身定做的剧集吗?老旧的平房,宽阔的院子,亲切的街坊邻居,一切为了你好苦口婆心的父母,走着一起去上学的好朋友,为了学习以及分班还有未来的烦恼,还有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全都是我们青春时期的经历,那些让人感觉万分亲切的细节,都出现在这部剧中,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除了吃饭就要泡在邻居家看书缠着哥哥姐姐的搞笑经历,也回忆起妈妈带着我和乱倒垃圾的邻居争吵,其他邻居都来声援的事迹,还有跳皮筋骑自行车疯跑到天黑的快乐。

那可能不是一个物质富足的年代,可是小伙伴有坐在一起看电视的乐趣,有邻居街坊守望相助的温暖,有和朋友跳皮筋逛街互送礼物的交情,有只有节日才有的仪式感,有难得喝到一瓶玻璃瓶饮料的兴奋,这些在现今逐渐模糊的情绪,其实是最值得被记忆被铭刻被唤醒的呀。

剧中以在麻洋街上的六家街坊邻居的生活展开,讲述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故事,易东东一家随父亲退伍复员回到老家广州,这座城市让他感到新奇,街坊邻居都在看奥运会转播的时候,搬家的汽车一头撞进了麻洋街,也开启了易东东的青春故事,在这里有不同地域间人们碰撞的搞笑故事,他也遇到自己暗恋的马晓晓,好哥们孙隼、梁小宝,同龄人曾好、马达达,当然还有麻洋街的大哥大欧小剑,从警校辍学之后混社会的小剑曾经和晓晓是最青梅竹马,而现在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不仅是渐行渐远的距离,还有无法消除的误会,他们之间的青春故事就这样张扬霸气地上演了。

虽然剧情刚刚展开,可是其中的情谊已经令人感动,好朋友们一起陪伴因父母吵架情绪低落的小宝,易东东无意中半夜救下了欧小剑,而霸气的小剑哥第一次壁咚竟然是献给了同为男生的易东东。围绕欧小剑、马晓晓、易东东之间的情愫令人向往,少年的心事单纯而美好,易东东的阳光给他们增添了一抹亮色,可是围绕在欧小剑周围的世界更加复杂,也充满了无奈。

许魏洲很好地诠释了小剑这个角色的矛盾与倔强,他的内心成长,而且许魏洲也太帅了吧,全程星星眼,没想到许魏洲与谭松韵这么有CP感,两个人的互动太有爱了。不同于以往活泼的角色,谭松韵饰演的马晓晓是麻洋街的大姐头,家中的老大,年级第一的学霸,她内心有太多情绪,对父母的情感和对抗,对小剑的惦念,对妹妹的关爱,对朋友的关心,却都深埋在内心里,所以只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她可以勇敢地走向流氓,然后淡定地对小剑说:“你刚才是在担心我的安危吗?你现在能够明白我平时的心情是什么样了吧?”这也太直击人心了。这两个人都将情感埋藏得太深,也让人心疼,多么希望这两个人能够收获幸福呀。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有父母团星光熠熠的演员大咖们,父母们每一个人出场都让人不禁惊讶,除了熟悉的陈瑾史可,其他也都是演技担当,父母亲之间的互动让人重回那个时代,他们一起描绘出一幅温暖的家庭与社会画卷。

矛盾中也有关爱,更令人感同身受的则是父母角色的塑造。晓晓的妈妈牛自莱严厉管教大女儿马晓晓,试图比照自己曾经吃过的亏,极力想规避女儿人生路上的所谓“风险”。干涉女儿学文学理、高考志愿,甚至和谁交朋友。马晓晓从隐忍到反叛,和妈妈吵架甚至醉酒。但得知女儿失落醉酒后的母亲牛自莱端来一碗菱角汤,少了责骂还同意了女儿去北京上大学的想法。

这就是最真实的中国式家庭关系吧,父母总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决定孩子的未来,虽然这样做并不完全正确,但这其中又是饱含亲情的。孩子学会了遵循自己的内心,父母目送孩子高飞,亲子关系正是在这样互相忍让理解之中逐步加深的。

看着这部剧,想起有句谚语说: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处。可是我们不就是这样的嘛?日子过去了我们才找到它们的可爱之处。

