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非常嫌疑犯

悬疑片德国,美国1995

主演:史蒂芬·鲍德温,加布里埃尔·伯恩,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凯文·波拉克,凯文·史派西,查兹·帕尔明特瑞,皮特·波斯尔思韦特,苏茜·爱米斯,吉安卡罗·埃斯波西托,丹·哈达亚,保罗·巴特尔,卡尔·布瑞斯勒,菲力浦·西蒙,杰克·希勒,克里斯汀·艾斯布鲁克

导演:布莱恩·辛格

 剧照

非常嫌疑犯 剧照 NO.1非常嫌疑犯 剧照 NO.2非常嫌疑犯 剧照 NO.3非常嫌疑犯 剧照 NO.4非常嫌疑犯 剧照 NO.5非常嫌疑犯 剧照 NO.6非常嫌疑犯 剧照 NO.13非常嫌疑犯 剧照 NO.14非常嫌疑犯 剧照 NO.15非常嫌疑犯 剧照 NO.16非常嫌疑犯 剧照 NO.17非常嫌疑犯 剧照 NO.18非常嫌疑犯 剧照 NO.19非常嫌疑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9 00:53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你会讲故事吗?

   影片看到最后,你弄清楚了金特、基顿等等那帮子嫌疑犯到底干了些什么、是什么样的人了么?

   至少我还没有确切搞清楚,因为整部影片除了开头那个场景、中间一些对码头现场以及医院里面的插叙,以及结尾是客观角度的记录,从有旁白开始大部分都是从金特,那个高智商演员口中讲出来的故事了。那个对美女律师深情、对残疾兄弟仗义的警察基顿根本就不存在,那只是跛子给我们塑造的假想角色,他口中的其他人物其他情节到底孰真孰假,已经叫人不敢轻易断言了,等于影片看到最后又把前面接受的内容全部推翻~~

   影片结尾的时候,那个海关特派员对办公室里那个警察说“你这儿真够乱的”,确实,一整面墙上贴满了乱糟糟的通缉令,信息非常丰富。美国人Pinkz在他的畅销书《全新思维》第五章提到“故事感”,说“信息要是多了,并且容易获得,他的价值就小了。所以谁能把信息组织起来,使其具有上下文环境,并且有情感地表述出来,这样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么一段话为Kint的故事表演作了一个小小的注脚。

  首先,他思维发散速度非常快,善于为信息提供上下文环境(context),比如从咖啡到脱水再到恶心的描述,逼得警官宁愿去倒咖啡也不愿听其唠叨;再比如他从警官的tension又开始编,把这个特质又转移到其虚拟的某地合唱团成员(来自墙上通缉令里面的信息)身上;从墙上繁乱纸张中信手拈来几个人物,结合真实的犯罪经历,加上自己有方向有目的的想象,该藏的藏,该添的添,虚虚实实,编织出一张流畅细密、引人入胜的故事网。

   其次,他不光是编剧情,人家还在这张网中加入了许多情感因素,比如他把基顿描述一个为“吃软饭”而不安自责的男人,他对律师女友恋恋情深,那个对女友深情凝望、依依不舍的告别细节几乎要把不知情的警官感动到落泪;以及后来他讲到基顿对自己的照顾,一副知恩图报绝不背叛兄弟的血性以及听了海关特派员的“基顿利用他”的推论之后伤心哭泣的场面极富表现力,令人动容……面对这些真情流露,观众听众们都忙着克制眼中的泪水,哪里还有理性去置疑情感背后的逻辑企图。

   总结一下,好的故事讲述者首先要具备流畅的情节架构能力,其次还要懂得恰到好处地抒情(注意:不是某些主持人那样的煽情),在情感上催眠听众使其丧失判断力。 如果要为Pink这本书里提倡的故事感找个代言人的话,绝对非跛子莫属。(我还是习惯叫他跛子,因为他利用这么引人注目的一个特征成功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忽略了其他可能引起怀疑的细节)。如果坐在办公室里的是你,你能编出个什么样的故事摆脱掉难缠的警察?

   好吧,就算不会编故事那还不会听故事么?不一定哦,听故事也是有点技术含量的呢~~当听到那位海关特派员说了这么一句“I am smarter than you”的时候我就知道不好了,他曾经告诉跛子:将一帮嫌疑犯关在囚室里,第一个睡着的那个就是真正的凶手,因为一旦被捕他高度紧张的神经就会松弛下来。殊不知他说我比你聪明的时候,他正像其他的嫌疑犯一样放松了警惕,于是注定了他在这场智力角逐中成为跛子的阶下囚。

   

 2 ) 语录

“你认识一个叫鲁比迪莫的商人吗?”
“你认识一个叫约翰保罗的教徒吗?”

