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遗孀秘闻

悬疑片爱尔兰,美国2018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科洛·莫瑞兹,麦卡·梦露,简·佩里,杰夫·西勒,帕克·索耶,布兰登·李·西尔斯,阿瑟·李,罗莎·埃斯科达,撒迪厄斯·丹尼尔斯,科鲁姆·费奥瑞,扎威·阿什顿,斯蒂芬·瑞

导演:尼尔·乔丹

 剧照

遗孀秘闻 剧照 NO.1遗孀秘闻 剧照 NO.2遗孀秘闻 剧照 NO.3遗孀秘闻 剧照 NO.4遗孀秘闻 剧照 NO.5遗孀秘闻 剧照 NO.6遗孀秘闻 剧照 NO.13遗孀秘闻 剧照 NO.14遗孀秘闻 剧照 NO.15遗孀秘闻 剧照 NO.16遗孀秘闻 剧照 NO.17遗孀秘闻 剧照 NO.18遗孀秘闻 剧照 NO.19遗孀秘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52

详细剧情

弗朗西斯(科洛·格蕾斯·莫瑞兹 Chloe Grace Moretz 饰)是一位单纯善良的女大学生,一天,在地铁上,弗朗西斯捡到了一个手提袋,寻着手提袋里的字条上的地址,弗朗西斯敲响了格雷塔(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饰)家的大门。格雷塔感谢了弗朗西斯的善举,言谈之间,弗朗西斯得知她是一名寡妇,终日生活在孤独之中,顿时对她心生怜悯。  就这样,弗朗西斯和格雷塔之间的走动变得频繁起来,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热络,甚至被人视为母女。某日,弗朗西斯偶然在格雷塔家里发现了很多和她当初捡到的手提袋同款的袋子,每一个袋子里都放着写有地址的字条,这让弗朗西斯开始意识到,自己似乎落入了格雷塔设下的圈套之中。

 长篇影评

 1 ) 编剧不用违反正常人反应的弱智方式,就不会写剧本了吗?

首先,题材没有大问题。但是电影演了没多久,就开始不断出现弱智情节,完全不符合正常人面临危机时的反应,比如:

1、女孩被下药之后,被老女人搀扶着走出门去搭出租车,一个能够走路的人,难道不能说一声“救命”?或者稍微有点抵抗动作让司机发现有问题?

2、女孩在箱子中醒来,老女人打开箱子,女孩躺在那里苦苦哀求,一个正常的年轻力壮的女孩,难道不是应该首先站起来试图冲出去?她要等老女人把门锁好以后,拿椅子砸门,甚至居然还关心起其他被囚禁过的人!我想说,她有这力气,干嘛不拿椅子砸老女人?就算刚才忘记了,等下次老女人开门的时候,是不是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做到?

3、女孩明显比较壮,老女人明显比较弱,女孩只要没被麻醉的时候,是不是完全可以打败老女人,机会多到任意发挥?

4、女孩趁机打晕老女人,然后自己跑去慌张的要找门跑出去,我想说,编剧是把观众当傻子吗?女该为何要慌张的跑?一个正常智商的人,是不是会在老女人晕倒时,避免她醒来后更加疯狂难以控制,是不是首先要找东西把她绑起来?然后报警?这是不是一个正常人的反应?有必要慌张的找路跑吗?而且更好笑的是,她居然还跑到地下室,她是故意放水给老女人机会把她锁地下室?还有,她慌张的要跑的时候,连地下室都想到了,居然没有想打开外门旁边的大大的窗户跑出去或者求救,从房子外面看,那个窗户还是一楼的,也是匪夷所思了,窗户没人上锁吧?女孩惊慌失措翻找窗户旁边的盒子是否有钥匙,却无视窗户,实在无法替编剧找理由了,只能说为了把剧情硬扯下去,掩耳盗铃的假装窗户不存在吧!