似乎没有过去的时光,我们就不会珍惜,大多在其中的时候还多是感到痛苦。可是回看过去的旧时光,也许才会珍惜当下的日子。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3 ) 终局了,欧小剑,我想你活着

“晓晓,你相信我,我没有骗你,等事情结束了,我会全部解释给你听。“

门开了,一把黒伞和一支黑色的箱子,你没骗她,你所有的解释被带来了,可是你却不在了。

看到“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眼泪真的控制不住的往下掉。

妄想过欧小剑可能会和晓晓修成正果;

雨中的诀别吻之后,想过欧小剑带着对晓晓的爱去出色的完成他的卧底工作,然后荣归故里,两人成为亲人;

想过小剑和晓晓从此分道扬镳,把彼此藏在心底的最深处各自安好,

看到小剑被押回香港,预感不好,可是安图被捕,感觉这次小剑也可以化险为夷,期待着小剑的结局!

欧小剑为什么不能活着?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我瞬间泪崩了。

英雄总是悲情的,被误解,被咒骂,压抑情感,在生死线上徘徊,只为了大多数人能生活的更好。

有的人活着如同死了,而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欧小剑为什么不能和马晓晓在一起?其实他们一直都在一起,他们是一盘磁带的AB面。晓晓按照A去生活,小剑按照B去完成理想。小剑走了,但是晓晓就是小剑在这个世界的另一半灵魂,而这半灵魂活得安逸且幸福,这就是小剑理想的实现。

影视的意义在于让很多冰冷的物体重新有了心的温度,感谢《亲爱的麻洋街》

这周末,去烈士陵园献朵花。

 4 ) 这剧组对广州的误解是有多深,请不要营销自己是在拍广州!

难得有一个剧明目张胆的说自己是广州背景,加上谭松韵是喜欢的演员,怎么着也要好好追,但是看了三集不到就完全看不下去了,如果不用广州做背景,还能继续看,但既然强调这是广州,那,就自然带入广州,可是,整个剧组就不能好好尊重一下你们自己选的这个大背景吗?选了广州,那就好好了解下广州,不懂广州,就算你要用改革开放前沿做背景,你可以虚拟一个南州。

首先,选拍摄场地就已经是败笔的开始了。 这个剧的场景是在台山,台山是典型的四邑话方言区,这是广东四种语言之一,跟广府白话完全不同的语系。那边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侨乡,用这个地方来替代广州,本身已经是错误之一。我理解广州可能太繁华,很难找到拍戏的地方,有骑楼街的地方已经不多,但是,可能可以选恩宁路之类的地方?那边好像并没有人流密集到不能拍戏。福州有些骑楼街也跟广州的有点类似。广西可能也能有更类似的。要用心找,总是能找到类似的地方的。剧里面,家家户户两层楼,宽大的天台,拜托,广州旧城区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商业繁华,我奶奶家对面一间屋挤了几家人!

不是建筑专家说不出所以然,但是,这些是广州的骑楼,是不是跟台山的区别很大?

广州的西关大屋,应是青石板路,要感受那种感觉,可以听东山少爷的“月光光 照羊城”这首歌

还有公交车,这个太细节,有点杠,怕被喷,但是广州的特点的确是这样的,公交车多数是两节的,单节的多数是长途专线车,是要从城的这边去到那边,一般都比较远距离。

第二,人物的名字也足够够吐槽的了,马晓晓,孙隼,欧小剑,广州话读起来有多拗口,怎么可能广州人本地人是这种名字。那个隼字,孙隼广州话读“酸笋”,笑死了,这是多坑娃的爹妈,孙隼他们家好像不是搞笑人设?还有就是易胜利。易胜利是麻洋街长大出去的,他是本地人,广州找一个姓易的出来有多难?我印象中从小到大,所有读过的学校,中学全年级(中学全年级我认识一半以上,高中几乎全年级都认识)就碰到过一位姓易的同学,而且他们家是外来的,不是本地人。有些人说,马晓晓爸爸是北京来的,不是本地人,但马晓晓妈妈是本地人,她怎么不提醒下爸爸这个名字广州话读起来拗口?有些人可能再杠说,易东东是湖南去的,拜托,易东东爸爸是本地人,只要母语是广州话的人,都会用广州话读一下名字再取名字的!编剧你确定麻洋街是广州的一个市井街道?