假设捉了宗谋杀案的三个疑犯,你把他们关个通宵。到了第二天早上,谁要是睡着了,谁就是凶手。

别告诉我妓女也有颗金子般的心。

若没有手下,便不会被出卖。

我不信上帝,但我怕他。

如果我跟你说是尼斯湖水怪雇我的,你会怎么想?

警察是不会接受复杂的解释的。

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

你怎么敢在魔鬼的背后开枪?要是没射中怎么办?

若是传闻不会平息,那就不能算是传闻了。

最巧妙之处是令人相信他不存在,然后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3 ) 说谎的最高境界

其实,kint没有说太多的谎言,除了胡诌了一些人名之外,大部分剧情都是真的。他甚至根本没有嫁祸给keaton,他不过是利用了警官的成见,让警官自以为聪明地得出了keaton是幕后主使的结论。
所以,说谎的最高境界,是说99%的真话,1%的谎话,只说事实,不给结论,让听话人自己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4 ) 悬疑样板戏

    这部戏满足了悬疑样板戏的标准要素:

   1 plot法则一,故事拆成几段讲,正常的观影顺序,悬疑的故事就没有什么亮点了,分成几段可以模糊观众视线 ;

   2 plot法则二,双线叙事,真实的故事和虚拟的故事没有明确的界限。

   3 figure法则,一定要有开了金手指的反派 ,必须是背景模糊的邪典人物。这是很多悬疑片的黄金套路,失去了这个设定,戏就演不下去了。如果背景叙述充分,比如有个非常明确的悲情身世,就会变成中二日本漫画,美国大片不爱搞这一套,很多人才信服于反派的智商和魅力。这点非常重要,比如诺兰的黑暗骑士第二部就比第三部评价高。因为小丑背景不可知,但是贝恩和那个女的叫啥来着是有悲情身世的。

   4 trick法则,无数细节剧透,既有影像的,也有语言的,适合考据癖和细节控。一如侦探小说里的提示描写,只有看到凶手后倒回去才恍然大悟。


    悬疑剧最关键的部分,是警察必须愚蠢加无能,要换上我们的人民公安,排查法就能灭掉你,绝对不会给你当传说的机会。

    其实我不爱这种正义被邪恶打败的电影,但是它毕竟最大限度地利用光影创造了悬疑的氛围,虽然很多都是障眼法,悬疑电影的模板教材,非要讲出个什么精神境界来就没什么意思了。

   不过身为中国人,我爱的叙事模式还是单田芳说书,背景人物情节都跟你讲得一清二楚,但你还是觉得吸引人。

 5 ) 现如今很难不被剧透结局的电影。

本片估计和《星球大战》一起,成为了影史上最容易被剧透的片子,尤其是现在凯文大叔如日中天的时代,他出演的片子里,他肯定不会是什么小人物。 本片故事其实不复杂,先是普通的犯罪,然后随着剧情的铺垫一步步的揭示出了幕后的黑手,看的时候感觉就像是GTA,现实生活中收益高的行动,不就是犯罪么?

凯文大叔的名字在电影开场时排在了后面,但是他却是最出彩最特别的人物,德尔托罗年轻时完全没长开,尖嘴猴腮的样子确实不容易红。炸鸡叔算是打了个酱油,他这个角色基本可有可无,完全是为了CIA而CIA。

在青少年的童话世界中,受到他们憧憬的是生活在城堡里的王子,是能够呼风唤雨的大法师,而当他们成年之后,他们憧憬的人物就变成了类似本片凯撒这种神出鬼没的犯罪者,玩弄于对方于股掌之间的恶人。确实,有时候嘴碎的人可能就是说谎者,就像孩子一样,只有说谎的时候才会语无伦次。

这种扮猪吃老虎的剧情现在确实不少,将来好莱坞可以来个反其道而行之,让影片最诈唬的角色就是最终黑手,扮猪的人真的是一头猪。另外,英语片名还没剧透,而中文译名直接剧透了,这也是很多中文译名的通病。

 6 ) 十分经典

感谢在观看之前看到的一句影评:“几句话概括这部电影:一个腐败的警察人员混入四个犯罪嫌疑人中,利用自己在政府里的关系,将侵害自己利益的四个犯罪人员和团伙一网打尽,然后用编织的谎言骗过FBI和海关调查人员,成功让自己脱罪的故事。”