5、最好笑的是那个私家侦探的出现,一开始就弱智的暴露了自己的所有的意图,毫无警觉,并且,毫无智商,然后,发现了异常,居然心无旁骛的背对女人去挪钢琴和试图打开门,被麻醉后,居然掏出枪乱射,而且还喊着口号要带女孩走,他是来搞笑的吗?是来演绎一个侦探是如何笨死的?而且是故意送上门激励老女人把他杀死的,生怕不被杀死,于是在彻底瘫软之前还要逞口舌之快确保老女人不能留他活口!

为何现在的编剧智商都如此之低?为何逻辑缜密的好电影那么少?不编点漏洞百出的弱智情节,电影就拍不下去是吗?可惜了好演员,虽然剧情弱智可笑,老女人的演技还是很不错的。

 2 ) 怎样判断自己已经身处绝境该下狠手?

电影情节很简单,就是一个变态妇女利用女主的天真善良来控制她的故事。

于佩尔天才级的表演令我目瞪口呆,她冲女主吐口香糖那一幕,她古怪的咀嚼,微妙的笑意,眼角眉梢的不屑,简直令人遍体生寒。

后来她光着脚、踮着脚尖以芭蕾的轻快舞姿出场,瞬间用麻醉药放倒侦探,侦探被麻醉,手枪失了准头,她躲侦探子弹时,依旧是顽皮的芭蕾舞姿,“嘻嘻,没打到,又没打到,嘻嘻,你打不到我。”光脚踩在木地板上那哒哒的脚步声甚至还有一丝顽童式的天真,——太恐怖了。

于佩尔演得太好了。

女主也演得很好,把温室里花朵那种外强中干的“虚胖”演出来了,哪怕外表强壮成熟,内里都还是不堪一击。

除了演员的表演,这部电影在人物心理层面的表达堪称无懈可击。

一个遗落在地铁上的绿色手提包,既是诱饵也是筛选目标的筛子。包包暗绿色,大气低调,有一点金属装饰,不至于低调到看不见,毕竟它还是诱饵。包包里装着一张中年妇女的身份证,一板缺了几颗的药,小钱包内一小卷现金。这些讯息集中在一起,透露出失主于佩尔的身份:一位端庄秀丽的,身体欠佳的中年妇女。换句话说,她不足以让人戒备。

假如捡到包包的人,直接把钱拿了,包包扔了,那这样的人本来也不是于佩尔想找的目标。所以包包本身也是筛子,只筛选她渴求的目标:天真、善良、对世界的险恶一无所知,最关键的是,不排斥比自己大一辈的同性。(因为于佩尔想找的是女儿的替代品)

女主出现了,哪怕身材壮如小牛犊,但内心柔软天真,在家被父母保护,在外被朋友保护,她最大的坎就是母亲去世,最大的痛就是母亲身故后父亲身边有了新人。换句话说,女主十分缺乏对危机的认识。

也因此,她是于佩尔最完美的目标。

天真善良的女孩找上门去,把包包还给失主于佩尔。于佩尔独居一幢大房子,房内洁净,家具陈设井然有序,而女主人于佩尔穿戴考究,举止得体,身材纤细,足足比女孩小一大圈,她气质优雅沉静,说话幽默,法国口音那么迷人,她一边说话一边弹琴,琴声美妙,法式风情展露无遗。双方短暂的交流后,于佩尔的信息补全:老公已故,女儿在外国读书,她很寂寞。

看,多么令人放心的一位阿姨啊。

对了,这位阿姨还不会玩手机,并怀念以前养的狗。

小女孩的热情被点燃,她热心快肠的教阿姨玩手机,并提议陪阿姨去领养一只狗。

这个细节充分说明了于佩尔是操控人的高手,她并不是真的不会手机,后来她假装女主发照片还在照片上PS打字,那手机玩得多溜。她也不是真的喜欢狗。

她只是通过喜欢狗、假装不会手机来制造话题,拉近女主,不然年龄差了一辈多的两个陌生女人说什么?有什么好说的?她们的友谊从哪里立足、生根?

