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战争片中国大陆1996

主演:卢奇,傅学诚

导演:韦廉

 剧照

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剧照 NO.1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剧照 NO.2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剧照 NO.3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剧照 NO.4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剧照 NO.5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剧照 NO.6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剧照 NO.13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剧照 NO.14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剧照 NO.15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剧照 NO.16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剧照 NO.17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剧照 NO.18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剧照 NO.19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9:01

详细剧情

经过长达一年的艰苦鏖战,刘伯承(傅学诚 饰)、邓小平(卢奇 饰)的大军成功撕破黄河的缺口,在国民党统治区插入一把寒光毕露的尖刀。但是二野却突然调转方向,大有撤回黄河之势。蒋介石(孙飞虎 饰)误认为刘邓疲惫不堪试图逃跑,遂调集14万大军意图将对手在黄泛区彻底歼灭。泥泞坎坷的征途,二野遭受国军无情炮弹的洗礼,被困在黄泛区不得动弹。另一方面,陈赓迟迟找不到渡河方案,战略反攻的设想眼看落空,解放战争到了生死存亡关头。邓小平果断建议丢掉包袱,朝向大别山做着最后的挺进。   以无数血肉艰苦换来的战果,对国家的历史走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长篇影评

 1 ) 大别山的群众苦

26年前的电影 色彩 场面 都很写实。26年后我们很难拍出污水泥垢的战士脸 很难拍出破墙败瓦烂床帐的接近真实感。从头到尾贯穿了对四进四出大别山产生的当地群众的现实问题的负疚,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对人民的情感。刘邓分前后指各自为战后,电报里邓对刘的“生日快乐”是对两位战友情感表达的一次集中。

 2 ) 无限风光在险峰

应该重拍这一部
第一要把毛主席做出这样的决定和其他人的对此的不同意见展开来说
这绝对是一招险棋啊,除了毛主席真没人敢想而且敢真去做
棋下好了满盘皆活,下输了呢 无非就是邓说得即使二野打光了还会有兄弟部队解放全中国
大局观啊大局观

结果还真活棋了,就是二野被打残了

第二就是要更好地反映刘邓克服困难,这个困难太大了,不是个有没有卵子的问题,我觉得如果不是军神和矮个两大高手,换其他人部队就真的废在大别山里了

敌我两个指挥部在一个小村里住,想想就刺激了。。。

 3 ) 大别山的群众苦

26年前的电影 色彩 场面 都很写实。26年后我们很难拍出污水泥垢的战士脸 很难拍出破墙败瓦烂床帐的接近真实感。从头到尾贯穿了对四进四出大别山产生的当地群众的现实问题的负疚,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对人民的情感。刘邓分前后指各自为战后,电报里邓对刘的“生日快乐”是对两位战友情感表达的一次集中。

 4 ) 观影笔记

国民党失败: 0.官场大于战场,乌纱帽大于士兵的性命,欲南故北的意图早已解读,却为了奉承上意,只说上面的解读英明。 1.越级指挥,自己的方略与自己的小目标自相矛盾 2.传达委婉,复盘会议不能直接点出问题,而是发一本哲学书弯弯绕绕。 3.不走在群众之中,过着西式的总统小日子,与百姓生活格格不入,远离群众,如何能得民心呢? 共产党的德与行:入乡不劫掠,借到锅后,躬身感谢乡民。当一个很能打战的连长偷窃乡民粮食布匹后,他们很不忍心,但是坚决的执行了死刑。凌冽的枪声划破天际,是冰冷的,正义的,温暖的。这和宋江挥泪斩小卒很像。 老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被劫掠,儿子媳妇被活埋,家里粮食被搜刮一空。苦啊,可怜啊! 思想动员:对于高级的干部,掷地有声的讲演,讲演不只是骂人训话,而是在训话基础上挖掘本质的思想上的问题。 对于底层的士兵通过唱歌的方式宣传思想。简单透彻无误。对民众土改。 爱兵如子:杀掉自己的战马让病倒在医院的士兵有肉吃补充营养。真是好将领啊。 丢掉“包袱”:泥泞路上不得不丢掉卡车大炮加速前进,太可惜了,也太有魄力了。 最后,12万部队打得只剩下6万,这6万野战军的牺牲光荣无比。解放军永垂不朽。