这局影评让我一度不想再观看这部电影,因为剧透的太严重了。后来观看前半部分时,情绪也不是很高,但恰恰是这句完全扯淡的评论,反而让我越来越迷糊,怎么感觉好像有什么不对的?直到最后,揭示的结局与这句影评完全不同,反而让我感到更加的震动。


这个故事,最大的乐趣在于,大部分内容都是源自 嫌疑人 自己的口述。

对于一个真正的骗术表演高手而言,说的话自然是三分假七分真,才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不可能全是假话,只需要将假话调出来,剩下的基本都是真话了。


首先,这个故事有两个前提,若没有这两个前提,一切都无从谈起。

第一个,金特的三重伪装:

①神情、语气。一直表现得唯唯诺诺,唯命是从,典型的跟班小弟,一辈子没有大出息。从侧面可以说,这是一个老实人,老大吃肉,他只想跟着能喝口汤就行。。会犯罪,但很少犯大罪,而且一般多为从犯。

②身体残疾。跛子,左手抽筋(不知道什么病,反正左手异常)。身体的残疾,往往会让人感到自卑,不要说受到不公正待遇,有些人甚至如果享受不到正常人应该对残疾人的忍让,就会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侵犯……这都是自卑的表现。。。

正因为自身的自卑,就极容易对那些能力强大、身体强壮的人,产生崇拜之情(对基顿)。有了这种感情,也就相当于一个粉丝了,会主观的认为 自己的偶像是个好人,对女朋友有情,对兄弟有义。

③绰号‘口水先生’。通俗的解释,话痨,而且说得都是废话。

这三种伪装,让他在大部分人眼里都是个废物、蠢蛋、没用的人、能力低下的人。


第二个,警察的偏执。

这名审问的警察,对故事5人小队中的基顿,有着一种偏执的态度。

这因为他跟基顿打过很多交道,知道这是一个狡诈如狐、残忍如狼,冷血狠毒的刽子手。

所以,对这件案子,他主观上已经认为,99.99%的可能,幕后黑手就是基顿。基顿又在玩他的老一套‘假死’的把戏。

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态度去审案子,他能得到真相才是奇了怪了。

============分割线==================

故事的真假之处。

开局最后再说,这里肯定是真的,因为是导演镜头,客观描述。

因为一个手枪零件车被抢事件,5个实力强大的罪犯,被聚集在了一起,进行指认。事后,关进同一间房间。其中,表面上实力最强的人,基顿,明显感觉到了不对劲,因为他曾经就是警察,对警察的做法了如指掌。如他们这等5个人,绝对不可以关在一起。一般是1个人,配4个花每天10块钱请来的流浪汉,关在一起。

果然,5个人很快聊到了犯罪上面。只有基顿,他意识到了不对,不愿意参与。

真正的幕后大BOSS金特,表面上的废物‘口水先生’,为此不得不亲自跑到基顿家去说服他。这个谈话过程,或者并不像演得那样。(①假)

因为警察先入为主,认为口水先生就是那种崇拜基顿的人,无脑认为基顿是有情有义的人。所以,在金特编织的故事中,基顿就成了这样的人。

总之,最后,口水先生果然说服了基顿。

5个人成功抢劫了 贪污警察的出租车。抢走一些现金,和贵重的珠宝。

------------------

随后,5人来到洛杉矶,找雷德福特销赃。对于这个人,基顿显然同样有所耳闻,他说自己曾经杀过他的老大,不过两人并未因此结仇。(这些应该都是真的,除了这人的人名之外)

雷德福特又给他们介绍了一个生意,同样是抢一名珠宝商,大批的珠宝、大量的现金。

本来察觉到不对的 基顿,在尝到甜头之后,暴露出了贪婪的本性,同样决定,再干最后一次。这一切都在 真正的幕后黑手 口水先生的计划之内。(他掌握了其他四个人的人生简历,这些人是什么性格,自然一清二楚。)

只不过这一次抢劫,他们闯了大娄子。这根本不是什么珠宝商,而且贩毒者。

跛子‘口水先生’金特,杀死了那个贩毒者。这应该是前期第一个非常明显的疑点:跛子的犯罪记录,比起其他4个杀人如麻者而言,无疑要小儿科的多,诈骗,判了三个月,缓刑释放。而且他的形象一直是废物、跟班,又被称为话痨的口水先生,而且腿脚不便受人鄙视。