女主陪于佩尔去领养了狗,两人越走越近,于佩尔表现得极其正常,还和远在法国学音乐的女儿通电话,听得女主那叫一个羡慕,女主吐露了对亡母的思念。

这也更令于佩尔确定了女主的身份:完美的女儿替身。

她们相处得那么和睦那么好,一起下馆子一起下厨,两个人都厨艺非凡。

直到女主找蜡烛时发现了一柜子绿色手提包,足有二、三十个。打开看,每个包包内的配置都一样:一张于佩尔的身份证、一板拆了几颗的药,一个钱包,一小卷现金。只是每个包包的外面贴着一些女人的名字。

女主这才觉出情况不对,借故走了。

于佩尔开始纠缠女主,解释,道歉,发几十条短消息,打几十个电话……直到这时,女主都没有把于佩尔拉黑。我觉得这个设定是可以理解的,温室里长大的小女孩多半觉得拉黑太伤人了,只要自己不理于佩尔,于佩尔自己就会消停了。

但……并不会消停。

于佩尔开始跟踪监视女主,毕竟是做惯做熟的老手,一点都不会犯法。她就站在女主打工的餐馆两米外盯着女主看,哪怕把全店的服务员都看得毛骨悚然,她也没犯法——报警也没用。她只是站在大街上而已。

不但跟踪女主,还跟踪女主朋友,还一边跟踪一边把即时照片发给女主。吓得两个小女孩在大街上一顿瞎跑。

报警,还是不管用。这不就是个大家互拍照片互相发的时代吗?于佩尔没犯法啊。

于佩尔还打扮得跟香奈儿似的到女主上班的餐馆用餐,指名要女主服务,然后掀桌子砸酒瓶,撒泼大骂,搞得大家都以为她们俩是拉拉情、百合怨。餐馆同事报警,于佩尔被警察带走。

但隔天就放了,毕竟她只是喝酒闹事。

女主的心态开始崩了,她彻底无措了,因为小奸小坏的于佩尔每次都精准无比的从法律的天网中穿过。

女主也辗转打听到于佩尔的女儿早就自杀死亡,所谓的和女儿通电话,女儿在法国学音乐,甚至于佩尔的法国身份和口音都是假的——她是匈牙利人。

不止女主,连女主的朋友都开始疑神疑鬼,没事就蹑手蹑脚走到窗边拨起百叶窗瞄一眼,生怕楼底下又是纠缠不清的于佩尔。

也就是说,即使被于佩尔心理和精神双重折磨到这个程度,女主都还只是想着逃,去度假,逃离那个处境——哪怕暂时逃离也好。她不暂时逃离又该怎么办?是去发飙吗?还是找到于佩尔撕破脸?那撕破脸到什么程度?口头威胁的程度?或是直接肉体消灭的程度?甚至不死不休的程度?

后来于佩尔登堂入室,给女主下了麻醉药后将其带走,因为于佩尔扶不住高壮的女主,在出大门时她还利用自己的孱弱让热心路人帮忙把女主扶上车,“我侄女生病了,我要带她去医院,帅哥请你帮忙扶一把。”试问哪个人会拒绝?

在路人的帮助下,于佩尔成功绑架女主,把女主关在木箱里——就和她以前关女儿一样。

睡木箱和睡棺材有什么区别?都是黑暗、窒息、狭小,连转身都困难。

女主的心理再溃一层。她始终没想清楚自己要怎么反应、怎么处理对方。甚至她连自己其实已经处于生死边缘都没意识到。她可能还在想:“她还不至于要杀我吧,她关着我只是因为她无法走出丧女之痛。我也不至于要和她拼命,还不至于到那一步吧。还不至于吧?不至于吧?”

