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时光

剧情片日本2003

主演:一青窈,浅野忠信,萩原圣人,余贵美子,小林稔侍

导演:侯孝贤

 剧照

咖啡时光 剧照 NO.1咖啡时光 剧照 NO.2咖啡时光 剧照 NO.3咖啡时光 剧照 NO.4咖啡时光 剧照 NO.5咖啡时光 剧照 NO.6咖啡时光 剧照 NO.13咖啡时光 剧照 NO.14咖啡时光 剧照 NO.15咖啡时光 剧照 NO.16咖啡时光 剧照 NO.17咖啡时光 剧照 NO.18咖啡时光 剧照 NO.19咖啡时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2:53

详细剧情

  阳子(一青窈)表面看来是个温文有礼的传统女性,却有前卫出格的思想,台北教书生涯让她收获了尚在腹中的胎儿,并就是否将他(她)生下与父母产生矛盾——她不认为孩子一定要有爸爸。小书店老板也是阳子朋友的肇(浅野忠信)虽喜欢她,但因没作好承担责任的思想准备,并没在阳子人生最困顿时伸来一双及时的手。  作为纪念小津诞辰100周年而拍的该片,没能复制小津镜头下的东京景象(因为已经消失),却复制了小津电影里安静恬美的意境和隐忍克制的情感。但时间毕竟流过了几十年,隐忍情感的角度已有很大的转变。

 长篇影评

 1 ) 《咖啡时光》除了流逝,还是流逝

题记:
旧物尚在,斯人已去,斑驳夕照下,天色将隐没一切。
小津的固守并没有坚持到最后,侯孝贤却明白除了稍纵即逝的咖啡清香和月升日落人漫游任何可以抓到的东西,人情在旧时的街区同样成为照面的寒喧,亲情也是那隔着一道无形幕墙的凄惶,行走,是我们一生的宿命,在失去鲜活的黑白照片里忆起彼此的关联。
――――卡夫卡·陆(KavkaLu)