这么个人,竟然敢对别人,一枪爆头。我觉得这是很奇怪的事情。

---------------------------------

5个人意识到上当了,在跟雷德福特的交谈中,意识到原来对方也是受一名叫‘小林’的律师委托,对此事毫不知情。

很快,5人与小林律师见面了,小林律师自称为‘凯撒苏斯’办事,其实就是口水先生金特,只能说两人演得太好,把其他4个人骗得团团转。

小林要他们去烧毁一艘货轮,轮船上有9100万美金和等价的毒品。毒品必须销毁,美金他们可以带走。

原来,凯撒苏斯在毒品市场,曾经与阿根廷党的人争斗过,最后获胜。阿根廷党的人想要东山再起,就有了这次交易。凯撒苏斯想要阻止。

这很危险,船上有二三十个武装分子。5人中的一个范斯特(细眉小眼),当晚带钱逃跑。第二天,其余4人非常愤怒,决定找到他要给他个教训,结果晚上就被小林律师告知,这人已经被解决了。

4人赶到范斯特的尸体旁,将其埋葬。如基顿所言,不是为了谁。只是为了自己,不愿意遭受如此摆布。所以他们4人决定除掉小林。

--------------------------

在小林工作的地方,他们正准备将他除掉。小林突然说,基顿的恋人,伊迪女士就在这座楼中,正准备与他谈些业务。

事实果真如此,小林律师重新掌握了主动,威胁了4人一番。4人不得不听命从事。

紧接着,就来到第二天的船战。注意的是,这次船战,前半部分由金特叙述,后半部分由警察叙述。


前半部分:

四个人各就各位,基顿实力最强,主动出现在对方身边,跟其交谈,迷惑对方。Mcmanus是狙击手,负责掩护基顿。Hockney是爆炸专家,尤他引爆造成混乱,拉响战斗。

这里出现了金特的第一个大篇幅谎言:基顿要求他留在原地。而他原本是要保护……具体保护谁没说出来,事实是要他保护Hockney(爆炸专家)。如果大家都死了,让他带着交易的9100万美金,赶紧跑,去找伊迪(女律师),伊迪认识很多人,可以解决这件事。(假②)

基顿的为人,在下面说。但总体应该是无情无义的。他没有理由自己去冒险,让跛子坐享现成。连钱带女人,一块送给这么个废物,他不可能这么做。

跛子实际上,就是要去执行他的任务:援护爆炸专家Hockney。

跛子在这里编谎话,原因很明显有两条。

第一条,这符合警察认为的基顿在跛子心中的形象:对自己的兄弟,有情有义。宁可自己送命,也要给自己的兄弟送钱送女朋友。

第二条,让他从下面的枪战事件中脱离出来,他就是个胆小鬼、旁观者,一直待在那里,直到最后去开车,看到一个风衣男子杀死了基顿。

-------------------------------

接下来,就是爆炸专家,Hockney死亡事件。Hockney利用混乱敌我不分的特点,聪明的杀死了看车的守卫。看到一车的钞票后,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之所以这么拼命,为的不就是这些钱么!

这时,突然有一个声音响起:“Hello!”

这声hello完全没有任何高兴、愉悦的语气,反而是一种低沉的轻语。平静的声音下,蕴含着的是对生命的淡漠。。。所以,这绝不是Hockney在对那些钞票打招呼。

接近着,Hockney中枪,他听出了这声Hello是谁说的,声音很熟悉。而且枪战中,一直跟随他、掩护他的,只有那么一个人:口水先生,金特。

所以,他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眼神中充满了疑惑。转过身子后,没有任何震惊之类的表情,因为他早已知道凶手是谁,转身就是想问一句:为什么……虽然他没有问出来,就倒在地上了。