女主好不容易抓到下厨的机会,用蛋糕模具切断于佩尔一根手指,还敲晕了于佩尔,可惜女主在心理上早已经输了,所以她能想到的只有逃离,而不是面对,而不是把于佩尔捆起来,甚至更进一步的、更彻底的反击、解决。

大门是锁着的,钥匙又找不到,女主犹如无头苍蝇般在于佩尔房子里找出口,她是真的慌了,慌到缝隙里的玻璃门也去拍几下。那一点缝隙,就算拍碎了也钻不出去,足见她有多慌,六神无主的慌。

跑到地下室,看到大口袋里藏着奄奄一息的陌生少女,她更怕了,魂不守舍的恐惧。

慌+怕,大象都得跪。于佩尔醒来后马上把她放倒。

“我们是天生一对,我对你已经很优待了。”——和地下室那些尸体相比。

在于佩尔看来,她们一个死了妈,一个死了女儿,在一起就能补上那个缺,是天生一对。

这一次,女主被驯化。

母女模式顺利建立:吃饭,洗澡,学琴,一个教一个学,弹错就挨揍,不听话就被罚睡木箱。

女主的父亲高薪聘请私家侦探找女儿,但侦探被于佩尔超出常人的冷静迷惑,言语间她还隐隐透露她和女主是拉拉关系,年轻拉拉辜负年老拉拉,分分合合似乎很正常,侦探更迷惑了。更让侦探想不到的是,于佩尔很轻易就能起杀心、下杀手。侦探被她麻醉后秒杀。

这就是区别。

那正常人该怎样判断自己身处绝境该下狠手呢?

那正常人该怎样判断自己身处绝境该下狠手呢?

那正常人该怎样判断自己身处绝境该下狠手呢?

…… …… ……

看这部电影之前的几天,我看了被LQD强奸的受害者的访问,我觉得她的心理转变太真实了。即使她被QJ,她当时也没想撕破脸来个鱼死网破,而是担惊受怕,怕对方的势力,怕以后找不到工作。对于LQD,当时她只想快速遗忘及逃离那个处境。直到后来,她才意识到必须要面对,要解决。

所以昨天当我看这部电影时,我觉得这部电影太有意义了。

现在满世界女权,声浪一波高过一波,令我们产生错觉,觉得自己非常强大,无所不能。但这部电影它提醒了女性的脆弱,以及我们其实十分缺乏训练:当身处绝境时,我们未必能及时认出那就是绝境,该怎么反应和反击,以及该反击到哪个程度。

 3 ) 上一个被练手的都还没断气呢,你个小白兔怎么跑的脱?

周末的晚上,一个人在家安静的看完了整部片子,然后又认真翻了评论区的诸多评论,只想说,那些站上上帝视角觉得小女孩该太笨了人才是真的脑子不好使吧,但是我是来写影评的,不是来怼人的,所以还是言归正传。

整个剧情的发展过程其实蛮有带入感的,一瞬间我也在想,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在地铁捡到一个包,我会怎么做?

是的,我的确是会和女主一样,送回去,这个事情就复杂了,你单纯的去还包,但是别人已经布好了陷阱让你跳,你还能怎么防?写评论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以前我读大学的时候在路上捡到一个诺基亚的手机,然后接到机主打来的电话,一副是我从她包里偷走的感觉一直在电话里质问我怎么会捡到她的手机,让我给她送过去,然后我就顺手把手机扔进了学校的湖里……我接电话的时候对方是怒气冲冲,像是怀疑我从她包里偷的一样,所以在当下,我会做出扔掉的反应。可是这个故事和小女孩经历的不一样,她去还包的时候,大女主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充满了感恩的老太太,谁在这个时候会产生戒备心理呢?更何况还是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小女孩,这个年纪、这样的环境下,大女主给人的感觉就是值得信任啊。

故事的发展合情合理,就像我新认识了一个朋友一样,没有防备,最初认识给人信任之后,就想要去了解对方,然而发现对方在套路我之后可能想要快速的抽身,但是谁架得住一天80通电话的解释呢?只是在生活中我从没想过会发生如此可怕的后果。

小女孩从箱子里醒来,应该是麻醉剂刚过不久,带着对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的未知的恐惧,我觉得求饶是本能,没有100%把握逃脱的机会,挣扎了只会换来更可怕的结果。小女孩切掉大女主手指后,没有将她先困住,而选择了慌乱的逃跑,被抓回去之后,换来了大女主的幡然醒悟?不是,换来的是锁死的禁锢!!