http://www.heatmovie.com/bbs/UploadFile/Mon_0610/21_71907.jpg

城市很小,当你没有一个朋友的时候,这个城市就和你没有关系,悠闲也罢,孕育也罢,都和孤单没有关系
文德斯去过东京,他想寻回的小津却已是充满划痕的胶片上的旧情怀。
城市很大,当你在孤单里寻找心灵的栖地,每一张陌生的面孔可有机缘对应?沮丧也罢,庆幸也罢,结果在小津的墓碑上。
侯孝贤在小津百年的时候也来到了东京,我们在周而复始的黎明相信自己活的意义。时间的流逝里早已抹去往日的影子,新的地标和脚步也会被久长的岁月尘埃覆盖,
日式电影和侯孝贤影像世界是接近的,内中是鲜活的人世,你甚至在有些寂寥的光晕间嗅得到居家的气息,生活化的场景是需要导演观察能力的,日本电影里那些平民生活的场景就像是我们间壁的邻居,柴米油盐,平淡如菊。
同小津那招牌女子不同,《咖啡时光》里侯孝贤选择的女主角非常朴素,而在影调上的雕琢则延续了侯孝贤的唯美,雨色造就的氤氲让草木更加苍翠,站台收拢了时间的遗憾,只要你还站着下一趟车或许会捎来你想寻找的意义,中年之后的侯孝贤对于时间的流逝感兴趣,从《海上花》渐显、渐隐开始,时间的风霜充满逝去的幽怨,寻找,站台,等待,酝酿,发现,这是生路上经常的发生。我们可以看见旧书、怀表和时钟这些表现延续的镜头了然心绪的怅惘。
小津的机位在本片里侯孝贤也有应用,在阳子父母家讨论阳子的戏中相对静止的固定镜头正是小津式内敛的继续,而侯孝贤对于光晕的迷恋让流转变得急迫。
影评人LY884说:台湾很多专业人士,都声称不知道《咖啡时光》到底在拍些什么?我想了想回答,时间吧,我们试图抓住的,我们正在无奈逝去的,过程就像影片第一个镜头,苍茫里到来的列车将带命运去往何方?!
阳子的火车犹如《恋恋风尘》里的乡土,我们可以在这部影片里找到某些台湾乡土的痕迹,毕竟台岛很长时间是日本殖民地,它在后世的血脉里残存。
影片多次出现高架轨道交通的列车驶过的镜头,而高架下微澜的河依旧缓慢流淌,本片就像隽永的散文诗在流动的城市里因你的眼睛而对应,导演摒弃了华丽的建筑部分而通过阳子追求音乐的过程走进东京那些旧式街区,在光影里追问空间和时间的关系,人类社会在不断创造新的建筑和生活模式,只有河水波澜不惊带走记忆和往事。
我特想知道为什么朱天文在设定人物关系时以老师、台湾和私生子这样的一条路数,这样的选择和小津之间是有些差异的,虽然,在小津后期影片里可以找到对应,当那种伤情在当下已是坦然,时间早已抹平所有观念的差异,河,只有河水常在。
小津关心的是人,侯孝贤关注的是流逝,这或许是人情缺乏、过于仪式化的社会里的精神世界的落寞吧!影片里阳子和父母在墓园,她所追寻的旧音乐人乃至所有关于小津世界追寻着的人们其实都在打发自己的时间,旧物尚在,斯人已去,斑驳夕照下,天色将隐没一切。
小津的固守并没有坚持到最后,侯孝贤却明白除了稍纵即逝的咖啡清香和月升日落人漫游任何可以抓到的东西,人情在旧时的街区同样成为照面的寒喧,亲情也是那隔着一道无形幕墙的凄惶,行走,是我们一生的宿命,在失去鲜活的黑白照片里忆起彼此的关联。
我们可以试图留存一切,从图像到声音,可,岁月荏苒,生命老去
花落花开间,习惯,被习惯。
活着,就是一个可能,就像阳子去的那家咖啡馆磨砂玻璃后熙熙攘攘的人群,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的最后都会被河带走。
而,声音依旧,人流依旧……
当你伫立,听任暗夜收容你的面孔,此刻,谁在倾听?谁在寻访你寂寞的心
在寻找背景资料的时候,看到编剧朱天文引用的胡兰成的话语,也许,了然这部电影之前您还需要看看胡兰成君的《今生今世》,那是,情感的河流,应心才知。

【附录:影片资料】
《咖啡时光(珈琲时光)》2003日本
编剧: 朱天文
导演:侯孝贤
摄影:李屏宾
影片编辑:廖庆松
主演:一青窈、 浅野忠信、萩原圣人、余贵美子
奖项:2005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金郁金香奖、2004釜山影展亚洲电影人奖,2004年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正式竞赛作品、2005第28届日本电影学院最佳新人奖(一青窈)
片长:104分钟
个人评价:艺术性7.5,欣赏性2(知识分子电影,非文青莫看)

绝处·情殇·扬翼·秋意·冬藏·振翅·空间是物理的距离,心在·黎明不远·懂狄龙的知情谊,知沧桑的明心境·无言·感激
 
2006年10月26日 星期四 下午20时02分 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2 ) 那些静谧的时光

花了好几个断断续续的午后和傍晚才看完这部电影,看完后发觉自己其实是非常喜欢的。它应该被投影在房间的墙壁上,我们在房间里阅读,谈天,喝水,吸烟,走来晃去,而它始终作为这一切的背景。

电影是侯孝贤受松竹公司之邀,为纪念小津诞辰一百周年所作,我没看过多少小津,所以对此也无从说起,但是电影里那个知道女儿未婚先孕后大段大段沉默不语的父亲,倒是真的非常小津。

整部电影非常自然,侯孝贤基础上的自然,这一次好像推到了底。看不出任何经由事件去推动的情节,只呈现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周遭情境又仿佛具备跟人一样的地位,那些并没有被故事化的个体居此情境之中,显得异常饱满,自足。整个电影里面贯穿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含一点固执的成分,来自于一种将生活作为整体把握的自信。