这篇,前100的姓氏都找不到姓易的。不是不能姓易,是剧情设定这是广州市井。要么别设定这个背景。

广东十大姓氏排名 广东省姓氏排名前100有哪些_排行榜123网 phb123.com

而且,易,广州话姓氏读“yik”,音同亦,易胜利拗口,并且不是普通话“容易胜利”的理解法儿了

第三,就是生活习惯。80年西关大屋都有独立洗漱的地方了,广州人就是不会习惯赤身裸体跟陌生人一起的,在广州生活那么多年就没听说过谁家是要去公共澡堂的,就算是公共澡堂,肯定是隔开一个个小间的,80年代广州的游泳池的浴室淋浴的地方就已经是隔开的小间。

关于排队买肠粉的桥段,不确定对不对。问过老一辈的人,他们就是生活在西关,肠粉对1984年的老百姓过于奢侈,那是去茶楼吃的东西。排队买“油炸鬼”(油条)会安全很多。我儿时记忆里面,也没有我奶奶给我买肠粉做早餐的记忆,肠粉的记忆只存在在小店和茶楼。不是编了个让大家吃肠粉做早餐,就是拍了广州味了。

第四,广州话。编剧你要突出这是广州,因为剧要全国看,用普通话,那是很能理解的。但是,为了突出广州,带了几句广州话以作交待,可是你都已经是精选出来的几句广州话了,用来代表广州的地域背景的,那你怎么就不能死磕了好好学,学的像一点吗?孙凖还教易南南?易南南那几句反而口音少点,孙凖那真的是听着极其别扭。我还不明白为什么大姐大就要让马晓晓讲脏话了,人家不是学霸吗,“扑街”能乱讲的吗?那是脏话!!广州的粗俗的语言也有分程度的,作为电视剧,全国人民看的,你要突显广州话就用一句脏话?编剧你是要丑化广州人吗?你要丑化就不要用广州做背景吧。用教人家脏话来代表这是广州?有深深被冒犯到。

另外,如果抠细节,语言还有值得诟病的。全剧讲普通话没问题,但是,强调了是广州背景,那么,一些用词上能不能注意点?比如,对于街坊邻里祖辈的长辈,广州人是称呼“婆婆”而不是“奶奶”,奶奶广州话日常口语是没有的,称呼“欧婆婆”,照样的普通话,但是更符合场景设定。

再比如,马晓晓妈妈说,不管报考什么学校,就在广东这边。拜托,广东80年代,学校基本都在广州,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华师大,华农,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还有的就不数了,哪个不在广州,广州妈妈讲出来的只能是,“都在广州”这边,而不可能扩散到广东。

又比如,小剑哥这个称呼,如果是对大佬的尊称,只能是“剑哥”才符合语言习惯,古惑仔普通话版里面哪位大佬有“小”字?

第五,人物特质。孙凖妈妈应该是要显示她是讲究的人吧,但是抱歉,那种妆扮,那种化妆法,在广州生活早就化了,再“姿整”的广州大妈也不会那样打扮,那是广州人眼中“北方”人,外省人的妆扮,但按照剧情,易东东的爸爸是广州出生长大,孙凖妈妈是他发小,那就是孙凖妈妈是本地人,可是孙凖妈妈的行为妆扮并不是广州市井大妈。

第六,文化细节。广州是真的有育才中学,老学校了,但是非常抱歉,育才中学考上北大的概率几乎没有,年级第一也基本没有概率可以读北大,而且,育才中学是有明确地址的,我能确定90年代这个中学在哪里,如果80年代也在那里的话,那么非常抱歉,那些街景和那个地方实在差十万八千里,那是东山,不是西关。而且,广州有一段时间,所有有名称的学校都得改用数字编号,不能用原来的不是数字的名称。

另外,既然指名道姓用了育才中学,那么,请安排电车,那边应有电车经过。已经虚拟了麻洋街了,那就做做功课,再虚拟一个育新中学,育苗中学好了啊。用回松韵拍过的振华中学也行的。

孙凖家祖传“焖面”?广州人家祖传的是面?你是梅菜扣肉我信,碱水面我信,焖牛腩我信,焖面?