 5 ) 关键是这部电影比大决战系列好很多。

这部电影简述了。刘邓挺近大别山的故事。刘帅说了哑铃。我大概讲讲。当时的山东,江苏也就华东地区。粟裕发动了莱芜战役,沙土堆战役,孟良崮战役。国军对华东是重点围剿的。但是因为之前的七月失利。导致整个华东解放区的控制范围一直在逐步缩小。而陕北也是国军的重点进攻地区。因为胡宗南被彭帅压在陕西,无法东出。又有傅作义进攻西柏坡。这样的态势之下。国军就出现了。华东一头重,而陕西一头重。反过来中原地区一头轻的态势。于是刘帅抓住战机。打了鲁西南战役。然后一头扎进大别山和国民党玩躲猫猫去了。

二野也是苦。重武器都丢掉了。但是好处就是。整个东野还是抓住机会填补了鲁西南的空白。后来一度夺回开封。给了华野很大的空间。随后解放兖州济南。而二野则为了全国的胜利不记个人得失。不计较军队的前途。

这部电影比大决战系列好的地方就是交代背景客观上降低了观影门槛。一方面可以领略刘帅用兵之精妙。一方面也点出邓的个人胸襟。这才是大气魄。

 6 ) 影评及对中国革命政权建立逻辑的联想

战争各个部分的细节刻画极其具有真实力,这一点与上部相同。我认为这一部的深度要超过上一部,它不仅仅是在呈现战场,它还在呈现军队与百姓的关系,一块土地与革命的关系,一个政权与人民的关系,战争与人民的关系。如果把上下两部分开了看,我愿意给下部六颗心。看这部片,我数度热泪盈眶,有同情也有感怀,还有对人的命运的悲悯,对苦难历史的不忍直视。刘邓看望借锅老人、警卫员放马、刘邓争着留在大别山周旋。片中最美的三处场景,是对战争残酷的反衬,也是对美好生活和未来的向往。大汉沐浴图、河边洗晒图、油菜花田会师图。

“我们的纪律不是一纸空文,我们的纪律是铁是钢,如果我们对我们身边的一个连长都不能执行纪律,那么对其他的营长、团长、旅长包括对我们自己,又如何约束呢?”

以上台词对任何一个权力机关都是适用的,拥有暴力或者暴力支持下的权力的团体需要有规则予以规范,否则固有的人性当中的丑恶性就会生出祸乱,对那些没有暴力和权力的普通民众来说就是最大的苦难。希望我们身处的国度的统治者能够执行那些制定得良善的法律,尤其是限制权力者的法律,最根本的是不能让我们的人民制定的宪法失去它的现实意义和应有的尊严。

“老乡们又怎么能相信我们就是当年的红军?”

“当年的红军”代表着一种信任,更是一种品质和身份的认同,岁月流转,人去人来,一个团体在不断地变化,谁也不能保证一个团体在发展中会性质不变。能得到这些的不是自称为“红军”,也不是相同或类似的衣装,而是言行所秉持的观念和信仰,还有那种命运相融的紧密关系。对于任何一个革命政权也是如此,从前的王朝更迭便是统治者变质的结果,中国人民受了太多苦难了,他们不应当继续重复苦难的历史。希望我们的革命政权能够在变化发展中始终不忘历史的初衷,希望一代一代的接班人能从历史文化和民族的认同中将自己的人生与中国过去的革命历程进行某种链接,时时警惕自身,勿辜负先辈革命之难,也就是不辜负自己之来处、现时所处之土地、未来子孙之生计,继续不断地变革自身,保持自身的精神不老、永续传承。坚定地去做“当年的红军”的后继者。

“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

此句简直是至为清醒之识,老百姓是一切政权所以建立的根本所在,而政权建立为了老百姓才是老百姓持续支持政权的不绝之源。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的存亡其实并不是掌握在老百姓之手,因为没有哪个老百姓是愿意战乱人祸的,尤其是中国人民,历史不断地向我们证明,中国老百姓是那么忠厚老实,不是难以存活他们是从不打算推翻政权的。这样的人民值得更好的对待,而不是因其忍耐而愈加压制。这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从来没有注定的归宿,谁能让老百姓好好活着,老百姓自然跟着他走。因而,政权团体需要保持这样清醒的自觉,时刻警醒自己是否有资格让百姓拥护。希望我们的国家政权能够永葆这样的充满理性的自觉。

“从红军到现在,老百姓支援了我们多少,而我们给他们留下了多少这样的条子,让他们等着兑现。不管哪一级政府,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要对得起老百姓,没有他们,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毫无疑问,中国的革命就是人民革命,革命的军队是人民组成的,革命战争所需的物资是人民供应,革命的胜利是人民支持下实现的。为什么要支持,因为革命者为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全部人民作出了牺牲,所以人民拥护革命者并为他们作出牺牲,这是相濡以沫的关系,互相成就。相反,若一方不再爱护另一方,那么这种关系就势必会破裂而难以维持,最终也许重新革命,再造共和。因而,人民应当是政权的目的,政权是人民的凭借。希望中国能够把这样的正大光明的革命关系进行到底。

 短评

能诚恳拍摄四进四出后的凄凉状况便已吊打当下的(无论左右)军事电影了。又,不知陈布雷自杀之日可有(如白起自杀之日)忆起论证黄河归故势在必行之时??