侯孝贤对封闭空间似乎可以把握的很好,女主角在书店的那个长达五分钟一动不动的长镜头,那种静谧的感觉是怎么拍出来的,简直称奇,逼仄的房间里,那氛围,那从街上折射过来一寸一寸的光线,仿佛从那个场景中弥漫而出,倾泻在电影的其他角落里。不过对于风景和静物,似乎还是没有小津那么稳健。

实在很喜欢影片里的浅野忠信!电影里他是一个电车迷,在最后几个镜头里专心致志的用麦克风收集电车的声音,电车的声音有什么好听的呢?我觉得也还蛮好听的,渐行渐远的时候,轰鸣喧杂的时候,机械的声音里,真的听得出寂静和热闹,侯孝贤将这样的把握确凿无疑的交给我们,并且还是通过电影,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还真是了不起啊。

剧本里,朱天文好像想说浅野和阳子是有过什么样子的情愫,但侯孝贤几乎取消了它们,这不是更妙么,我总觉得,还是做减法更妙,减到后来剩下的全是一丁点儿也不能再少的东西,那便是人与人之间再不会更弱的一种联系吧。在这种自信下,再去建立关系,不管发生了什么,不都饱满清亮么。

侯孝贤曾经在文章里引用过小津的一段话:“高兴就又跑又跳,悲伤就又哭又喊,那是上野动物园猴子干的事。笑在脸上,哭在心里。说出心里相反的言语,做出心里相反的脸色,这才叫人哪。”

话是这样说,可我也不全相信,每次看到又跑又跳,又哭又喊的人,我们不也还是在心里暗暗为他们叫好么,一点也不少。我在这部电影里看不到什么相反的东西,仍旧有好多心情漫过了胸口,终于随着那首动人的《一思案》,又回到了心头。

PS. 去年写的,因为与自己而言有些特殊意义,贴出来看看。

 3 ) 咖啡时光和其它

       因为读“最好的时光”一书,就重新找侯孝贤的电影来看,其中“风柜来的人”、“恋恋风尘”叙述的都是少年情怀,但融入了家园故土,那份初入世间的愤怒不平、青涩动人的青梅竹马,于朴素自然、不动声色的画面中展开,更显得博大关爱。十年前领悟到的情怀,至今还是温暖于心。有那么几次,眼泪几乎要抑制不住地涌出。
       这次重读,发现了侯的与众不同。在一大批受西方新浪潮电影影响的80年代崛起的导演中,他是最东方的一个,除去受小津影响的摄影基调,他电影中的人物,也都是东方式的,隐忍、含蓄、不擅言辞。即使是少年孟浪、都市喧闹,也让你感受到一个老人在抒发着对于美好过去的惆怅与哀愁。那种乡愁氛围,他一直以离别后的怀恋来参照,仿佛活了一世,其实还只是原地的心境。他总要以一个人物为轴心,展开对于整个家庭的观察,走出故乡,相当于走出了家,走出了幼稚的青春。走出来的,终究还得回去。几乎每部片子里,都有主人翁再回到乡土中的情节。
       这唤起人内心被掩埋很久的温柔,即使身处一切都被瓦解得支离破碎的时代,你仍然可以走进侯孝贤的电影,去学习细腻地感受被时光冲刷掉的美好、安静、沉默,学习旧日子的醇厚善待。
       “风柜来的人”有一个堪称伟大的结尾,我以前看的时候没注意到,像是一个人内心的爆炸,在最爱的事物被毁灭时,必须要无所谓,当作没有爱过也无所谓失去,此种重负,加诸少年身上,仿佛是成长的痛苦,让人揪心。
       侯的叙事很像散文,淡泊和不经意间,一点点浸润,像风情画中的故事。他从不过于紧张地扣住什么“主线”,而是将故事的逻辑掰碎,撒在每个细节中,让你领悟到生活的缓慢、那背后的大悲愁。很多处转场镜头先交代的,是日常琐碎、无关故事的推进,但是都非常准确地交代和暗示了人物关系、心情。忽然间,一句话或是一个表情,你就知道发生了什么无可挽回的。
        “咖啡时光”是第三次看了,仍然很喜欢。阳子故作轻淡地对母亲说出心事,父亲坚决保持沉默的表情,都发生在准备食物、端茶倒水、互相客套之后,因为是父母来东京看望独居的女儿,那种陌生、小尴尬,都由着此前女儿怀孕的事而紧张起来,戏味十足,都让人感受到大师在处理细节上的耐心与从容。
        阳子在地铁车厢的角落里紧锁眉头,接着并没有她眩晕或不支的交代,而是等到车到站,她坐在地铁门口地上,打电话告诉对方,因身体原因取消约会。观众才了解原委。这种处理手法,既脱俗又贴合阳子的气质,让你觉得作为一个旁观者,你能看到的就是这些,不夸张、不激动,好象是一个冷漠的跟踪者,体察着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思想的少女的丰富内心。在生活里,如果我在一个地铁门口看见一个少女在打手机,也就是那效果。
         结尾那首歌的歌词,交代了阳子内心最美好和隐秘的个人理想,在无轨电车环绕的城市丛林中,娓娓升起,真是诗意盎然。
        在这几部侯的电影中,对女人的描述,都有一些相同的笔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喜欢拍女人晾衣服,每部片子里都有,“咖啡时光”中甚至出现在开始。在阳台上、小土坡上,穿裙子走来走去,人有时候走出镜头外,就让你看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这也许包含了侯对于女人的一种朴素而优美的愿望吧。
        作为中国人,不看或看不懂侯孝贤的好,实在是人生一大损失。