这是真实的,这个故事穿插在金特的讲述中。但是,在金特的故事里,他此时依然胆小的躲在原地,不敢露头。所以,这是导演想要告诉观众的真实的镜头。

金特此时要杀死Hockney,因为他本来就要杀死船上所有人。此时正是杀Hockney的良机。


----------------------

紧接着,进入现实,警官知道了‘Arturro Marquez’(简称阿图)。

阿图是这个故事的主线,虽然只是一个小配角,但从故事开始,就是为了他。

阿图原本是阿根廷走私犯,在纽约走私被抓,接着逃跑,又被抓。然后安排他引渡回国,但是他又逃跑了。

他这个人非常害怕坐牢,被抓时,就跟美国司法部达成了协议,愿意成为警察的线人。提供了大量信息,包括一份将近50个人的名单。

这名单最后一位正是他的老板 凯撒苏斯。他说自己不仅见过凯撒苏斯,而且能指认出来。他还知道对方的一切业务,包括运毒、谋杀等等。

只不过,天算不如人算,他最终被自己的手下出卖,想把他卖给匈牙利党。

凯撒苏斯跟匈牙利党有着深仇大恨,匈牙利党就想利用阿图,来给凯撒苏斯定罪,从而搬倒他。

于是,货轮上的交易,就是匈牙利人花费9100万美元,购买这名阿图。

凯撒苏斯知道此事,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利用他的能量,先是聚齐了其他4个人,来了一场警局指认。接着逐步将他们引入货轮枪战这个事件中来。


-----------------------------------

警察知道阿图后,就知道跛子有所隐瞒,说了谎话。因为根本没有毒品,交易内容根本不像跛子所说。

于是,警察开始讲述后半部分:

Mcmanus和基顿两人神勇无比,杀死了船上的人,但却发现船上没有毒品。阿图此时也被真正的幕后黑手‘凯撒苏斯’杀死。

跛子跛着脚,挎着枪,扭着手,终于有勇气冲向了货轮。但马上被从货轮内部出来的基顿看到,给他一个手势,让他快去开车。他上车发现没钥匙,下车翻尸体找钥匙时,看到基顿正蹲在地上查看被飞刀射中后脑死亡的Mcmanus时,突然被一个风衣男子射中。

跛脚的非常慌张,躲了起来,透过缝隙,他虽然看不到基顿的人,可却看到了风衣男子朝着基顿倒下去在的方向射了两枪。(假③)

关于跛子的画面,本来就是警察根据他的供词,臆想出的画面。此时真实的跛子,自然就是那个风衣男子。

-----------------------------

但是,警察的这段主观描述,还是打乱了金特的计划。

他刚刚在与警察的对话中,承认了凯撒苏斯的存在。但在供词上,他说不知道那个穿风衣的男子是谁。

事实上,引发这一切,还是因为 阿图的尸体,竟然没有被大火烧掉,而是漂在了海面上被人发现。

就此,警察已经认定船上没有毒品,跛子依然在坚持有毒品。所以,警察就知道,这小子肯定撒谎了,有所隐瞒了。

但是,警察的主观和偏执,让他没有离真相更近一步,反而在对基顿的偏执上,越走越远了。

有了这个前提,跛子的一番演技,又成功骗过了警察。

在最后,警察固执的认为,基顿就是凯撒苏斯,他之所以策划这么一场货轮枪战,就是要亲手杀死阿图,以绝后患。因为基顿曾是警察,所以有能力安排了开局的警局指认事件,聚齐5个人。

警察认为,基顿利用了这4个人,还杀死了自己的恋人伊迪。最后却偏偏放跛子逃跑了,因为他又跛又蠢。基顿想玩‘假死’的把戏,必然需要这么一个人,去给警察讲述这个故事。一旦跛子离开警局,就会被毫不留情的灭口。

跛子听到警察这么说,自然按照对方的意思往下编:是的,劫持警车(出租车)就是他领导的,我们一直都是跟着基顿混的……

然后一番痛哭,让人误以为这是个被人利用的可怜虫。

最后,警察表示,只要他愿意翻供,就能得到警察的庇护。基顿再厉害,也只不敢在警局灭口。

跛子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并且表示,即使出去就会被自己的老大兼偶像灭口,也绝不做诱饵,决不当叛徒。甚至爆了一句粗口:fucking cops!表示自己对对方揭穿自己偶像丑陋面目,打破自己幻想,以及被偶像利用等等的不满!十足的Loser神态。


只能说,这种表演,实在是出神入化。哪怕这建立在警察先入为主的偏执观念之下。

结局:警察终于发现了不对劲。

四重唱、男中音胖子、危地马拉(咖啡)、雷德福特(销赃者)等等,全部是这个房子墙上的报纸的内容……连小林这个律师名字,都是茶杯底子上的英文。

他被耍了,但是又能怎么办呢?He's gone。

--------------------------


最后,说一下基顿。

基顿就是金特的障眼法,真实的基顿什么样的呢?只有影片开头的是真实的,抽一口烟,一脸绝望,点燃了油线,却被凯撒苏斯一泡尿尿灭。两人说了两句没营养的话,随后被对方射杀。

金特描述中的基顿,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对自己的爱人有情,对兄弟有义。但是,这是警察根据金特的性格,所认为的基顿应该在其心目中的形象。