所以在最后一次,世纪闺蜜将她解救出来以后,她想到了能消除她恐惧的办法。无论如何,小女孩的恻隐之心不会让她选择直接暴力解决,她把这个人关进箱子,不如说她想把这一段经历永远关进箱子。

终究,小女孩还是善良之人。

我们都没有上帝视角,像小女孩一样,在恐惧、绝望、害怕的当下,只能任凭自己的本能反应发挥作用,我反而觉得导演很能洞悉当下人物的情感和本能,没有给出所谓很精彩的“反抗”。谁能想到这样日常的每一个细节里,都暗藏杀机?

下了班好好的在酒吧喝个酒,就被人在暗处偷拍了; 正常上个班,就有人对面街盯着你; 在家喝个咖啡,就有人潜进来给你下药了; 还在听着萧邦,就被旋转跳跃的人给了一针麻醉剂; ……

你是第一次遇到,但是对方可是已经有过无数次练手了,上一个练手的都还没断气呢,怎么玩的过?

与此同时,我想到了另一部哥伦比亚电影《黑暗面》。

 4 ) 核心主题模糊不清

伊莎贝尔·于佩尔演绎这类精神变态的角色可谓得心应手,简单的一个眼神或表情,即便是不动声色地站立,都能给人咄咄逼人的气场感,以及营造出让人背脊发凉的惊悚气氛。这感觉像是于佩尔忠实影迷创作出来的剧本,因为片中不少片段可让人回想起她过往经典作品里的灵光时刻,严厉训斥超杀女一幕恍如哈内克的《钢琴教师》上身,而高潮一段毒杀警察后,踮起脚尖手舞足蹈的情景则对应着夏布洛尔《冷酷祭奠》里虐杀中产家庭的喜悦刻画。

然而,这部电影的核心主题却是模糊不清。导演尼尔·乔丹一向擅长刻画社会边缘角色,融入复杂的政治文化背景,以凸显出在时代洪流之中人性的坚韧及独特的一面。然而这部影片的主题却令人极其迷惑,从文化熔炉(纽约)里异乡人彼此之间寂寞心灵的碰撞与开启,到母女扭曲关系的投射;从精心设计的心理惊悚悬疑剧,到近乎失控的奇情虐杀片;从现实主义风格的都市单身女性生存警示录,摇身一变成为暗黑成人重口味童话。情节始终周旋在几种不同类型片的错位间隙里,表面看来噱头十足幽默风趣,实质上却是东拉西扯的敷衍之作,即便有影后撑足全场也难逃烂尾的结局。

 5 ) 连超杀女都扛不住?这场密室虐恋太恐怖

“他们陪伴你,又匆匆离去,那些我们深爱的人。”

当影片《遗孀秘闻》弗兰西丝听到格雷塔说出这番话,在李斯特钢琴曲的优美旋律里,她年轻的心突然间被触动了。

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挚爱的人,对弗兰西丝来说,那是她去世不久的母亲。

弗兰西丝的饰演者科洛·莫瑞兹,展示着与她在《海扁王》中超杀女角色截然不同的一面。

她很好地演绎了一个脆弱女孩的状态,安坐不动时,眼神仍然可以透出动人的忧伤。

格雷塔(伊莎贝尔·于佩尔 饰演)弹奏的乐曲名字叫《爱的梦乡》。

“那是留给我们全部的爱,一场梦,一场回忆。”

她克制着伤感的细语,直击弗兰西丝难解的心结。

那难以承受的亲人永不再见的哀痛,无法化解的失去依靠的孤寂凄苦。

这时,谁能不会与眼前的这个人心意相通?