 4 ) 细尘里的微光

看完[咖啡时光],起身去冲一杯牛奶,因为电影里阳子面前的那一杯。
在一早没能看完[绿洲]之后,几乎一天调不起看片的情绪。不知为何就忽然想到了[咖啡时光],两年前匆忙掠过的电影。
像是忽然做好了准备,在一个情绪有些走低的晚上决定独自看完这部印象中几乎没有任何情节的电影。
 
现在想来,面容素净的阳子却不容易让人忘记,尽管大部分时候她侧着脸,甚至背对镜头。就是这样一个顶着细瘦的身子徜徉在镜头里的恬淡女子,若无其事般地说出“我怀孕了。不会结婚,已经决定自己养这个孩子。”
孩子的父亲仿佛只是可有可无存在着的概念。甚至判断不出阳子对他的感情。继母在得知时克制般的讶异以及父亲的欲言又止,也都只存在于某个瞬间。这唯一显得戏剧化的情节持续着被冲淡的过程,让我们几乎忘记了阳子要做单身母亲的事。
深夜,阳子进厨房取出先前错过了的晚餐。有白色的灯光渗进了黑暗。
我们是在透过某处未知的光线,窥见了那个平凡女子的生活片断。
所见与现实如此熨贴。
 
也许我是木的,看不出肇对于阳子的感情。
海报上是阳子支住下腭的安然张望和肇在一边的低眉浅笑。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说一些我总是过耳就忘的话,一个梦境,一位过往年代的乐者,或一些与故事无关的其它。
如果是爱的话,淡得不能再淡了吧。
 
电影伊始,有熟悉的铁路信号声响起,这似乎是日本电影的标志。我不知道该怎样称呼日本的列车,在我眼里它们是没有过多现代气的,更像是属于过去的旧事物。至少在这部电影里,所经之处尽是日光,轰鸣声是令人心安的实稳。
整部电影的情绪都陷进了列车的奔走里。至此,车窗有了朦胧情感的倒影,车厢成为抒情感怀的载体。
结束镜头是几列相继驶过的列车,画面未暗的时候音乐响起。不免突然的收尾带来的瞬间遗憾渐渐变作感怀。
 
又零碎地想起一些——
关于家庭的画面。父亲盘腿坐着,矮桌上摆着的玻璃杯盛着茶。阳子走过去,背对着镜头端起了某个杯子。稍远一点的地方,有一只不知是否在转动的白色风扇。

2007.5.