天河体育中心1984年才刚刚动工,1987年落成,没记错的话,是全运会场地,全运会1987年开,没开全运会前谁敢拿来做考场?而且1984年的天河是多偏僻的地方?你说在越秀山体育场考试我信。

孙隼请大家去他家吃老北京火锅,抱歉,广州人家常打边炉是这样的:

(图来自网络,侵删,不是80年代的,但是是恩宁路上的传统炭火边炉,80年年代初烧煤,80年代中期开始才有煤气罐)

还有更多细节就不一一赘述了。完全是硬塞了个广州背景,说尬,这才是尬。几句“不咸不淡”的穿插几句塑料广州话到普通话里面就代表广州吗?既然选择了强调突显广州,那就请剧组对广州多了解一点,导演没有广州,广东人,那可不可以先找广州人来看看?不然你们可以按隐秘的角落,以家人之名那样,大家都知道大概是哪个地方,但剧情没强调,那就可以忽略,不影响带入剧情。

对这个剧选择了用广州做背景,又不尊重自己这个选择,胡乱拍广州,这点让人非常失望!拍错那么多,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设定并强调是广州的故事。

选择强调广州,用广州作为营销点之一,是这个剧最大的败笔。

后记:

被一帮容不得一点反对声音的粉丝怼,本来因为演员都喜欢不想评太低,从头到尾没说演员一句,自己家乡被冒犯了还不能说说吗,这是对剧组的不用心,还胡乱用广州来做营销噱头的评价,剧情演员都不在评论之内!弃剧。

鉴于还有人说这是尬评,只好继续罗列细节,数不清的谬误,还可以继续列举。除非这个剧没有拼命强调地域特征。

每听到一次剧里面的人在奇奇怪怪的地方硬生生加一个用普通话说的从广州话直接搬过去的词,就感觉广州话是被讽刺了。

证据太足,然后现在开始引来一堆堆的人装自己是广东人?那就继续列。对地域细节无感的大可以继续看剧,通篇没有评论剧情演员一句话,只是想表达这个剧拍的不是广州,就表达这一个观点也不行了?真是莫名其妙。

 5 ) 除了演员粉,能夸出这部剧良心好看的,除了小学生初中生真的还有人吗?

一直对谭松韵路好,对这部剧其他主演也没有任何讨厌的,甚至因为公车那个预告期待了很久这部剧,结果看完前四集半,我只想说就这?就这?我真的看不下去了,被恶心到了。首先是这个剧组,您租的这个影视城场景您自己看着像80年代的广州吗??主角们的打扮也丝毫没让我觉得他们身处80年代,至少90年代我爸妈的照片我也是看过的,不至于吧,他们80年就如此潮流了??抛开置景,再说演员和剧情,你导演看着不尴尬吗?这部剧每个演员包括老演员,都让我明明白白觉得他们是在演,演的还很生硬(尤其许魏洲,真的让人出戏),更别说其余配角,小成本网剧的配角也比这些演的真情实感点吧?还有剧情,零碎又繁杂,想讲很多但什么都讲不清楚,剪辑的就更混乱了,我要不看简介,看了这半天也搞不明白他们到底想干嘛。还有很多很多细节,你说他们家庭条件都不好吧,还都不像,每顿基本都有大鱼大肉,但你要说人家条件好也不太对,除了梁小宝家,其他每家基本都明里暗里表示家里不富裕,就???还有男主女每次莫名其妙的对视,前一秒剧情还是笑着对着看,下个场景就跟生离死别似的,也没台词衔接,还每次对视都心有灵犀极其突然,就离谱呗!看完以后,真的很生气,感觉是在把观众当弱智呗,捞到钱就好了,我呕了

不是我说,就这水平,还买通稿媲美1988?人家置景和着装都甩您一条街吧,做剧不良心,还想凭着演员爆吗?赶紧糊吧您!(本影评全凭个人主观,演员粉要夸请自便,不要杠,谢谢)

 6 ) 最悲情的一家——欧奶奶和欧小剑

看了几集了 在其他地方看到说:麻洋街里,只有欧家不一样,别人都是一大家子,欧家只有两口人,别人欢声笑语,欧家经常都是沉默的。他们家,就像一个孤岛。 没错,从一开始就觉得欧家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