然而这个看上去的互相取暖的温馨场面,在其背后只有阴谋。

表面上是女主捡到手提包归还失主,但实际却是傻白甜(弗兰西丝)被老戏精(格雷塔)诱入了陷阱。

上了年纪,风韵犹存,格雷塔像所有优雅的女性一样,散发着知性亲和的魅力,或者说是欺骗性。

法国影星伊莎贝尔·于佩尔的形象,非常适合这种有气质的女性人物。

进一步展现格雷塔的精神病态,对于在表演上获奖多次(包括威尼斯、戛纳电影节)的她来说,绝对可以做到驾轻就熟。

面对这样有魅力的年长者,跟所有被骗女孩一样,弗兰西丝轻易就被素昧平生的格雷塔折服,愿意陪伴这个结识不久的忘年交排解孤独。

然而不是所有的女主,都能遇到卡罗尔。

直到被格雷塔完全捏在手心里,弗兰西丝才明白那端庄外表掩盖的可怕真面目。

格蕾丝迷惑别人的假面,是她用来构建自己梦想世界的工具。

弹奏着《爱的梦乡》的同时,她一次次试图搭建自己的梦乡。

在那个她想象的国度,她是主宰一切的王者。

不管是萍水相逢的弗兰西丝,还是亲生女儿妮可拉,以及所有曾被她控制过的那些女孩,一言一行,都要服从她的旨意。

她们应该百分百顺从,不需要有任何质疑抗拒,因为那是她给她们做出的最好的安排。

她认为一定是这样的,因为她爱她们。

格雷塔无比相信自己拥有爱的能力,就像她在厨房轻声的喂弗兰西丝喝汤,如同这个姑娘就是她的女儿。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她的女儿妮可拉,因受虐待,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疗,最终还是没有得到拯救。

单看外表,格雷塔无疑是那种出得厅堂,下得厨房,持家有方,处事得体的中产女性。

她努力将生活过得尽可能精致。

尽管只能栖身在破败的房子里,美食、咖啡、钢琴和音乐仍旧一样不能少。

可惜这只是表象,用来掩饰她内心的自卑和窘困。

越是出身弱势,她越渴望成为受欢迎的,有格调有品味的人。

然而她挣扎半生,也未能如愿跻身主流社会。

所以女儿妮可拉成了她唯一的指望,想要孩子延续自己的努力。

她认定这是最好的出路,也是身为母亲能够给予的最大限度的爱。

这种左右别人的爱,必然强势不容拒绝,不管妮可拉愿不愿意接受。

哪怕这个女孩,会因此练钢琴练到双手流血。

妮可拉最终恐惧成疾,心理治疗也无能为力,直到死亡方才让她解脱。

而弗兰西丝,不过是妮可拉的替代品。

自以为是的爱着别人,也会自以为是的去索取别人的爱,格雷塔一直都在这样做。

冷硬的格雷塔,同样也需要被爱的暖意,不想失去别人的关怀。

当弗兰西丝看破这场欺骗游戏时,格雷塔像抓住救命稻草那样,百般恳求这个女孩回心转意。

可是一旦弗兰西丝去意已决,格雷塔就会在失落的愤怒中走向极端。

她的爱其实不过是极度自私的心理情结,根本不在乎他人包括家人的感受。

即便伤害所爱的对方,也会在所不惜。

骚扰跟踪,私闯民宅,在公开场合歇斯底里大发作,直到绑架弗兰西丝,格雷塔无所不用其极。

她执着地认为,这个女孩属于自己,自己才是最合适的“母亲”......