 5 ) 咖啡时光


1)
《咖啡时光》——昨晚是第一遍。

今晚又重新来过。

要怎么说?……没有大悲大喜的东西——如之前意料的那样;但眼睛和内心最敏感的那一块都在片子的结局处变得潮潮的……

2)
因为之前始终有所谓“松竹映画委托侯孝贤执导此片以纪念小津百年诞辰”一说压在心里,令“头一遍观影”完全不得轻松的氛围。片子里每一段以中远景的固定机位摄取的长镜头都让我不由地想把这一日一台两位杰出的东亚导演之间拿一根长细的带箭头的线绳给穿连起来。

回头简单地品味一下侯导先前的作品——如果以90年代为界,不论是“之前”的安静悲凉还是“之后”那些morden青年的光怪陆离,似乎都与小津先生自始至终所秉承的“以平和处打动人心”的电影理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出入。
 
3)
如果说电影的“实用主义”价值是在于恰如其分地填补或者折射我们生活的各个部分,那么《咖啡时光》从情节到情绪所指向的便是我们在个人独处时的一种很温文的状态:丢掉“比较”之下的故作姿态和虚荣躁动,静静地享受一颗诚实之心带来的平和意境——无论坐在家里还是走在路上,幻想、发呆、或者任脑子完全休息什么都要不去想——支持生活前进的唯一原则就是一定要保持舒舒服服地、自自由由地,因为怎么着那都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世界。

“一个人”的时候,世界是轻盈的,含着希望;

当环视周围——父母、挚友,默默给予的爱和理解,那又是何等的温暖。

总之,让我们确认这样一点吧:生活可以足够美好。你越是处世平和,它就越以温文一面不断赠予你或新鲜或隽永的美好。

4)
《咖啡时光》希望重现小津电影世界中那份“收敛中的感动”。

从前我们已经利用电影表现了太多的张扬,太多的激变,大多的天马行空。而“收敛”和“隐忍”是属于小人物的人生特质。大多数人命定只能拥有这样的平凡人生:居所是一处临着城市轻轨的便宜简单的小屋,喜欢穿着很不讲究的棉布衬衣,搭电车的时候或者站在门边若有所思或者刚巧碰到一个坐位,就在那里脑袋一点一点地打瞌睡……表面看这些元素似乎干枯无味、完全不具有利用戏剧来进一步升华其主题的可能性;然而,当电影尝试以一种相当低调的语境表达一种极为“收敛”的写实景象时——正如《咖啡时光》所例证的——即使没有一个整状的故事情节,感人之处依然比比皆是。每个人会从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有时候甚至不是找任何真正发生过的事,而一种对生活自我品味到达细微处的相似感觉。

5)
我从阳子惯常的目光和姿态中看到自己。没有任何惊愕——

常常一个人。走在路上。会到固定熟悉的一家小店坐着:写字或者看书。有时会待在自己的小屋里。像懒猫一样睡觉。在阳台的衣架上一件件地挂出刚洗好的衣裳。有一个很好的异性知己。有很担心自己但始终不多言的爸妈。说不定哪一天,也不会不结婚,但决定生下一个孩子。说不定哪一天,会跟一个人在街上默不作声地走,只要那是舒服的,接着,就会一起走一辈子。
 
总之,所谓“共鸣”之处,全都是我日常感觉最平和之处。所以,完全没有惊讶。



……

嗯,就是这样了。

 

 

 

OVER

 6 ) 咖啡时光/Coffee Jikou/Café Lumière

故事情节隐藏在寥寥的对话里,通篇最多的,大概是轰隆轰隆扑哧扑哧火车运行或者停靠的声音吧
阴霾的下午,和着寡淡的咖啡,这是一部让人不由自主把手枕在脑后绞出各种“阿,真是好无聊”的姿势的电影呢
一贯的长镜头,狭小的空间,拥挤的画面,阳子一个人走来走去小小的身影,每个漫不经心欲言又止的人
男女主角各自的列车交错时,让人很自然的“阿,又是这样”
结尾偶然而又必然的相遇时,我想,终于还是一个幸福的爱情故事啊,起码,如果我是阳子,那一刻我会觉得幸福的
 