相对而言,警察心中的基顿,虽然有所偏执,可是可信度更高一些。

①警队开除前,七次被控罪记录,其中三次被控谋杀。但每次不是证人翻供,就是证人被杀。

②最后终于定罪入狱,在监狱五年中,有三个犯人的死,应该都是他杀得(没证据)。

③基顿死过一次。在调查一次证人被杀案时,他进货仓去检查煤气,结果发生爆炸。有二人目睹此事。三个月后,这二个人也死了,一个在车内自杀,另一个从电梯跌下而死。

这是警察描述的,有些有证据,有些没证据的。但多次巧合,就不再是巧合了,基本所有人都会认同,这些事情就是他做的。

所以,真实的基顿应该是一个:狡诈如狐、残忍如狼、冷血无情的刽子手。

他这种人,肯定不是影视描述的那样。但恰恰就是这种人,才有资格能够做 凯撒苏斯的替罪羊。

-------------------

写这么多,因为现在记性不好。为了以后万一想看了,观影方便。

 短评

全片以倒叙的方式,给我们揭开了一桩借刀杀人惨案的真相。全片完全推翻了观众的惯性逻辑思维,将一个剧情复杂的故事拍得戏剧张力十足,自始至终扣人心弦。

2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我不信仰上帝,但我敬畏上帝”

3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力荐

I dont believe in god, but im agraid of it.

6分钟前
  • 浪味仙
  • 推荐

影片完全推翻了观众的惯性逻辑思维,将一个剧情复杂的故事拍得戏剧张力十足,自始至终扣人心弦。

8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全靠结尾点睛啊

12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推荐

结局惊心动魄,过程昏昏欲睡。

17分钟前
  • 打盹的拉布拉多
  • 还行

奥斯卡最佳剧本给的有些勉强吧,除了并不惊艳的剧情大反转以外,其他叙事方法难道不老套吗?至于所谓高智商是制片方宣传的手段吧,枝枝蔓蔓、零碎,漏洞那么多,中间猜到结局,可能是因为比同类影片出的早得缘故吧

22分钟前
  • 袁牧
  • 还行

片名、主演再加上《惊声尖笑》的恶搞结局,以至于故事的结局很容易就能猜到。但是这并不代表这部电影不好看不好玩,只能说看不逢时。你永远也不要忽视掉那些看起来一无是处的人,他们一般都显得很弱小,很不显眼,但最终的那个人很可能就是他。★★★★

26分钟前
  • Q。
  • 推荐

小说家未必能干好诈骗犯,但诈骗犯肯定是个好小说家!

29分钟前
  • 楚平
  • 推荐

全国作文竞赛冠军

31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剧情很棒啊!我就喜欢这种有反转的

34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结尾牛逼,只是悬念铺垫太晦涩、对白也絮絮叨叨,不好懂。Kevin Spacey都那么牛逼哄哄了,从一出场就能猜到结局。

39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虽然猜到结果,但办公室现学现编也太牛了~~

44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Kint那句声泪俱下唱作俱佳的“fucking cops”真是让人五体投地。

45分钟前
  • Bigteeth
  • 力荐

上半部看了一小会儿就走神了。。

48分钟前
  • 悟怡
  • 还行

IMDBTop250,其实真的是一个好结尾拯救了一个平庸的故事……

4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没觉得很好

5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老派的虚实戏中戏手法。前半个小时云山雾罩,后面就慢慢开始有意思了。凯文·斯帕西这满嘴火车真是跑得太厉害了!!!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绝了,终于知道《无双》的结构和主线来自于哪里了。这么一看,无双只能说是个卑微的模仿者还没模仿到精髓。这部虽然前半部分唠叨琐碎,但是看完全片再回过头去,都是细节和伏笔啊我的天。以及凯文史派西的演技确实没话讲,fucking cops蕴含的情绪和潜台词复杂绵长,史派西掌握得十分恰当

57分钟前
  • 七月流火
  • 力荐

经典悬疑片, 一个几乎天衣无缝的谎言,一次精彩的瞒天过海。影片叙事非常成功,适当抖包袱的悬念自始至终紧紧捉住观众的注意力。谜底在最后一刻揭开,在瞠目结舌之余让人回味悠长。故事的寓意也发人深省:凶神恶煞的外表与大奸大恶之间并没有等号,也许狡猾谎言加上可怜的外表才是魔鬼的标准。这是一部百看不厌的影片,慢慢咀嚼对白和情节留下的隐蔽关子,精彩之处令人拍案叫绝。

59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