说说欧奶奶吧 其实,欧奶奶才是最悲情的一个角色吧,想想,年龄那么大了,儿子却在出狱当天自杀,名声没了,人也没了,她什么都不知道啊😭 后来,一个人靠着铺子把孙子养大了,眼看着警校的大好前程,却跑去当了“混混”,做着修车这种看起来不那么有前途的职业,还经常打架受伤,奶奶一个人在铺子里,大概也经常担惊受怕吧。 欧奶奶的眼神,总是担忧的,温和的,眼里时常是有泪水的,她其实只想让欧小剑平安的长大吧。 但是啊,欧小剑却去做了和他父亲一样的工作,后面,欧小剑大概是没见到奶奶的最后一面吧,欧奶奶也许真的如她自己所说的“死不瞑目”。 欧小剑是悲情,他失去了敬爱的父亲,后面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失去了自己想要的爱情,可他有自己的目标追求,知道自己的想要的是什么。 可欧奶奶她,什么都不知道啊。在医院去看望欧小剑的时候说,为什么欧小剑要像他父亲那样,她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她要的,不过是儿子与孙子的平安罢了。 欧小剑受伤,奶奶在门外张望的背影,越想越心疼了。

欧奶奶这个演员,演得让人入戏了,仿佛那一年的广州,真的有麻洋街,也有这么一个欧家,这么一个老太太和她孙子。

欧小剑,这个角色从小,就背负着很多,有着“杀人犯儿子”的标签,从小大概也没少被人欺负,从他家里的墙上满满的奖状,可以看出,本身学习是很好的,后面要要照顾奶奶,努力赚钱,所以辍学,接着又去当了卧底。所以他的眼神时常是沉寂的,略显得忧虑的,看起来比大多数同龄人成熟,其他人都是孩子,因为他们都有父母,只有他,仿佛是个大人了。

但是啊,想想,他其实年龄并不比其他人大多少。其他家庭孩子在想着学习,在弹琴,在争论谁洗碗,;他在工作,在帮奶奶忙铺子的货,更甚至,在做卧底,在默默保护所有人。

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血脉传承,他父亲坚守的,也成了他的坚守。

他堕了自己的名声,放弃了光明的前途;让唯一的亲人担心,可能最后含恨而终;他骗了自己最不想骗的马晓晓,亲手把她推离了自己的世界;并在好不容易得来平静生活后,为了保护所有人,再次义无反顾的走入卧底的风雨。

许魏洲这个演员,94年出生,还年轻,欧小剑这个角色身世经历的复杂性、混混表面的狠劲儿、骨子里的善良正义,都被他演活了,难得有灵气的青年演员。

 短评

演員演技浮夸,看完第一集就想弃剧了

4分钟前
  • 与你千里共蝉娟
  • 很差

怎么就一股子很别扭很不对劲儿的感觉,最近国产剧都这么喜欢模仿韩剧的请回答系列吗?本80后实在无法共鸣,可能可以忽悠忽悠年轻人吧。

6分钟前
  • 陈飞宇(非处)
  • 较差

评论里一个劲提1988的知道1988抄袭《光阴的故事》吗?加一颗星纯粹看1988粉不爽,看到个年代剧就会1988个没完,国内还有没被1988粉ky过的年代剧吗?真的觉得无语了。这辈子就看过一部年代剧了是吗?这部好歹没抄袭🤪

9分钟前
  • 大道寺知世
  • 推荐

最近剧荒就看了几集麻洋街,一下子感觉回到了小时候疯玩疯跑的日子!并且追的感觉有点停不下来了(许魏洲也太好看了吧,果然每个街道都有一个孩子王,牛骏峰也很搞笑,编剧居然让他一跤摔进麻洋街,还摔倒了大姐大的身上,就是谭松韵少了一点大姐大的气场,但也是一个有仇必报有谦必道的耿直女孩儿,青春真好啊可以无视掉很多现在逃脱不了的东西,果断追起来!

10分钟前
  • 蓝抑郁剂Lily🌈
  • 力荐

矫揉造作,表演痕迹过重!