侯孝贤为小津安二郎诞辰100年拍的,松竹映画出品

 短评

哈哈哈真是难忘的放映经历。放映中途不知道哪个部门给断电了,左衡老师反复讲胶片没受损伤。正好大家趁机抓住七排廖桑纷纷要签名去。左边两个搞电影应该是情侣学生和另一个才从平遥回来的朋友聊《热带雨》被前排姐姐警告不要剧透。映后对话开始话筒还出了问题。最有趣的是,刚开始对话,有人手机铃声响起《我和我的祖国》,全场哄笑。真该收拾收拾这帮搞艺术的。

7分钟前
  • 祝老六
  • 力荐

非同一般闷,话说我就看过小津一个片子且觉得这丫的天天叨叨嫁出去的女儿问题好烦呐于是就不太喜欢,侯孝贤的致敬成功了,酒馆啊一家人吃饭不动声色的老豆神马的。鉴于本人在干机械重复运动——十字绣,于是乎竟然看完了。为浅蜀黍看的,可是没出来多少时间,花痴的心没能完全得到满足..抹泪..

10分钟前
  • 阿朽
  • 还行

109min a 我爱上了浅野忠信@Centre Pompidou a 我已经迫不及待再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在影院再看一次了...|“混蛋是没到场的---好冷 ,想回家煮汤喝,于是今晚不看了”|20130314资料馆JD俱乐部重看~AYR|20160311 资料馆HHH回顾展重看

12分钟前
  • Muyan
  • 力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片版。以电车始也以电车终。在女主角反复的搭乘、男配角的绘画作品中,电车的意象始终挥之不去。女主也一直在打电话。因此。相比所谓纪念小津的“咖啡时光”,更像当代日本年轻人的“电车时光”或“电话时光”,倒也恬静悠然,处变不惊。唯有沉默不语的父亲、浅野忠信自画的电车子宫图,是饱含深意的所在。片尾曲非常动听。三星半

15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侯孝贤也许拍出了最松弛的影像。

16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不止情节的戏剧化,细节的生动化也没了。小津简单归简单,总还有个小结式的重点归纳,到底是为了主题。侯则已纯文本化,既无故事也无深意,只为感觉和意境。就观赏性而言,相当寡淡沉闷,确实考较耐心。但奇怪的是,那份自信满满的“中国诗”意境,依然充盈其间。个人看法是其走得不是太偏,而是太超前

17分钟前
  • 狄飞惊
  • 力荐

一知道台灣電影不能去除的小清新風格來自哪裡了吧,就來自大名鼎鼎的侯導,所以我堅持認為相比于這位侯導的貢獻,他對台灣電影的負面影響簡直更大,以至於直到今天台灣電影也擺脫不了這種小清新的文藝氣質,真是讓人作嘔。二對於這種醜陋並且矯情的女人真是深感無力,對於這種家庭關係也表示不予理解

21分钟前
  • esp吃梦香菇
  • 很差

谁要是能看得进去这片子,那他的性子得慢到什么程度啊,狂晕,我浮躁了,我流俗了,我坦诚我欣赏不了这种文艺片。

23分钟前
  • mon babe
  • 较差

仍然非常多的侯式生活化场景长镜……但因为换了日和的情境,不是太有共鸣。后面到了10+10里的压轴短片黄金之弘……又换搞是枝裕和了吗?

2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还行

人们总喜欢把剧情平淡称为是克制。内容少的东西无法克制,能被克制的东西都是猛烈的。

28分钟前
  • 野凡
  • 还行

下午一点,天黑了,因为无事可做的人们坐到了电影院里。资料馆不让带杯装饮料,可是如果没有一杯咖啡,很难清醒地度过这一段咖啡时光。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想不通,也没有办法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就想通,所以总会昏昏沉沉地睡去。看《咖啡时光》的时候,总会想到阿巴斯的《如沐爱河》,两个到日本拍片的异国导演。可是缓慢如阿巴斯,也会用戏剧冲突搅动观众的心,侯孝贤却讲了一个没头没尾的故事,就像星期天下午的垃圾时间。说是纪念小津,也没用太多榻榻米镜头,也没有在室内用分切塑造空间感。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在地铁上错过的人,又会在地铁里相遇。孩子会生下来,书会写下去,电影和生活一样不会停止。走出电影院,抬头看到下午三点的阳光。北护城河波光粼粼,有老人在钓鱼。想把此时小西天的声音录下来,寄给远方的你。