6分钟前
  • Yinanaa
  • 推荐

要么从记录历史的角度拍,要么从颂扬的角度拍,显然这两部都拍在了中间,战争形势,战略意义都没拍出来,流于形式了。有点可惜。

9分钟前
  • 九段
  • 推荐

电影频道

10分钟前
  • 白哐哐
  • 还行

小诸葛白崇禧的阴狠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13分钟前
  • 波波
  • 推荐

刘邓的特型演员非常优秀

15分钟前
  • 夜夜读毛选
  • 还行

邓爷爷的指示,要拍;学校组织

18分钟前
  • 莱尼圆
  • 还行

还是大决战系列场面大些

22分钟前
  • 羊摩卡
  • 推荐

人民群众对触犯军纪的士兵求情是何居心,一般受害者都恨不得把兵痞宰了吧,片尾出现了邓二的讲话,怎么不找找刘伯承的讲话也放一下。十二万人挺进大别山出山人数仅剩一半,代价很大。陈谢大军的谢富治干脆没出现,只在讲话中提到。

26分钟前
  • 云中雨阳
  • 推荐

1.上集多讲军事,下集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了政权建设上。从涉及到邓政委的影视作品里的讲述里,这一趟趟无法回答群众的旅程,可能是他在日后把重点放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原因吧。“老百姓不是命中注定要跟我们走的。”自己“跟着走”和让群众心甘情愿“跟着走”可能是邓政委研究一生的课题,而这句“跟着走”和《出山》里的“在等待”可以说是邓政委一生的主题。2.《大转折》系列特别之处在于从共产党本身去反思的着墨不少。《淮海战役》里那段60万对80万的互文,蒋是在回忆过往,毛是在关注眼下。而这部《大转折》就更有现实意义。现在轰轰烈烈的各种回望过去,如果不以史为鉴研究如何革命而减少人民的痛苦,如何兑现给群众的承诺,那不也是换了种方式说“优势在我”吗?

30分钟前
  • 丑嘴唇
  • 推荐

热评某些人简直恶心逢主旋律就必反了是吧

35分钟前
  • 随心随性过一生
  • 力荐

总体还是很不错的片

39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推荐

神还原历史人物。抓各种细节。毛主席焦虑:睡觉和大便真让人头疼。四进四出大别山,真是苦了老百姓,国民党在墙上留的白字。特别困难。民众不支持,内忧外患。还好可以以德服人,挥泪斩马谡。温泉一段有意思。

41分钟前
  • 有时间就看电影
  • 力荐

重在刻画人民军队曾四进四出大别山给老百姓带来的牺牲和害怕,这第五次必须严守军纪才能重新换得民心。无后方作战,没有民众支援,军心出现动摇,形势困难之大,只有满怀理想主义才能坚持到胜利。

45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真不容易

48分钟前
  • 格林童话
  • 力荐

二野挺进大别山伤亡过半,损失堪比长征,同时好像很少有红色电影刻画老区在红军走后的惨状,本片对这两点比较写实,更能让后来人体会巨大战略意义背后的艰难与不易

51分钟前
  • 听海
  • 力荐

下集几乎可以与《大决战》媲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敌我双方双线索,都交代得很清晰,全景式的宏大叙事与人物塑造都很到位。人物形象很生动、丰满,细节处理也很出色。PS国共双方拉锯四次,大别山区的百姓真是不容易啊!

52分钟前
  • 马背上的水手
  • 力荐

刘邓分开,邓内线更为艰苦。

56分钟前
  • 身无半亩
  • 推荐

小时候很喜欢的战争片

60分钟前
  • 明天就垒窝
  • 推荐

中国现代史上国内战争的演绎。

1小时前
  • small脉望
  • 推荐

5大转折两部整体简略了些不够精彩当时的困难表现的不够突出。。。历史科普片确实达不到大决战系列的级别。。

1小时前
  • 无涯子抵制修音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