15分钟前
  • 吃个桃桃好凉凉
  • 很差

期望过高……披着时代家庭剧的外壳,演着青春疼痛文学剧的内容,几个主演你爱我我不爱你,还有一个男的搞着勾心斗角,无语……

16分钟前
  • 粉粉粉嫩🍑
  • 较差

那么多熟脸演员,结果拍成了“脑残剧”…完全没有故事主线,节奏混乱,剧情拖沓,表演浮夸…孩子们的青春故事寡淡无趣,如同小学生般吵闹吵闹…父母们的故事刻板拼凑,浮夸做作…整体叙事毫无逻辑,群像表现乱七八糟,故事情节东拼西凑,年代背景脱离现实,充满展现了导演和编辑的“水”才,可以说味如嚼蜡,味如鸡肋,如坐针毡

21分钟前
  • 奕奕奕奕
  • 较差

许魏洲演的真不错!欧小剑的各种小情绪都拿捏的很准,国戏科班生有底子的

24分钟前
  • 个个
  • 力荐

说实话挺失望的 一点不像广州 叙事也很松散 本来挺期待的!

26分钟前
  • Q酱Q了个酱
  • 较差

哈哈哈麻洋街整条街的崽取名都是ABB和X小X么?提花毛巾被加枕巾、塑料皮小本、裸水泥砌的洗碗池……不得不说年代感做得很到位了。头两集看下来感觉不错,人物多关系杂,但用事件贯穿后展示得很清晰,戏剧张力也处理得不错。其实这种台词密集的复古喜剧没收好就会变得咋咋呼呼,但这部竟然没让人觉得太闹腾还好笑,演员和各样细节都有功劳,希望后续撑住保持水准吧。

30分钟前
  • 东门捷径小V
  • 推荐

看不懂浮夸

32分钟前
  • 猫比狗可爱
  • 很差

真尬,原以为这种年代剧这种题材应该是真实贴近生活的,怎么这剧这么浮夸,第一个镜头人人造作,太出戏了,后面更无语,整个就没有一点广州风味,全部都用普通话在说广州方言,细路仔。。。很多台词也莫名其妙,这3个都不是不会演戏的,被这导演折腾的演技负增长,唉

33分钟前
  • 飞翔的雨
  • 较差

护崽又口嫌体正直的马晓晓我爱了,目前最烦四眼仔曾行,打小报告心机男,不择手段的男绿茶真的是绝了您,许魏洲帅得有点过分了哦,雨天打群架拎棍子就上,太爷们儿了,麻洋街扛把子

34分钟前
  • WIKI魏
  • 推荐

哭着看完,本年度最惨男主没跑了,国产剧很久没有过这种角色了,第一次看许魏洲的戏,身材颜值绝了,大大的眼睛会说话,满满的男性荷尔蒙太man了。

36分钟前
  • 阿兜
  • 推荐

以为是鸡飞狗跳的家庭剧,没想到是叙述成长的青春题材。谭松韵演优秀又有主见的大女儿挺适合,马家虎妈猫爸的设定和姐妹俩的打闹拌嘴过于真实了!易家兵荒马乱的开场笑到头掉,牛骏峰把青涩男孩的暗恋小心情演绎的淋漓尽致。老戏骨们是剧的戏眼,节奏轻快,偶尔爆出的粤语带出笑点和梗,看得人舒适极了。连许魏洲的小痞子都get到了帅气,年轻真好。

37分钟前
  • 遇见
  • 推荐

一口气刷了几集,有一种跟着回忆青春的感觉,易家三兄妹轮流喊妈妈要东西,高三班主任站在讲台上说大家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梁家爸妈吵起架来都是熟悉的家庭拌嘴,结伴长大的发小和你上同一所学校,喜欢的那个人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麻洋街在青春缩影这个点上做得蛮不错,是我们都感受得到也能为之共鸣的真实桥段啊。

41分钟前
  • 猪身人面像
  • 推荐

仲廣州?講啲乜漆嘢啊⋯⋯

46分钟前
  • Pat
  • 较差

好无聊……没啥吸引人的剧情

51分钟前
  • Myao
  • 较差

这还广州,是广东人看了都会生气的程度。悬浮广州吧,全员北方人

53分钟前
  • 咸鱼无非
  • 较差

许魏洲演的欧小剑角色好带感啊!痞帅街霸我爱了😍

56分钟前
  • Infatuatio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