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口之下

记录片美国2016

主演:内详

导演:Stephanie Soechtig

播放地址

 剧照

枪口之下 剧照 NO.1
更新时间:2023-08-31 16:00

详细剧情

  The Sandy Hook massacre was considered a watershed moment in the national debate on gun control, but the body count at the hands of gun violence has only increased.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victims' families, as well as pro-gun advocates, we examine why our politicians have failed to act. World Premiere

 长篇影评

 1 ) 控枪!控枪!控枪!

影片涉及了控枪问题的方方面面,从枪击案受害者家属面对痛苦的方式切入,叙述了枪支监管博弈的历史和放松监管造成的问题,引述持枪权极端拥护者的观点并予以反驳,加上支持控枪的公民组织自发的政治行动,环环相扣,交错叙事,试图引发观众对控枪必要性的共鸣。

在约翰-肯尼迪总统遭枪击去世后,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关注社会暴力,支持枪支背景审查,确保精神不健全者和有犯罪记录者无法持枪,在1968年其遇刺去世后,约翰逊总统签署了《枪支管制法》,当时的国家步枪协会(NRA)同意背景审查。

南北战争后,为改善民兵射击技术和枪械知识,1871年国家步枪协会(NRA)成立,当初是一个超越党派的组织。1977年NRA辛辛那提大会,对《枪支管制法》不满的异议成员将这个大规模组织更换为更激进的领导层,强大的游说在1986年让国会放松了枪支管制,NRA不再注重原本关注的枪支安全。NRA领导层与枪支制造行业利益关联密切,现任主席拉皮尔出身游说行业,反对任何形式的枪支管制。
1986年,NRA游说国会禁止酒精、烟草与火器管理局(ATF)对枪支销售进行任何电脑记录,如今寻找罪犯用枪记录需要人工到集装箱中查找,30%的追踪努力失败,影响警方破案。
1993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使用1966年该机构为降低车祸数量建立的模型(基于此的立法已使车祸年死亡率降低80%),针对枪支暴力提出“拥枪家庭向家人开枪的风险增加近3倍”的研究结论。1996年,NRA控制的议员让国会禁止对所有枪支研究拨款,并在之后禁止CDC将预算用于倡导或促进控枪。
2005年,国会通过共和党议员 James Sensenbrenner 提出的《武器合法交易保护法》,保护枪支制造商不会因为其制造或销售的武器被用于犯罪而承担法律责任。
2013年,由于NRA强大的游说,民主党一项堵住枪展私人转卖漏洞的联邦法案未被通过。

由于缺乏联邦法律监管,通过网络、枪展等形式的枪支私人转卖,无需强制背景审查。法律对个人拥枪数量、弹夹大小等几乎无限制,催生了军用类武器市场,攻击性武器泛滥。
当前的枪支销售犯罪背景审查,由于缺乏中央电脑化数据库,联邦调查局(FBI)时常无法对审查记录中的可疑信息在三天期限内审查完毕,不够时间确定购枪者是否有犯罪记录,数以百万计的购枪背景审查就这样被默认通过,超过50000支枪支被卖给了禁止购买者,包括查尔斯顿枪击案凶手。

公民持枪权的极端拥护者认定政府通过控枪将进一步收走公民合法拥有的所有枪支,从黑市获得枪支的罪犯将更猖狂,并认为持枪的好人可以对付持枪的坏人。2012年Sandy Hook小学枪击案发生后1年内,各州通过的涉枪法律中,2/3扩大了枪主权利。
1、事实上,最高法院的判决确保了公民持枪权,然而甚至保守派大法官斯卡利亚也明确,持枪权利并非是无限的。购枪背景审查如同坐飞机需要安检,并非对公民合法权利的剥夺。在NRA成员中,如今有74%支持背景审查,他们仅仅为了购枪折扣加入NRA。
2、枪支进入黑市的过程更值得关注,正因为缺乏监管的枪支经销商和转卖者,5%的枪店卖出了90%的犯罪枪支。
3、人的情绪是不可控的,每个人都有潜在的风险用枪犯罪,枪支越多的州,枪击案越多,所谓好人枪主阻止持枪坏人的案例极为罕见,未受训的枪主有时会误伤他人。
4、每当大规模枪击案发生,不乏归因于精神病的观点,2013年的全国性调查中47%的受访者认为精神病患者比其他人更危险。但事实上,仅5%的公共枪支暴力归因于精神病患者,有犯罪史者、有家暴史者、酒精滥用和酒驾者远比精神病患者更有可能射杀他人,除了犯罪行为外,还有占枪支致死近2/3的自杀行为不容忽视。

支持控枪的公民组织直面NRA对政客的控制,呼吁投票表达立场,维护公共安全。

 短评

在佛罗里达校园枪击案发生当日看的影片,影片涉及了控枪问题的方方面面,从枪击案受害者家属面对痛苦的方式切入,叙述了枪支监管博弈的历史和放松监管造成的问题,引述持枪权极端拥护者的观点并予以反驳,加上支持控枪的公民组织自发的政治行动,环环相扣,交错叙事,试图引发观众对控枪必要性的共鸣。

6分钟前
  • 冬木
  • 力荐

美国NRA是真的强势,每年投在游说上的钱非常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钱的力量确实把控着舆论,受害者家庭很可怜,势单力薄。人人都知道控枪有必要,但政府永远也出台不了真正严苛的政策,承受后果的永远是普通百姓(不管你手中有没有铁)

7分钟前
  • kodokoja
  • 还行

又一部深刻揭示美国社会重大问题的纪录片。美中不足的是,没有采访更多的持不同观点的群众。如果真的绝大多数民众都赞成持枪背景审查,为什么他们没有把那些被枪支产业收买的政客选下去呢?为什么一次有一次的悲剧没有唤起改革的行动呢?

9分钟前
  • 山药丸子
  • 推荐

自由的代价,因此自由迷人,美国开国先贤们是外星人:)

11分钟前
  • SOLARIS
  • 还行

开头即提示:看完本片的110分钟后,将有22人中弹,其中6人死亡。2017年10月1日,拉斯维加斯暴发美国史上死伤最惨重的枪击事件。人类“以暴制暴”悖论:反抗暴政,是不是需要依靠枪支?维持和平,是不是只有依靠核弹?美国的枪支管制之路,漫长而艰难。

13分钟前
  • 尽在今夜
  • 力荐

感谢水山

15分钟前
  • bagins
  • 还行

7.4分。

19分钟前
  • 黑驹
  • 推荐

还是比较小清新,向右转的美国,别指望有啥改变

23分钟前
  • ocean11
  • 推荐

想在联邦层面让国会立法禁枪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在各个州的层面上,通过基层动员,把枪支问题放在选票上,在各州的选举中获得一些小胜利,然后积少成多。

24分钟前
  • Agent Scully
  • 力荐

3.5/5 。 诡辩的逻辑。17/01/22

27分钟前
  • Lazy Designer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