31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什么咖啡时光,明明是火车时光

35分钟前
  • 影熟人
  • 还行

小津百年+《东京物语》50周年,此片的确用了心,不少地方跟《东京物语》直接相关(借酒一段直接是搬演),不少小津元素,但是这篇的确跟小津关系不大,说起来,还是“巨匠”侯孝贤用自己的语言讲了一个50年后的故事,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倒是直接跟小津相关。

3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第一个镜头是电车,最后一个镜头也是电车;女主是每天搭电车的作家,男主是喜欢电车的二手书店老板;影片有大量电车的空镜头,也出现了都电荒川线、山手线、高崎线的身影……如果说这还不是一部电车电影,那还有什么电影是?12年前初看此片时喜欢酒胜于咖啡,现在没有咖啡可能一天都过不到头。荒川线的8500型和7500型太好看了,让我格外怀念那套租出去的公寓。每天清晨推开窗户,便能看到开往迪士尼的11号线从嘉定新城驶出,载着一车睡眼惺忪的乘客。

38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令人沉醉,并且回味时愈发觉得好。侯孝贤把“两班爱情的列车还未接上,先在这夏日喘口气吧”这种人生的瞬间扩张到了一个多小时里,一青窈不算很美但却绝对是这个故事中女孩应有的样子。这种看似巧遇的火车交汇、两人偶遇,其实都是千秒万秒等来的。

39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这不是小津,这依然是侯孝贤

4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5.0 要搞这个“松弛影像”做法也不太难嘛,无非让镜头运动滞后于人物动作点,场景和环境再拖慢事件点,重复的把戏很容易被识破。想抓住虚无缥缈的触感十有八九是徒劳,因为“抓住”和“虚无缥缈”本就在一个支点的两端。更想看侯导在建构的过程中把“虚无缥缈”不经意遗落的瞬间,那就仿佛滑过手掌的缝隙

42分钟前
  • 喂饭
  • 还行

侯孝贤说:“坐咖啡厅就像坐火车一样,晃啊晃的,那种平稳的节奏,人就恍神了,很容易就会睡着,就会有很多影像浮现了开来。”大量出现的电车、铁轨就似赛不过的时光,令人唏嘘不已。每个人都负重着生命的孤单、苦楚和隐忍。想起法拉奇的《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一青窈啊!

44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之前看过这部电影 然而现在再看了一遍才能真正感受 多好的电影啊 围绕着一个显而易见的主题 描绘 对梦境的求证和丰富化 拍下书店的照片 录下电车的声音 按图索骥… 实际也是对记忆中的事物的描绘。 怀孕与交换孩子的梦境 如果用精神分析就太无趣了 电影中的情境是如此“单调” 我甚至开始怀疑其实生活本身并不具有丰富的意义 而同时这种单调也不是符号化抽象所致 那么生活是蒙昧 是意义的原初状态 本身就是经验 意义是经验的进一步开化 经验是未开化的意义 原来这就是我体验到的生活的本来面目 而尽管电影终究不是现实生活 但却传达出生活给人的感觉 那就是抽象出意义之前的漫无目的的经验

45分钟前
  • Autodidact
  • 力荐

一青窈对侯孝贤印象最深的是,拍摄时狗在叫,旁人欲制止,侯却反而干脆主动学狗一起叫,让狗叫声进入电影。浅野忠信说,书店一场的时候,突然不明真相的群众闯入镜头当中,侯却照拍不误。这在常规电影制作中是不可想像。以上,侯孝贤如何利用自然环境,即兴激发演员表演的特点,可得一窥。

50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