假如《遗孀秘闻》有一个黑暗的结局:

弗兰西丝和之前的女孩一样,无望的挣扎后仍难逃厄运,在这个世界消失得无影无踪。

格雷塔继续游走在都市,寻找下一个猎物。

这样,明显对观众更有冲击力。

但是大家最终看到的还是一片光明,尽管编排得有漏洞,收尾牵强。

这部电影的立意很好,主体情节起伏转折演绎得不错,演员演技也基本到位,可惜剧情设置仍少了一些力度,不够撼动人心。

不过结尾处的处理,还是给人留有一些余味。

被控制住的格雷塔,依然欲奋力挣脱。

在她深不可测的破坏力面前,正常人的防御其实脆弱不堪。

或许很快,潘多拉的魔盒会又一次打开,格雷塔式的阴魂,将继续以爱的名义,伤害我们的生活。

爱意是人类最美好的天性,但一旦畸变,它也是最残酷的心魔。

 6 ) 地铁上的包包不要捡

不要在地铁上捡东西,这应该作为警告写在纽约市旅游手册里。我们最近才移居纽约的超杀女弗朗西斯妹子,艺高人胆大,没有这样的意识。她不仅地铁上捡到了一个被遗落的包包,而且不顾自己室友的劝告,亲自将把包包完璧归赵。拍摄过《哭泣的游戏》奥斯卡获奖导演尼尔·乔丹与雷·赖特共同撰写了本片的剧本,他们试图在影片类型上玩一个多种元素的混搭……我想编剧想表达的主题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科洛•莫瑞兹在剧中饰演的弗朗西斯,是一个善良的波士顿女孩,在地铁上偶然捡到了一个被遗落的包包。剧中的科洛饰演了一位性格天真的女孩,与她之前的戏路大相径庭。当她上门归还时,结识了包包的主人——伊莎贝尔·于佩尔扮演的一位独居的寡妇,和蔼可亲的葛丽塔女士。葛丽塔热情地招待了她,两人也因此机缘成为朋友。两人因为各自的孤独而让彼此的心灵相互靠近:葛丽塔说她的女儿住在国外,而弗朗西斯的母亲在大约一年前去世了。两人间同样的母女之情缺失的相似经历,让她们彼此相互慰藉取暖。

然而,弗朗西丝的一个意外发现让她夺路而逃,打算彻底切断与葛丽塔的关系----弗朗西丝发现了葛丽塔是一个狡猾的重度精神病人的秘密。在这一点上,导演乔丹用扭曲变态的黑色幽默的形式来进行诠释,通过一部疯狂的尾行者电影给我们却讲述了一个略显平淡的故事。葛丽塔真的精神错乱了,一旦于佩尔阿姨开始放飞自我,我们可以看到她有多享受角色。她在片中还有钢琴老师的人设,这是个有趣的轮回,因为她在2001年也扮演过《钢琴老师》。

这部影片令人不禁想去《致命诱惑》和《双面女郎》的一些熟悉的风格和元素,而乔丹导演镜头和灯光的运用,给这部片子又增添了一些B极片元素。饰演弗朗西斯室友的麦卡·梦露角色塑造的很棒。她久是那种告诉弗朗西丝“这个城市会把你生吞活剥”,但是依然给予自己朋友最大的支持和保护。

我们有时会发现与人为善并不是总能有所回报,但是拥有几个可靠的朋友总会救自己一命。从电影中我们可以学到的一个充满恶趣味的人生教训是:永远不要相信一个有太多包包的女人。

 短评

名字翻译得太误导人了,跟遗孀没任何关系,一开始我以为这是卡罗尔的套路,我也想和漂亮寂寞的五十岁阿姨date,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心疼李斯特。

7分钟前
  • Irgendwann
  • 推荐

看时笑过气,看完透心凉,真•夏日纳凉电影。不要和老阿姨说话,更不要迷上她。

12分钟前
  • 一苁二白
  • 还行

哈哈哈哈你们为什么要求这么高!就看得很满足啊,一个饥渴过度变态老阿姨要拉上年轻小姑娘先做朋友后做女儿,做不成就杀掉寻找下一个,看到于阿姨演一个纯粹的变态活久见啊!剧情就还挺紧凑啊有几个镜头真被于阿姨快吓死。以及最后麦卡的复仇太痛快啦。谨记不要在地铁上捡任何东西!不能直视这种包了。

14分钟前
  • 格兰德河的火车
  • 推荐

于阿姨演变态还是很棒的,掀桌场景可做meme

17分钟前
  • \t^h/
  • 还行

用于阿姨自己的话:She’s a monster! 足够总结这部电影了。电影其实挺扯淡,但看于阿姨演这么个变态,莫名的好喜欢,三星全给她。

19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浅论补刀的重要性》

21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还行

有我喜欢的监禁戏,可惜拍的挺枯燥,而且娇小的于姨调教膀大腰圆的科洛真的很有笑点啊。我们女主真的是一个心肠很好的姑娘,被怪阿姨骚扰的情况下,还有会关心怪阿姨家狗狗的安危……(褒义233,不过这么善良的姑娘很需要一个神勇聪明的闺蜜照看着她才行。Chloe加油瘦回去啊!!!

25分钟前
  • Ying_0111
  • 还行

喜欢女主朋友,一开始出来婊里婊气以为是个送人头的金发蠢妞,哪知战斗力爆表,女主才是大蠢逼。

28分钟前
  • Lacie
  • 还行

一个很大的bug是,阿姨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包包啊。

31分钟前
  • matchbox
  • 还行

如果psychopath換成Cate Blanchett 那麼估計超殺女不想逃離 劇情應該是禁室培慾 and then kill me softly 哈哈哈哈哈

33分钟前
  • BullshitArtist
  • 推荐

2.0/5.0 两星全给演技……这电影真的是……另外就因为电影标签里有惊悚不代表观众就能承受你预告片温子仁的恐怖片预告

34分钟前
  • perrkk
  • 较差

前20分钟交代前提 后20分钟进入高潮 中间略拖沓 于阿姨演这类角色已是王者水平 可惜带不动其他青铜选手 以及我的超杀女可不可以不要吃了 如果是社会主义姐妹情可能剧情会更吸引人(sorry

36分钟前
  • 没事兔
  • 还行

Maika最后的复仇,赢得了在场观众的掌声!

37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史上最帅闺蜜!闺蜜出来的时候拼命鼓掌的我!

40分钟前
  • 明天开始戒db
  • 力荐

50/100 设定有趣味,可惜执行的马虎,剧作写得相当懒散,主要人物、次要人物设置模糊。可能因为找来于佩尔不容易,所以戏全在压反派的线上,主要人物的亲情线完全是废掉的,到最后也不能使得观众发生有效的共情。

44分钟前
  • SELVEN
  • 较差

丝袜齐膝裙踮起脚尖于地板上,手提左轮手枪伴着肖邦曲跳舞,最佳镜头!尤其是枪杀一个男人后,表露出的诡异喜悦感,病态心理的捕捉委实巧妙。梦境的三反设定,优秀!导演功力尚可,于阿姨演技收放自如,超杀女反而因为过于“夹紧”显得束缚。

48分钟前
  • 七海
  • 推荐

Chloe Grace本人坐在台下一起看了全场,恐怖情节全场观众都在笑场,不知道她会不会觉得尴尬…Neil Jordan这次恐怖片尝试不太成功啊。

53分钟前
  • Cinema is dead
  • 还行

psychopath演得很入骨了……

58分钟前
  • 恭喜发财
  • 还行

于佩尔总是演凶恶老妇,却完全不用担心被定型,下一秒转身演慈母也完全不会出戏那种,大概这就是真·伟大的演员(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真·粉丝滤镜障目)。这个故事虽然非常无理取闹,也非常disturbing,但仔细想想处理得还挺有意思。比如虽然设定在纽约,却把地铁站,公寓楼,街道等全部架空重搭,让人知道这是纽约,又能断定这根本不是纽约。整体有点像对纽约的一种邪恶幻想,既有外来人的,也有纽约本地人的,交织在一起的诡异混搭。每个孤独的人房子里面都藏着什么呢。好了,我承认我粉丝滤镜太重了。这个片子挺一般的,看完很可能会骂人那种…

60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为了吓人而吓人,为了猎奇而猎奇。唯一的takeaway是,远亲不如近邻,平时要对室友好一点

1小时前
  • 木鸡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